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花艺培训

花艺培训范文精选

花艺培训

花艺培训范文第1篇

第一,医技要高。古人追求的是“不为良相,则为良医”。这表明,自古以来医生在人们心目中就有着崇高的地位和份量。特别是在我们**区的广大农村,最受人们尊敬和欢迎的有两类人,一类是人民教师,另一类就是医生。乡村医生,以前曾称之为“赤脚医生”。这是一个伟大而光荣的称谓,也是一个高尚而艰辛的职业。说伟大,是因为你们是农村最基层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承担者,也是广大农民生命与健康的“守护神”;说艰辛,是因为你们承受着经济拮据、医疗条件简陋、医术水平亟待提高的三重压力,依然面临着资质难获取、收入无保障的尴尬处境。

乡村医生大部分是过去的“赤脚医生”,没有受过较高或正规的医学教育,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技术水平普遍比较落后。但是这些乡村医生基层老百姓非常认可,服务态度非常好,与群众的思想感情贴得比较紧,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常言道,“学医不明,暗刀杀人”。所以,加强农村卫生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能力,是加快农村卫生事业发展、解决广大农民看病难的当务之急。

一要积极参加培训。医学知识日新月异,没有新的医学知识,就不能做好农村卫生工作,就不能胜任新形势下乡村医生的工作。乡村医生要充分珍惜这次学习机会,积极参加培训,汲取更多更新的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诊疗水平和依法行医的意识,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创造良好的技术条件。

二要坚持自学。现代社会,学习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一天不学习就会落伍。汉朝著名思想家王充说过一句话:“人无知识,犹如手中无钱也。”我们基层卫生工作者,如果没有一技之长,就像手中没钱一样,遇到困难和问题就会束手无策,纵使我们对老百姓十分有感情,但在疑难杂症面前也会无所适从。所以,大家一定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作为我们胜任基层工作、为人民服务的头等大事来抓,利用一切工作之余的时间不断“充电”,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坚持每天学习、时时学习、经常学习,持之以恒,必有所获。

三要从实践中学习。要把看病的过程作为学习的过程、钻研业务的过程,潜心研究,总结经验,增长才干。

第二,德行要正。“医为仁之术,必具仁之心”。乡村卫生人员是广大农民健康的卫士,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窗口。医德医风建设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是关系党和政府威信的大事,也是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树立窗口形象的基础。一个没有良好医德医风的医院或者医生,即使有先进的设备和精湛的医术,也无法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出现了一些与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念相悖的医德行为。如目前群众反映比较多的给病人开大处方、检查多、用好药多、费用高、收“红包”等医德问题,虽然是少数人的事,但其影响不可低估,它使医患之间产生了鸿沟,互不信任,直接影响了医生的整体形象,也给党和政府造成了不良影响。所以,在乡村卫生队伍建设中,我们要以医德医风建设为突破口,坚持抓好作风建设。广大乡村医生要自觉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牢记“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实行革命人道主义”的神圣职责,大力弘扬白求恩精神,树立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文明行医的卫生行业新风尚。

第三,态度要好。医生的工作对象是人,是人的健康和生命。患者把医生视作“救护神”,危急之中找到了医生,心就安稳了一半。所以,医生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对稳定患者的情绪、提高治疗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乡村医生,服务的对象比较分散、条件艰苦,不论白天黑夜还是刮风下雨,都可能有患者求医。这就要求大家必须有耐心和吃苦精神,早叫早到、迟叫迟到,不论远近、不论亲疏,一视同仁,热情服务。要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改进服务态度入手,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患者,加强与病人的沟通和交流,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为病人提供温馨、细心、爱心、耐心、舒心的服务;从改进服务技术入手,努力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保证基础医疗和护理质量;从规范医药费用管理入手,严格执行国家药品价格政策和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加强药品、医疗用品管理,降低医疗费用,让患者花最少的钱得到最好的治疗。

同志们,《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已正式出台,我区广大农民的医疗水平将有一个大的提高,我区基层卫生事业将有一个大的发展,对我们农民的健康和全区医疗卫生业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也为农村卫生工作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大家一定要珍惜这次培训机会。这次培训只有三天,时间虽然不长,但内容十分丰富,也十分重要,对大家来讲是一次提高理论素养、调整知识结构、拓展知识层面的难得机会,希望大家沉下心来,集中精力,力求学深学透、融会贯通。学习期间,大家要端正学习态度,思想上高度重视,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花艺培训范文第2篇

宁波市第二期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培训班今天在这里正式开班了,我代表局党委向为本期培训班顺利举办付出辛勤劳动的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向参加培训学习的各县(市)、区的分管局长、文化馆长和我们长期从事基层文化工作的文化站的同志们表示亲切的慰问!借今天开班的机会,我讲两个方面的问题,供大家参考。

一、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基本情况

我市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富有灿烂多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各级文化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许多成就。

一是有一个比较好的工作基础。从建国以后,到新世纪之初,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广大文艺工作者,以及社会各界的有识之士,对保护我市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倾注了大量心血,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例如,民间文艺集成,竹根雕、布龙、朱金漆木雕,还有许多传统民间文艺节目的挖掘、整理、保存、研究,乃至开发利用,都取得了成效。使我市许多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延绵至今,并且发扬光大。所有这些,都使我们现在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一个好的基础,有许多现成的珍贵的资料,有可以总结吸取的经验,有行之有效的办法,也有了许多人才,这些基础,都是我们在当前和今后的工作中不能忽视,而应该最大限度的利用好的。

