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班级文化管理

班级文化管理范文精选

班级文化管理

班级文化管理范文第1篇

(一)通过多元主体活动构建学生的精神

家园我们确立班级口号、班歌、班级誓言。以“我为我班,骄傲自豪”作为班级口号,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增强学生的信心。学生自主选择富有时代气息和他们喜闻乐见、青春励志的歌曲《奋斗》《相信自己》《阳光总在风雨后》等,每周一歌,轮换歌唱激励。班级誓言在分组征集的基础上,经过语文功底好的学生加工完成:我们是莘莘学子,我们是班级一员;我们意气风发,我们激情飞扬;我们满怀理想,我们决不放弃;我们一定努力,度过美好中学时代!我们一定勤奋,奠定人生幸福之基!

(二)发扬民主精神

班会放手让学生策划,由班干部主持,学生民主商议班内事务,班主任只是作为其中的一名参与者,对班会做总结发言,点评优缺点。

(三)加强组织管理,完善制度建设

制定出适合本校、本班特点的规章制度并根据实际不断修改、完善。以制度管理学生,尽可能减少随意性,使学生养成规则意识。发挥班干部的管理核心作用,并充分调动全班学生参与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功能,使学生养成民主观念。

(四)利用多种载体构建班级文化,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具有教育作用。基于此,我们的做法有:建立图书角,用积极健康的读物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鼓励学生“比、学、赶、帮、超”,培养学生形成竞争观念。提出“人有自信心,难事都变易”,利用学生各种闪光点激励学生信心,帮助学生形成阳光自信的人生态度。提出“文明礼仪养大德,自主学习成大器”,每期进行文明礼仪演讲活动,日常抓好文明礼仪监督、检查,帮助学生提高个人修养。以“知恩、感恩”为主题,进行换位思考主题班会,让学生站在社会、学校、父母、教师、同学,乃至于学校餐厅的不同角度,理解对方,知恩、感恩,树立正确的公民心态。利用网络进行班级管理。班级博客、QQ群空间开通,利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了理解和沟通,树立了学生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按照班规销售收集起来的饮料瓶、废旧作业本等,培养学生节约意识和环保观念。班长负责书写不同于上交学校的《班级日志》,记录班级成长、发展的点滴过程,给学生美好的回忆,树立珍爱友谊的思想情感。三年下来,《班级日志》成了班级丰富的生活学习缩影。比如,毕业时,住校生提出的押金问题在数额上产生了争议,最后,从《班级日志》中找到了证据,化解了矛盾。班务栏设置“风采录”“温馨提示”等板块,展示学生特长、获奖、文明风采;给学生友好温馨提示,养成良好习惯。每月进行手抄小报展览,提高学生竞争意识与审美情趣。班主任自己书写班级管理工作日记,示范、鼓励学生也坚持写成长日记,提高阅读、写作能力,同时,班主任通过查阅学生日记,发现教育契机,适时进行教育。为了锻炼学生的胆识,提高交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大方得体的言行举止,每天语文课前进行5分钟演讲。班级文化建设看似不起眼,却对学生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方方面面都在净化和陶冶着学生的心灵,鼓舞着这些学困生的信心。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鉴于以上的教育实践活动,我的感受是班级文化建设不能忽视。班级文化建设确实在民办高中班级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塑造健全人格的作用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富有感染力和渗透力,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对学生人格塑造具有引导、提高的作用。

(二)培养现代公民素质的作用

班级文化把师生的共同利益、共同理想、共同追求紧紧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共同意志。在班级组织运行过程中,班级文化为班级成员提供了某些思想与行为的规范与标准,使每个成员都受到必要的制约,自觉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所以,班级文化能够激励和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调节和控制学生的偏离行为。通过引导学生制定和完善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监督执行,使学生的行为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形成遵章守法,按章办事的良好舆论环境,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塑造现代公民素质的作用。

(三)激励作用

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和优点,有效地调动班级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形成了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成为班级成员自我激励的力量之源。通过不断的文化影响,班级中学生的责任心有了很大的提高。如每年五月份的校园艺术节,我班场地干干净净;植树结束后,学生自觉地将食品袋整理放到垃圾点,等等。学生行为已经成为自觉的责任习惯。

(四)引导作用

班级文化管理范文第2篇

1.着手打造一个诚实守信、以身作则、团结协作的班委会。

2.定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之间关系和谐、积极向上。

3.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校园内举止必须文明,能践行正确的荣辱观,有符合班级实际的《约法三章》。

