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个人社区服务报告

个人社区服务报告

个人社区服务报告

个人社区服务报告范文第1篇

报刊整顿后的县市区域报转型

2003年治理整顿后保留下来的县市报,大多在报业市场上有一定的实力,但是后继发展却面临市场定位的尴尬。报业集团要求其向区域性都市报转型,而地方党委和政府则希望其仍然发挥党委机关报的功能。因此,大多数报纸选择了具有机关报和都市报双重特色的报纸定位。既让当地党委政府满意,也让区域内的居民爱看,成为“党委满意,市民喜欢,市场需要”的新型城市报纸。

2007年9月,宝安日报社经过深入探讨和调研,决定扬长避短,另辟蹊径,大胆提出了“办中国最活的机关报,办中国最好的社区报”的理念。从贴近性和亲和力来看,县市区域报比其他媒体具有明显优势,与当地居民关系更近,更能及时了解社情民意。社区报的定位更符合其作为城市市区报纸的特点。“立足社区,服务社区,做社区内的主流媒体”,《宝安日报》在“夹缝”中生存,“不求代替别人,只求不被替代”,在激烈竞争的媒体市场中寻求差异化竞争,寻找细分市场。

宝安区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社会文化环境,当时作为特区“关外”的地理位置,使宝安区拥有与深圳市内其他区不同的特质,决定了宝安具有相对独立的市场空间;从居住人口看,宝安区人口密度大,是深圳市外来人口集中居住的地方,拥有大量的打工群体,生活方式上也与城区差异较大。因此,无论从地理划分上,还是人口组成上,宝安区都具有报业市场细分的可能性。市场细分的优势是有利于报纸根据目标市场选择市场营销策略,并充分发掘市场机会,提高经济效益。

最近几年,随着宝安区行政区划的调整,《宝安日报》从覆盖~个区扩展到覆盖三个区,承担起深圳市宝安区、光明新区和龙华新区三个区的机关报职能,同时,积极探索社区报的办报模式,找准读者群,逐渐形成办报特色。目前,《宝安日报》已成为三个区发行量最大的报纸,经营收入也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明确的市场定位之下,呈现出勃勃生机,目前已成为一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报纸,成为“宝安人的第一报”。《宝安日报》的社区报发展模式,是我国县市区域报社转型的代表之一。

立足社区,服务社区

1 立足社区是社区报办报的前提

面对分众时代的媒体竞争,社区报只有立足社区,才能找到竞争优势。

立足社区,首先是要为所做报道划定一个界限,在报业竞争中找到突破口。信息大爆炸时代,传统媒体的报道是有选择的报道,从快捷、海量的角度看,报纸难敌网络等新媒体;在报业内部,那些大型传媒机构覆盖面广,报道内容丰富,也是社区报所无法匹敌的。传统大报追求扩大地域的“全覆盖”,而《宝安日报》则追求有限的城区范围内高密度覆盖;社区报有自身的优势,社区报可以对区域内新闻信息进行深耕细作,强调“离你最近的新闻(报纸)”,立足地方原创新闻,其新闻价值标准更强调“接近性”和“相关性”,强调归属感和认同感。本地新闻做足做深就会得到更多的独家新闻,与其他大报以及新媒体等形成差异_生,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立足社区,还要努力争取融入社区,深入千家万户,做社区居民的好邻居。融入社区,不是居高临下的俯视,也不是蜻蜓点水式的采访和报道。报道社区新闻,写的就是社区的身边人、身边事,讲述的是街巷间的人情风俗、社情民意,是与社区长期的共处。《宝安日报》引入“大社区”概念,就是要增强读者的归属感和亲近感。在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里,找到这个大社区的文化归属,历史蕴涵以及人文特色,依据报纸的文化传递功能,丰富大社区的文化内涵,从而增强社区居民的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这样才能在报纸与读者之间增加“黏性”。