二是面临着严峻的形势。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发生了变化,原有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变化,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冲击。诸如,自然消失、人为破坏、过度开发等等,再加上保护意识淡薄、缺乏法规、政策、投入方面的保障,保护工作的体制、机制、措施手段等不完善,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加强保护工作十分紧迫,刻不容缓。

三是有了一个新的良好的开端。近两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党和国家的空前重视,新一轮的保护工作已经展开,一些政策、措施陆续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了一个新的良好的机遇。先是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开展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接着国办专门发了文件,召开了全国性的会议,标志着政府重视和推动。后来,国务院又发了文化遗产保护的文件,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列为重要内容,提出了明确要求。从我省看,从*年到*年,省政府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非物质文化资源的发掘、保护和人才的培养。从我市来看,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健全机制、制订规划、深入普查、组织培训、公布名录、舆论宣传、申报“国遗省遗”、展示成果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发掘抢救和传承发展了我市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营造了全社会关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目前我市入围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4项,省级23项,建立市级名录27项,县级名录173项;荣获“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4处,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21个,命名“一乡(村)一品”93个。“张德和根艺馆”、“何晓道十里红妆博物馆”等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的场馆纷纷建立,依托“梁祝传说”“开渔习俗”开办的“中国梁祝婚俗节”“中国开渔节”已成为影响广泛的文化活动品牌,甬剧《典妻》入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初选剧目,奉化布龙等屡获全国大奖,宁海耍牙、象山竹根雕等多次赴境外展览,促进了宁波的对外文化交流,提升了宁波的文化魅力和影响力。许多县(市)、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挖掘、整理、研究、保护和开发利用上,也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可以说,经过这两年的工作,全社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许多工作也已经开始破题,为进一步落实国家和省、市的要求,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创造了一个好的环境和条件。

二、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

全面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的、基础性的工作。普查的目的,是要全面、系统地摸清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濒危程度、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等基本情况,为规划做好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依据。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有利于制定我市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面规划,有利于认定和抢救、保护一批具有重要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并已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运用文字、音像、数字化多媒体等手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有利于逐步建立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级保护的工作机制和制度,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文化大市’’战略,推动全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长远战略意义。

今年5月,我市被省文化厅列为全省唯一的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试点。两个月来,我市先后出台了《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方案》,搭建了市、县、乡三级普查机构,召开了由各县(市)、区文化科和文化馆干部参加的动员会,依托各个县(市)、区,组织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的专家深入各地陆续召开首批培训班20余个,培训人数达4000余人。面向全市发放的20万张普查简表正在陆续回收、分类、整理和数据化输入当中。下一步,要在全面普查摸底的基础上,对上一阶段获取的线索,选择重点项目进行详细调查和登记。今天,是普查工作开展以来,第一次将我们各县(市)、区文广新闻出版局的分管局长和馆长、站长同时聚到一起,因此,这次会议,既是一次培训会议,也是一次专题的、集中的进行研究、部署普查工作的会议。

国家和省市的文件,都对普查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接下来我们还要请市里的专家,尤其今天下午安排了国家非物质文化研究中心的田青教授做专题讲座,相信大家可以对第二阶段的普查工作基本做到心中有数了。因此,我就不再全面地讲了,重点再强调几点:

(一)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普查工作,是整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基础,只有把当地的资源底子弄清楚,把生存状况搞清楚,并进行相应的梳理归类,提出问题,明确保护工作的重点、难点,才能有效地开展保护工作。从现实情况看,底子不清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就许多项目来说,即使知道一些情况,也存在不全面的问题,其真实性需要确认。同时,用现代科技手段对项目进行系统的记录、保存、整理的工作,普遍做的不够,有的一点没做。这个状况,很难适应开展长期的、系统的、高质量的保护工作的需要,必须通过认真全面的普查,为保护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普查工作面广量大,是一项专业性强,艰苦细致的工作,必须下大力气、在人力、物力上有大的投入才能抓好。各级文化部门的领导同志,以及所有参与这项工作的同志,必须增强历史责任感,以强烈的事业心和求真务实的精神,努力完成普查任务。

(二)统一部署,科学安排。这次普查工作,要在省厅的统一部署下,有序进行。市里统一制订规划,负责牵头抓总、组织协调、指导促进,汇总整理普查成果。县(市)、区作为普查工作的基本单位,要集中人力、物力,认真负责,全面系统地搞好本辖区的普查工作。有条件的县(市)、区,也可以把各门类的专家组织起来,分成若干个组,集中统一地对本地资源进行普查。总之,在组织普查的方式方法上,既要强调各级都有责任,都要尽心尽力;又不搞一个模式,当地适合采取哪种方法,哪种方法有利于又快又好地完成任务,就采用哪种方法。要在专家指导下,结合当地情况,制订好本地区的普查工作计划和方案。从时间上讲,全省普查要求于*年底完成,我市作为试点,按照省里的要求,最迟也应于*年12月结束,下半年,由市里先行检查验收,年底接受省里的验收。

(三)用心把握普查工作的指导原则。理解好、把握好、贯彻好普查工作的指导原则,才能在普查工作中抓住要领,取得成效。我们把指导原则概括成“三性”:即全面性、真实性、代表性。所谓全面性,就是在所有地域上,都要涵盖,不漏乡(镇)不漏村;同时,在各个门类上,不能有任何遗漏。全面性还有一层含义,就是在各个具体项目的普查上,既要注重历史,充分吸纳、利用以往调查的成果,又要注重了解现状,看到发展变化,把现在的生存状况和发展趋势弄清楚。所谓真实性,就是尊重其历史和原貌,保证普查成果真实可靠,杜绝出现作假材料。所谓代表性,就是普查中要善于发现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具有代表性的东西,要组织专家们深入研究,本地区哪些形式、哪些作品、哪些类型、哪些民俗现象是有代表性的,然后深入挖掘,重点整理。抓住了这些,就是抓住了主流,或者说是重点,作为一个地区,也就有了特点,将来要重点保护什么项目,也就清楚了。要避免主次不分,平均用力。