4.随时进行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签订安全相关责任书,以确保无安全事故发生。

二、班委会建设方面

1.严格把关,培养威信高、能力强、团结协作的班委会。

2.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我要求班委们以身作则,公平、公正地去管理班集体,去营造学习氛围,在班级活动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3.良好的班风能给学生创造有利于学习和生活的环境,能使学生精神振奋,积极向上。

4.始终把班集体建设作为学生工作的重点,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力争把班级建设成为一个“温馨的家”。开学之初,作为七年级的班主任,我对班内的情况不太了解。于是,我根据小考成绩和自荐的方式产生了几个班干部试用,也对他们进行了相应的培训,让他们知道做一名班干部应该具备的素质,能克己对人、能以身作则,还要有强烈的团队精神等。在观察了三个多星期之后,我又适时进行了一次选举,根据结果又做了重新调整,最后才确定了班干部具体成员和具体分工。每星期,我都对班干部以及班内不完善的地方给予适当的提示、补充。就这样,在我的影响下,在班干部的带动下,我所带的班慢慢健康地成长着。我打造出了一个让家长满意学校放心的班委会。

三、和谐关系方面

1.师生关系必须和谐。作为班主任,我经常与学生及时、充分地进行沟通,并相互理解,相互信赖,相互支持。学生与任课教师之间也要以诚相待。

2.学生关系必须融洽。学生之间要学会理解,主动关心学习和生活上有困难的同学,出现矛盾后应该及时沟通,最终相互谅解。

3.兄弟班之间也团结互助。各兄弟班之间以合适的方式定期交流,以形成各整个年级的互助,以便共同进步。

4.座位的调整也是一门艺术。在入学之初,我坚持了自由组合的原则,结果成绩好的、爱遭爱闹的都凑到了一块儿,可以说是各得其所,泾渭分明。其实这样也有一个好处,对于爱学习的学生,肯定能相互促进;对于不太爱学习的学生,也能从很大程度上减少同学间的矛盾,相对有利于和谐。然后,我每天对他们进行观察,并随时调整座位,在坚持成绩好坏搭配、课堂表现好坏搭配的前提下,安排每一名学生,并随时听取了其他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在期中考试后做了一次较大的调整。我作为班主任重视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在我的心目中都是平等的。经过大家的努力,我所带的班各项工作都得到了顺利开展,班内的学习氛围得到了各科任教师的一致好评。

四、班级文化建设方面

1.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每个班都是特有的,独一无二的。它是班级良好发展的关键,更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班级文化,对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价值观。

2.以爱心为切入点,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关爱。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作为班主任,我一直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兢兢业业。在平时与学生相处时,我严格要求自己,随时以榜样力和示范力潜移默化地去影响每一个学生。

3.在日常工作中,我重点关注的是升旗的集合、进场、退场以及跑操等方面的精神面貌。然后是班级常规管理情况。我要求各种用具归类,并摆放整齐。我随时检查卫生情况,有无乱丢垃圾现象;桌椅、讲台、墙壁是否干净;服装、发型是否规范,有无人戴首饰,课堂秩序是否良好等等。

班级文化管理范文第3篇

20世纪90年代至今,构建班级文化普遍被教育者们关注,从其理论被不断丰富、实际运用被投入实施规划来看,其发展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是,班级文化的构建在实践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结果存在偏差。其一,班级文化构成形式单一,如部分教师单纯的把班级文化当做教室布局或者设立口号、学习目标等来实施。其二,班级文化缺乏人文性,过于追求功利名誉等所谓绩效,造成班级文化流于形式。其三,班级文化发展失衡,如学生对班级文化产生抵触情绪,导致原本构思合理的班级文化脱离了正常发展轨迹,造成不良风气。这些问题都会对学生思想、心理、行为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其不良习惯及作风的形成,直至影响学生未来成长发展。

(一)内部因素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包括三点内部因素。

1.对班级文化概念存在误解班级文化存在多种呈现方式,包括班级环境文化、行为文化、观念文化等。环境文化是指如班级布局、教学设备、等物质构成的形态特点;行为文化指的是班级内开展的各项活动,反应出教师的管理水平及学生的意识水平;观念文化是指班级成员逐步形成的,比较一致的理念、态度及价值观,优良的班级文化需要这些内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学生心理状态不稳定处于中小学年龄阶段的学生在生理、心理上均处于变化期,思维和行动上都存在不成熟的表现,因此其人格都存在暂时不平衡性,随之出现各类心理问题,学习动力不足,自控能力差,各类抵触心理等,都会影响到个人行为,而由此导致的负面情绪及行为若不及时给予疏导,甚至在班内产生从众效应,则必然会影响到整个集体,造成不和谐的班级文化。

