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临床实验室管理

临床实验室管理范文精选

临床实验室管理

临床实验室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岗位胜任力

当前,随着现代生物科技的飞速发展,临床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临床实验室通过对来自人体的各种标本进行微生物学、免疫学、病理学等的检测,进而为临床诊疗提供第一手的客观数据,但也使得实验室检测中面临诸多危险因素,如某些有害生物因子会广泛存在于体液、血液、痰液和各种分泌物的临床标本中。实验人员长期接触这些未知的潜在病原,稍有不慎就会在操作过程中,通过多途径(如吸入含有病原微生物的气溶胶、直接接触被污染的标本、经针头等锐器刺破皮肤等)导致职业暴露,进而发生实验室感染。如来自临床实验室的一项报告指出,实验人员由于未能做好个人防护而引发了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实验室感染事件[1]。由此可见,临床实验室的生物危害不容忽视,强化生物安全管理势在必行。生物安全即针对生物危害,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各种生物相关因素对人类社会、经济、健康及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危害或潜在危害,在风险评估基础上,通过采用系统化管理和综合性防护措施,预防控制或消除实验室感染相关的各项风险因素,进而提高生物安全防护能力[2]。为此,本文探讨临床实验室存在的主要生物安全问题,并依据风险评估理论,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和基于岗位胜任力的管理措施,以避免或降低临床实验室感染事件的发生。

1临床实验室存在的主要生物安全问题

1.1人员缺乏防护意识

临床实验室区别于其他生物医学实验室的特点是:可能含有未知因素带来的生物安全风险,因为临床待测标本正是实验室感染的来源之一。临床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往往对于其接收的标本是否含有有害生物因子及标本具有的特定致病性和毒力并不清楚;此时,若实验人员缺乏必要的生物安全防范意识和足够的生物安全防护知识,不能认识到临床标本可能具有的潜在生物危害,往往就会忽视临床实验室的普遍性防护原则;在实验操作中未能严格按照标准化规程开展工作、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穿着适当的防护服、配戴相应的防护帽和口罩及选择恰当的防护手套)等,很容易造成医源性感染,甚至是波及更大范围和更多人群受害的严重后果。

1.2实验室区域布局不合理

当前临床实验室往往存在诸多区域布局不合理现象[3]。一是由于实验室选址的局限性。为了方便就诊者,临床实验室尤其是门诊和急诊实验室往往建立在人多拥挤之处,为实验室安全管理埋下隐患;二是实验室工作区域的面积有限,导致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的划分不易明确,不同分区的区域之间未能建立有效的隔离屏障等;三是实验室空间的狭小和拥挤的环境,往往进一步造成通风不足,且难以保障实验室的清洁和维护,这些都易引发实验室的交叉污染和实验人员的感染。

1.3设施设备不能及时更新

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仪器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但医院往往更关注临床医疗设施设备的更新,相对而言临床实验室的设备则较为落后;甚至一些临床实验室没能按要求配备生物安全柜和高压灭菌器等必需的安全防护设备,以及必要的洗眼设备和紧急喷淋设施;或存在生物安全柜年检过期、高压灭菌器未进行生物灭菌效果监测等问题[4];有时实验室设备器械的老化可能造成实验设备的清洁不易,甚至设备老化引发实验室安全事故等[5]。这些问题都构成了临床实验室严重的生物安全隐患,并且给医源性职业暴露事件的紧急应对和及时处置带来了难点。

1.4生物安全防护监管力度不够

临床实验室针对生物安全方面的日常管理较为复杂,一方面体现在内务管理上,非实验人员如标本运送人员、查询实验报告单的患者和家属及仪器维修保养人员等,常出入临床实验室,并因为缺乏规范的生物安全培训而成为安全隐患。一旦监管松懈,如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或者即使有相关制度但未能严格执行,使得实验室规章制度未能成为实验人员的行为准则,这些都会大大增加医源性感染的风险。

