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临床护理技术

临床护理技术范文精选

临床护理技术

临床护理技术范文第1篇

1.1中医护理理论体系不够完善

由于中医护理学独立的时间较晚,仍处于学科发展的初级阶段,所以还没有形成个性化的独特的理论体系,只是在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增添了护理部分的内容,没有建立具体的结构框架,没有详细的理论内容,虽然现在已经是独立的学科但是与中医药学间没有明显的界线,这是影响中医护理学术继承和发展的首要问题。另外,虽然医院每年都会对护士进行中医药知识技能的培训,但在临床应用中并没有安排专职中医护理人员进行护理,由于医院对中医护理人员编制缺乏一定的合理性,使护理方面人员呈现匮乏状态,也严重影响了护理人员对中医护理的积极性。

1.2中医护理员的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中医护理人员大多数都是毕业于西医院校,而相关规定要求中医护理人员70%以上必须接受系统的中医知识和技能培训。各医院虽然也会组织安排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但没有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而且培训的起点、方向、范围和科目都各不相同,更重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方面的培训,对于中医理论知识方面缺乏系统的培训,使护理人员缺乏中医护理理论和技术方面的支持,不能达到学以致用,使培训只是形式化失去其真正的意义,中医护理人才的缺乏是影响中医护理继承和发展的主要问题。

1.3中医临床护理应用不够广泛

实践和经验是任何学科发展的基础,中医护理技术要想得到继承和发展也需要大量的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但目前中医护理在临床应用方面的局限性较,还没有进行全面的开展,还没有普及,而且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记录内容简单、空洞,过于形式化,即没有发挥中医护理技术的优势也没有体现出中医护理的特色,这就严重地制约了中医临床护理工作的展开。

1.4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

目前,关于中医护理方面没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依据,使中医临床护理工作没有法律保护和约束,在临床应用中大多都是借鉴西医护理模式,使得中医护理流程不够规范,护理人员水平也参差不齐,使中医护理的特点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自然会影响到中医护理学科的发展。

1.5对中医护理认识不够

无论是护士还是部门主管以及领导,没有认识到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和价值,影响了中医护理在临床应用中的展开,这也严重地打击了中医护理人员工作的热情。同时,患者对中医护理也不了解,使中医护理工作不被认可,很难在临床应用中进行推广,这也是影响中医护理继承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2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应用与发展的对策

2.1深化中医护理体系的建设

要想培养中医护理人才需要中西医院重视中医护理方面的教育,不断改革中医护理教育模式、优化课程体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调整中西医课程比例,同时还要重视临床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接受系统的中医护理教育,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中医护理队伍,为中医护理在临床应用中的顺利展开奠定扎实的基础。

2.2加强中医护理文化建设

中医护理文化是由中医文化分化出来的,由于建立时间较短,在文化建设、观念、推广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使人们对中医护理了解不够深。所以,要创建中医护理文化传播机制,加强中医护理文化的建设,挖掘更多的推广渠道,加在宣传力度,以促进中医护理的持续发展。中医医院护理管理者也要通过多渠道向护理人员和患者宣传中医护理的作用,让人们了解到中医护理的重要性和价值,以推动中医护理学科的发展。

2.3加强中医护理临床应用推广工作

临床实践是推动中医护理学科发展的源动力。中医护理管理层要根据本医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有效的中医护理临床应用开展计划,并建立相关的政策和制度对其进行支持、保护和约束,同时还要加强部门间的配合和支持。在实践中可以安排资深老中医作为指导老师,在中医护理临床应用中指导和协助护理人员开展护理工作,这样即能提高护理人员的实践能力,也有助于中医护理的科研工作。

2.4加强中医护理法规建设

为了保证中医护理走向规范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应加强中医护理法规的建设,中医护理管理机构以及相关的组织也要参与到中医护理立法工作之中,以推进中医护理立法工作的顺利进行。要针对中医护理制定配套的法规和章程,使中医护理工作有法可依,从而保证中医护理学向科学、规范、健康的方向发展。

