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专业模特礼仪

专业模特礼仪

专业模特礼仪

专业模特礼仪范文第1篇

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培养现代社会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园地,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近年来,随着社会分工的变化和社会角色的转换,女性独立自强的呼声日益强烈,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通过接受职业教育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女性人才的培养对促进社会的民主平等、建设两性和谐的社会、加速国家经济的腾飞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实现“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目前高职院校培养的女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女大学生在就业上面临着极大的困境,这已经成为制约高职院校女性教育发展的一个瓶颈。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很多,一定程度表现在女大学生职业岗位技能的欠缺上,更多地则表现在女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低和自我发展潜力、自立自强、积极进取、创业创新等精神的欠缺上。高职院校女大学生若要摆脱性别差异造成的就业弱势,获得更为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真正获得与男性平等的社会地位,除了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之外,还须加强自我的人文素质修养,才能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礼仪教育在职业教育中对打造女性高级技能型人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为,女性礼仪教育很大程度上是在帮助女性成长为富于智慧和善于合作、易于沟通,同时又拥有自信与自强精神的优秀职场女性。它帮助女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性别观,对加强女性的职业道德,提高女性的从业素质,促进女性就业、创业,从而帮助女性获得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是大有裨益的。

目前,高职院校女性礼仪教育研究实践实效性不足。经过调查,我们发现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高职院校礼仪教育课程教学呈单一化,礼仪教育的途径局限于课堂教学,以单一的课堂讲授为主,教学手段也很单一,没有尝试构建适合高职教育与女性教育特点的礼仪教育课程体系,没能将礼仪教育与其他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如文学文化、艺术审美、思想政治等类课程加以整合;也没能打破课堂局限,走出课堂,探索礼仪教学与学生活动结合、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其次,对女性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少女性研究视角,对女大学生这个在职业教育领域面临就业等更多困难的群体关注度不够,礼仪教育在提高女大学生人文素质、职业素养上的重要作用没有被充分认识,教育实践环节薄弱。

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高职院校女性礼仪教育的作用,使之为培养高素质的女性人才作出贡献,就必须改革现有的高职院校礼仪教育模式。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女性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依托自己在女性教育上的优势,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组,在如何通过礼仪教育提高女大学生综合素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实践,树立了“大礼仪”的教育理念,并构建了相应的课程体系,彰显了女性教育特色,创新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点面结合、立体交互式的全过程、全方位、立体化的女性礼仪教育模式。

一、树立“大礼仪”的礼仪教育观念,创新礼仪教育内容

礼仪教育本身就是一项综合性的教育。礼仪不应该被简单地理解成社交或职场上的礼仪规范,而应该是全面反映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准、价值观、人生观和审美水平等内在修养并将其外化为待人接物的态度和方式。所以,礼仪教育如果仅仅着眼于礼仪规范的传授,无疑是舍本逐末,有违礼仪教育的初衷。另外,针对女性的礼仪教育有必要突出性别意识的教育和培养,甚至将其作为重要方面。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女大学生因为缺少内在的自尊、自爱、自强精神失去女性独特的魅力,变得不那么“赏心”;才能避免将女大学生培养成只会僵硬地执行职业礼仪要求的“悦目”的“花瓶”。

因此,我们必须突破传统礼仪教育只以单一的礼仪课程为内容的窠臼,树立“大礼仪”的教育观念。在礼仪教育内容的设计上,针对高职女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选取女性教育视角,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其他人文素质教育及专业教育内容,共同组成综合性的“大礼仪”教育内容。具体地讲,综合性“大礼仪”教育内容包括这样几个模块:性别及思想教育模块、社交和职业礼仪教育模块、人文素质修养模块。

性别及思想教育模块侧重于对女大学生进行性别意识和思想观念教育,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社会性别观,培养她们独立自强的精神内核,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部分是礼仪教育的思想根基。社交和职业礼仪教育模块是“大礼仪”教育的根本和重点,主要是讲授基本的社交和职业礼仪规范,使学生能够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熟知职业领域的礼仪要求,成为既“知书”又“达礼”的职场中人。人文素质修养模块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她们对美的感知能力和对美的创造力。只有人文素养得到了全面提升,礼仪教育才能摆脱单一模仿礼仪规范的简单灌输,使学生不仅知道应该怎样进行礼仪“操作”,而且明白为什么这样做和怎样做才能更“美”,获得更好的效果。

二、突出职业教育及女性特色,构建点面结合式的礼仪教育课程体系

点面结合式的礼仪教育课程体系是以独立的礼仪课程为领点,同时又以从思想性别意识到职业礼仪行为习惯养成为培养目标的课程模块作为支撑面,实现点面结合,将礼仪教育贯穿于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全过程。