2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策略和管理措施

2.1建立健全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

首先需要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监管到位的管理队伍,构建安全第一的管理理念,完善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并严格实行以岗位胜任力为基础的分级管理责任制并落实到位。临床实验室主任为第一安全责任人,对整个实验室的安全负责;由实验室主任指定实验室的日常安全负责人,通常由实验室专职技术人员担任,旨在提高临床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为保证具体的分级安全管理的实施有效性,应签订层层责任书,提高全体人员的岗位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得每位实验人员的权责分明,并通过健全的激励和惩罚措施,有效激励实验人员自觉遵守并严格执行实验室管理制度。

2.2定期评估和监测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因素

风险评估是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核心,其评估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实验人员的生物安全,关乎临床实验室的正常运行。有研究结果显示,从标本采集、运送至实验室,乃至检测结果的获得,其间任一环节不当均可造成病原微生物传播,甚至引发医源性生物危害[6]。所以应加强实验人员风险评估的岗位胜任力,提高临床实验室风险评估的准确性,避免评估偏差;只有科学实施风险评估,方能早期发现和提前处理实验室安全隐患。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室生物危害的可能来源、传播途径、潜在危害及后果分析等,并依据风险评估结果,提早启动预警方案及早期实施应对措施。

2.3制定生物安全防护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临床实验室应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并参照各种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等,制定、完善和落实各项生物安全规章制度,使得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有章可循。如临床实验室严格的准入制度、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医疗废弃物的安全处置制度、仪器管理和维护制度等[7]。此外,在制定这些临床实验室安全防护规章制度的同时,也要加强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如检验人员应穿着特定防护服进出实验室、严格标本从采集-操作-读取数据的整个流程,只有充分遵守并落实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规章制度,才能从根本上降低生物危害的风险,保障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工作的规范化和持续性。

2.4开展实验人员的生物安全培训和健康监测

临床实验室的具体工作是由实验人员完成,提高岗位胜任力的措施是要最终体现在实验人员的防护能力上,因此强化实验人员的生物安全教育与培训,成为保证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基础,这也是预防实验室感染的关键。实验室负责人通过开展定期的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在不断提升实验人员的生物安全防护意识的基础上,确保其掌握正确的生物安全防范知识和标准化操作技术;并通过循序渐进的技能考核不断反馈其掌握培训内容的情况,切实提高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质量。同时,适时采取实战训练,促进实验人员将生物安全防护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实现岗位胜任力的提升。此外,应针对实验人员开展定期的健康监测,并进行适宜性的医学评价;必要时采集实验人员的血液标本留存,并通过有针对性的主动和被动免疫,逐步强化临床实验室实验人员的职业暴露预防理念和应对措施的掌握。

2.5临床实验室的科学合理布局

实验室的设计和建造是生物安全物理防护的基础,基于临床实验室的特点,至少应按照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2级(BSL-2)的标准进行建设[8]。同时,应对临床实验室进行可供长期使用的科学且合理的规划,在实验室内部进行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的分隔,保证实验室的空间大小能够在满足实验要求的同时,保障生物安全;此外,在实验室内应采用明显的标识对高危物品等进行规范标示,早期防范,将临床实验室生物危害降到最低。

2.6配备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设备

安全防护设备是避免实验人员直接接触有害生物因子的第一道屏障,所以,应积极开发领导层,完善临床实验室的防护设施,加大防护设施设备和用品的投入力度。如配置临床实验室最重要的安全设备-生物安全柜,一般情况下要求至少配置2级生物安全柜,并且不能用超净工作台来代替;还应配置高压消毒灭菌锅等重要设备。此外,临床实验室里应配备足够的个体防护装备,如防护服、面部保护装置和手套等;同时,应理解实验室配备应急装置的重要意义,在临床实验室配置洗眼器和喷淋装置等,切实降低实验室生物危害和隐患。

3展望

生物安全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已被认为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9],所以,科学的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意义深远。良好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不但可以保证人员不受实验室感染伤害,也有助于避免危险性生物因子泄漏,保护环境和公众健康;更是保障临床实验室高水平检测质量和获得正确诊疗数据的关键。未来,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仍会面临新的挑战,而强化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构建有针对性的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应对策略,提出基于岗位胜任力的管理措施,都将为提升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水平带来新的工作模式。

参考文献

1张正.检验操作感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二例报告及建议[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26(6):383-384.

