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技助力精准扶贫总结

科技助力精准扶贫总结

科技助力精准扶贫总结

科技助力精准扶贫总结范文第1篇

小学精准扶贫工作计划范文一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县局、学区《推进教育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教育支持计划工作实施方案》精神,确保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有效开展,结合我校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扶贫攻坚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扶贫先扶智、彻底斩断贫困链条的总体思路,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工作原则,深入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以提升贫困地区基础教育水平、资助家庭贫困学生就学为首要工作任务,以加强贫困生资助力度、确保适龄学生全部入学为主要工作措施,通过教育提升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自我发展能力,从根本上消除贫困。

二、政策措施

1.落实好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对就读我校的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给予生活补助,保证上级的贫困寄宿生补助全额准确的落实到位,让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能够安心读书、读得起书。落实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按照每生每天4元的标准,为贫困学生提供营养改善计划膳食补助。落实好教科书一科一辅的免费发放政策,坚决杜绝乱收费和推荐教辅资料的行为。

2.争取引导社会各界捐资,多渠道筹集贫困生资助资金。积极

推动社会力量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帮扶贫困学生,减少因学返贫现象发生。

3.做好防流控辍工作。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做好防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工作,关系到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关系到建设教育强县、实现教育现代化,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提高人口素质、推动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才能更好的推动精准扶贫工作。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教育扶贫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全体教职工与广大学生家长加强沟通协调,促进教育扶贫工作有效开展。同时,成立蒲窝中心小学精准扶贫工作实施领导小组:

组 长:XXX

副组长:XXX

成 员:XXX XXX XXX

(二)保证资金落实到位。对于县级财政拨付贫困学生资助金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要及时精准发放到学生手里。

(三)建立信息台账。学校在认真调研、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建立贫困生的资料数据库、贫困家庭劳动力数据库,使每一个贫困家庭、每一个贫困生都要有相应的信息资料,确保不漏一户贫困户、不漏一个贫困生,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管理,最大程度地发挥各种教育扶贫资源的作用,确保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稳步实施。

(四)加强舆论引导。我校充分利用手机短信、微信、校讯通、板报等各种载体,宣传好教育精准扶贫的重大意义、帮扶内容和典型事迹等,让每个贫困户、贫困生了解帮扶政策,掌握帮扶措施。进一步统一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认识,激发教育扶贫攻坚信心,形成工作合力。

小学精准扶贫工作计划范文二

为贯彻落实县教育局关于印发《XX县教育局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教育支持计划工作实施方案》通知的精神,结合我校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扶贫攻坚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扶贫先扶智、彻底斩断贫困链条的总体思路,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工作原则,深入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以提升贫困地区基础教育水平、资助家庭贫困学生就学为首要工作任务,以加强贫困生资助力度、确保适龄学生全部入学为主要工作措施,通过教育提升我镇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自我发展能力,从根本上消除贫困。

二、具体工作

1.切实落实好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

对就读我校的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给予生活补助,保证上级的贫困寄宿生补助全额准确的落实到位,让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能够安心读书、读得起书;同时落实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按照每生每天4元的标准,为贫困学生提供营养改善计划膳食补助;落实好教科书一科一辅的免费发放政策,坚决杜绝乱收费和推荐教辅资料的行为。

2.切实做好贫困救助工作。学校政教处要积极争取引导社会各界捐资,多渠道筹集贫困生资助资金。积极推动社会力量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帮扶贫困学生,减少因学返贫现象发生,要认真遴选贫困户贫困学生受助对象,积极和公益部门联系落实救助政策。

3. 切实做好控辍保学工作。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学习教导处要积极落实政策。狠抓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控辍保学工作,要把控辍保学工作上升到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关系到教育强县的建设,提高人口素质、推动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发展大计上面来,要通过定期家访及召开家校联谊会等形式与家长进行沟通,规劝辍学学生重新返校,使我校的辍学率控制在2%以内。

4.切实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要抢抓国家、省上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政策机遇,根据《XX县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基本办学条件项目规划(2014-2018年)》,积极争取上级项目和扶持资金,该善我校基础设施条件。年内为12个教学班配齐多媒体教学设施,力争实现班班通。总务处要开源节流,制定购物计划,定期修缮办公及教学设施,年内添置200套课桌凳,进一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5.切实保证惠农资金落实到位。对于县财政拨付贫困学生资助金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及时精准发放到学生手里。总务处要会同膳食委员会定期检查学生营养餐落实情况,政教处要教育学生不要购买三无食品,要把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用着购买健康放心食品上,财务室要对各班两免一补政策的落实情况定期教学

督查审核。

6.切实建立健全精准扶贫档案台账。教导处及政教处要在认真调研、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建立贫困生的资料数据库、贫困家庭劳动力数据库,使每一个贫困家庭、每一个贫困生都要有相应的信息资料,确保不漏一户贫困户、不漏一个贫困生,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管理,最大程度地发挥各种教育扶贫资源的作用,确保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稳步实施。

三、组织保障

教育扶贫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全体教职工要与广大学生家长加强沟通协调,促进教育扶贫工作有效开展。因此我校成立了上良中学精准扶贫工作实施领导小组组织开展此项工作:

精准扶贫工作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XXX

成员:XXX XXX XXX

四、工作要求

1.明确分工,全员参与。按照上级要求,我校实行了全体职工划片包抓负责制,校长为总负责,召开教职工会议,具体分配任务,全体教职工分片进村入户调查问询,摸清我校义务教育阶段就读的所有贫困户学生,并登记造册,清理建档。

2.强化宣传,加强引导。学校政教处安排班主任充分利用手机短

信、校讯通、板报等各种载体,宣传教育精准扶贫的重大意义、帮扶内容和典型事迹等,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关注关爱贫困学生,大力弘扬中华民族重教兴学、扶贫助学的传统美德,让重视教育、捐资助学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3.相互协助,靠实责任。为了确保我校的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扎实推进并取得实效,分配给各个处室的工作任务要不折不扣的认真完成,做到责任到人。同时要积极配合县局及上良镇人民政府落实各项精准扶贫惠农工作。

小学精准扶贫工作计划范文三

我校对精准扶贫此项工作高度重视,为了保证优质高效地完成精准扶贫工作的年度工作任务,根据省、州和临夏县人民政府《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我校和联系村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精准扶贫工作的一个核心宗旨是让广大扶贫对象彻底脱贫,在获得物质生活条件根本改善的同时,切实提升精神生活的层次和水准。变输血型扶贫为造血型扶贫,是当前精准扶贫工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扶贫先扶智,我省在之前的扶贫工作实践中所创立的教育扶贫经验得到了广泛认可和大力推广,2月25日《人民日报》、《甘肃日报》对全省通过开展教育科技扶贫拔穷根的组合拳进行了专题介绍,对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实施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乡村教师队伍等纳入整体扶贫工程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为了顺应精准扶贫工作形势的发展,结合我省教育扶贫工作的要求,发挥临夏中学师资优厚、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我校精准扶贫的重点应放在教育扶贫上,着眼于关注农民实际需求、帮扶学校教育教学、跟踪服务在校学生,以智力扶贫为核心抓手,切实发挥教育在扶贫工作中的基础和先导作用。

二、工作内容

(一)掌握路盘乡联丰村全村各受教育阶段学生的基本信息,并进行跟踪调研和跟进服务。对全村所有在校学生,包括村幼儿园、村级小学、初中、以及在高中、大学等不同学段就读的学生信息进行摸底登记,弄清楚其家庭状况、经济条件、成长特点、基本需求和主要困难等情况和信息,做到心中有数。从下半年开始选择其中有代表性、急需帮扶的学生进行针对性帮助,体现精准特点。

(二)对梅冬岭小学进行专项帮扶。梅冬岭小学是路盘乡的中心小学,在校学生绝大多数是联丰村当地农民子弟,具有普遍的教育帮扶需求。同时,由于该校办学条件所限,许多教育教学活动具有帮扶的需求空间。根据对该校的调查了解,2016年拟对该校进行如下帮扶活动:

1、帮助解决部分体育用品。购赠一些篮球、乒乓球拍、羽毛球拍、跳绳等体育用品。

2、开展六一、教师节慰问活动。

3、开展一次心理辅导讲座。

4、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传统文化讲座,开展送文化下乡。

(三)对户籍在联丰村且已完成初中学业、渴求升入临中学习的学生,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降一定分数录取。高三补习生补习优先录取,减免部分费用。

(四)邀请相关科技人员到村上进行专题辅导和培训。针对联丰村农民在养殖、农牧业生产过程中需要获得相应知识技能培训的实际情况,我校将聘请相关专家给予技术指导。

1、学校邀请畜牧局专业技术人员到村上对牧业养殖户传授养牛、养羊技术。

2、邀请种子公司专业人员到田间地头培训种子的选用、化肥使用等方面的内容。

(五)电子商务培训学习。

组织我校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对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具备条件的中青年农民进行一次网上购物、网上致富信息查询与等方面的专门培训。

(六)组织村民上党课。

安排我校党务干部利用农闲时间,组织村民上1-2次党课,宣传党和国家的富民政策。

(七)完成常规性工作。

1、完成每月2次的入户调查工作。

2、上传反映调查情况的文字、图片等资料。

3、完善相关表册。

4、及时编印《精准扶贫工作简报》。

(八)相关物质帮扶工作。

1、购买、发放一定数量的啤特果树苗。根据所了解到的情况,联丰村农民在春耕生产中比较重视植树育苗、发展经济林建设,我们计划购买一些啤特果树苗,适时发放到贫困户手中。

2、联丰村在整治和改造村社道路过程中出现了资金短缺,我校可视具体情况解决村上的部分欠款。

科技助力精准扶贫总结范文第2篇

【导语】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2017年精准扶贫个人工作总结范文》,供您查阅。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根据县委、县政府召开的精准扶贫“四法”暨建档立卡会议精神,我办事处立即召开党政联席会扩大会议,对该项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安排部署,对我办事处驻村干部和村干部进行业务培训,会议要求严格按照“5个时节点”和“9个步骤”的程序和方法扎实抓好精准扶贫工作。贯彻落实毕节市委、市政府推进“六个到村到户”精准扶贫工作会议精神,把“六个到村到户”作为实施精准扶贫的主要抓手,切实做到“五个结合”、“四个具体”,形成“1+7”工作格局。即: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和深化试验区“三大主题”有机结合,和工业化、城镇化主战略、“三化”兴“三农”有机结合,和提升农村人口素质与劳动力转移就业有机结合,和“四在农家、美丽乡村”、“两个硬化”工程、通村水泥路(油路)建设有机结合;做到目标具体、措施具体、进度具体、责任具体;形成一个总体方案加六个子方案和一个具体任务分解方案的“1+7”工作格局,创新扶贫方式,改进工作方法。

