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企职称论文

国企职称论文

国企职称论文

国企职称论文范文第1篇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江苏 泰州 25300)

摘要: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是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在认真贯彻落实有关的文件精神基础上,对“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近年来,学院“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

关键词 :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5-0058-03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要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各高职院校纷纷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并不断完善“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选拔、考核体系,“双师”素质教师数量、来源、结构等问题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善。

“双师”素质教师是国家对

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的明确要求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提高专业教师双师素质,与企业联合培养专业教师,3年建设期内,使具有双师素质专业教师比例达到90%。”《关于确定“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的通知》指出:“建设院校要制定符合学校发展目标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及具体实施方案。要将企业经历和实践锻炼要求纳入专任教师评聘、使用和激励政策,新进教师一般应具有2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3年建设期内,确保专任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比例达到90%以上。”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指出:“各级相关部门要科学规划、周密安排,以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为重点,着力培养一大批‘双师素质’专业骨干教师。”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是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在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文件精神基础上,对“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制定了《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双师”素质教师认定及管理暂行办法》,成功开展了“双师”素质教师认定工作,制定了符合学院发展目标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近年来,学院“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成效显著,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

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现状

(一)教师队伍构成不尽合理

我国高职教师的来源主要有高校毕业生、从企业或其他单位调入的技术骨干以及各类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在近年来高职院校迅速扩张过程中,我国高职教师的来源以从本科院校毕业直接跨进校门的青年教师为主。绝大多数青年教师职称偏低,缺乏企业实践经验,操作技能水平也非常有限。

(二)学历基本达标甚至超标

目前存在某种误区,认为高职院校教师不需要具有很高的理论水平。其实不然,高职教育有两个被普遍认可的重要属性:一是“高等性”,二是“职业性”。“高等性”是指高职教育的教学理论中包含高深科学理论;“职业性”是指取得这些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职业中的实际技术问题。因此,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既要能理解那些高深的理论,还要会将其转化为作用于工作现场的实际操作,这就决定了高职教师必须既懂理论又善实践。而目前很多人忽略了高职教育的“高等性”,一味强调“职业性”。

目前,我国对高职教师的学历基本要求是本科。我国高职教师"学历达标"应该已经不成问题,很多学校新引进的专业教师甚至已是硕士以上。许多原先在中专校升格为高职院校前分配的或留校的不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也已通过各种方式取得了本科或以上学历。

(三)教师自身压力较大

由于我国高职院校起步时间较短、底子薄,以及前些年的大规模扩招,目前高职院校教师非常紧缺,以青年教师为主,教师教学任务相当繁重。学生素质也良莠不齐,教师疲于应付教学,绝大多数高职院校还规定必须要发表一定数量、一定级别的学术论文或著作,承担一定档次的科研课题。甚至将此规定列入每年的常规工作考核,直接与教师的收入甚至岗位及职称挂钩。加之,当前高职教育尚未得到社会(尤其是广大考生和家长)的认可,在许多人的观念中,高职教育还是二三流的高等教育,不能与普通高校相提并论。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生存、工作及发展压力普遍较大,甚至部分人产生了职业倦怠感。

“双师”素质教师的内涵

目前,国内教育界对于“双师”素质教师资格的认定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观点:一是同时持有“双证”(教师资格证和职(执)业资格证书)的教师即可被认定为具备“双师”素质;二是既具有作为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又具有技师(或其他中级专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能力的“双素质(能力)”型专业教师,是“双师”素质教师;三是具有教师系列讲师以上职称又具有相关行业中级以上职称的“双职称”教师被认定为具备“双师”素质;四是持有教师资格证书和职(执)业资格证书,同时又具有作为教师的职业能力及能胜任生产岗位的操作技能的“双证+双能”型专业教师被认定为“双师”素质。

现阶段,高职院校现有“双师”素质教师大多数停留在“双证”水平。这些教师虽然大部分有较多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经历,缺乏企业从业经历,难以满足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我国现行的专业职业资格证书认定标准相对混乱,某些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不高。相比而言,执业资格证书需通过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一组织、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统一时间的封闭式考试才能获得,相对比较正规,认可度较高。不少执业资格证书的取得要求较高,比如执业律师、执业药师等都要经过通过率极低的考试。因此,这里的“双证”,笔者主张应是“高校教师资格+执业资格证书”,少数尚无国家统一执业资格考试的专业,可暂以规格较高的职业资格证书来代替。

