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基层文化建设

基层文化建设范文精选

基层文化建设

基层文化建设范文第1篇

一、目标和思路

基层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按照建设文化名市的要求,在“*”期间,逐步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的基层文化建设新格局。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基本实现县(市、区)有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镇有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有文化活动室,完善县、镇、村(社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中心建设和服务网络,基本建成县、镇、村的文化设施网络。形成群众文化活动大网络,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建立一支专兼结合,适应基层文化活动开展,素质较高的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和文化专业队伍。加强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打造一批具有岭南风格、肇庆特色的文化品牌。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经营体制和多元化文化投入机制,力争到2010年我市基层文化建设的各项指标达到省政府的要求。

基层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贯彻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意见》为契机,以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利和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以破解制约基层文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为突破口,以深化体制改革为动力,以培育和扶持各类基层文化示范点为着力点。以繁荣基层文化,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为重点,充分发挥多方的积极性,逐步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群众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社会广泛参与的基层文化建设新格局,切实把基层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结合起来,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促进我市基层文化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二、主要工作任务

(一)认真组织实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拓展文化活动场所。

文化设施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因此,必须把文化设施建设摆上重要的位置,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办事处)为依托,以村和社区为重点,以群众为对象,发展县、乡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采取多种方式尽可能地对社会开放机关、学校、企业内部的文化设施,构建基层公共文化大服务网络。到2010年,实现县(市、区)都有文化馆、博物馆和图书馆。其中端州区、鼎湖区、四会市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要达到国家一级以上标准,高要市、封开县、德庆县、怀集县、广宁县80%以上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要达到国家一级以上标准。

各乡镇在巩固省人大“山区文化建设议案”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乡镇机构改革和站(所)合并,组建集图书阅读、广播影视、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技推广、科普培训、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于一体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到2010年,端州、鼎湖、四会、高要等区(市)60%以上的综合文化站达国家一级站,其余达到二级站标准:广宁、德庆、封开、怀集等四个山区县30%以上综合文化站达国家一级站标准,50%以上达国家二级站标准,其余达三级站标准。

各行政村要加强文化活动室建设,并延伸到各自然村,结合生态文明村工程,到*年,每镇扶持3—5个行政村建设有200平方米以上设有阅览室、电视室、室、电脑室、健身室等不少于5个项目以上的可“一室多用”的文化活动室,并逐步推广,使村级文化阵地建设网络不断完善,水平不断提高。

市区和县城所在地要重点加强社区和居民小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到2010年,城市社区每千户以上的居民小区要建有一个集文化、体育、娱乐、休闲功能于一体,便于群众参与的综合性文化活动场所,80%百户以上的居民小区和60%百户以上的居民小区有综合活动室,保证广大群众享受最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

(二)认真组织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实现广播电视的全面覆盖。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高度重视,根据省的统一部署,以超强力度,争取在*年基本实现118个(其中广宁县82个、德庆县6个、封开县10个、怀集县20个)50户以上已通电的自然村全部通电视,至*年,基本实现20户以上已通电的自然村全部通广播电视。要根据“先进、安全、可行和资源共享”的要求,电信用有线和无线的方法去解决村村通的问题。

(三)认真组织实施图书和信息网络工程,满足基层群众的文化信息需求。

加快基层图书和信息网络工程建设,是基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于提高广大群众的文明素质和加快致富步伐,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必须加快公共图书室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基层中心的建设。各县(市、区)的图书馆到2010年必须达到省政府提出的最低要求,同时至*年要全部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分中心。

各乡镇开展“镇镇书库”活动。至2010年,各乡镇在综合文化站要建有专门的图书中心和阅览室,中心城区的图书中心藏书量不低于3万册,山区县的图书中心不低于2万册。80%中心城区的乡镇和70%山区县乡镇完成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点建设。在组织农村群众开展读书活动的同时,积极推进学习型乡镇建设,使读书风气在农村蔚然成风。每县都要培育2—3个乡镇为学习型乡镇的示范点。

