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个人审计报告

个人审计报告

个人审计报告

个人审计报告范文第1篇

一、以和谐为中心抓好机关建设

(一)建设一个团结奋斗、协调共进的领导班子。

“一把手”处于强势位置,权威不是靠自己树起来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只有考虑问题站高一点,胸襟宽一点,私心少一点,荣誉面前退一点,逢事多讲一点,才能服众。有民主才有责任,不论审计业务还是内部管理,凡事都摆在桌面上,班子初步形成了团结奋斗、协调共进、心情舒畅的工作环境,在局机关树立了领导班子的威信和良好形象。我认为领导在工作中有时需要作秀,即无论生活中有什么不愉快,工作中有多少不顺心,都应坚忍,在群众面前尽量不流露出来,努力呈现出意气风发、勇往直前的形象,感染积极向上的情绪,传递坚定有力的信心。

(二)营造一片风清气正、人心思进的工作氛围。

我提出,让“实干、创新、合作、规矩”的人有地位、有市场,以此解放人才、发现人才。反对视工作为包袱、以不干事为逍遥的工作态度。在此之外,还存在干活不出活,效能观念极其淡漠的第三种工作状态,强调对这种人要施加压力,正面引导,积极转化。坚持把嘴上说的、纸上写的、会上定的,变为实际行动,纪律一视同仁,承诺一律兑现。200x年审计项目多,特别9、10月份,有14名同志在参加各种培训,人与事的矛盾更加突出,每个分管局长都上审计一线,靠亲力亲为取得话语权;许多同志积极调整工作时间,主动请缨;全面打破科室界限,在全局整合人力资源开展审计,要求大家既能当主角,又会当配角,常常是一位科长当组长,其他科长当成员,合作默契。最近,我们对各位局长分工进行调整,全部中层干部和多数工作人员交流轮岗,由于工作细致充分,整个工作井然有序。

(三)制定一系列规范引导、保障有序的工作制度。

200x年,从实际出发,对不适应形势发展、无实际意义的文件进行了清理。出台了对县区审计局和市局内设机构考核办法、优秀审计项目评比办法、全市十佳审计能手评比办法、鼓励在职人员参加培训办法等。以制度建设推动和引导全局同志积极向上,和谐共进。

(四)拓展一条沟通及时、联系方便的交流渠道。

200x年5月,在我局网站开辟了“你说我说”审计论坛,为审计干部提供一个表达自己和了解他人的平台,“我可能不赞成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鼓励每个同志具名或不具名表达自己的见解、意见和建议,方便大家集思广益、沟通认识、增强理解,我也参与其中。审计论坛的访问量已超过57万人次。

二、以效能为导向推动工作创新

(一)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加强审计人员的培训学习。

我喜爱读书,如对翦伯赞的“不为突击性工作影响经常性工作;不为外来工作影响本位工作;不为未来工作影响目前工作”印象深刻。我认识到,之所以缺少有份量的审计结果,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知识跟不上趟了。上任伊始,我下定决心,即使暂时不出成果,也要抽出人员参加各种培训。6月,制订了《200x年度审计业务培训计划》,同时鼓励在职人员自学。先后邀请市检察院、市财政局、区审计局的同志讲解预防职务犯罪、政府分类收支改革、查处经济案件等内容,近期拟将邀请财税、发改委、农委领导举办专题讲座;组织全局人员就改进目前的财政同级审、投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和审计信息化工作开展研讨;组织白湖监狱审计项目的经验交流,并将交流材料汇编成册。组织赴江苏、浙江、福建部分市级审计机关考察学习财政同级审、经济责任审计、审计信息化建设;邀请周边5个城市审计专业人员研讨投资审计工作,建立了5个城市14家事务所和28名专业人员构成的投资审计专家库;采取新老结合的办法,通过大的审计项目传帮带,加强对年轻人的培养,加速后续力量成长;9月,选派包括三名县处级干部在内的10位同志赴合肥工业大学参加两个月的投资审计培训,此举受到省厅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

