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在线检测论文

在线检测论文

在线检测论文

在线检测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射线检测,复合材料,无损检测

中图分类号:TU761.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近代高新技术的发展,对材料性能要求的日益提高,单质材料很难满足性能的综合要求和高指标要求。因此复合材料凭借其优良的性能得到了广泛的开发和利用,成为了很多行业的优选关键材料。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必须要保证使用的复合材料的质量,这给复合材料的无损检验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无损检验技术也就成为了复合材料能否更多的被广泛应用的关键,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复合材料的无损检测技术有很多种,其中,射线检测是比较重要的一种,射线检测在工业产品的结构测量、缺陷监测和损伤评价等方面都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在现代复合材料的无损检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射线检测法在复合材料无损检测中的应用

X射线照相检测法

这种检测方法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工业检测领域,与现在的检测技术来说,是应用比较早的检测技术,是最传统的无损检测方法之一,其基本原理在于,通过射线来穿过不同的材料,因为材料的性质不同,射线在经过材料时的衰减量也是不一样的,从而射线的透射强度也是变化的,在胶片上就会呈现出明暗变化不同的影像,通过观察这些影像得到检测结果。针对X射线照相检测法可以检测到的材料的缺陷问题,倾向性的观点是可以发现夹杂物、气孔,而不能发现垂直于射线方向分布的脱粘和裂纹。X射线照相检测法的优点是成本低,易操作;其局限性为效率低,缺陷(裂纹)的方位是决定性的,要求与射线平行。

2、X射线实时成像检测法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对复合材料质量的更高要求,早期的检测方法已经不再适用于材料的无损检测,它的可靠性和效率都已经不再适用新的要求,X射线实时成像检测法就是比传统检测方法更进一步的无损检测法,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X射线的特性,即穿透物体的时候,会因为物体的吸收及散射的原因产生衰减,从而在荧光屏上通过特殊的图像增强器会形成与物体内部想对应的图像,然后在通过摄像设备把图像转化成视频信号,然后输出,通过计算机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输出的视频信号进行分析,从而得到结果。这种检测法的优点就在于对材料的缺陷可以进行在线检测,检测结果自动生成,检测效率较高。其缺点在于,

通过这种检测方法得到的图像样品是层叠的影像,不利于观看和分析,缺陷的影像也是累积的,而不是三维的空间影像信息。现在已经发展的主要成像系统有:数字实时成像系统、荧光屏成像系统、图像增强器成像系统等。

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测法

此种检测方法是起源于前面提到的第一种方法,与第一种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区别在于采用的是圆锥状射线,检测原理在于通过准直设备将圆锥状射线变成面状或线状扫描束,从而对射线穿过的物体的某一个断面扫射,得到一个断面的图像,通过分析每一层断面的图像就可以得到详细的检测结果,达到检测目的。

4、X射线断层形貌成像检测法

X射线断层形貌成像检测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样品散射的空间探测来描述材料的内部特征,从而通过分析,得到检测结果。这种检测法是X射线散射和图像成像的优点进行了结合的检测法,可以对材料机械性能的关系、晶体的界面面貌组织,尺寸进行研究,并且可以对微观的细小的损失进行分析。它具体的可以分为大、小角度X射线散射方法,大角度的X射线散射是无能量转变的弹性散射,对结构比较小的分子和原子结构能够快速反应。而小角度的X射线散射则是传统的一种对胶体、生物和聚合物进行研究的工具,也可检测纤维转向。

5、X射线康普顿散射成像检测法

康普顿散射成像检测技术采用散射线成像,射线源与检测器位于物体的同一侧,其技术上的显著特点是单侧几何布置。具有层析功能,一次可以得到多个截面的图像,也可得到三维图像。在理论上图像的对比度可达到100%。其局限性为,由于康普顿散射成像检测技术采用散射线成像,因此它主要适于低原子序数物质且位于近表面区厚度较小范围内的缺陷检测,通常它适宜检验的物体表层厚度区是:钢约为3ram,铝约为25ram,塑料和复合材料约为50ram。在应用时必须考虑基体材料和缺陷对射线的散射差别、检验要求的分辨力和成像时间。

