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算机教学

计算机教学范文精选

计算机教学

计算机教学范文第1篇

1.1缺乏实践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不强

上机操作是计算机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然而有些学校不注重对计算机教学硬件的投入,致使计算机教学设备不完善,或计算机硬件设备陈旧,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实践要求,导致学生缺乏足够的实践锻炼,使理论知识和实践不能很好地结合起来,因此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强。

1.2教学方法单一

有的教师不是计算机专业毕业,或学历较低,因此教学水平不高,教学方法落后。随着知识更新步伐的加快,这些教师难以应对教学工作。而且职业学校的升学压力较小,学校对教师没有太多的制约和激励,致使教师没有足够的上进心。学生基础差、教师水平不高,并且教师的支应状态是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2改进计算机教学的措施

2.1转变教学观念

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注意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和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同时要注意整合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让学生更多地参加实际操作,通过上机操作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

2.2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提高操作能力做好铺垫。学校要加大对计算机硬件设施的投资力度,不断更新教学设备,为学生的实践操作奠定良好基础。要引导学生更多地动手操作,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使学生真正地掌握计算机技能。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声光电技术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投入到计算机学习中。要把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引入到计算机教学中,加强小组合作交流学习,通过新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共同学习的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计算机教学范文第2篇

我国计算机的普及现状

中国消费者协会2001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北京、上海、天津、重庆4个直辖市的家庭计算机普及率为40.6%。其中近两年来购买计算机的家庭数量,是此前购买计算机家庭总和的2倍多。尚没有计算机的家庭,有62.5%打算购买计算机;已有计算机的家庭,仍有近22%想购买新计算机。最新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我国计算机拥有率超过70台/百户[2]。这说明我国目前计算机普及率已达到较高水平,且具备进一步提高的趋势。

计算机普及对中职计算机教学方法的影响

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明确目的,循序渐进地以掌握教材为主,学习知识和技能,增强体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的一种教育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系统性,必须遵循教学客观规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然而,教学方法的选择又取决于具体的教学目的、学科和教材特点、学生的年龄与个性特征、知识与能力水平和客观物质条件。

1计算机普及对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习主体的影响

教学中学习主体的年龄与个性特征,以及其认知水平将直接影响教学方法的选择。中职教育中,中职学生是学习主体,其年龄大多处于15~19岁之间,个性特征鲜明[3],求知欲望强烈。这一阶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心强、接受能力较快,动手能力较强[4]。在当今计算机普及率较高的情况下,中职学生通过不同渠道和途径接触计算机的机会大为增加,尤其是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中职学生对计算机的接触和使用时间更是明显增多。他们接触计算机的目的大致可分为娱乐、查阅资料、收发邮件和聊天等,大多以娱乐为主。今天已无法否认计算机的高普及率已经对中职学生产生较大影响。由于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互联网的应用,拓宽了人们的生活空间,中职学生有通过网络了解校外世界、构建网络交际圈、表达自己真实情感的需要。为了满足自己的多种需要,他们产生学习和掌握计算机使用方法的迫切心理。

2计算机普及对中职计算机教学目标任务的影响

客观物质条件是整个教学的物质基础,直接影响到教学方法的适宜度,没有好的教学设备,再好的教学方法和教案也都无法有效实施,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然而,在计算机普及的今天,中职计算机教学变得丰富多彩,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案可以得到有效实施,没有计算机的计算机课也将成为历史。在计算机普及前,中职计算机传统教学多为填鸭式的纯书本计算机知识的任务教学,其课堂教学方法单一,内容枯燥无味,教学内容感官性差,师生互动较少,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的计算机知识也大多停留在字面意思的理解,且对空洞的书本知识兴趣不大。在计算机普及后,因为互联网的应用,学生有了通过互联网了解校外世界和构建网络交际圈的需要,有了学习计算机的主观愿望。此外,学生更多关心的是如何使用计算机,而非计算机的物理构成和工作原理,要求所学计算机知识能学以致用,有助于生活、学习和以后的工作。因此,在这种教学背景下,本文认为中职计算机教学任务和目标应该适当予以调整。首先,教学中除了完成规定的计算机知识教学任务外,还必须适当增加学生能够实现主观使用计算机目的的教学任务内容,以满足学生在生活、学习中使用计算机知识的需要;其次,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实习作业训练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普及这一有利条件,多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在无教师直接指导的情况下完成计算机知识的巩固和学习,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可以减轻学生的课堂学习任务。