(二)坚持客观公正,营造健康和谐的审计环境。

200x年4月末,我在全局职工会上要求,为真正实现既依法审计又不造成被审单位反感,全体审计干部必须强化服务意识,在服务中体现价值。一是倡导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改变按条条框框处理问题的状况。坚持有什么问题就反映什么问题,有多大问题就说多大问题,做到抓大放小、抓重放轻;坚持用历史的观点处理历史的事;坚持既依法处理,又考虑与社会效果的衔接,凡上报省厅的报告均请市政府领导把关;坚持关上一个门,又打开一扇窗,既讲原则,又讲情讲理;坚持既全面客观反映问题,又充分总结肯定被审单位、被审对象的工作经验和成绩。二是重视与被审单位的沟通,做好协调配合的文章。准确定位,走出审计包揽一切、包打天下的认识误区;平等待人,真心尊重人,工作中不能以监督者身份自居而盛气凌人,不准讲大话、硬话。在每个项目现场实施前,都由分管局长主持见面会;在每个审计决定作出前,都与被审单位主要负责人充分交换意见,采纳他们的合理要求,在些审计报告经他们修改后再下发,争取把事情看清,把问题看透,把结论下准。三是进一步加强宣传工作。社会对审计的了解程度低,200x年5月,对市审计网进行了改版,丰富栏目形式,加快内容更新,目前,该网站已被审计署网站直接链接,近日又在全省审计系统评为第一名;加强向上级信息刊物、新闻媒体投稿,已被省以上公开媒体采用稿件58篇;以审计专报等形式把审计中发现的重要问题报送党委、政府主要领导。

(三)狠抓审计意见整改落实,扭转审计决定执行难局面。

审计决定执行不到位,削弱了政府的监督职能。去年,在坚持客观公正审计,提高审计质量的基础上,我局努力扭转长期以来审计决定执行难的局面。一是根据市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审计整改严格执行审计决定的通知》,请财政、税务部门帮助落实审计决定;二是会同市监察局、市人大财经工委、市政府督查室共商落实意见,对审计决定执行不到位单位进行督查,向市政府负责人专题汇报督查结果;三是召开有关被审计单位参加的审计整改会,要求各单位说明整改进展情况,提出整改的具体措施和期限。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审计决定执行难的局面得到有效扭转。除200x年审计决定得到100%执行外,200*年、200*年的“审计白条”清欠进展顺利。

(四)推行开门审计,突出公众的参与度。

为进一步提高200x年审计计划安排的科学性,我们派5名局负责人上门征求县区相关部门意见,先后在《xx日报》、市政府网站、巢湖审计网公开征求意见和建议,邀请人大财经工委、财政局、地税局、水务局、林业局、交通局、农委、国土局座谈谋划2007年审计工作,得到各界广泛支持。目前,共收到电子信件21份、网站回复16次,接听和接待单位、个人来电来访38次,对2007年审计计划安排提出了近30条意见和建议。

三、以服务为宗旨加强审计监督

(一)坚持为宏观管理和决策服务。

在200x年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中,我们把规范管理、促进制度完善作为审计重点,对审计中发现的税费征收不到位、不及时、不规范问题提出建议,市政府办出台了《关于印发市区财源普查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明确市与区税收征管范围的通知》两份文件,理顺市区财政征收关系,改进地方税收征管工作,得到财税部门的肯定。

(二)投资审计监督范围不断拓展。

200x年我局对50项工程进行了审计,施工单位报审造价13,438万元,审定造价10,934万元,核减工程价款2,504万元,平均核减率18.63%。

(三)专项审计效果比较突出。

200x年我局对养老保险基金、住房公积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三峡库区移民外迁安置资金、扶贫资金等专项资金进行了审计,并把涉农资金作为审计重点。同时,对白湖监狱系统和烟草公司、盐业公司三个授权的行业进行了审计,这几个审计项目质量在全省处于较高水平。

四、把带好队伍作为重要的政治责任

我始终提醒自己,对工作保持进取心,对权力保持敬畏心,算好政治帐、成本帐、亲情帐,对下属警钟长鸣,木鱼长敲,珍视平安是福。组织全局同志到庐江监狱接受警示教育,请第一纪监组独自到被审单位对我局审计纪律执行情况进行回访,近期还将对市县区审计机关财务开展清查。