性别及思想教育内容具体由性别和思想教育课程模块完成。这些课程选取女性研究视角,以培养自尊、自立、自爱、自强的新时代职业女性为目标,将礼仪教育内容贯穿于系列课程的讲授中。因为它在学生思想意识形态上有建设作用,所以这个模块主要选择在学生刚刚入学的一年级进行。这些课程包括独立开设的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女性性别意识培养、女性学、女性心理学、女性维权等课程,也包括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培养的思想政治课这些辅助课程。在课程的讲授中,特别强调教师要针对现今女大学生思想上的一些误区,如“女孩天生就是男性社会的附庸”“学得好不如嫁得好”“面临不法侵害时女孩很难保护自己”等观点,宣讲“四自”精神,加强女性独立意识的培养,强化女性依法维权意识,帮助学生克服自卑、懒惰等消极思想,为她们将来成为自尊、自强、“知书达礼”的职业女性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随着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礼仪和专业知识技能,从第二学年开始,设置社交和职业礼仪课程模块进行社交和职业礼仪教育。这个课程模块包括社交礼仪、商务礼仪、交际与口才等课程,同时针对不同的专业要求设置了秘书礼仪、护理礼仪、旅游从业礼仪等职业礼仪课程。这些课程以讲解各种礼仪规范为要点,为今后学生顺利就业、实现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证。

人文素质修养课程模块是为了进行人文素质修养教育而开设的,这个模块针对女性教育特点,设置了女性文学、艺术欣赏、书法、服饰化妆与美容、女性形象设计等系列课程。这些课程主要开设在第二和第三学年,使学生能够全方位地提高自我修养,提升审美品位,成为“内外兼修”的技能人才。

三、注重礼仪教育实效,采用“立体交互”式礼仪教育教学模式

这种“立体交互”式礼仪教育教学模式,就是要求礼仪教育突破课堂教学的限制,形成理论概念与实践操作、显性课堂与隐形活动教育交互进行,贯穿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立体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贴近女大学生生活,更具备礼仪教育的实效性,能够针对学生实际要求和职业素质能力培养的要求进行礼仪教育,大大加强了礼仪教育的覆盖面,增强了礼仪教育的效果。

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院校女性礼仪教育研究课题组曾经就高职女大学生礼仪教育相关问题进行过问卷调查。从调查的结果看,局限于课堂内部的礼仪课程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们的需求,她们希望通过相关的礼仪活动实践、校园文化宣传、职场人士的成功经验介绍等各种方式获取更多实用的礼仪教育。这是我们探索打破课堂授课单一教育模式的原因之一。

这种“立体交互”式的礼仪教育模式是“大礼仪”教育课程体系得以执行的重要保证。如果仅仅依靠课堂教育,涵盖三大礼仪教育课程模块的系统化的“大礼仪”教育将因为一般高职教育规定的三年学制无法彻底执行。再加上以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为重点的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性,更决定了不可能有过多的学时分配到礼仪教育的课堂上来。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向课堂之外要时间,必须打破理论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开拓多种渠道,丰富教学手段。

专业模特礼仪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公关礼仪模块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5C-0160-02

一、模块化教学模式在高职教育中应用的意义

模块化是指解决一个复杂问题时自顶向下逐层把整个系统划分成若干模块的过程。每个模块完成一个特定的子功能,所有的模块按某种方法组装起来,成为一个整体,完成整个系统所要求的功能。模块化教学是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分为模块式技能培训和能力本位教育两种流派。模块式技能培训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能力本位教育是主要以加拿大、美国等为代表的以知行能力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应当具备的认知能力和活动能力为主线。模块化教学不但重视知识的传授,更重视知识的应用,是一种具有灵活性、针对性、现实性、经济性特点的教学模式。

我国职教界总结出了相对适合我国国情的“宽基础、活模块”的基础课程教学指导理念。“宽基础、活模块”的要求,就是从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出发,以技能培养为主,减少理论学习,增强动手能力培养。而模块教学是职业教育提高质量的有效教学组织方式,旨在通过模块课程间灵活合理的搭配,使学院分时段掌握知识、技能,通过多模块组合达到人才培养目的,进而培养合格专门人才。

职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养成实际的、有效的生产能力和职业素质,因此,在公关礼仪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应通过逐步摒弃传统的以讲授礼仪常识为主、强化知识记忆的做法,构建强调礼仪行为掌握及行为转化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并积极营造演礼演练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做中学,学中做”,使学生获得知识,掌握礼仪技能,养成素质。

