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企培训总结

国企培训总结范文精选

国企培训总结

国企培训总结范文第1篇

一坚持学习,不断提高履行职责的能力和水平

作为国资委主管党群、组织、干部工作的领导,我深感肩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工作的好坏关系到我区国企的改革与发展,关系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标的实现。要想尽快适应工作,不断取得佳绩,应加强学习,急用先学,因为学习是生存的前提,是发展的基础,是创新的本钱。为此,即使再忙,我也坚持学习,用实际行动践行“活到老学到老”这一古训,做到“三个自觉”。一是自觉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同志反复强调过,不断加强政治学习,“努力打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建功立业的思想根底和知识功底”是干好工作的基础。今年我重点学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市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区委三届三次会议精神等。二是自觉学习有关经济发展与企业改革的法规文件。我从煤炭公司调到国资委,工作范围更广了。为尽快适应新环境,进入新角色,我先后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央组织部、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北京市国有及国有控股负责人经验业绩考核暂行办法》等。三是自觉向身边的领导、同志学习。古人讲“学道有先后,树业有专攻”我在工作中接触到许多有专业知识、有管理能力、有理论水平、有丰富经验的优秀人才,我就利用交流、走访、研讨、汇报等机会,不失时机的向他们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通过学习,我增强了做好工作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丰富了经验,坚定了做好以后工作的信心。

二围绕重点,服务中心,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

由于国资委刚刚成立,各方面工作都还处在摸索起步阶段,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我将如何做起呢?经过深入思考与广泛研讨,我明确了以后工作的思路:按照全区经济工作总体部署,围绕国企改革这一重点,服务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这一中心,努力做好领导、协调、保障、监督工作。(一)坚持以“三个服务”为出发点开展工作。即以服务国资委党委、服务基层、服务全区经济建设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为国资委中心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政治、组织保障。(二)坚持以改革创新、务求实效的作风扎实工作。任何部门或个人的工作都会有这样的规律:工作没有创新就没有生气,没有生气就没有动力,没有动力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就没有实力,没有实力就没有业绩。所以工作要发展就必须改革创新!并且在工作中要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反对形式主义。(三)坚持以建章立制来规范机关工作带动基层工作。工作的有序开展有赖于制度的约束,特别是对于刚刚成立不久的单位。为使国资委工作有章可循、早日步入正轨,建章立制工作更显得尤为重要。

三认真履行职责,比较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以提高能力为重点,加强机关党支部建设。机关党支部自身建设关系到机关党建整体水平地提高,为充分发挥每一名党员的先进作用,积极工作,树立整个机关文明、务实、创新、诚信的良好形象,我组织带领政治部的几名同志做了一系列工作。

成立了国资委机关党支部。国资委成立后,经过近两个月的紧张筹备,国资委机关党支部于××年月日正式成立了。我支部共有党员名,男党员名,女党员名,其中岁以下党员名,占﹪,表现出党员年轻化特点。我们把名党员分为三个党小组,民主确定了党小组长,先后召开了两次党员大会,在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的青年中确定了张立等名入党积极分子。我牵头组织政治部同志制定完善了国资委机关党员学习培训制度、党费缴纳制度、党员评比标准要求等制度。在党支部的直接关心领导下,机关团支部也于××年月日成立了,张立同志为团支部书记。全体党员都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素质好、能力强、工作中勤奋务实,敬业奉献,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精心组织安排党员活动。为全面提高党员政治觉悟和思想境界,更快适应工作并尽早开创工作新局面,党支部组织了中层领导的政策理论学习,随后又先后组织全体党员观看影片《张思德》、《郑培民》,组织了机关优秀工作人员评选,古剑等名同志当选,受到表彰。近日,又积极筹备机关××年春节联谊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全体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提高了、工作责任感增强了,同时也锻炼了能力、加强了合作。

(二)周密组织,高质量完成对下属企业领导人的考核工作。按上级部署和国资委党委的计划安排,××年月日至月日历时天完成了对系统内家企业领导班子和班子中名领导人进行了年度考核。考核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我带领政治部几名同志加班加点周密组织,圆满完成了本次考核。考核前我们制定了详细计划,确定了考核工作的范围、形式、程序、方法,并成立了以我和刘书记为组长的两个考核组,召开了考核准备会,对考核组成员进行了培训。考核时,我们深入到被考核单位,按程序召开述职总结会、民主测评会、个别谈话,考核当天随即分析情况、统计数据,完成考核单位总结材料的撰写工作。利用这次考核机会还进行了企业后备干部的推荐。考核工作结束后,我们客观分析,综合比较,形成长达页全面翔实的考核工作总结。这些工作的顺利完成是经过晚加班,牺牲了个公休日的辛苦付出换来的。

本次考核客观公正、公平公开,对我系统各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班子目前的配备情况全面进行了调查,使国资委对我区国企的经营管理状况、负责人的履职情况,有了更为深入具体的了解。根据此次考核的结果、负责人的履职情况以及国资委党委对企业负责人的管理要求,对如何更好管理国企负责人、增强管理的针对性实效性提出有价值建议。为国资委即时对国企班子进行调整,实现对国有资产有效监管提供了必要依据。此外,本次考核也积累了对国企负责人的考核、管理等方面不少有益经验,为以后的国企负责人的管理工作奠定了比较好的基础。仿照本次考核,我还组织安排了直属企业对基层单位的年度考核工作,同样取得较好效果。

