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面花艺术赏识

面花艺术赏识

“面花”又称作花馍、礼馍、面塑,通常在节日及红白喜事上做礼品。说实话原来我并不喜欢“面花”,因为觉得它不过就是个面娃娃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到洽阳的一次旅行,以及参观中国首届面花艺术节后,我原有的观念被彻底颠覆了。

从西安出发,经过几个小时的颠簸,我和陕西师范大学编导专业的宋卓芳终于到了洽阳县。经人引领,我们来到了正好在做面花、准备办喜事的一户农家。

一进门,我们受到女主人的欢迎,她向我们展示了嫁女儿所准备的东西。然后把我们带进做面花的房间。妇女们都坐在炕上一边说着话,手一边揉面。最先吸引我的是一些面做的装饰性小花,有的像牡丹像菊花,有的像桃花像莲花。我们问阿姨们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面花的制作过程,年龄大一点的一个阿姨说:“面花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任何一个环节上出了问题,都会严重地影响质量。磨面要选用上好的小麦,讲究‘隔年麦子头箩面’。然后用清水淘净,把湿麦装在口袋里窝几天,让干麦均匀地吸收一点水分,倒出来再细细拣一遍,才能上磨。只取头箩二箩白面,晾干备用。不过现在大多不这么麻烦地磨面了。和面也是做面花的一个关键环节。酵大了,馍蒸出来便会裂口;酵小了,没楞没角,蒸出来的形象不丰满。而这些,没有测量标准,全凭经验去掌控。”在说话期间阿姨的手中又捏出了一个猫的形象,可爱极了。我问她这些都有什么含义吗,阿姨说:见到面花,就可以从外形上便可分辨出要派什么用场。比如外孙子过周岁时,外婆便要给他蒸一个“牛轭斗”,祝愿孩子像牛一样坚韧有耐力,长大以后能担负起生活的重担;老人过世了,本地人认为是升天了,要蒸一对大花馒头来感谢接纳死者的上天,叫“献天馍”,花丛中还要立上一只白鹤,寓意这个人“在世时像松鹤一样长寿,死后又驾着白鹤到西天赴宴去了。”我注意了一下,放在炕上做面花的工具有剪刀、笔杆子、绳子、梳子、顶针、啤酒盖、纱布。材料:有白面、有调料的面、水、豆子、核桃。当这些小生灵被捏成后,还要用豆子给他们点睛,点睛前要在眼睛处抹上水以便豆子粘得牢靠一点。看着一个个妙趣横生、惹人喜爱的小动物被捏出来,我们惊叹传统的手工艺原来是这么的神奇。

为了进一步了解面花艺术,我还去咸阳观看了中国首届面花艺术节。我看到了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面花,可谓千姿百态,妙趣横生。在这个艺术节上我了解到:“面花”艺术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汉代就有文字记载。宋代的《东京梦华录》等书中,就详细记载了当时东京汴梁城制作、出售各种面花艺术和民间习俗的情况。明代的《宛署杂记》中,还记录了南阳一代农村在每年的农历正月,为了祈祷来年的粮食丰收,便用面粉做成各种面食品,称为“果食”,“花样奇巧百端”,相互赠送,并将这些面食品挂在田间地头,以犒劳天地之神。洽阳面花制作精美,五彩缤纷,是艺术性极高的民间艺术品,洽阳面花盛名久负,是传统的“秦艺六绝”之一。洽阳面花的制作与民间节日紧密相连,春节、元宵节、咬虫节(二月二)、跳河节(二月初七)、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看忙罢”(夏收后女儿看望父母的节日)、中秋节、登高节(重阳节)等节庆之日,家家户户都要制作不同的面花,派上不同的用场。另外,人一生中的满月、跌痂(儿童种痘痂掉落之日)、结婚、庆寿、葬礼、过三周年以及盖房上梁、祭祀等活动中,也要制作各种面花。

徜徉在“面花”艺术中,我一遍遍地欣赏着一件件精美的“面花”艺术品,从中悟出了一些道理。面花艺术生命力极强,从汉代一直传承至今,是因为它有存在的土壤,农村逢年过节、红白喜事都少不了它。城市居民对面花艺术好奇并十分热衷,展览会上人山人海,水泄不通,足以证明面花的魅力。可面花艺术随着农村老艺人的过世,其发展必将走得更加艰难,毕竟没有多少年轻人来做面花,如何继承和发扬光大面花艺术就成了一个重要问题。我想,要提高“面花”的工艺水平,不仅要继承传统的制作方式,还要借鉴现代工艺艺术制作的新理念、新方式.

文档上传者

相关期刊

玻璃艺术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玻璃艺术网

艺术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哈尔滨师范大学

公共艺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