通过全面实施和推进结对帮扶、产业扶持、教育培训、农村危房改造、扶贫生态移民、基础设施“六个到村到户”,确保我办事处2014年1350人贫困人口,已经脱贫585人。

1、结对帮扶到村到户。

我办事处及时组织召开会议,安排办事处、村干部进村入户,认真对贫困户进行摸底排查,通过民主评议并预以公示,审核确定出我办事处贫困人口1350人,454户。结合县扶贫办分解到我办事处2014年减贫人口任务。我办事处结对帮扶的人员有:副县级干部1名,正科级干部8人,副科级干部9人,一般干部119人,这些人分别是县人大、城管局、房管局、农发行、红旗办事处的干部。这批人分别按“54321”分配到石关村、路塘村、庆云村、蔬菜村对贫困农户进行结对帮扶。到扶贫对象家中了解情况,并填写好“六个到村到户”精准扶贫信息采集表,在帮贫困农户规划,在生产上作技术指导。实现我办事处“一户一帮扶责任人”,做到“干部到户、责任到人”。帮扶对子结成后,工作队和责任人对贫困户进行精准识别、了解贫困状况、分析贫困原因,逐村逐户理清思路、制定规划、细化措施,重点为帮扶对象找准产业发展路子,改善基础设施。建立精准扶贫帮扶部门和干部考核办法,落实帮扶责任,明确工作时限,实现结对帮扶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2、产业扶持到户

针对我办事处贫困户实际,着眼市场可持续发展,注重以“特”制胜,路塘村建设250万的天麻种繁基地、石关村马铃薯种植500亩;石关村辣椒育苗种植500亩,都已经落到实处,种植完成,农户得实惠,曾收入。

3、教育培训到村到户

大力实施教育“9+3”计划,加大对贫困户子女九年义务教育入学,办事处、村干部加大对贫困农户适学儿童排查加力度,确保每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人,推进“雨露计划.雨露直通车行动”(到深圳学习的3人,各种职业学校补助已上报的7人,上二本线领取补助的1人);目前正在进行“圆梦行动”摸底,资助贫困家庭“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杜绝贫困家庭因学致贫、因学返贫现象。以适用技术、产业化技能、劳务输出和就业创业等主要内容,现场操作实训,大力开展技能培训,让有劳动能力的每户贫困户至少掌握一门以上实用技能。

4、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

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美化环境。根据县生态办安排,我办事处按计划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7户,改造资金17.58万元,已经改造结束。

5、扶贫生态移民到村到户

主要针对搬迁进来176户移民进行后期扶持,扶持资金3.4515万元和生产技术上的指导。

6、基础设施到村到户

根据精准扶贫项目实施情况,我办事处已实施和正在实施的基础设施:两个硬化5.504公里4万元,一事一议通村水泥路3公里58万元。背街小巷硬化道路12500平方米,总投资188.9万元。

科技助力精准扶贫总结范文第3篇

一、健全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职责

(一)强化组织领导,夯实工作队伍

将建强组织领导、壮大工作队伍作为社会扶贫工作有序推进的基础保障。成立由局“一把手”亲自挂帅,分管副局长牵头推进,局办公室协同相关股室全力落实的县扶贫开发局社会扶贫专项领导小组,层层细化任务分工,压紧压实工作职责,确保了社会扶贫工作有人督、有人抓、有人干。

(二)强化沟通协作,汇集工作力量

主动作为、强化当担,建立完善社会扶贫线上线下沟通平台。线下联合团省委等9家省直定点帮扶部门创新出台社会扶贫四大机制,建立定期联席会、协调会、每月报进度、半年报小结、全年报总结沟通机制。线上利用微信平台建立省直定点帮扶和东西扶贫携手奔康2个工作联系群。实时共享帮扶工作开展过程中数据信息、经验做法、问题困难。精准收集、定期研判

(三)科学方案举措,健全工作机制

严格按照省州社会扶贫工作要点,结合本县实际高标准编制每年度《社会扶贫专项实施方案》,对年度省直定点帮扶、东西扶贫携手奔康、雨露计划等重要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切实做到了目标任务、责任分工、时间节点“三个明确”。针对社会扶贫涵盖面广、配合部门多、沟通协调不充分的问题,编制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2019年社会扶贫专项计划》的通知,对社会扶贫部门责任分工进行再细化、再明确,建立社会扶贫总口子定期统计+牵头部门充分协调定期研判的协同推进机制。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省直定点帮扶工作。始终坚持做好社会扶贫定点帮扶沟通协作的“电话线”,密切保持与团省委等9家省直定点帮扶单位高校、医院沟通协作。帮扶单位各级领导先后30余次赴我县开展脱贫攻坚现场帮扶、考察等工作,人次达200余人。争取教育、文化、培训等方面帮扶项目122个,直接和间接投入帮扶物款2000余万元;举办各类培训班84期,受训人数达10000余人次;引导帮扶贫困群众就业100余人,劳务收入达60余万元;帮助销售各类农产品600余万元,切实在教育、产业、技能、文化扶贫方面给予了强有力的帮扶。