有舆论认为“双证”型“双师”是面子工程,只有具备了“双能(双素质)”才能真正适应高职教育的要求。但在实际操作中,教师的能力和素质很难进行直观量化。这就直接造成了目前简单化地以“双证”或“双职称”来认定“双师”素质教师的现状。那么有人肯定会问,为什么不普遍采纳“双职称”说呢?目前,在校教师取得“双职称”还比较困难,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师不能申报面向行业、企业职工的专业技术职称。因此,高职院校绝大多数现有的“双职称”“双师”素质教师都是学校从企业引进的技术骨干,他们来校时既已具有工程师等中级以上职称,后又通过高校教师资格认证,取得了高校教师资格证。但是,绝大多数优秀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在企业的薪资待遇比较优厚,不可能彻底舍弃企业的高薪来高职院校作专任教师。因此,从企业引进的“双职称”“双师”素质教师凤毛麟角。

笔者认为,“双证+双能”型“双师”培养机制能够更有效地提升我国现有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水平。“双证+双能”型“双师”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具备熟练运用教学技巧合理组织与控制教学过程的能力,同时还能够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能把生产中的新技术、新理念融入教学及时传递给学生。高职院校应当首先鼓励教师通过加强理论学习取得“双证”,同时,在学校层面积极寻求与企业合作,轮流选派教师顶岗实习,帮助教师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使其真正具有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所需要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高水平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建立一套全面、可行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培养机制是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的前提和保障。

(一)建立健全“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引进机制

现阶段高职院校引进人员重点必须从过去的高学历研究型人才转向具备一定理论水平和学历层次的高素质的企业技术骨干,通过相应的优惠政策吸引一部分理论与实践水平皆佳的企业精英来校任教。

(二)建立健全“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激励机制

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现有教师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参加各类层次较高的执业资格考试,如执业药师、执业兽医师、执业律师及注册会计师等,对于取得证书的人员给予一定奖励,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方面予以倾斜。此举旨在促进教师自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以我院动物药学院为例,目前该院已有十多名教师通过自身努力取得了国家执业药师资格。教师在取得证书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知识水平。

(三)建立健全“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培养机制

由于许多执业资格证书的取得仅仅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积累,严格意义上说,教师取得了执业资格证书并不能完全说明其真正具备了“双师”素质。有鉴于此,我院出台了《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关于选派青年专业教师赴企业锻炼的意见》,成立了江苏现代畜牧业校企合作联盟,积极为中青年专业教师提供赴对口企业顶岗实习的机会。通过这一系列培养教师专业技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的有益举措,我院涌现出了一批不单是理论型学者,更是谙熟专业理论知识和产业一线实践操作的“双师”素质教师。为保证教师企业锻炼的实施质量,学院还规定教师锻炼期间形成的所有工作材料归入教师个人业务档案,作为教师考核、晋升职称的重要依据。

(四)建立健全“双师”素质兼职教师聘用机制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双师”素质教师认定及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指出,我院“双师”素质教师认定的范围是我院从事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专任教师和校内兼职教师。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工作开展以来,我院吸引了众多合作企业优秀管理人才、技术骨干、能工巧匠到校担任兼职教师。针对大部分兼职教师没有接受过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培训、不懂教育教学工作规律、教学基本功薄弱等弱点,我院对他们进行了职业教育基本理论及教师职业道德等方面的集中培训,使其具有作为一名高职教师所应具备的使命感和基本素养。同时,我院还出台了《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校外兼职教师职称认定办法》,通过严格规范的认定将兼职教师认定为初级职称、中级职称、副高级职称和正高级职称四个等级,实行优劳优酬。通过上述一系列得力措施,目前我院初步建成了一支既有丰富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双师”素质兼职教师队伍。

通过上述“引”、“激”、“培”、“聘”等系列措施,我院已初步建成了一支“专兼配合,共同发展”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单纯是一种目的,不是为了敷衍应付上级部门的评估与检查,而是一种手段,旨在打造一支既能开展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指导技能训练的“双师”素质师资队伍;是一种提升,以此促进我国高职教育事业的腾飞,全面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真正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政艳.关于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高教论坛,2011(7):84-86.

[2]吉文林,胡新岗,等.高职“双师型”教师培养现状、需求分析和对策[J].职教论坛,2011(24):84-88.

[3]罗莉,李梦卿.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研究—以湖北省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例[J].职业论坛,2011(4):40-45.

