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专业人才的培养

专业人才的培养

专业人才的培养

专业人才的培养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专;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一、当前我国中专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从当前很多职业院校的办学情况来说,职业中专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还有一部分职业中专定位成了创新型。服装设计专业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专业,服装行业与专业对于学生有非常高的动手能力,所以,在进行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要重要培养实践环节,加强对学生在款式设计、工艺制作以及结构设计方面的培养,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另外,还要提高学生对于服装的材料以及市场、设备方面的操作与运用能力,这样才能成为服装行业所需求的技术人才。职业中专培养服装设计专业的人才应该与一本或二本院校培养的工程师有所区别,职业中专要培养的人才是应用型的设计人才与高级技术人才,所以,职业中专的培养目标就是应用型人才。

二、目前我们国家中专服装专业教学的现实状况

我们国家的经济在不断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随之职业技术教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服装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史也只有二十几年,历史很短,没有太厚的积淀。无论是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还是手段方面都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特别是在培养人才规格方面,与现代的信息时代对于人才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的最大区别就是: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都是合格的劳动者,职业教育教学功能最根本的体现就是让学生生存下去并能拥有更好的发展,但是,实际情况是中职的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太乐观,比如服装专业,一是社会上对服装技术人才的大量需求,二是很多专业人才毕业后就面临着失业,即使有上岗的部分人员对于工厂来讲,也不能放心的使用。服装院校毕业的学生进行服装企业以后,必须要有适应的过程,最少需要一年的适应期,这是服装行业人人皆知的现实情况。并且,在服装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当中,专业院校毕业的学生也没有太高的比例。造成这种中职学校培养出来的专业技术人才规格不符合社会需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由于中职服装专业的教育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在教学模式上,至今服装专业部分课程的教学还停留在随意性阶段。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学大纲过于简单,内容模糊而陈旧,因此教师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材。造成了以自我为中心,没有服装领域统一的教学内容。(2)在教学方法上,以理论教学为中心,淡化了其实用性的主旨和对工业化生产的认识。封闭于院校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以纸上作业为主,即使是要求真材料的训练也是脱离行业生产和市场销售的单件制作;从观念认识到具体操作都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现代工业规模化生产的知识和技术基本上没有在教学中体现出来。造成了学生缺乏与工厂相适应的技术,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使中职服装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符合社会需求的关键。

三、通过多年的经验如何完善中专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看法

第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专院校必须要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让教育模式做到与时俱进。目前,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对设计比对工艺较重视,致使对服装专业有了很大的误解,服装其中一个要素就是美,但服装专业若步入唯美的误区,就失去了生产性、实用性以及科学性。在工业化中服装专业是应用的专业,也是一门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学科。及时调整服装人才的培养目标,积极适应服装行业对服装人才需求的产生的变化,让中专服装专业的毕业生,在对服装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的同时,还能对工艺实践有一定的掌握,并且使之在服装企业的管理能力与创新能力上得到提升。

第二,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新的设置,在对专业课程进行设置的时候要充分考虑知识与能力的有效结合,使之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要对设计课程进行改变比较复杂,如果没有平衡的总体课程的设置,就会出现课程的不连接,无法形成完整的知识平台。以服装设计的课程作为先导。其中包括服装造型基础课程、服务绘画、服装设计基础课程以及服装结构的设计,使以往较为单一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在设计的方式、设计的理念以及服装文化等方面得到融合,并且把理念与市场的实际需要有效的结合在一起。

第三,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于我国职业中专中的服装设计专业来说,教师队伍大约有一半以上是直接分配的毕业生或者研究生,他们存在的最大特点就是没有实践的锻炼,还有一部分开始不是本专业的,这样的人群对于现代化系统的理论知识也是很缺乏的。老师的业务水平、知识技能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所以,当务之急是加强师资团队的建设。一方面培养双师型的队伍,让老师在服装企业中继续进修学习,接受一线生产的锻炼,使技术应用与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坚持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方法,使专业师资的结构得到改善,进而满足专业变化的要求。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培养职业技能强、综合素养强的服装设计人才,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渠道就是中专服装专业的设置。以市场为导向,对服装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详细的制定,并且对培养的模式不断更新,对教育观念不断的改变,对教学方法不断的改进,这样才能把中专服装专业教育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才能让在新形势下的中专服装院校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丽.职业中专服装设计课的教学研究[J].成功(教育),2013,01:137.