立足社区,更要加强与当地政府部门的联系,才能从根本上做好社区报。

政府部门掌握着区域内重要的信息,政府各部门的每一项规划、政策,都直接关系到社区居民的生活,也是社区报报道的重要新闻源。《宝安日报》在原有机关报基础上,不断扩大品牌公信力和影响力,做宝安地区的“第一报”,在诠释“立足社区”理念时,《宝安日报》丰富了其内在蕴涵,采取“联手政府,服务社区”的方法,充分挖掘社区的政治、社会资源。比如,《宝安日报》的品牌栏目“市民热线”,宗旨是为居民排忧解难,同时监督政府部门工作。在办栏目过程中,借助政府纪检监察部门的力量,将宝安区的舆论监督做得有声有色,也受到社区居民的欢迎。栏目将涉及到市民生活的政府各部门负责人请到报社来,亲自接听市民电话,为市民和政府部门搭建了一座连接和沟通的桥梁,成为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品牌栏目,开办两年来,“市民热线”热度不减。

2 服务社区是社区报办报的切入点

服务的理念贯穿在社区报办报的每个环节中。从采编角度看,服务社区,要求记者深入社区,扎根社区,了解社区居民需求。《宝安日报》把记者联络站建到社区里,贴身了解并报道社区,充分满足社区居民的各种需求。

《宝安日报》还把“服务大巴”开进社区,将居民需要的医疗、保健、金融、法律等方方面面的服务直接送到社区里。既方便居民生活,又丰富了报纸版面。

服务性的本质,在于用新闻信息为读者提供最大程度的服务,让“新闻纸”成为“实用纸”。《宝安日报》通过不断探索,拉近和读者心理距离,扬社区报“小而活、近而亲”之长,突出针对性、亲和力。

做社区内的主流媒体和公共舆论平台

社区报要做社区内的主流媒体,在政府和社区居民之间扮演桥梁的角色,让政府部门能够及时与百姓对话,倾听社区居民诉求,大力解决现存问题,改善社区生活环境。

《宝安日报》曾开设“社区新闻·话题版”,谈论的不仅仅是国事、天下事,还可以是宝安的“家事”。这个“家事”不再是“外人”评论,更多是在宝安生活的“自己人”发言,不仅是“大家”的论点,还是老百姓的声音。关注社区公共事务,及时提出重要议题。并在媒体上形成社区公共意见交流,与读者保持对话。

因为地理和心理上的接近性,社区报纸容易引起公众的参与欲望,使沟通与互动成为可能;而且公众也因为接近性而对公共事务有更高的认知程度,讨论问题有的放矢,更能形成有效沟通。同时,社区报应该注重社区空间的建构。不仅提供社区资讯和社区服务,也要成为社区公共讨论的平台。从这个意义上说,社区报也可以成为公共新闻的践行者。

美国《连线》(Wired)杂志总编辑克里斯·安德森在“长尾理论”中提出了“众包”的概念,即顾客(读者)参与“协同生产”,其优势“不仅在于经济效率,有时候,顾客们的作品更加出色”,“而参与生产的人就是最关心生产的人”。社区居民不仅是社区报的报道对象和服务对象,同时也为社区报提供内容,可以直接参与社区报的新闻生产。这种协同生产的方式,可以增加社区报对社区居民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区报记者不仅仅是客观报道者,也是公共议题的参与者,通过设置议题,促进公众的参与,最终达成社会共识。

分众时代的社区报经营观

社区报之所以被称作是报业的“蓝海”,是因为它避开传统媒体广告发行竞争的主战场,善于挖掘社区空间。在分众时代,社区报这种“细碎”的经营观,立足于“小”的多样化经营,将会为社区媒体带来丰厚的利润空间。

1 社区报的广告经营立足于“小”

分类广告是社区报的重要内容,本地商家是社区报主要的广告客户。社区报广告收入主要来自于服务日常生活的社区小商业,受宏观经济波动影响有限,为社区报构成了较为稳定的广告基础。这些广告客户企业规模较小,没有足够资金在大报上刊登广告,社区报以其低成本和精准的目标区域投放而受到青睐。