(三)安排组织、参与解决对下属单位的各项工作。

深入调查,全面了解,完成下属单位领导人基本情况调研工作。为全面了解下属单位实际情况,为今后更好开展工作奠定基础,我决定对下属单位所有领导人基本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既包括姓名、年龄、性别、待遇、联系方式、任职时间等基础信息,也包括本人特长、工作风格、工作业绩、群众基础等与任职紧密相关的有价值信息,现已制成区国企领导人数据库,为以后工作提供了诸多方便。

圆满完成对潞源阁职工的分流划转工作。潞源阁招待所由于多种原因经营不善,连年亏损。经国资委党委研究决定,将潞源阁招待所破产,取消机构,而原单位的名职工的安置问题却成为一大难题。我主动承担这一艰巨任务,八方联系,四处协调,付出大量精力,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帮助解决这一难题。经不懈努力,问题终于得以圆满解决,名职工均得到妥善安置,新的有人单位和职工本人双方对解决结果都很满意,我那多日悬而未决的心也终于得以慰籍。真是工夫不负有心人。

成功举办“国企负责人政策理论培训学习”活动。为加强对国企负责人管理、提高国企负责人政策理论水平,增强国企负责人的决策创新能力,举办了这次培训。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国企负责人的切身需求,我本着能让参加者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特安排学习关于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的精神;学习关于国企负责人决策和创新问题;学习关于国企负责人党风廉政建设三方面内容进行培训。我本人承担关于国企负责人决策和创新问题这一内容的培训。于是,我通过翻阅书报,上网查找,获得大量资料,再结合我本人得经验,撰写出页的培训讲座稿,为参加培训的名国企负责人做了生动讲解,效果非常好,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而我自己也在活动中提高了能力。

除此之外,我还参与金通公司等五家国资委所辖单位领导人的考察任免工作;组织国资委系统所有单位参加帮助困难家庭子女就学“一助一”活动等多项活动。

(四)及时高效完成好一切临时性工作。我分管的这部分工作,包括大量临时性工作任务,这些工作任务完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国资委的声誉和整体形象。所以,我对这部分工作早做准备,高度重视,合理安排,确保质量。自国资委成立以来,我们完成了区委区政府及其他单位或部门布置的大量临时工作,如统计填报各种数据表格、转发下发各种文件通知、对下属单位进行党统、安排布置下属单位完成订阅报刊工作、为印度洋灾区捐款等等。这些工作又急又重,但由于准备充足、灵活调整,每一项工作都得到了圆满的完成,得到了领导和相关部门的一致好评。

四严格要求自己,自觉维护人民公仆的良好形象

国企培训总结范文第2篇

下面,我就会议主题报告工作:

一、中国企业管理培训30年的简要回顾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此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的企业培训作为全国人才队伍教育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改革与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及人才保证。

30年来,我国企业培训事业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2),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四大以前。中国企业培训在拨乱反正中得到恢复性发展。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是职业教育正式纳入国家总体发展规划,企业管理培训逐步受到重视,中外合作办学和MBA教育开始进行探索。

由于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原国家经委、国务院生产办、国务院经贸办、国家体改委、国家经贸委在领导恢复和发展我国企业培训中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1、恢复性企业管理培训开始启动。1979年3月,原国家经委开始举办的企业管理研究班,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管理培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举。在这一阶段,全国参加培训的各类各级经济管理干部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达46万人次。

2、职业教育正式纳入国家总体规划。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的“六•五计划”,首次将干部教育、管理人员培训、职工教育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并提出了干部教育经常化、正规化、制度化的要求。

3、全国厂长经理统考适时开展。1983年7月26日,国务院批准国家经委《关于对全国国营工交、商业企业的经理和厂长举行统考的报告》,成立了由国家经委、中央组织部等部门参加的“经济管理干部考试指导委员会”,制定了《关于对企业经理、厂矿长进行国家统考的实施方案》。全国厂长经理统考历时5年,组织了八批考试,涵盖8.9万多个企业的20.4万名厂长经理。通过培训考试,使厂长经理获得了企业领导干部必备的知识,开阔了思路,提高了能力,进一步树立了政策观念、商品经济观念、市场竞争观念和企业人才观念。

4、企业管理培训基地得到发展。1980年2月28日,袁宝华同志提出,必须研究对干部的系统培训,使各级经济干部能掌握系统的管理知识并且学以致用,把学到的知识和管理方法用到工作实践中去。必须建立永久性的培训基地,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1983年5月18日,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成立管理干部学院问题的请示》。在国家经委的统一部署下,陆续在全国建起了94所经济管理干部学院,36个企业管理培训中心,2.8万所职工学校。专职教师达20多万人。初步形成了经济管理、企业管理培训体系。在发挥培训、咨询、研究、信息服务四个功能方面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成为全国性的新型企业干部培训基地。

