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临床分析论文

临床分析论文

临床分析论文

临床分析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鼻咽癌;放射治疗

【Abstract】ObjectiveTodiscusstheefficacyofnasopharyngealcarcinomaontheradiationtherapy.MethodsRetrospectiveanalyzedfromNovember2005toOctober2006inmyhospitalforradicalradiotherapyof48caseswithnasopharyngealcarcinoma,andtheclinicalefficacy.KapLan-Meiermethodwasusedforstatisticalanalysis.ResultsAftertreatmentthreemonths,therewereof41patientswithCR,fivecaseswithPR,2caseswithNC.Thelocaltumorcontrolratewas95.8%.Sixmonthsandoneyearoverallsurvivalrateswere97.9%and100.0%,and1patientdiedoneyearaftertreatmenttransfer.ConclusionRadiationtherapyisaeffectivetreatmentofnasopharyngealcarcinoma.

【Keywords】Nasopharyngealcarcinoma;radiotherapy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因鼻咽癌解剖学特点、特殊的生物学行为及其对放射线的敏感性,决定了放射治疗成为其首选及主要的治疗方法[1]。放射治疗用于鼻咽癌的治疗已有80年的历史,在我国鼻咽癌放射治疗始于20世纪40年代,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放疗设备、放疗技术的更新,临床经验的累积,鼻咽癌放射治疗后5年生存率由15%~25%提高到如今的70%左右[2]。本文回顾性研究分析2005年11月至2006年10月间在本院接受根治性放疗的48例鼻咽癌患者,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5年11月至2006年10月共收治经鼻咽部病理学确诊,初次接受治疗的鼻咽癌患者48例。其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26~71岁,平均年龄43.7岁。病理类型:鳞癌43例(其中低分化鳞癌占40例),腺癌3例,未分化癌1例,其他1例。按1992年福州分期标准Ⅰ期5例,Ⅱ期16例,Ⅲ期27例,无Ⅳ期病例。

1.2治疗方法48例患者均行6mVX线常规分割体外照射,根据临床和CT检查的肿瘤范围设计照射野,布野方法两种:a.面颈联合野DT:34~40Gy,每日DT:1.8~2.0Gy,每周5次,余量用双耳前野及耳后野补量DT:20~46Gy。b.双耳前野及耳后野照射DT:60~80Gy,每日DT:1.8~2.0Gy,每周5次。颈部淋巴结转移者采用电子束及X线束混合线束照射,颈部病灶DT:60~80Gy。

1.3统计学方法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统计生存率。

2结果

2.1近期疗效治疗结束后3个月行CT扫描评价鼻咽原发灶和颈部转移灶肿瘤消退及缩小情况。按实体瘤疗效评估标准,CR41例,PR5例,NC2例,肿瘤局部控制率为95.8%。

2.2生存率鼻咽癌调强放疗后半年和1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0%和97.9%,1例患者治疗后1年死于周围身转

移,转移部位为肺部。

3讨论

鼻咽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年龄以30~60岁多见[3],因鼻咽癌解剖学特点、特殊的生

物学行为及其对放射线的敏感性,目前放射治疗是该恶性肿瘤疗效较好的方法之一。鼻咽癌常规放射治疗后5年局部区域复发率约20%,虽然文献报道采用调强放射治疗,局部控制率可提高至90%以上[4],但在我国目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常规放疗仍是多数患者使用的技术,研究如何在常规放疗的基础上,提高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减少复发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加强放射治疗前后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放疗前,加强心理护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患者常因对治疗的不了解和对疾病的恐惧而出现焦虑、忧郁、绝望心理,这些情绪均对机体免疫功能有负面影响,而加速病情的恶化。对此,护士应以高度的责任感与同情心关心体贴患者,向其说明放射治疗是目前治疗鼻咽癌的最好方法,早期鼻咽癌可通过放疗而治愈,从而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向患者讲解放疗的目的、简要步骤、可出现的不良反应、毒性反应及需要配合的注意事项,使患者有一定的预见性,进而解除患者的疑虑,使其配合治疗与护理。