(四)精心组织,抓好关键环节。在普查工作中,要抓好这样一些关键环节:一是制订好本地方案,每个月进展到什么程度,都要心中有数;二是搞好现场调查,尤其是当地的重点项目要组织好详查;三是明确普查所要取得的结果。通过普查,要取得的成果,主要的应该有这样几项:撰写出普查工作的总结报告,包括组织形式,方式方法,经验体会,取得的成就;提交本地保护项目清单,建立分级保护名录,建立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档案和数据库;绘制出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状况地图集;收集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资料,加强保管,有条件的可建立博物馆和展示中心;开展学术探讨,产生一批研究成果。对这些工作目标,从一开始就要明确,从人才、资料、设施、设备等方面创造条件。

(五)注重发挥专业人才的作用,加强队伍建设。各级文化单位本身、乃至社会各界,如行业协会、大学、科研机构和民间,有一大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研究的专业人士,我们在开展普查和今后的保护工作中,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以成立专家组、咨询组,参加普查班子、委托做专门课题等方式,吸纳他们参加普查工作。对我们组织的普查队伍,各级都要加强培训,加强在实际工作中的传、帮、带,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在这里,还要给各级文化部门、群艺馆、文化馆和文化站分管这项工作的负责同志提个要求,就是要带头钻研业务知识,尽快提高自己指导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保护工作的本领。

花艺培训范文第3篇

今天我们在*师范大学隆重举行“教育部援助*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启动仪式。实施这一计划是教育部支持*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教育援疆工作的一次新的尝试。长期以来,*维吾尔自治区广大教师坚于职守,辛勤耕耘,教书育人,为*教育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为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这里,我受周济部长、陈小娅副部长委托,并代表师范教育司向*自治区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向参加培训的各民族中小学教师表示热烈欢迎!并向主讲教师和项目专家,向为这项计划的组织实施付出辛勤努力的自治区教育厅、首都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师范大学和*教育学院等单位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预祝此次培训计划取得圆满成功!

*是我国最大的多民族聚居区,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党中央、国务院及教育部十分重视*的各项工作,采取一系列特殊措施支援*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加大了支持*教育的力度,实施了包括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危房改造和寄宿制学校工程、贫困生助学金、免费提供教科书、内地高校贫困生补助和办好内地班等一系列支持*教育的项目。在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实施了“*汉语教师培训支持计划”、“中小学特聘教师岗位计划”等,为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部领导特别重视和关心这次培训计划,陈小娅副部长过几天还将亲自来疆考察,看望和慰问教师,了解培训计划实施情况。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尊师重教首在尊师。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进入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新的历史时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先进教育理念、良好职业道德和坚实业务基础的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是一项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今年国务院决定“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建立相应的制度。这个具有示范性的举措,就是要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就是要培养大批优秀的教师;就是要提倡教育家办学,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新时期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统筹指导教育工作,切实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用更大的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采取切实措施,改革和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形成严格的准入制度和良好的用人机制;抓好教师的培养培训,为教师终身学习、长远发展提供帮助和支持;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生活上关心教师,依法落实保障教师待遇,使教师安心从教,乐于长期从教。要特别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提高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教师队伍素质,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推动社会和谐进步。

时代赋予广大教师新的历史使命,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借此机会,我也向老师们传达教育部周济部长前不久在“送培进藏”开班仪式上对老师提出的几点希望与老师们共勉。

一是要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教师承担着传光明之道,授立身之业,解人生之惑的神圣使命。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更全面的素质。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本身就是活的教科书,就是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潜移默化,使学生受益终生。

二是要有爱心和责任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感,也办不好教育。要尊重、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平等对待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教师工作连着千家万户的幸福,更连着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人民教师使命崇高,责任重大。一是岗位责任。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二是社会责任。人民群众把子女送到学校,就是把家庭美好的希望寄托给学校,我们的责任是把学生保护好、培养好,让家长放心满意,这是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三是国家责任。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肩负重要责任。我们要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以高度的使命感履行好自己的光荣职责。

三是要终身学习,与时俱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我们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严谨笃学、勇于创新、不断进取,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今天启动实施的“教育部援助*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是由教育部给予专项经费支持,由自治区教育厅、首都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会同*师范大学和*教育学院具体实施。此次培训采取“集中培训”和“光盘网络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集中培训对象为*1020名中小学骨干教师,然后将培训资源通过远程教育网共享,使全疆中小学教师受益。此次培训突出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培训学科包括义务教育阶段12个学科。培训内容以新课程为主线,着眼于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同时安排了班主任工作、中小学管理等相关内容。培训方式主要采取案例培训、一线优秀教师上示范课、专家评课、讨论、对话和答疑等方式进行。为了实施好此次培训计划,承担培训任务的首都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作了大量准备工作,深入*中小学调研,根据教育厅要求和*实际,研究制定培训方案,精选培训专家,以确保培训计划收到满意效果。*教育厅高度重视,*师范大学和*教育学院积极配合,提供了组织管理和服务支持方面的重要保障。

“教育部援助*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希望承担培训任务的高等院校高度重视,密切配合,在自治区教育厅统筹下,精心组织,精心安排,保证培训达到最佳效果,并为西部农村和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培训积累经验和资源。希望参加此次部级培训的各位老师珍惜这次学习机会,认真学习、积极思考、主动交流、深入钻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为推进*教育发展,建设更加美好的*做出更大贡献。