结合创建生态文明村工程,开展“千衬千书工程”的活动,至*年,培养和扶持100个村图书室示范点和50个村文化信息基层服务点、示范点。同时,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以共建方式发展文化信息基层服务点,至*年,60%的中心区自然村和35%山区县自然村建立基层服务点,以增强文化服务的内容和手段。发展农民书社等农民自助读书组织,为广大农民读书提供方便。继续实施送书下乡工程,以多种形式充实村一级的图书室,增加藏书量。至2007年,所有的自然村都建有包括报纸及各种信息的读报栏。

结合文化进社区活动。开展“区区有书室”和“区区有报亭”活动。至*年,60%的中心城区千户以上的居民小区和40%的山区县千户以上的居民小区要在文化活动场所设有藏书量千册以上的图书室,全部建有读报亭。至2010年,中心城区千户以上全部有图书室,80%以上500户以上的居民小区和60%的山区县500户以上小区都有图书室,全部建有读报亭。同时,至*年,70%以上的城市社区完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中心的建设,为群众提供各种文化信息。

发展以县级新华书店为龙头的农村图书连锁销售网络,培育和扶持乡镇一级的民营图书零售点,并延伸到较大的行政村,对于较为偏远的地区,可以流动图书销售车来逐步扩大图书销售的覆盖面,重点组织以服务“三农”为主体,农民群众欢迎的,买得起、读得懂、用得上的通俗读物到农村销售。

(四)认真组织实施文化活动工程,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努力提高群众参与度,对于营造健康、浓郁的文化氛围,满足群众各种文化需求,全面提高群众的素质,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要切实抓好文化活动工程的建设,并根据时代特点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变化,不断充实活动的内容,创新活动的形式,形成一批基层文化活动品牌。

各县(市、区)文化行政部门要认真做好年度群众文化活动的规划和安排,力求做到月月有主题,活动经常化。大力开展广场文化活动,促进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农村文化、老年文化的发展。加快以群众艺术馆、文化馆为龙头的送戏下乡流动服务演出网建设设,充分令利用农闲、节日和集市等,深入基层为群众送戏下乡。同时切实抓好基层题材,特别是农村题材文艺作品的创作,每年都要推出一批反映基层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供基层文艺团体使用、演出。

各乡镇文化站要结合本地的实际,坚持业余自愿、形式多样、健康有益、便捷长效的原则,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注意把先进性与广泛性,知识性与趣味性,教育性与娱乐性有机结合起来,把广播电视宣传、普及科技和卫生知识,开展体育活动等有机融少乙基层文化中去。必须以创建文明村镇、文明户、建设生态文明村为载体,引导广大农民移风易俗,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整合现有的文化资源,以机关、学校、企业及离退休人员为骨干,组建较为固定的2—3个业余演出团体,成为乡镇演出的主力。鼓励民间自办演出团体。在加强送戏下乡的同时,要逐步加大与周边地区不定期约交流演出,不断扩大群众受益面。

各村要积极发展小。广场文化,突出各自特色,根据人人参与文体活动的要求,按照不同性别和年龄段,积极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丰富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特别是鼓励和扶持农民自办的业余文艺演出团体自发组织开展村级的演出活动。

各县(市、区)要认真探索社区文化建设活动的新路子,构建以街道办事处为主导、社区为主体,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文化活动新格局,要发展业余文艺团体,形成以广场文化、校园文化、屋村文化飞楼群文化、长廊文化、节庆文化、民间民俗文化为核心内容的社区文化模式,重点抓好千户以上的社区文化建设。至2007年,各县培养和扶持5个示范点,推动社区面上建设。

(五)认真组织实施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形成电影放映网络。

“2131”工程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解决农村群众看电影难的民心工程。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加大实施“2131”工程的力度。到2010年基本实现农村“一月一场电影”的目标。各县(市、区)要建立和巩固多种经营体制的农村电影放映队伍,鼓励和扶持农民自办放映队,并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和技术的支持。各县(市、区)要落实责任制,认真解决好“2131”工程设备不足、影片老,知识量、信息量不能满足农民需求的问题。同时,增加农村电影固定放映点。加快技术升级,推广电影数字放映技术,逐步实观农村由胶片放映向数字放映转变。