国企职称论文范文第2篇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Shijiazhuang Institute of Railway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analyzes the teaching staff, teacher structure, finds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 qualification" teacher, and by drawing on the advanced concepts of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puts forward the 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ouble qualification"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关键词:高职院校;双师;教师队伍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double qualification;teachers team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8-0246-03

0 引言

随着高职教育的深入人心,国家政策也越来越重视高职教育,并不断加大对各地高职院校的资金投入,所以高职院校才发展如此之快。近几年我国高职院校已经从盲目追求扩大规模,慢慢转变为内涵建设。教师是学校的支柱,只有教师具有较高素质,才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学生,学校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科研能力强、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关键。

1 “双师型”教师的界定

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教师个人或团队的素质构成而言,既要有讲师及以上职称,又有工程师、技师或高级技师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队伍;既要有高职院校中专业教学水平和素质,又有在工厂或企业的相关专业岗位工作经验;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国外对职业教育起步较早,对于师资建设也有着丰富的经验,比如在美国高校中,95%以上的教师都具有硕士学位,在高职院校中要求至少有一年的相关工作经历并且积累一定教学经验;丹麦的职业院校中,完成第三级职业教育、具备专业技能并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澳大利亚则要求完成职业教育,工作五年以上,属性相关技能和业务。而我国对高职教师除了拥有高学历外,似乎还没有哪所院校要求起教师必须有真实的企业工作经历。

2 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师资现状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0000余人,其中工程教育本科试点班近800名。现有专任教师269人,其中教授48人、副教授123人;博士(含在读)35人、硕士190人,硕士及以上比例达83%,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管优秀专家3人、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1人、部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部级优秀教师1人、省级模范教师1人、省级优秀教师5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人,河北省新世纪“三三三人才工程”入选16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0人。见表1。

以上数据表明该院师资力量雄厚,高层次人才占比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可是从生师比看,我院生师比32:1,远远高于国家要求的18:1。虽然有不少从企业聘请的兼职教师,大量的兼职教师能够满足到生师比18:1,可是兼职教师流动性大,不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当中,不利于整体教学水平的挺升。

2.2 师资存在问题

随着学校的发展和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该院从2000年以后大批引进年轻教师,这些年轻的教师绝大多数是从学校刚毕业的大学生或研究生,在引进的教师中具有一线企业工作经历的老师很少(详见表2),在师资引进时对学历要求的门槛很高,而在技术、技能方面没有任何要求,导致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双师”结构先天不足,他们中多数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因此缺乏一线实践经验;二来自企业一线的兼职教师又缺乏准入机制,教师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等制约了专业发展,企业的人才因为学历限制而不能跨入到高职院校的大门;大量年轻教师缺乏科研经验,为企业开展研发服务有限,专业带头人很少,教师知识技能更新速度跟不上国家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2.3 职称评审结构问题

整个职称评审指标不能突出高职院校的特点,有关高校教师职称评定文件和政策都明确提出科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指标体系,应根据不同层次高校教师的工作特点,进一步完善高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条件,实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分类评定[1]的条款,河北省高职院校职称评审指标体系中主要还是参考本科院校的评审体系,评审中注重科研成果,形成了重科研而不重视教学的现象。使高职院校教师更加注重自身科研工作,忽视教学改革课程建设,造成教师本该高度重视的教学工作不能提高,一味地追求科研工作业绩。而积极开展教学创新改革、课堂教学效果好、深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却因为科研业绩原因晋升职称受到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行的高职院校职称评审条件还不完善。

3 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

“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认为:“高职院校的发展依靠教师,就要建立高效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机制。依靠教师,就应该按照高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改革高职教师评审考核机制,以利于高职评审朝着高职院校发展规律开展。依靠教师,就应该建立健全合理的教师激励机制,引导教师不断提升高职教育能力。”[2]

3.1 增强“双师型”教师培养激励机制

3.1.1 人事部门通过制定相应激励政策

在职称评审考核过程中注重教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能力和教学中课程改革的成绩,降低专业中理论研究成果,降低研究型论文标准,提高应用性论文在职称评审中的比例。注重各类教学成果的获得,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大赛、注重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成果,在论文的数量和层级上给予支持,对于科研工作应考核其应用性科研水平,注重校企合作服务区域经济能力,开展横向课题研究。

3.1.2 鼓励“双师型”教师深入企业

鼓励教师假期深入企业进行锻炼,并且在企业定岗实践期间给予运用相应补贴,在寒暑假期间给予相应岗位的津贴补助,引导教师积极主动的参加定岗实践,校方努力与企业联合,增加教师进入到企业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和时间,切实提高教师的操作技能,为职业教育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保障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增加校企合作的机会,鼓励教师多参加一些工程项目,鼓励教师到工程一线去锻炼,为“双师型”教师的发展奠定基础。在校教师鼓励去企业一线实习锻炼,目前专任教师一线工作时间如表3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鼓励教师从事一线锻炼后,专任教师都积极主动下到企业,只是时间有长有短,有了学校政策的鼓励后,进入企业的专任教师将会越来越多。

