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分析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分析

摘要:班级精神文化是一个班级所有成员共有的发展目标,是信仰、灵魂、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具有激励、制约、教育和凝聚的功能,是全体师生共同创造的一种精神财富。

关键词:班级;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是班级管理的核心理念,是一个班级本质的、内在的和班级整体面貌的集中反映,主要是抵制非主流文化,从正面有效引导全班学生的舆论观、是非观,培养优良的学风、班风;培养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形成学生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创新的精神等。

一、创造积极向上的班级舆论

马卡连柯指出:“集体舆论的监督能锻炼学生的性格、培养学生的意志,能培养学生好的个人行为习惯,能培养学生对集体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舆论,关键是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班主任需要经常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强化学生的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真善美、假恶丑的观念,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以引导学生向先进人物学习、向身边的优秀学生学习,这是形成积极班级舆论的有效途径。

二、共建班级和谐的精神

家园以班训、班风、班级口号、两不做五会、班主任寄语等为载体,引导学生形成共同的班级精神理念。此外,教室环境的布置不仅体现了班级的精神面貌,而且直接影响学生的言行,雅美的环境才能塑造出心灵美的学生。它虽然“桃李不言”,却能让学生与墙壁对话,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教育,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三、制订共同的班级目标

班级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正确的奋斗目标。多年来我坚持“一个中心,两个教育”,以建设优秀的班集体或形成独特的班级特色为中心,狠抓感恩教育和养成教育,七年级学生刚入学,就狠抓养成教育,通过班主任的一双慧眼,时不时地发现问题,纠正、引导,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通过系列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所有的活动都围绕一个中心,建设优秀的班集体或形成班级特色这一目标,有了目标,班级就有了明确的发展航标,班级文化就有了立足点,这才有助于形成班级的精神文化。

四、抵制非主流文化的侵蚀

班级非主流文化由于认识的误区、肆意的流行和管理的缺位,带来了许多令教师头痛、学生心疼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盲目追星、肆意涂画、着装怪异、语言搞怪、心灵裂变。班级主流文化应该倡导学生健康、和谐、积极的行为方式。以上表现显示出青春期学生特定年龄段的稚嫩和迷惘,这需要教育进行干预。视非主流文化为洪水,“堵、疏、导”缺一不可,但关键在“导”。

五、培养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集体是教育的工具。”班级凝聚力的形成就是一股强大的无形力量,对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发展都起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激励和制约作用。

1.以主题班会、年级组织和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为载体,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形成班级的凝聚力精心设计每次教育活动,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每位学生都有事做,树立主人翁精神。全班齐心协力做到有一必争,有旗必夺,通过一次次的活动,形成凝聚力强、有健全组织和精干的领导、有正确的班级舆论和积极向上的班风、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合作精神,使班级产生自豪感、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2.用“小组捆绑式的评价”管理,促学生自律新课程倡导“小组合作”式的新型学习方式。在班级管理中我也采用了这种管理方式,促使学生逐步由“他律”转变为“自律”。(1)首先,科学地组建小组,安排座位。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能力、习惯、性格、成绩等因素。每小组一般配一名优生、三名中等生、一名后进生,优生担任组长,每组成员编上序号,实行分组竞争。加分时对学困生双倍记分,减分不加倍,以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2)开展组内合作和组间竞争。一方面可调动每个组员的积极主动性。每个成员的表现与整个小组的发展息息相关,对后进学生的激励方式更多,营造出浓厚的互相帮助,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另一方面是建立竞争机制。每一个小组在学习、纪律、卫生和德育考评方面都由各小组轮流记载评价,每周一汇总,半学期一小节,一学期一总结,这样小组内部互相协作、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从而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总之,在班级管理中,精神文化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只要有意识地利用好班级精神文化的导向、约束、调适、凝聚和激励功能,对引导学生健康、和谐成长和优化班级管理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蒋忠.班级文化的功能与建设[J].班主任,2003(2).

[2]田恒平.班主任理论与务实[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刘维军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