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护理风险论文

护理风险论文范文精选

护理风险论文

护理风险论文范文第1篇

(一)一般资料

采用等组实验法设计,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在我科住院分娩的患者产妇1638例作为观察组,年龄20~44岁,平均年龄(26.05±1.15)岁。其中初产妇1068例,经产妇570例,阴道产1320例,剖宫产318例。将2011年4月至2012年12月期间的产妇1626例设为对照组,年龄21~43岁,平均年龄(25.98±1.20)岁。其中初产妇1060例,经产妇566例,阴道产1316例,剖宫产310例。两组年龄、分娩方式、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科护理人员共32人,均为女性。学历:本科(含在读)12人,大专(含在读)15人,中专5人;职称:高级2人,中级10人,初级20人;年龄:40岁以上5人,30~40岁8人,30岁以下19人。

(二)方法

1.对照组

采用传统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以护理服务项目为评价对象如特、一级护理,危重病人护理,病房管理等。科内设立质控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质量检查为主要模式。

2.实验组

采用改革后的护理风险管理模式,以评价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体系以及护理工作质量指标(基础护理14项和专科护理47项)、患者满意度为标准。科内人人是质控员,针对科内的患者、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或不良结果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区分风险或不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程度和频率,而采取正确行动为主要模式。

(1)风险识别:①患者风险识别:将当天入院、妇产科常见危重症(如宫外孕、产后出血、羊水栓塞、子宫破裂、脐带脱垂、新生儿窒息等)、大手术患者、诊断不清、治疗效果不佳、潜在安全隐患(如跌倒、坠床、自杀倾向等)的高危患者设为重点监控对象。②工作人员风险识别:将护理队伍中的低学历、低职称的护士人员视为临床经验欠缺,加大妇产科临床护理的不安全因素。③探视者风险识别:携带危险物品如玻璃、利器、易燃物品等进入病房的探视者以及精神异常、醉酒等神志不正常者,不遵守探视制度、非探视时间留院过夜者,视为安全隐患。

(2)风险评估:①制定评估护理风险的监控内容,列出重点监控的基础护理指标和专科护理质量指标:药物使用错误、高危药物外渗、输血反应、患者跌倒、运送意外事件、深静脉血栓形成、医源性皮肤损伤等定为基础护理评价项目,以及产房产后出血、产后乳房胀痛和阴道分娩尿潴留等定为专科护理评价项目。②设立从事妇产护理专业的各级护理人员考核指标,根据能力审核准入资格。责任护士应具备:熟练完成各项基础护理和部分专科护理工作,准确执行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用药和护理,观察记录患者的反应等条件。辅助护士应具备:协助完成生活照顾性基础护理及非技术性护理工作,测量和记录患者生命体征、物理降温、准备各类护理技术操作的物品等能力。

(3)风险处理:①建立三级质控网:科内建立以护理组长为核心的三级质控网:一级为责任护士和高级责任护士自控,即对自己的护理工作进行自查、自纠;二级为护理组长督导,即对责任护士的护理工作进行检查和督导;三级为护士长监控,即制订科内各项工作的流程、考核标准和工作内容,每日检查和指导责任护士的工作,每周进行护理查房一次。②实施前瞻性管理:根据《广东省医院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指南》(粤卫函〔2010〕244号)中的助产专科护理质量指标,设立质控标准,落实非惩罚性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在医院建立的信息网页中填报《不良事件报告表》,对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综合分析,从“人”“机”“物”“环”“法”5个方面,确定近端原因,分析事件的相关因素,分享经验和教训,及时纠正行为偏差。科内当月汇总不良事件的信息,针对发生的可能性、严重程度、频率等特点,找出事故根由,进行整改,如增加设施、改善条件、优化流程等,避免更严重或更广泛的失误,并作为科内下月护理风险监控的重点指标。③实行护士层级管理:以责任护士双班制,新老搭配,实现护士分层级管理,建立护士长一护理组长一责任护士一助理护士为层级框架,所有护士排班按A,a、P,p、N,n双班模式,由上级护士(A、P、N)担任当班组长,与下级护士(a、p、n)搭班,实行层级帮带。④建立护士核心能力培训制度:根据护士的不同职级、岗位、职责和权限等,制定产科护士N1、N2、N3等级的核心能力培训计划,通过完成查房、会诊、病例讨论等形式提升各职级的护士专科能力和质控水平。

3.管理效果评价:

(1)基础护理质量指标评价:统计两组患者6项基础护理高风险项目:药物使用错误、高危药物外渗、患者跌倒、运送意外事件、深静脉血栓形成、医源性皮肤损伤等发生例数。

(2)专科护理质量指标:统计两组患者3项产科高风险项目:产房产后出血、产后乳房胀痛和阴道分娩尿潴留等发生例数。

(3)患者满意度比较:使用我院护理部制定的满意度调查表,在患者出院前1d进行问卷调查,统计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二、结果