2马雪娇,卢耀勤,刘涛.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研究进展[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8,19(3):238-241.

临床实验室管理范文第2篇

第一条为规范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管理,保证临床基因扩增检验质量,使临床诊断和治疗更为科学、合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临床基因扩增检验技术指以临床诊断治疗为目的,以扩增检测DNA或RNA为方法的检测技术,如聚合酶链反应(PCR)、连接酶链反应(LCR)、转录依赖的放大系统(TAS)自主序列复制系统(3SR)和链替代扩增(SDA)等。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开展临床基因扩增检验的实验室。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设立在二级以上医院。

第四条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必须使用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临床检验试剂开展临床基因扩增检验项目。

第五条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以下简称卫生部临检中心)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临床检验中心(以下简称省临检中心)负责对所辖行政区域内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实验室设置和验收

第六条拟设置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的医疗机构按照《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基本设置标准》(见附件)筹建实验室;筹建完成后,由法定代表人向卫生部临检中心提出技术验收申请。申请时需提交以下材料:

(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复印件;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

1、拟设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机构的所在地医疗卫生资源状况、本机构的基本情况、对临床基因扩增检验的需求以及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运行的预测分析;

2、拟设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的设置平面图;

3、拟设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将开展的检验项目、实验设备条件和有关技术人员资料

第七条卫生部临检中心和省临检中心共同组织相关专业的专家组(以下简称专家组),按照《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基本设置标准》对提出申请的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进行技术验收。验收完成后,在20日内将验收报告寄送至申请机构。

第八条经专家组技术验收合格的医疗机构将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材料及专家组验收报告送至省级行政部备案。在将符合规定的全部材料送达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后15日内未收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不同意的意见,方可开展专家组技术验收合格的临床基因扩增检验项目。

第九条未经专家组验收合格并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的医疗机构不得擅自开展临床基因扩增检验项目。

第三章实验室监督管理

第十条临床基因检验实验室必须按照《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工作规范》(另发)开展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工作。

第十一条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技术人员必须进行上岗培训。经培训合格者,由培训单位发给合格证书,并将培训合格人员名单报卫生部临检中心备案。获得培训合格证书者方可从事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工作。

培训单位为卫生部临检中心,或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并经卫生部临检中心认定的机构。培训时使用规定的统一教材。

第十二条以科研为目的的基因扩增检验项目。不得向临床出具检验报告,不得向病人收取任何费用。

第十三条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必须按照《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工作规范》开展室内质量控制,并参加卫生部临检中心组织的室内质量评价。

第十四条卫生部临检中心按照本方法和《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工作规范》协调、组织省临检中心对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的检验质量进行监测。监测结果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同时抄送被监测的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所在医疗机构。

第十五条卫生部临检中心或省级临检中心受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委托可对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进行现场检查,现场检查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应出示证件。在进行现场检查时,检查人员有权调阅有关资料,被检查机构不得拒绝或隐瞒。

第十六条卫生部临检中心对在室间质量评价中不合格的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提出警告,对连续二次或三次中有二次发现临床基因扩增检验结果不合格的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卫生部临检中心报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由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其暂停有关临床基因扩增检验项目,限期整改。经专家组进行再次技术验收并合格,并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核准后,方可重新开展临床基因扩增检验项目。

第十七条对于未经卫生部临检中心组织的专家组技术验收合格并报省级卫生部门备案,擅自开展临床基因检验项目的医疗机构,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八十条予以处罚,并予以公告。公告所需费用由被公告机构支付。

第十八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其停止开展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并对其所在医疗机构予以公告。公告所需费用由被公告机构支付:

(一)开展超出卫生部临检中心组织的技术验收合格并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临床基因扩增检验项目的;

(二)使用未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试剂开展临床基因扩增检验的;