二、公关礼仪课程模块化教学的实践

(一)开展模块化教学的指导原则。对职业院校学生礼仪素质的培养应坚持以下两个原则。

1.提升学生职业礼仪素质的原则。根据综合分析,职业院校学生礼仪技能培养目标主要教学点有以下几点:一是学会运用仪表、仪容、仪态和言谈等个人基本礼仪,提高个人修养;二是学会运用问候、握手、介绍、交谈、接待、拜访、宴请、乘车等日常交际礼仪,展示个人交际魅力,提升个人形象,赢得良好的人际关系:三是学会运用书信类文书、公文类文书、对外商务信函类文书礼仪,借助礼仪文书传递信息,表达友好、尊敬之意;四是学会运用应聘、商务谈判、商务演讲、商务会议、商务仪式等常用商务礼仪,赢得商务伙伴信任、支持,维系良好的商务关系,实现双赢战略;五是学会运用服务理念与服务意识、服务礼貌礼节、有效沟通艺术、常见顾客投诉问题的处理方法技巧等服务礼仪,打造良好服务形象,更好地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六是学会运用涉外商务礼仪,提升对外交往能力。课程教学点决定了课程模块化的构成,通过模块训练培养学生的礼仪素养。礼仪素养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不在于掌握几个礼仪词语和形式,而要体现在一言一行中,以素养培养作为课程建设的指导原则。

2.紧密结合学生未来职业岗位要求的原则。在内容选取上,不同专业的礼仪学习应本着实用、适用、够用的原则,并能实现与职业岗位及职业资格证书的有效融合。可借鉴《国家职业标准汇编》中公关员、秘书、推销员及服务员等相关职业对礼仪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在内容的构建上尽量向职业岗位、职业资格对礼仪的要求靠拢,为学生获取双证书(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和到相关岗位就业提供便利。

(二)课程模块化教学内容体系的分解。依据礼仪技能培养目标及相关岗位对礼仪的要求,职业院校礼仪素质的培养应打破原有教材体系,重新从基本理论上和实训项目上进行以下设置。

第一,在基本理论上可设置六个模块。模块一:个人基本礼仪,包括仪表礼仪、仪容礼仪、仪态礼仪、言谈礼仪。模块二:日常交际礼仪,包括见面礼仪、接待礼仪、拜访礼仪、电话礼仪、空间礼仪、宴请礼仪、次序礼仪、馈赠礼仪。模块三:文书交际礼仪,包括书信类文书礼仪、公文类文书礼仪、商务信函礼仪。模块四:商务礼仪,包括应聘礼仪、商务谈判礼仪、商务演讲礼仪、商务会议礼仪、商务仪式礼仪。模块五:服务礼仪,包括服务理念与服务意识、服务礼貌礼节、有效沟通艺术、顾客投诉问题的处理方法技巧。模块六:涉外礼仪,包括涉外交往礼仪、宗教礼仪、习俗礼仪。

第二,在实训项目上可设置九个模块。实训项目一:见面礼节训练。实训项目二:访送礼节训练。实训项目三:敬语接龙与角色模拟训练。实训项目四:沟通艺术训练。实训项目五:仪态训练。实训项目六:职业礼仪形象塑造训练。实训项目七:仪式礼节训练。实训项目八:人才市场观摩锻炼。实训项目九:公关礼仪知识技能与求职应聘模拟面试考核。

三、深入开展课程模块化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紧扣专业特点开展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系统地培养学生礼仪素质的主渠道。职业院校应将礼仪课程作为素质的主要课程,任课教师要研究开设礼仪课程的专业特点,如铁道行业的礼仪特点、航空企业的服务礼仪,将专业礼仪要求与公关礼仪要求进行有效融合。针对不同专业和学生,补充到课程模块内容中。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礼仪技能运用能力的关键环节,教师可采取情景模拟训练、案例教学、小品表演及讲练结合等方式,辅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二)着重实施礼仪训练,提高礼仪行为的养成。礼仪课程的实践教学首先应以各岗位涉及的主要礼仪要求为线索进行实践教学的整体设计,可以打乱原有的知识顺序,从简到繁、从易到难确定各项实践任务。同时,积极在公关礼仪课程教学中引用行为引导型教学法。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行为能力为目标,在教师的行为引导下,通过各种不定型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学生主动使用脑、心、手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根据礼仪课程的特点,可选用案例法、情景扮演法、角色互换法、演礼训练法等进行教学。

(三)模块教学要求教师提高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模块化教学的实施过程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过去一统课程的局面,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由浅入深,听、看、做、思、练环环相扣,这就给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是应加强任课教师的业务理论知识培训。目前礼仪课程任课教师大都半路出家,从其他学科转行过来,没有经过院校的培训,缺乏正规的演礼训练,因此,应加强礼仪课程任课教师的培训力度,为任课教师开展模块化教学提供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业务能力。二是应善于结合专业特点精选教学任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课时量对原有教材内容进行取舍安排,每一项教学任务的确定都必须考虑以实现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相统一的原则。三是应积极开展模块化教学业务比武活动,为教师们提供相互学习观摩的机会,形成比学赶帮的浓厚氛围;努力提高授课艺术,不仅要求任课老师课前深入研究教材,熟悉任务内容,精心设计讲授、演练、讨论、交流以及点评等环节,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应用礼仪知识的积极性和演练互动的热情。