3.教师管理理念较陈旧部分教师理念上的落后必然也导致其在管理班级的方法上存在弊端,从而造成畸形的班级文化。如过度运用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强制性控制学生行为或思想,甚至采取军事化管理,虽然该种方法能够约束学生遵守规章条例,似乎能达到严纪律、正学风的效果,但实际上这种效果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大部分情况下并未使学生内驱力得到提高。而且,用该种方法灌输的潜意识“服从”遏制了学生自由发展空间以及宝贵的创新精神,对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是得不偿失的。除此之外,还存在一切以成绩论之,如按成绩分配学生座位等情况,虽然其出发点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但实际上是对学生的一种隐性分层,而处于“下层”的学生心理则会受到不良影响,甚至出现功利化导致的恶性竞争以及官僚主义倾向等。

(二)外部因素产生不良班级文化的原因还存在三点外部因素。

1.教学目的偏差虽然我国极力倡导素质教育已有许久,在学科理念、教学方法、教育结构体系、运作机制等方面也在尝试改变,但纵观我国整体教育结构,目前所实施的大部分教育依旧是应试教育,在此大环境背景下导致教学目标的偏差,将考试成绩及升学率作为绩效评估标准,将学生优秀与否单纯以成绩论之,则必然会造成班级文化从精神思想上被束缚,其构建成果也必然会错失了原有功效。

2.教育公平问题目前我国依然存在教育不公平的现象,除去地域差异,单从教育组织的最小单位班级来看,部分班级内部也会存在由于学生的成绩好坏,学生是干部与否,学生的智力高低甚至家庭条件背景而产生的教学不公平性,而该种不公平性会在导致学生个人人格缺陷的同时,令集体产生不良风气,因此这种不公平既是班级文化的体现,也是令其发展偏差的因素之一。

3.社会环境影响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科技成果日新月异,技术成就渗透入各行各业,由此带来的信息泛滥令学生更容易接触到各类不健康思想,而处于中小学年龄阶段的学生还没有成熟的明辨是非能力,因此造成的盲目跟风,陋习行为,精神颓废等现象也会令班级文化沾染负能量。

二、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的路径探究

如何构和谐优良的班级文化,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思考。

(一)转变班级文化建设主体,融入“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

目前,以学生为中心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但在实践过程中该理念却难以完全实现,究其原因在于学校教育受到了我国宏观教育体系的限制。教育体系离不开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中国的教育体制深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学生相较于人才,更像是用统一模具被批量生产出来的同类产品。虽然目前中国的教育理念在当前已有了先进发展,并在日益完善,但现实中产业结构的升级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上人口压力的倍增,又使就业竞争局势日趋严峻,重学历现象逐渐严重,教育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不得不迫于现实的升学需求而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生中心理念。值得庆幸的是,虽然在宏观教育体系中无法完全实现该理念,但从微观上看,班级作为教育组织的最小单元,以学生为中心却是能够实现的。在建设班级文化的过程中,可以转变传统上的教师职掌地位,将学生作为班级文化构建的主体,能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同时锻炼其各方面能力,加强师生交流。举例来说,可令学生共同制定班级规章,必要时教师可与学生共同商讨做出适当调整,如此相较于学校或教师的硬性规定条款,该方法必然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执行效率也会有所提高;又或让学生自己布置班级环境,绘制黑板报,书写学习标语,创立读书角英语角等,让自身创造性得以发挥的同时营造出和谐的班级氛围,使学生在感官上受到正面感染力,觉得课堂学习不再是枯燥的事情,并提升集体观念,从而为构建班级文化打下结实基础。