(三)在临床基因扩增检验中未开展室内质量控制的;

(四)在临床基因扩增检验中未参加室间质量评价的;

(五)在临床基因扩增检验中弄虚作假的;

(六)以科研为目的的基因扩增检验项目向病人收取费用的;

(七)使用未经培训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从事临床基因扩增检验的;

第四章附则

第十九条对采供血机构的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开展基因扩增检验项目的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条卫生部临检中心组织的专家组对申请开展临床基因扩增检验的实验室进行技术验收所需费用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临床实验室管理范文第3篇

1资料与方法

1.1建立药物临床试验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方法

首先要明确药物临床试验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结构,具体而言,它是由项目管理模块、机构综合管理模块和系统管理模块组成。其中,项目管理模块包括临床立项、伦理管理、方案维护、受试者管理、质量控制、结题报告六个部分,而机构综合管理则包括人员管理、标准作业程序管理、档案管理、财务管理、药物管理五个部分,系统管理模块则由用户管理、角色管理、码表维护、系统日志四个部分组成。新建立的药物临床试验信息化管理系统要包含以上管理内容。

1.2应用药物临床试验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方法

本研究中所构想的药物临床试验信息化管理系统采用用户权限管理模式,将用户与权限分离向分离,用户的权限设置权掌握在系统管理员手中,对此,药物临床试验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管理员可以根据自身机构的实际情况来设置用户的权限,从而使系统能够适用不同的用户群体,实现其共通性。同时,构想中的药物临床试验信息管理系统还应具有较强的兼容性,能够支持不同IP地址的访问,但是只有在得到授权的前提下,机构办人员、申办者、研究者等才能够安全访问系统,提取数据。这一设计旨在保护数据不被窃取或大范围扩散,从而保证其安全性、真实性和完整性,实现规范化和信息化的管理。

2结果

2.1项目申报与基本信息填写环节展现的优点

合同研究组织或者是申办方在系统申报项目时要填写与试验相关的信息,比如试验项目名称、试验方需编号等。在合同研究组织或者是申办方在药物临床试验信息管理系统中填写项目申报表以及基本信息之后,利用系统的数据共享功能,将有效减少其他机构办事人员重复录入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录入的正确率。除此之外,合同研究组织或申办方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查看伦理审核进度,据此对后期工作做了合理的安排。而在药物临床试验项目启动之后,合同研究组织或申办方能够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来查看项目的进展情况,发现一些问题并及时与研究者进行沟通,协商解决对策。

2.2项目审核环节展现的优点

本次研究中的伦理审核和机构审核审核都体现出了工作优质的特点。伦理审核的起步点是项目负责人的审核结果,即伦理审核秘书先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查看项目负责人对伦理审查申请的审核结果,之后再做进一步的审核。与纸质版申请在各机构部门间传递、审核相比,这种做法将大大节约工作时间,加快审核进度并提高工作效率。而在机构审核方面同样能够展现出以上优点。机构工作人员先查看项目信息、伦理审核结果、递交的相关材料等,之后决定签署项目协议或者拒签项目协议,工作流程得到优化。

2.3项目管理环节展现的优点

项目管理包括研究者管理、质控员管理、药物管理员的管理、机构办人员的管理等四项。信息化管理系统中的研究者充当着补充项目信息的角色,使试验数据得到实时更新,每一位项目参与者都能够实时了解受试者的情况,能够有效避免协调难、管理混乱等问题。质控员主要负责项目中各个环节的工作质量,比如检查方案执行的符合率、药物的使用情况等。质控员能够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查看审核内容,但是不能对审核结果做修改,因此能够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药物管理员的工作是定时抽查试验药物的情况,保证试验药物符合GCP要求。在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之后,药物管理员只需选择药物名称和批号,系统就能够自动生成药物的详细情况,包括试验药物的使用数量、剩余数量以及回收数量等,药物管理工作极少出现差错。机构办人员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模式,对项目信息、质控工作等各个环节的资料进行信息化控制和调配,从而使临床试验的机构工作流程得到优化。