个人审计报告范文第2篇

截至目前共审计(调查)了16个单位(项目)。审计共查出管理不规范资金70580万元。其中应上交财政427.8万元,应调账处理金额317.4万元,应归还原渠道资金69834.79万元。另对XX市XX区小白河应急分洪区项目二期工程等81项工程已经完成结算审计,送审金额为37726.91万元,审定金额为26827.45万元,审计核减金额为10899.46万元。

一、深化财政资金监督,做好区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

按照审计工作安排,除完成区财政局和区地税局的审计,对我区的民政局、文体广电旅游局、区红十字会和XX区蒙古族小学4个部门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延审。本次审计重点关注了预算收入、支出执行情况、专项资金分配管理、财政存量资金问题、税收政策落实和税费征管情况等方面。审计后,我们已向区委区政府、区人大分别报告审计结果,审计报告得到区人大的充分肯定,并获得高票通过。为区委、政府宏观决策、人大依法监督提供真实依据。

二、加强政策落实跟踪审计,促进上级部门下达的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一是根据上级审计机关统一部署,对我区2016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进行跟踪审计,此次审计涉及居民3573户,涉及房屋3408套,同时关注以前年度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和落实情况。这都在促进保障资金拨付,加强棚改项目和资金管理工作,推进闲置保障房及时分配,保障项目规范、顺利实施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是完成对2017年度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任务,主要围绕财政存量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旅游+”战略相关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开展跟踪审计。

三、加强重点项目投资审计,保障我区经济稳步发展

一是按照XX区棚户区(城中村)搬迁改造实施方案的要求,认真做好110国道、210国道沿线等重点地段,以及我区北出口、沙河、赛汗、白音席勒等重点区域拆迁等棚改项目的资料审核工作。坚持“监督与服务并重”的理念,对搬迁改造期间征收补偿、土地及地上物评估、资金的管理、拨付、使用、项目建设等工作进行审计监督,确保各重大市政工程顺利实施。截止目前,审计组已配合完成99家企业、651户居民的审核,涉及补偿金额16.81亿元。

二是严格执行《XX市XX区政府投资建设工程审计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及其实施细则,对工程建设前期及过程中与工程投资有关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充分发挥审计在政府投资项目科学决策、规范管理、控制成本、提高质量上的监督和服务作用,提高了项目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节约财政资金,避免资源浪费。

四、积极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问题再清查和集中整顿工作

按照XX市、XX区两级《关于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问题再清查和集中整顿工作的通知》要求,会同组织、人社、编办、财政等部门,对XX区机关事业单位是否存在“吃空饷”问题进行了再清查和集中整顿工作,确保底数清楚,清理到位。本次清查共涉及全区所有行政事业单位3760人,清理并扣回违规领取的退休养老金30177元。在进行“吃空饷”工作检查的同时,也强化了责任,规范了财务管理,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

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配合做好“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和区委巡察工作

一是按照《XX区开展集中整治“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工作方案》的要求,充分发挥审计在集中整治中的揭示、促进整改与建制作用,为全区“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作出积极贡献。目前已上报清理核查问题数2个。

二是按照XX区巡察工作的需要,专门派出审计人员对被巡察单位进行财务监督并提供违纪违规问题线索。

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审计队伍建设,提升审计能力

个人审计报告范文第3篇

2020经济责任审计个人述职报告

首先,诚挚地欢迎区审计局、审计组各位领导和同志来我局对我进行任期内的经济责任审计。下面,按照审计组要求,我将2005年至2008年人局长以来的工作情况作以简要汇报。