长尾理论认为,当商品销售成本急剧降低,几乎任何以前看似需求极低的产品只要有卖就会有人买。这些需求和销量不高的产品所占据的共同市场份额,可以和主流产品的市场份额相比,甚至更大。社区报以较低的广告价格吸附了社区小商户的广告投入,这些社区小商业的广告并不为大报重视,却可以为社区报带来可观的广告市场。同时,社区是广告商进行公关活动的绝佳场所,具有亲和力。比如在美国5970份社区报中,2749份报纸在周四出版,因为美国人一般习惯周五去超市,而超市广告也成为几乎所有社区报的经济支柱。

《宝安日报》广告多样化经营,主要体现出以下特色:

第一、以多样化的手段满足社区读者地域性消费需求,为社区读者提供生活化广告服务,使报纸成为提供社区信息服务的“有用纸”。《食色周刊》吸引了社区内众多小商家参与。每期都会推出一些有特色的餐饮企业。不仅介绍其特色饮食,还着力打造饮食文化,受到大批小商家的欢迎。报纸成了社区读者的美食地图。家门口的服务最为贴近和亲切,这样的版面不仅带来了广告收入,还丰富了报纸内容,为读者带来实实在在的服务。此外,分类广告、超市广告等,主要服务于地域性社区读者的生活需要,也是社区报的优势。而对于那些大品牌工商广告,社区报重在拾遗补缺。

第二、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销。社区报的服务半径相对较小,人情味浓,便于发起各种社区活动。因此,社区报积极策划、参与、支持社区的活动。近年来,《宝安日报》先后成功地开展了“春风消费·宝安购物节”“深圳西部汽车交易博览会”“30名优品牌社区巡展”“宝安区首届金融十佳金牌理财师、十佳金融理财产品评选”“精彩记忆少儿英语单词大赛”“宝安集体婚礼”“宝安人必吃的100家酒楼评选”等多项活动营销。这些活动无一不体现了地域色彩,深受社区居民喜爱,报纸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三、积极开拓政务广告,利用报纸的品牌优势,使工商广告和政务广告并驾齐驱。立足于“小”的分众化多样化广告经营,是社区报广告的重要特点,也是社区报的赢利之道。

2 社区报发行:提高家庭渗透率

当前,我国社区报还处于起步阶段,家庭渗透率还不够高,读者结构还有待调整。真正的家庭入户率还有限,这对社区报的发展形成一定障碍。

在美国,卡罗来纳周报集团旗下有7份社区报,发行量并不大,7份社区报的总发行量才11万份,最大的一份报纸发行量仅36000份,但是,系列报纸在各自社区家庭入户率平均达到89%,广告促成读者行为的购买比率平均达80.6%。这种较高的家庭渗透率是美国社区报收入稳定的基础。

个人社区服务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社区报;发展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21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5-0061-02

当今社会正在经历从传统的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的转变,受众对报纸信息的消费也越来越追求一种独特的信息消费体验。另外,日趋激烈的媒体竞争格局促使传播格局发生了改变,即从以“传播者”为导向转变为以“受众主体”为导向。这种情况下,报纸不得不从受众的实际需求出发,寻求新的市场空白点,由此,为特定受众打造特定社区报纸的方式便诞生了。在我国,经过十年的发展,虽然社区报的命运多桀、步履蹒跚,但多年来一直处在不断的摸索前进的状态。那么,研究适合社区报的发展策略有助于社区报在未来激烈竞争的分众化市场上谋得一席之地。

一、市场可进入性分析

社区报的概念和内容是社区报成败的首要因素。美国学者强调,社区报的唯一标志就是它“对某个特定社区的服务性和归属感”。[1]那么,社区报要想在都市报大行其道的夹缝中求生存,就得做到“与众不同”,走非常“社区化”的道路,成为社区的第一媒体。

(一)概念先行

考察国外与中国的社区报实践,但凡比较成功的社区报,都是相当“社区”的报纸。一个特定的社区应该而且只能容纳一张社区报,应成为社区居民心灵的皈依。因此,社区地域特征、社区规模、社区成熟度与社区人口素质都应该是社区报选择的概念要素。