6、中子射线照相检测法

中子照相检测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准直器将中子源发射出的中子束射到被检验的物体上,因为不同的物体对中子的衰减系数是不同的,所以检测器记录到的已经投射形成的中子束分布图像就是不均匀的,通过分析这些图像,就可以对物体内部的杂质和缺陷有清晰的了解,与以前的R或X射线不同的是,中子射线照相检测法还可以对放射性的物质进行检测,并且可以对金属中的一些低原子序数物质进行检验,对同一元素的不相同的同位素也可以进行区分,这种检测法的缺点在于,中子源的价格昂贵,所以检测耗费就比较贵,中子的安全防护也是必须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已有多种射线检测技术应用到复合材料无损检测中,获得了较好的结果,对复合材料制备过程的质量控制及其产品的质量评价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了复合材料的使用可靠性,同时也为复合材料结构设计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随着复合材料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新制备方法的应用,将会有越来越多性能优良的复合材料被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1]徐丽 张幸红 韩杰才 航空航天复合材料无损检测研究现状(被引用 8 次)[期刊论文] 《材料导报》 2005年8期

[2]苏新彦 韩焱 微波在无损检测技术中应用 [会议论文]- 2005年全国射线检测技术及加速器检测设备和应用技术交流会

[3]吴斌斌 邬冠华 铝基复合材料无损检测研究进展 [期刊论文] 《无损探伤》 -2012年1期

在线检测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入侵检测;机器学习;博弈论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3-3004-03

Survey on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DUAN Xiao-yang1, MA Hui-fang2, HAN Zhi-jie1, WANG Guan-nan1

(1.School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4, China; 2.Kaife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Kaifeng 475004, China)

Abstract: Recently,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has an increasingly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in intelligent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disaster control, battlefield surveillance and security monitoring. It caused growing concern. So th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security appear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e paper firstly depicted the intrusion and intrusion detection. Then the current intrusion detection techniques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as well as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re described and analyzed in detail by classification. Finally the paper stated the possible intrusion detection technology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Key words: WSN; intrusion detection; machine learning; game theory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简称WSN )的相关研究已经成为现阶段国内外研究的热点[1-4]。与目前常见的无线网络相比,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以下特征:网络的自组织性,动态变化的网络拓扑结构,分布式控制,多条无线网络,节点功能的局限性,无线网络的局限性,安全性差,数量多、规模大,数据冗余与汇聚等。

有关安全的研究和历史表明,不管在网络中采取多么先进的安全措施,攻击者总有可能找到网络系统的弱点,实施攻击。单独使用预防技术(如加密、身份认证等)难以达到预期的安全目标,这些技术可以降低网络被攻击的可能性,但是不能完全杜绝攻击,因此,安全的防御措施也是不可或缺的,入侵检测系统(IDS Instruction Detection System)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网络安全技术,它弥补了上述防范措施的不足,可以为网络安全提供实时的入侵检测及采取相应的保护。

本文主要对入侵检测系统和现阶段的入侵检测技术进行分类介绍和分析,并对比各自的优缺点,最后提出自己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入侵检测技术发展的展望。

1 入侵和入侵检测

入侵行为被定义为任何试图破坏目标资源的完整性、机密性和可访问性的动作。入侵一般可简单分为外部入侵和内部入侵。Denning在1987年发表的论文中,首先对入侵检测系统模式做出定义:一般而言,入侵检测通过网络风暴或信息的收集,检测可能的入侵行为,并且能在入侵行为造成危害前及时发出报警同质系统管理员并进行相关的处理措施。为达成这个目的,入侵检测系统应包含3个必要功能的组件(信息收集、检测引擎和相应组件),如图1所示。

2 入侵检测系统的分类

1) 根据数据信息来源进行分类

基于主机的IDS(HIDS):在操作系统、应用程序或内核层次上对攻击进行检测。系统获取数据的依据是系统运行所在的主机,保护的目标也是系统运行所在的主机,通过监视和分析主机的审计记录和日志文件来检测入侵。

基于网络的IDS(NIDS):系统获取数据的来源是网络传输的原始数据包,NIDS放置在网络基础设施的关键区域,通常利用一个运行在随机模式下的网络适配器来实时监视并分析通过网络的所有通信业务,保护的目标是网路的运行。

混合型的IDS:它是基于主机和基于网络的的入侵检测系统的结合,在网络中配置NIDS以检测整个网络的安全情况,同时在那些关键的主机上配置HIDS,这可以提供比采用单一的入侵检测方案更为安全的保护。