一、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全面改善办学条件。一是以两项督导评估为契机,争取财政投入按时足额到位。2006年以来,我们以迎接省、市两项督导评估为契机,积极向区委、政府领导反应教育的困难,使得我区在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区财政对教育的预算支出做到了优先考虑、尽力保证、只增不减。光2004年-2007年,财政对教育的投入累计达到2.95亿元,年均增长12.56%,其中2007年教育支出占到同期财政支出的32.48%,确保了教育经费的“两个比例”、“三个增长”。二是大力兴办民办教育。为有效缓解公办学校的办学压力,我局积极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办学,致力发展民办教育。近年来,由民营企业投资8000多万元办起了一批上档次、上规模的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如铂金玫瑰幼儿园、恩雅幼儿园投资都在500万元以上。目前,全区民办学校(幼儿园)总数达到64所,在校学生(幼儿)达到14000多人,民办教育成为区域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多元投入强硬件。为把公办学校做大做强,我局采取多元投入的形式全面改善公办学校的硬件设施。2005年以来,吸纳社会资金1560多万元,完成了12所薄弱学校的改造任务,彻底消除了D级危房。二、三、四中3所高中学校通过银校合作、社会赞助和教师集资共筹措资金8000多万元,建好了学生公寓、食堂、科教楼和体育馆。城区教育布局调整取得实质性进展,今年投资600多万元的先锋学校、娄底五小等项目建成后,城区大班额的紧张局面可望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二、围绕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深化各项改革。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我区以小财政办出大教育,改革创新是活教之源。一是课程改革创特色。我区财政虽小,但通过率先课改创新教育特色。2002年,我区作为全省第一批新课改实验区,局里就优先安排了60多万元专项资金,对3000多名教师进行了通识培训,组织近300名青年骨干教师外出学习交流课改经验,先后有12个课题在国家、省级立项。体育教育、校园文化、血性教育、家庭教育等校本教育独具特色。2003年,全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场研讨会在娄星区召开。2005年,娄星区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近3年来,有21名教师在全国、全省各类教学比武中获一等奖,89名学生在全国、全省各类竞赛中获一等奖,我局连续3年荣获教育部主题教育活动集体一等奖。成人学校坚持市场导向,致力培养技能型农民,目前已有3所成校先后被评为省级示范性成校。二是人事改革添活力。我区财政虽小,但通过“精兵简政”激发全员活力。从2003年起,全面实行教职工聘任制、行政干部竞聘选拔制和全员绩效工资制,彻底打破了“铁交椅”、“大锅饭”和“终身制”,切实增强了行政干部和教职员工的竞争意识、责任意识和效率意识。目前,全区共待岗培训教师580人,转岗分流教师32人,并全部清退dai课教师和临时工;全区106名局管干部全部通过公开竞聘产生,30名优秀教师走上行政岗位,24名原有的行政干部被转岗分流。三是体制改革提效益。我区财政虽小,但通过体制改革提高资金效益。2006年,我局在全市率先建立了教育资金管理中心,这不仅大大缩短了教育资金的运转周期,而且大幅节约了公务费支出成本,切实提高了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益。2006年全区中小学校的公务费支出只有313万元,比2005年的1062万元节减749万元。同时,为有效减少教育管理层级,节省行政成本,2006年至2007年,我局采取先行试点、分期分批的方式,在全省率先撤销了乡镇办事处学区,原学区的管理职能由所在地中学或中心小学承担,45名行政人员重新回到教育教学第一线。

任职以来,我尽职尽责,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工作中求稳意识重和机关制度建设抓得不紧,还存在少数干部职工拖沓散慢现象。今后的工作中,我会逐步克服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加以解决,以更进一步推动工作,加快全乡的发展步伐。

个人审计报告范文第4篇

为了总结现行的审计工作报告制度实施10多年的经验,从理论上分析审计工作报告制度的成效,全面研究审计工作报告和它所取得的效果及存在的不足,进一步提出完善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的审计工作报告制度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审计工作报告制度研究》课题组就地方审计工作报告制度的执行情况在部分有代表性的省份开展了一次专题调研活动。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审计工作报告制度的开展对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促进政府管理以及提高审计机关地位、发挥审计监督职能、扩大审计工作影响等方面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还有很多方面有待改进。

一、对审计工作报告重要性的认识有待提高

按照我国宪法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权监督本级政府的工作,各级人民政府作为权力执行机关,应该向权力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接受权力机关的监督。因此,审计法要求各级政府向本级人大常委会作审计工作报告制度是宪法这个规定的具体要求。但对于这个制度的重要性人们还认识不足,影响审计工作报告制度发挥应有的作用。