作为一张社区报纸,它的定位可以形象地概括为“夹缝中求生存”,即要在一个城市的报纸群中依托独特的社区定位,寻找生存空间。那么,它的生存基础必须是一个相对完全、集中与独立的社区。因为以特定社区为纽带的受众的特征是比较容易把握的。比如,号称“中国第一张社区报”的《巷报》的市场定位是“立足长春市,面向东北三省”。[2]因为这种超越一般省级都市报的市场定位,没有找准自己的特定社区定位,并且拿着“社区报”的新概念来做都市报的事情,使得《巷报》从一开始就进入了一条死胡同。另外,特定的社区除了拥有共同的地理位置、生活环境外,通常还能根据楼盘售价判断出他们的收入状况、消费特征与综合素质等。如果对目标读者的特征、需求强度和购买力做到了充分了解,就能够有的放矢地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信息。这样,就能够达到报纸特性与读者诉求的有机统一,同时,也为广告商提供了身份明确的受众群。由此可见,社区报的成功首先是从准确把握其概念开始的。

(二)内容定位是核心

社区报在新闻资讯的定位上,其最佳选择就应该是,坚持其它报纸无法替代、拒绝共享的原则。只有这样,社区报的存在才有其生态学的基础。

社区受众居住相对自成一体,对本社区的相关新闻与资讯的需求强烈。因此,社区报则需要在最小的半径内为社区读者提供服务,在新闻报道内容上需要专注于为社区居民提供社区报道和服务信息。实践表明,社区报的资讯服务最适合以“家”为中心,如提供家居、家政、家教与家庭旅游等方面的资讯服务;形式上则最宜以“专”为特色,通过专版、专栏、专题、专项加以推进。例如,“社区故事”、“社区人物”、“社区新事”、“社区活动”等栏目。比如,如果他的人生故事具有新闻价值,则可以做一个专版,深入挖掘他的精彩故事。对于生活在小区的居民来说,他们选举共同的楼长,他们居住的街区有各种各样的生活、娱乐设施,他们热切关心社区内的体育场该取什么名字等问题,以及与社区相关的管理、服务、建设等故事更是居民关心的好新闻。即便要报道国家政策,也要侧重报道这些政策会对社区居民产生什么影响,如何应对等。比如今年的“抢盐”风潮,泛泛的报道在各大媒体随处可见,而某个特定社区的阿姨到社区超市购物带回的口信儿:“前天还有8 袋儿没下架,昨天都空了,今天都买不着盐了。”可以放上社区报头条刊发。

二、可行动性分析

(一)“以母带子”的办报模式

国内外实践表明,在报业竞争日趋激烈、日趋白热化的今天,社区报的经营模式唯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稳住一片“江山”。主流报团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充分共享是经营的关键点。

2006年,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依托集团品牌优势,通过对集团内现有的报刊资源的整合,相继创办《新民晚报•闵行新闻》、《新民晚报•东区资讯》等5份社区报,开拓社区分众传播的新渠道,摸索全新的报业连锁形态。但是,由于这5份社区报的发行范围和受众群过于庞大,受众“共同体”的本质属性就很难充分体现。社区居民没有共同的生活场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紧密度不强,缺乏共同的物质和精神诉求等,这对于社区报进一步的发展是不利的。因此,在“一级子报”的基础上,还应结合社区地域特征、社区规模、社区成熟度与社区人口素质等因素积极探索“二级子报”即在范围更小的区域,将细分市场做足、做透。

(二)报网互动

目前,国内许多网站都推出以社区居民为对象的论坛。如《搜房网》就有天津各个社区的居民论坛。在论坛中,社区居民可以交流关于自己所属社区的任何信息,大到小区物业管理、社区业委会换届选举,小到家门口的早点摊,领养宠物等。如果社区报也能够利用网络,建立自己的报纸网站,就能够实现报纸与网络的良性互动,提高社区报的传播能力和竞争力。首先,在社区报的网站上开辟专门的线索征集板块、在BBS上寻找有价值的新闻信息,以及通过QQ等社区网络交流群,增加报纸与社区读者沟通的渠道,拓展获取有价值的新闻线索的途径。其次,利用社区报网站与社区报的联动,在版面上提供检索信息,引导读者登录社区报网站去获取形式更为丰富的资讯(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有利于提升社区报的信息量。除此之外,在网络版上增加更多的多媒体娱乐服务和新闻信息、向社区访问者提供可在MP3和MP4等播放器上阅读的新闻和资讯,使得社区报能够抓住那些选择网络阅读的社区读者群。