专业人才的培养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时期;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输出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好成绩,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并且从改革的市场中获得了自己的发展机会。另外一个方面,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入,密切了世界各国及相关经济体之间的联系,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多,如何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实现企业在竞争中的脱颖而出,是每个企业都密切关注的事情。激烈的企业竞争中,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只有拥有优秀的人才资源,企业才能在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优秀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是每个企业发展都渴望获得的,企业对人才要求的标准越高,那相关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输出的要求和标准也会更高,传统的工商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多变的市场需求,所以我们应该基于新的环境要求和角度,就提高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输出和培养谈下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一、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现状

第一,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当前社会上针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定位往往是比较笼统的,而没有一个细致的划分标准,普遍的认为工商管理人才就是企业的高级管理人才,这种观点就把一些理论功底扎实的工商管理人才和技术能力更强的工商管理人才混为一谈,这就十分不利于相关实际工作的开展。第二,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在培养体系上存在不足首先对于企业的工商管理人才定位的预期过高,造成了培养目标与实际情况的脱节,相关的培训工作也没特色,不具有针对性,缺乏灵活性,培训的内容和市场环境不能有效的结合起来,在这种培训体制下,培养出来的企业管理人才是会被市场淘汰的,因为这样的模式输出的人才是普遍的理论基础不扎实,缺少灵活性,不懂得应变,不关注市场环境的变化,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是大打折扣的。其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输出和培养,必须要讲求实际,要有一定的实战能力,注重社会实践,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最终磨练自身的实际综合能力。最后,企业对于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要强调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要坚持实际运用,强调行动的重要性。第三,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何应对多变的市场环境,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相关的工商管理人才必须得思变、善变,要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对企业的未来战略规划要有一定的前瞻性。社会实践是改革人们大脑的有效工具,如果只强调书本知识,不追求社会实践,不注重实践的获得,那肯定不利于企业创新型综合性人才的培养,这样子的管理人才注定要阻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前进。

二、如何培养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创新能力

第一,明确定位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当前我国各大高校在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中更多是基于研究型和学术型两类,针对性的展开培养。那么企业再对引入的人才中,也要学会针对性的培养,注重人才个性的舒展,要以打造综合性人才为输出目标,不光要重视实践也要结合理论,只有将理论和实际有效的结合,才能发挥知识和人才的最大效用,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第二,建立系统全面的工商管理人才输出计划在制定人才输出计划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市场调查,摸清楚市场的需求,参考同时期的历史数据,合理预测目前以及未来五年人才输出概括。作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工商管理人才,还应该多到一线去工作,在一线工作能够迅速积累相关的基础经验,迅速的熟悉基层的相关变化,为今后的企业管理奠定一定的基层基础。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不同的专业人才为企业付出,工商管理人才是企业庞大人才需求的关键,因此为了企业更好的发展,必须要提高企业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拓宽知识面和视野。企业的人才培养和输出一定要和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相吻合,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明确分工,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有效的落实人才培养和激励方案,减少人员的流失,强化人才的忠诚度。另外一个方面,还要培养人才自我创新意识,在日常行为的小事中,寻求创新的灵感,一个企业只有不断的注入新鲜的创新血液才能更好的推动企业更进一步的发展;企业的有关高层管理者必须要意识到人才再次受培训的重要性,要给人才提供相关的培训和再进修的机会,借鉴其他企业相关的优秀经验,不断总结,归纳,最终形成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模式,加强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信息化水平和社会交往技能。通过以上人才培养路径的实施,培养出具备一定特色和较强、创业竞争力,并具有后继发展能力的复合型和技术应用型工商企业管理人才。