对于审计工作报告制度重要性认识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审计机关的认识不足。尤其是一些县级审计机关,他们认为预算执行审计年年审,审计的资金量少,项目不多,每年报告的内容和反映的问题大同小异,拿不出高质量的审计工作报告,导致政府领导看了不满意甚至认为没有必要到人大去作报告。其次,是一些地方政府对此认识不高。在很多地方,重大项目都是“一把手”项目,政府领导亲自抓,他们当然希望这些资金能够用到项目中去,发挥应有的效益,但是如果发生了挤占、挪用等情况,他们更希望内部解决,不想让外界知晓而影响其形象,所以,即使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写入了审计结果报告,也难在审计工作报告中反映。最后,是人大对审计工作报告制度的认识不足。一些地方人大,没有认识到审计工作报告对于人大审议财政决算中起到的参考作用。即使在目前已经开始开展审计工作报告制度的很多地方,往往也是走走程序,没有将决算审议与审计工作报告的审议有机结合起来。没有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

二、审计工作报告的内容和范围有待界定

审计工作报告集中反映了审计机关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的工作成果,体现了审计机关履行职能的情况。它一方面反映了一级政府管理和使用财政资金的状况,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审计机关开展审计工作的情况。审计机关如何履行自己的审计职责,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就,都要这一报告中体现。通过这一报告,政府、人大和社会公众可以对审计机关自身的工作做出判断和评价,也是对审计机关的一种考核,通过它建立了一个审计机关与外界沟通的有效途径。因此,审计工作报告所反映的内容、对审计工作报告范围的界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实践中,哪些内容该进入审计结果报告甚至审计工作报告,很多地方的审计机关在草拟审计报告时很难把握。就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我国,审计机关置于政府内,审计的都是政府的事情,尤其是在基层,审计项目的直接责任人是政府首长,这些项目中如果在资金运用方面出现了问题,审计机关是否将其放入审计工作报告中常常心中没数。第二,在很多地方,“同级审”和“上审下”相结合,如果上级审计部门审计了下级财政部门的决算,是否是该将其放入审计工作报告中?在调研的过程中,很多地方呼吁,应该出台相关的规范性文件,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界定,使地方审计机关在草拟审计工作报告时有依据和根据,规避风险。

三、审计工作报告的报告时间有待统一

审计工作报告的时间,就是审计机关何时代表政府向人大常委会做这份审计工作报告。自1996年以来,审计署每年报告的时间都是相对固定在6月份左右,与人大常委会审议中央财政决算结合在一起。何时报告影响到审计机关如何安排审计项目,因为年度预算执行审计要围绕这个报告来展开,如果没有相对固定的时间,就会导致审计机关难以安排一年的项目计划,审计组难以在审计过程中把握进度。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有两个问题普遍存在:一是审议决算与审议工作报告并不统一,二是部分地方审议工作报告的时间不固定。

虽然各级审计机关都有自己相对稳定的报告时间,但是这些时间的安排都是根据当地人大常委会的安排而定的,各级政府之间没有相应的规定和安排,在报告过程中也没有衔接。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绝大多数还是跟审计署的时间安排相仿安排在六七月,但还是有的地方安排在二三月,有的地方安排在八九月,甚至有的地方每年向人大报告两次。报告时间的不统一就会导致审计部门在做审计报告时很难衔接起来,如有些地方在“上审下”,如果上级部门提前向人大做了报告并将报告内容向社会公布,下级审计机关在向本级人大作审计报告相关内容时就要考虑到上级部门报告的影响。有些审计项目是多个审计机关协同配合完成的,如果某一个机关在审计报告中列出并向社会公布,必然会影响其他审计机关对这个项目的报告。因此,各级审计机关在审计工作报告时间上的选择应该规范和统一起来,一方面有利于各级审计机关安排审计项目,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各级审计机关在报告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衔接和配合。

四、处理好与人大和政府的关系有待探索

在审计工作报告过程中,处理好与人大和政府的关系非常重要。这是因为,审计机关是代表政府向人大作审计工作报告,既然是代表政府,就要得到政府的支持。同时报告的内容又是政府的事情,审计工作报告是在审计结果报告的基础上生产的,所以还要得到政府的同意。审计工作报告的报告对象是人大常委会,在作报告前,人大一般会关注工作报告的准备情况,而审计机关也会关注人大关心的话题,因此,两者间的沟通、协调非常必要。虽然审计工作报告制度直接涉及的是人大与政府的关系,执行机关向权力机关报告工作,权力机关监督执行机关的工作情况,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着审计机关、政府、人大三者间的关系。