(六)认真组织实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弘扬地方特色民间文化艺术。

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切实做好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历史文化遗产的工作,将文物保护和合理利用工作列入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加大民族民间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力度,各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要深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研究,建立民间文化传承机制,重点抢救濒危文化遗产,合理开发民间文化资源,推动优秀的民间文化融入现代日常生活;继续做好创建“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和“优秀民间艺术师”的评选活动,在封开县大洲镇“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德庆县武垄镇和怀集县桥头镇“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以及怀集县下帅乡“民族文化之乡”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出以端州区的端砚雕刻工艺、四会市的玉雕工艺、高要市的赛龙舟、广宁县的竹编工艺、德庆县的龙母诞等一批民间特色文化,争取到2010年,全市创建2—3个“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和5个以上的“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实施特色文化品牌战略,着力打造具有岭南风格、肇庆特色的文化品牌。各县(市、区)都要培育一批文化名镇、名村、名园、名人、名品。至*年底前,全市命名一批历史文化村,并在此基础上,用2至3年的时间争创5个部级历史文化村和10个以上省级历史文化村。加快文化旅游结合,积极开发具有民族传统和地方特色的民间工艺、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项目,古村落游、生态游、农家乐等旅游项目。

(七)认真组织实施文化人才培育工程,形成开展基层文化活动的骨干力量。

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基层文化队伍,是完善基层文化事业组织机构,完成发展文化事业的关键。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基层文化队伍建设。

1、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吸收优秀人才到基层文化机构工作,努力建立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稳定的基层文化队伍。基层文化事业单位进入实行公开招聘,择优聘用,逐步实行基层文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从业资格制度,建立健全基层文化机构的工作制度和岗位规范。

2、挖掘基层文化人力资源,大力培养和发展民间文化队伍,重点培养一批基层文化能人,加强民族民间艺术人才的评选和规范管理,经有关机构和部门专家评定的民间文化艺人,可授予相应荣誉称号。培植和发展社区民间文艺社团和农村业余文艺队伍;发挥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站)的作用,建立、完善城市社区文化指导员和农村文化辅导员队伍。

3、进一步加强对民间文艺团体的管理和引导,积极鼓励各种民办社会文化团体和文化经营户的发展,引导他们开展健康的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其在活跃基层文化生活中的作用。各县(市、区)及乡镇、社区都要培育、扶持3—5个较为固定、有一定水平的业余演出团体。

4、加强基层文化骨干培训工作,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文化站和广播电视站等在职的工作人员每年至少一次参加县级以上文化部门的培训,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新调入或新聘任的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经县以上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后才能上岗。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各级党委、政府对基层文化建设负有重要责任。要把基层文化建设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的议事日程,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纳入扶贫攻坚计划,纳入干部晋升考核指标,确保基层文化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基层文化建设实行“分级管理”,以县(市、区)为主的管理体制。县(市、区)负责本地基层文化建设的统筹、规划和组织实施,筹措建设和活动经费,落实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乡(镇)和街道办事处负责制定并实施基层文化建设规划,筹措建设活动经费,改善基层文化工作者的工作条件,促进文化活动经常开展;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要在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各级计划、财政、规划、人事、农业、文化、教育、科技、体育等职能部门要将基层文化建设纳入工作日程,积极配合,及时解决基层文化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二)落实经费。各级政府要切实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文化事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国发[*]41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设文化大省的若干配套经济政策>的通知》(粤府办[*]98号)精神以及第八届省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关于,发展文化事业的决议》中提出的文化事业经费“不低于当地财政总支出的1%”的要求,把基层文化建设所需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确保基层文化事业发展经费的足额投入。各县(市、区)人事、财政、文化等部门要认真核实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待遇的落实情况,确保他们的工资待遇按国家规定的标准足额准时发放。

