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临床与护理研究

临床与护理研究

临床与护理研究

临床与护理研究范文第1篇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推进和单病种付费制度的尝试应用,现有的手工护理路径模式已难以满足繁重的护理工作需求,这就需要采用更加先进的方式和模式,进一步实现整体医疗护理质量的提高。因此,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作为合肥市一家综合性三甲医院开展临床护理路径信息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信息系统的前提

医院通过大量的调研,在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基础上,成功地将临床护理路径由先前的纸质模式,转变为电子化模式,创造性地设计并应用了临床护理路径信息系统,全面实现了临床护理路径的电子化,大大提升了医院的临床护理品质。医院推行临床护理路径信息系统的前提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医院整体信息化建设水平

2009年5月以来为适应新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需求,医院从宏观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高度,着力加速推进全方位、深渗透、广覆盖的数字化医院建设,按“总体规划,顶层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建立了以财务管理为基础、以“电子病历”为主导、以医生工作站为主线、以质量控制为核心的50余个信息子系统,覆盖了医疗、护理、行政和后勤所有科室,实现医院内部各系统间的信息共享,为临床护理路径信息系统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保障了系统成功应用。

2. 硬件模式

医院在大量调研及设备的反复比较中,采用了“大屏幕+小屏幕”的硬件实施方案来解决复杂护理工作中的各项需求,进一步提升了护理工作的效率,并得到一致认可。

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它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准确完成患者医嘱的“三查七对”,同时还需进行大量的生命体征及其他相关评估的工作,这就决定了单一的硬件很难满足护理工作的日常需求,故医院决定采取方便携带的小屏幕移动手持终端模式(四寸左右大小)进行医嘱查询、核对、条码扫描等工作,便于操作的大屏幕平板模式(十寸左右大小)进行各种表单录入、体征记录等工作,从根本上满足了不同护理工作的复杂性要求。

3. 无线网络模式

由于医疗工作救死扶伤的特殊属性,实施移动端临床路径护理系统对无线网络有着严格的要求,包括:院内无线信号覆盖均匀、带宽稳定;在移动中可实时应用、零切换、零丢包;减少信道干扰、降低通讯时延;低故障率、高可靠性、使用寿命长等。因此要求医院的无线网络具备高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和可维护性,并结合医院住院楼的建筑布局的实际情况,医院投入资金搭建了以WLAN室内信号分布系统为基础的住院病房无线网络全覆盖。

临床护理路径系统设计

医院根据临床护理工作的实际需求,对临床护理路径系统的架构及功能模块做了如下设计:

1. 架构设计

系统采用基于WCF的SOA架构进行构建C/S业务系统,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及可扩展性,在系统安全及用户身份认证上采用基于RBAC和Kerberos权限管理及安全模型进行有效地处理。系统采用基于XML组件即插即用的方式进行开发,各业务子系统及功能模块统一生成为基于XML描述的组件,一个完整的软件系统只需要像搭积木一样进行堆砌即可,保证了系统的可维护性与可扩展性。软件逻辑架构如下图。

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1)系统功能完备,高度集成一体化。临床护理路径系统嵌入临床护士工作站中,与护理病历系统相辅相成。总体界面如上图所示。

系统中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护理宣教定义设置模块中设置了文本内容链接的功能模块(例如:护士执行医嘱模块)与护理知识库内容(例如:护理宣教内容对应的具体的健康宣教病历知识库)。在护理路径执行对应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和护理宣教内容时,点击文本内容能打开对应的护理病历功能模块或护理宣教知识库模块。

将单病种健康教育根据临床路径的不同阶段进行分解,存放于护理病历系统知识库中,从护理路径中可以直接链接至相应病种的健康教育模板,指导护士分阶段进行健康宣教。

护理路径中的护理评估模块直接链接于护理电子病历,可以及时查阅病人信息,并在进行评估的同时,同步完成护理记录,避免了重复劳动造成的人力资源浪费。

(2)为医务、质控等工作人员及医院管理者提供便捷的护理路径查看界面,方便临床护理路径的信息化管理。

系统以临床护理路径项目为单位记录变异信息,建立每个项目每次执行的变异情况。同时系统还提供临床护理路径的变异信息收集分类、统计分析、报表生成,为医院各级护理管理者提供对临床护理路径实施结果进行追踪与评价的支持。系统自动提供护理评估统计、护理路径完成率统计、护理路径差异率统计、护理质量评分统计。