2.5加强中医护理队伍建设

临床护理技术范文第2篇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从事内科护理及外科护理的护理人员120名,均为女性,年龄23~45岁,平均(34.6±0.4)岁;护龄1~15年,平均(6.7±0.3)年;本科21名,大专43名,中专56名。

1.2调查方法

对选取的120名护理工作人员发放我院自制的护理技术操作认知情况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调查人员的一般情况、对护理技术服务理念的认识情况及对加强岗位培训以提升护理操作技能的意见。保证全部问卷统一回收整理。

2结果

2.1护理人员对护理技术服务理念的认知情况

对护理人员对护理技术服务理念的认知情况:患者能得到恰当的护理服务技术操作者69名(57.5%),能够准确执行医嘱者48名(40.0%),认为患者情况并非完全按照护理技术操作者65名(54.2%),严格按照护理操作流程进行者56名(46.7%),认为护理服务技术应以患者为护理主体内容者97名(80.8%),认为完成护理任务为护理工作重点者20名(16.7%)。

2.2对加强岗位培训以提升护理操作技能的意见

护理人员认为护理操作学习应在临床进行者103名(85.8%),认为护理操作考核应在临床进行者109名(90.8%),认为在实施护理技术之前需进行评估者100名(83.3%),认为护理全程应贯穿患者整个治疗过程者102名(85.0%)。

3讨论

3.1更新护理技术服务理念

我院调查结果显示,护理人员对护理技术服务理念的认知情况较差,需采取有效措施更新护理技术的服务理念:①护理人员应在实施护理技术操作时严格遵循医嘱进行,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使其得到恰当的护理服务;②护理管理者需对护理人员加强先进的护理服务技术理念进行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充分发挥护理技术服务的作用;③护理人员应在护理工作中强调护理原则、护理操作步骤,同时注意加强自身服务知识及技术水平,以提升护理人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④在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主动发现、评估护理技术实施的主客观条件,以提供最佳的护理技术。

3.2强化护理岗位技能训练

据我院调查结果显示,部分护理人员临床护理操作较差,可通过以下措施提升护理操作能力:①目前教室教学中存在一定的规范性,而临床实践操作中存在着诸多不确定;因此,护理人员需将护理技能训练贯穿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在开展护理训练的同时完成日常的护理操作任务,坚持边学习边实践的训练方法,以适合临床需要;②护理管理者应将理论考试为主变更为以临床考核为主,从而增加护理操作技术的真实感,以便发现问题所在,持续做到护理质量上的工作改进;③坚持临床训练与考核工作,在护理实践中提升与患者的交谈能力及表达能力,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④在形成考核标准方面需注意完善各方面的细节,注意评估护理技术能力的应用并遵循操作原则,以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护理技术范文第3篇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从事内科护理及外科护理的护理人员120名,均为女性,年龄23~45岁,平均(34.6±0.4)岁;护龄1~15年,平均(6.7±0.3)年;本科21名,大专43名,中专56名。

1.2调查方法

对选取的120名护理工作人员发放我院自制的护理技术操作认知情况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调查人员的一般情况、对护理技术服务理念的认识情况及对加强岗位培训以提升护理操作技能的意见。保证全部问卷统一回收整理。

2结果

2.1护理人员对护理技术服务理念的认知情况

对护理人员对护理技术服务理念的认知情况:患者能得到恰当的护理服务技术操作者69名(57.5%),能够准确执行医嘱者48名(40.0%),认为患者情况并非完全按照护理技术操作者65名(54.2%),严格按照护理操作流程进行者56名(46.7%),认为护理服务技术应以患者为护理主体内容者97名(80.8%),认为完成护理任务为护理工作重点者20名(16.7%)。

2.2对加强岗位培训以提升护理操作技能的意见

护理人员认为护理操作学习应在临床进行者103名(85.8%),认为护理操作考核应在临床进行者109名(90.8%),认为在实施护理技术之前需进行评估者100名(83.3%),认为护理全程应贯穿患者整个治疗过程者102名(85.0%)。