(三)受众也是生产者

社区新闻具有一定的隐秘性、分散性和不可预见性,因此,社区报的生产除了需要少量必需的专业人才外,还需要发动社区居民来提供新闻素材或直接供稿。

首先社区报需要在自己所覆盖的社区组建一支“全能型”通讯员队伍。比如,《新民晚报社区版》在原有的通讯员队伍基础上,重新在每个区域招募20名20~60岁的通讯员,主要从事社区新闻素材收集工作。通讯员不仅要提供新闻线索或直接供稿,更要时刻关注读者的反应和呼声,并将读者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报社,促进社区报的更好运作。其次,社区居民都可能是生产者。他们手中的笔、电脑、数码相机、摄像机就是生产工具。社区居民在向社区报投稿的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社区报网站,对社区网站上每条新闻信息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在论坛中讨论与社区相关的话题,向网站大量传输社区内各种活动和身边发生的新鲜事。因此,让社区组织和社区群众获得办报的发言权,是社区报体制获得活力的关键。

三、可赢利性分析

(一)有效发行是关键

有效发行也是决定广告投放量的核心环节。各报都在销售过程中,尽可能降低成本,增加收益,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广告回报率。社区报的发行也是如此。社区报的受众,大多是相对集中的个人自费订户,所以发行的相对成本较低,还能仰仗小巧灵活的优势,实现最快的速度投递报纸。

目前我国的社区报基本上都是由各个传媒集团所创办,而每个传媒集团都有各自的营销发行公司,社区报则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借助所属集团的庞大的发行网络来进行发行工作。如《新民晚报社区版》改成日报发行初期,在中高档小区门口、甲级的商务楼里和地铁口等人流量大的地段采取的三段式拦截方式派发报纸,并随时根据住户流动的情况灵活调整发行网络。另外,报社还可以与社区签订发行协议的方式来派发报纸。这不仅有利于创建报纸与社区互动的新平台,而且也有利于稳定社区报的读者人群,使报纸更精准地到达目标读者手里。

此外,社区报的发行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各个社区的发行工作完全可由熟悉社区各方面情况的社区居民负责,不仅可以节省发行成本,而且可以加强社区报征订的劝服效果。

(二)广告市场的支持

由于社区报具有地理疆界范围小,开放互动性高,资源共享,公众参与性强等特点,在无形中为广告商提供了受众的细分,从而确保了广告能有效到达受众,在对广告主的吸引力和广告操作上的灵活性上具有竞争优势。在广告资源的吸纳上,社区报价格低廉,刊登方便,又具有极强的渗透率,性价比高,能赢得更多的广告支持。

社区报的广告在强调吸引广告客户的同时,更应该立足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生活化的广告服务信息。一方面,社区报的广告形式可以多样化,包括大量开辟分类广告版面,插页广告,另外也可以与面向社区的大型商场、超市、餐饮娱乐场所与维修服务机构合作,在报纸中刊登促销信息,并且随报赠送大量优惠券与代金券等。另一方面,社区报可以经常为社区居民刊登付费的个人服务信息,像祝福亲友、二手买卖等。这样,社区报的广告版面不仅成了社区群众生活资讯的平台,而且也成了社区文化建设和聚集社区人气的阵地。

在拓展广告的赢利空间上,还可以发展以策划带动广告的形式。例如,在六一儿童节,与社区周边的麦当劳或者肯德基合作,由报社策划此次活动,邀请社区的家长与孩子参加。在活动期间,在注重娱乐的同时,麦当劳或者肯德基以赠券的形式吸引社区居民去消费。这种以活动策划的形式使广告效果得到了有效的传达,谋求报社、社区居民与广告商“三赢”的效果。社区报是媒介生态系统博弈平衡的必然产物、社区建设进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是一种在强势媒体的夹缝中生长的新生媒介。总之,社区报的长足发展,不仅需要办报人对社区报发展策略的全方位的准确把握,还需要办报人的经营对象,包括读者、广告商的认同和参与,共同营造它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个人社区服务报告范文第3篇