(3)建立知识库模块,将各种表单模板、基础字典等内容集成至知识库模块中,保证了临床护理路径的可维护性与可扩展性,从而实现系统的高度智能化、电子化。同时,也很好地解决了护理路径系统与护理病历、护士工作站之间的数据交换,消除了“信息孤岛”。

(4)护理病历、护理路径系统数据的积累可形成一个大型的医疗知识库,库内包含了病人和疾病的客观资料,以及医务人员在诊治病人中所运用的知识和智慧。利用护理病历提供的检索接口,通过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工具,发现和归纳出诊疗、护理规律,可以指导和辅助进一步的临床诊疗、护理活动,支持临床护理专科专病、临床辅助护理等方面研究。

系统效果分析

实施电子化临床护理路径信息系统极大的提升了医院的护理工作质量,该系统的优势和亮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 界面清晰明了,操作简单便捷

系统完全按照日常工作流程进行设计,人性化界面配以文字化的解释说明使得护士操作起来更加得心应手。功能划分清晰,操作人员可清楚地辨别各项功能模块,并准确进行操作,经短时间培训即可熟练操作,得到了护理工作者的认可。

2. 促进了护理工作的标准化、科学化、流程化

医院护理人员以循证医学为基础,根据多年积累的临床护理经验在系统中制作的单病种电子化的临床护理路径表单,使护理计划的实施一目了然,有章可循;护士简单录入相关数据、资料即可得出所需的标准化的各种表单,提高了工作效率;实时记录医嘱执行内容,防止医嘱的漏执行,减少护理差错及护理纠纷,保障了护理安全。标准化、科学化、流程化的护理路径使得护士的工作更加可执行化、可预见化,极大的提升了临床护理质量。

3.为各级护理管理者的管理决策提供强力支持

通过系统提供的查询工具,医院护理管理者可实时、便捷地对不同患者相同疾病的临床护理路径的执行和个性化变异情况进行管理,根据所掌握的路径执行和落实情况进行统一调度与安排,有利于护理临床路径工作的进一步规范。此外,通过查询工具可以对护理路径中所涉及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管理者进行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临床与护理研究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目的深入了解护理专职教师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的真实感受,以探讨其参与临床实践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措施。方法 运用质性研究中的深入访谈法,对12名护理专职教师进行深入访谈,并及时进行记录,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提炼出主题。结果 从访谈内容中提炼出两个主题:护理专职教师参与临床实践的现状(认到重要性但参与积极性不高);影响参与临床实践的因素(包括对效果的不确定、角色冲突、缺乏归属感、潜在的职业危害及顾虑)。结论 教师普遍认为临床实践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参与临床实践现状并不理想,这主要与自我实现的需要、尊重与自尊的需要等得不到满足有关。

临床实践可以提高护理教师实践操作的能力和信心,提高其护理理论和实践授课能力。临床实践是护理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许多高校]安排专职教师以短期进修、见习带教等方式参与临床实践工作,以提高护理专职教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防止学校与临床实际脱节。目前国内也有关于护理专职教师参与临床实践的报道[,但多以临床实践的经验介绍等一般性报道和临床实践现状的量性研究为主;在影响临床实践的因素上也主要从教学和科研任务重、工作量大、没有足够的时间下临床等客观因素出发,没有从教师需求角度进行分析,不能全面反映其影响因素。本研究以曾参与临床实践的高校护理专职教师为访谈对象,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深入了解他们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的真实感受,并结合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从另一个角度探讨影响护理专职教师参与临床实践的因素,并提出改进措施。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在征得受访者同意后,采取深入访谈法,以获取受访者的真实感受及体验。访谈以“请您谈谈您对专职教师参与临床实践的看法及您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的感受”为主题展开。访谈尽量在轻松的氛围下进行,具体时间不限,以受访者认为已经较准确全面地说出其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的感受为止。在访谈过程中对访谈内容进行录音,并及时将访谈录音内容逐字记录。将记录的资料进行分析,提取与本研究有关的内容并进行归类,形成相关主题,并返回受访者处求证。在资料分析处理过程中尽量以受访者原话呈现,对部分表述不明确的内容经核实后予以修正。