3.2 制定科研政策,鼓励教师科研

①制定激励政策,鼓励教师科研。科研处应该制定相应科研政策来激励教师进行科研工作。第一,在职称评审和技术评聘中,注重教师科研成果,择优推荐申报职称评审,在评聘和考核中,首先考虑开展过技术服务等应用性科研工作的教师;第二,增加校级科研课题立项和经费的支持。加强科研项目管理,对课程改革等有明显成果的项目给予奖励和进行表彰奖励。第三,重视纵向课题和横向课题,鼓励教师开展横向项目、鼓励教师公开、专著专利和教材、教学科研获奖成果等。对于成果明显的给予经济上的奖励和精神上的表扬。

②科研部门应该搭建科研平台。科研基础设置是开展科研活动的基础和保障,首先要保证教学和实训设备的足量供给,加大对科研设备和竞赛设备的投入,为教师科研提供必要的条件支持。鼓励和选拔年富力强、素质良好、创新能干、专业扎实、科研能力强的教师牵头组成科研团队,扶持鼓励科研,发展与企业单位之间的横向课题,对于技术难度较大的科研项目,鼓励科研团队与其他高校和企事业技术骨干共同研发。

3.3 教务部门协调,增加课程改革力度

①实现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根据企业需求随时调整调整专业结构。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专业的带头人有非常重要作用,要根据专业所属行业进入到企业开展人才需求的调研,然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带头人要积极深入行业企业;了解本专业在企业中人才需求情况,才能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根据需求、根据岗位设置课程,对课程进行整合;对于专业带头人要经常根据需求修订培养计划,改革培养方案,调整课程设置。可以与企业签订“订单式”培养、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开展专业特色建设等合作模式,来满足企业需求。

②实现教师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无缝对接,就是要理论教学与实际生产操作过程结合起来。第一,专业教师就要求教师“双师型”,才能开展生产性教学过程。把高职院校的教室当作企业生产车间,教室既是教室又是车间,作业又是产品。第二,“双师型”教师应该能够运用模拟仿真软件开展教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仿真技术开展模拟生产实践的教学,使学生在模拟实践中体验真实生产,既降低了教学成本又熟悉了生产过程。

③鼓励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的立项,鼓励教师开展课程改革,对于教学做一体化改革的项目,学校应该在机制上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鼓励教师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鼓励“双师型”教师开展慕课、微课、教学资源库等的建设。鼓励“双师型”教师积累教学实践改革成果,鼓励教师指导学生技能竞赛活动,通过竞赛带动教学,在项目立项和经费上予以支持。

4 结束语

通过人事部门制定激励政策,在职称评审中推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在教务部门制定教学改革、提高培养质量,深入企业校企合作,将真实岗位转化成教学设计,落实工学结合办学模式;科研部门建立激励机制引导教师开展落地式科研工作,开展应用性技术服务,并将技术服务转化成教学实践。这些措施突出了“双师型”教师的优势地位,激励广大教师争做“双师”,加快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进程。

参考文献:

[1]王国荣.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发展,2008(2).

[2]郑雪艳.试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在师资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04(1).

[3]陶书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

[4]龚蓓.高职教师“双师素质”培养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37-39.

国企职称论文范文第3篇

那么,如何通过新闻宣传策划活动,提高企业报品位呢?

出精品,策划“杯赛”活动

要提高报纸质量,必须出精品。精品,就是高质量的产品。报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精品是报业发展的力量,是报业繁荣的主要标志,是报纸质量高低的试金石。出精品,必须有精品意识,利用企业报的版面资源,在做好新闻内容的同时,策划各种“杯赛”活动则是精品意识的具体化、形象化。