3讨论

3.1更新护理技术服务理念

我院调查结果显示,护理人员对护理技术服务理念的认知情况较差,需采取有效措施更新护理技术的服务理念:①护理人员应在实施护理技术操作时严格遵循医嘱进行,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使其得到恰当的护理服务;②护理管理者需对护理人员加强先进的护理服务技术理念进行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充分发挥护理技术服务的作用;③护理人员应在护理工作中强调护理原则、护理操作步骤,同时注意加强自身服务知识及技术水平,以提升护理人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④在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主动发现、评估护理技术实施的主客观条件,以提供最佳的护理技术。

3.2强化护理岗位技能训练

临床护理技术范文第4篇

护理专职教师临床实践学什么?虽然国外许多研究者都强调护理教师应花更多的时间提高临床能力,但教师在临床环境中应以何种“角色”去提高临床能力尚无定论J。按理说,对于“学什么”的问题,答案绝非众口一词,各人的实际情况不同需求殊异,即使同一实践者,不同时期的实践也会有不同的学习需求,何况临床护理实践,领域宽广、内涵丰富、底蕴深厚,譬如,护理专业除基础和临床护理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外,还有护理管理、社区护理、护理教育、心理护理和护士礼仪等诸多人文社会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再譬如,教师通过参加护理查房、医生查房、病案讨论、整体护理、新药物疗效观察、新仪器设备操作,以及与医生、患者及其家属之问的人际沟通,等等,均可将临床案例灵活地引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将原本枯燥乏味的专业理论知识讲授得生动精彩。由于传统的思维方式,人们通常认为护理工作简单,护理教师临床实践就是从事护士工作,而没有站在教育教学的角度,考虑护理教师临床实践究竟需求的是什么。一些实践医院往往将实践教师安排到病房当顶班护士使用,只是干一些发药、打针、输液之类的操作性工作。

诚然,作为护理专业教师,此类基础护理操作不是不能干,且应当熟练掌握,但殊不知,所谓专职教师,“教书育人”乃是天职,教师下临床理应围绕一个“教”字,为全面提高护理教学质量而实践,为学校教学与临床实践零距离而求索,并通过不断的临床实践和社会实践,使自己成为“双师型”教师,成为创新型、专家型的护理教育名师和护理专家(CNS)。为此,高职院校护理专职教师临床实践应因人而异、因人制宜。对于年轻教师,他们一般毕业于医学院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比较扎实,但缺乏临床专科护理实践经验和全面系统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及执教方面的知识与实践,教学能力相对不足,因此,年轻教师的实践目标应当是,注重教学能力的培养,在提高教学能力的同时,培养临床实践能力;实践方式可适当安排较长或连贯时间,实践中安排一定的时间从事护理工作,与临床护士共同完成护理任务,以巩固和提高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水平;与此同时,应尽可能多安排一些例如参与护理查房、医疗查房等工作,使其集中精力收集案例,获得临床第一手资料,以丰富课堂授课内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于讲师及以上教师,他们一般具有多年的教学和I临床经验,只是某些临床知识、操作技能或护理理念不再适应现代护理学的发展,或部分教学内容滞后于现代临床实践发展现状。因此,他们应以更新临床知识或吸纳临床新知识、新技术、新动向,提高护理管理和护理科研能力为目标;实践时间可灵活机动,以“双师型”教育者角色开展工作,包括协助高年资护士指导实习生、见习生,与临床护士共同分析病例,组织护理查房和护理讲座等,或参与护理管理和护理研究。通过不断的临床教学实践,充实知识、丰富经验,使之成为护理专家、教学名师。

2解决“如何学”的问题高职院校护理专职教师临床实践,应着力处理好“学什么”与“如何学”、“专业性”与“学术性”的辨证统一关系,通过临床实践和学习,使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与人文、科学素养都得到新的提升。