护理风险论文范文第2篇

1加强护理教育,提高护士综合素质

1.1更新观念

树立真正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把安全护理和慎独精神作为护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变化,尤其对有自杀外走想法的患者要严密观察其行为举止,并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患于未然。平时侧重业务技术培训,制定规范的培训与考核方案,强化“三基三严”训练,不定期地进行应急预案的实习演练,提高护士应急能力,保障患者的安全。

1.2强化护理风险意识教育

加大护理安全管理力度。护理安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基础和保障,是优质服务的核心内容,也是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和事故的重要环节。强化护理风险意识教育,提高护士风险管理能力是安全管理的关键。加强学习护理风险管理知识,针对科室出现的护理安全问题,及时进行归因分析,找出目前医院现存的或潜在的护理风险,采取相应措施,增强护士对风险的识别和防范能力,将风险关口前移,做到预防为主。

1.3重视护士的法制教育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精神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条例》等,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将学到的法律知识应用于临床工作,规范护理行为,尊重患者权利,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合理调配人力资源来改善超负荷的工作状态

临床30%的治疗护理、生活服务等工作是由护士来完成的,超负荷的工作强度,极易影响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根据医院现状适当增加护理人员力量,同时充分利用现有人员,加强对高风险时段,如节假日、夜班等班次的管理,注重新老护士的力量搭配并根据工作强度的变化规律实施弹性排班。

3加强环节控制

注意细节管理。护士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敏锐的观察力,特别是在开放式管理的病房,认真交接班,重点患者重点交接,如对于藏药、拒药的患者,一定要将药物看服下肚,在护士的视线范围内看护半小时后方可离开。针对护理安全质量方面的隐患,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护理质控标准》、《护理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以规范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质控小组加大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给予纠正处理。加强夜间查房次数,发现夜班值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4加强环境安全管理

确保病房设施的安全。针对安全四防工作的要求,制定符合本科室现状的四方安全工作制度,定期对科室设施、设备的牢固性、安全性等进行相应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确保设施、设备时刻处于安全备用状态。

5认真履行告知制度

护士每做一项操作,都要在操作前将与操作有关的相关事宜向家属做好解释工作,以征得家属的同意和配合。如对新入院患者的查体及对患者实施的保护性约束等。家属带患者外出时要办理临时外出手续并交待注意事项,对于外出归来患者要做好危险物品检查的告知。告知制度的建立既是对患者权利的尊重,也是护士在保护自我、保护他人,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重要举施。

二总结

护理风险论文范文第3篇

1.1一般资料选择

2013年1月~2013年6月于我院手术室进行手术的患者200例做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12例,女性88例;年龄19~73岁,平均年龄(44.5±5.8)岁;选择2013年7月~2013年12月于我院手术室进行手术的患者200例做为观察组,其中男性118例,女性82例;年龄18~74岁,平均年龄(43.9±5.9)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

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治疗组患者进行风险护理:由手术室工作人员对手术室内存在的风险缺陷进行分析与总结,概括如下:医院管理缺陷:医院护理人员人员流动性较大,且趋于年轻化,护理经验不足导致患者手术安全存在隐患;医院患者较多,护理人员工作负荷过重,导致其心理压力较重,容易因过于疲劳出现差错或反应灵敏度下降,工作效率下降;对新进护理人员的培训不到位往往导致其由于对器械消毒与管理的不熟悉,药品知识的不了解而出现差错事故的发生;护理或各种器械设备操作流程不规范,这容易导致医护人员对手术相关物品使用不当而对手术质量造成负面影响。护理人员自身缺陷:部分护理人员存在责任心不强,工作粗心大意等情况,因此常导致患者出现用药错误、输血错误,弄错患者,对患者安置不当,医疗器械准备不充分等风险事故。环境缺陷:护理人员对手术室消毒不彻底,空气清洁度不足;手术室内残余麻醉剂和消毒剂会对患者及护理人员产生一定不利影响;护理人员在术中因操作意外被手术器械所伤,有可能造成其发生院内感染等。针对以上缺陷与风险制定相关防范措施并执行:严格执行培训制度,提高护理人员质量:对护理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并定期进行医疗器械、手术室安全护理、新进药品相关知识的培训,并在培训后进行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考核评分;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护理意识,组织其进行相关卫生法规法纪的学习。严格执行手术室工作相关制度:护理在患者进行手术前需反复确定患者基本信息正确,避免发生输错液、开错刀等现象;严格执行手术室消毒管理制度,每次手术前均需对手术室进行清洁消毒,对空气中的灰尘数进行严格控制,确保手术室内空气洁净度达标;确保所有医疗器械消毒合格,对于外来器械必须经消毒灭菌后方可使用,避免交叉感染等现象的发生;及时进行手术护理记录,保证记录完全准确,术后认真清点所有物品,避免遗漏。预防自身伤害,避免院内感染:护理人员需对医疗器械充分了解,对患者手术清理有清晰的认识,在手术过程中需谨慎小心避免差错;同时,可带护目镜、手套等防止伤害发生,避免出现院内感染。逐步完善手术室相关规章制度:在日常工作中如发现新的护理工作缺陷或安全隐患即应组织护理工作人员进行讨论,确定应对方法;在工作的过程中逐步进行手术室规章制度的完善,确保护理工作的有据可依,从而提高手术室护理流程准确标准的完成,从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风险事件,调查并记录患者投诉事件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并进行组间比较;在风险护理前后对护理人员进行手术室常用药物、器械相关知识以及基础业务能力的考核,并进行比较。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相关数据均需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处理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X2方检验;计量资料使用(x珋±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当两组数据间P<0.05时认为两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和投诉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投诉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满意度调查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护理人员考核评分比较