3讨论

临床实验室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现象学研究;实践教学管理;质性研究

2020年教育部指出“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凸显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地位,全面提高其教育质量,为行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1]。”临床实践作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Masterofnursingspe-cialist,MNS)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MNS研究生的整体培养质量。实践教学管理作为实践教学质量和学生实践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对医学生的整体教育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能有效带动医院的发展和建设[2]。有研究[3]显示,我国护理研究生临床实践过程管理尚未形成规范化体系。因此,为了解MNS研究生临床实践教学管理现状,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深入分析MNS研究生的临床实践教学管理体验,以期为完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和保障其培养质量提供新的思路。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0年10月14日-11月2日就读于山东省内3所高校且分别在4所三级甲等医院进行临床实践的11名MNS研究生作为访谈对象。纳入标准:(1)全日制在读MNS研究生。(2)已完成临床实践时间≥12个月。(3)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4)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患有重大疾病者。样本量以访谈内容重复出现且不再出现新的主题,即资料达到饱和时为标准[4]。本研究访谈至N11时资料达到饱和,不再有新的主题出现,故样本量为11。MNS研究生一般资料,见表1。

1.2方法

采用半结构式深度访谈法进行资料收集。访谈前与受访者约定访谈地点,告知其本次访谈的目的、程序、时间及保密原则等;取得受访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访谈中进行现场录音和记录。访谈结束后24h内将录音及时转录成文本并进行分类整理。用Colaizzi7步分析法[5]对文本资料进行主题的提取:(1)反复深入阅读分析所有文本。(2)提取资料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观点。(3)对反复出现且具有实际意义的表述进行编码。(4)汇总整理编码后的观点。(5)写出详细的资料描述。(6)分析对比相似观点,并凝练出主题。(7)最后返回受访者处,确认内容的准确性。对文献资料进行深入研究后初步拟定访谈提纲,经2名护理管理专家审核并修改,使用该提纲对2名MNS研究生进行预访谈后,最终形成正式访谈提纲。提纲内容包括:(1)基本情况,如性别、年龄、年级、实践时间及医院等级等。(2)临床实践计划的制定与执行情况。(3)临床实践教学管理方面的感受与体验。

1.3质量控制

(1)由研究者亲自进行访谈,并在24h内将录音内容及时转换为文本。(2)访谈时不对受访者的表述进行任何评价,现场除录音和记录外,需对受访者的非语言表达进行关注。(3)访谈地点设立在安静且不易被打扰的独立空间内。(4)由2名研究者对提炼完成后的主题进行审核,对意见不一致的主题请第3名研究者进行进一步审议,最终使研究结果趋于一致。

2结果

对11名MNS研究生的访谈资料进行分析,最终得出临床实践教学管理体验的2个主题。

2.1MNS研究生临床实践学习管理现状

2.1.1MNS研究生临床实践学习缺乏系统规范的管理部分受访者表示,临床实践教学没有系统的监督管理体系,院校双方缺乏对学生的临床实践学习进行系统的管理。N8:“医院没有系统的监督管理体系,对我们监管的比较少。”N9:“教育科对我们考勤方面管的挺好,但是你究竟干了什么,学习到什么程度,有什么成果是没有人监管的。”N2:“学校会定期让我们报告科研进展情况,然后要求交1份书面报告,但并没有真正的对你进行监管。”N6:“学校没有统一的监督管理体系,大部分还是临床导师和学校导师的一个自主培养,跟学校和医院没有太大的关系。”N10:“学校把我们交给医院后基本上就不管了,后期会有专题汇报看你的课题进展情况,但是对于实习基本上就不会再管了。”2.1.2实践计划的制定与执行情况缺乏契合性,实践计划没有按要求执行MNS研究生临床实践计划的制定主要由学校、医院及导师与学生协商后自行制定等3条路径;但有学生表示,计划的执行过程缺乏监管,实践计划并没有按要求去执行。N6:“学校给我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践计划,医院按照学校制定的计划给我们安排轮转科室。”N5:“医院根据学校的计划和我们自己的培养计划,重新为我们制定了实践方案。”N1:“我们的实践计划是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或研究方向,跟导师商量后制定。”N7:“实践计划是在学校要求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的需要和导师重新制定。”N4:“我同门那边是护理部直接给他们出的轮转表,但并没有人对轮转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N9:“轮转计划只是规定了要这样做,但是没有真正的按要求去执行,学校只是给你制定了方案,并没有人对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2.1.3MNS研究生临床实践考核不规范有学生表示,部分学校依旧使用学术学位研究生的评价体系对他们进行考核,学校和医院缺乏对其进行系统规范的考核评价。N5:“现在我们依旧是用学硕的评价体系,也没有单独的考核标准。”N11:“直到毕业的时候学校才会对我们进行一个最终的毕业考核,看师姐们还要考操作,提交护理病历什么的。”N1:“医院没有为我们提供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出科和中期考核。”N7:“临床实践考核仅限于科室,医院层面并没有考核,是科室对所有实习生的1个出科考试,并不是专门为我们制定的。”N9:“我们是有纸质版的考试,内容也跟本科的不一样,但是我只在1个科室做过,其他科室都没有做过。”