2 结果

2.1 主题一:护理专职教师参与临床实践的态度

受访教师对参与实践的意愿及态度存在个体差异,但总体来说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仅有2名教师表示非常愿意并喜欢参与临床实践。“我很喜欢下临床,可以学到很多新的知识,长时间不去就发现很多东西跟不上了”“;上次去医院的时候她们正好要体格检查考核,很多护士不会,我在学校正好教这部分内容,我就示教了一次正确的检查方法,我觉得有这样一个平台让临床老师和学校老师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挺好的。”8名教师存在愿意但不喜欢参与临床实践的矛盾。“我心里是很想去临床的,但在医院又觉得呆着不舒服”“;我是愿意去的,但是现在每次去的时间太短了,匆匆忙忙的。”2名受访者在访谈中表现出不愿意或不喜欢的态度。“如果可以不去临床那我就不想去了”“;我不愿意去,在那里基本学不到什么知识,浪费时间”“;目前这种临床实践的方式根本没有什么意义”。

2.2 主题二:影响教师参与临床实践的因素

2.2.1 对效果的不确定

是否能学到知识是影响护理专职教师参与临床实践的重要因素。“有些科室带教老师比较认真,我觉得学得挺多的,那我还是很愿意去的”“;除了附属医院外,最好还能去一些其他的大医院,这样能学得更多”“;带教老师既带生又带我们的话,一般我们就没什么操作机会了”;“我以前在临床已经工作了好几年,护理操作也很熟练,但是临床实践还是跟着护理带教老师做日常护理工作,这样基本学不到什么,我希望能让我自己去学我想学的东西”“;不同年资教师应有不同的临床实践方式及目标。”

2.2.2 角色冲突

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教师的特殊身份让他们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承受巨大的压力。“碰到自己教过的学生也在那里实习,总觉得挺尴尬的,所以有时候尽量避开,不和他们一起工作”“;有一次我和一个学生跟同一个带教老师,当时学生说有个患者的静脉不好打,让我去打,当时我觉得心理压力挺大的,如果我没打进,那觉得太没面子了”;“带教老师一般也不教我们,她们觉得我们也是老师,可能比她们懂得更多,就让我们自己看看,不会和我们主动说一些相关知识”“;我怕万一做错了会被护士笑话”“;当学生的时候自己做得不好觉得是理所当然的,现在做老师了,总觉得如果做得不好会被人嘲笑。”

2.2.3 缺乏归属感

是否有归属感也是影响老师参与临床实践的因素。“我比较喜欢去我熟悉的科室,那里的护士、医生都认识了,感觉好一点”“;跟在医生后面查房时,医生都很奇怪地看着我,如果护士长能先介绍一下我可能会好些”“;刚去科室的时候,谁都不认识,不知道要做些什么,挺难受的。”

2.2.4 潜在的职业危害

部分教师表示对参与临床实践工作的安全问题及职业危害存在顾虑。“万一因为我的操作不当,发生医疗事故该怎么办?”;“我们不是经常在医院,所以很多操作都生疏了,带教老师有时候也不敢放手让我们做,说实话她如果真让我做,我也不一定敢”;“真不想去下临床,医院病毒、细菌这么多”“;被患者使用过的针头扎伤,万一这是个艾滋病患者怎么办?”

2.2.5 顾虑

“临床实践与其他工作任务相比较,在各方面都不平衡,下临床也不算工作量,又没有补贴,还不如多上几节课”“;我每个月还要还房贷,如果不上课去下临床或者外出进修,其实经济压力挺大的。”

3 讨论

临床与护理研究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护理临床实习;实习管理;带教教师;护生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12(b)-124-02

临床护理实习管理是促进护士事业发展,提高护理质量,满足患者需求的重要保证。近年来由于医院管理改革,护士的临床实践人员也大幅度增加,管理是否得当、学生是否能学到知识已经成为了实习工作的问题所在。临床实习是护理学专业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是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巩固所学护理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实习工作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完善实习管理尤为重要[1],所以在护理实习管理中建立健全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实习管理体系很有必要。在实习管理中笔者深深感到实习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实习效果,影响学生实习质量和毕业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率。当前在临床护生带教管理方面的措施很多,但是大多数没有达到带教体系的相对健全和相对稳定[2],针对护理临床实习管理存在的问题,本院从2006年起不断加强,逐步建立一套完善的临床护理专业的实习管理体系,使临床实习管理系统实时化、现代化、信息化。该管理体系主要包括管理教师管理系统、实习学生管理系统及业务学习管理等部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2008年齐齐哈尔医学院护理学院的本、专科实习生及齐齐哈尔市卫校护理实习生共333名。其中本科 30名,大专 158名,中专 145名,男 16名,女 317名,年龄18~24岁。