2) 根据响应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类

主动响应IDS:如果检测出入侵后,能够主动重新配置防火墙、关闭适当的服务或反击入侵者,那么就被称为主动响应。

被动响应IDS:若检测到入侵后仅仅给出警报或记录日志,就是被动响应。

3) 根据系统各个模块运行的分布式方式不同进行分类

集中式入侵检测:它有一个中心计算机负责监控、检测和响应等工作,这种适用于网络比较简单的情况下。

分布式入侵检测:他它用一个移动的方式监视和检测,每个分析点都有响应的能力。

4) 根据分析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类

异常入侵检测:这种方法首先总结出正常操作应该具有的特征,在得出正常操作的模型后,对后续的操作进行监视,一旦发现偏离正常统计学意义上的操作模式,即进行报警。

误用入侵检测:这种方法首先收集非正常操作也即入侵行为的特征,建立相关的特征库,在后续的检测过程中,将收集到的数据与特征库中的特征代码相比较,得出是否入侵的结论。

混合型入侵检测:即异常检测和误用检测的结合,基于异常的入侵检测可以发现一些未知的的攻击,对具体系统的依赖性相对较小,但误报率很高,配置和实现也相对困难;基于误用的入侵检测能比较准确地检测到已经标识的入侵行为,但是对具体的系统依赖性很大,移植性差,而且不能检测到新的攻击类型。所以,只有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最佳的系统性能,如图2是一个通用的将二者结合起来的检测方法。

3 入侵检测技术

传感器网络的资源局限性和应用相关性等特点,决定了对其入侵检测机制的研究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一个行之有效的传感器网络入侵检测系统须要具有简单性、实时性和检测准确性三个特性。下面主要介绍一下目前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检入侵检测技术方法及其各自的优缺点:

1) 基于多Agent的入侵检测。

王培等在文献[5]中针对分簇式无线传感器网络提出了基于多的入侵检测方法,其系统结构如图3所示。

通过让节点和簇头分别执行不同检测任务,结合本地检测和联合检测,并采用多个模块分别实现数据收集、分析检测和入侵响应和管理的任务,以便使系统具有操作简单、易于扩展、能耗降低、安全性提高的特点。但是该方案中每个节点中都需要配备监视Agent、检测Agent、响应Agent和管理Agent,会占用节点的大量存储空间,而且也会增加节点的能源消耗。

这种方法可以减少网络负载,克服网络延迟和良好的可扩展性,高安全性,但是每个节点都有多个功能,较大的能量消耗,在其测试活动过程重叠时,准确率将大大低和较低的自适应性。

2) 基于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的入侵检测。

基于机器学习的入侵检测整体架构如图4所示。

文献[6]提出基于免疫遗传算法的异常检测,节点从它的邻居节点偷听信标包并提取称为抗原的关键参数,如果匹配的抗原数量比在一个探测器的寿命预先定义的阈值高时,该探测器将失效并产生一个新的探测器。反之,如果匹配的抗原数量比探测器的寿命阈值少时,探测器将触发入侵报警,对于探测器更新机制,使建议的IDS更加健壮;文献[7]针对选择性转发攻击提出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异常检测,使用SVM针对入侵数据的健壮分类方法。SVM克服传统机器学习方法大样本的缺陷,根据有限的样本信息在模型的复杂性和学习能力之间寻求最佳折衷,能获得最好的范化能力。

这种方法将异常检测作为分类或者聚类问题,借助机器学习的有效学习能力,构建具有一定精度的异常检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但是,不足之处是需要的样本量较大,训练时间长。

3) 基于网络流量分析的入侵检测

基于流量分析的入侵检测模型的基本结构如图5所示。

文献[8]采用Markov线性预测模型,为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了一种基于流量预测的拒绝服务攻击检测方案――MPDD。在该方案中,每个节点基于流量预测判断和检测异常网络流量,无需特殊的硬件支持和节点之间的合作;提出了一种报警评估机制,有效提高方案的检测准确度.减少了预测误差或信道误码所带来的误报。文献[9] 等提出了基于流量分析的入侵检测方案,通过对邻居节点的行为进行统计分析,阀值技术分析,然后应用到选定参数,即一定长度的时间窗下所接收的数据包数和数据包的间隔时间,它不需要任何额外的硬件安装和额外的通讯费用,其计算代价也比较低。