5、智力引进及外派培训形成趋势。早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1979年4月,当时的国家经委为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曾致函美、日、德、英、法、加、意等国驻华使馆,联系选派工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出国对口培训学习。1980年与美国合作举办的中国工业科技管理大连培训中心MBA班开启了我国对外合作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先河;1985年至**3年,中国企联与欧共体合作举办了6届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班;在此后陆续开展的与德国合作的上海项目、与日本合作的天津项目、与加拿大合作的成都项目、与世行合作的西安项目等都成为智力引进开展企业管理培训的典范。在派出培训方面,仅“八•五”期间各地组织的出国(境)培训达4000多个团组,派出人数达37万人次,聘请来华讲学咨询的外国专家达1.8万人次。在引进MBA教育,实现与国际接轨方面,中国企联1985年与欧共体合作举办的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班,培养了中国大陆第一批38名MBA学员,1987年12月2日《中国青年报》曾以“命运备忘录——38名工商管理硕士的境遇剖析”作了报导;**0年中国人民大学首招MBA学员,同年10月,国务院决定从**1年起授权中国人民大学等九所高校试办MBA专业教育。

第二阶段(**2—**2),从党的十四大到党的十六大以前。中国企业培训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是企业培训已逐步建立体系,政府部门组织的企业调训形成制度,社会培训机构迅速发展,企业自主培训成为基本力量。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着财税、金融、投资、外贸体制的重大改革,企业经营管理者在思想观念、知识结构、管理方法上都与新形势、新体制的要求不相适应,需要培养一大批懂市场经济、会经营管理企业的人才,因此,也为尽快开展新一轮的企业管理培训提出了新的任务。

1、岗位任职资格培训形成制度。“八•五”期间,根据国家经委、中央组织部制定的《全国大中型企业领导干部岗位职务培训规划》,由政府部门组织调训的大中型企业领导干部岗位任职资格培训达15万人次;中小企业领导干部参加培训达45万人次。

2、适应性短期培训丰富多彩。到**5年底,参加经济体制改革培训的人员达130万人次;经贸委系统处级以上干部参加培训5.6万人次。

3、中青年干部任职资格培训得到加强。“八•五”期间,按照《**1—**5年全国企业干部培训规划要点》规定,从**1年起,通过教学、实地参观考察、出国培训、交流研讨等针对性较强的培训后,企业中青年后备干部人才普遍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能力。

4、社会培训机构迅速发展。据有关资料显示,截止**1年底,全国培训业的营业收入已达**0亿元规模,并且每年以30%的速度迅速增长。以上海为例,培训公司多达3300多家,全国企业培训公司已达7万余家。培训市场的迅猛发展为企业派出参加培训提供了多方位选择。

5、企业自主培训成为基本力量。党的十四大以来,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都相继建立了自己的培训基地。涌现了宝钢、太钢、中铁、中石油、中石化等为代表的大型国有企业和联想、华为、新希望、东方、万科、中兴、吉利、正泰等为代表的民营企业等自主培训先进典型。企业培训投入已占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达到10%,成为企业培训的基本力量。

第三阶段(**2至**8),从党的十六大到党的十七大。中国企业培训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在党中央人才强国战略指导下,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呈现勃勃生机的局面。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是企业培训受到高度重视,能力与素质培训成为重点,职业化培训形成趋势,学习型企业不断涌现。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高度出发,提出了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任务,我国干部教育培训事业进入了一个大发展时期,企业培训也呈现出勃勃生机。

为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3年底,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建国以来第一次人才工作会议,随后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要求在新世纪树立大教育、大培训的观念,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为促进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教育培训,**4年9月中组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在这种大背景下,全国企业管理培训掀起了新高潮。

1、企业培训逐步规范。**6年以来,党中央先后印发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和《**6年—201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有力地促进了全国企业管理培训工作朝着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条例》和《规划》是对党中央提出的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任务的具体落实。原国家经贸委依据党中央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部署,制定了“十•五”《全国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纲要》,以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中涉及企业的重点问题和新出台的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为内容,指导开展了大规模的岗位适应性短期培训和深化了工商管理培训。

2、企业培训的行业自律活动初步开展。**3年政府机构改革,国家经贸委撤消,中国企联便主动承担起了协助政府组织协调我国企业培训的任务。自**4年起,共举办了四次全国企业培训工作会议,中国企联培训工作委员会自成立以来便团结全国各类企业培训机构、高等院校、会员企业,在企业培训领域开展政策学习、理论研究、信息交流以及行业自律活动,做了大量的工作。据不完全统计,仅中国企联30年来,自身组织培训的企业中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就达32.5万人次。时任厂长、经理后走上中央领导岗位的多位同志都曾参加过中国企联组织的培训。实践证明,中国企联承接原国家经贸委主办的全国企业培训工作会议,顺应时代潮流和中国企业培训发展的大势,得到了政府、社会和企业界的广泛认可,为发展中国企业培训,团结和聚集全国企业培训的力量,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企业职工队伍,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3、高技能人才的能力培训成为重点。在高技能人才培训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国际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力度加大,我国的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总量、结构和素质极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已构成制约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瓶颈”。为此,中办、国办专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从此,企业以能力为主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得到发展。在全国7000万技术工人中,到上世纪末,高级工比例提高到了4.5%,技师、高级技师的比例提高到了25%。四川省从**7年开始在有条件的企业培养和选拔了首席技师、特殊技师**人。