2.2MNS研究生对临床实践教学管理方面的建议

2.2.1建议院校双方共同制定临床实践计划有学生表示,实践计划由医院或学校单方面制定,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应该由院校双方协商后共同制定。N6:“学校和医院应共同制定临床实践计划。”N10:“院校双方需要沟通将各自的实践计划进行整合,对专硕研究生的培养达成一致意见,共同为其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实践计划。”2.2.2建议完善临床实践考核体系多数受访者提到实践考核的问题,有学生表示,医院没有对其实践考核的时间、内容及方式等方面进行一个清晰的界定,导致MNS研究生临床实践考核缺乏规范性,且随意性较大。受访者认为,医院应采取多种考核方式定期对其进行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考核。N4:“医院应定期对我们进行临床实践学习部分的考核。”N11:“临床实践能力的考核应分为理论和技能操作2个部分。”N1:“医院顶层比如护理部平时可以给我们组织一些比赛或考试,以促进实习积极性以及理论与实践知识的掌握度。如案例分析、技能操作及理论知识比赛等。”2.2.3建议开展院校联合管理模式部分受访者表示,MNS研究生临床实践教学涉及学校和医院2个教育主体,院校双方应明确监管责任,共同对其临床实践学习进行一个精细化的管理。N7:“学校和医院应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共同对专硕研究生临床实践活动进行监督管理。”N11:“院校双方应共同对专硕研究生的临床实践活动进行一个精准化的管理,包括科室带教和实践考核等方面。”N9:“分清主次,明确监管主体,其监管内容应主要包括考勤方面、科室里的学习情况、临床带教及考核情况等。”N1:“虽然说实践的场所主要是在医院,但学校也有义务去跟踪和了解学生在医院的实践情况。”

3讨论

3.1建立临床实践管理小组,完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实践教学管理作为高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对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6]。本研究结果显示:MNS研究生临床实践没有系统的教学监督管理体系,院校双方缺乏对其实践学习进行规范化的管理。说明MNS研究生的临床实践教学没有相关的监督管理部门,学生实践学习及考核评价的实施情况缺乏监管。有研究[7]指出,建立临床实践教学管理小组,制定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是保障MNS实践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其临床实践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有研究[8]指出,学生的学习收获与实践科室的教学管理、带教老师的能力及护士长重视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建议院校双方应建立临床实践教学管理小组,明确监管责任,分工合作共同对MNS研究生临床实践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管。管理教学相关事宜,评估教学质量,重视信息的反馈,定期开展学习交流会议,听取学生、老师及管理者的建议,完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3.2制定科学合理的实践计划,加强实践教学跟踪