花艺培训范文第4篇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国发〔〕36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实施意见》(政发〔〕52号)精神,加强我市职业培训工作,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劳动者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充分发挥职业培训对促进就业和发展经济的重要作用,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高度重视,切实将职业培训作为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的一项长期任务来抓

(一)重要意义。大力加强职业培训工作,不断完善职业培训制度,是解决就业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促进就业和稳定就业的重要举措,是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的有效途径。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职业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职业培训摆在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的战略位置,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抓紧抓好。

(二)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就业和经济发展为宗旨,坚持“城乡统筹、就业导向、技能为本、终身培训”的原则,健全培训制度,完善培训体系,加强培训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培训质量,结合实施《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全面提升城乡劳动者的就业能力、职业转换能力和创业带动能力,为实现市委、市政府“四三二一”战略目标,推进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三)目标任务。建立覆盖城乡各行业的职业培训体系和信息平台,大规模开展职业培训,切实提高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和“就业一人、培训一人”的目标,满足重点产业用工需要和就业困难群体就业需求,保障城乡劳动者充分就业和稳定就业。“十二五”期间,力争使每个有培训愿望的劳动者进行一次职业技能培训,每个新生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项初级以上职业技能,创业人员至少获得一次职业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企业技能岗位职工至少得到一次技能提升培训。到年,在全市建成20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培养5000名高技能人才。

二、加强职业培训基础能力建设,提高职业培训水平

(四)强化职业院校社会培训功能。鼓励职业院校、民办培训机构调整专业结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开展与全市重点行业、支柱产业发展,以及重大工程和项目建设相适应的专业(职业)培训。技师学院要发挥技工院校高端引领作用,重点培养技师、预备技师和高级技工,各类职业学校要充分利用师资、自身场地、设施设备等有利条件,积极举办与自身优势专业相关的职业培训。鼓励技师学院、各职业学校及医专等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培训、定向培训、定岗培训,提升职业培训能力,着力打造一批功能完备、设备先进、培训质量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职业培训示范基地。

(五)加强企业内部培训机构建设。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内部培训机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和专业培训师资,从资金、场地、设施设备等方面加大投入,着力提升企业内部培训能力和培训水平。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承担社会培训任务,并为职业院校和民办培训机构学员提供实训实习条件。

(六)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功能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9号),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的资金项目支持,依托有条件的技工院校和职业院校,整合现有培训资源,建立由政府相关部门统一管理、公共财政投资、技术含量高、服务能力强、辐射面广的培训鉴定公共实训基地。各县(区)要根据当地产业结构特点和经济发展需要,以煤电、草畜、果菜、旅游产业技术工种为核心,依托各县(区)就业培训(服务)中心或职教中心建立县级重点职业培训基地,从资金、项目、师资等方面给予扶持,加快在我市建成一批覆盖城乡、技术先进、功能齐全、专业性强的实训基地和实训中心。市上确立技师学院、工业中等专业学校、医专和农校4所学校为市级重点职业培训基地,重点支撑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地方产业升级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新能源、建筑材料、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国家扶持并有地方特色专业的试验实训水平。

(七)加强职业培训师资队伍建设。要按照国家规定的1∶20师生比标准,科学核定职业学校教师编制;要继续鼓励教师参加国家、省上开展的名师培训和专业带头人培训,扩大市级骨干教师和转型教师培训,使职业培训教师每年在职培训累计不少于80学时,力争利用3年时间,使全市职业技术学校专职教师在省级重点职业院校轮训一次。同时,积极引进紧缺人才,通过多种渠道,加快引进一批紧缺专业优秀职业培训教师,畅通吸引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担任实习指导教师的渠道,鼓励市内外技师、高级技师以及高级工程师担任专兼职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通过组织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到企业等用人单位开展调研实践,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水平。

(八)提升民办培训机构办学水平。民办职业培训机构是职业培训的重要力量和组成部分,要注重加强对招生、收费、培训、就业等环节的指导与监管,在师资培养、技能鉴定、就业信息服务、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等方面与其他职业培训机构同等对待,促进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健康发展。

三、建立健全职业培训制度,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

(九)建立健全制度,完善职业培训体系。适应城乡全体劳动者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需要,进一步健全职业培训制度。统筹利用各类职业培训资源,逐步完善以企业岗位提升为主体、职业学校培养为基础、各类培训机构参与、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互结合的社会化、开放式的职业培训体系,积极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贯通技能劳动者从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到技师、高级技师的成长通道。形成职业培训覆盖劳动者就业前、再就业、在职期间全过程终生培训的机制。

(十)坚持城乡统筹,积极开展就业技能培训。结合我市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技术改造的需求,坚持城乡统筹,面向城乡各类有就业要求和培训愿望的劳动者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技能培训。对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根据其转移就业要求和劳务输出意愿,紧密结合劳务输出订单需求,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对城镇登记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等,紧密结合当地重点拓展的就业领域、符合产业调整政策的行业和需要发展的职业(工种),重点开发面向城市社区就业的服务类技能培训项目;对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等新成长劳动力,开展2—3年的学制性职业教育培训;对企业新录用的人员,结合就业岗位的实际要求,通过师傅带徒弟、集中培训等形式开展岗前培训;对退役士兵,积极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提高退役士兵就业竞争力;强化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技能和从业素质培养,使他们掌握中级以上职业技能;鼓励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参加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培训,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力争“十二五”期间,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10万人,每年培训2万人以上。开展城乡“两后生”劳动预备制培训不低于2.5万人,每年培训5000人以上。开展城镇登记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5万人,每年培训1万人以上。开展企业新录用人员岗前培训不低于5万人,每年培训1万人以上。开展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5000人,每年培训1000人以上。