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地方都能处理好与政府和人大的关系,政府首长对审计高度重视,在审计项目立项时点题,审计过程中协调关系,审计结果后督促整改落实,这种全程式地关注使得当地的审计工作不仅得到领导的认可,还能得到被审计单位的配合。在处理人大关系方面,一些地方审计部门也是从立项时就跟人大沟通,关注人大关心的话题,在对审计整改过程中,让人大参与促使整改落实,这些措施不仅加强了同人大的交流与合作,更使审计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层次。但是也有一些地方反映,审计机关在处理好这些外部关系方面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在很多时候处于尴尬的境地,主要表现在:第一,在一些地方的审计工作得不到领导的足够重视,政府首长不关注审计部门的工作情况,审计机关的人财物得不到保障,开展工作难度大,向领导汇报工作的机会较少等等。第二,在一些地方,人大和审计机关还没有建立起交流机制,人大不太关心审计部门所开展的审计工作及其效果,审计部门也不与人大沟通,彼此信息不畅。

五、审计工作报告公告制度的推广有待加强

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是监督审计结果执行的有效途径。推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将审计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有机结合,有利于审计结论的落实,扩大审计的影响。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地方还没有执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县级审计机关这个问题更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对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很多地方,由于公众的参与意识薄弱,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审计工作报告公开之后也不会产生什么影响,因此,人们认为公告的意义不大。第二,政府的积极性不高。只有在上级政府的要求或迫于压力的情况下,才会对审计结果进行公告,尤其是在经济相对落后、信息相对闭塞的地区。第三,审计结果公告的载体有限。公告要取得好的效果,载体的选择很重要。国家审计署的审计结果公告之所以能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各种媒体的宣传和报道密切相关,然而在一些地方,尤其是相对落后的市县,所能选用的载体非常有限。他们没有自己的报纸,有的甚至连电视电台也没有。而且这些载体的影响面很小,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六、审计工作报告的格式有待规范

目前,虽然审计署和各级审计机关都有对审计报告的规范格式的要求,而对于审计机关向政府提交的审计结果报告和向人大提交的审计工作报告,却没有相应的规定。

个人审计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国家审计公告;审计报告;国家审计

一、引言

审计公告制度是反应受托责任者代表国家和公众利益履行职责的总体情况的最直接的环节,可以有效地发挥审计监督、立法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多重约束机制的作用,促进受托责任者履行职责,有助于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完善审计公告制度必然能够更好的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从而实现国家治理的水平的提升。本文着重从国家治理的角度分析了国家审计报告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改革的方向。

二、审计公告中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体制的障碍我国现在实行的是行政型的审计模式

地方审计部门在上级审计部门和同级政府部门的双重领导之下,审计的经费、人事关系等均受制于政府,审计报告公开前也需要经过同级政府部门的同意,严重影响了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降低了审计部门的效率和效果,削弱了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二)审计报告的内容的不完善

1、合规性审计为主,制约免疫功能的发挥。我国国家审计仍处于发展阶段,尤其是审计公告制度尚处于发展的早阶段,审计报告的主要内容还集中于合规性审计阶段,与西方国家早期审计阶段有相似的地方。基于国家治理的角度,国家审计不应该局限在合规性审计。杨时展先生认为:随着民主制度的发展,委托人所关心的受托责任目标有合法性转向经济型、效果性、最终发展成为对社会福利性的关心[5]。基于此,陈骏和吴青川(2009)提出国家审计的三大治理功能:即监督功能,评价功能和瞻前功能,分别对应审计合法性、经济性和效益性、社会福利三个方面[1]。可见,我国的审计公告的内容还是低层次的。

2、审计报告的内容简单。对比2004年第1号公告:“50个县基础教育经费审计调查结果”和2012年第26号公告:“54个县财政性资金审计调查结果”不难发现审计报告的内容很粗略,而且近十年中这种情况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