管理本研究结果显示:MNS研究生临床实践计划主要有学校、医院及导师和学生协商后自行制定等3种路径,但临床实践计划并没有按要求去执行。因此,建议在制定临床实践教学计划时学校、医院及导师应综合学生的兴趣、专业方向、研究方向及实践医院和实践科室的特点,共同为其制定个适化的实践计划,提高计划的可行性及执行率。另外,学校和医院应加强对临床带教老师带教情况及学生临床实践情况的跟踪管理,以保证实践计划的全面落实,从而保障其实践质量。

3.3完善临床实践考核评价体系,规范临床实践考核

本研究结果显示:学校和医院缺乏对MNS研究生的临床实践活动进行规范化的考核,且仍有学生使用学术学位研究生的考核评价体系。且有研究[9]也指出,我国MNS研究生临床实践教学尚未形成统一且完善的实践考核评价体系,缺乏统一的考核评价标准。建议学校层面:应与学硕分开进行考核,在中期考核和毕业考核中增加临床实践部分的评价,定期对其过程质量进行监督评价。医院层面:一方面,应建立系统的实践过程评价体系;另一方面,与学校一起对MNS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和毕业考核,建立过程评价、中期考核和毕业考核三位一体的实践考核评价体系,以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MNS研究生进行评价。在考核标准上,以MNS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目标为基础,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细化实践教学内容,以细化的教学内容为基准,制定统一的考核标准;在考核内容上,可采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结合的方式;在考核方式上,理论知识可采用笔试、小讲课、护理查房及给本专科生进行教学讲课等方式;实践技能可采用标准化患者、客观结构化考试及迷你临床实践演练评估等方式。

3.4基于多元利益相关者视角积极探析科学且规范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临床实验室管理范文第5篇

疾病作为危害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在疾病治疗过程中,药物治疗对疾病患者的健康有着重大作用,然而药物的安全性与否直接关系到疾病治疗效率,进而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健康。药物临床试验作为评价药物疗效及安全性的重要工作,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临床试验是新药研究开发的必经阶段,对评价新药的疗效和安全性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其研究资料和结果是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新药审批的重要内容和关键依据。因此,在药物临床试验中,医院及相关部门就必须加强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不断提高药物临床试验质量,进而为广大患者的生命健康提供保障。

2加强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的措施

2.1加强设备管理

在药物临床试验中,设备的应用有着重大作用,然而设备也是影响临床试验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确保临床试验质量,医院就必须做好设备管理工作,对设备实现现代化管理,建立一个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对于一些机器容量小、电源条件差的问题,可以配置稀土增感屏进行弥补,确保设备处于无菌状态。

2.2加强人员的培训与管理

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工作人员素质的高低、文化水平都将影响到临床试验质量。就目前来看,我国当前药物临床试验质量专业管理人员比较匮乏么,缺乏责任心和责任意识,在实际工作中不能认真对待,进而威胁到临床试验质量。为此,医院及相关部门必须重视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与管理,不仅要加强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及专业知识的培养,同时还要不断加强他们的责任心和责任意识,提高他们对药物临床试验质量控制的重要性的认识。另外,医院要定期组织学习,培训防护措施,将药物临床试验相关操作标准张贴出来,供工作人员阅读,进而减少失误。

2.3建立统一的监控系统

药物临床试验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工作不仅关系到医院的发展,同时也关系到患者的健康。为此,医院及相关部门在药物临床试验工作中就必须狠抓质量管理工作,在药物临床试验工作中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机构,形成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利于强化试验管理和保证试验质量。通过计算机网络操作来降低人为失误,进而提高试验的准确率。同时,利用计算机网络对药物临床试验每一个工作环节进行系统监控,以程序化、系统化的管理模式来保证岗位责任制的合理落实,进而确保临床试验质量。

2.4完善管理制度

确保药物临床试验质量是我国当代医疗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药物临床试验质量工直接影响到了医院的发展及病患的健康。为了进一步提高医院医疗水平,促进患者的健康,在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工作中,就必须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医院要遵循国际公认的《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以制度来规范行为,规章制度是工作的标准和依据,制度的落实使工作质量的保证。在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工作中,只有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操作行为,使各个环节都处于可调节、可控制范围内,才能确保临床试验质量,进而为患者的健康提供保障。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