通过模块化教学,教师的角色由原来纯粹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与指导者,从理论的讲授者变为学习兴趣的激发者,从知识的提供者变为学习过程的辅助者。教师应承担情景创设、组织准备、课堂引导、总结提炼、评估反思的责任,同时,教学组织方式的改变也促进教师不断学习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姜君霞,模块教学法的特点和要求[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4)

[2]尹为国,技校实行模块化教学探讨[I].现代技能开发,2007(1)

【基金项目】2012年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资助项目(2012JGA409)

专业模特礼仪范文第3篇

【关键词】商务礼仪;培养;注重

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及理论探索,笔者认为商务礼仪课程的改革首先要解决的是课程设计思路的创新。而创新商务礼仪课程的设计思路,必须以“工作岗位需求”为导向,深化认识礼仪课程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着力解决“三个问题”、体现三个注重。

一、深化对商务礼仪课程重要地位的认识

(一)礼仪修养是学生就业“软实力”的重要因素

中职教育主要面向现代服务业培养人才,需要较多与人打交道,因此,如果将中职生的专业能力比作“硬实力”,那么其礼仪修养就是“软实力”。有高校向80多家用人单位发放问卷教育学论文,结果显示:计算机、外语水平、专业技能等“硬实力”指标逐渐退居二线,而人际沟通能力、敬业精神等“软实力”指标成了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毕业生素质。因为“软实力”才是毕业生特有的、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具有延展性、可持续发展的,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稳定的职业能力,也是他在就业岗位上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因此,作为提高学生礼仪修养,提升其综合素质的课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商务礼仪》是一门能让学生终身受益的课程。

(二)职业形象是学生展示其专业能力的“橱窗”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形象魅力已经成为一种核心竞争力。良好的个人形象能够给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从而产生正向的首因效应,在人与人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相反,糟糕的个人形象却会产生“扫帚星效应”,使得交往举步维艰、难以为继。作为一名“准职业人”,中职学生只有多了解一些礼仪常识,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和方法,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开启展示自身专业能力的“橱窗”,进而产生“晕轮效应”,才能更好地发挥专长,拥有强大的个人职场竞争力。

(三)商务礼仪课程在各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对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以营销专业为例,该专业的岗位核心能力可以归纳为“办文、办事、办会”等“三办技能”以及协调沟通能力,而这些能力均离不开礼仪素养的支撑作用。同样地,在文秘、物业管理、会展策划、国际贸易及物流管理等各个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商务礼仪》课程都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总之,《商务礼仪》課程对于中职院校的“职业人”培养有着不容忽视和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商务礼仪课程设计应致力于解决“三个问题”

实际上,《商务礼仪》课程的设计思路正是在研究解决“为谁教、教什么、怎么教”这三个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明晰起来的。

(一)为谁教——课程目标体系的确立

作为公共课程,《商务礼仪》要面向市场营销、文秘、物业管理、会展策划、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国际贸易等多个专业的中职学生。“走进校门的是大学生,培养出去的是职业人”。经过三年的培养,在完成了各专业课程体系的学习之后,他们将被打造成一个个“全面发展的具有现代职业优势品质与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职业人才”。这既是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也是《商务礼仪》课程的纲领性目标。

作为各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商务礼仪》课程的总目标就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礼仪知识的传授及相关技能的实训,引导其塑造富有魅力的个人形象,形成彬彬有礼的交际风度,掌握得体娴熟的职场沟通技巧及待人接物技能,从而有效提升其职场竞争力。

(二)教什么——教学内容的取舍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仪文化源远流长,再加上由于现代交往日益扩大引进的国际礼仪,礼仪知识可谓是浩瀚的海洋。《商务礼仪》应当怎样来做内容的取舍?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职的专业就是工作岗位。和本科教育讲究知识的系统性不同,中职教育“职业人”的培养讲究的是针对性。因此,我们要依据各专业职业岗位(群)的技能要求、职业能力及职业品质要求,科学灵动地来组织课程教学内容,既要有各个专业基本通用的内容模块,又要有依据专业岗位需求进行了差异化处理的内容模块。

(三)怎么教——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的探索

教学模式的创新是课程设计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它对于课程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教学内容的实施效果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先驱黄炎培在《职业教育该怎么样办》中指出:“职业教育应做学合一,理论与实习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如果只注重书本知识,而不去实地参加工作,是知而不能行,不知真知。职业教育目的乃在养成实际的、有效的生产能力,欲达此种境地,需手脑并用”。