(三)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和制度。要严格执行国务院《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广东省文化设施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做好公共文化设施的规划、建设、管理和保护,确保充分发挥公共文化设施的功能,保障基层文化活动的开展。加强对文化设施使用的监督检查。对原有属公益类的文化设施,不得挤占、挪用,已被挤占、挪用的要坚决收回,擅自改变文化设施用途的要限期予以恢复,维护其公益性质。加强对文化设施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完善综合服务功能,不断提高文化设施的利用率。

(四)多渠道投入支持基层文化建设。认真落实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文化事业的有关文件精神,建立健全有关专项资金制度,鼓励单位、个人对社会公益性活动、项目和文化设施等方面的捐赠。各县(市、区)要根据实际,研究有关措施,鼓励社会力量投资文化建设,赞助文化项目,协办文化活动,逐步形成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多渠道筹资为辅的文化建设投入格局。

(五)创新基层文化建设体制和机制,加快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国营文化馆、图书馆、广播电视、报社、乡镇文化站等的改革主要是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深化劳动、人事、分配等方面的内部改革,建立健全竞争、激励、约束机制和岗位目标责任制,全面实行聘用制和劳动合同制。逐步推动经营性国有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根据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原则,各县(市、区)的电影公司、新华书店等经营性国有文化事业单位在*年完成转企改制工作。鼓励民间自办文化,有关行政部门要简化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登记审核程序,在土地使用、信贷、行业政策等方面,与国有文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

(六)抓好乡镇文化站体制改革。要按照政企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推进乡镇文化站改革。

基层文化建设范文第2篇

要形成良好的群众文化氛围,首先要有好的发展土壤。加强对基层文化干部的考核、选拔,形成一支素质高、品德正、有技术的文化建设管理层。其次,文化部门干部要有专攻,各司其职,做好本职工作,不可身兼多职,有失专业。就不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对提升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中去。再次,对基层文化干部和工作者都要加以相关的教育培训,不断提升领导人的思想道德素养,以身作则,做引导基层群众不断追求文化素养的领头羊。最后,重视对文化后备军的培养。学校是培育人才的地方,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是增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重头戏。激发学生对文化活动的激情,会对社会文化生活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二、从实际出发,多元发展群众文

化首先要从基层文化设施实际出发,开动脑筋,综合利用各种资源,使文化资源得到共享,建设包含科教文卫等各方面知识的综合化文化场馆,并做好相关的宣传工作,最大限度的避免优质文化资源荒废浪费,追求效用最大化。其次,依据外来文化的相关发展经验来看,提倡日谈经济发展、夜谈文化建设的举措,是科学带动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相辅相成,共同进步。最后,有针对性的发展文化品牌,同时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引入相应的竞争体制,有竞争就有活力,文化市场的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引导作用,建立健全文化产业发展竞争机制,使文化产业有活力有生机的向前发展壮大。

三、在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同时要做到以人为本的根本要领

人民群众是文化发展的传播者和接受者,是文化发展的基础物质条件。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以人为本的,所以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推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社会文化上形成由量变积累到质变的最终目标,将文化同生活融为一体,创造出符合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文化人生。

(一)将文化与生活完全结合起来。文化建设价值取向要向生活实际靠拢,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影响基层群众生活。文化建设价值取向要立足实际,向基层群众人民生活靠拢的原因在于,要让群众感受到文化生活其实离自己并不远,可以尽可能的参与到文化建设工作中来,达到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的目的,引领基层人民讲文化、树新风的社会风潮。比如,在传统佳节中,在群众性的集会上,渗透文化理念,培养群众对文化追求的意识,扩大群众的知识面,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把文化集会效应扩大到平日生活中。

(二)把文化发展的成果服务与群众。十七大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中做出了明确指示,要求切实保障群众的文化权益。因此,我们要响应党的号召,大力推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为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文化服务场所,组织有意义的公共文化活动,扩大文化设施建设的覆盖面,使基层人民群众方便、有效的享用公共文化资源,根据社会群体的需求,发展多形式的文化服务,满足群众生活的基础文化需要。