4、复合型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的素质培训更为紧迫。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针对我国企业缺少具有世界眼光和战略开拓能力,既懂管理又懂技术,既熟悉国内市场,又熟悉国际市场的复合型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的现状,以提高战略开拓能力和现代经营管理水平为重点,对企业培训进行了改革创新。培训内容逐步从传授工商管理知识为主转向以提高整体素质,特别是提高能力素质为主,培训方法从灌输式教学为主转向以启发式、互动式、体验式、案例式教学为主,收到了积极效果。

5、职业化培训形成趋势。进入新世纪以来,为配合国家逐步实行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并重制度,提高我国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职业化水平,加快培养一批具有职业素养、创新精神、市场意识和现代经营管理能力的人才队伍,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提出的“发展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机构,探索社会化的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制度”的精神,以中国企联于**4年8月启动的全国企业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为例,到**7年底已培训13**余人,认证的各职业特质和职业等级的职业经理人11300余人,这项探索性的工作已为我国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发挥着积极作用,初步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及社会和企业的认可和好评。

二、中国企业培训30年的基本经验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企业培训事业从恢复到规范,从规范到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企业改革和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条基本经验需要认真加以总结。

1、企业培训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基本方向。纵观改革开放30年所走过的历程,中国企业培训正是沿着这一根本方向开展的。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初期的1979年7月,国务院了《关于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若干规定》,我国企业改革开始探索所有权和经营权相互分离,先后推行了利润留成、利改税、承包和租赁经营等多种经济责任制形式,当时的国家经委从1979年至1983年,连续举办了23期的“企业管理研究班”正是以上述内容为重点。

2、企业培训必须坚持“联系实际,按需培训”的基本原则。企业培训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教育的对象是国家法定的,分不同年龄不同阶段而进行的系统性的教育;企业培训的对象是以企业需求为依据,没有年龄限制而进行的适应性教育,是普通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因此,企业培训必须在培训观念、培训规划、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方面坚持联系实际、按需培训、灵活多样、讲求实效,企业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企业认为什么方式合适就采用什么方式,以解决企业所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针对我国企业管理人员在很大成份上是从专业技术人员转岗而来,多数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知识,而现有的管理方法也不适应现代化生产和管理的需求,1979年,在各级经济主管部门的组织指导下,据29个省、市、区和18个工业部的不完全统计,通过干部学校和干部培训训练班,培训企业管理人员达46万人次。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法制建设的完善,在改革开放的不同历史时期,国家相继出台了与企业改革与发展密切相关的《关于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若干规定》、《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条例》、《企业法》、《合同法》、《会计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针对企业需要及时学习贯彻新政策和急需解决改革难点问题,各级各类培训机构适时开展了政策解读培训和改革难点热点问题培训。企业培训正是坚持了联系实际,按需培训的基本原则,才能为企业改革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3、企业培训必须坚持“依托企业,自主培训”的基本途径。企业培训源于企业,服务企业。30年实践经验表明,企业培训首先应以依托企业自身的力量。为此,宝钢、太钢、海尔、吉利等一些改革开放以来的优秀企业都相继建立了自己的职工大学、教培中心,既有完整的教学设施,又有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通过自主培训,不断地为企业输送各类人才,并形成具有特色的自主培训模式。像宝钢集团研发出的岗位胜任素质模型课程;青岛港(集团)开展的“五学”活动(即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练什么精什么的原则学政治、学技术、学业务、学文化、学实施);广西玉柴集团创造的“多岗技能六步培训法”,都适应了企业自身的实际需求。

4、企业培训必须坚持“组织调训,社会办学”的基本格局。在坚持企业自身培训基本途径的基础上,应注意政府主管部门组织调训和社会培训机构市场化培训相结合。回顾中国企业培训30年,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各个历史阶段,政府主管部门都发挥了组织调训的作用,从70年代末国家经委开办“企业管理研究班”到80年代中期“厂长经理统考培训”,再到90年代初期的岗位任职资格培训,直到进入新世纪的企业领导干部素质培训都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企业中高层经营管理人员。与此同时,社会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这些机构运用市场化手段,以企业需求为依据,采用短期公开课作为主要培训方式,同样受到企业的欢迎,丰富了企业培训的内容,壮大了企业培训的力量。

5、企业培训必须坚持“博采众长,持续创新”的基本方针。中国企业培训从改革开放初期就始终坚持了袁宝华同志1983年1月提出的“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十六字方针。在探索走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培训道路的同时,注意学习和借鉴了发达国家在职业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在寻求中外合作办学,引进MBA教育,采用国际ISO10015培训质量体系,选派优秀人才到国外学习锻炼,邀请国外著名教育专家来华讲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引进国外先进培训课程的同时,还引进了现代企业培训的理念、方法和手段。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了本土化改造,形成了继承与引进相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培训新模式。

在回顾中国企业培训30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总结30年所形成的基本经验的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我国企业培训事业现阶段的水平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与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战略任务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企业培训观念有待更新,企业培训市场不够发育,企业培训体制不够健全,企业培训课程缺乏创新,企业培训师资力量不足等等,都是我国企业培训极待解决的问题。

三、中国企业培训面临的新任务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宏伟目标,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我们在总结中国企业培训三十年基本经验的基础上,能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有更大的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继续解放思想,树立现代企业培训观念。