从1995年开始,中国长城铝业报社就策划了以每年为一周期的新闻作品征文、摄影作品征文、文学作品征文(我们称之为“三杯赛”活动)。“杯赛”活动以协办单位的名称或产品名称、商标冠名,如与氧化铝厂联办的好新闻、头条好新闻大赛,我们称之为“氧化铝(产品名)杯”好新闻大赛,与机械厂联办的摄影作品大赛我们称之为“机械杯”(产品名)摄影作品大赛,与碳素厂联办的称之为“碳索杯”(产品名)摄影作品大赛,与电解厂联办的称之为“雪山杯”(商标)文学作品征文大赛,与热力厂联办的称之为“热力杯”(厂名)文学作品征文等。通过策划、实施“杯赛”活动,涌现出了不少精品。对于这些精品我们每年都评奖并开会表彰、发放奖金。其结果是一箭三雕:调动了记者、通讯员写好稿、拍好片的积极性;好消息、好通讯、好言论、好图片和优秀文学作品遍布各版面,美化、优化了各版面,提高了整体质量;征文作品成了上报好新闻的“主力军”和拿奖的“硬件”。在每年送往国家、省、市新闻工作者协会的好新闻中.“杯赛”获奖作品占95%以上。获奖率也在100%以上。

出重量级作品,策划重点报道和连续报道

重点报道是提高报纸质量的突破口。重大活动报道要有高度、有创新。这类报道的策划,首先要对重大活动的背景和意义有准确的判断,然后再来确定报道基调、报道内容、报道规模。就企业报而言,就是围绕企业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和实际运行中的难点和职工关注、关心的热点搞策划,突出重点,消化难点,聚焦热点。

2001年是长铝公司的创新年,我们精心策划采访创作了连续报道《共和国骄子长城铝》(上、下)、大通讯《创新总会赢》,追溯公司的发展史,用大量生动的事实,说明了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起到了很好的鼓动引导作用。为配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贯彻工作和中铝公司倡导的先进生产力在中铝公司的实现方式和途径大讨论,我们及时策划了长篇通讯《来自长城铝的验证》,对长城铝这几年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实践和成绩进行了全面报道,使职工充分认识到中铝公司倡导的先进生产力在长城铝的实现方式和途径就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效载体,长城铝的验证,从一个点上说明了中铝公司开展的这项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反映企业新型劳模形象的长篇人物通讯《“金点子”点石成金》,不仅树立了张点这个长城铝新时期劳模的形象,同时也向劳模、职工提出了一个奋斗方向,要做技术型、知识型劳模。这篇人物通讯发表后,在公司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也引起人们对劳模新特质的思考。我们抓住时机又策划了一系列评论员文章,评点“金点子”张点对技术的钻研精神、对工作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和对事业无私奉献的主人翁精神,使张点的典型事迹被广大职工认可,出现了学习张点精神、钻研科学技术、敬业爱岗,为国企发展作贡献的“张点现象”。一时间张点成为新闻人物,而受到市、省、国家的重视,后被评为省劳模、全国劳模。形象策划使长城铝升起一颗耀眼的新星,系列策划的威力由此可见一斑。

点亮“眼睛”,策划言论

言论是版面的“眼睛”,是报纸版面吸引力之所在,它鲜明地体现了报纸在每个特定时期的舆论导向。要使每个版面都有吸引力,就要点亮每个版的“眼睛”,使每个版都“一闪一闪亮晶晶”。

在四个版点亮“眼睛”。一版策划了“本报评论员文章”;其他版面也策划了言论专栏,如二版的“百家言”、三版的“你说我说”、四版的“天地炉”。一版刊发的本报评论员文章,主要结合公司发生的重大事件及出台的重要政策、重大举措而撰写,以引起职工的重视。二版的“百家言”针对生产经营、企业管理有感而发。三版的“你说我说”主要围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思想建设、法制建设等来讨论,推动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四版的“天地炉”主要是文学评论和人生感悟。一时间各版“睛光闪闪”,一片明亮。

围绕中心,策划好栏目

近年来,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我们还策划了一系列好栏目,如“企业明星谱”、“创业之光”、“百家言”、“主人翁”、“市场回顾与展望”、“校园晨曲”等,涉及生产经营、思想建设、文学创作等方方面面,为新闻宣传开拓了一方方新天地。第二版的“主人翁”栏目主要宣传生产一线的典型人物,图文并茂,生动活泼。这个栏目反映了在生产一线默默奉献的先进生产者、“双文明”职工等先进人物,展示了他们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主人翁形象,树立了不少“一线”标杆。一线职工反映良好,他们说:“‘主人翁’让我们看到了身边的主人翁,很亲切,也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市场回顾与展望”栏目刊发紧贴市场的经济分析文章,如公司的主导产品在市场的走势,影响企业效益的因素,企业大宗原材料的市场现状与预测等,这个栏目架起了企业与市场的桥梁,使职工与市场越走越近,增强了他们的市场意识。

国企职称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人事;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专业技术;职称评审