(二)“雨露计划”教育补助工作。为切实做好雨露计划支持贫困家庭新成长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资金补助工作(以下简称春季学期雨露计划),有力消除县域内贫困代际传承问题。坚持从严对标省州政策要求,狠抓谋划部署、资金保障、宣传动员、审核公示、补助兑现五个重要环节,确保了雨露计划工作精准落地、落实,不断促进县域内更多的贫困家庭新成长劳动力积极接受职业教育、提升文化素质、强化致富技能。一是谋划部署到位。坚持高层推动,建立“一把手”全程督导,分管副局长实时跟进的工作推进机制,选定2名业务骨干全力推进雨露计划,切实做到了及时安排、有力推进、实时跟踪、科学决策。二是资金保障到位。发挥部门职能优势,及时对接县攻坚办、财政局等相关部门,结合每年度补助资金兑现情况,先后安排120万元作为雨露计划补助资金,切实做实了资金保障,提升了业务人员放手大干的底气和信心。三是宣传动员到位。每年编制下发关于《启动雨露计划》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对象标准、申报程序、审核要点、补助标准等。切实用好驻村队伍、教育机构、宣传媒体、结对帮扶四个宣传“法宝”,切实将政策宣传到户、告知到人。四是审核公示到位。严格按照对象申请、村级初审、乡级审核、县级复核、社会监督的“五级”把关要求,进一步明确县、乡、村三级责任人员、审核事项、纪律要求等,切实避免了错退、错进的情况发生。五是补助兑现到位,严格采取应补尽补、分期兑现、打卡到人的原则。对账户信息错误的情况,坚持不怕麻烦、不省话费、负责到底的工作作风,全覆盖实行现场更改、现场确认,切实提升了资金兑现的精准度、满意度、认可度。目前,按照雨露计划受助对象人均750元的标准共计发放40.95万元,受惠贫困学生达546人次,同时2019年秋季雨露计划补助工作正在有序推进,目前在册人员规模527人,正在开展乡村两级在校情况审核。

(三)“扶贫日”工作开展情况。将“扶贫日”系列活动作为构建全社会大扶贫格局的重要抓手来落实。坚持实行强化组织领导保障、责任分工制度明确、方案计划先行、内容措施细化。科学组织县民政、县红会、县团委及文化宣传部门,狠抓活动前宣传动员、活动中营造声势、活动后保持氛围三个重要环节。确保了扶贫日系列活动开展有条不紊、成效显著。5年里县内外500余家爱心部门、社会群体及人士积极参与扶贫日活动,共计募集爱心捐赠资金1300余万元、爱心物资价值100余万元。全社会关心扶贫、支持扶贫、参与扶贫的氛围得到显著提升。

(四)扶贫技能培训工作情况。以“三到位+一严一新”工作法,全力做实精准扶贫劳动力转移及致富增收带头人培训,力争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同推进。一是底数摸排到位。在对象确定上、科目选择上,坚持结合基层实际、尊重群众意愿、突出政府引导,制定下发《培训需求及意愿》统计的通知,全覆盖完成19个乡镇61贫困村2107户9858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致富带头人及劳动技能培训需求及意愿统计。二是对象选择到位,实用技术培训方面,按照全县南、中、北各路产业布局,科学确定民居接待、机械维修、花椒种植培训等班次,从而形成辐射带动。致富带头人培训方面,坚持优中选优、一村一名的原则,科学选择村组干部、专合组织负责人、种养殖大户等作为培训对象,集中进行政策解读、宣传营销、经营管理培训。三是规划安排到位。在培训日程安排上、方式方法上,统筹考虑群众生产习俗、文化素质层次等。坚持避开虫草、松茸等收成大季,坚持避开一年两季农忙时节,坚持应人而异、科学教学、理论与实践科学搭配,实现了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的目标。四是创新教学方式。坚持从对象主观能动性入手,将提升兴趣、预见实用作为培训质量达标的关键。实用技术培训方面,突出现学、现用、现见效。致富增收带头人培训方面,采取教师讲经验知识、干部讲政策常识、实地看经营成果的方式,在完成既定教学课程的基础上,开展县内产业发展支持政策宣讲、实地参观教学、产业发展经验交流等,切实提升了政策知晓度、拓宽了眼界、吸收了经验。5年里共计开展精准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12个班次,受训人数达700余人次;开展致富带头人培训5个班次;受训人数达350人。

(四)信息摸排帮扶项目统计情况。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基本信息摸排。方面编制下发《关于做好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基本信息摸排和稳岗工作》的通知,细化明确对象摸排、信息录入、稳岗措施、数据共享等重要环节任务,先后建立乡(镇)+“五个一”+驻村工作队摸排体系、县扶贫开发局+教育局+发改局信息共享和稳岗稳业体系。目前,共计摸排县域内外出务工劳动力1136人,为下一步统筹资源做好稳岗稳业工作储备了第一手资料。社会扶贫帮扶项目申报方面。严格按照州攻坚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做好社会扶贫帮扶项目统计筹备工作的要求,制定下发《关于报送县社会帮扶项目》的通知,从严把关项目资金量、项目申报标准、项目实施可操作性。精准识别上报单亲妈妈、残疾家庭、助学成才、贫困户心愿等帮扶项目10余个。