3.2放疗中,注意饮食搭配,促进消化,治疗过程中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饮食。鼓励患者多食蔬菜和水果,注意一日三餐主食合理搭配。对于口腔、食管黏膜损伤较重的患者,应给予半流质或流质饮食;对进食困难、呕吐严重者及时补液和对症处理。还应嘱患者:①在照射前后30min内不宜进食,以免形成条件反射性厌食;②放疗后需卧床休息,增加营养,补充富含维生素B和维生素C的食物;③进软食,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及过冷、过热、过硬食物;④嘱患者每日饮水≥2500ml保持口腔黏膜湿润含服维生素C、西洋参、话梅、硬糖果等以促进唾液分泌。

3.3放疗后,注意鼻黏膜反应,保持清洁。放疗后患者鼻黏膜分泌物增多且粘稠,卧床时出现鼻塞,严重者影响呼吸和睡眠,主要是由于鼻黏膜受照后充血、肿胀所致。因此应及时解决,消除患者疑虑。①给予生理盐水或1.5%双氧水冲洗鼻咽部,2次/d,以去除鼻咽部分泌物及臭味。冲洗干净后滴入1%麻黄素以减轻局部充血、水肿;②定期在明视下为患者清除鼻痂。③气候干燥时可在室内放置一盆水,使室内湿度保持在50%~60%。每日用鼻咽冲洗器加生理盐水行鼻腔冲洗,3次/d,早晨、放疗前、睡前各1次,保持鼻咽部局部清洁,增加放疗敏感性。

此外,出院后还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护理工作:①指导患者出院后保持乐观的心态,定期按医嘱复诊;②继续保持照射区皮肤的清洁干燥,1年内避免一切理化因素刺激;③继续坚持张口练习,注意口腔卫生。放疗后2~3年以内不能随意拔除牙齿,以防止诱发骨髓炎;④注意补充营养,劳逸结合,适当锻炼身体,以提高机体免疫力。

总之,放射治疗法虽是鼻咽癌目前较好的治疗方法,但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以及不良反应对患者产生了重大影响。所以应根据不同的患者合理、有计划的选择最佳治疗和护理方案,将鼻咽癌的治疗将会达到最高的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宗井凤,马骏,唐玲珑,等.鼻咽癌综合治疗策略研究-749例疗效分析.中国肿瘤,2005,14(8):538-542.

[2]高黎,易俊林,黄晓东,等.鼻咽癌根治性放疗10年经验总结.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6,15(4):249-256.

临床分析论文范文第2篇

一、临床疗效观察的实验设计问题

在各种医学期刊中,半数以上是疗效观察方面的论著。现择其较普遍存在的统计学问题,结合实验设计基本原则加以讨论。

(一)对照与均衡性测定

国内医学期刊有关临床疗效观察的文章甚多,不少杂志刊登了一些事先未设计对照的文章,其结论难以令人信服。如《用柴葛解肌汤治疗上呼吸感染》一文,报道治愈好转率为97.7%,因无对照,无法断定其效果如何,因此,治愈好转率中含有假像。

对照的方法虽有多种,但对照的基本原则是与实验组齐同可比,最好作均衡性测定。

(二)安慰剂与盲法试验

安慰剂与盲法试验是医研(主要是比较性研究)中常用的科研方法,结果准确、误差性小。安慰剂在形、量、色、味等要与实验药物一样,不能给受试者和执行者任何暗示。这种试验就是双盲法试验。但近年来,尚有人用改良的双盲法,此法分两期:第一期(公开期)试验有效者留,无效者弃。有效者进入第二期(双盲试验),以确定疗效是否系安慰剂的作用。在预防效果观察时可采用该法,临床上应用诸多困难,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三)样本含量与重复原则