1.2 方法

护理部制定相关的管理流程,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类管理。着力从教师管理系统和实习学生管理系统等两方面制定实习管理的流程。努力寻找影响护生实习的主要因素,从而减少实习影响因素,努力创建零缺陷带教环境,制定教师的管理细则及实习护生的管理规范。同时由护理部的三级质控护理小组负责实习工作的计划、组织、实施与反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实施方案,并进行反馈与考察。

2 带教教师管理系统

2.1 带教教师队伍的管理

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临床护理教学队伍。本院选拔护理临床带教老师通过统一的聘用制度,要求气质形象好,专业知识技能扎实,细心耐心并且善于沟通的护理人员,同时要有很强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有良好的知识储备与更新能力,有教学经验者优先。同时对于一些优秀的护理人员护理部将破格聘用为临床带教教师。为保证护理带教队伍的与时俱进,护理部将定期对临床带教教师进行综合质量考核[3],包括带教能力以及自身职业素质的考核。制定带教教师考核评价量表[4]。提倡临床教师有提高知识贮备和创新的能力。对于责任心差、带教能力差、考核不合格者给予解除聘用。

2.2 带教质量的考核

护理部通过查阅资料制定统一的带教教师带教质量考核表,分别从带教态度、带教内容、带教方法、带教效果、专业技能等方面进行考核[5]。同时,护理部根据实习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统一的出科考试试题,通过护生对考察内容的掌握程度来检验带教质量。根据各临床科室的不同特点,考查护生对相应科室的特色技能的了解和掌握情况来考查。注重实习护生的实践教学的满意度[6]。

2.3 三级质量管理体系

本院形成以护理教研室主任、系护士长、科护士长为核心的三级质量组织管理体系,从多层面全面加强对护理学实习学生的实习质量,从多角度考虑实习工作,从多方面监督实习工作,护理教研室与系护士长、科护士长结合当前护理 专业的发展现状和护理实纲的具体要求制定实习护生的实习计划,并适时做出调整,从而达到更好的实习效果。

3 实习护生管理系统

3.1 实习生纪律管理

护理教研室制定统一的实习轮转计划,并发放到接受实习工作的各临床科室,每个科室有科护士长统一负责,护士长负责考查实习生在本科期间的出勤情况及实习表现。同时将学生的出勤情况作为实习综合考核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结合本科室的特点让学生参于本科室实践技能的学习与讲授。

3.2 实习生学习质量管理

强化“三基”训练、实施个案护理,提高健康教育能力,使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临床实践中[7]。在老师的指导下,护生分别参与两头班和晚、夜班,在不同的班次中学习各种不同的临床护理技能。实习质量评价主要通过括操作考核、理论考试等进行综合评价,理论考核采用试题笔试形式;制定统一的适应临床工作的护理操作规程,护生实成绩=理论考核成绩+操作考核成绩+出勤情况。

3.3 强化业务培训

实习过程中,由于学生需要跟从带教老师白、夜班等,因此学生在此过程中可能有很少的时间加强基础护理知识的学习,护理部根据实习学生的实习情况,定期组织优秀的护理临床教师讲授相关的护理知识,制定业务学习计划,并把每周三作为业务学习日,一方面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同时注重知识的连续性、加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8]。为了加强护理知识的交流,本院邀请香港洪彩英等教授讲授最前沿的护理知识,传授世界领先的护理新技术。扩充了实习学生的视野与知识面,对护理事业更加的热爱与向往。

4 结果

通过带教教师管理系统和实习护生管理系统的建立,本院333名护理实习生实习效果明显提高,带教教师的教育系统逐步完善,所有学生出科考试成绩为85~97分,平均(90.37±2.45)分;实习护士出勤情况基本满意,出勤率为89.9%;全勤护生的实践教学满意度为97.7%。2008年末护生实习的总成绩为83~95分,平均89.58分,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5 结论

经过量化后的实习管理体系的学生,实习效果明显提高,护理带教规范化程度明显提高,实习护生对实习带教管理满意度提高。护理系统化管理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护理人力资源,激发各级护士潜能,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保证护理安全。而且带教教师的教育意识也得以提高。无论从实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从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都有了明显的改观。这一整套临床管理系统将会在今后的实习管理中继续实行与改进。

[参考文献]

[1] 许冬武.临床实习教学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7(10):8-11.