(一)统筹协调制度。根据工作需要,由区统计局或视需要由区政府办公室召集区级有关部门,召开专题协调会议,研究解决服务业统计工作中的重要事项,指导、督促、推动服务业统计工作。

(二)分工负责制度。由区级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采取整体设计、条块结合、分工负责、分步推进的原则协同实施。各有关部门负责本部门的业务统计和所管理行业限额以上单位的财务统计调查。

(三)评价考核制度。建立对各乡镇(街道)和区级有关部门服务业统计工作年度考核制度,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区级有关部门服务业统计工作列入服务业发展工作考核内容。

二、服务业统计工作实施方案

(一)服务业统计范围及调查对象。

服务业包括以下15个门类:(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3)批发和零售业;(4)住宿和餐饮业;(5)金融业;(6)房地产业;(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8)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9)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0)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11)教育;(12)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13)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4)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15)国际组织。

调查对象为从事服务业活动的各类经济组织,其中包括从事服务业活动的法人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二)统计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1、财务统计及方法。区统计局负责制定《*区服务业财务统计调查制度》及劳动工资调查制度,将调查对象划分为限额以上单位、限额以下单位及个体经营户两大类;各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分别实施统计调查。

2、业务统计及方法。区级有关部门制定本部门业务统计制度并组织实施。

3、重点服务业行业监测统计及方法。区级各相关责任部门要做好本部门监测统计指标的统计上报工作。

(三)调查频率和上报时间。

限额以上服务业财务统计调查实行季报制度。限额以上单位一季度报告期为1—2月,二季度报告期为1—5月,三季度报告期为1—8月,四季度报告期为1—12月,各有关单位的报送时间分别为3月15日、6月15日、9月15日、次年3月15日前,从2009年三季度开始正式实施。

限额以下和个体抽样调查建立季报制度。一季度报告期为1—2月,二季度报告期为1—5月,三季度报告期为1—8月,四季度报告期为1—11月,各样本单位报送时间分别为3月15日、6月15日、9月15日、12月15日前,2009年年报开始试行,2010年正式实施。

劳动工资调查实行季报制度。一季度报告期为1—3月,二季度报告期为1—6月,三季度报告期为1—9月,四季度(年报)报告期为1—12月。各有关单位报送时间分别为3月20日之前、6月20日之前、9月20日之前、次年的1月5日之前。

重点服务业行业监测统计调查建立半年报制度。报告期为1—6月和1—12月,区级各责任部门报送时间分别为7月5日之前、次年1月5日前。

业务统计调查频率和上报时间由各区级部门根据本部门上级要求确定,主要业务统计报表在上报同时,抄报区统计部门。

(四)组织实施。

区统计部门负责提供本地区限额以上服务业单位名单,指导开展服务业财务统计调查及统计业务培训、数据质量评估等工作,负责相关行业的限额以上单位财务调查和限额以下单位及个体户的抽样调查,审核、汇总、上报本地区服务业统计报表。

区级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组织实施所管理行业限额以上单位的财务统计调查和本部门业务统计调查、数据评估分析等工作,及时向区统计部门报送统计报表。各相关部门负责本部门辖区内业务统计和限额以上单位财务报表的布置、收集、审核、数据处理和上报,同时向区统计部门抄报财务统计调查报表和综合业务统计报表。区发改局、经贸局、旅游局、建设局、人劳局、交通局、信息办、文广局、体育局、民政局、各金融机构作为十一个重点服务业行业工作牵头部门,分别负责做好现代物流业、现代商贸业、中介会展业、旅游业、房地产业、职业培训业、交通运输业、信息服务业、文体服务业、社区家政业、金融服务业这十一个重点服务业行业统计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相关统计数据的汇总及报送工作。其他相关部门要配合牵头部门做好服务业统计工作。

已经建立和实施服务业统计调查的乡镇(街道),区统计部门要做好统计调查实施方式和数据交换等方面的协调、衔接工作,确保服务业统计调查方案顺利实施。

(五)加强考核。

为明确职责,鼓励先进,做好服务业统计工作,区政府决定对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进行考核,考核对象为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区级各相关部门。具体考核办法另行制订。