在《商务礼仪》课程的教学中,我们一直积极尝试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价格一段时间的摸索和试点实践,课题组逐步摒弃了传统的礼仪课教学以讲授礼仪常识为主、强化知识认知的做法,进而构建了强调技能掌握及行为转化的“教学做一体化”的专业技术实务课教学模式。针对行业企业特点和岗位(群)技能要求、职业能力及职业品质要求,对工作情境进行项目细分,构建讲训一体的教学模块,提供合适的教学场所,引导学生“做中学,学中做”,使得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养成素质。

新的教学模式特别强调课题的互动,尤其是学习与将来工作的互动,学生于教师之间的互动,学生于学生之间的互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势充分显现出来。因此,我们也特别注重选择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并与教学内容相适应,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互动的热情,从而将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的教学方法。

三、商务礼仪课程设计应体现“三个注重”

在《商务礼仪》课程设计过程中,除了要悉心研究解决以上“三个问题”,还应特别体现“三个注重”: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品质素养的提升,注重课程设计的开放性期刊网。

(一)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在《商务礼仪》课程的设计中,我们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视为出发点和归宿点,针对行业企业的发展需要整合教学模块、序化教学任务,针对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实际需要突出技能点训练。我们通过对各专业岗位(群)能力及品质需要的分析研究,把课程模块整合为职场人士的个人形象礼仪、日常交往礼仪及职场礼仪三大模块,进而提炼出支撑每个模块的具体单元项目和若干个关键技能点。

(二)注重学生品质素养的提升

90年前,教育先驱黄炎培在他撰写的《教育大辞典》中这样定义职业教育:“用教育方法,使人人一方获得生活之供给与乐趣,一方尽其对群之义务,名曰职业教育。”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本课程在注重岗位技能训练的同时,还设立了品质培养目标,关心学生情商、逆商的提升及诚信守时等优良品质的塑造,关爱他们的心灵成长,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将教书与育人完美地结合起来,形成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三)注重课程设计的开放性

《商务礼仪》课程教学面向市场营销、文秘、物流管理、会展策划、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国际贸易、应用英语、应用日语、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等多个专业的学生,也就相当于面向不同的职业岗位。因此,在课程设计上我们没有采取“一刀切”的做法。在课程三大教学内容模块的设计中,职场人士的个人形象礼仪和日常交往礼仪大体保持一致,只做具体技能点上的区分;而“职场礼仪”模块则采用开放式设计,根据不同专业特点灵动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这种课程内容上的开放性和弹性制,很好地解决了《商务礼仪》作为公共的专业技术实务课程与生俱来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矛盾关系。

总之,教学商务礼仪课程改革,创新课程设计思路,应当秉持“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课程设计理念,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优势品质与技能的高等技术应用型职业人为课程的綱领性目标,按照各专业的“职业人”培养方案,根据各专业岗位(群)的技能要求、职业能力及职业品质要求,科学灵活地组织教学内容,积极探索适合中职教育特点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洪致平.探索现代服务业“职业人”培养之路[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 

专业模特礼仪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公关文秘专业;礼仪教育

礼仪教学不仅要加强学生道德、人文、智力等因素的培养,还要通过教学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坚定的意志品质、能协调管理的能力和良好的竞争意识等综合素养,为推进中职学校的素质教育服务。时代要求文秘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知识,还应当是企事业单位决策者的得力助手。我们应该通过实践训练,培养学生能顺利地与人沟通、有分寸地把握举止、学会临场应变等综合能力。

一、中职文秘专业礼仪教育现状

中国有悠久的礼仪教育传统。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先秦“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中,“礼”字第一;孟子语:“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这些充分说明了中国人重视礼仪教育的传统。近现代以来传统礼仪在中职学校教育中越来越淡化,应该说是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传承的一大损失。在中职学校文秘专业中,礼仪是一门秘书的必修课程,让礼仪教育重新走进课堂,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学生礼仪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1)中职文秘学生礼仪教育没有引

起足够重视,只是作为一门辅修课程,缺乏系统的管理和规范,处于边缘地带,这种现状直接影响了礼仪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礼仪素质的提高。(2)大多数中职礼仪课程的开设处于散兵游勇状态:一些学校针对专业特点只开设了秘书礼仪课,课程单一,理论性强,学生学习兴致不高。有的学校甚至至今仍是一片空白。(3)专业教师师资缺乏,影响教学水平提高。现有的礼仪教师多是其他教师兼任,缺少系统的理论和实践学习,有些凭兴趣自学成才,礼仪教学能力参差不齐。(4)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目的随意性强。学生学礼仪只为完成课堂学习需要,学到的礼仪没有生活化,不利于求职就业,礼仪教学停留在理论的表层,缺少对本质、内涵的把握。(5)教学内容不系统、不完整。教学方法多限于讲解规范要求,缺乏实践学习,没有良好的社会实践环境。(6)中职学校的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追求分数,养成教育反而被淡化甚至放弃。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确立,内在素质、外在素养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人在社会中的发展和成功,加强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既是我们弘扬传统美德的需要,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必然。文明行为的养成必须从学生中抓起。