这种方法相对比较简单,直观,实时性高,但要求流量输入要具备一定的统计特性,因此不具有通用性,误报率高。

4) 基于博弈论模型的入侵检测。

基于博弈论的入侵检测系统基本模型如图6所示,分布在网络中的入侵检测器采用某种检测手段审计网络数据,检测入侵,并提交检测结果。然后博弈模型模拟攻防双方的互动行为,并权衡来自入侵检测器的检测结果和其检测效率,得出纳什均衡以辅助IDS做出合理正确的响应策略。

Mohsen Estiri等人在文献[10]中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丢包攻击提出基于博弈论的入侵检测方案,提出了重复博弈理论模型来进行入侵检测,在该模型中,将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攻击者与入侵检测系统作为非协作、非零和的博弈双方,并利用平均折扣因子收益来显示节点在博弈当前阶段所达到的比下一阶段所得到的更有价值。而且最终系统将达到纳什均衡,形成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防御策略。

这种方法方法可以帮助管理者权衡检测效率和网络资源,但是检测的人为干预是必须的,而且具有较差的系统适应能力。

5)基于信任机制的入侵检测。

Min Lin[11]等提出了基于信任模型的动态入侵检测方案,利用具有较高信任度的节点来交替地检测簇内节点,提出了非参数CUSUM的检测改进算法,报警响应也借助信任模型中的信任级划分,有效减少节点的能源消耗,减小节点的计算开销。Long Ju[12]等提出了基于加权信任机制的入侵检测方法,在系统开始就给每个传感器节点分配权重,每个周期当节点发送与其他节点不同的报告时进行更新,这样当节点的权重低于某一阈值时就被检测出是恶意检点。

这种方法具有低功耗,高安全性等优点,但当簇头节点入侵,或遇到Sybil攻击时检测精确度降低,而且其阈值设置会影响算法的精度,而且如何找到一个合适的阈值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4 结论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到,目前的各种异常检测技术还不能实时、准确地对各种入侵进行检测。近年来,分形理论与无线网络数据流分形特性和自相似特性为异常检测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流呈现出一定的分形特性,具有长相关性、具有较宽的类似白噪声的频谱特性、具有混沌吸引子等,基于此,根据网络数据流具有的分形指数(Hurst参数,分形维数、李雅普诺夫指数)可以建立客观检测模型,从而根据网络数据客观内在规律异常检测。此外,由于小波分析在信号处理中具有独特的频谱多分辨率优势,基于频谱、小波分析的异常检测被证实适合实时的异常检测,因此,研究分形理论与小波分析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异常检测模型与方法将是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孙利民,李建中,陈渝,朱红松.无线传感器网络[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 周贤伟,覃伯平,徐福华.无线传感器网络与安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3] 陈林星.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4] Onat I,Miri A.An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C]//Montreal,Canada:Proceedings of the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ireless and Mobile Computing,Networking and Communications (WiMOB’05),2005:253-259.

[5] 王培,周贤伟.基于多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07,20(3):677-681.

[6] Liu Yang,Yu Fengqi.Immunity-based intrusion detection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C]//Hong Kong,China:Proc Int Jt Conf Neural Networks,2008:439-444.

[7] Tian Jingwen,Gao Meijuan,Zhou Shiru.Wireless Sensor Network for Community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 Based on Classify Support Vector Machine[C]//Zhuhai,China:Proceedings of the 2009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and Automation,2009:1217-1221.

[8] 韩志杰,张玮玮,陈志国.基于Markov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入侵检测机制[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0,32(9):27-29.

[9] Ponomarchuk Yulia. Seo Dae-Wha.Intrusion Detection Based on Traffic Analysis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C]//Shanghai,China:19th Annual Wireless and Optical Communications Conference,2010.

[10] Estiri M,Khademzadeh A.A Game-theoretical Model For Intrusion Detection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C]//Calgary,AB: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CCECE),2010 23rd Canadian Conference on,2010:1-5.

[11] Min Lin,Shi Nan.An Intrusion Detection Algorithm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Based on Trust Management Module[C]//Wuhan,China:Internet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2010:1-4.