没有足够样本的研究结果,是经不起重复试验的,有的论文凭少数病例观实的结果下结论,是不慎重的。如《重症肺炎并发DIC29例》一文,作者观察脑型患者3例,其中死亡一例,就得出“一般脑型病死率高达57%,本组脑型病死率较低,看来及早用肝素阻断DIC过程,对降低脑型病死率可能具有重要意义”的结论。因无对照,结论不可靠。

(四)随机分组与实验设计类型

随机化分组即每个实验对象有同等机会被抽样(分配)到各组去,而不受任何系统因素的影响。常用的实验设计类型有完全随机设计、自身对照设计、交义设计、配偶设计、随机区组设计、拉丁方设计、正文(析因)设计、序贯设计、半数效量实验设计(动物试验),回顾性与前赡性调查研究设计等。科研设计时应根据研究目的要求选择不同类型的实验设计方法,进行相应的统计处理。

(五)诊断与疗效标准——指标设计问题

临床分析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护理临床教学是培养合格护士必不可少的一环,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护理学是动手实践较多的一门学科,大部分的护理工作必须通过临床实践才能掌握,因此临床实习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护理质量的优劣。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将越来越高,而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相对滞后。在这种新的形势下,临床护理教学与患者之间对医疗护理质量的要求产生了矛盾,甚至由于带教工作引起医疗纠纷。因此,在护理管理工作中,既要提高临床带教质量,又要保证患者满意,减少医疗纠纷是护理管理者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医院,担负着卫校、医学院校的教学任务,每年接受众多本科、专科、中专实习生来院实习。为了培养和造就一批德才兼备的合格护士,我院自1995年以来,不断总结经验,摸索出了一套带教的好思路,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一、当前护理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

1.1.1监督力度不够,带教老师责任心不强临床带教制度不够完善,监督措施不得力。例如个别老师带教意识淡漠,缺乏责任感,片面认为带教是一种负担,还怕护生出了问题要老师负责。个别科室不重视带教工作,只让学生跑腿干杂活;加上1995年以前大专毕业生和主管护师以上职称带教老师相对少,给学生讲解示范的少。而有的带教老师在护生实习后期,认为护生有了一定的操作能力,就放手让其独立操作,不再亲自监督指导,从而增加了差错发生率,为医疗纠纷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1.1.2带教老师法律意识淡薄部分带教老师法律意识淡薄,只重视对护生基础护理操作、专科护理技术操作及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患者的感受和权利,比如患者的知情同意权、隐私权。表现在有的带教老师服务态度不热情,心理学知识相对缺乏,与患者沟通不良,使患者产生抵触情绪;有的带教老师在指导护生为患者操作前不与其商量、解释,不征得患者同意且态度生硬,患者认为自己成了被试验者、被练习者;有的带教老师不注意自己的带教方式,在做现场指导时不分说话场合,本不该让患者听到的话随口说出,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这样一旦护生操作稍有过失,就会导致患者不满和投诉,从而引发纠纷。

1.2护生存在的问题

1.2.1护生操作技术生硬,职业素质较差由于护生的护理操作技术生硬、不熟练,让患者难以接受,即使勉强接受了,也会引起患者强烈不满,易引起医疗纠纷。部分护生职业素质较差,自身修养方面存在缺陷。例如工作责任心不强,对患者的隐私感兴趣,且津津有味地谈论、传播,此种行为易造成患者的心身损害。

1.2.2护生的法律意识淡薄护生在校时很少接受法律知识教育,又由于部分医院的管理人员也认为实习生发生差错,带教老师应负全部责任;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对医疗护理所面临的一些法律问题知之甚少,关于医疗纠纷方面的案例也不知晓,有的护生认为出了差错有带教老师顶着与己无关,对自己应负的法律责任不明确。所以在实习中不注重护理与法律的关系,不能从法律的角度去看待自己所从事的护理工作,说话做事不够严谨,容易引起医疗纠纷。还有些护生过于自信,尤其是在实习后期,会出现脱离带教老师的监督,擅自执行医嘱的现象,以致造成护理差错,引起医疗纠纷。