(十一)深入开展创业技能培训。要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以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建设为契机,按照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平政办发〔〕108号)精神,鼓励有创业要求和培训愿望、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复员军人等城乡各类劳动者以及处于创业初期的创业者参加创业培训,学习开业申办、市场营销、客户服务、财务管理、人员管理以及我市扶持创业政策等相关内容,掌握创业知识和技巧,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时,合理界定创业培训补助范围和标准,为创业者提供开业指导、项目开发、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十二五”期间,全市开展创业培训不低于1.5万人,每年完成创业培训3000人以上。

(十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技师学院和职业学校为依托,完善招生政策,落实新增学费补助政策,推行资金分配、学校评估、奖励评先等与招生相挂钩的激励机制。在坚持两年制培训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建立半工半读、工学结合等多种培训模式。调整专业设置,优化办学力量,实现传统专业规模化,主导专业品牌化,创新专业高端化。造就一批师德高尚、专业素质精湛、具有创新精神的技术带头人,力争每年培训煤电化技能人才1000人,草畜、果菜、旅游等支柱产业方面技能人才2000人,养生技能人才1000人。示范带动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员和转岗转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就业,基本扭转我市急需工种的短缺现象。

(十三)组织开展企业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鼓励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广泛开展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训。通过在岗培训、脱产培训、业务研修、技术攻关、岗位练兵、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有计划地对技术工人进行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方面的培训。逐步完善培训、考核、使用、待遇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在企业的关键岗位(工种、工序)逐步设立“首席技师”或“技能带头人”职务,同时,大力推行“名师带徒”制度和“技师研修”制度,进一步完善企业内技师考评和使用制度,切实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建设步伐。“十二五”期间,开展企业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不低于10万人(次),每年开展企业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2万人以上。

四、促进就业服务,提高培训质量

(十四)推行以就业为导向的培训模式。根据就业需要和职业技能标准要求,深化职业培训模式改革,大力推行与就业紧密联系的培训模式,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强化职业技能训练的同时,要加强职业道德、法律意识等职业素质的培养,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综合职业素养。各县(区)要加强政策引导,将职业培训的开展与本县(区)经济结构调整紧密结合、与重大项目建设紧密结合、与当地就业状况紧密结合,根据就业市场需求和企业岗位实际要求,开展订单式培训或定岗培训。

(十五)加快职业培训信息化建设。力争“十二五”期间,建成全市统一的职业培训信息管理平台,实现职业培训管理信息化、科学化和规范化。信息平台主要功能涵盖职业培训工作各个方面,包括承担政府补贴培训机构认定、政府补贴培训项目管理、学员信息管理、教学组织管理、设施设备管理、师资管理、在线培训和远程培训等多个功能,以及已享受政府补贴人员信息数据库和培训资源数据库;提供与职业培训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定,以及培训机构信息和培训项目查询;具备信息录入、资料保管、数据统计、管理分析等综合功能。

(十六)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市、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要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为各类劳动者特别是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完善的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服务,及时采集、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和职业培训机构开设的专业信息,为各类劳动者选择适合自身需要的职业培训提供便利。基层社区平台要了解、掌握培训需求,收集、公布培训信息,将就业困难群体作为公共就业服务重点,积极动员组织行政区域内就业困难群体参加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及时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指导,协助落实相关就业扶持政策,促进其实现就业。

(十七)建立职业培训质量监控体系。要建立“培训前审核—培训中监督—培训后考核”的职业培训质量监控体系。各职能部门在培训开班前要依照国家职业标准认真审核培训机构提供的教学计划大纲、师资配置和实训设施配备情况。培训过程中要进行定期、不定期现场检查,设立举报电话、电话回访、到用人单位咨询跟踪了解培训效果以及培训对象满意程度。职业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结束后,都应当进行结业考核。

(十八)建立科学规范的鉴定考核质量管理体系。规范和加强各类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建设,创新鉴定方式,改进鉴定手段,逐步形成覆盖城乡、学校和企业各种职业、各技能等级的技能鉴定工作体系。指导职业院校、企业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服务,全面推动职业院校落实毕业生“双证书”制度。加强对职业技能鉴定和证书核发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加强考评员队伍、质量督导员队伍建设,发挥好职业资格证书在就业准入中的引导和激励作用,确保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稳步提高。

(十九)积极开展职业技能考核评价。以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为导向,坚持培训是基础、鉴定是手段、就业是目标,切实将职业技能鉴定作为检验培训成果的主要方式,建立“培训—鉴定—就业”一体化模式。建立职业培训结业与技能鉴定同步实施制度,凡享受政府职业培训补贴并符合条件的,在培训结业时均须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取得相应等级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完善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指导企业结合国家职业标准和企业岗位要求,开展企业内职业技能评价工作。积极推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企业人事管理制度相结合,充分发挥职业资格证书在员工培训、考核、定岗、薪酬确定中的引导和激励作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力供求变化来调整职工队伍和后备劳动力的素质结构,把政策性补贴与技能鉴定结合起来,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培训机构的积极性。

(二十)加大职业技能竞赛举办力度。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切实发挥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和企业的带动作用,广开渠道,多方式、多工种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系列活动,为全市各类技能人才搭建竞技平台,促进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达到“以赛促训、以赛促学”的目的,提高参赛选手技能水平,示范带动广大企业职工和职业学校学生、进城务工人员技能成才、岗位成才。