[2] 刘雅莉,景涛,田金徽,等.新西兰医疗风险防范及监管机制现状的循证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6,6(9):673-680.

[3] 郑洁,郜玉珍,武文静,等.临床实习与带教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中华护理教育,2008,5(3):99-102

[4] 毛芸.浅谈带教护理实习生的体会[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1,24(7):391-393.

[5] 周敏,叶俏,洪燕.临床护理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与应用[J].护理学报,2009,16(9B):22-24.

[6] 张玲娟,曹洁,叶文琴,等.本科生临床综合能力培养模式改革的探讨[J].护理杂志,2009,26(6A):71-73.

[7] 申梅芳,郭庆平,栗云雁.建构主义理论在心内科护理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1,9(25):2331-2332.

临床与护理研究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护理教师; 医疗实践; 教学质量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3.034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对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是教育取得成效的关键。由于近年来护理学发展很快,护理教师原有的专业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现有教学需要。尤其是近年来,各高职院校的护理专业课均由没有临床医疗实践的护理教师讲授,导致护理教学质量出现了一些问题。为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从2006年开始,笔者所在学校充分利用三所附属医院的资源优势,有计划地安排护理教师到医院参加临床医疗实践,使护理教师的教学能力大大提高,更好地适应了新形势下护理教学的需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学校护理专业教师45例。其中研究生学历15例,本科学历30例;平均年龄(36.12±6.26)岁;平均工作时间(12.27±7.72)年。毕业于护理专业的40例,占教师总人数的88.89%;毕业于临床医疗专业的5例,占教师总人数的 11.11%。其中毕业于护理专业的教师中有临床护理经历的教师17例,占教师总人数的37.78%;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23例,占教师总人数的51.11%;毕业于临床医疗专业的教师中1例有临床实践经历,占教师总人数的2.22%。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30例,占教师总人数的66.67%。

1.2 方法

1.2.1 制订培训方案 依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针对每位教师的具体情况,为教师制订切实可行的、个性化的培训方案。要求所有教师均到医院参加临床医疗实践,每次半年,三年轮转一遍。

1.2.2 方案实施 为了使培训工作更加规范,学习效果更加显著,根据受训教师的具体情况和高职高专护理教师的角色,设计了《护理教师临床医疗实践评价表》,其中不仅涵盖了医疗实践的具体内容、受训教师的出科成绩及表现,还对学习质量制订了较为具体的量化标准。对毕业于护理专业的教师,由临床医生带教,重点观察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要求教师书写病历、参加医疗查房及病例讨论等。受训教师带着任务到临床学习,使整个学习过程目标明确,效果显著。受训教师在学习前,只有认真阅读表格中的各项要求,并在学习过程中严格按照要求去做,才能完成学习任务。此外,受训教师在学习后,须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写出心得体会,以便对整个培训过程中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梳理,总结成绩,找出不足,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通过思考找出教学和临床工作之间的差距,以便对医院建设和教学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通过上述问题的设计,期望实现其知识的更新、完善和教学能力的提高。总之,评价表作为学校和受训教师之间的纽带,为学校和医院的沟通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加大了对受训教师的监管力度,提高了培训质量。该表填写质量将作为评价教师学习质量的重要依据。

每次学习任务完成后,要求受训教师讲公开课和观摩课,让教师和学生评教评学、专家点评,并以发放调查问卷和座谈会形式了解教师授课效果,及时反馈,让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提高。

1.3 评价标准

1.3.1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 采用笔者所在学校医教室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三部分:专家评价、学生评价和同行评价。其中专家评价的计分项目分三部分:课堂教学质量、教案评价、系部考核。均采用百分制,按各项评价标准进行打分。学生评价和同行评价则依据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进行打分。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总分=(学生评价分+同行评价分)×0.3+专家评价分×0.4。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总分85分为优秀,75~85分为良好,60~75分为一般,60分以下为差。

1.3.2 临床专业知识评价 除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外,每年定期对护理教师进行一次临床专业知识考核,以综合考评教师的整体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10.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护理教师临床实践前后专业知识考核成绩比较详见表1。