二、对策

2.1加强对带教老师的管理与培训

2.1.1增强带教意识,加强对带教工作的组织与管理自1995年开始,护理部设一名专职管理人员,负责护生的工作安排、学习、操作,安排实习生各科室轮转,处理违章违纪事件及实习期间的督促检查,定时抽查各科室带教情况,安排全院业务大讲座,组织理论考试和技术操作考试;护理部主任亲自审查带教计划,深入临床第一线指导带教工作。护理部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实会议,了解听取实习生对带教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对合理化建议积极采纳。同时及时召开护士长及带教老师会议,专题研究带教工作,反复强调临床带教重要性,要求严格把关,认真带教,对不称职的带教老师要及时更换。定期发放病人满意度调查表,广泛征求病人及陪人对实习生的意见,对表现突出的反馈给所在学校,并给予表扬,同时择优录取到医院工作。近年来,我院每年从优秀实习生中招聘录用,充实到临床一线,进行锻炼和培养,使他们看到了希望和前途,自觉性和主动性有了明显提高,对带教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1.2增强护理管理人员和带教老师的法律意识是防范医疗纠纷的关键首先护理管理人员和带教老师要认真学习有关的法律知识,特别是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领会文件精神,及时查找在护理工作中容易引起医疗纠纷和医疗差错的隐患;对一些过时的、不符合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护理常规、习惯做法等要严格按规范要求彻底整改,使其变被动为主动。对护理操作的各个环节和护理服务的各项内容逐一审查,多从患者的角度想问题,并将护理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让广大护理人员包括护生都了解,及时纠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2.1.3重视临床带教老师的选择和培养带教老师是实习生临床实习的启蒙者和指导者,带教老师的自身素质往往对护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加强了对带教老师的选拔和培养。选拔带教老师的标准是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主管护师以上职称,热爱本职工作,责任心强、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娴熟的护理技术,并经护理部审核后才能从事带教工作。带教老师必须严格示教,坚持一带一,放手不放眼,在临床护理教学中能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并能将护理学及相关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传授给护生,以认真负责的精神、关心体贴的态度爱护教育学生,使护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得到爱护、尊重和理解。同时,护理部加强对带教老师的培养,选派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和参观考察;鼓励参加本科自学或函授培训;请每年评选出的优秀带教老师作经验介绍等,增强了带教老师的带教意识。

2.1.4采取多种带教方法,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多年来,我们坚持了以实践为中心的方针,带教中注重提问式为主,灌输式为辅;示范性为主,理论为辅,带教老师尽量多引导、启发学生在眼看、口问、手做上下工夫,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要求各科室带教老师以身作则,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结合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指导,帮助实习生把基础打牢。

2.2加强对护生的教育与管理

2.2.1加强护生的岗前培训,提高护生的法律意识护生进入临床前,首先进行岗前培训,合格后方可进入临床实习。岗前培训内容包括:护理技术操作培训、职业素质培训、心理学知识培训、法律知识培训等,向他们讲解临床常见的潜在法律问题,使其进一步认清护理管理中各种规定和操作规程的重要性,从思想上把各种制度和职责当作法律意义的义务去履行,不仅要学法、懂法,还要更好地守法。让护生在进入临床前明确自己的合法身份,在对患者实施护理时,只有在专业老师和护士的指导下才能进行。如果脱离老师的指导擅自行事,侵犯了患者的利益,就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2.2.2加强护生的模拟练习进入临床初期,带教老师主要指导护生多观摩老师所进行的每项基础护理及技术操作,并认真讲解操作的步骤、要点及注意事项,以加深印象。同时为尽快提高护生的操作技能,指导护生多做模拟练习,如:配药及20项护理技术操作等,模拟练习过关了,才能正式进行临床操作。对一些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如肌肉注射、皮内注射、静脉输液等在护生之间可相互进行练习。并及时向护生讲明掌握精湛娴熟操作技术的法律意义,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医疗纠纷。