(二)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将构建班级文化融入管理过程

教师的素质水平高低对于班级文化的优劣与否至关重要。《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也指出:“教师是教育的根本,师德是教师的灵魂,要创新师德教育,引导教师树立远大职业理想;加强师德宣传,营造尊师重教社会氛围;严格师德考核,促进教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突出师德激励,促进形成重德养德良好风气;强化师德监督,有效防止失德行为规范师德惩处,坚决遏制失德行为蔓延;注重师德保障,将师德建设工作落到实处。”教师作为构建班级文化的成员之一,其个人必须经过全班成员整体的认同,融合成班集体共同追求,才能真正成为班级文化的组成因素之一。由于教师依旧在中国大部分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因此教师的思想品德、言行举止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班级文化的组成──学生个体的价值观及行为特征,而在班级文化的构建过程中,教师也需要用其教育理念来引导班级文化的最终形成,使之符合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充满正能量。具体到实践中,班级文化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其自身也需要经历时间的不断打磨与调节而形成,因此在学校的日常班级管理过程中就需要融入构建和谐班级文化的思想。班级管理的过程包括计划,实施,检查和总结四个环节,在管理计划阶段教师就应开始思考要构建怎样的班级文化,从而依据构思来制定具体目标及实施步骤,如在教学过程中,可适时改变传统教学方法,通过运用主题教学、情境教学、快乐教学等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或在学生工作中,主动与学生沟通,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而非用制度条款束缚其行为思想,成为真正的引导者而非灌输者,最终在检查阶段不断调整,在总结阶段去粗取精,从而创造优良的班级文化氛围。

(三)适时开展多类课外活动,将素质教育理念融入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管理范文第4篇

20世纪90年代至今,构建班级文化普遍被教育者们关注,从其理论被不断丰富、实际运用被投入实施规划来看,其发展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是,班级文化的构建在实践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结果存在偏差。其一,班级文化构成形式单一,如部分教师单纯的把班级文化当做教室布局或者设立口号、学习目标等来实施。其二,班级文化缺乏人文性,过于追求功利名誉等所谓绩效,造成班级文化流于形式。其三,班级文化发展失衡,如学生对班级文化产生抵触情绪,导致原本构思合理的班级文化脱离了正常发展轨迹,造成不良风气。这些问题都会对学生思想、心理、行为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其不良习惯及作风的形成,直至影响学生未来成长发展。

(一)内部因素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包括三点内部因素。

1.对班级文化概念存在误解班级文化存在多种呈现方式,包括班级环境文化、行为文化、观念文化等。环境文化是指如班级布局、教学设备、等物质构成的形态特点;行为文化指的是班级内开展的各项活动,反应出教师的管理水平及学生的意识水平;观念文化是指班级成员逐步形成的,比较一致的理念、态度及价值观,优良的班级文化需要这些内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学生心理状态不稳定处于中小学年龄阶段的学生在生理、心理上均处于变化期,思维和行动上都存在不成熟的表现,因此其人格都存在暂时不平衡性,随之出现各类心理问题,学习动力不足,自控能力差,各类抵触心理等,都会影响到个人行为,而由此导致的负面情绪及行为若不及时给予疏导,甚至在班内产生从众效应,则必然会影响到整个集体,造成不和谐的班级文化。

3.教师管理理念较陈旧部分教师理念上的落后必然也导致其在管理班级的方法上存在弊端,从而造成畸形的班级文化。如过度运用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强制性控制学生行为或思想,甚至采取军事化管理,虽然该种方法能够约束学生遵守规章条例,似乎能达到严纪律、正学风的效果,但实际上这种效果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大部分情况下并未使学生内驱力得到提高。而且,用该种方法灌输的潜意识“服从”遏制了学生自由发展空间以及宝贵的创新精神,对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是得不偿失的。除此之外,还存在一切以成绩论之,如按成绩分配学生座位等情况,虽然其出发点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但实际上是对学生的一种隐性分层,而处于“下层”的学生心理则会受到不良影响,甚至出现功利化导致的恶性竞争以及官僚主义倾向等。

(二)外部因素产生不良班级文化的原因还存在三点外部因素。

1.教学目的偏差虽然我国极力倡导素质教育已有许久,在学科理念、教学方法、教育结构体系、运作机制等方面也在尝试改变,但纵观我国整体教育结构,目前所实施的大部分教育依旧是应试教育,在此大环境背景下导致教学目标的偏差,将考试成绩及升学率作为绩效评估标准,将学生优秀与否单纯以成绩论之,则必然会造成班级文化从精神思想上被束缚,其构建成果也必然会错失了原有功效。