2.1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的运用

护理专职教师临床实践可采用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法J,即教师带着课堂上难以解决的教学问题,到临床通过“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横向联系相关理论知识和新的实践认识,探讨课堂教学与临床实际之间的差距,拓宽教师视野,提高运用教育理论和临床经验解决护理教学问题的创新能力。譬如教师带着“教改”的问题,与临床护理教师合作,结合临床护理实践开展调研,找准切人点,从护理实践中捕捉护理教材改革的灵感,整合专业知识与人文知识,开发和完善各临床专科实用型护理教材;或在临床发现新的护理问题,通过“学习一实践一再学习”,纵向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和以往经验,对临床护理问题进行设疑、释疑和解惑,进而提高教师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将实践所得“反哺”教育教学,为提高教学质量积累新的经验。

2.2小组学习法(smallgrouplearning)的运用

护理专职教师临床实践也可采用小组学习法J,即小组成员互相讨论,互相学习,集思广益。这种方法较之个人学习趣味性更强,能加快学习速度,提高学习专业技能的效率,加深对II缶床现象和专业知识的理解。学习方式上,教师可随同本校或参与他校实习生或见习生一起开展临床实践活动,既作为临床带教小组成员指导学生临床实践,又作为学习小组中的一员参与临床实践。譬如,实践教师作为带教者与临床护理教师共同备课,选择典型案例,组织临床教学,考评学生学习效果等;实践教师又作为学习者,与实习护生共同评估患者,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书写护理病历等。教师的这种“双重”角色,使其与小组成员之间形成多向互动的学习模式。这样,一方面,实践教师参与临床带教,与临床教师形成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动态交互决定关系,既使专职教师临床专业技能得到提高,也使临床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实践教师既指导学生实践又参与学习,既使学生学到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又使教师了解到学生的实践状况,感受到学生的聪明才智,真正达到师生双赢、教学相长的目的。

2.3研究性学习法(1"esearch—basedlearning)的运用

护理专职教师临床实践还可以采取研究性学习法,即临床实践教师用类似于科研的方法,将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需求或临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为“课题”,通过“提出问题一设计方案一实施方案一评价和探讨一得出结论一交流推广”的模式,与临床护理人员共同研究,解决问题。譬如,专职教师与护士共同研究如何提高护理服务水平,如何开发临床护理资源,进行临床科研,与临床教师共同研究如何提高带教技巧,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与护理管理者共同研究如如何加强护理管理,等等。另外,作为高校护理教师,与临床护理人员共同进行研究性学习时,还应当发挥自身优势,将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和服务于临床。这样,既满足了临床护理人员和护理服务的需求,也使自己收到了完善专业知识、密切人际关系、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升创新精神的良好效果。笔者有过这方面的体验,本人根据所任专业课程到某专科医院“对口”实践,在与临床护理人员共同探讨护理病例特征表现及护理措施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结合病区开展“创建护理优质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科研方法上的指导和帮助,并取得双方满意的效果。另外,笔者一位同事在某医院实践快结束时,护理部邀请她做一次论文写作讲座。她理论联系实际,结合临床实例,做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学术报告,受到全场热烈的掌声鼓励。讲座主持人赞许地说,欢迎常来实践,下次再来做这样的讲座,我们将发动全院工作人员包括医生都来听讲。这位教师感到很有成就感,觉得临床实践很有意义。概括地说,护理临床实践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实践教师以何种“角色”,采取何种方法向实践学习,应因人而异、因地制宜,选择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方法,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或综合运用,使自己在临床实践中像美国教育家Posner所说那样,“经验+反思活动=专业成长”。换言之,即通过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研讨的过程实现教师成长。

临床护理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以人为本护理理念;儿科护理;应用

在临床儿科护理实施过程中,核心的护理理念就是以人为中心,同时融入现代化全方位的优质护理服务,以高水平、高技术的护理手段为操作指导,尽心做好儿科临床处理的相关工作。临床护理的宗旨及目标就是要保障病患的生理需求及心理需要,为其提供出更加优质有效的临床护理模式,使其安心治疗、尽快康愈。因此,临床护理时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2],从患者的身心需求出发,结合其病情发展和护理工作的实际操作情况,深入关注患者的生命、健康、人格以及尊严等方面。