三、结束语

总之,新时期企业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与输出,必须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注重对人员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开发,还要明确企业再人才进入后,应该如何去打磨这一批人才,让其尽快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在不同岗位的工商管理人才应该明确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以及怎样实现自己设定的目标,怎么样为企业的战略目标落实贡献自己的理论,并且在此基础上结合自我剖析、机会评估、自我定位,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最终实现自己能力的提升和企业效益的增长和不断发展。

作者:李涛 单位:通化师范学院计算机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海峰.浅谈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和措施[J].中外企业文化旬刊,2014

[2]赵明星.浅谈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环球人文地理,2014

[3]李诗今.浅谈当下如何创新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读与写,2013

[4]郑骏.浅谈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化工贸易,2014

[5]魏华飞,陈俊,张瑞.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证研究—基于默会知识的视角[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09

专业人才的培养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应用型人才、专业实践、课程设置、知识更新

一、高校教育的变革与管理类专业的窘境

高等教育的改革已经进行了数年。而相对于拥有雄厚综合实力的重点本科以及有着某领域专业特色的普通本科而言,建校时间短、师资力量较薄弱,文化底蕴积淀尚浅的广大独立学院、民办高校来说,转型发展迫在眉睫。而要想在众多的高校之中突围抢眼,那么就不得不重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与就业的具体情况。而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转型发展,培养有着比普通专科学生理论知识丰富、而比普通重点本科学生参与专业实践更多,动手能力更强的应用型人才,成为了众多民办高校的不二之选。

但是由于社会力量办学的局限性,众多的民办高校开设的专业往往是对学校硬件设施要求不高,着重于理论课堂教学的管理类、语言类、师范类专业,这就造成了这些专业的毕业学生数量过多,且自身专业知识积淀不够,动手能力也相对较差。从而导致了社会上对于管理类等学科毕业的学生的偏见,认为他们既没有重点本科学生的理论知识扎实,也没有专科学生那样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当前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中出现的问题

1.教师对于专业转变状况理解不深

众多高校教师往往是直接由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踏入了高校教师的工作岗位,或者是在工作几年后由企业工作者转变为高校教师。这就存在一个问题:教师理论知识过关,但是对于行业实际情况了解不深。因此,才会出现许多高校教师对于教材内容变化不敏感,甚至是一套教案用几届学生的情况。

2.学校课程安排不够合理

因为很多民办高校由于办学经验的缺少,以及教师流动等问题,在课程安排上,往往没有老牌公立院校设置得合理。所以有时会导致部分专业及班级出现课程扎堆,安排不均衡的情况。课程安排紧凑时,学生无暇顾及多门课程;课程闲散时,学生没有一个合适的渠道和方法去自主学习,完善知R结构体系;

3.缺少实践机会;

由于前两个问题的原因,导致学生很多都对于专业知识实际上处于一种模棱两可的认知程度,所以这时候应该有实践机会用于明确专业知识的运用,以及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而往往由于民办高校的特殊性,使得校方未重视实践课程的设置,同时也没有拓展社会企业与学校的对接,造成了学生缺少专业时间的机会。

三、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性与方法探究

在前面笔者已经提到,众多的民办高校的管理人员和教师都已经开始在谋求改革转型发展,势必要打造出民办院校的特色。而其劣势,即学术理论水平目前无法比肩重点本科院校,而专业实践和动手能力往往又比之经验丰富的专科高职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可以仔细分析这一劣势,发散思维,能否将其转化为优势――利用独立学院的本科办学平台,以及社会办学力量的支持,打造出一批学识和理论知识比专科生丰富,并且借助企业办学平台的资源能够拥有一定实践能力的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而要完成这一转型改革的过程,就需要学校在课堂内外给学生制定配套的实训课程以及实践安排。

因为作者所在学院亦是首次将管理大类里面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作为试点,将其打造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个专业。具体的方式包含以下几点:

1.革新教学内容,紧跟行业发展;

由于大部分民办院校办学时间不长,加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作为一门较为年轻的新的学科专业,其教材内容也更新较快。而就作者所在的学院,便邀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力资源从业者,结合在实际企业中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来为学生起到一个基本理论知识的初步革新。就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细分为例,当前实际工作中,以人力资源六大板块划分已经不是唯一的方式,现在较为主流的还有人力资源三大支柱(人力资源伙伴HRBP、人力资源专家中心COE、SSC人力资源平台部)。然而很多专业教材之中并未有提及,所以我们需要针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去更新教学的知识(其中包括教材的选订,组织员工的学习与培训,加强校企合作,邀请资深从业人员与相关专业对接等等)