(五)社会救助工作情况。一是社会扶贫网推广覆盖完成,先后编制下发《县社会扶贫网推广工作方案》、《关于加快社会扶贫网推广工作的通知》,高质提前完成全县2000余户贫困群众全覆盖注册推广及1000余名爱心人士注册推广工作,发送爱心求助1条,募集爱心资金16690元,解决不了贫困群众资金紧缺的燃眉之急。二是深化社会救助帮扶对接。先后争取创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新网银行、跨世纪电器城等多家爱心帮扶企业,采取现场捐资捐物等方式,在贫困乡(镇)、贫困群众基础设施提升、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等方面积极提供帮助。共计争取社会援助物款500余万元,切实办成了一批解民忧、除民困、帮民富的民生实事,获得了基层群众的一致认可和好评。三是全力推进群团组织帮扶工作,县团委、残联、妇联等部门充分联动相应。一方面按质按量落实金秋助学、童伴计划、爱心妈妈、暖冬行动等既定任务,受惠贫困学生、母亲、残疾人达2000余人次。另一方面创新实施“喜波勒熊”、“扶贫志愿者留守儿童夏令营”等活动,在贫困群众好风气形成、好习惯养成及留守学生开拓眼界、关心温暖等方面做出了显著的成效。

三、专注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提升,创新实施社会扶贫扶志扶智“三个亮点”行动

高度重视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提升,严格按照中央省州关于将“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的要求,联合县内外各级帮扶力量在贫困群众智力培育、志气提升、习惯养成等方面动真情、下真功夫,探索“千企帮千户”接通帮扶资源+“星级示范户评定”提升脱贫志气+“技能培训”增强致富技能“三大”创新行动,为全县贫困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搭建了“方位标”、做好了“引路人”。一是编制出台《千企帮千户精准扶贫行动资金管理办法》,联合各级力量动员县内外爱心企业、组织、团体通过爱心结对、捐资捐物等方式建立“千企帮千户”行动爱心基金(目前基金资金量538万元),实现1000余户贫困群众与爱心企业直接结对,切实拓宽了帮扶渠道、积蓄了帮扶资源。二是编制出台《千企帮千户脱贫奔康星级示范户创评实施细则》、《千企帮千户爱心积分超市实施方案》,瞄准致富增收、教育卫生、爱国守法、明白人培养、感恩意识提升等10个方面创建目标,科学设定10星示范户创建和积分奖励标准,并以1颗星500元、1积分1元标准兑现奖补,让懒与勤不一样、恶与善不一样、无知与明白不一样、贪婪与知足不一样。共计完成4个乡70户贫困家庭388颗示范之星创建,兑现奖补194000元;完成5个乡户积分创建工作,共计兑现积分60000余元。三是“三到位+一严一新”工作法高质量落实1000余人的技能培训,在人员识别、班次安排、科目选择上充分尊重地区实际、发展要求突出精准二字,在跟踪管理上、教学方式上坚持因材施教、正向激励抓住实效“二字”,学员来之则学、学之有得、学之有用的成效显著提升,为下一步产业发展、增收致富锻炼了本领、积累了知识。

四、其它工作

(一)万企帮万村工作。配合县工商联及双流援建指挥部积极推进万企帮万村行动,编制出台《县万企帮万村工作方案》,全力做好乡村帮扶需求统计和爱心企业帮扶意愿收集,统筹考虑爱心企业经营方向及贫困乡村发展需求及帮扶诉求,配餐式为困难乡村精准搭建爱心组织帮扶桥梁。全覆盖完成61个贫困村与爱心企业精准结对。

科技助力精准扶贫总结范文第4篇

——遂川县茶产业扶贫典型范例

遂川是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茶产业示范县,是百年金奖茶——狗牯脑的原产地,狗牯脑品牌居江西茶“四绿一红”品牌之首。近年来,遂川县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将狗牯脑茶作为“兴县富民的第一产业”来抓,目前,遂川县茶园面积28.2万亩,产量8700吨,产值达21.7亿元,狗牯脑品牌价值达25.37亿元。遂川县近10万人从事茶业相关行业,6000多户贫困户发展茶产业,户均增收达4000元。

一、强政策引导,壮大产业规模

根据遂川县实际,制定狗牯脑茶发展总体规划,强化政策引导,力促狗牯脑茶产业发展提质增效。规划布局科学有序。紧扣江西省“十三五”十大产业精准扶贫规划,探索遂川县“四个一”(一片茶山、一亩果园、一栏畜禽、一人就业)产业扶贫模式,选择以茶业作为产业精准扶贫主抓手,在原有10多万亩茶园基础上,每年新种2万亩,目前已达28.2万亩,2020年茶园总面积达到30万亩。按照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扶贫全覆盖规划,将在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中选择有条件发展茶产业的贫困户6000多户,按平均每户增加发展2亩的规划,再落实1.2万亩茶业扶贫任务,努力实现户均增收6000元的目标。政策扶持真金白银。出台《遂川县脱贫攻坚产业扶贫工程实施方案》、《遂川县狗牯脑茶产业发展奖补办法》《遂川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奖补办法》等政策文件,制定“特惠制”扶持措施,降低奖补门槛,提高奖补标准。县财政每年投入3000万元建立“狗牯脑茶产业发展基金”。其中1000万元用于茶叶基地建设奖补,1000万元用于市场营销、品牌宣传奖补,1000万元用于加工企业设备升级、投资创新等奖补。贫困户新种和低改茶叶奖补标准:新种茶叶1亩以上(含1亩),经验收合格后,每亩奖补1000元,按5:3:2的比例,分三年进行奖补到位;实施茶叶低改1亩以上(含1亩),每亩一次性奖补500元。近年来,已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产业扶贫基地免费发放茶苗935.6万株,极大地提高了贫困户的种茶热情。考核评比动真碰硬。成立狗牯脑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出台茶产业发展工作要点,强化各主体责任,明确茶产业各目标任务时间节点,把茶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列入乡镇和县直单位综合考评重要内容,没有完成目标任务的,该年度的农业农村工作不得评优评先。