二、礼仪教育

礼仪教育是指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学校对学生所进行的适应社会普遍认知的礼仪规范,把约定俗成的礼仪规范内化为个体的礼仪品质、自觉的礼仪意识和良好的礼仪习惯的教育过程。近年来,礼仪教育被逐步纳入到中等职业教育的体系中来。孔子说:“礼者何也?即中之治也。君子有其事,必有其治。”管子也说:“礼者,因人之情,象义之理,而为之节乐者也。”所以,礼仪是治事待人的准则,亦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规范。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内容。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给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礼仪已深深地融入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之中,使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身为礼仪之邦的华夏子孙,礼仪修养应该成为每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越高就越重视礼仪,全民的礼仪水准也越高。就个人而言,礼仪是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在社交中的外在

表现。

三、礼仪教育培养的有效途径

(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要为人师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礼仪修养是礼仪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没有具有一定的现代专业知识、掌握一定现代教学理论与方法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教出具有现代专业知识的学生。在礼仪教育中,礼仪的传授者一般以老师为主。在生活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提高教师自身的礼仪素养,不断进行礼仪教育的渗透,对学生起到表率作用。所以,教师要加强礼仪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教师一方面应根据课程需要和不同老师的具体情况,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同时鼓励他们利用适当的时间进行实际的工作实践,如,进行暑期实践活动,到机关、企事业单位做礼仪接待,通过事实际工作,提高实践教学能力;而对于那些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教师则可鼓励他们考取有关部门组织的职业资格考试,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另一方面从机关、企事业等相关单位聘请有丰富经验的工作人员来做我们的兼职教师,让他们在教学中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礼仪修养,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带动我们相关教师实践能力的

提高。

(二)小目标、低起点、多循环――注重实践教学

通过公关礼仪基本功的集中强化训练,配合相应课堂教学的内容,达到塑造中职学生外在美的目的,增强学生的综合形象魅力。如:

1.微笑眼神训练

自信的微笑,如花样灿烂;迷人的眼神,如电般璀璨。微笑是人间最美丽的面庞。微笑,也是最佳表现自我的面孔。眼神:保持目光交流。聚精会神,注意倾听,给人以尊重感。笑容:要注意体现自然真诚友好,展现魅力。嘴唇微启,露四至八颗牙齿,嘴角上翘,不要露出下牙龈。在别人恼怒时,根据现场情况,有时要避免微笑。勿装笑、傻笑、强笑、大笑、似笑非笑。要求每天对着镜子口咬筷子,笑露八齿。

2.仪态举止训练

仪态举止是人际交往的“通行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古人很早就对人的举止行为做过要求。坐如钟,站如松,走如风;温文尔雅、从容大方、彬彬有礼已成为现代人的一种文明标志。仪态昂扬协调,举止文明有致。礼貌的举止文明是一种教养,更是人无形的财富。站姿:站立是人最基本的姿势,是一种静态的美。站立时,身体应与地面垂直,重心放在两个前脚掌上,挺胸、收腹、提臀、抬头、双肩放松。双臂自然下垂或在体前交叉,眼睛平视,面带笑容。站立时不要歪脖、斜腰、曲腿等。坐姿:坐,也是一种静态造型。端庄优美的坐,会给人以文雅、稳重、自然大方的美感。正确的坐姿应该:腰背挺直,肩放松。走姿:行走是人生活中的主要动作,走姿是一种动态的美。正确的走姿是:轻而稳,胸要挺,头要抬,肩放松,两眼平视,面带微笑,自然摆臂。

礼仪教育的实践训练可以包括多种方式,如项目教学、教学见习、教学演示、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形式进行。例如“情景模拟”法,是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设置一些活动的真实场景,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一种方法。如,在讲授“社交礼仪”章节时,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3~5人,要求每组自由编撰一个情景剧,在情景模拟中要运用称呼、介绍、握手、交换名片等商务交往的礼仪规范,并时刻注意展现自身良好的仪表

仪态。

(三)教育载体实一点――创建礼仪社团,开展礼仪实践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礼仪活动,开辟礼仪教育的第二课堂。主要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礼仪教

育。如,学习有关礼仪知识、开展礼仪知识竞赛、专业礼仪训练、做好一般来访者的接待等。活动时,提供给学生相应的学习资料,同时观看相应的视频材料,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营造学礼、讲礼的校园氛围。

