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职业院校信息技术教育知识传授及价值引导分析

职业院校信息技术教育知识传授及价值引导分析

一、高职院校信息技术课程价值定位分析

职业院校开展信息技术类的课程教育,需要对课程的价值进行定位。学习信息技术是为了让职业院校的学生能够从不同的渠道搜集整理相关的信息,并且能够运用信息的传递渠道将这些信息传播出去。当前的职业院校在开展信息技术类的课程教育时候,往往存在一些误区,比如一些职业院校会相对比较重视校园网络的建设,或者院校自身拥有多少电子计算机教育设备等。实际上这些方面仅仅能够作为职业院校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的一种参考项目,但是不能够认为这些就是职业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的全部,更不是其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研究实力的表现。教育本身的目的就是带动社会知识创新,对于相关知识进行传播,同时培养创新型的人才以及社会的创新精神。因此,职业院校在开展信息技术方面的课程教育,应该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为自身的价值导向。职业院校要走出当前的困境,也应该将教育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的创造才干作为课程的定位和核心。当前的职业院校虽然已经普遍开设了电子计算机技术课程,但是在开展电子信息技术类的课程时,课堂教学往往围绕着信息技术理论为主,电子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师采用的是一种展示加理论的模式,也就是让上课的学生听教师宣讲一些电子计算机的理论,然后再在投影屏幕上进行展示,最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实践。虽然自行实践仍然是当前职业院校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但是教师这种照本宣科的方式本质上不能够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大部分职业院校学生并不能够通过电子信息类的课程获得更多的思维启发,最终让电子信息技术类的课程成为一种对电子信息知识的重新介绍而已。因此,高职院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应该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列入到核心价值定位范畴中。这一点对于推进职业院校的电子信息技术课程进步改革有着重要意义。

二、建立在价值引导上的高职院校信息技术知识传授思考

电子信息技术课程在职业院校的学生之中承载着非常重要的使命,尤其是让职业院校的学生能够对相关的科学文化知识进行学习,以及对各类知识和信息进行搜集与加工,所以信息技术类知识在学生的学习生涯当中是发挥了非常关键的角色,尤其是为职业院校的学生提供了汲取知识的桥梁,是职业院校知识学习的重要平台。职业院校的学生的综合科学文化素质以及创造力,都与电子信息技术课程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基于职业院校学生创造力培养的思考,中国职业院校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应该对其知识传授的方式作为一种深层次改革的对象,提出一些积极方法,促进职业院校的信息技术类课程的教学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作用。因此,根据当前的价值定位方向,职业院校的信息技术课程知识传授,主要从问题研究以及内容调整两个方面进行强化。

(一)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解决中学习

电子信息技术课实际上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因为职业院校的学生是即将进入到社会各个不同层面贡献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的群体,所以职业院校的学生应该具备更为丰富的实践动手的能力。但是有的职业院校的电子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学相对而言没有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创造力,这一点让职业院校的信息技术类课程无法发挥出更多的影响和作用。因此职业院校的信息技术课程可以考虑从问题提出的角度,鼓励学生多动用思考的方式解决电子信息技术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让学生通过已经掌握的电子信息技术去解决一些学生或者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问题实际上是目标和当下状态之间的距离,因此,从问题的功能性去考虑,职业院校的电子信息技术课程方面主要是重视对于书本理论知识的实现。但是,往往这一点只能够是过去经验的重复,而不能够是建立在过去电子信息技术经验上的创造。这种教学方法也不能够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创造力进行激发。针对这一个方面,职业院校的信息技术类课程,应该重新重视对于相关问题的描述和构建,通过设置变量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并且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去解决问题。职业院校的电子信息技术课程可以通过设置一些课题,比如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去解决一些学习问题,或者电子信息技术课程和职业院校学生的专业知识相互之间的结合,让学生通过网络搜索等不同的形式对问题进行分解,得到一些相关学习材料再加以分析,最终得出一些具备效果性的研究成果。学生对于学习成果的展现也可以通过电子信息技术加以体现,这一方面也可以纳入到多学科的综合考评内容之中。

(二)调整课程内设置的内容

电子信息技术类的课程应该对当前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整,通过相关调整,提升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能动性。在新时期的条件变化下,职业院校的信息技术类课程不能够仅仅停留在照本宣科的内容上,电子信息技术的课程教师应该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的运用价值,并且介绍如何发挥出信息技术的影响力和实力。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上,更多要体现出经世致用的特点,能够与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具备更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因此,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十分重要。从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上分析,过去职业院校的信息技术类课程主要划分成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和相关的专业课程内容互相结合,另外一个方面是作为职业院校的公共课程。而从综合实践性的角度上看,信息技术类课程应该充分考虑当前课程的社会实践问题,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更多体现出对于自我和社会的体验、收获,促进职业院校学生的自我信息获取和编辑能力,特别是对于自我和社会之间的联系方面。因为电子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种沟通社会和世界的桥梁,对于知识的综合运用应该在课程上有所体现。职业院校的电子信息类课程应该能够包含两个方面的知识,一个是应用类的知识,另一个是理论型的知识。而电子信息类课程的教学不要忽略实践应用的重要性。课程内容中的理论内容应该成为一种基础,但是不能够占用太多的课程教学时间,教师应该重视大学生的电子信息课程的动手应用实践能力。特别是对于非电子信息技术类专业的职业院校学生而言,他们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和掌握的方向应该重点放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技术板块,这也是电子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置内容调整的一个参考方向。作为非计算机技术专业的学生,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他们掌握的不仅仅是信息知识,而且要更多的偏向于建筑方面,与建筑工程CAD绘图课程相结合。要重复引导学生在专业课程基础上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让学生感觉到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对将来的职业选择有很大帮助,不至于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时目标不明确,处于迷茫状态。当然这对任课老师提出很大挑战,要重视信息课程与专业课程相结合,适当调整信息课程的教学内容以适应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

三、结语

信息化不断深入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一部分,而依托电子计算机载体的信息技术,也成为当前各个产业领域中重要生产力的推动力。电子信息类的技术课程,对于广大新时期新阶段的职业院校学生而言非常重要。职业院校的学生只有通过充分掌握电子信息技术课程的精髓,掌握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技巧,才能够在逐渐激烈的社会市场竞争当中脱颖而出,成为对社会有用之才。而职业院校电子信息技术课程在价值导向方面应该重视对于职业院校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重视对于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课程内容要兼顾信息技术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应用知识,从多方面增强信息技术课程的实用性,提升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兴趣,促进课程结构优化升级,为职业院校教学提供更多推动助力。

作者:史少磊 张春光 单位:鲁中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