过去的30年,中国企业培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得益于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今后企业培训事业的发展仍然需要继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人才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战略重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都必须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虽然经过30年探索性开展企业培训工作,我国企业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从新时期面临的新任务的要求来看,我国企业人才队伍仍然存在着队伍规模不大,人才总量不足,创新能力不强,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因此,进一步加大企业培训的工作力度,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仍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我们必须继续解放思想,树立现代企业培训理念,把培训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第一要务”来抓,必须把加强企业培训作为提高企业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根本途径来抓,更好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2、继续规范培训市场,促进社会培训机构健康发展。

经过30年的探索,随着我国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的培训市场虽然从无到有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成为企业培训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但是市场混乱,竞争无序仍是当前的突出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培训公司规模较小,管理不规范,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职业操守欠缺,政府部门市场监管力度不大。继续规范培训市场,促进社会培训机构健康发展一是国家要抓紧立法;二是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强市场监管;三是要建立社会培训市场准入制度;四是要规范培训行业自律行为。

3、继续创新培训内容,不断提高企业培训质量。

企业培训内容必须坚持以企业需求为依据。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课程内容同质化倾向较为严重,培训课程缺乏创新。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培训需求更加个性化,培训消费更加理性化,培训供给更加多元化,这些变化都要求企业培训内容要不断创新,企业培训质量要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内容的创新要以政治理论、政策法规、文化知识、文化素养和能力素质为基本内容,要突出战略决策、市场竞争、自主创新、资本运作、节能减排、企业文化和创建和谐社会等重点内容,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具有战略思维能力和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队伍。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内容的创新要遵循专业技术人员的成长规律,以理想信念、爱国精神、科学精神、探索精神和团队精神为基本内容,要突出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本行业专业前沿理论和研究成果等重点内容,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善于推动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企业技能人员培训内容的创新重在促使其职业化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形象、职业心理等方面的培训,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力、创新力、执行力和沟通力的培养。努力适应一支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的高技能人员队伍。

4、继续改进培训方式,不断提高企业培训效果。

企业培训方式的改进,必须坚持从追求企业培训效果出发,逐步拼弃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法,提倡和推广启发式、互动式、体验式、案例式等先进的培训方式。在培训手段创新方面,除传统的面授方式外,应积极采用现代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逐步实现在线培训。在创新企业培训方式的同时,应加强对培训方式效果的评估,以求不断探索更加行之有效的新的培训方式。

5、继续加大培训投入,实现企业培训资源科学合理配置。

发展企业培训事业需要发挥政府、社会和企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大培训投入,加强各级各类社会培训机构和企业自主培训机构基础设施的建设,优化整合社会培训资源。对于办学能力强和基础设施好,有发展前途的培训机构,应予以重点扶持;对于办学特色不够明显,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的培训机构,应通过联合办学等方式,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对于不具备办学能力的培训机构,应进行重组和调整。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培训机构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国企培训总结范文第3篇

一坚持学习,不断提高履行职责的能力和水平

作为国资委主管党群、组织、干部工作的领导,我深感肩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工作的好坏关系到我区国企的改革与发展,关系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标的实现。要想尽快适应工作,不断取得佳绩,应加强学习,急用先学,因为学习是生存的前提,是发展的基础,是创新的本钱。为此,即使再忙,我也坚持学习,用实际行动践行“活到老学到老”这一古训,做到“三个自觉”。一是自觉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同志反复强调过,不断加强政治学习,“努力打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建功立业的思想根底和知识功底”是干好工作的基础。今年我重点学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市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区委三届三次会议精神等。二是自觉学习有关经济发展与企业改革的法规文件。我从煤炭公司调到国资委,工作范围更广了。为尽快适应新环境,进入新角色,我先后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央组织部、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北京市国有及国有控股负责人经验业绩考核暂行办法》等。三是自觉向身边的领导、同志学习。古人讲“学道有先后,树业有专攻”我在工作中接触到许多有专业知识、有管理能力、有理论水平、有丰富经验的优秀人才,我就利用交流、走访、研讨、汇报等机会,不失时机的向他们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通过学习,我增强了做好工作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丰富了经验,坚定了做好以后工作的信心。

二围绕重点,服务中心,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

由于国资委刚刚成立,各方面工作都还处在摸索起步阶段,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我将如何做起呢?经过深入思考与广泛研讨,我明确了以后工作的思路:按照全区经济工作总体部署,围绕国企改革这一重点,服务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这一中心,努力做好领导、协调、保障、监督工作。(一)坚持以“三个服务”为出发点开展工作。即以服务国资委党委、服务基层、服务全区经济建设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为国资委中心工作提供强有(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力的思想、政治、组织保障。(二)坚持以改革创新、务求实效的作风扎实工作。任何部门或个人的工作都会有这样的规律:工作没有创新就没有生气,没有生气就没有动力,没有动力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就没有实力,没有实力就没有业绩。所以工作要发展就必须改革创新!并且在工作中要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反对形式主义。(三)坚持以建章立制来规范机关工作带动基层工作。工作的有序开展有赖于制度的约束,特别是对于刚刚成立不久的单位。为使国资委工作有章可循、早日步入正轨,建章立制工作更显得尤为重要。