(四)职业技能稳一点――参加各类比赛

通过比赛的参与,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1.全国文明风采之职业风采展示

活动主体以“礼仪展示”的形式呈现,以专业为基础,每个小队在各自的作品中结合本专业的特点,通过视频、展板、表演、演示、现场操作等各具特色的方式展示自身。本活动既是一次专业学习和专业实践成果的展示,又是一次教学活动和学生活动的结合,是专业技术、实践技能和综艺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展示。

2.中职文秘专业学生技能大赛

职业技能大赛是我国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措施之一,是一项制度设计和创新。职业技能大赛能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秘书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加快秘书人才的培养和选拔,积极推进中等职业学校的文秘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

主要活动有公关礼仪策划大赛、公关文秘写作技能大赛、文字录入大赛、情境演讲比赛、公关危机项目、PPT制作。

(五)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校企合作

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校企合作使学校培养为社会所需人才,与市场接轨,与企业合作,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以下是几种合作模式。

1.教学见习模式

学生通过一定的在校专业理论学习后,提前接受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和劳动纪律教育,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到合作企业进行现场观摩与学习,将礼仪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有效增强协作意识、就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2.顶岗实习模式

学生前二年在校完成礼仪的学习后,到用人单位进行为期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管理,合作教育培养,使学生成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合格职业人。

3.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根据文秘专业的特点,聘请行业专家、企业领导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提供专业的学习和培训。

4.举办校企联谊会及企业家报告会

学校每年举办校企联谊会,聘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家来校为学生作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礼仪需要,尽早地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准备。

礼仪教育根据文秘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今后职业工作需要,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同时进行专业拓展,形成了良好的道德修养、优雅的气质风度、规范的言语行为,对改善学生的道德观念,净化校园风气,提高学生素质,维护校园秩序,促进校园文明,培养实践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礼仪教育也提高了学生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融入社会的能力和解决矛盾的能力;加强了秘书工作者个人修养,推动了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促进了秘书工作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陆季春.公关礼仪教育对秘书素质的促进作用[J].宁波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1).

[2]郑美花.中职学校文秘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0(07).

专业模特礼仪范文第5篇

课程教学资源库是基于课程教学的需要和计算机网络环境,利用信息手段,以资源共建共享为目的,以创建精品资源和进行网络教学为核心,面向海量资源处理,集资源分布式存储、资源管理、资源评价、知识管理为一体的资源管理平台。一方面,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开发和建设,切实起到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作用;另一方面,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实施和应用,也对课程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革要求。

一 现代礼仪课程教学资源库的构建

按照国家关于高职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标准,现代礼仪课程教学资源库的构建通过先进技术支撑、开放式管理、网络运行、持续更新的方式,资源优质整合,借助校企深度合作的长效运行机制,多元共建、系统设计基于职业岗位标准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现代礼仪课程标准,构建项目化、通用性、开放式、共享式的现代礼仪课程框架,以行业、职业礼仪规范为重点,集教学设计、教学素材、虚拟实训及教学评价为一体。

(一)现代礼仪课程教学资源库的构建内容 现代礼仪课程教学资源库的构建主要体现在课程级资源建设和素材级教学资源。课程级教学资源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课程简介、课程标准、课程设计、课程定位、课程实施方案、教学内容、授课计划、授课教案、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团队、政策支持、职业标准、典型案例、课程负责人说课、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录像、实训录像、测试习题、演礼训练等等。素材级教学资源是课程教学资源的素捌提供中心。按照媒体类型分类包括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按照课程内容分为商务礼仪、服务礼仪、公务礼仪、旅游礼仪、涉外礼仪等不同部分(见表1)。

(二)现代礼仪课程教学资源库的构建特色

为适应礼仪课程改革的需要,现代礼仪课程教学资源库在学习资源的建设、定位、设计、划分等方面不断进行扩展与完善,其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以学习者为中心架构资源库框架性资源

现代礼仪课程教学资源库在整体的框架架构方面,以学习者为中心,按“学习阶段”划分课程资源,并对各个学习阶段的课程内容设置和教学资源相应按等级划分。根据礼仪学习者的具体情况,将其分为初学者、进阶者和研究者三个不同层次,使资源库的学习者能够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学习阶段选择学习资源。如初级阶段(初学者),以“知礼”、“懂礼”为主,了解礼仪基本知识,了解礼仪行为规范和基本准则,尤其是需要掌握与个人形象密切相关的个人礼仪、交际礼仪等礼仪规范;中级阶段(进阶者)以“习礼”、“用礼”为主,在对礼仪知识和规范有一定把握的基础上,需要学以致用,在日常生活、工作场所、为人处事等方面能灵活运用所学礼仪规范,践行礼仪准则;高级阶段(研究者)以“践礼”、“研礼”为主,不仅能将礼仪规范内化为自身的素质和素养,还能以礼仪的传授和传承为出发点,研习古今中外的礼仪文化和精髓,从引伸、对比中把握对现代礼仪的内涵和要素。现代礼仪课程教学资源库还将根据学习阶段设置测试题库,学习者通过客观的测试题和测试结果分析,可以更清楚的明确自己所处的学习等级。