在线检测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无损探伤;射线检测;人员资质管理

中图分类号: TP211+.7 文献标识码:A

1概述

工业生产中常常用到锅炉压力容器,由于锅炉压力容器在工作的过程中要承受一定的压力荷载,所以锅炉的质量一定要有保障,如果锅炉有质量问题,就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而且锅炉的使用环境中往往充满汽水介质,长期使用会导致高温氧化、腐蚀等,使得锅炉的金属强度下降,厚度变薄,变得容易发生锅炉失效事故。尤其是当锅炉一旦投入使用,一般要求连续工作,不会轻易停机,如果停机会对单位的生产或居民的生活带来影响。所以,鉴于这些情况,为了保证锅炉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压力容器的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压力容器的检验方法有直观检查、工具检查、无损探伤三种。其中无损探伤法用得比较多。无损检测又被称为非破坏检测,相对于拉力、冲击、金相等破坏性检测来说,无损探测在不破坏材料、产品形状和性能的前提下进行缺陷探测和性能测定。无损探伤法可以探测出材料内部的缺陷、材料的厚度、焊接头的缺陷。无损探伤的方法又分为液体渗透探伤、超声波探伤、磁粉探伤、射线探伤等。

其中射线探伤检测是利用射线可以不同程度的穿透物质,在穿透物质的过程中射线具有一定的衰减,然后通过照相胶片产生的感光作用发生荧光,来发现被检测对象内部缺陷的一种检测方法。射线探伤中用来产生射线的装置主要有X射线机和γ射线仪,X射线机是利用高速运动的粒子(如电子束)撞击靶体(如工业探伤中常用钨靶)使其产生能量很大的电磁辐射,即X射线,γ射线仪是利用放射性原子核在衰变过程中自发释放的高能电磁辐射,即γ射线。射线探伤的检测结果可靠、缺陷直观、可以保存结果,由于有这些优点,在无损探伤中,射线探伤的应用最多,而影响射线探伤检测质量的就是射线检测人员的资质以及射线检测设备的质量。下面,本文主要从这两个方面对射线探伤的质量控制进行讨论。

2 射线检测的人员资质监督管理

(1)检测人员资质监督的重要性

在压力容器的生产安装过程中,应加强对检测人员的资质审查,因为检测人员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压力容器的质量。

根据《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规则》,从事压力容器的检验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与认定,检测人员的资格分为RT Ⅰ、RT Ⅱ与RT Ⅲ三种,取得相关资格后才能够从事对应范围内的检测工作。

(2)检测人员资质监督的内容

射线检测人员的素质、健康情况、技术水平决定了检测的质量。所以,加强射线检测人员的资质审查就非常重要,射线检测人员的资质审查,包括检查检测人员资质、证书有效期、是否为单位所聘用以及检测资格是否与告知表中相关内容相符等几个内容。

而且,根据具体检测对象以及工作量的要求检测单位在检测工作进行前,还应该对持证人员进行相应的岗位培训,让持证人员对当次的相关工艺文件进行了解,使其掌握操作的要点、明确各自的职责,以便检测员能更好地理解并执行工艺规程。而且,射线作业者上岗前应该接受辐射防护的安全教育,并取得上岗证后才可以上岗。

对于大型的压力容器,由于安装周期长,在整个安装过程中检测的人员有可能发生变动,这时,对射线检测人员的监督工作就更加重要了,每次检测都应该有射线检测人员的签名确认,前后检测人员的工作一定要进行交接。

如果业主对检测人员有更高的要求,还要经业主考核后才能开始检测工作。如果安装单位将射线检测工作外包,安装单位应该有射线检测人员来控制生产安装的质量,而且需要按照上述的程序严格检查外包单位是否具有检验资质、安装单位与外包单位之间签订的合同是否有效、检测报告的签发单位及签字人员与合同是否是对应的。

(3)检测人员的安全保障管理

为了保障射线检测人员的健康与安全,对射线检测人员应该进行健康管理。主要内容有:1)就业前进行体格检查。2)射线检测人员工作后应按照GB4782-84标准规定的项目进行体格检查。3)射线检测人员的保健待遇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或按企业所在地区,行业等的规定来执行,也可由企业自行规定执行的办法。

3射线检测器材与环境的管理

在监督检测的工作中,对检测单位的射线检测器材的质量以及环境应该加强监督管理,因为检测设备的质量是保证射线检测工作质量的基本条件,而环境是保证工作人员工作质量的基本条件。检测所使用的器材必须适用于进行射线检测工作,并且应该满足检测工作相应标准的要求,环境必须适合工作人员的检测工作。