一、我省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的现状

近几年来,我省政府职改部门积极探索,于1999年委托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市场组建职改领导小组,为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工作的专业人才积极搭建职称评审服务平台,畅通职称申报渠道,平稳推进,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大力推动了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经过各级组织的努力,社会化职称评审覆盖面得到了很大的突破,专业技术人才总量有了大幅度提高。同时职称评审的服务环节进一步简化,职称工作的效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目前职称评审工作在不同企业的反响也不同,在国有企事业或有资质要求的企业里,职称评审工作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但在大部分私营或外资企业,认同度很低。分析原因,存在以下几种情况:一是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中大部分专业技术人才对职称评审的参与度不够,有的是因为不知道职称对他们的长远意义;有的因为职称与现有工资没有关系而无所谓,有的是因为他们工作流动频繁而错过了申报时机。二是非公有制企业对员工的职称评审重视不够,有的是因为不懂得员工评职称会给企业带来什么帮助;有的是因为不懂得如何帮员工申报职称;还有的是担心员工评了职称后会提出提高待遇而增加成本不予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了制约了员工申报职称评审的积极性。三是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与政府职改部门的沟通不够,宣传渠道不畅通,职称政策信息不及时,直接导致职称评审申报率偏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

二、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做好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工作的意义

职称评定是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能力、业绩、学术技术水平的肯定,是激发专业技术人员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一种手段。(1)有利于促进专业技术人员提高专业理论水平、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职称可以综合反映一个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成就、业务能力与技术水平或学识、智慧、才能。每一个级别均要求专业人员除了具备政治思想、职业道德的条件外,还需具备学历、资历、专业技术理论水平和工作业绩的条件。专业技术人员从初级到中级再到高级职称的晋升过程,就是对专业人员基础理论水平、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进行检验的过程,这就要求专业技术人员需要针对每个级别的标准,积极学习专业理论知识,钻研业务,积累素材,努力撰写技术论文,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努力多出成果,提高业务水平。比如对学历提出要求,促使专业人员自觉参加继续教育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体系,有利于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2)有利于增强专业技术人员对企业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专业技术人员通过评审获得了职称并受到企业的聘任,提高工资福利待遇,表明了社会和企业对他的专业技术能力、业绩、学术技术水平的认可和肯定,提高了他们的社会地位,大大增强了专业技术人员在生产建设和经营管理中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激发他们开拓创新,更加勤奋工作,为企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3)有利于企业建设和发展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对企业来说,特别是对资质企业来说,拥有一定数量和级别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是企业注册、资质等级评定、资质升级、资质年审的必须条件,因此非公有经济组织需要培养和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技术水平高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一方面可以通过内部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和管理,按照职称评定标准,引导、激励专业技术人才不断学习专业理论知识、钻研业务、做出实绩,并鼓励专业技术人才晋升职称,提高队伍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引进外部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壮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做好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的职称评审工作的建议

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他们的人事档案大多委托政府所属人才市场管理,现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就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的思路。(1)加大职称评审工作的宣传力度,使更多的非公有制企业和员工了解职称的政策信息。一是建立一支优质的人事服务专员队伍,通过进驻高校和企业,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发展指导,让他们了解职称的政策、作用,使他们在各行各业按各专业系列的职业发展渠道发挥自己的才华。二是加强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职称业务培训,使职称政策能够贯彻落实。三是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加强职称评定工作的宣传,及时准确地将各类职称评审动态信息对外公布,使广大专业技术人员了解职称申报的程序、申报条件及材料要求,以便他们按时、按质做好职称申报工作。(2)加强职称评审申报的指导和组织工作。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相对比较稳定,人力资源部门对于人员的学历、工作年限、专业岗位比较了解,可以针对性的进行职称评审申报指导。但对于非公有制领域的人员来说,他们分布在各行各业,工作流动性强,情况错综复杂,需要做好几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人事部门职称工作者的职称业务指导能力。职称分29个系列,不同专业不同级别,申报方式不同,申报条件和要求也不同。要根据非公有制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的不同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分类指导。这就要求职称工作者不断学习,掌握所有系列的职称政策规定,具备丰富的解决问题能力和业务指导能力。二是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培训和继续教育的组织力度。完成每年一定学时的继续教育既是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知识积累的途径,更是他们晋升高一级职称的必备条件。根据各系列职称继续教育内容的不同,职称工作者要组织各系列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相应专业的培训。三是加强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材料的指导。在职称申报过程中,职称工作者要认真审核材料,严格把关,耐心细致地进行指导,提出合理化建议,供申报人员参考。(3)扩大职称评审的范围和对象,改变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在申报职称时,申报对象可不受户籍、身份和单位性质的限制,只要档案在人才市场,与工作单位签订了一年以上的劳动合同,符合申报条件,都可向人才市场申报。同时简化职称评审申报环节和手续,通过网上申报和审核,减少申报人员往返奔波,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方便、快捷申报渠道。(4)建立专业技术人才信息数据库。根据不同职称、专业分门别类地建立若干个专业技术人才信息库,可以针对性地提供职称评审、专业培训、职业发展规划等服务,实现专业技术人才管理的专业化和信息化,为单位招聘、人才寻访工作提供平台,有利于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