五、建立政府购买培训成果机制,强化职业培训资金监管手段

(二十一)建立培训项目管理制度。制定统一的培训项目管理办法,对政府各类培训项目实行统筹管理,按照“条件公开、自愿申请、择优认定、社会公示”的原则,制定承担政府补贴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的基本条件、认定程序和管理办法,组织专家进行严格评审,对符合条件的向社会公示。同时,统一培训标准和培训教材,统筹下达培训计划,统筹使用培训资金,统一组织考核鉴定,统一为考核合格人员颁发《培训合格证书》。对培训项目,建立质量督导制度,严格实行开班申请、过程检查、结业审核,提高项目培训质量。健全培训补贴资金与培训成本、培训质量、就业效果的绩效评估机制。

(二十二)落实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城乡劳动者特别是就业困难群体参加就业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培训合格取得《培训合格证书》的,按规定给予培训费补贴。企业新录用劳动者,由企业依托所属培训机构或政府认定培训机构开展岗前培训的,按规定给予企业一定的培训费补贴。通过初次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按规定给予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按规定给予培训费补贴,并对农村学员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员给予一定生活费补贴。对退役士兵参加各类职业培训的,按规定给予培训费补贴。人社、财政要会同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全市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就业状况以及企业用人需求,按照培训难易程度、时间长短和培训成本,以职业资格培训期限为基础,认真测算、科学合理地确定政府补贴培训工种的补贴标准。

(二十三)加大职业培训资金投入力度。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渠道筹措的投入机制。市、县(区)政府要加大对职业培训各项补贴资金的整合力度。将就业专项资金用于职业培训补贴部分与“阳光工程”资金、扶贫资金等统筹安排,提高效益,避免重复和浪费。各级财政要加大投入,调整就业专项资金支出结构,逐步提高职业培训支出比重,确保市、县(区)就业专项资金中培训资金支出不低于20%。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支出不低于30%。对职业培训教材开发、师资培训、职业技能竞赛、评选表彰等基础工作给予支持。在安排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和国家职业教育基础设施专项经费时,将技工学校及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实行统一规划、统筹安排。由失业保险基金支付的各项培训补贴按相关规定执行。

(二十四)全面落实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企业要按规定足额提取并合理使用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当年缴纳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职工教育经费的60%以上要用于企业一线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训。企业应将职工教育经费的提取与使用情况列为厂务公开的内容,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公开,接受职工代表的质询和全体职工的监督。对自身没有能力开展职工培训以及未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的企业,市、县(区)可依法对其职工教育经费实行统筹,人社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统一做好培训服务。

(二十五)强化职业培训资金监管。市、县(区)人社部门要会同财政等部门加强对职业培训补贴资金的管理,明确资金用途、申领拨付程序和监管措施,自觉接受监察、审计部门和社会的监督检查。要依托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建立统一的职业培训信息管理平台,对承担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进行动态管理,对参训人员实行实名制管理。各县(区)要合理确定并向社会公布政府补贴培训的职业(工种)。根据培训对象特点和培训组织形式,在现有补贴培训机构方式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直补个人、直补企业等职业培训补贴方式。对补贴对象审核、资金拨付等重点环节实行公开透明的办法,定期向社会公开资金使用情况,严格进行审计审核,防止骗取、挪用、以权谋私等问题的发生,确保资金安全。对重大违纪违规问题的责任人,监察部门要进行责任追究,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六、加强组织领导,营造良好氛围

花艺培训范文第5篇

今天这次会议,是在我县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自今年3月1日正式启动以来,召开的第一次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专题会议,这次会议既是一次新型合作医疗的业务培训会,也是一次新型合作医疗工作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前段时期全县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运行情况,研究部署20*年新型合作医疗筹资、运行等工作任务,并通过新型合作医疗业务知识的培训,使大家全面理解和把握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的有关政策,以利于更好的开展此项工作。这次会议也是在20*年新型合作医疗工作即将结束,20*年新型合作医疗工作即将全面展开这一特定背景下召开的一次专题会议,因此,这次会议内容很集中,主题很鲜明,请同志们集中精力,开好此次会议。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自今年1月全县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启动会议以来,各乡镇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强化领导,精心组织,切实把新型合作医疗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全力抓紧抓好。特别是在筹资阶段,面对我县第一年启动此项工作,群众不了解、不认识等各种复杂情况和问题,各乡镇苏木克服重重困难,广泛宣传,深入发动,攻坚克难,全力筹措参合资金,圆满实现了预定的筹资目标,成绩确实来之不易。在试点工作启动以后,各乡镇尽已所能不遗余力的为新型合作医疗工作创造良好条件,提供优越环境,想方设法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努力推动此项工作的开展。各有关部门从工作大局出发,明确职责,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全力以赴,切实发挥了应有作用。我县的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工作能够如期启动并平稳运行,这当中凝结着各乡镇和有关部门的心血、智慧和汗水,凝结着各级干部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在此,我向全县上下所有为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付出辛勤劳动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我县的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经过前段时期的运行,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一定程度地缓解了农牧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为参合农牧民提供直接的医药费补偿,参合农牧民可以得到直接的经济利益,而且支付的医药费越高,得到的补偿也随之增加,从而一定程度地缓解了广大农牧民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到9月末,我县享受到合作医疗补助的农牧民达174545人次,累计补助金额3925233.92元。其中:县内住院补偿2446663.20元,7360人次;县外住院补偿347820.72元,185人次;门诊费用补偿1130750元,167000人次。可以说,新型合作医疗已经为参合农牧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二是各乡镇苏木切实加强了对此项工作的领导,有效地拉近和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新型合作医疗是一件实实在在为农牧民谋利益的民心工程,为了真正让群众参与到这项制度中来并从中得到实惠,各乡镇苏木组织乡村干部走村串户向农牧民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耐心细致地做农牧民的思想工作,与农牧民签订服务合同,为农牧民提供帮助和服务,切实加深了同群众的联系与沟通,从而拉进了干部和群众的感情,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三是有效地增强了农牧民的健康意识和互助共济意识。由于受经济因素的制约,许多农牧民过去得了病往往是小病拖,大病扛。实施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后,一些农牧民过去觉得可看可不看的病现在看了,过去不想或不敢住院治疗的现在住院治疗了,这对于改变广大农牧民的就医观念,提高广大农牧民的健康意识和互助共济意识必将起到推动作用。