2.2 护理教师临床实践前后教学质量比较 护理教师临床实践后教学质量优良率明显高于临床实践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709,P

3 讨论

由于绝大多数人没有接受过教师专业培训,没有临床实践经历,尤其是临床医疗经验,因而导致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存在明显的不足[2],使得这些教师在专业课的讲授过程中(如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对疾病的发生、发展缺乏感性认识及经验积累,对其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理解不深、讲解不透,显得力不从心,严重地影响了教学质量。

3.1 护理教师参加临床医疗实践的意义 毕业于护理专业的教师,由于受到所学专业的限制,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方面均较低,加之部分教师缺乏临床实践经验,对疾病缺乏应有的感性认识,在讲授时只能照本宣科,教师讲得枯燥无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护理教师参加临床医疗实践,是拓展教师知识面、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好方式。表1结果显示,护理教师参加临床实践前后专业知识考核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2 培训方案实施保障 笔者所在学校拥有三所教学医院。三所教学医院有1246张开放床位和10余间手术间,拥有丰富的病材,能充分满足护理专业教师和学生临床实习要求;医院先进的整体医疗、护理工作模式为教师和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关爱患者和全面照顾患者的能力创造了条件。

3.3 培训方案实施的有效性 表2结果显示,护理教师参加临床医疗实践后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 考 文 献

[1] 郑智,侯淑肖.临床护理教师教学能力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08,5(3):128.

[2] 刘邓群,栗永萍,李蓉,等.浅谈医学专业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5):1028.

临床与护理研究范文第5篇

关键词:标准化护理;个性优质护理;临床对比研究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095-01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越来越高,对关系到自身身体健康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医院的护理服务是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环节,其护理模式会随着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在不断变化,标准化护理和个性化护理在护理模式中比较具有代表性。标准化护理主要是按照医院制定好的护理标准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能够让护理方式得到规范化管理,并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得到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个性化护理主要是以人为本,根据患者各方面的需求,为其提供最佳护理模式。本文主要对比研究了临床上对患者实施标准化护理和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其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4个病区分为2区每组的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病区患者进行标准化护理,观察组病区患者在标准化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年龄10-75岁,平均年龄(40.8±15.5)岁;对照组患者年龄15-60岁,平均年龄(32.5±19.3)岁。两组病区患者的文化程度及病情等基本资料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病区的护士在职称、年龄、学历上基本资料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病区患者采取标准化护理模式:由医院护理部门制定出规范、科学且内容详细的护理制度,并要求护理人员以此为标准对患者实施护理;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过程和结果采取定期考核和随机抽查,监督制度的落实。

观察组病区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①根据各病区患者的特点建立完善的护理工作制度,优化各项护理流程和风险预备方案;②在护理工作中由接诊的护士负责患者在院内的主要临床护理工作,细化各项基础护理服务的环节,让医院对每一位患者的护理工作都做到细致无缝,加强对病情比较严重、生活无法自理患者的护理,让患者感受到医院和护理人员的关心和支持,增强其治疗信心;③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其主观感受,制定不同的护理方案,对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让患者能够更积极的配合治疗;④加强医院护理人员的语言沟通能力,在护理工作中运用心理学知识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给患者予以足够的专业的关心,让护理工作更具有人彩;⑤简化护理文书的书写程序,让护理人员的时间和精力能够更多的投入在在护理工作中,尽量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减轻其由疾病带来的痛苦。

1.3疗效判断标准

在患者病愈出院时,邀请其参加医院设计的患者护理工作的满意调查活动,填写医院设计的患者护理工作的满意调查表,患者需要在责任护理工作者的监督下由患者本人填写。患者填写的调查表的内容主要为其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的满意度和对医院护理服务流程的满意度;护士需要填写其对护理工作内容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对以上两组研究得到的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示,采用t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根据研究得到的数据可以看出,观察组病区的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的满意度以及对医院护理服务流程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个性化护理的主要特点是以人为本,对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能够让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由单纯的医疗护理服务升华到人文关怀。个性化护理方式还能够让护理人员更加深入认识到优质护理的作用和实施方式,主动对患者进行医疗卫生护理,自主学习强化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夯实自身的专业理论基础的同时,加强了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简化后的护理工作文书填写能够让护理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思考患者的需求,并为其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无缝隙护理服务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调节也能够让医院护理的薄弱环节得到强化,同时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