2.教育公平问题目前我国依然存在教育不公平的现象,除去地域差异,单从教育组织的最小单位班级来看,部分班级内部也会存在由于学生的成绩好坏,学生是干部与否,学生的智力高低甚至家庭条件背景而产生的教学不公平性,而该种不公平性会在导致学生个人人格缺陷的同时,令集体产生不良风气,因此这种不公平既是班级文化的体现,也是令其发展偏差的因素之一。

3.社会环境影响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科技成果日新月异,技术成就渗透入各行各业,由此带来的信息泛滥令学生更容易接触到各类不健康思想,而处于中小学年龄阶段的学生还没有成熟的明辨是非能力,因此造成的盲目跟风,陋习行为,精神颓废等现象也会令班级文化沾染负能量。

二、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的路径探究

如何构和谐优良的班级文化,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思考。

(一)转变班级文化建设主体,融入“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目前,以学生为中心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但在实践过程中该理念却难以完全实现,究其原因在于学校教育受到了我国宏观教育体系的限制。教育体系离不开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中国的教育体制深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学生相较于人才,更像是用统一模具被批量生产出来的同类产品。虽然目前中国的教育理念在当前已有了先进发展,并在日益完善,但现实中产业结构的升级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上人口压力的倍增,又使就业竞争局势日趋严峻,重学历现象逐渐严重,教育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不得不迫于现实的升学需求而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生中心理念。值得庆幸的是,虽然在宏观教育体系中无法完全实现该理念,但从微观上看,班级作为教育组织的最小单元,以学生为中心却是能够实现的。在建设班级文化的过程中,可以转变传统上的教师职掌地位,将学生作为班级文化构建的主体,能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同时锻炼其各方面能力,加强师生交流。举例来说,可令学生共同制定班级规章,必要时教师可与学生共同商讨做出适当调整,如此相较于学校或教师的硬性规定条款,该方法必然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执行效率也会有所提高;又或让学生自己布置班级环境,绘制黑板报,书写学习标语,创立读书角英语角等,让自身创造性得以发挥的同时营造出和谐的班级氛围,使学生在感官上受到正面感染力,觉得课堂学习不再是枯燥的事情,并提升集体观念,从而为构建班级文化打下结实基础。

(二)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将构建班级文化融入管理过程教师的素质水平高低对于班级文化的优劣与否至关重要。《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也指出:“教师是教育的根本,师德是教师的灵魂,要创新师德教育,引导教师树立远大职业理想;加强师德宣传,营造尊师重教社会氛围;严格师德考核,促进教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突出师德激励,促进形成重德养德良好风气;强化师德监督,有效防止失德行为规范师德惩处,坚决遏制失德行为蔓延;注重师德保障,将师德建设工作落到实处。”教师作为构建班级文化的成员之一,其个人必须经过全班成员整体的认同,融合成班集体共同追求,才能真正成为班级文化的组成因素之一。由于教师依旧在中国大部分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因此教师的思想品德、言行举止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班级文化的组成──学生个体的价值观及行为特征,而在班级文化的构建过程中,教师也需要用其教育理念来引导班级文化的最终形成,使之符合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充满正能量。具体到实践中,班级文化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其自身也需要经历时间的不断打磨与调节而形成,因此在学校的日常班级管理过程中就需要融入构建和谐班级文化的思想。班级管理的过程包括计划,实施,检查和总结四个环节,在管理计划阶段教师就应开始思考要构建怎样的班级文化,从而依据构思来制定具体目标及实施步骤,如在教学过程中,可适时改变传统教学方法,通过运用主题教学、情境教学、快乐教学等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或在学生工作中,主动与学生沟通,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而非用制度条款束缚其行为思想,成为真正的引导者而非灌输者,最终在检查阶段不断调整,在总结阶段去粗取精,从而创造优良的班级文化氛围。

班级文化管理范文第5篇

班级文化是在班主任引领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班级文化构成了班集体形成和发展最稳固、最有活力的基础,体现一个班级特有的风格。

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包括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高中学生都是天天发展变化着的青年,具有鲜明的年级特点,如高一学生适应环境困难、学习困惑;高二容易产生两极分化:自卑和自我;高三学习心理压力达到顶峰。所以班级管理应是一项系统过程,班主任的管理也应该与“年级”俱进,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根据渐进性原则,不同年级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

一、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班级物质文化是指通过对所在班级环境的设计、布置以及在此过程中的相关要求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是一个班级精神面貌的具体反映,也是衡量班级文化的最基本尺度,它能使学生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这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生的墙壁也在说话。”本着实用美观的原则,对班级环境进行精心布置,使教室具有良好的育人功能。