二、重帮扶带动,提升发展能力

为增强贫困群众种茶、制茶、售茶势头,全力实施精准帮扶,做到政府来扶、干部来帮、社会力量来带。政府扶到位。健全配齐以服务茶叶种植、加工为主要内容的乡镇农技推广站的基础设施,补充一批茶叶种植技术专业人员。每年定期或不定期举办茶叶种植技术培训班,通过课堂教学与现场指导的方式培训茶农茶叶种植管理与加工技术,培训人次6000多人。举办了2019年第三届中国(南昌)国际茶业博览会暨第四届“狗牯脑”杯全国绿茶手工制作大赛,遂川县贫困户张春艳获得全国金奖。同时,遂川县还举行了由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制茶能手参加的狗牯脑茶制作技能大赛,通过举办技能大赛,助推贫困户提升技能,实现脱贫致富。干部帮到位。建立了干部“9753”责任帮扶精准扶贫机制。按县级干部“1+9”、科级干部“1+7”、股级干部“1+5”,一般干部“1+3”标准,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原则上按每户贫困户不高于5000元的标准落实产业帮扶资金,千方百计引导贫困户将产业资金投向合作社或产业基地等经营主体,避免“撒胡椒面”浪费资金。社会力量带到位。进一步深化“长江公益善茶项目”的合作,借助长江商学院、长江商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漳州科技职业学院、江西昌泰天福茶业有限公司等社会力量在遂川县开展精准帮扶,2019年9月已资助遂川县部分贫困户子女免费就读于漳州科技学院茶学专业,致力于帮助遂川县培养一批制茶产业专业人士,夯实茶产业基础,促进遂川县茶产业发展。

三、建机制依托,带动群众致富

针对不同类型的贫困户,分别采取不同措施,让贫困户通过茶产业获得稳定收益,从而带动群众致富。联结机制带动致富。针对自身条件不足,难以独自发展茶叶产业的贫困户,通过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能人大户带动和贫困户自身种植的“三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扶持贫困户发展茶产业;通过股份联结、租赁联结、订单联结、服务联结和劳务联结等方式,构建贫困户与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能人大户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如高坪镇车下村党支部书记张冬梅创办的四季春茶叶专业合作社,目前有142户农户加入该合作社,流转土地500多亩,入股土地200多亩,带动人均增收3000余元。扶贫贷款带动致富。对自身有条件发展茶业的贫困户,在茶叶基地建设、茶苗提供、技术指导等方面予以帮扶奖励,县财政对贫困户贷款按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100%给予贴息。如南江乡沙美村贫困户张继炎依托政策,利用产业扶贫信贷通贷款5万元,加自有资金发展一个70亩的产业基地,并成立合作社,向上级争取产业基地建设资金6万元,其中3万元用于10户贫困户入股资金,3万元用于茶叶基地建设,每户贫困户总收益不少于4000元。示范基地带动致富。择优打造3个县级茶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建设一批乡镇茶产业扶贫精品基地,完善一批村级茶产业扶贫规范基地,充分发挥这些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如江西同洲茶叶产业扶贫基地吸纳的贫困户以资金或茶园入股,该产业基地按“五统一分”(统一供苗、统一培训、统一标准、统一物资、统一营销、分户经营)方式,年底分红10-15%给社员,带动100户贫困户增加收入。目前,遂川县共有34个茶产业扶贫示范基地(3个县级茶产业扶贫示范基地,5个乡级茶产业扶贫基地,26个村级茶产业示范基地),覆盖贫困户900多户。

科技助力精准扶贫总结范文第5篇

一、增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使命感、紧迫感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上的辉煌篇章。党的十以来,我们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实施精准扶贫,不断丰富和拓展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不断开创扶贫开发事业新局面。

我国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中西部一些省(自治区、直辖市)贫困人口规模依然较大,剩下的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较深,减贫成本更高,脱贫难度更大。实现到2020年让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既定目标,时间十分紧迫、任务相当繁重。必须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思路和办法,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

扶贫开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我国国际形象。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切实解决好思想认识不到位、体制机制不健全、工作措施不落实等突出问题,不辱使命、勇于担当,只争朝夕、真抓实干,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这块突出短板,决不让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掉队,实现《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确定的脱贫攻坚目标。

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坚持扶贫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坚持精准帮扶与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开发紧密结合,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坚持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咬定青山不放松,采取超常规举措,拿出过硬办法,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二)总体目标