1必要性分析

在儿科临床护理过程中,始终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其必要性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1儿科患者具有特殊性

众所周知,孩子是祖国未来前进发展的根本需要和动力,是家庭快乐的载体,一旦孩子生病,其父母会十分担心及焦虑,因此,会对儿科的临床医护人员提出更严格的要求,要求其尽可能处理好每位儿童患者及其家长的医患关系、医护关系等,避免出现纠纷事件;同时也提供出更周到、更有效的临床护理,以帮助患儿及早康愈如初。在儿科护理中,临床护理人员必须考虑到儿童体质较弱、抗病能力较差、药物敏感性较强等特点,重点给予其生理需求,同时给予心理抚慰护理。虽然临床儿科是医疗纠纷经常出现的地方,但在拥有高水平的医疗技术及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的条件下,相信这种医疗纠纷会大大减少并很快化解,有利于患儿的继续治疗和护理[3]。

1.2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在我国医学工作上主要提倡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不仅利于提高护理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医德修养,而且可利于科学技术培训的开展和研发项目的进行,更有助于学习及探讨临床护理工作的系统化流程。这门科学主要涉及了儿童学、社会学、心理学及沟通学等多个方面,对于提高临床护理学的整体人文意识及品德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2推行方法

儿科护理以人为本理念的推行需要每一位医疗人员的努力和付出,因此,首先需要提高其以人为中心的意识,明确护理服务中首要的是患者的利益与需求,其次是在实际操作中将所学的护理知识、素养等充分运用,以突出人性化护理服务,保证营造出和谐的医疗环境等。具体推行的方法如下。

2.1坚持以人为本

因儿科临床护理工作具有特殊性,医护人员常常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对其专业技术的要求较高,特别对于静脉穿刺技术、危重患儿的抢救护理技术等;也由于存在独生子女这一特殊性患者群体,使得儿科护理工作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再加上儿科工作人员编制的不足,常出现三班倒无规律性的生活,使医护人员身心都承受着巨大压力。

2.2营造人文护理环境

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提出以人为本理念,主要是针对患病儿童的心理护理,可通过设置兴趣独特的医疗环境,比如可在儿科走廊内放置鲜花、在廊壁及病室内贴些可爱的卡通和动物壁纸、对儿童病房可采用暖色调的墙纸、在院内设置儿童娱乐设施及场所,这些处理对于缓解儿科患儿的紧张心态有很大帮助且效果也很明显。

2.3倡导人性化护理模式

对于儿科患者来讲,护理人员常会扮演多种角色,因其与患儿接触频繁,其言行举止会给患儿及其家长的心理留下深刻影响。所以,不但要求护理人员要扮演好每种角色之外,最关键的是要以高超护理技术和人格魅力来取得大家的信赖[4]。

3讨论

在我院儿科护理工作中,全面推行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这对工作人员的激励很大,使其护理观念也发生根本性转变。在实践护理中,不仅更加丰富了儿科专业护理的知识,还增强了儿科护理的特殊性认知,极大地调动了工作主动性、创造性及灵活性,变被动执行医嘱为主动完成护理操作,耐心与患儿及其家长进行深入沟通,了解其需求并尽可能地满足,进而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同时,通过提高人文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使护理人员对儿科护理工作的内容及形式有了更加直观、更加深刻的感受,利于不断提高护理专业水平和技术,以正确把握患儿心理,给予有效的心理安慰。通过听觉、视觉、形体等方面大幅改善临床护理环境;通过人文情操的陶冶、个性风格的领略、内容形式的改进、护理行为科学性的统一,大大促进了我院儿科临床护理工作的前进和发展。总而言之,在儿科护理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牢固从心理出发,为其提供优质护理,满足患儿及家长的身心需求,确保促进我国儿科护理水平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徐惠芬.“以人为本”护理理念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和积极效果[J].《医学信息》,2014(1):357-357.

[2]叶甫拉•再那里汗,巴合提古丽•塔拉提.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4(25).

[3]徐惠芬.“以人为本”护理理念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和积极效果[J].《医学信息》,2014(1):357-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