2.开辟第二课堂,引导学生课外钻研;

单就课堂上的教学而言,对于学生来讲未免太过薄弱,大学里面更多的时间是给予学生资助安排的,如果能够从侧面加以引导,可以带动学生更好地学习。譬如利用云课堂以及雨课堂、甚至是微信公众号等PC端以及移动端的软件,教师带动学生团队组成专业学会,定期针对相关专业中的时事问题展开分析并推送,可以让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学习――而其中的内容由教师编撰,形式及具体的运营操作,可以交由学生来处理。这样一来,能够进一步弥补课堂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

3.加强校企合作,提供学生实践机会;

相对于新生的民办高校而言,传统公办高校由于多方面原因,在校企合作以及学生实践安排上,桎梏太多,束手束脚,反倒不如民办高校的机制灵活。所以独立院校及民办高校可以借助这一优势,在仔细甄选合作对象的基础上,广泛开展教学实践合作,为广大在校学生(专三本四)争取到大量优质的实践岗位。就以作者所在学院为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所在二级学院与银行、证券、高校、大型民营企业均达成了合作意向,这些单位均提供了带薪实习岗位给予专三本四的实习生,同时也在特定工作日开放给相关专业的大一、大二学生进行参观以及培训,并在特定时段能够给予见习机会,让人力资源管理学生有亲自实践以及观摩的机会。

结语:对于民办高校而言,培养应用型人才是转型发展的良好契机,而在这一波浪潮之下,能否成功转型,需要学校领导层与专业教师的共同努力,在加强学院教学的同时,也要拓展校外的各种资源,以达到弥补学院短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豪杰.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企业导报》.2016 (19) :139-139.

专业人才的培养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依据“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从五个方面对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的提高进行了思考、阐述。

现如今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是社会各方关注的话题。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良好持续的发展,使得职业教育取得了蓬勃发展,但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直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穿叹寸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杉,也面临着严峻的扫做。如何应对新形势,走出一条月辱犷职教特色、高质量的办学之路,是每~所职校都面临的重要任务。但是,这项工作涉及面广,不可能一跳而就,只有建立教学过程与办学作用双重追求的目标,围绕“职教本质”,制定较长远的奋斗目标,坚持不懈,从多方面人手.,才能不断取得实效。

1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

专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要加强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职业院校党团组织建设,积极发展学生党团员。

2制订教学计划的几项基本原则

2.1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制订教学计划要广泛开展社会调查,注重分析和研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湘精况、新特点,特别要关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本专业领域技术的发展趋势,努力使教学训划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同时,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妥善处理好社会需求与教学工作的关系。

2.2坚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制订教学计划必须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正确处涸叻子德育与智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

2.3突出应用性和钊对性。要以适应社会鼎;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制订专业教学计划。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2.4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制汀教学训划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能力培养要贯穿教学二当或程。

2.5贯彻产学结合思想。产学结合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基本途径,教学计划的制订和实施过灌到立主动争取企事业单位参与,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有条件的学校应与企事业单位共同制订和实施教学计划。

2.6从实际出发,办出特色。在遵循上述原则基础上,各校应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自主制订教学计划,积极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办出特色。

3教学质量需不断提高

就我国国情而言,普直高等教育重点培养的是综合胜人才,注重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研究能力;而职业技术教育重点培养的是专业性和操作性人才,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能的实用性。教学实践的角度看,影响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专业课程设置和改革。专业特色是办好取业教育的关键。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揍,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要围绕市场设置特色专业,依据市场需求培养学生,实现专业设置与市场的对接。职业教育作为直接培养一线劳动者的专门教育,使受教育者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其课程的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吸业技能为核心。我们必须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同时,面对就业难的严峻形势,学校要切实做好毕业生就业安置工作,在抓好教育教学的同时,要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与联系广辟学生就业渠道,确保学生招得进、留得住、学得好、就业率高。