三认真履行职责,比较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以提高能力为重点,加强机关党支部建设。机关党支部自身建设关系到机关党建整体水平地提高,为充分发挥每一名党员的先进作用,积极工作,树立整个机关文明、务实、创新、诚信的良好形象,我组织带领政治部的几名同志做了一系列工作。

成立了国资委机关党支部。国资委成立后,经过近两个月的紧张筹备,国资委机关党支部于*年月日正式成立了。我支部共有党员名,男党员名,女党员名,其中岁以下党员名,占﹪,表现出党员年轻化特点。我们把名党员分为三个党小组,民主确定了党小组长,先后召开了两次党员大会,在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的青年中确定了张立等名入党积极分子。我牵头组织政治部同志制定完善了国资委机关党员学习培训制度、党费缴纳制度、党员评比标准要求等制度。在党支部的直接关心领导下,机关团支部也于*年月日成立了,张立同志为团支部书记。全体党员都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素质好、能力强、工作中勤奋务实,敬业奉献,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精心组织安排党员活动。为全面提高党员政治觉悟和思想境界,更快适应工作并尽早开创工作新局面,党支部组织了中层领导的政策理论学习,随后又先后组织全体党员观看影片《张思德》、《郑培民》,组织了机关优秀工作人员评选,古剑等名同志当选,受到表彰。近日,又积极筹备机关*年春节联谊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全体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提高了、工作责任感增强了,同时也锻炼了能力、加强了合作。

(二)周密组织,高质量完成对下属企业领导人的考核工作。按上级部署和国资委党委的计划安排,*年月日至月日历时天完成了对系统内家企业领导班子和班子中名领导人进行了年度考核。考核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我带领政治部几名同志加班加点周密组织,圆满完成了本次考核。考核前我们制定了详细计划,确定了考核工作的范围、形式、程序、方法,并成立了以我和刘书记为组长的两个考核组,召开了考核准备会,对考核组成员进行了培训。考核时,我们深入到被考核单位,按程序召开述职总结会、民主测评会、个别谈话,考核当天随即分析情况、统计数据,完成考核单位总结材料的撰写工作。利用这次考核机会还进行了企业后备干部的推荐。考核工作结束后,我们客观分析,综合比较,形成长达页全面翔实的考核工作总结。这些工作的顺利完成是经过晚加班,牺牲了个公休日的辛苦付出换来的。

本次考核客观公正、公平公开,对我系统各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班子目前的配备情况全面进行了调查,使国资委对我区国企的经营管理状况、负责人的履职情况,有了更为深入具体的了解。根据此次考核的结果、负责人的履职情况以及国资委党委对企业负责人的管理要求,对如何更好管理国企负责人、增强管理的针对性实效性提出有价值建议。为国资委即时对国企班子进行调整,实现对国有资产有效监管提供了必要依据。此外,本次考核也积累了对国企负责人的考核、管理等方面不少有益经验,为以后的国企负责人的管理工作奠定了比较好的基础。仿照本次考核,我还组织安排了直属企业对基层单位的年度考核工作,同样取得较好效果。

(三)安排组织、参与解决对下属单位的各项工作。

深入调查,全面了解,完成下属单位领导人基本情况调研工作。为全面了解下属单位实际情况,为今后更好开展工作奠定基础,我决定对下属单位所有领导人基本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既包括姓名、年龄、性别、待遇、联系方式、任职时间等基础信息,也包括本人特长、工作风格、工作业绩、群众基础等与任职紧密相关的有价值信息,现已制成区国企领导人数据库,为以后工作提供了诸多方便。

圆满完成对潞源阁职工的分流划转工作。潞源阁招待所由于多种原因经营不善,连年亏损。经国资委党委研究决定,将潞源阁招待所破产,取消机构,而原单位的名职工的安置问题却成为一大难题。我主动承担这一艰巨任务,八方联系,四处协调,付出大量精力,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帮助解决这一难题。经不懈努力,问题终于得以圆满解决,名职工均得到妥善安置,新的有人单位和职工本人双方对解决结果都很满意,我那多日悬而未决的心也终于得以慰籍。真是工夫不负有心人。

成功举办“国企负责人政策理论培训学习”活动。为加强对国企负责人管理、提高国企负责人政策理论水平,增强国企负责人的决策创新能力,举办了这次培训。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国企负责人的切身需求,我本着能让参加者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特安排学习关于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的精神;学习关于国企负责人决策和创新问题;学习关于国企负责人党风廉政建设三方面内容进行培训。我本人承担关于国企负责人决策和创新问题这一内容的培训。于是,我通过翻阅书报,上网查找,获得大量资料,再结合我本人得经验,撰写出页的培训讲座稿,为参加培训的名国企负责人做了生动讲解,效果非常好,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而我自己也在活动中提高了能力。

除此之外,我还参与金通公司等五家国资委所辖单位领导人的考察任免工作;组织国资委系统所有单位参加帮助困难家庭子女就学“一助一”活动等多项活动。

(四)及时高效完成好一切临时性工作。我分管的这部分工作,包括大量临时性工作任务,这些工作任务完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国资委的声誉和整体形象。所以,我对这部分工作早做准备,高度重视,合理安排,确保质量。自国资委成立以来,我们完成了区委区政府及其他单位或部门布置的大量临时工作,如统计填报各种数据表格、转发下发各种文件通知、对下属单位进行党统、安排布置下属单位完成订阅报刊工作、为印度洋灾区捐款等等。这些工作又急又重,但由于准备充足、灵活调整,每一项工作都得到了圆满的完成,得到了领导和相关部门的一致好评。