四、结语

随着社会结构、经济结构、组织结构的调整发展变化,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到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就业。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是对其专业技术水平科学认定的最好方式之一,是成长成材的必经之路。从这个角度讲,为非公有领域专业技术人员提供职称评审服务,有利于促进非公经济组织的发展,活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为党和国家的事业聚集更多人才。这是当今政府职能管理部门需要重视的问题,也是职称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周文霞.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工作手册[M].中国大地出版社,2001

[2]许红华.人力资源管理[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

[3]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福建省人事厅《关于福建省工程专业人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实施意见》闽经贸培训[2003]299号

国企职称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科技型小微企业;信息不对称;信号传递理论;融资;作用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0-00-02

引言

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对国家的科技进步、经济结构调整、社会建设承担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在企业数量、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缴纳税收、促进就业、技术研发、活跃市场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金春深,2013)。然而,科技型小微企业却可能因为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而造成发展受限甚至破产(杨楠,2013)。尤其在其发展初期,研发尚未获得成果,企业资金力量薄弱,同时又需要大量资金注入支持创新研究,而这类新兴企业由于尚未发展成熟,缺少相应的知名度,可查询到的企业信息有限,这使得科技型小微企业更加难以获得投资者的青睐。本文以A企业为研究对象,以其融资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作为研究方向,旨在探讨信号传递理论在企业融资过程中的作用,为解决该类企业的融资困境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A企业背景

医疗器械产业是直接关系到大众生命健康的新兴产业,当前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已步入高速发展阶段,销售总规模由2001年的179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2556亿元,而以江苏、上海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和以北京为代表的渤海湾地区更是形成了优势产业集群。随着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医疗器械的流通问题逐渐成为关注焦点,由于医疗器械的特殊性质,不仅需要配备专业的物流人员,还需要具备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对医疗器械储运技术和环境等方面有着严格的要求,而当前大部分医疗器械企业并不具备相关资质,另一方面,流通成本高昂对小型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而言是巨大的负担。在此背景下,医疗器械第三方物流行业兴起,该类型企业集仓库、冷链、运输车队、现代化信息系统和专业的物流服务团队为一体,打造现代化的医疗器械储运中心,使得医疗器械行业市场划分更加有效规范,有助于节约社会能耗。本文选择这个行业作为研究方向,以在A企业实践为基础,分析该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资金困境。

在医疗器械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固定资产的建设、信息平台的构建以及相关专业人员的配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目前A企业资金来源比较有限,一方面来自内部利润的滚存,另一方面来自银行的短期借款,下表为该企业2013―2015年筹集资金的情况:

由表可知,该企业2013―2015年间主要的资金来源为银行贷款,融资渠道过窄,由于短期借款需要按时偿还,对于发展初期的该企业而言,无疑也存在着较大的财务风险。

二、A企业融资困境分析

当前造成A企业融资困境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信息能影响大众在家庭、商业、政府活动中的决策过程,一般的,大众通过公共信息和私人信息来进行决策。不同的人知道不同的信息,有的信息是私人的,一方掌握私人信息不对外公开,另一方如果可以获得这样的信息就可能做出更好的决策,此时就出现了信息不对称问题。Stigliz(2000)强调了两种情况下产生的信息不对称尤其值得重视,一种是关于质量的信息,一方不能够完全了解另一方的情况;另一种是关于意图的信息,一方很关注另一方的行为以及其行为的意图。

本文研究对象A企业,其所在行业作为新兴尚在成长的行业,当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行该行业的试点工作,将来该类型企业必将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普及,因而该企业很具有发展前景,同时对比同行业公司毛利率(如下表),可见该类型企业一旦投入运营,其年收益是非常可观的。