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开展有效的群众文化活动

基层文化建设范文第3篇

一、具体做法

(一)领导高度重视,目标任务明确

区委、区政府深刻认识到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对在新一轮发展竞争中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把文化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精神文明建设规划,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作为民心工程来抓,切实加强领导。为积极实施文化强区发展战略,去年下半年,区委、区政府专门成立了文化教育产业发展专责小组,抽调骨干力量,落实专门经费,不定期研究工作。还印发了《××××区文化教育产业发展专责小组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将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一起部署,一起推进,做到认识、责任、人员、经费、措施、工作“六到位”,有效地促进了文化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近日,区委、区政府特别邀请了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经济学家王瑞璞作专题报告,进一步提高全区干部职工对文化建设的认识和业务水平。

(二)打造文化阵地,优化文化发展环境

我区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对文化建设从来没有放松过,尤其是基层文化建设,在载体上求创新,在环境建设上求档次。

1、加强文化重点工程建设,提供和改善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条件。近年,区委、区政府投资近两千万元建成了端砚文化村展览馆,现高起点规划了端砚文化村系列配套建设,努力形成一个新的文化旅游品牌。策划包装区文化活动广场项目进行招商,重点发展端砚文化、宋文化。结合生态文明村建设,睦岗镇出头村等一批新村建成了一批有文化内涵的标志性文化工程。各镇村、街道、企业也高度重视文化活动场所的建设,形成了较完善的文化网络。

2、加强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近年,我区已投入社区文化设施建设资金达400多万元。今年初,区委、区政府把推进平安和谐社区建设纳入2006年为群众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多方筹措资金800万元,着力解决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和社区文化活动室。围绕创建“全国文化先进社区”目标,先后对全区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和文化活动室进行全面改造,其中面积最大的达480平方米,一批达150平方米以上。还建起了1个1700多平方米,设有舞台、篮球场、乒乓球台、健身器材的羚山社区文化广场。结合“星光计划”,部分社区居委会修建了社区老年人文化健身中心,建起了读报宣传栏,成立了老年人协会,切实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同时,加强“文化共建”的意识。通过整合社区文化资源,使辖区内的一部分市直挂点共建单位和企事业单位的活动场所免费向社区居民开放。经过努力,全区形成了“一社区一特色一品牌”格局,有多个社区先后获得“全国文化先进学习型社区”、“全国文化先进社区”、“全国读书活动先进街道”、“全省文明社区示范社区”、“××××省平安和谐社区”、“××××市文明社区”等称号,有力地推动了我区文化建设的发展。

3、重视支持和加强图书馆建设,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2005年成立了××××省流动图书馆××××分馆,为城区群众提供先进的文化资源。向中国科学院互联网信息中心成功申请了“××××市××××图书馆网站”域名,成为××××省数字图书馆的12个成员馆之一,图书馆网站平台咨询员回答网上咨询排在全省第6位,受到了省馆的表扬。新开辟了在省内极具代表性的“残疾人阅读区”;为方便社区基层广大读借阅图书馆的书刊文献,建起了25个“流动图书馆”。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三)创造特色文化,树立文化品牌

在大力推动群众文化的同时,我区积极实施文化精品战略。

一是创造重大节庆活动艺术精品。为配合砚都申报和庆祝获得砚都称号,成功举办了2004××××·中国端砚文化节,国内外包括台湾、香港和澳门等地区众多客商嘉宾参加了端砚文化节;中央、省、市和港澳台新闻媒体报道盛况,凸显了端砚文化节精品效应。专门邀请了中央电视台“艺苑风景线”栏目组拍摄《走进中国砚都——××××××××》电视专题片和举办大型文艺晚会,打造了以端砚文化为代表的地域文化特色品牌,提高了××××××××知名度和影响力。每两年举行一次××××艺术节,各镇、街道办事处和区直机关党委组队参加,每届参加人数达2000多人,活跃了机关干部和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检阅了基层文化的活动成果,是我区规格高、水平高、内容丰富、参加人数多、影响大的艺术盛会。一系列水平高和影响大的文化节庆活动,创出了我区的文化特色,提高了群众文化生活质量。