(六)工作要求。

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涉及范围广、调查难度大、业务要求高,各乡镇(街道)、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共同做好这项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街道)、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服务业统计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服务业统计工作机制,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开展服务业统计工作。同时,各单位统计报表必须由本单位的主要行政负责人签字后上报。

2、做好统计保障。各乡镇(街道)、区各有关部门要安排专业人员做服务业统计工作,要保证开展调查所需经费,确保服务业统计工作顺利开展。

个人社区服务报告范文第4篇

规范社区卫生服务,保障居民健康权益。

二、目的意义

贯彻落实《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等法律法规要求,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规范执业行为,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推动社区卫生服务健康有序发展,保障社区居民医疗卫生安全。

三、工作内容

对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执业现状调查和综合执法检查。重点检查机构依法执业、医院感染和医疗废物管理、放射防护管理等。

(一)依法执业情况

1、机构资质情况:重点查处出租承包科室、超范围开展诊疗活动等行为。

2、人员资质情况:重点查处聘用未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护士执业证书》以及未办理变更注册的人员从事诊疗活动的行为。

3、医疗广告情况:重点查处未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擅自违法医疗广告及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篡改内容违法医疗广告的行为。

(二)医院感染和医疗废物管理情况:重点查处传染病疫情报告、医疗废物处理等方面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

(三)放射防护管理情况:重点查处未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开展放射诊疗工作,未对放射诊疗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未建立个人剂量监测档案等违法违规行为。

(四)调研内容

1、许可审批情况:调查《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许可审批内容是否符合《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的规定。

2、实际设置情况:调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用房面积、人员配备、仪器设备配置等是否符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

3、业务开展情况:了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的主要业务工作开展情况。

四、工作步骤

(一)启动阶段(6月日-日)。方案要求,结合当地工作实际,确定专项行动的重点工作内容,制定专项整治方案,组织本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自查自纠。

(二)监督检查阶段(7月日-8月日)。单位根据实施方案要求,对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监督检查,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三)总结验收阶段(9月日-月日)。县卫生监督执法局将对各单位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将督查情况通报全县。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医疗卫生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群众基本的医疗保健任务,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真正使本次专项整治行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个人社区服务报告范文第5篇

报纸分类广告的运营模式分析

报纸由于自身的经营资源相异,目前国内各报社对报纸分类广告的运营模式主要分为报社自营、广告公司总、广告公司分行业。这与一般商业广告运营模式的区别在于广告公司较少以广泛的方式经营分类广告。

综合评价全国各地报纸分类广告的运营模式,可发现不同的模式各具优劣。

报社自营的优点是与广告主的沟通更直接高效;部分客户对于直接跟报社合作更有信任感。缺点是报社人力物力有限,难以全面充分地开拓市场。所以自营的方式在绝大多数报社即使还保留,也只是一种补充的方式。

广告公司总的优点是报社管理成本较低,广告公司有较高的积极性。缺点是报社对市场开发的节奏和规划难以掌控,总的公司出于利益驱动,可能把主要资源用于利润大、开拓难度低的领域,导致分类广告的整体发展失衡。总的方式在一些市场规模不大的城市或广告经营尚处于初级拓展阶段的报纸有一定可行性。

分行业是很多强势报纸采取的营运模式,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各个广告公司的优势,充分开发市场资源。实际上,现在很多总的公司也将广告按行业分包给二级公司。总体来看,分类广告的分行业将是今后的发展趋势。

报纸分类广告经营的挑战和机遇

分类广告由于自身的特点,虽然信息内容涵盖广泛,但是大部分对媒体的要求仅仅是媒体对公众的告知功能,这就决定着他们对报纸媒体的选择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反之也可以认为,报纸分类广告的传播渠道具有可替代性。另外,由于部分媒体出于媒体品质的考量以及对分类广告缺乏统筹分类、科学编排的意识,使得部分报纸和受众对分类广告存在着某种排斥。