结论

计算机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教学管理

在信息化时代,计算机教学已经成为中学教育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然而,我国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是比较落后的,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因素制约着中学计算机教学的发展。因此,有必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对现行的中、高考体系进行改革,完善和建立信息课机制,以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推动计算机教学的发展。

一、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计算机的应试教育。

以“考试”为主导的教学是应试教育最显著的特征。由于目前计算机还不是一门独立的基础性学科,加上学校管理的信息意识比较淡薄,以及教学条件的不足,计算机教学未能在许多中学的课程设置中占重要地位,或者干脆没有设置该课程。因此,一些教师纯粹是为了对付考试而教学,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出好成绩,一方面减少学生上机的时间,另一方面采取“填鸭式”“满堂灌”教授一些计算机知识和概念,不断让学生做习题,学生是知识的被动的接受者,他们缺乏动手操作、积极探索和创新的机会。这种教学模式十分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和潜能的发挥。

(二)管理体制缺乏或效率低下。

首先,计算机教学至今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虽然教育部早在2000年就印发了《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修订稿)》,对中小学信息教学内容和课时等提出了较细的要求,但这只是指导性的文件,没有提升到教学大纲的高度,所以没有约束力。另外,到目前为止,国家也没有统一编制的计算机教材,市场上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计算机教材,造成了中小学计算机教材杂乱无章,令教师和学生无所适从,导致中学计算机教育难以进规范。即使有计算机统考,各地区形式也不尽相同,同一地区水平难以规范,无法进行统一评估。

其次,中学管理者普遍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当前我国的计算机还处于普及阶段,计算机教育的水平也相对落后。同时,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的重视只是停留在口头上,一方面强调其重要性,另一方面迫于应试教育的压力,削减计算机教育的教学总量。为了提高升学率,不断挤占信息技术教育课时,致使信息技术教育滞后于整个素质教育的发展。

再次,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目前,一部分学校里虽然建立了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但人均计算机数量还很少,教师的教学活动基本还停留在书本讲授的传统教学模式上。有相当多的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学习动机。这种情况直接影响到计算机教育课的开设,制约着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最后,由于缺乏有效管理。中学的计算机教育课教师自行其事,缺乏有序性和连贯性。课件制作软件奇缺,授课系统性和实用性较差,影响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积极性。中学计算机教学还没有一套对教师进行评价的科学体系,从而导致教学的随意性和无序性。

二、应对策略

(一)让素质教育成为计算机教学的导航。

中学计算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普及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提高青少年的现代信息素质,使计算机技能更好的服务于青少年的生活和学习,最终要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素质教育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谓创造性思维,指的是人在创造活动中或者在需要创造性解决问题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有创见的思维,它的显著特点是能够提供新颖独创而又有价值的思维成果。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场所。教师要注意提供学生创新的机会,帮助学生培养创新能力,要对他们的创新活动和创新精神进行激励。在教学中,可以合理安排项目,让学生展开想象,勤动手动脑,勤创新求异。另外,要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计算机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学习过程是一个培养思维和毅力的过程。学生上机通过手、眼、心、脑并用而形成的强烈的专注,使大脑皮层产生高度的兴奋,将所学知识内化。每一次操作的成功,都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更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

(二)转变挂念,提高管理效率。

要解决中学管理层存在的问题,首先要从计算机教材上进行规范和提高,努力改善信息技术教学的软、硬件配置,必须加大对计算机教学的资金投入,加强软、硬件、网络、多媒体的升级改造,为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整体水平创造条件。我们还要以应用为核心,大力推动计算机网络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促进信息教育环境的形成。其次,结合新一轮的课程教材改革,建设基本教学资源库,大力整合网上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三)完善信息技术教学管理。

建立中学计算机教师教学规范的约束机制,加强计算机学科的常规管理和评估工作,将计算机教师的业绩纳入到考核体系中来,在常规教学检查中要给予充分的体现,以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教学效果。还应该对对现行的考试体系进行改革,使之能够反映出信息技术、多媒体、网络信息技能,尤其是各种常用软件的应用。

总之,为了顺应时代的要求,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应当转变观念,加强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使中学计算机课程应跟上时代的步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刘雍潜,《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北京,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6

[2]刘向永,《面向素质教育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教育技术通讯》,2002(1)

[3]王凤红,《关于高中信息技术教育课的几点思考》,

《教育信息化》,2004(8)