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三)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夯实组织基础。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严格执行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切实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使其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坚持政府主导,增强社会合力。强化政府责任,引领市场、社会协同发力,鼓励先富帮后富,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

――坚持精准扶贫,提高扶贫成效。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必须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切实提高扶贫成果可持续性,让贫困人口有更多的获得感。

――坚持保护生态,实现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保护放在优先位置,扶贫开发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探索生态脱贫新路子,让贫困人口从生态建设与修复中得到更多实惠。

――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继续推进开发式扶贫,处理好国家、社会帮扶和自身努力的关系,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精神,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扶贫先扶智,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坚持因地制宜,创新体制机制。突出问题导向,创新扶贫开发路径,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创新扶贫资源使用方式,由多头分散向统筹集中转变;创新扶贫开发模式,由偏重“输血”向注重“造血”转变;创新扶贫考评体系,由侧重考核地区生产总值向主要考核脱贫成效转变。

三、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加快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四)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抓好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这个关键环节,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打好基础,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造条件。按照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要求,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有5000万人左右通过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易地搬迁、教育支持、医疗救助等措施实现脱贫,其余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行社保政策兜底脱贫。对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定期进行全面核查,建立精准扶贫台账,实行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根据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对贫困人口实行分类扶持。建立贫困户脱贫认定机制,对已经脱贫的农户,在一定时期内让其继续享受扶贫相关政策,避免出现边脱贫、边返贫现象,切实做到应进则进、应扶则扶。抓紧制定严格、规范、透明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退出标准、程序、核查办法。重点县退出,由县提出申请,市(地)初审,省级审定,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备案。重点县退出后,在攻坚期内国家原有扶贫政策保持不变,抓紧制定攻坚期后国家帮扶政策。加强对扶贫工作绩效的社会监督,开展贫困地区群众扶贫满意度调查,建立对扶贫政策落实情况和扶贫成效的第三方评估机制。评价精准扶贫成效,既要看减贫数量,更要看脱贫质量,不提不切实际的指标,对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五)发展特色产业脱贫。制定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专项政策,统筹使用涉农资金,重点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种养业和传统手工业等。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扶持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农业基地。加强贫困地区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培育,发挥其对贫困人口的组织和带动作用,强化其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贫困户更多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加大对贫困地区农产品品牌推介营销支持力度。依托贫困地区特有的自然人文资源,深入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科学合理有序开发贫困地区水电、煤炭、油气等资源,调整完善资源开发收益分配政策。探索水电利益共享机制,将从发电中提取的资金优先用于水库移民和库区后续发展。引导中央企业、民营企业分别设立贫困地区产业投资基金,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主要用于吸引企业到贫困地区从事资源开发、产业园区建设、新型城镇化发展等。

(六)引导劳务输出脱贫。加大劳务输出培训投入,统筹使用各类培训资源,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大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和贫困户教育培训工程实施力度,引导企业扶贫与职业教育相结合,鼓励职业院校和技工学校招收贫困家庭子女,确保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实现靠技能脱贫。进一步加大就业专项资金向贫困地区转移支付力度。支持贫困地区建设县乡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引导和支持用人企业在贫困地区建立劳务培训基地,开展好订单定向培训,建立和完善输出地与输入地劳务对接机制。鼓励地方对跨省务工的农村贫困人口给予交通补助。大力支持家政服务、物流配送、养老服务等产业发展,拓展贫困地区劳动力外出就业空间。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扶持力度。对在城镇工作生活一年以上的农村贫困人口,输入地政府要承担相应的帮扶责任,并优先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

(七)实施易地搬迁脱贫。对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加快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坚持群众自愿、积极稳妥的原则,因地制宜选择搬迁安置方式,合理确定住房建设标准,完善搬迁后续扶持政策,确保搬迁对象有业可就、稳定脱贫,做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要紧密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编制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规划,支持有条件的地方依托小城镇、工业园区安置搬迁群众,帮助其尽快实现转移就业,享有与当地群众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各级政府投入力度,创新投融资机制,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提高补助标准。积极整合交通建设、农田水利、土地整治、地质灾害防治、林业生态等支农资金和社会资金,支持安置区配套公共设施建设和迁出区生态修复。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支持易地扶贫搬迁。为符合条件的搬迁户提供建房、生产、创业贴息贷款支持。支持搬迁安置点发展物业经济,增加搬迁户财产性收入。探索利用农民进城落户后自愿有偿退出的农村空置房屋和土地安置易地搬迁农户。

(八)结合生态保护脱贫。国家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石漠化治理、防沙治沙、湿地保护与恢复、坡耕地综合整治、退牧还草、水生态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在项目和资金安排上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倾斜,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度和受益水平。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结合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创新生态资金使用方式,利用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工程资金使当地有劳动能力的部分贫困人口转为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合理调整贫困地区基本农田保有指标,加大贫困地区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力度。开展贫困地区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健全公益林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完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推动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

(九)着力加强教育脱贫。加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国家教育经费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倾斜。健全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帮助农村贫困家庭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稳步推进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加大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特岗计划、国培计划向贫困地区基层倾斜,为贫困地区乡村学校定向培养留得下、稳得住的一专多能教师,制定符合基层实际的教师招聘引进办法,建立省级统筹乡村教师补充机制,推动城乡教师合理流动和对口支援。全面落实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合理布局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加快标准化建设,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提高义务教育巩固率。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让未升入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都能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加强有专业特色并适应市场需求的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努力办好贫困地区特殊教育和远程教育。建立保障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加大对贫困家庭大学生的救助力度。对贫困家庭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支持。实施教育扶贫结对帮扶行动计划。