二是多元化、多渠道调动各方面积极力量开展广泛的群众文化活动。大力扶持区青少年宫和一批民营艺术培训中心的健康发展,使其在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基层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区青少年宫、迪星艺术中心、海韵童声合唱团、××××合唱团参加国际国内比赛多次荣获金奖,其中××××迪星艺术中心参加德国汉诺威国际儿童舞蹈比赛获表演一等奖,××××海韵童声合唱团在第三届中国童声合唱节上荣获金奖。《编草席》等一批文艺作品荣获全国、省、市多项奖项。成立了××××区业余艺术团、××××区红叶艺术团、端城美术馆、××××区艺术摄影学会等一些艺术团体,开展送戏、送书画、送电影进社区、进农村活动,让先进文化占领基层文化阵地。去年底,在城区内举办了一场群众广泛参与的“非常歌秀”邦健杯2005××××歌唱大赛,规模之大、参加人数之踊跃是历年之少有的。艺术培训团体的蓬勃发展,活跃了我区的群众文化事业,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精神生活。如今,各具特色的广场文化、镇村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活动,已经成为深入人心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三是激励创作,扶植文化新人。我区注重繁荣文学创作,开展地方特色文学创作活动。2003年,设立了××××区业余文艺创作奖励基金。打造了“五四”征文比赛和“迎春书画摄影展”两个活动知名品牌,至今已举办了26届,为扶植文学新人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国家、省、市举行的各类文化活动比赛中,我区多人多项获殊荣。

(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经济融合

目前,我区抢抓××××城东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的机遇,大力培育扶持壮大艺术教育培训、文化娱乐业、图书出版发行服务业等文化产业;以高新技术为依托,大力发展网络服务、动漫创意、网络游戏、文化中介等新兴文化产业。经过3-5年的努力,力争全区文化产业税收收入占全区税收比重8%左右;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占全区从业人数的10%左右。

(五)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建设工作活力

1、加强基层文化资源的优化整合。加快国有文化单位改革步伐,积极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的企业化管理和市场化运作。主要是对区青少年宫、区文化馆、××××图书馆等公益性事业单位,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更好地发挥社会公益作用。对区电影公司、××××新华书店等经营性文化单位,进行现代文化企业制度改革,鼓励支持其进入市场。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2、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我区注重通过市场化运作筹措资金,鼓励有实力和潜力的企业积极参与文化建设,把企业的良好形象推介出去。如2004年举办的端砚文化节,全区近20家企业以东道主的身份,积极参与端砚文化节的广告宣传等工作,扩大了企业影响,提高了企业知名度。

二、存在问题

主要有:一是包括端砚文化在内的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还需进一步整合挖掘;二是基层文化设施还不够完善,还不能满足基层群众的需要;三是用于文化建设的资金不足,投融资机制还不科学、不完善。这些都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基层文化建设范文第4篇

(一)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概念

基层群众文化是将职工工作之外的生活进行组织开发,建立参与性、组织性和团体性的文化群众建设,在群众中形成一种精神力量,具有群众性、多样性、娱乐性及精神倡导性。其具体职能是提升思想境界、满足精神文化需要、加强职工内部管理、开展群众文化事业发展、传承文明等。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主要以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展开,活动具有群众参与性和基层普遍性,是一个民族或地区加强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它是在长期发展和探索中日渐形成的一种人民精神力量,被广大群众所接受和赞誉。

(二)基层文化建设的社会意义

基层文化建设关乎社会文明的和谐发展,是为广大职工群众营造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的必要手段,对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起着前进性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日新月异,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让每一个国民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提高国民素养是时展的大势所趋,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具有广泛性的社会意义:

1.丰富了职工生活,打造了多彩的文化氛围满足,提升了工作生活质量;

2.满足了社会的人才文化素质的需求,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加强了社会竞争力;

3.将企业精神与企业文化融入职工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使工作、学习和生活三者平衡发展。提高企业向心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4.传播和弘扬了民族文化,引领先进文明植入生活,享受多元化的文化内容。

二、如何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

满足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基层群众文化群众建设在社会主义发展中日益显现其作用,且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扩大,对当下职工需求的不断探究,得出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是世达的大势所趋,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全面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繁荣社会主义发展。