四严格要求自己,自觉维护人民公仆的良好形象

国企培训总结范文第4篇

我国管理会计实践的国际差距

我们查阅了自1995年以来的近十种国际性会计期刊上面所登载的介绍各国管理会计实务的文章,发现许多国家采用相同或相似的管理会计方法,其中传统的管理会计方法如标准成本法、全面预算、本量利分析(CVP)、盈亏平衡分析(BEP)、内部转移价格,投资评估技术(回收期法,内含报酬率、净现值法)等在各国已获得了较为普遍的应用。相关资料表明澳大利亚99%的企业采用全面预算,86%的企业运用CVP.东欧转型经济国家波兰自20世纪90年代早期开始使用管理会计技术,至今47%的企业使用BEP分析,50%以上的企业进行成本与财务预算。

至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早期在经济发达国家所兴起的战略管理会计方法,如战略成本管理方法(价值链分析法、作业成本法即ABC、目标成本法即TC、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即LCC、结构性成本动因分析法、竞争对手成本分析法与标杆制度、产品属性成本计算等)、战略投资评价、战略业绩评价法(平衡记分卡即BSC)以及品牌价值预算与监督(brandvaluebudgetingandmonitoring)、竞争地位监督(competitivepositionmonitoring)、战略定价(strategicpricing)等,经过近十年来的理论探索和实际运用,如今已作为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方法而被各国企业普遍效仿。相关资料表明,美国在1996年已经或计划采纳ABC法的企业为74%,1994年英国达到69%,比利时达70%.1998年澳大利亚ABC使用程度达56%,BS达88%,LCC达70%.LutherandLongden在2001年进行的一项有关南非管理会计实践的调查表明,虽然传统的管理会计方法(如全面预算,变动成本法等)仍然在企业发挥重要作用,但BSC,ABC,ABM(作业基础的管理),ABB(作业基础的预算)也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就我国而言,传统的管理会计方法运用已达到一定程度,如杨雄胜等(2001)的问卷调查表明,CVP的运用程度达68.5%,标准成本法达30.1%,全面预算43.8%,责任会计38.4%,敏感性分析17.8%,投资可行性分析71.2%.但也有值得改进和提高的地方,如国外行之有效的弹性预算、零基预算方法在我国企业并未普遍采用。从孟焰(2002),冯巧根(2002)等对我国企业了解和运用新兴的管理会计方法的调查结果来看,则不容乐观。除了ABC、TC在我国企业有一定的运用程度(ABC12.7%,TC21.2%)之外,其它如BSC4.3%,LCC3.3%,显示出我国企业对新兴的管理会计方法的运用仅处于起步阶段,而且更令人忧虑的是我国实务界对这些新兴的管理会计方法和理念所知甚少,有的甚至完全不知。据孟焰(2002)调查,在冶金行业企业中,对ABC或ABM不了解或仅了解一些的为58.7%,BSC为91.3%.

这些数据说明,一些传统的管理会计方法如各种预算方法、本量利分析等在我国有待普及。而更为急迫的是新兴的先进的管理会计方法在我国的运用程度太低,与其他国家的差距甚大。但在全球竞争市场上,这些国家亦是我们的竞争对手,如此大的管理会计实践差距,必将影响我国企业的管理效率,从而影响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管理会计实践改进的环境动因分析

全球市场竞争环境与我国企业的效率差距

加入WTO使我国真正全面地融入了全球经济,这一方面为我国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使我国企业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环境。而我国企业若要在全球市场上站稳脚跟,并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必须要具备与世界各国企业相抗衡的竞争实力。企业效率高低是竞争实力强弱的主要标志。而据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2002年对中国企业500强的调查并与世界企业500强进行比较的资料来看,我国企业效率与世界先进企业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2002年我国500强企业平均利润74百万美元,世界500强企业平均利润为612.18百万美元,仅相当于世界500强平均利润的12.06%.当然导致我国企业效率总体偏低的原因很多,除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企业规模之外,我国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亦是十分突出的,如我国的企业成本管理水平仍然需要大力提高。当前我国企业能源利用率为32%左右,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0多个百分点,另外,我国企业的管理费用和其他交易费用普遍较高,入世后单个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亦会被劳动人数总量多所抵消。因此,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是我国企业当前无法回避的挑战。如何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呢?中国企业联合会2002年所作的企业家看入世的问卷调查表明,72.5%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应从学习国外先进管理理论入手,应将现代管理方法与企业自主创新相结合,注重加强管理培训以及与管理咨询机构合作。显然我国企业经营者当前切实感受到了学习和运用国外先进管理方法的重要性,先进的管理会计方法的推广和运用因而成为了企业经营者迫于环境压力的现实需求。