2.2.3带领护生熟悉环境,提高沟通技巧护生每到一个新的科室,首先由带教老师或护士长介绍病房环境,熟悉收住院病人的范围、护理工作的特点及各项规章制度,使她们尽快熟悉环境,进入角色。带教老师要加强护生心理学知识的培训,提高护生语言表达能力和与患者沟通的技巧。要求护生根据患者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以及与疾病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护生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沟通能力,取得患者信任与合作,护理操作的机会自然就会增多,操作技能将随之提高,与患者之间的距离缩小,满意度就会提高。

2.2.4制定规章制度,加强护生的管理医院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并督促护生严格执行,如:请假、考试考核、讲座、劳动纪律等制度;对护生进行岗前教育,帮助她们进入角色,组织观看“护士行为规范”等录像片,督促她们以老前辈为榜样、热爱护理事业,为护理事业无私奉献。各科室每周一次小讲座,医院每月一次大讲座,选出具有专业特点的典型病例进行重点讲课。临床上遇到护理技术操作,带教老师亲自示范、指导,严格实施规范的护理技术操作,手把手地教,放手让护生操作并把操作技术的步骤要点给护生讲清,为护生的理论考试和技术操作考核打下良好的基础。充分利用反馈系统,促进临床教学工作。医院制定了双考核制度,即带教老师对护生进行考评,并评选出优秀实习生;护生对带教老师带教质量进行考评,并评选出优秀带教老师。

护生每实习完一个科室及最后实习结束,都有科室和医院进行严格的理论和技术操作考试,并结合德、能、勤各项成绩进行综合评价。

2.2.5针对护生的三期进行重点管理①心理适应期:护生心理处于紧张状态,这一阶段她们的行动受到约束。工作小心谨慎,差错少。此时,老师应尽量为她们提供学习机会,做到放手不放眼,耐心指导,缩短她们的心理适应期,尽快进入临床护理角色。②心理稳定期:此期护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实习,紧张、陌生、好奇的心理逐步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精神放松,满足于打针、发药,机械地执行医嘱,认为自己能独立工作,个别护生怕被瞧不起,不懂装懂,易出现差错。此时,老师应充分调动护生的积极性,使护生自觉配合病房的护理工作,杜绝工作中出现失误。③心理不稳定期:护生面临毕业考试和选择就业等问题,思想活动较多,此期极易出现差错事故。带教老师注意加强护生责任心,做到警钟常鸣,严格把关,善始善终。

2.2.6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安全意识护理部将护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临床实习始终。入院首先进行岗前教育,教育护生热爱护理事业,自觉地用护理道德规范自己的行为。组织学习医德规范,使护生对所必须遵循的职业行为标准有足够的理性认识。进行竭尽忠诚、慎独修养的教育,要求操作时做到有人与无人在时一个样,即使一时疏忽出了差错,也能及时纠正,主动汇报,敢于承担责任,确保患者的安全利益,能有效地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我们在教育中结合实际树立身边的模范,使护生在实际工作中有了学习的榜样。

目前,在患者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医疗纠纷日渐增多的情况下,对护生进行安全教育必不可少,也是带教工作的重点。护生在实习过程中,由于缺乏经验或工作不够细心,有时会发生失误,为此,我们加强了医疗安全教育,对一些听到的或看到的护理事故作出分析,使护生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要求护生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不懂之处多向老师请教,凡事多问为什么,不做无把握之事,一旦发生差错,及时汇报,不隐瞒,不回避,以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参考文献】

[1]赵小平.护理临床教学中医疗纠纷的防范[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2):948.

[2]毛丽莉.护理缺陷常见原因分析与对策[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2,24(3):468.

[3]左月燃.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后护理工作依法管理的认识与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5):347-349.