3.2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技能人才,应逐步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研究制订职业院校教师任职标准和准人制度。“双师型”教师队伍,既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既要担当教师的角色,更要充当工程师的角色,应尽可能多地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其他各项技能以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为学生的学习和实训提供指导。

3.3学生的素质。学生的素质高低是教学质量的最终体现和反映。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本位的意识,即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身实践,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更多的自学时间,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能力的培养。

4加强教学评估

教学质量是教学工作的结果,教学工作是由教学的基本环钧沂构成的复杂过程,每一环节都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只有教学的每一环节都达到质量要求,教学质量才有可靠保证,所以说有必要刘教学常夫蚁折了评估,就达到教学工作要求的状况作出评估,使教师及时了解自己每一教学环节的质量,从而引导老师重视教学各环节的工作质量,有力有效地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评估的内容:(1)备课。(2)上课。(3)作业。(4)辅导。(5)考核。教学评估的方法,可以有教学自我评估,还可以有教师互相评估和领导评估等几种方式。实践证明认真抓好教学评估等于抓住了教学的正面导向使老师按教学规律进行教学,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

5强化职业资格证制度

职业资格证书是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完善的斗刊资格证书制度剧呆证市场经济有序运行的基本条件建立规范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已成为各国发展的共同趋势。针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现状和特点,从以下几点可以来强化职业资格证制度:

5.1改革课程结构,建立以职业能力为主要系统化的新课程体系。按行业统一的能力标准来编制考试大纲,将职业技能标准的各项要求纳人专业课计划和大纲中,强调根据行业和企业发展的趋势,将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和相应专业技术领域职业资格培训内容融人教学内容,自主开发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使专业课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相适应。

5.2转变传统的教学形式,积极推进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多层次教学形式。要转变教育观念,狠抓实践教学,切实从专业学科为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为本位转变,从传统的偏向学生知识的传授向注重就业能力提高和综合职业素质养成转变;要积极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改革,按各行业工种流程组织教学,形成一套内部体系完整、外部关系协调的工学结合教学机制。

专业人才的培养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培养;外语专业;创新型人才

一、制定创新型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

(一)创新型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党的教育方针是与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相一致的,并为党的总任务服务的。因此,教育必须以实现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作为奋斗目标和服务方向。高等学校的外语专业教育也必须为实现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服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培养更多更好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在德智体美劳几方面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外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外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创新型外语人才。

(二)创新型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对外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政治、文化交流不断加强,使我国各行各业对高等学校外语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高等学校培养的外语人才既要有扎实的外语语言知识基本功,又要有一定的行业专业知识。社会各行各业对“多样化”和“专业化”外语专业人才的需求,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现实客观反映。必须深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对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调整和修订外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进一步明确创新型外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

(三)创新型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有明确的定向

由于社会对“外语+专业”的外语专业人才的要求明显提高,以及对外语专业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已迫使我们不得不改变培养单一外语专业和基础技能型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实行高等学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定向化。所谓定向化,就是在确定创新型外语专业人培养方案的前提下,把外语专业人才再根据社会各行各业对外语人才的知识能力的不同要求区分出不同的具体的培养方案。高等学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明确定向有利于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育有针对性地实施外语教学,有利于教师按照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组织专业外语教学,有利于外语专业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也有利于社会用人单位合理使用外语专业人才。

(四)创新型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应具体化

创新型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将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明确具体化。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指导委员会编发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21世纪我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规格提出的总要求是:应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我国高等学校的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在到达总的要求前提下,应尽可能的将各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具体化。如果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不明确或不具体,在外语教育实施过程中就难于检查、评估外语教育和教学工作是否偏离了人才培养方案与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所以,必须结合自身外语专业教学特点,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制定和设计培养外语专业人才的具体目标和规格。例如,可以具体要求培养本科外语专业外事管理人才的目标是:1、掌握外事管理专业比较系统的外语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2、具有较强的外语实践能力,在外事工作中能够熟练运用外语听、说、读、写、译的五会能力;3、系统地掌握外语文法,具有进一步自学深造和提高的能力;4、能够熟练应用中外文进行书写外事文书,包括各类法律文书及各种合同等;5、熟悉我国的对外政策,外交礼仪,世界贸易组织协议,及外事管理条例等;6、了解国际关系知识,具有一定的外事管理知识和处理外事行政事务的能力等等。 转贴于