(一)提升职工文化品质。

1.激发活力,打造职工文化展示平台

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首先应该提升职工文化品质,文化品质在社会主义经济的洪流下不断提升与发展。目前,我国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出现倦怠的趋势,与职工日益上升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匹配,必须激发活力,打造职工文化展示平台。例如:认真贯彻《职工群众心理援助计划》,对职工群众的心理健康、心理关爱、职业发展等给予相应的关怀。其具体实施方案是在职工群众中建立“阳光行动”,活动定期展开,对职工的思想状况、生活幸福感指标、心理健康等进行心理辅导、精神鼓励、人文关怀、兴趣培养。在职工群众内部搭建精神家园网络社区,供职工交流、表现,激发职工的文化活力,努力提升自我,展示各自的文化知识、文化技能及文化素养。

2.坚持以人为本的建设原则

以人为本是整个社会主义发展的核心原则,对于基层文化群众的建设,其活动主体是人,处处以人为本是体现精神文化的需求的核心内容。例如,在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时,必须切实考虑到职工的利益,从其利益出发,以提升职工文化素养为目的,以人性化开展方式为手段,以提高职工文娱生活质量为宗旨。从人性出发,树立人文素养的处事方法和亲民方针。

3.发挥文体团队的协作优势

精神文化的发挥主体是社会各界文体团队,有效的组建和开展精神文化活动离不开他们的协助与配合。企业应该与各界优秀文体团队团结协作,努力开展满足职工精神文化需求的各类文体、娱乐活动,如与出版社合作,创建职工文化刊物、定期进入企业开展文艺交流会、将歌舞剧搬进企业等,充分发挥与文体团队的优秀协作,丰富和提升职工文化品质。

(二)打造特色文化职工品牌

1.以劳模品质引领企业风尚

企业与职工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二者缺一不可,打造特色文化职工品牌,需要以劳模品质引领企业风尚。例如:通过网络、纸质传媒、宣传册、海报等,打造企业劳模形象,宣传企业职工的先进性优秀事迹,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推动企业内部精神文化的发展。对职工实时感召、关怀、赞扬,形成良好企业文化格局,打造出有特色的文化职工品牌,从而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2014年湖北电力集团,在楚天都市报对集团内部电力超人予以劳模的光荣事迹宣传和弘扬,在公司60周年的文艺晚会上的劳模发言,取得大放异彩的轰动效果。

2.加强文化品牌运作

职工文化品牌建立后,需要后期强有力的运作,如何运作是关键。例如:创建企业文化品牌期刊,定期同步发售;打造职工节,一个专属于职工群众的文化节日,建立归属感的企业文化氛围;形成“走基层”的文化活动格局,将基层群众作为文化职能发挥的主体;创建优秀的运作团队等。

(三)搭建文化建设载体

1.开展体育活动

开展体育活动能够加强职工的拼搏精神,在体育竞技中提高职工凝聚力和增强集体荣誉感,是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开展体育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创建企业内部体育锻炼操房,工作闲暇之时,定期开放,提供锻炼的场所;在职工群体内部组织篮球赛、羽毛球赛、游泳、长短跑、太极拳、体操等各类体育活动赛事,增强职工群众凝聚力和拼搏精神;定期组织体育文化节,在文化节期间宣扬体育精神,弘扬体育文化,开展体育文化知识竞赛和交流等。这些都很好的文化建设载体,在各类体育活动中增长见识,提高体育技能,从而满足精神文化的需要。

2.开展职工文化大讲堂

职工文化大讲堂是在职工群众中开展学术交流、文艺汇演、文体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和体现方式,它是文化活动建设的载体,用以传达文化知识、文化元素以及文化学术。文化大讲堂可以定期举行,讲堂以大阶梯多媒体教室为最佳,能够容纳大量的职工群众,并配备专业的文化导师及嘉宾坐镇,提高文化讲堂的专业度。3.建立“职工之家”。“职工之家”是职工群众自由开展文化活动的机构,由企业或者社会出资建立,为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一个具体可以实战操作的开放平台。例如:提供心理辅导、职业生涯的正确规划、工作技能培训、心灵鸡汤等服务,给职工打造一个温馨的精神文化的“职工之家”。