四是促进了农村卫生网络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开展,对各级医疗机构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从而进一步促进和完善了县、乡、村三级医疗网络,促进了城乡卫生资源的整合,也不同程度地拉动了医疗机构卫生基础设施的改善,从而使三级医疗保健网更加牢固,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

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运行以来,我县先后接受了赤峰市、自治区乃至国务院督导组的检查指导,检查组对我县的试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可以说,我县的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

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认识上还有差距。一方面仍有少数干部对此项工作存在畏难情绪,缺乏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仍有一些农牧民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对此项制度缺乏正确理解,从而不主动参合。二是宣传发动还有不足。个别地方宣传力度不够,宣传工作不深、不透,以致一部分群众对推行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的目的、意义和有关政策缺乏认识和了解;还有个别地方的个别干部对我县新型合作医疗管理办法把握不准,在宣传上曲解或误解了有关政策,影响了工作的开展。三是一些工作环节不规范。从参合证的填写、使用到门诊、住院等各个环节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此类问题,从而给农牧民的就医和补偿带来了不便。四是个别地方存在着经办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个别地方的经办人员专业性不强,业务能力不高,从而影响了工作效率和质量。五是还没有建立起更加科学、合理的长效筹资机制,使筹资工作成为工作量很大的一项艰巨任务,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进行积极稳妥的探索和尝试。以上这些问题,有的可能是此项工作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矛盾,但如不及时解决,则势必影响到明年新型合作医疗工作的顺利实施。对此,各乡镇苏木、各有关部门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要从推动新型合作医疗健康发展和切实维护广大农牧民的根本利益这一大局出发,统一思想,认清形势,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努力建立起更加科学、合理、高效的新型合作医疗运行机制。

二、突出重点,明确任务,扎扎实实地推进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工作

今年我县的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即将结束,新一年的新型合作医疗工作即将开始。明年此项工作的重点仍然是从广大农牧民切身利益出发,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运行机制,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巩固工作成果,扩大农牧民的受益面,努力使广大农牧民从此项制度中得到更多的实惠,以逐步建立起农牧民社会保障机制。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各乡镇苏木、各有关部门必须及早谋划、及早安排、及早落实,切实推动此项工作健康稳步运行。

(一)客观准确地认识和把握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不断提高对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政策的认知水平

在这里,我主要讲两个问题。

第一,把握机遇,深刻认识开展此项工作的现实和长远意义。敖汉县能够进入自治区第二批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县县,并如期启动运行此项工作,是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对这一事关我县50万农牧民的惠民政策积极争取、抢抓机遇的结果。这项工作,我们先于全市其他县县区一步开展,这也就意味着我县的农牧民早于其他地方的农牧民得到了此项政策带来的利益。根据国务院的部署,明年将扩大试点地区的数量,但扩大的数量仍然严格控制。现在各地都在想方设法争取列入试点地区。而且国务院日前已经宣布,从20*年起,将进一步加大对农牧民的扶助力度,中央财政对农牧民的补助金将由每人10元提高到每人20元,同时省也将提高对农牧民的补助金额,而农牧民自筹资金额度不变,仍为每人10元。也就是说,农牧民可以从这项制度中得到更大、更多的实惠。同时,根据今年我县新型合作医疗的运行情况,为了最大限度地使农牧民受益,县政府决定,在保持政策稳定性、连续性的基础上,对我县的管理办法进行部分修订,而修订的核心内容就是提高补偿比例和封顶线。面对这样的难得机遇,各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一定要从维护广大农牧民的切身利益、推动我县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这一战略高度出发,深刻认识做好此项工作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全力以赴把此项工作落到实处。

第二,认真研究,全面把握新型合作医疗各项政策。新型合作医疗各项方针、政策,特别是我县关于此项工作的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是指导此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原则性、指导性和操作性文件,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内容,是做好此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各乡镇的领导同志直接担负着组织、领导和实施此项工作的重任,全面掌握新型合作医疗有关知识,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各定点医疗机构和经办机

构人员,直接面对广大农牧民,是宣传政策、解答疑问、提供服务的具体操作者和执行者,必须做到对各项政策了然于胸。但是,勿庸讳言,在各级干部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政策理解不深,对办法掌握不准,对方案解释不清的现象,对于有关知识一知半解,不甚了了。表现在工作中,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偏差,甚至向群众做出有违于有关政策的解释和宣传,从而造成工作中的被动。有鉴于此,我们组织了此次培训,目的就是通过培训,深入研究工作,提高认知水平,更好地指导工作实际。希望大家充分利用此次学习机会,扎扎实实地搞好此次培训,切实达到预期效果。