检测的基本器材有射线机、胶片、黑度计、观片灯,应该对每种器材制定检定规程,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检定,并保存器材的检定报告。

比如,对每台射线检测机应逐台编号、登记,并建立设备台帐,设备上也应该贴标签,上面明确标出操作人,管理责任人,检验合格标志等,并定期检查。对于胶片,在中灵敏度或高灵敏度的检测中,应使用T3或更高级别的胶片,采用γ射线探测时,应采用T1或T2类胶片,胶片应该在有效期内使用,而且不要在暗室里大量存放胶片,存放胶片时应该远离射线源。对于黑度计,由于黑度计是对底片黑度进行测量的重要设备,所以黑度计应按时检验,一般每年应检验一次。对于观光灯,观光灯应该足够亮,对于底片的黑度不同,亮度也相应的有不同的标准。

检测的环境包括曝光室、操作室、评片室、暗室,这些工作场所应该保持通风、整洁、安静、空气新鲜,光线适当,温度适宜。使得工作场所适宜射线检测人员工作,以保证工作质量,以及工作人员的心情。

结语

总的来说,检验是对质量的保证与追求,只有合格的检验,才能更好地保证质量,尤其是压力容器,如果出了质量问题,不仅影响生产,更会对安全造成不可忽视的威胁,所以,对于射线检测工作,一定要保证其质量,本文即对射线检测工作的检测人员管理,以及设备和环境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简单的讨论,只有好的管理才能更好的达到保证检测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熊芳斌.浅谈锅炉压力容器的射线检测规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2).

[2]姚志忠.射线检测质量管理(续)[J].无损探伤,2008(08).

[3]陈松生.压力管道安装监检中射线检测的质量控制[J].无损探伤,2008(08).

[4]牟彦春.电站锅炉安装监检中射线检测的质量控制[J].无损探伤,2010(11).

在线检测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交通;视频;检测

中图分类号:TM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6-0261-01

0 前言

交通拥挤堵塞以及由此导致的一系列交通事故越趋频繁,环境污染加剧,是我国城市面临的极其严重的“城市病”之一,而且它已经演变成了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给我国城市道路交通问题提出了严峻考验。交通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单独从车辆方面或道路方面考虑,都很难完善的解决交通问题。必须依靠高科技来进行有效的交通管理,将道路情况检测出来,提取预防交通堵塞,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此把道路和车辆综合起来的解决交通问题的智能交通系统油然而生。交通流量检测是智能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信息的收集是智能交通系统的基础,实时、可靠的基本交通信息是我们判断交通状况的根本依据,是智能交通系统科学控制和管理人、车、路的前提。

1 车流量检测系统

交通流检测依赖于交通检测设备,而交通检测通常采用线圈检测、脉冲检测、雷达监测等手段,获得道路上交通流的交通参数。通过特点对比得知,视频检测器所具有的大区域检测、安装方便、后期维护量少必将取代目前市场占有率最大的线圈检测器和超声波检测器成为交通信息采集检测器的主流。因此本文通过视频检测车流量。车流量即交通流量,是指在给定的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或某一点的运行单元。按时间分类有:日交通流量、高峰小时交通流量(辆/小时)等等;按交通运行单元分还可以分为机动车交通流量、自行车交通流量等等。

基于视频的车流量统计的方法可分为虚拟检测线法和车辆跟踪法两大类。将虚拟检测线应用于视频检测中,主要功能就是代替传统的物理环形感应线圈实现交通参数检测。在非视频检测中获得交通参数的方法主要包括环形感应线圈、超声波、微波及红外等几种方法,而当前被交通管理部门广泛使用的仍为环型感应线圈检测,交通部门通过铺设在路面下的感应线圈来获得交通参数,这种方法虽然获得的交通参数准确度高,但其维护难度十分大。

2 车流量监测过程

本文采用的基于视频的车流量统计的方法为虚拟检测线法,其工作原理类似于地埋式线圈检测器。用户在图像上定义检测区域位置,当车辆经过该区域时,必然引起局部区域的视觉信息变化,系统通过虚拟检测线变化强度来判断车辆经过与否,进而可以计算车流量。该方法运算量小,能够在满足实时要求的前提下完成流量检测,同时也未能充分利用图像信息,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目标的检测流程为图像采集、预处理、背景提取、目标检测、形态学处理、提取车辆、车辆计数。