4.建设文娱一体的职工休闲场所

文娱一体的职工休闲场所,是职工将工作、娱乐、学习融为一体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方式,在当今社会生活中较为受欢迎,也是顺应时代文化发展趋势的文化建设方式。例如职工书屋就是较为受欢迎的文娱一体的职工休闲场所之一。

三、结束语

基层文化建设范文第5篇

就我国目前的新农村建设项目而言,农村的基层文化建设虽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不能满足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要,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精神要求还不能衔接一致。我国农村的基层文化建设还不能达到适应农村发展的要求,不能为我国的农村发展提供足够的精神支持与智力保障,没有起到一个很好的辅助作用。分析其现状,究其原因,问题主要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的基层文化建设滞后于当地的经济建设。

由于基层组织的认识不够深刻,在抓农村建设发展的问题上过度重视经济建设,从而忽视了农村的基层文化建设,基层文化建设相对于经济建设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没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是直接带来基层文化建设滞后的重要影响因素,滞后的基层文化建设不仅会制约经济的发展,更会制约着农村发展水平的提高。

(2)农村的基层文化生活单调、枯燥,没有为农村的基层文化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

我国农村的基层文化建设大多还处于低层次的社会阶段,缺乏先进文化传播的娱乐项目。农村在作业方面没有严格的时间限制,人们在每天的作业结束后,剩下的时间很是松散,由于农村生活缺乏文化传播媒介,人们多以、唠家常等方式消遣剩余的时间,这样的生活方式必是自由散漫的,严重的更会败坏社会气息,无法为先进的、正确的文化传播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

(3)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薄弱,制约了基层文化建设的推行。

我国农村建设在发展历程上虽已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但那主要是就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而言。在我国西部经济落后的地区,人们生活还很困难,基础设施建设还很薄弱,无法满足当地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发展需要。基础设施的缺乏,直接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行动,制约了一个地区的基层文化建设的发展。

2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措施

(1)加强对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视度。

“一手抓经济,一手抓建设”本是一个地区(国家)发展的重要手段,但是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往往容易过度重视经济的发展,从而忽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文化建设的滞后性直接导致发展天平的失衡,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制约着一个地区(国家)的发展。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统筹兼顾是发展的必要手段。因此,地区(国家)领导人需要高度重视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做到“一手抓经济,一手抓建设”口号的落实,统筹兼顾。高层政府应积极组织有关部门人员的思想培训工作,加强地方政府对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视度。

(2)相关基层组织可以组织相应的活动,丰富人们的闲余生活时间。

把农村自由闲散的生活方式进行有机整合,不仅能为当地农民的生活增添色彩,更能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具体措施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例如,1)播放有文化底蕴富含正能量的电影、能容易被广大民众了解吸收的知识短片、富含新意和趣味的科技片,并组织民众观看。2)通过广播的形式播放传播正能量的宣传片,宣传积极正确健康的生活方式。3)基层组织可以定期组织积极健康的娱乐项目。例如,篮球比赛、唱歌比赛、演奏比赛、拔河比赛、广场舞比赛等娱乐项目。引导人们以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合理的生活方式,有利于为基层文化的传播提供良好的环境氛围。

(3)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设农村基层文化所需要的基础设施。

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仍然是经济,文化辅助经济的发展,经济推进文化的传播,经济和文化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但就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而言,国家可以加大当地的财政支出,满足基层文化建设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例如,为农村地区修建体育锻炼设施用以增强农民的身体素质,修建农家书屋用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增加文化知识,丰富闲余时间的生活内容。当然,就国家而言尤其是针对中国如此幅员辽阔的一个大国来说,大幅度的财政支出用以满足各地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有一定难度的。当地政府可以采取城乡结合的方式,以优势互补的办法,让城市带动农村发展。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的支持,缓解农村的财政困难,满足当地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