然而,企业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急需大量的发展资金支持,但一些外部投资者无法接收到企业的诉求或者因无法了解到企业及其行业真实全面的资料而对企业价值及未来发展的评估缺乏准确性,并最终放弃投资,此时即是存在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因而对于该企业而言,需要寻求通过其他方式改善目前的融资困境,主动向投资者释放其真实信息,降低企业发展的不确定性,改善与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从而吸引投资者投入资金。基于此,本文通过引入信号传递理论,试图解决该企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三、信传递理论对企业融资作用

信号传递理论主要关注的就是如何减少双方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其可以用来解释双方(个人/企业间)交换不同信息的行为。Spence(1973)曾对劳动力市场进行研究,在劳动力招聘过程中,雇主与求职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雇主无法真实判断求职者的能力,从而导致求职者能力可能被低估,造成求职者被拒绝或者入职后遭遇不公平对待,而求职者为了避免这样的局面产生,会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与雇主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比如高学历求职者会通过展示其学历背景来说明其自身价值,将高学历作为一个信号,与低学历背景的求职者区别开,最终来影响雇主的选择,也即通过信号的传递来交换信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在Spence的研究基础上,Kirmani和Rao(2000)通过实证分析进一步地解释了信号传递理论。其对样本企业进行了区分:优质企业和劣质企业,并对收益进行了分级,由高到低分别是A、B、C、D。样本企业均知晓其自身真实的质量,但外部人员,比如投资者、客户等并不了解,由此产生了信息不对称问题。每个企业都有机会选择向外部人员(投资者、客户等)传递或不传递它们真实的质量信息,也即企业的质量就是一个信号。结果表明,优质企业传递了其质量信息后,它们可以获得A级收益,如果它们选择不传递其质量信息则会获得B级收益。相对的,劣质企业不对外传递其企业质量信息的可以获得C级收益,选择传递其质量信息则会获得D级收益。对于优质企业而言,信息传递是一种对企业有益的切实可行的办法,鉴于此,优质企业会受激励而去主动传递其企业质量信息,劣质企业则会避免传递企业真实情况,从而形成分离均衡,在此基础上,外部人员(投资者、客户等)能够很准确地区分出优质企业和劣质企业。

近年来,信号传递理论研究有了更全面的扩充,比如企业的债务和股息被认为是传达企业质量的信号角色,只有优质企业才有足够的能力去支付长期债务利息和股息,而劣质企业无法负担这样的支出,而投资者可以据此评估企业能力。

综上所述,信号传递理论可以帮助企业解决融资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缓解企业融资困境。作为信号的传递者,企业掌握自身所有信息,这些信息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投资者可以从中找到有用信息,比如关于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详细情况,这些信息可能涉及到企业早期研发的成果,也可能是后期销售报告的初步销售结果。如果企业自身有良好的发展潜力,有过优的企业质量,应当积极地对外传递信号,因为只有企业信号被投资者关注到,投资者才有可能去了解企业并在可行的情况下投入资金。因此在发生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类似A企业这样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应当主动对外释放信号,比如同行业毛利率、投资者购买企业股份带来的预期收益等信号,这些都将有利于投资者了解企业的真实能力和发展潜力,对企业产生信任感,降低投资者对企业发展不确定性的担忧,从而解决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更好地帮助企业获得资金投入。

四、结语

本文以医疗器械第三方物流这一新兴行业为研究背景,以在A企业实践为研究基础,分析了当前该企业存在融资困境的主要原因,即信息不对称问题,探讨信号传递理论对解决该企业融资困境的作用。本文认为,类似A企业这种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在市场需求大、自身发展潜力无限、企业运作良好的前提下,当自身面临资金需求时,应当积极地对外部传递信号吸收投资。当然,本文只是研究分析了一家科技型小微企业,研究结果相对缺乏代表性,还需要后续研究补充完善。

参考文献:

[1]金春深.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3.

[2]姜重安.对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研究和探析[J].金融经济,2012,18:139-141.

[3]施敏.信息不对称、投资决策与融资方式选择的实证分析[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4.

[4]张玉明,李江娜,陈栋.信息不对称、云融资模式与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15:100-103.

[5]茹莉.破解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J].经济纵横,2013,9:91-93.

[6]张新吉.我国小微企业资金短缺问题的成因及缓解对策[J].会计之友,2012,31:4-7.

[7]Sliwka,D. Trust as a signal of a social norm and the hidden costs of incentive scheme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7,97:999-1012.

[8]Spence,M. Job market signaling[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1973,87:355-374.

[9]Stiglitz,J.E. The role of inferences in sequential bargaining with one-sided incomplete information: Some experimental evidence[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0,115:1441-1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