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职业教育过程中核心素养分析

职业教育过程中核心素养分析

[摘要]在核心素养落实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最难解决的问题便是如何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有效融入教与学中去。与基础教育领域通过开发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路径不同,有着自身独特性的职业教育可以借助现代学徒制来予以落实。文章探讨将核心素养落实到职业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忽视默会知识的教育价值、缺乏对建构模式的关注、过分依赖学校职业教育等困境,通过现代学徒制稳定的师徒关系、贴合企业实际需要的课程内容、理实一体的教学设计、深度的校企合作这四大核心要素来予以破解。进而对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现代学徒制中提出了坚持育人为本、把握核心素养的本质要素、找到核心素养与现代学徒制的契合点这三个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核心素养;现代学徒制;落实路径;育人机制

近年来,核心素养已经成了引领、拉动课程教学改革的世界趋势,但是如何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有效融入教与学的问题上,教育界一直困扰颇多[1]。在基础教育领域,将学科核心素养作为衔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学科课程之间的桥梁已经成了共识。但是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学生的认知结构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都与普通教育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如果要使核心素养融入职业教育的课程教学中去,盲目照搬基础教育领域的落实路径是无法实现的,必须立足于职业教育自身的独特性,牢牢把握住职业教育领域育人的特殊性。核心素养在落实中最难解决的问题就在于如何将核心素养落实到课程中去,其实并非一定要像基础教育领域那样去开发相应的学科(专业)核心素养,重点应该放在如何搭建核心素养与课程之间的桥梁上。而现代学徒制作为国际职业教育制度发展完善的共同趋势[2],就是在回答如何有效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问题,那是否能够将核心素养这一人才培养目标通过现代学徒制这一人才培养模式来予以落实呢?本文希冀从现代学徒制育人机制的角度来予以回答。

一、对核心素养本质要素及落实困境的认识

核心素养回答的是21世纪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哪些最核心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使学生能成功地融入未来社会,在满足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同时推动社会发展[3]。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国家和国际组织之间从自身立场出发,给出了各自的回答。虽然不同国家和地区关于“何为核心素养”的答案不尽相同,但是面向共同的时代,这些答案中也有共通性,我们只有把握住这些有关核心素养的共同部分,才能抓住核心素养的本质,从而认清核心素养在落实到职业教育过程中所遇到的困境。

(一)核心素养的本质要素

国际上三个知名的核心素养框架分别来自于OECD、欧盟和美国。OECD将素养界定为在特定的情境下,调动社会心理资源(包括知识和技能)去满足复杂需要的能力。欧盟则认为核心素养是在知识社会中每个人发展自我、融入社会及胜任工作所必需的一系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集合[4]。美国对“21世纪技能”的界定是如何将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现代生活情境的素养[5]。对上述三个核心素养的界定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以上界定都认为核心素养是指应用知识和技能去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这一界定有两层意思,其一,核心素养重在培育学生在特定情境下的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形成的思考力、判断力、表达力和相应的人格;其二,这种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是要以知识和技能为基础的。无独有偶,国内学者钟启泉明确表示“核心素养”的核心既不是单纯的知识技能,也不是单纯的兴趣、动机、态度,而在于重视运用知识技能、解决现实课题所必需的思考力、判断力与表达力及其人格品性[6]。而张华也强调核心素养的培育不是将常规认知技能(如基本算术运算)的学习从课程中剔除,而是将这些常规技能用作掌握未来职场所珍视的复杂心智操作的基底[7]。可见核心素养提出之后,对教育最大的转变就是由过去只教学生习得知识和技能转变为培育学生运用知识、技能去解决问题,这一点是目前大多数核心素养界定的共识。如图1所示,左图代表了落实核心素养之前的人才培养目标,右图代表了核心素养所表达的人才培养目标。在过去,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使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所以对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注都是为了使学生能掌握知识、技能。而核心素养提出之后,学校教育的目的是指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技能去解决特定情景下的问题,所以此时情感、态度、价值观不仅要围绕着知识技能的习得,更要围绕知识、技能的应用来培育,由于学生知识、技能的运用是动态化的过程。所以,当前除了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之外,也需要关注学生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过程中所需要的思考力、判断力和表达力。这一培养目标的转变不仅仅表现在内涵上的变化,也表现为学生观的转变。由于过去仅仅关注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是静态化的,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消解,教学主要关注如何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核心素养提出之后,关注点更侧重于知识、技能在特定情境下的应用,是动态化的,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处理好人与自我、人与工具、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体验、情绪、感受就变得重要了,也就使得以培育核心素养为目的教育更加关注学生个体、关注教育的育人功能。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将核心素养的本质要素概括为三个部分:知识与技能的习得,问题解决能力的培育,围绕解决问题而培养态度、价值观以及相应的思考力、判断力和表达能力,并且其核心是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知识技能的获取是指向问题解决的,而态度、价值观以及相应的思维力都是需要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培育的。核心素养的界定和落实只有从这三个方面着手并且把握住其核心,才能在职业教育过程中落实,使核心素养能真正融入职业教育的教与学中。