临床分析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小儿慢性腹泻病是小儿消化系统常见病,病因复杂,治疗较困难,易造成营养不良、佝偻病等并发症,严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甚至引起死亡,已成为临床关注热点。作者2005年10月至2009年2月,在常规西药基础治疗上加用传统中药口服和敷脐综合治疗小儿慢性腹泻68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68例患儿均符合《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诊断标准。其中男36例,女32例;年龄3个月~5岁,平均(2.4±1.1)岁;病程2~5个月,平均2.3个月。临床症状与体征:全部患儿大便次数每日均4次以上;黄稀便28例,水样便17例,黏液便10例,脓血便4例,黏液脓血便6例,豆渣样便3例;伴发热28例,腹胀35例,呕吐26例,脱水25例;轻度营养不良20例,中度营养不良1例;电解质紊乱36例。实验室检查:大便常规:脓球(+)~(++)22例,红细胞(+)~(++)23例,黏液(+)32例,脂肪球41例;大便培养:致病性大肠杆菌26例,侵袭性大肠杆菌14例,变形杆菌6例,霉菌2例。将68例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基础治疗,包括调整饮食结构、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根据大便培养结果及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或抗真菌药,并给予黏膜保护剂、微生态制剂以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口服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为主,同时佐以中药敷脐治疗。主方用七味白术散随证加减。方药组成:党参、黄芪、苍术、茯苓各10g,木香、藿香各6g,炙甘草3g,葛根8g,乌梅5g。伴便溏不臭、完谷不化、四肢不温,加干姜、肉桂;腹胀加大腹皮、砂仁;大便伴黏液、肠鸣腹痛,加黄芩、黄连、白芍;大便稀烂夹有奶瓣不消化食物残渣、气味酸臭,加焦三仙。本方用量为2岁以上小儿,2岁以下小儿剂量酌减。每天1剂,水煎2次,取汁150~200ml,分次频服。中药敷脐:药用肉桂、吴茱萸、丁香、五倍子,各等份,共碾细末,以成药藿香正气水调和均匀,摊于伤湿止痛膏或胶布上,直径约2cm,厚约0.4cm,对准患儿脐部贴上即可(使用前用酒精棉球将脐周擦净),每日换药1次。两组患儿均治疗7d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判定疗效。

1.3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的标准[2]。痊愈:患儿大便次数性状恢复正常,饮食恢复正常;有效:患儿大便成型,次数减少,但较正常较多,其他症状改善;无效:患儿大便次数形状无明显改变,甚或加重。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小儿腹泻病是我国儿科的最常见疾病,而慢性腹泻是小儿腹泻病中治疗最困难的一型。小儿慢性腹泻(chronicdiarrheadisease,CDD)是指腹泻病程在2个月以上,大便的性状改变与次数增加。CDD多见于5岁以下小儿且多为功能性腹泻。CDD病因复杂,部分患儿与原发性或继发性食物过敏密切相关,常伴有继发性双糖酶尤其是乳糖酶缺乏或由于感染,肠道致病微生物的作用致肠粘膜损害;或由于急性腹泻治疗不当,滥用抗生素所致。慢性腹泻会影响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物质吸收、导致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和继发感染等恶性循环状态,是小儿腹泻病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对小儿慢性腹泻病的研究及治疗已成为众多学者的关注热点。