[4]孙西朝,《浅议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改革》,

计算机教学范文第4篇

1.学生基础差异较大

在进入大学以前,有的学生来自落后山区,根本就没有接触过计算机;而有的学生来自城市中心,他们当中大都提前学过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在开展计算机教学工作时,教师要采用弹性的教学方式,也就是要因人而异地开展教学工作。

2.学生缺乏必要的引导

虽然有不少学生喜欢计算机课程,但是他们当中在上大学之前,有很多都是自学,而缺乏教师必要的指导。如果教师采用积极向上的引导方式,则可以减少处于积极的热情中的学生,在目标不明确的情况下迷失方向。

3.教学与实践存在脱节

计算机知识是一门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知识,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可是现行教材所阐述的内容都与现实运用相脱节。例如,学生经常使用的计算机知识在教材中只是简单阐述(如收发电子邮件、实时通行、网上购物、网站维护等活动)。这种教学与实践存在相互脱节的情况,导致部分学生只能“自学成才”。

二高校计算机教学思路探索

1.课程体系的转变学生

首先必须学会必要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和相关的操作技能,以及在实际中应用这些技能的能力,然后才能全面开发其在本专业领域中应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按照这个目标,我们要采用弹性课程体系,也就是在完成计算机文化基础学习后,再根据专业特点增加弹性教学内容,全面提升学生利用计算机获取知识的意识与能力。

2.教学方法的调整

对于其中的一些基础偏弱的学生,掌握计算机的相关知识是重点,而基础好的学生则可以选择自己有兴趣的方向继续学习。一些成绩好的学生较早地通过国家计算机考试,也可以激励和引导其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共同奋斗、共同提高的目的。

3.考试方式的更新

计算机教学范文第5篇

在中学里,计算机是一门新颖的课程,已列入教育计划,高一年级为必修课。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学科的教学内容、方法、设备及计算机辅助教学如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这是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探讨的。开设计算机课程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在计算机上使用现成软件的能力,应该从单一的计算机语言教学转变为重视计算机应用教学,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学会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应用软件能力。能用计算机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和编制一些简单程序,掌握一些简单程序设计技巧。

动手是本学科的特点。在整个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上机实习要求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和技能,包括安装计算机,开机、停机,使用磁盘操作系统,学会使用一两种软件,能掌握程序的输入、编辑、修改、运行的方法。通过人机对话、思索判断的思维活动来培养自学能力。在程序高度运行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教师不要马上指出其错误,而要让学生观察研究程序的每条语句乃至标点符号,再参照出错信息的意思找出错误原因后进行修改,到正确运行为止。磁盘操作系统的使用,是计算机实际操作中重要一环。如何引导DOS,磁盘中的程序如何才能调入内存应用,怎样将内存中程度存入磁盘中,如何列出磁盘中的文件目录等操作命令的使用,条件许可最好边讲边让学生操作,这样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

在计算机教学中,对于学生来讲最难莫过于程序设计,而这一内容又是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但极大多数学生以后在工作中,只是使用计算机软件,并不需要亲自编程序,所以根据实际情况,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程序设计内容,决不要盲目压给学生。而是要循循善诱地让学生进行模仿,启发学生思考,并在教学过程中,以模块结构去掌握程序的设计方法。程序中的交换、累加、累积、分类、排序、删除、标志设定等都可看成是一种固定的模块。对这些模块熟悉后,读程序就容易了,一段段的读。

写程序也是按模块一个个地拼接起来,写起来不会感到太吃力、且有条理,思路也会较清晰。当然习题中过难过深的程序设计教师要索性舍去。但是怎样使学生熟悉这些有用处的模块呢?那就是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到读懂各种类型的程序,把例题上的程序进行解剖分类,在对计算机语言的语句、定义符、命令、和对具体问题的描述方法相当熟悉时,教师就要带领学生一面阅读程序,一面讲解,把程序分割成常见的几个模块,而各种模块又包含了一些基本的编程方法。这些模块的积累,无论在阅读程序或在设计程序中都可派用常当然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遇到较复杂难读懂的地方要鼓励、引导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和心理上的障碍,指导帮助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

中学计算机教学不仅在于计算机知识的传授,而是通过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传授,从分析问题解答问题入手,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上课时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设计一系列问题,启发学生综合运用各种语句。上机时除了完成作业外还需引导学生正确掌握思维规律,通过上机实践鉴定自己的思维是否正确,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能使思维活动日趋完善,自学能力得到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