护理人员在实施风险护理后的考核评分显著高于风险护理前的评分,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护理风险论文范文第4篇

1.1一般资料:将2012年6月~2013年6月实施护理风险意识教育前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3年6月~2014年6月实施护理风险意识教育后在我院治疗的5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对比实施前后的护理效果。两组患者人数、性别、病情、护理人员配置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实施方法:①选派护理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使护理人员在实际护理过程中能较为准确地识别风险因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②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并邀请相关专家进行护理风险意识教育等;③定期召开会议进行护理质量反馈及护理风险意识教育,举办专题讲座,举办继续教育学习班供护理人员学习,组织院内培训等方式,使护理人员接受风险管理知识的系统学习,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树立护理风险意识,提高护理风险处理水平;④将护理风险教育的经验和体会制作成内部教材并且分发给医院护理人员。通过以上各种措施来加强护理安全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1.3评价指标:记录实施护理风险意识教育前后患者投诉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情况,以评价效果。

1.4统计学方法:统计学软件版本选择SPSS15.0,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风险意识教育实施前后相关指标比较:实施护理风险意识教育后,患者投诉率、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患者满意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护理风险论文范文第5篇

1.1一般资料

本院骨科于2012年6月~2013年8月对60名护理人员进行护理骨科护理风险管理,其中男11名,女49名,年龄22~40岁,平均年龄(29.3±1.6)岁,护士36名,护师17名,主管护师6名,副主任护师1名;学历大学本科18名,大专及以下42名。

1.2治疗方法

成立骨科患者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其中组长和副组长分别设立1~3个岗位,并分别由护士长及主任医师担任,其余护理人员作为小组普通成员。所有骨科护理人员都积极参与到风险管理中来,并定期开展骨科护理风险管理研讨会,对骨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的护理情况对其相应的管理对策进行探究,并合理运用到骨科患者护理中去。

2结果

经过成立骨科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并对骨科护理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结合护理实践得出相应的护理风险管理对策后,骨科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风险显著降低,由此导致的致残、致伤及致死情况也明显的减少,医患关系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医患、护患关系满意度急剧提高。

3讨论

3.1骨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骨科护理风险因素主要有患者和护理人员两方面的因素,其主要表现为:患者方面:一是对骨科护理缺乏正确的认知观念,随着最新科技手段及方法在医疗临床领域的广泛应用,为了提升骨科护理质量,骨科护理中也引入了许多人性化及先进的护理服务及理念,然而患者却缺乏对其正确认知,认为这是医院最大程度牟取经济利益的手段,从而在观念上和实际行为上不配合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从而增大了护理风险;二是患者的消极情绪,骨科患者因长期患病卧床等,容易导致焦虑、恐惧及抑郁等不良等消极情绪,加之片面的认为当前医疗技术如此发达,他们的疾病能够很快很好的治愈,而现实情况中,一旦出现短期疗效不佳或治疗过程中出现其他并发症或后遗症的情况时,患者会产生较大的心理误差,产生消极情绪,而不积极的治疗护理态度在骨科疾病的治疗和护理中会产生不良效果,提高护理风险。护理人员方面:一是护理人员缺乏足够的责任心,由于当前大部分医院骨科护理人员数量不多,而护理工作难度和复杂性都较大,加之繁重的护理工作量,使得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在骨科患者的护理中经常出现冷漠应付患者的情况,护理的不细致也导致护患关系较为紧张,长期以往易导致护患冲突,进而提高护理风险;二是护理人员专业素养不高,护理人员大多只重视护理技巧的掌握,而忽视康复训练及患者心理辅导等方面知识的学习,而这些知识在患者的护理中非常重要,护理人员因此难以提供良好护理易导致患者对其不信任,不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甚至产生护理风险。

3.2骨科护理风险管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