对慢性腹泻患儿一般不主张用抗生素,如明确病原体,尽量使用小剂量、窄谱、非联合用药,以避免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引起菌群失调性腹泻。已确诊为肠道菌群失调腹泻,则应停用原抗生素,根据菌群分析可采用微生态制剂,补充人体正常生理菌群,调整肠道菌群平衡,抑制并清除肠道中致病菌,减少肠源性毒素的吸收,促进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激发机体的免疫力。但大多数单纯使用抗炎、营养支持、微生态疗法、肠黏膜保护剂等各种治疗后往往疗效欠佳。祖国医学认为,小儿慢性腹泻是脾气虚而致脾胃不和引起的。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脾常不足,由于调护失宜,或急性腹泻期间抗生素使用不当损伤脾胃,或久病迁延不愈,久泻必虚,而致脾胃虚弱。脾虚则运化失司,胃弱则不能运化水谷,因而精微不布,清浊不分,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清气下陷,湿滞大肠而为泄泻。《景岳全书泄泻》中言:“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盖胃为水谷之海,而脾主运化,使脾健胃合,则水谷腐熟而化气化血,以行营卫。若饮食失节,起居不时,以至脾胃受伤,致合污下降,而泻痢作矣。”临床上患儿常伴有面色少华,神疲纳呆等一派脾虚症候。因此,脾胃虚弱、水湿不化是本病主要病机,治疗上宜健脾和胃,祛湿止泻,故选用宋代医家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所载名方七味白术散加味治疗本病。现代研究认为,脾虚患儿存在着消化系统的分泌和运动功能障碍,肠道蠕动亢进,肠内容物排空速度加快,以致出现大便次数增多质稀薄。而益气健脾中药能抑制肠管运动,改善胃肠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肠胃消化吸收功能的恢复。方中四君子汤为益气健脾第一要方,配黄芪健运脾胃,补气升阳而止泻;藿香、木香辛苦温芳香化湿,理气和胃;乌梅味酸涩肠止泻;葛根辛甘可鼓舞胃气、升清阳、止泄泻,升清而止泻,《本草正义》谓葛根“最能升发脾胃清阳之气”。诸药合用,共奏健脾和胃,祛湿止泻之功。现代药理学认为,党参、黄芪、苍术、茯苓、葛根均能增强机体免疫能,党参还能调节消化系统功能,对损伤有保护作用;茯苓对离体肠管有直接的松弛作用;木香、藿香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强消化能力。因此,本方有调理胃肠功能,助消化而止泻的作用,通过扶正能明显改善患儿全身症状,提高患儿体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防止腹泻反复。

中医学认为,肚脐又叫“神阙”穴,此穴能通调周身经气,通过各经脉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密切相联。正如彭祖《小续命蒸脐法》曰“脐者,肾间动气,气通百脉,布五脏六腑,使百脉和畅,气窍通达,上至泥系列药物,下至涌泉”,历代医家都认为肚脐是调治疾病的主要气穴。从现代解剖学认为,脐部表皮角质层最薄,无皮下脂肪组织,皮肤和腹部筋膜直接相连,除局部微循环外,脐下腹膜还分布着丰富的静脉网,腹部静脉吻合点,深部与腹部上下静脉相联,腹下动脉分支也通过脐部。在脐部用药,易穿透弥散,吸收于血管进入血循环,发挥治疗作用。敷脐方中肉桂有温中散寒、振奋脾胃之阳、温补命门之火作用,吴茱萸温中散寒而止泻,丁香温肾助阳,五倍子味酸寒收敛固涩,藿香正气水化湿泻浊,诸药合用,具有振奋肾阳、温通经络、健运脾胃、调和气血之效,从而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本资料表明,在常规西医基础治疗上加用传统中药口服和敷脐综合治疗小儿慢性腹泻,可获较好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刘小妹,扬莲芳.42例小儿腹泻并发抽搐原因分析.浙江临床医学,2004,6(10):907~908.

临床分析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重复异位妊娠,异位妊娠,临床分析

重复性异位妊娠是指首次异位妊娠经手术或保守性治疗(手术或药物)等,再次在子宫外、输卵管、卵巢或腹腔内妊娠者[1]。近年来随着异位妊娠发病率逐年增高,重复异位妊娠的发病率也有所上升,现将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重复异位妊娠2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异位妊娠418例,其中27例为重复异位妊娠,发生率5.88%。患者年龄20~45岁,有人流史者25例,人流次数1~6次,输卵管吻合术者3例,上宫内节育器者2例。两次异位妊娠时间间隔4个月~5年。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历分析。