(二)深入宣传发动,全力做好筹资工作

从广大农牧民中筹集参合资金,是新型合作医疗工作中的一个难点,也是关键。如何更加科学、有效、合理地完成筹资工作,在各试点地区还没有一个已经成形的办法,都还在探索和尝试中。我们鼓励在农民自愿、符合政策、基金安全、手续健全、责任清楚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符合我县特点、更加行之有效的筹资办法。但是,必须是在群众自愿、不违背政策的基础之上。现在已经进入10月下旬,新一年的筹资工作已经迫在眉睫。经过今年的运行,应该说广大农牧民对此项制度的认识程度有了一定的提高,农牧民对此项制度的理解和拥护进一步增强,但是仍远未达到完全主动参合、缴费的程度。因此,各乡镇苏木政府从现在起要在原有工作基础上,全力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要通过广泛、深入、细致的宣传发动,实现农牧民自愿参合、自愿缴费的目标。可以说,我县20*年的新型合作医疗工作能否顺利进行,首先取决于能否宣传发动到位。

在具体宣传发动工作中,要做到“四个注重”:一要注重内容的针对性。要针对群众怕吃亏的思想及种种顾虑,有针对性地就有关政策、措施、办法进行宣传,确保达到消除群众疑虑的目的。二要注重形式的多样性。要采取广播、电视、报纸、标语口号、宣传栏、宣传车、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力争有最大的覆盖面。我们的要求仍然是宣传知晓率达到95%以上。三要注重方法的细致性。各种宣传,不能浮光掠影,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真正进村、入户,向群众面对面宣传。四要注重宣传的准确性。要准确宣传开展新型合作医疗的目的、意义、方针政策,用实例宣传参加合作医疗得到的好处和实惠。在宣传过程中,要吃透政策,切不可曲解政策,造成误导。要通过宣传,提高各级干部对新型合作医疗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克服畏难情绪,坚定开展工作的信心;通过宣传,增强农牧民互助共济和共同抵御疾病风险的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通过宣传,使广大农牧民充分认识到这项制度的建立,是党和政府为农牧民利益着想,体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温暖,使他们打消顾虑,积极参加合作医疗。

(三)强化措施,进一步推动新型合作医疗规范运行

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事关广大农牧民的切身利益,事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地位和形象,因此,必须按照有关政策要求,严格管理,强化措施,完善制度,确保新型合作医疗规范运行。

一是政策执行要规范。我县已经制定了明确的管理办法、实施方案等政策和规章,各乡镇苏木和有关部门一定要严格按照这些政策和规章运作,不折不扣地按照政策要求组织和实施,决不能自定规则,自行其是。从宣传发动,到入户登记,从身份界定到填证发证,从入院出院到核算补偿,在每一个环节上都不能出现偏差。比如,办法明确规定,农牧民必须以户为单位参合,如果哪个地方出现了非整户参合,就背离了政策规定和要求,就要认真予以纠正。必须明确,严格按政策要求实施和运作,是确保此项工作健康稳步推进的前提和基础,在这方面,不能出现疏漏和差错。

二是资金管理和运行要规范。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资金是农牧民的保命钱,资金的管理和运行决不容许出现任何问题。要始终坚持管帐不管钱,管钱不见钱,做到钱帐分离,管用分离,收支分离,封闭运行。新型合作医疗筹集的资金必须及时进入专用帐户,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县、乡两级合管办与各定点医疗机构在资金的运转上

,必须严格按程序操作,一旦发现滞留、挪用、浪费合作医疗资金等问题,必须从严查处,决不姑息。

三是操作程序要规范。目前,我县已经开发了微机管理系统,各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做好微机录入与传输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我县的新型合作医疗工作,是一个完整的工作体系,无论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工作的全局,因此,必须强化责任意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推动此项工作实现科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

(四)切实加强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建设,努力为参合农牧民提供优质服务

县、乡两级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直接面对广大参合农牧民,能否为广大参合农牧民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是我们能否取信于民的关键所在。因此,各级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一定要从维护政府形象,维护农牧民利益,维护新型合作医疗健康发展出发,扎扎实实转变工作作风,强化自身建设,最大限度地为参合农牧民提供满意的服务。

首先,各定点医疗机构要切实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各定点医疗机构要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单位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服务意识,要以维护和实现好广大参合农牧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决制止乱涨价、乱收费行为,确保参合农牧民看病方便、费用低廉、用药安全。同时,对各定点医疗机构,要坚持动态管理原则,对于那些确实不具备服务条件、不能为参合农牧民提供优质服务的医疗机构,要按规定取消其定点医疗机构资格。

其次,要进一步健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把开展农村卫生工作与推进新型合作医疗工作结合起来,紧紧围绕提高农牧民健康水平这个目标,积极探索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农牧民经济承受能力和医疗费用需求相适应,重点解决农牧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的新型合作医疗发展途径,健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完善乡村卫生服务管理,提高卫生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推动卫生事业的长足发展。

第三,要切实加强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队伍建设。做好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工作,关键在人。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真正选拔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专业技术符合要求的人员进入到经办机构中来。新型合作医疗工作是一项专业性、业务性非常强的工作,如果没有专业性的人才队伍,势必影响此项工作的稳步运行。各乡镇苏木和有关部门要统筹规划,周密安排,真正建立起一支技术过硬的新型合作医疗工作队伍。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实现新型合作医疗的各项工作目标

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各乡镇苏木和有关部门必须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不断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推进此项工作。

第一,要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是由政府组织、引导和支持的一项惠民工程,是政府行为。各乡镇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要始终把新型合作医疗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乡镇政府要切实担负起对本乡镇苏木新型合作医疗工作的组织、协调、管理、监督和指导职责,全力以赴地把此项工作领导好、组织好、落实好。

第二,要进一步明确责任。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建立明确的工作责任制,大力强化督查和考核,形成层层有人负责,级级抓好落实的工作机制,推动此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