高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高中,班级刚刚建立,可以向学生征集班徽、创作班刊,对班级的墙报进行精心的艺术设计,使学生对新集体产生参与感。还可以在内容方面精巧设计“我要高飞”等系列励志文字图标,以及名人在读书、学习、生活方面的指导名言,使班级的墙报既具有良好的视觉观感,又富有启迪智慧的综合效果,真正使墙壁会对人的心灵“说话”。另外,宽敞、明亮的教室,整齐的桌椅,干净黑板,体现了一种规范、有序。墙上班训栏中可以贴一张集体照,照片下写上全体学生的座右铭——“永远追求生命中的地平线,人生将充满无限的乐趣!”及他们郑重的签名,体现出一个班级精神取向,它将激励每个班级的成员为此而努力进取。后墙黑板两侧可以张贴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让学生们了解自己的祖国,同时引导学生放眼世界,关注世界。窗台上可以放置一盆盆茂盛的绿色植物,为教室增添勃勃生机。学生在这样宁静而有充满朝气的教室里学习、生活,在悄然中感悟着规范、有序,感悟着和谐相处所带来的快乐,感悟着生命成长的喜悦。

高二年级的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理想、陶冶学生的情操。可以在教室墙上设置若干个专栏:“心与心愿”专栏中可以写上同学们的远大志向和近期的努力方向,及班主任对同学和老师的美好祝愿;“向知园”中可以张贴一些学生们搜集的课外知识,丰富着他们的业余生活;“文馨苑”中可以展览同学们的一篇篇美文佳作,也可以是班主任收集的一些启智小品文,使学生在鉴赏中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心灵得到了净化与滋养。还可以举办“精彩瞬间”摄影展,把学生们捕捉到的美的瞬间和内心美好情感的流露一一展现。这些由学生自己创建的小小专栏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他们,陶冶着他们,营造着一种和谐向上的美好氛围,也使他们的心灵得到了滋养与升华。

高三年级的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侧重于简洁、朴素、启智。通过精心设置班级标语来达到励志和心理辅导的目的。可以先向学生收集自己最欣赏的名言,然后全班投票选出得票最高的三、四条,在教室里张贴。如“让别人因自己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凡事预则立,不豫预则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等,这些名人名言无不启发着学生的心智,抒发和谐的情感,使他们感悟着美好的人生,塑造着健康的人格,最终心灵得到了净化与滋养。

班主任通过课外阅读关于学习心理、学习方法的资料,有选择地张贴在“学习栏”中,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和学习方法的辅导,指导学生保持心理健康,情绪稳定,使学生高效学习。黑板报要主题鲜明,能为学生的高考、班级管理和老师的教学服务。

二、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班级制度文化是指那些以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为内容的,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是每个学生时时都按一定的准则规范自己的言行,朝着符合班级群体利益和教育目标的方向发展。因此,班主任在制定规章制度时不仅要注意制度本身的科学发展,还要赋予制度以文化色彩,使其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

高一年级要真正还学生以主体地位,班主任必须有民主思想,实行民主治班,每届新带的班级,在接班伊始,召开班会和同学们一起分析本班特点、长处与短处,班主任可以向他们介绍所带的上一届班级三年所走过的路,以及他们最后取得的辉煌成绩,然后和同学们一起酝酿、讨论班集体三年发展规划,从德育、体育和智育三方面,在同学们的积极讨论中都订出了明确的目标。不光有三年总目标,而且有阶段目标,也有保障目标实现的具体措施。讨论制订目标的过程,就是学生受教育的过程,这种目标,对学生将起着长期的激励作用。而且这一活动,也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孙子兵法》中说:“上下同欲者胜。”这句话对班集体建设同样运用。

在开学之初的第一次班会课上可以开展一次“班规征集”活动。先由同学们自行讨论列出了本班“班规”,然后挑出全班呼声最高的十条,作为最终全班同学都要遵守的本班班规,以后针对班级新问题进行不断的补订和健全。还可以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调动全班的学习积极性,并由各小组在班规的基础上具体详细的制定出组规。按照这样的方式形成各项班级制度:从学习到作息,从生活到活动,就能够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步入正轨,进入良性循环循环,逐步形成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步入快车道。这样形成的班级制度能够真正地贯彻“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自然能得到大多数学生的遵照实行。班规制定好以后,还要注意制度实施的坚定性,否则日久以后,班规有可能会形同虚设。