(二)核心素养在职业教育过程中的落实困境

一个具备核心素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所表现出来的是具备在特定情境下遵循道德的指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一个具备核心素养的汽车修理工,应该不仅仅具备修车能力,还应该保证汽车零件的质量,并且不能借机乱报价格,损害客人的正当利益。而汽车修理工这一可视化动作的背后,隐含着核心素养的三大本质要素:知识与技能、问题解决能力以及相应的思维力和价值观。只有将这三大要素与职业教育的课程联系起来,才能有效地将核心素养融入职业教育中去,但对于当前的职业教育而言,要将这三大要素融入其课程设置的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1.在课程内容上,忽视默会知识的教育价值。所谓默会知识,是指相对于可以用语言、文字表达的明晰知识而言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高度个人化、情境化的知识,例如个人的技巧或“手艺”[8]。一个具备核心素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可以在特定情境下解决实际问题的,而这种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不仅需要老师、书本所传授的显性知识的支撑,也需要学生个体实践智能的发挥。但是当前在职业教育中,课程教学依旧是以显性知识的单向传递为主,对学生个体默会知识的构建关注不足,忽视了默会知识育人功能。2.在课程组织上,缺乏对建构模式的关注。与普通教育注重学科知识的学习不同的是,职业教育一直以来就旨在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所以职业教育中安排了实训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也就是说职业教育涉及知识和技能的运用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这种知识、技能的运用能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吗?如果培养了,那为什么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出来之后认可度会普遍偏低呢?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职业院校目前普遍采取的应用模式(即先学习理论知识再实践)课程结构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也使得技术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知识割裂,使得学生的实训课程成了脱离外部情境和内发兴趣的机械训练,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而如果要改变这一情况,就需要在课程框架结构中变应用模型为建构模式,即从具体的、贴近学生的问题情境切入,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进行技术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知识的整合,从而引导学生主动进行知识与技能建构[8]。3.在课程实施上,过分依赖学校职业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在系统地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以及基本技能的训练方面有着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然而,对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以及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培育而言,企业真实的生产情境往往更有力量。但目前我国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式主要依托的恰恰就是学校职业教育模式[9],这种过于单一的培养方式不利于培育职业教育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二、现代学徒制育人机制解读

所谓现代学徒制,是指以稳定的师徒关系为基础,以学生(学徒)的培养为核心,以课程为纽带,以学校、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指导为支撑的人才培养模式。虽然有学者强调不能把现代学徒制简单地等同于校企合作,也可以通过引“行业大师”入“校园”的方式来达到学徒制培养的效果,但是脱离了企业的现代学徒制又重新走上封闭办学的老路子,无法使现代学徒制发挥其应有的育人价值,所以就现实情况来看,校企合作是构建现代学徒制的必备条件之一。

(一)现代学徒制的育人机制探析

作为当前备受推崇的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具有以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所不具备的质量优势和效率优势。但这一优势从何而来?以及这一人才培养模式能否与核心素养相契合?要想解答这些问题,必须要对现代学徒制的育人机制进行深入分析。稳定的师徒关系、贴合企业实际需要的课程内容、理实一体的教学设计、深度的校企合作这四大核心要素共同支撑起了现代学徒制的育人功能。1.稳定的师徒关系。现代学徒制构建中最为核心的内容就是如何构建稳定的师徒关系,使学徒可以在师傅的指导下进行系统的技能学习,在跟随师傅学习技能的过程中,学徒不仅可以通过观察、模仿来学习师傅的技能,而且还能将自己在学校中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并且师傅可以根据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个别指导。2.贴合企业实际需要的课程内容。课程内容作为连接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的纽带,由校企双方共同研制,企业在培养伊始就参与了学校专业课程的选择与开发、实践环节的设置等环节,使学生更能认识到所需知识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动机。3.理实一体的教学设计。现代学徒制中突出的一个特点就在于,学生不仅要在学校学习系统的知识与技能,并且还要在师傅的带领之下运用知识和技能去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这种理实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4.深度的校企合作。学校与企业合作育人,不仅可以发挥学校教育在系统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等方面所具备的优势,而且可以充分挖掘企业师傅在技术诀窍知识的传递和技能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职业价值观的养成等方面所具备的独特价值,使学生能真正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