(五)制定创新型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符合外语专业人才的成长规律

1、大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的一般特征,既不同于儿童和少年,也不同于已经成熟的成年人,他(她)们中的绝大多数已具有自我认识与评价、自我监督与控制的能力,其自我意识与智力的发展已基本达到成熟的水平。一方面,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使他(她)们在学习方面对学校的教学安排及教师的授课内容具有更多选择性,且大多数学生还能够根据自身的安排调节学习与生活,对自己不断提出新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另一方面,大学生的情感丰富而强烈,理智感的增强激发了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对情感的调节作用还比较弱,因此,也有部分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稳定,学习热情不高。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告诉我们,要注意在创新型外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及整个外语专业教育与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课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给以大学生培养自我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必要指导,以实现创新型外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2、制定创新型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要了解和掌握外语专业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和成长规律,了解清楚大学生入学时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外语水平,实事求是地估量大学期间外语专业教学所能达到的最大目标实现程度,合理拟订外语专业学生在毕业时应具备的外语基础知识、外语基本理论和外语基本技能。

3、制定创新型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遵循知识积累和智能发展相结合的人才培养原则。切实注意把外语语言知识的传播同外语语言能力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我国行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与自我独立工作的能力训练结合起来。如果没有知识的积累,智能的发展势必将受到很大影响,但知识的发展并不等同于智能的发展。大学生学习知识,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发展智能,为了有聪明的才智和能力去独立地进行工作和发现解决问题。例如:培养外事新闻工作者,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外语在国内外对外国人进行独立采访,并能够独立完成中、外文采访稿件的编写。

二、努力构建培养创新型外语专业人才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体系

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反映着学校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体现着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基本要求。而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培育人而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培养过程的方式,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在教学中的运用。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就要实现教育质量观的转变,实现培养目标观的转变,实现课程设置观的转变,实现培养方式观的转变,必然要涉及教育教学改革,特别是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因此,要提高外语专业人才的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就必须构建培养创新型外语专业人才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体系:

(一)高等学校外语专业应以培养跨文化专业人才为目标,彻底解决外语教育中课程设置过多、教学内容陈旧、专业知识单一的问题。通过规范、优化、整合,合理设置课程,注重课程之间衔接,减少课程门数和教学重复内容,控制课程课时数,重点突出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体系的整合,把教学成果融和到人才培养方案之中,提高课程综合化程度,切实做到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体系“精与够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二)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学生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思想观念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培养学生实践运用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能够根据所学专业知识去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和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构建培养创新型外语专业人才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体系,应正确处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注意其理论知识的传授应密切联系学生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基本素质。

(三)构建培养创新型外语专业人才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体系,应体现以课堂教学为主,学生以学为主的基本原则。为了强化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必须注意课内教学与课外学习相结合,将学生在校的全部修业时间纳入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体系。尤其是有关素质教育的教学活动,除适当安排课内教学外,应以课外教学为主,这对于营造素质教育的文化氛围,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构建培养创新型外语专业人才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体系,要坚持整体优化的原则。即按照“横向拓宽、纵向理顺、结构优化、课时精简”的原则,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体系的结构调整和优化组合。优化就是通过不断修订教学计划,对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基本要求进行精心设计,使每一门课程、每一个教学环节围绕培养目标而紧扣教学计划。适度减少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强制性的限制,增加灵活性和弹性,尽可能给学生以较多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够根据兴趣和爱好,主动选择能够有助于专业能力水平提高的知识学习,使之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五)构建培养创新型外语专业人才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体系,必须注重社会实践调查,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情况、新特点,了解掌握本学科专业在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中的新态势,使其形成鲜明的时代性和具有突出的专业特色。突出专业特色,就是根据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体系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为重点,紧紧围绕和服务全国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整课程体系,革新教学内容,使其专业教育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并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保持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