(十)开展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脱贫。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努力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对贫困人口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给予补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制度对贫困人口实行政策倾斜,门诊统筹率先覆盖所有贫困地区,降低贫困人口大病费用实际支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支付后自负费用仍有困难的,加大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帮扶力度,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使贫困人口大病医治得到有效保障。加大农村贫困残疾人康复服务和医疗救助力度,扩大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的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建立贫困人口健康卡。对贫困人口大病实行分类救治和先诊疗后付费的结算机制。建立全国三级医院(含军队和武警部队医院)与连片特困地区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县级医院稳定持续的一对一帮扶关系。完成贫困地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标准化建设,积极促进远程医疗诊治和保健咨询服务向贫困地区延伸。为贫困地区县乡医疗卫生机构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类本专科学生,支持贫困地区实施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制定符合基层实际的人才招聘引进办法。支持和引导符合条件的贫困地区乡村医生按规定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贫困地区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等防治工作。全面实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新生儿疾病免费筛查、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孕前优生健康免费检查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加强贫困地区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

五、强化政策保障,健全脱贫攻坚支撑体系

(十八)加大财政扶贫投入力度。发挥政府投入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积极开辟扶贫开发新的资金渠道,确保政府扶贫投入力度与脱贫攻坚任务相适应。中央财政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实现较大幅度增长,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各类涉及民生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和中央预算内投资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倾斜。加大中央集中公益金对扶贫的支持力度。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涉农资金要明确一定比例用于贫困村。各部门安排的各项惠民政策、项目和工程,要最大限度地向贫困地区、贫困村、贫困人口倾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根据本地脱贫攻坚需要,积极调整省级财政支出结构,切实加大扶贫资金投入。从2016年起通过扩大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规模,增加对贫困地区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投入。建立健全脱贫攻坚多规划衔接、多部门协调长效机制,整合目标相近、方向类同的涉农资金。按照权责一致原则,支持连片特困地区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围绕本县突出问题,以扶贫规划为引领,以重点扶贫项目为平台,把专项扶贫资金、相关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捆绑集中使用。严格落实国家在贫困地区安排的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县级和西部连片特困地区地市级配套资金的政策,并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投资补助比重。在扶贫开发中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等模式。加强财政监督检查和审计、稽查等工作,建立扶贫资金违规使用责任追究制度。纪检监察机关对扶贫领域虚报冒领、截留私分、贪污挪用、挥霍浪费等违法违规问题,坚决从严惩处。推进扶贫开发领域反腐倡廉建设,集中整治和加强预防扶贫领域职务犯罪工作。贫困地区要建立扶贫公告公示制度,强化社会监督,保障资金在阳光下运行。

(十九)加大金融扶贫力度。鼓励和引导商业性、政策性、开发性、合作性等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扶贫开发的金融支持。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向金融机构提供长期、低成本的资金,用于支持扶贫开发。设立扶贫再贷款,实行比支农再贷款更优惠的利率,重点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和贫困人口就业创业。运用适当的政策安排,动用财政贴息资金及部分金融机构的富余资金,对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的资金需求,拓宽扶贫资金来源渠道。由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发行政策性金融债,按照微利或保本的原则发放长期贷款,中央财政给予90%的贷款贴息,专项用于易地扶贫搬迁。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分别设立“扶贫金融事业部”,依法享受税收优惠。中国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要延伸服务网络,创新金融产品,增加贫困地区信贷投放。对有稳定还款来源的扶贫项目,允许采用过桥贷款方式,撬动信贷资金投入。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的要求,建立和完善省级扶贫开发投融资主体。支持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为贫困户提供免抵押、免担保扶贫小额信贷,由财政按基础利率贴息。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助学贷款、妇女小额贷款、康复扶贫贷款实施力度。优先支持在贫困地区设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支持贫困地区培育发展农民资金互助组织,开展农民合作社信用合作试点。支持贫困地区设立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支持贫困地区设立政府出资的融资担保机构,重点开展扶贫担保业务。积极发展扶贫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对贫困户保证保险保费予以补助。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通过中央财政以奖代补等支持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保险发展。加强贫困地区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支持贫困地区开展特色农产品价格保险,有条件的地方可给予一定保费补贴。有效拓展贫困地区抵押物担保范围。

(二十)完善扶贫开发用地政策。支持贫困地区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及最新年度变更调查成果,调整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扶贫开发用地需要,专项安排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中央和省级在安排土地整治工程和项目、分配下达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计划和补助资金时,要向贫困地区倾斜。在连片特困地区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允许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在省域范围内使用。在有条件的贫困地区,优先安排国土资源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支持开展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试点。

(二十一)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加大科技扶贫力度,解决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加大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对科技扶贫的支持,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在贫困地区的转化。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支持科技特派员开展创业式扶贫服务。强化贫困地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加大政策激励力度,鼓励各类人才扎根贫困地区基层建功立业,对表现优秀的人员在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倾斜。大力实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贫困地区本土人才培养计划。积极推进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

六、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合力推进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