当然,随着我国各地的媒体竞争程度逐渐加深,消费者对分类广告需求的增长等,这些因素都为报纸分类广告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如果从细分行业来看,分类广告的发展空间与商业广告一样,未来的行业分布将与各行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媒体的读者定位有关。总的来看,分类广告未来在汽车、家电、物流资讯等方面会有较大空间;旅游、餐饮娱乐、服务业也会有比较持续的增长。

新媒体的分流以及报纸与网络联动已成趋势

网络媒体比报纸媒体在互动和时效方面更具优势,随着普及程度的提高,网络必将分流一部分报纸分类广告,现在美国报纸分类广告市场就受到网络广告不小的冲击。另外,随着城市信息化的发展,各个城市的黄页广告出版日益繁荣,那些有着长期广告需求和广告费用预算低的企业或个人,往往会分流部分费用到黄页广告上去。这一点也是值得报纸经营人员关注的趋势。

诚然,从媒体特性和发展来看,单纯依靠哪一种媒体经营分类广告都会有局限,不少报社和运营商都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很多报纸本身也在推网络牌,如北京《精品购物指南》对于长期刊登报纸分类广告的客户,也已经免费在自己的网页上同时刊出该广告,作为增值服务;《广州日报》现在已将报纸广告和网络广告做成套餐的形式向客户推荐,客户接受度较高。

报纸分类广告实现新发展的途径

考虑市场现状及深层原因,综合来看,分类广告市场要尽快发展,报社需要分别从以下几方面有所改进:

经营分类广告要有平常心。一是努力提升报纸的影响力,使其成为有效的信息传播平台,找准市场的空白点,形成自身的独特优势是成功的关键;二是广告经营上不要太急功近利,客户不分大小,不能把分类广告完全等同于其他商业广告。

报社要有意识地培育市场。应为广告主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并且需要策略得当,包括有利于市场发展的价格策略和适当的宣传推广。分类广告的行业细分,不仅要注意根据企业经济领域、商业销售领域和社会生活类,应特别重视和着眼于利润小、规模小、区域性的广告主的行业细分,以尽最大的广度和深度挖掘社会分类信息资源。

分类广告的经营需要报社和公司的互动。针对报纸分类广告经营涉及全社会各个领域和报纸发行区域的实际情况,开展分类广告经营的最佳方式,是按区域或按行业大类进行划分并选择广告公司,建立报业分类广告的社会化营销网络体系;同时在统一的分类广告刊费价格与费的前提下,组织报纸发行队伍和广告业务员开展上门服务,进行广告经营运作。如果仅依靠独家广告公司包干版面经营,不仅容易遇到包干版面收入极低、造成报社广告收入的损失,而且也不利于分类广告市场的战略性培育发展。

价格体系要完善。认真做好市场调查,根据分类广告投放客户的经济能力和广告信息的类型,以及市场拓展的可能性,特别注意要区分客户情况制定分类广告的刊费价格体系。分类广告经营千万不能简单化和一刀切地制定每行或每个版面分类广告的统一刊费价格,这样会造成极大部分客户被拒之分类广告的版面之外。要通过分类广告价格体系作为调节广告经营市场的重要手段和营销网络开发市场的利器。

规模效应要营造。报纸分类广告能够形成明显效果的市场凝聚力,完全在于分类广告的规模化、综合性、集中型的经营运作。汇集分类广告形成规模的、连续的、丰富的分类信息报纸版面,需要进行精心的策划经营。报纸分类广告的规模化经营,不仅是确保分类广告具有影响力的重要前提,而且也是推动报业广告发展进入成熟市场化经营的重要标志。

服务客户要到位。报纸分类广告经营工作量大。广告分布广、区域分散,因此是一项突出服务性的广告经营活动。服务执行的关键是资源的整合,要确立服务读者和客户的观念开展经营活动。服务的概念,包括服务理念和服务态度都很重要。

报纸分类广告经营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报业广告市场的开发培育过程,是一项长远的报业广告资源开发的战略运作。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规范化、企业市场竞争的有序化和国家宏观调控制度化,市场在对报纸的广告资源配置和优化方面将发挥更重大的调节作用。报纸分类广告这个服务需求信息的超级市场,也必将在市场经济竞争中迅速发展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