3、审计报告形式不规范。无论是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报告相比还是与国际上其他具备较为完善的审计公告制度的国家出具的审计报告相比,我国国家审计报告存在随意性,缺乏必要的审计报告格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国家审计报告的作用,制约了审计报告的发展。

(三)审计公告不及时

受审计公告体制和审计人员的制约,我国审计报告的公告存在严重的滞后性。例如:对中国中信集团公司2010年度资产负债损益审计结果的公告在2012年6月1日才报出。具有很长时间的滞后性,相比于民间的审计一般于下一年3月分左右出报告相比,国家审计报告的中提供的信息对信息使用者来说较为陈旧,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大获得最新信息的能力,制约了我国国家治理的发展。

(四)责任追究制度的缺失

审计风暴后,关于问责制的建立在理论界已经风起云涌,但至今我国仍未建立完备的问责制度,在一定程度促使了屡审屡犯现象的产生。我国现行的行政模式的审计公告制度下,权责不清,问责主体的独立性较差,且责任主体模糊,造成我国审计发现问题“雷声大”,处理问题“雨点小”的尴尬处境。

(五)法律依据不足

1、缺乏刚性的法律依据。2001年8月1日颁布的《审计机关公布审计结果准则》首次以法规的形式确立了审计结果报告制度,但仅规定审计机关可以向社会公布某些审计事项的审计结果,缺乏刚性的法律要求作为依据。这不仅不利于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而且不利于调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从现有的法律框架来看我国的审计公告是一种不完全的公告,但国家治理结构下的国家审计应该实行的是完全审计。因此,完善现有的法律是必然选择。

2、法规过于笼统,实际操作不规范。现行相关法律法规仅对审计公告制度做了笼统的规定,且相关法律间的规定并不完全统一。这种粗线条的法律依据必然导致实务操作过程中的主观性,弱化审计公告的积极效应。

三、完善审计公告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一)改良审计体制

鉴于现行的地方审计机关的“双重领导”带来的诸多弊端,改良现行的审计体制十分必要。具体来讲就是以审计机关的“垂直领导”取代现行地方审计机关的“双重领导”。首先,脱离地方行政机关的地方审计机关具有更好的独立性,其出具的审计报告更加具有客观公正性,增强了审计公告的积极效用。其次,审计机关跳过了公告前需通过本级人民政府同意的环节,可以缩短审计报告报出的程序,进而节约了时间,及时公开审计报告将得以实现。最后,“垂直领导”有助于国家治理中权责的划分,有助于实现国家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间的合作。

(二)完善审计报告的内容

为了更好的发挥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建设性作用,应该改善审计报告的内容,具体来说可以从三个维度来改善:1、增加报告内容深度,即细化审计报告披露的内容。首先,细化对于国家审计中发现问题的描述。其次,增加对未发现问题的审计内容进行披露。国家审计的目的不是纠错,而是作为国家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报告的内容不应该局限在纠错方面而应该对被审计单位整体做出一个评价。2、扩大报告广度,即扩大审计报告的范围。首先,扩大被审计单位的类型,现行被审计单位的类型包括:国务院的并列机构,国务院下属的工作机构和国有控股公司等,还需进一步公开人大及其常委会,各派和中共中央下属机构等部门[3]。其次,增加对国家审计的披露,审计机关自身活动的披露有助于审计机关工作的公开化、透明化,有助于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3、提高审计报告的规范性,即规范审计报告基本要素,使审计人员有章可循。

(三)审计公告制度适度的向后扩展

为了更好的发挥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免疫系统的作用,审计公告制度应该向后扩展,即与问责制相连接。其次,对发现问题的被审计单位进行连续审计,并根据上期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追踪,检查,报告,披露其整改的情况。

(四)完善相关体系建设

首先,建立审计结果公告质量标准、考评制度和审计结果公告质量检查等制度体系,从制度上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其次,构建审计公告风险预警和审计公告补充机制,对审计公告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降低审计公告风险[4]。最后,建立健全法制体系,使审计人员有章可循,提高审计效率,规范审计行为。

参考文献

[1]朱灵通.论我国政府审计信息公开的三位拓展[J].财会月刊.2011(10).

[2]雷俊生.审计结果公告中的审计风险防范[J].财会通讯,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