虚拟检测线的设置应垂直于车道且水平放置在车道中轴线上,在水平方向主要考虑车的宽度,在垂直方向考虑车的行驶速度。监测过程:对实时的交通图像设置虚拟检测线,经过图像滤波和初始背景得到图像的背景差,经过形态学处理从而提取车辆信息,检测是否有车辆通关检测线并循环检测。

3 提取车辆信息

当车辆经过检测线时,检测线上的图像灰度将发生变化,对当前帧的灰度跟背景帧的灰度相减,利用检测线上运动象素的个数来确定是否有车辆通过,通过该算法计算车流量,非常简单快捷。车流量的统计是以检测出目标车是否存在于检测区域为前提的,然后再对目标车辆进行无重复的统计。本文设计中,将车辆存在性判断和车流量统计合并实现。通过前面章节描述的方法获得车辆目标的灰度图像。当车辆经过检测线时,检测线上的图像灰度将发生变化,对当前帧的灰度跟背景帧的灰度相减,利用检测线上运动象素的个数来确定是否有车辆通过。该方法计算车流量,算法非常简单快捷。

由于车辆有一定的宽度,车辆通过时必然会在图像上留下记录。对一维函数进行统计分析,形成曲线。在这条曲线上可以看到一些连续的值为“1”的点,表示有车辆出现;连续的值为“0”的点,表示没有车辆出现。根据虚拟检测线上车辆的位置和相邻帧间的运动关系来进行车辆的计数。用flag=1表示信息位为1,flag=0表示信息位为0。邻帧间的运动关系可以描述为:

(1)当前帧某位置为flag=1时:

如果上一帧中该位置为flag=1,则表明有车正通过检测区;

如果上一帧中该位置为flag=0,则表明车辆刚进入检测区。

(2)当前帧某位置为flag=0时:

如果上一帧中该位置为flag=1,则表明有车刚离开检测区;

如果上一帧中该位置为flag=0,则表明无车进入检测区。

计数算法:通过上面的帧间关系可以看出,统计帧间车辆信息的上升沿,并且是连续出现的“1”。当“1”的个数达到某个长度时即认为该位置有新车到来,进行计数。

4 结果分析

为了验证本文算法有效性,针对多组实验视频进行测试,此处只列出部分实验图片,原拍摄实验视频格式为AVI30fps利用WinAVI软件将视频解码为适合在matlab中使用的格式ZJMedia Uncompress RGB24。对宽度为640,高度为221像素的视频图像序列进行处理,算法实现基于Windows 7系统,采用matlab作为软件平台。

由此可得出基于视频的车流量检测可以准确、快速的显示当前交通流量,该方法的应用有利于根据实时交通量得知当前交通情况,从而有效的预防交通拥堵,并且可以对交通进行统计预测,如遇到假日或上下班高峰期等可根据交通状况进行交通调节,可提前对道路进行了解,交通广播对车辆进行诱导,使其较方便的到达目的地。实验证明可以利用利用视频处理获取车流量,对数据的分析可知基于视频的方法可以较好的提取交通参数,统计交通流量。

5 结语

本文讲述了计算车流量的一种方法,主要是利用设置虚拟检测线的方式,对经过车辆进行统计,得到单位时间内,该路段的车流量信息,最后通过人工统计平均速度和占有率,通过这些交通参数还可以判别交通的拥挤程度。

采用基于虚拟检测线方法提取用于拥挤判别的主要交通参数----车流量、速度和时间占有率,通过合理的设置虚拟检测线的长度和位置,利用虚拟线上像素点的灰度变化来判断车辆目标的存在,同时记录当前检测车辆目标的位置,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当前路段的交通流量、车辆的平均速度以及车道的时间占有率能够增加参数提取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基于视频图像处理的交通流检测方法[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2] 何最红. 基于视频流的交通流参数检测方法研究[D]. 广东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6.

[3] 罗欣. 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车辆检测流量统计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4] 刘怀强. 基于视频的车辆检测与跟踪技术研究[D]. 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6.