(二)现代学徒制如何破解核心素养在职业教育中的落实困境

1.现代学徒制如何破解职业教育中默会知识被忽视之困。在现代学徒制中,作为“学徒”的学生在工作现场通过观察、模仿、体悟、实践的方式,将不断地从“师傅”那里获得很多难以言表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除了通过观察、体悟的方式获得默会知识之外,理实一体的教学设计也使得学生在解决真实工作情景中的问题时形成自己特有的思维模式和技术能力,从而培育学生个体的实践智能。2.现代学徒制如何破解职业教育中建构模式使用不力之困。所谓建构模式,强调的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小切口的真实问题情境入手,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使其主动去建构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而在现代学徒制中,企业将会参与到学校课程的选择和开发中,这不仅保证学生所学的内容契合市场需求,而且企业真实性任务的引入,也能充分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学习的动力。3.现代学徒制如何破解职业教育中过分依赖学校教育之困。虽然现代学徒制的核心是稳定的师徒关系的构建,但缺乏了企业参与的现代学徒制,其育人价值也会大打折扣,因此在现代学徒制的构建过程中,企业参与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就使企业由过去仅仅关注“用人”转而参与“育人”,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诀窍知识的传递、技能创新能力的培养、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养成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三、通过现代学徒制落实核心素养

(一)坚持育人为本

核心素养要解决的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现代学徒制要回答的是“如何培养人”的问题,两者在理念构想上都具有“育人”的属性。但是在现实中,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组织,在利益驱动下很容易将学徒作为廉价劳动力使用。所以,有必要建立相关的制度规范保障学徒在企业学习期间的学习权益,使现代学徒制不仅关注企业的经济属性,还更加关注人成长的教育属性。

(二)把握核心素养的本质要素

核心素养的本质要素包括:知识与技能的习得、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及相应的思维力和价值观。在将核心素养融入现代学徒制时,这三个方面都必须要兼顾,深挖现代学徒制的育人价值。既要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系统地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递和基础技能的训练,也要充分挖掘师傅(企业)在技术诀窍知识的传递和技能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职业素养和职业理想的培育等方面的作用。

(三)找到核心素养与现代学徒制的契合点

虽然核心素养所包含的三个本质要素都是围绕着“育人”这一主题来展开的,但其内部差异性也很明显,因而只有真正找到核心素养包含的各本质要素与现代学徒制的契合点,才能将核心素养真正地融于现代学徒制之中。首先,对于知识、技能的习得而言,既需要通过学校教育来进行系统的理论知识传递和基本技能训练,也需要充分发挥行业师傅在技术诀窍知识的传递上所起的作用。其次,在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上,通过师徒关系下的迁移和顿悟,使师傅的方法型知识迁移到学生个体的知识结构中去。最后,对于职业素养和职业理想而言,需要充分发挥实践课程的效用,让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职业信念、专业情感等在真实的生产情景中得到培育。

参考文献

[1]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项目组.课堂教学如何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提供有效支点?:北京市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教与学研究报告(2015)[J].中小学管理,2016(10):37-40.

[2]赵志群,陈俊兰.现代学徒制建设: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重要补充[J].北京社会科学,2014(1):28-32.

[3]施久铭.核心素养: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J].人民教育,2014(10):13-15.

[4]李艺,钟柏昌.谈“核心素养”[J].教育研究,2015,36(9):17-23.

[5]张华.论核心素养的内涵[J].全球教育展望,2016,45(4):10-24.

[6]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6,45(1):3-25.

[7]张华.论核心素养的内涵[J].全球教育展望,2016,45(4):10-24.

[8]余光胜,刘卫,唐郁.知识属性、情境依赖与默会知识共享条件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6):23-29.

[9]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罗敏 单位:华东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