2 以职业岗位为依据构建资源库课程内容体系

现代礼仪课程教学资源库以职业岗位为依据构建资源库课程内容体系,明确工作岗位中对应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根据不同的职业岗位剖析知识点和能力目标,制定不同专业类别的教学模块,并确定其与教学项目、任务的对应关系和分层要求。根据专业特点,设计教学模块和单元,确定教学重点,教学目标及考核要求。不同的专业群体可以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职业礼仪要求,自主筛选相关教学项目,进行自助式教学和学习活动。以职业岗位为依据构建资源库课程内容体系,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和行业、职业特点。礼仪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依托专业能力和行业规范,满足专业岗位培养目标的要求(见表2)。

二 基于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现代礼仪课程教学改革

现代礼仪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和实施,打破了教师中心和课堂本位的教学模式,对传统的礼仪课程教学是一种颠覆和创新,更加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更为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同时,现代礼仪课程教学资源库以职业岗位为依据构建课程内容体系,“因岗没学”,强调“一专一课”。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现代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1 “以生为本”,建立自主学习模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现代礼仪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应用实现了信息资源和设备资源的共享,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方位的课程资源,实现了立体化教学。网络技术与课程资源促进了教学的自主性、交互性,不仅延伸了礼仪课堂教学的内容,而且拓宽了礼仪学习的渠道。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确定学习时间、地点和进度,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需求来选择学习内容、深度和资源。

因此,依托教学资源库丰富的资源媒介,现代礼仪课程的教学更要强调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能动性,建立自主学习模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把接受教育变为自主探究。与传统的授受型教学相比,基于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现代礼仪课程更有利于项目导向、工作任务教学模式的应用。在项目的咨讯、计划与决策阶段、实施阶段、检查与评估阶段,教师都要以“导”为主,以“教”为辅,有意识地收集与各专业教学内容相关的典型案例,尽可能多地将礼仪与个人形象、日常交际、工作岗位等联系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指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实践探索、小组讨论、总结,主动地获取礼仪知识。此外,教学资源库中的图片、视频等资源还可以从教学第一线采集,学生的优秀展示和作业是教学资源库中资源更新和补充的绝好素材,这既是对学生学习的肯定,也能激发学生礼仪学习的兴趣。

2 “因岗设学”,强调“一专一课”,变盲目性的教为针对性的教

传统的现代礼仪课程很少考虑到专业的差异性,虽然设计了固定化的教学模块,但往往忽视了岗位礼仪规范的具体要求。礼仪任课教师由于专业的限制和研究的局限,也常常疏于对行业和岗位礼仪规范的研究和讲解。现代礼仪课程教学资源库以职业岗位为依据构建课程内容体系,“因岗设学”,强调“一专一课”。

借助现代礼仪课程教学资源库提供的丰富资源,以及对现代礼仪课程项目的设计,礼仪任课教师可以轻松获得相关行业、职业礼仪标准,依据行业工作规范和职业资格标准,自主选择与不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关的教学模块,开发具有行业特色的工作过程导向、岗位能力本位的校企合作礼仪课程教学方案,实现“一专一课”的个性化教学目标,从而变盲目性的教为针对性的教。基于教学资源库建没的现代礼仪课程不仅可以实现集“商务礼仪、服务礼仪、公务礼仪、旅游礼仪、涉外礼仪”为一体,基本可以覆盖高职院校所有专业的礼仪学习内容和模块,而且能分块组合,统筹兼顾。“因岗设学”以职业岗位的要求为出发点,使所教与所学高度匹配,由此推进礼仪课程的建设与教学改革。

基于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现代礼仪课程教学改革,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有利于高职院校学生的礼仪素质教育迈向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肖怀秋.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资源库开发现状分析[J].职教通讯,2013(30):75-76.

[2]汪晓璐,高职教育课程资源库建设初探[J].江苏高教,2013(1):107-108.

[3]肖长水.高职院校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3(2):74-76.

[4]曹乃悦.基于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资源库建设内涵研究[J].科教导刊,2013(6):170.

[5]徐美玲.基于网络资源库的“现代礼仪”课程教学成效与成效——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柳州师专学报,2014(1):91-94.

[6]徐美玲,基于职业素养养成的高职礼仪教学创新探略[J].广西教育,2013(11):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