另外,高一学生刚迈入高中校门,要组织全体同学学习本校各种规章制度:《量化管理条例》、《学生操行评分办法》、《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礼仪常规》和《中学生学习常规》等,把行为规范教育向社会主义法制教育深化。

高二年级可以实行全员参与班级管理,增强每个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可以实行轮值班长制度,每位同学都有任班长的机会,每一任轮职班长期一个月,在上任之前,需全面提出自己的施政纲领,工作设想,每个人的工作设想要有新意,要有鲜明的个性,又要切合本班实际,便于实施,这样可以极大调动广大同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学们会提出许多富有创造性的设想,包括一些主题鲜明、有时代特色、形成新颖活泼的主题班、团会。如“来自家乡的报告──我眼中的改革开放二十年”、“爱祖国从爱母亲开始──母亲节的思考”、“我思故我在──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学生仍不囿于老师的训导积极思索,大胆设想,这是多么可贵的品质。每任轮值的班长谢任之前,都要在班会上认真总结自己的工作情况,谈体会,并向下一位交接工作,也要接受同学的评议。这样,每个同学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通过这一形式,也使同学们增强了责任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也有助于团结、和谐的班集体氛围的形成。

高三年级班级管理已制度化,可以实行“班务日记”,并相应配套实行班干部轮岗制、德育量化考核制,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性来管理班级。班务日记制度能让班主任改变婆婆妈妈式的管理为遥控式管理,从而充分尊重学生并解放自身。运用班务日记制度能贯彻“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原则,使学生“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从而充分挖掘班级人力资源,使全部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自觉自主地投入到班级管理中去;使班主任节省了时间,能够以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育科研中去。此外,有了班务日记,班主任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学生动态,了解班级情况,从而为及时处理班级事务及突发事件赢得主动,在最大程度上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而且有利于对学生的操行评定,形成班级多渠道公开管理。操行评定是对学生在一个学期内的学习、劳动、思想品德等方面的小结和评价,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各方面的成绩和进步,认识优缺点,将客观评价和主观上的认识结合起来,提高自觉性,促进进步。要注意的是,将班务日记和学生德育量化考核、班干部考评结合起来,并与德育量化考核方案的配合,定期(最好是以周为单位时间)进行量化评分,并公布考核结果,借助舆论以建立激励机制,鞭策学生培养更好的自律意识和自省能力。

同时,以一个月或两个月为单位时间,结合学校的班级考核结果和班级民主生活会考核班干部工作,“论功行赏”,以激励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考核性原则的贯彻,最终目标在于教育学生懂得自觉纪律在集体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做到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辩证关系,能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互相尊重与谅解,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总之,此制度配以德育量化考核制度和班干部轮岗制,能开展得更为顺利。

三、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精神文化是指班级所形成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道德标准、行为方式、人际关系、集体舆论以及各种认同意识所表现出的文化形态。它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和深层结构要素,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班级精神文化的主体是班风,良好的班风能增强班级集体的向心力,使班级的每一个成员精神振作,团结友爱,关系和谐。

高一年级着眼点倾向于肯定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在成长中不断感受到“自主、超越”的快乐。“我们的成长,我们做主”,此一核心观念的形成有两点考虑,一方面是学生的自主、快乐的成长,在成长中激发、激励其形成自主精神和团队精神的道德认知与超越。另一方面,教师是集体中的一员,应当与学生一同在时光的流逝中成长与进步。所以,教师不只是设计者,也应是共同的参与者、成长者。

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目前出版市场的假冒伪劣屡禁不止,那些矫揉造作、无病呻吟甚至充满色情、凶杀的精神鸦片危害匪浅,真正适宜年轻一代的精神食粮短缺。高中生的生理渐渐成熟,但他们的心智还不成熟,易满足于感官刺激,而忽视了道德熏陶与人格升华,出现饥不择食而消化不良病症,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与身心健康,而且学生在课后或校外不便于家长和老师管理,防不胜防。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广泛开设各类讲座,或由学生唱主角开展辩论赛,聚焦热点话题;配合重大时事组织知识竞赛,推动读书活动及各科竞赛、征文活动,重在参与;利用书刊作为奖品予以激励,例如《读者》、《心灵鸡汤》等深受欢迎;每周确定两天的读报活动,轮流指定三人快速阅读后当众介绍,养成每天饭后时间浏览当日报纸习惯,引导学生阅读健康向上的书刊。