2 结果

2.1 2次异位妊娠间隔时间 4个月~5年,平均20.12个月,其中≤1年8例,占27.27%,≤2年25例,占90.90%。

2.2 重复异位妊娠发病部位 25例重复异位妊娠手术治疗的患者论文格式范文,手术中发现均发生在输卵管,其中发生在输卵管间质部1例,占4%;峡部2例,占6%;壶腹部18例,占72%;1例为输卵管残端妊娠,占2%。

2.3 临床特点 有停经史25例38天~2+个月,不规则阴道流血23例1天~1个月,下腹痛24例。超声提示附件包块26例,合并腹腔内出血11例,伴有休克症状5例。尿HCG 检查均为阳性。

2.4 治疗结果

2.4.1 保守治疗 3例患者有保守治疗的适应证,行MTX药物治疗,2例成功,1例失败。3例患者均

行MTX 50 mg/m2肌肉注射,其中1例患者1周后重复注射1次,1例中途破裂急诊手术。

2.4.2 手术治疗 无生育要求或不适合保守治疗者行手术治疗共25例。20例行患侧输卵管切除术,5例行输卵管开窗术,1例行输卵管残端切除术。术中见16例盆腔粘连,占64%。11例术中见腹腔内出血,5例发生失血性休克,出血量100~ 2 400 ml。

3 讨论

3.1 发病率 重复异位妊娠发生率近年来有上升趋势,2009年1月~2010年2月我院收治重复异位妊娠的病例明显增多。重复异位妊娠国内文献报道病例不多,尚无确切发生率报道。国外文献报道,首次异位妊娠后约1/3患者存在再次异位妊娠的可能。

3.2 病因 重复异位妊娠多伴有人流史、宫内节育器放置史、输卵管手术史及盆腔炎史。术中见盆腔粘连率高达64%。炎症引起不同程度的盆腔粘连、输卵管粘连、扭曲、瘢痕行成、蠕动障碍及内膜损伤是异位妊娠的主要病因之一。Joesoef等用评分法评价输卵管在再次异位妊娠的作用表明,异位妊娠是盆腔感染性疾患的一个遗患,先前有异位妊娠病史者,再次异位妊娠的危险性增加9倍。另外,与前次异位妊娠发病及结局有关,前次异位妊娠采取保守性治疗(药物保守和保守性手术)均可引起输卵管腔的狭窄部分粘连或管壁部分扭曲,致使输卵管通而不畅,或前次手术操作损伤输卵管黏膜,使纤毛细胞及纤毛丢失论文格式范文,影响输卵管送卵功能[2]。

3.3 治疗 重复异位妊娠的治疗原则与异位妊娠基本相同。随着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更多的患者有机会采取保守治疗,但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不能一味为了保留生育功能而采取保守治疗,其结果可能导致多次异位妊娠,给患者心理生理造成严重创伤。而对不适合药物保守治疗又有生育要求的患者视术中患侧输卵管破坏程度、对侧输卵管情况等决定手术方式。

3.4 预防 做好避孕,尽量避免人流等宫腔操作,及时彻底治疗盆腔炎。首次异位妊娠保守性治疗应采取谨慎态度,必须严格掌握其适应证。首次异位妊娠患者行输卵管切除术时,仔细检查对侧输卵管是否正常,应按规范做全输卵管切除术,避免残端输卵管及瘘口等。手术操作细致轻柔,尽可能减少盆腔脏器的损伤,吸尽腹腔积血,应用抗粘剂以减少术后粘连。对于临床治愈的患者,术后随访了解输卵管是否通畅,盆腔炎症是否得到控制,再考虑妊娠问题以减少重复异位妊娠的发生。

【参考文献】[1]石一复.重复异位妊娠.实用妇产科杂志,1996,12(4):184-185.[2]林俊,石一复,黄夏娣.重复异位妊娠72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8,14(4):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