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声乐指导课程研究

声乐指导课程研究

本文作者:孙辉作者单位:沈阳音乐学院

我国声乐艺术指导课程与国外的差异

通过以上的对比,我们不难看出我国的声乐艺术指导学科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首先,在我国国内的声乐艺术指导学科工作目标和方式上,仍处于国外本学科的初级阶段,即以伴奏为主,歌剧、艺术歌曲不分,演奏、教学兼顾———表面上看全能,实际上学科化分不细、专业研究不深。其次,钢琴伴奏与钢琴艺术指导混为一谈。钢琴伴奏与钢琴艺术指导有着本质上的差异:钢琴伴奏是一直伴随古典音乐活跃在世界音乐舞台上的一种演奏形式,它只是暗示了其他主奏乐器与其之间的某种从属关系,这种关系仅仅是要求二者相互补充,且强调钢琴不可“喧宾夺主”,但钢琴艺术指导则更趋向于“指导”功能,是音乐作品完成的统一筹划者。因此笔者认为,无论是一名钢琴家还是指挥家,欲成为一名艺术指导除了要具备相当程度的钢琴弹奏水平以胜任乐曲中的难点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第一,具备广博的综合素质和文化艺术修养。伴奏者的修养对把握、表现音乐作品起决定作用,这种修养,不能被狭义的理解为只是对音乐的修养,更应该从文学、历史、戏剧、诗歌、美术等艺术中广泛汲取营养,充实自己。如民歌大多来源于劳动人民的民间劳动创造,由于各个民族的民俗历史不同、生活地理环境不同,各地民歌在表现风格上呈现很大的地域差异,因此想要准确地把握作品风格,就要对各民族生活习惯、民歌的特点、民俗历史的发展有着深刻的了解。艺术歌曲则与文学、诗歌联系紧密,大多数优秀的艺术歌曲都是作曲家受到优秀文学作品的激发而精心创作。在这些作品中,钢琴部分被置于与歌唱部分同等重要的位置,有的甚至超出了歌唱部分,成为作曲家表达意图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想充分挖掘作品内涵,准确地把握音乐风格,通过音乐使诗歌焕发出更加动人的诗意,就必须要求伴奏者对文学、历史有个全面的了解,孜孜不倦的学习有关的文献,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正如卡尔•马克思所说:“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你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第二,具备良好的合作能力。在音乐表演领域,艺术指导是处于从属地位的,不能独立存在。艺术指导只有与歌唱家同舟共济,方可达到歌与乐的水乳交融,当演唱者出现“力不从心”的状况时,艺术指导便要积极增强音乐的律动感从而调动演唱者的积极性,引起演唱者的共鸣并使其满怀信心的重新进入音乐。一首作品成为完美的精品,需要二者的共同努力、默契配合。

我国声乐与艺术指导课程的弊端

在我国国内几所重点音乐学府中,声乐系(声歌系)的声乐艺术指导课程发展的相对好一些,但近几年有一定规模的高等学府的音乐院系中开设声乐艺术指导课程比较晚,甚至没有开设声乐艺术指导课,导致声乐课程与艺术指导课程之间存在脱节的现象。有一些师范学院,在声乐专业大一和大二的学生课程中没有开设艺术指导课程,他们往往是与钢琴专业的学生合伴奏,到大三、大四才安排艺术指导课程,这个课程安排对声乐教学存在一些弊端与困惑。困惑一:单一的声乐教学模式和艺术指导课的课时量不足。声乐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门表演的艺术,这就需要学生对作品有较强的理解能力。艺术源于生活,学生的生活积累不够,对艺术的感受能力又有较大的欠缺,更何况对艺术感受力的培养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对艺术指导课程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都是必不可少的。困惑二:声乐艺术指导师资力量欠缺。艺术指导的教师一般都兼代钢琴课,大多数都是钢琴专业出身,对声乐作品了解不够。他们对声乐作品的艺术感受也存在差异,如果笼统的用对钢琴乐曲的艺术指导方式去指导学习声乐的学生,必定会在很多层面上出现偏差,使得学生不能更好的领悟作品的本质,甚至起到相反的作用。困惑三:艺术指导本身对声乐的呼吸、发声不是很了解,加上不进声乐课堂、与声乐老师沟通不够,使得声乐学生与艺术指导老师之间的磨合存在困难。除此之外,艺术指导和声乐老师在对作品的理解和艺术造诣上也存在着不同。如果不能加强交流,相互学习,将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表现。困惑四:另外还有学校的成本核算方面的因素。迫于资金的压力,大多数学校并没有充足的资金调配来完善艺术指导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