努力建立正确的班级舆论。班级舆论中心的形成离不开班主任的正确引导,班主任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以大量优秀的事例鼓舞学生。班级舆论点的建设首先从班级干部开始。选拔责任心强,学习认真的学生做班级干部,他们本身就具有的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班主任首先要紧紧的抓住班级中这些优秀的个体,让他们能够在问题的认识上和班主任达成一致,在处理班级的日常事务中和正确站在一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带动其他同学,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其他同学。“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旦正确舆论在班级占了上风,自然就发挥了他应有的作用。班级总会有一些不遵守纪律的学生或事件发生,在不涉及当事人的隐私和自尊的前提下可以让全班参与讨论,以便通过讨论是全班共同受到教育,让所有学生知道,这些错误对班级和个人的危害。从而,形成班级认识问题的正确的舆论基础。班主任要善于“拉拢”一批人,特别是那些性格独特、个性鲜明的“独行侠”。从感情上让他们向老师靠近,使他们知道自己行为的方向和方法。这样,班级自然就会好事多多,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紧紧抓住班级舆论监督这个武器,让学生知道怎么做是对的,是受欢迎的,怎么做是不对的,是不受欢迎的。把学生的所有的行为都置于班级的舆论监督之下,最终达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好事抢着做,坏事没人做。

班主任在高一年级可以开展一些专题讲座,如《初高中的衔接》、《谈谈高中阶段的学习特点及方法》、《谈中学生人际交往》等。还可以举行“师生双向谈心会”、“走好人生第一步师生、家长垦谈会”等主题班会,加强师生双向谈心会,加强师生间的理解、信任和支持,这对高一学生迅速地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尤为重要。

在高一阶段建立学生心理和行为档案,非常重要。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不是班级记事簿上的一行字或一个号码,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个性、一个独特的人”。根据新课程标准中的过程性评价理念,每个学期班主任都应建立学生心理和行为档案,及时收集和分析学生发展过程和结果的资料,记录他们的优势和发展的不足,全面而客观地描绘学生成长的曲线,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成效,同时在高三写毕业鉴定时有据可依、有话可说。

高二年级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意识的让学生关注文化的精髓:如“春节这一传统节日的起源、发展”,通过摄影、书画、征文等形式出一期特刊,使学生们了解了民族文化、民俗文化,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中外庆新年的异同”活动不仅使学生关注自己国家的民族文化,更让他们了解世界各国的民族文化;“父亲节”“母亲节”组织学生搜集相关的资料,了解这两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和我们的“九九重阳节”有何异同。此外给爸爸妈妈写一封信,为他们做一件你最想做的事等活动,都能增强孩子对父母长辈的理解与爱,培养他们家庭成员的责任感。

开展人生与理想主题系列教育活动。如“人才成长百例思考”漫谈会或笔谈会,也可以出相关墙报;开展“拼搏,人生的劲歌”班级体育友谊赛;召开“共同扬起理想的风帆”班级联谊活动、“理想——指路的明灯”读后感演讲比赛等,进一步教育和引导学生自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从高三学生身心发展来看,他们认知能力趋向成熟,能独立而正确地解决某些问题,自律性增强,思想负担重。所以班主任应该以“成年”为支点,对学生进行反思和生存教育。

高三毕业班学生面临高考的严峻考验,再加上社会与家庭的影响,各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因此对高三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刻不容缓。辅导内容必须涵盖学生身心发展的主要问题,不能只注重学习心理的辅导,而应涉及全方位。从辅导层次来说,优等生更需要心理保健的指导;中等生需要弥补基础知识和培养良好习惯;后进生需要关心、指导以及信心的坚定。辅导手段可以多样化,比如专家讲座、优秀学生经验介绍、大中学生对话等。同时班主任还应做好家长的工作,组建家校统一战线,促使学生完美和谐地发展。班主任可以给学生提供演泄情感的渠道──班主任“心灵热线”:一是班上专门准备一本本子,命名为“互动地带”,学生可以在上面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二是学生还可以通过周记,或者写信等形式,将内心感受直接传达给班主任,班主任要及时认真读学生的“心声”,并及时给予答复,或者笔谈,或约来面谈。班主任心灵热线,以其双向互动,反馈及时,隐秘性强特点,使班主任及时发现许多学生心灵中隐性的障碍,及时加以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