在线检测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压力容器;全面检验;射线检测

中图分类号TN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4-0162-02

压力容器的无损检测方法有超声检测、射线检验、渗透检测、磁粉检测、涡流检测、声发射检测、热像/红外、泄漏试验、交流场测量技术、漏磁检验、远场测试检测方法、超声波衍射时差法等方法。压力容器检验中常用的检测方法主要是射线检验、超声检测、磁粉检测和液体渗透检测四种。本文主要是介绍射线检测技术在压力容器全面检验中的应用。

1射线检测的定义

射线检测是利用射线能够穿透物体来发现物体内部缺陷的一种检测方法。射线能够使胶片感光或者激发某些材料发出荧光。射线在穿透物体过程中按照一定的规律衰减,利用衰减程度与射线感光或者激发荧光的关系可检查物体内部的缺陷。射线检测分为γ射线检测、X射线检测、中子射线检测和高能射线检测。

2射线检测的优点和缺点

射线检测的优点是可以直观地显示工件内部缺陷的大小和形状,对于缺陷的定性准确,对于长度和宽度尺寸的定量也较为准确;射线底片可作为检验的原始记录并能长期保存;对于体积型缺陷如夹渣、气孔等检出率较高。射线检测的缺点是对于面积型缺陷如未熔合、裂纹检出率较低,需要透照角度合适才能检测到,容易漏检;对于厚度较大的工件检验灵敏度下降;不适合用于检测角焊缝以及板材、棒件、锻件等;对缺陷在工件厚度方向的位置、尺寸的确定比较困难,需要借助厚度对比试块;射线检测的成本高、效率低;射线对人体有害,检测时需要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3压力容器全面检验中需要进行射线检测的情况

由于压力容器制造时都进行了全部或局部的射线探伤,所以如果容器没有异常状况在常规的全面检验中一般不需要再进行射线检测, TSGR7001-2013《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第二十七条中规定了需要进行射线检测或者超声波检测抽查的七种情况:1)容器使用过程中补焊过的部位;2)检验中发现焊缝表面裂纹,认为需要进行焊缝内部缺陷检验的部位;3)容器错边量和棱角度超过制造标准要求的焊缝部位;4)容器使用中出现焊接接头泄漏的部位及其两端延长部位;5)容器承受交变载荷设备的焊接接头和其他应力集中部位;6)容器有衬里或者因结构原因不能进行内表面检查的外表面焊接接头;7)用户要求或者检验人员认为有必要的部位。前六种情况检规规定的十分清楚,碰上这些情况时检验员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用射线检测还是超声波检测,一般对于厚度较小的对接焊缝适合用射线检测。第七种情况要靠检验员的经验而定,我根据自己的检验经验会在实际检验过程中对一些资料不齐全,没有铭牌,来源不明的压力容器进行射线检测的抽查,在检验过程中发现了不少压力容器存在缺陷。

4在检验过程中对射线检测的应用及发现的缺陷

4.1裂纹

射线检测对裂纹的检测灵敏度并不高,只有在透照角度合适的情况下才能发现,图1为某次检验发现裂纹的底片照片。

根据TSGR7001-2013《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第三十八条规定:容器的内、外表面均不允许有裂纹。裂纹应当打磨消除。由于该裂纹为容器埋藏缺陷,打磨消除后还需进行补焊,维修费用较高,该压力容器用户决定不进行打磨和补焊,我将该压力容器定为5级停止使用。

4.2圆形缺陷

图2为一张本人检验中发现的圆形缺陷底片照片。

圆形缺陷根据TSGR7001-2013《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第四十四条规定,按如下进行定级:

单个圆形缺陷的长径大于壁厚的1/2或者大于9mm时,定为4级或者5级;圆形缺陷的长径小于壁厚的1/2并且小于9mm的,其相应的安全状况等级见表1和表2;

该压力容器为局部无损检测,按照表1定级,射线检测结果圆形缺陷超过了15点,按照表1图2所属的压力容器安全状况等级需定为4级或5级。我将图2所属的压力容器定为4级。

4.3非圆形缺陷

该压力容器为一般压力容器,按照表3定级,该压力容器射线检测结果为全长未焊透,L>6t,我按照标准将其安全状况等级定为4级。

5结论

综上所述,在压力容器全面检验中进行射线检测可以发现压力容器中存在的缺陷,检验员可以通过这些信息消除压力容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判断压力容器的使用状态,还可以借助这些信息下检验结论,进行安全状况等级的评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