国有资产管理改革逐步深化与企业激励约束机制的健全

实际上,对于先进的管理会计实践,环境压力只是催生了现实需求,而企业是否最终选择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推广应用先进的管理会计实践还依赖于针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健全。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新一轮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了新的管人、管事和管资产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并于2003年5月27日颁布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条例》。该条例明确规定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履行出资人,也即委托人的职责,应当建立健全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负责人(即人)选用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具体包括建立企业负责人的经营业绩考核制度,与企业负责人签订业绩合同,根据业绩合同对企业负责人进行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给予奖惩。这说明我国现代企业制度日趋完善,企业委托关系逐步明晰,企业的主要管理者现已面临提高其经营业绩的巨大压力和动力,因而改进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成为了经营管理者自发的、主动的追求,推广和运用现代先进管理会计方法成为了我国企业管理者的理性选择。

企业信息化建设

企业信息化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支持企业的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诸多环节,实现信息采集、加工和管理的系统化、网络化、集成化,信息流通的高效化和实时化,最终实现全面供应链管理和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建设在我国受到高度重视,十五规划和十六大报告均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作为我国的发展战略,信息化与工业化结合亦成为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色之一。为了推动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2000年初,国家经贸委联合信息产业部、科技部共同发起了企业信息化工程。并根据我国企业和社会环境的现实基础,提出了系统规划、分步实施的策略与三个阶段性的目标,即第一阶段建立工艺设计和生产控制信息系统,第二阶段建立企业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第三阶段建立基于互联网的企业电子商务系统。自企业信息化工程开展三年多来,由于政府的大力推动(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多层次的培训和总结推广联想、海尔等企业信息化的经验),和企业的不懈努力,迄今已取得了明显成效,至少第一、二个阶段性目标在相当一部分企业基本完成,我国企业的信息技术基础得到了迅速提高,基于信息技术的生产技术(如FMS、CIMS)也有一定的发展,以数据管理为基础的科学管理意识也大大增强。这表明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为推广应用先进的管理会计理念和方法已经或正在创建良好的基础条件。

改进我国管理会计实践的建议

前述分析表明,改进我国管理会计实践,学习与推广国际上先进适用的管理会计方法已成为我国企业的现实需求和理性选择。根据我国当前创新与推广运用管理会计理念和方法的现状,我们提出如下三点建议:

政府相关部门、教育与研究机构、职业团体、管理咨询公司以及企业等各方各负其责,通力合作,快速有效地创新和推广先进的管理会计实践。政府可组织相关力量来积极推广创新的管理会计实践。教育和研究机构、管理会计职业组织和管理咨询公司可利用各自优势大力宣传和推广典型成功案例并具体指导各企业运用先进的管理会计方法。企业各部门尤其是高层领导的支持和坚持至关重要。这是国外(如澳大利亚、芬兰等)成功推广先进管理会计实践的主要经验。而我国企业在创新与推广管理会计实践的过程中,尚未形成上述合力。并且企业主要依靠自主创新,较少利用理论界的知识优势,也缺乏来自其他渠道的推动和帮助。如我国铁路运输企业成功推广运用作业成本法(2001,林斌等),也主要是由铁道部14个局财务主管自主进行学习引进和研究开发。这种现状应加以改进,思路之一是成立由实务界会计师与理论界部分人员所组成的管理会计师职业组织,当前,在我国总会计师协会下设一个创新管理会计实践推广分会应该说是较为现实可行的选择。

学术界应深入企业实际,去创新管理会计实践并且探索和解决先进的管理会计方法在推广运用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学术界正在积极努力以增进对企业管理会计实践的了解,进行了我国管理会计应用与发展的典型案例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学者们虽然很好地描述和总结了现有的管理会计实践,却很少参与创新管理会计实践或者研究先进管理会计实践在推广应用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因而学术界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国企培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培训美国企业培训理念培训投入培训方法培训内容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要使自己的员工不断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在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人力资源优势并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十分重视员工的培训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工作,这是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一项根本性战略任务。美国企业从很早就意识到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并坚信人力资本才是企业取得长足发展的关键。

一、中美企业对培训理念认识及培训投入的差异

企业管理者对培训的认识决定了他们对培训的态度,也决定了他们愿意将多大资源投入到具体的培训中去。国内很多企业的决策者对培训工作漠不关心,他们对员工的培训大多持有一些错误的观念,例如:培训无用论或培训浪费论等。很多企业把培训作为一项成本,而不是一种投资,认为培训是一项昂贵且得不偿失的活动,认为现在高校每年毕业生都很多,人才市场供过于求,用人完全可以到市场招聘,投资培训实属不必要的浪费。而美国企业则把培训作为一项投入而非成本,把员工培训看成是企业最重要的战略投资。因此,美国企业对员工培训的资金投入也较比我国有很大差别。从1991年以后的十年里,美国企业用于职工培训的投资每年以5%的速度递增,到02年已占到全美教育投资的一半。1982至2001年的20年间,企业培训方面的支出从29.5亿上升至193.0亿,增长了555%。2007年美国培训市场的投入已达到585亿美元。虽然受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企业培训市场已从2007年的585亿美元萎缩至2008年的562亿美元,但是从大体的趋势上看,仍然呈现出上涨的状态。而对单个企业而言,公司一般拿出其销售收入的1%-5%或工资总额的8%-10%用于培训工作,如美国通用电器公司每年用于员工培训和领导发展的费用高达10亿美元。而在我国,各类企业在员工培训方面的投资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仍处于很低的水平。据08年的一项统计报告表明,培训投入占公司销售收入3%-5‰以上的企业仅为8.7%,而占销售收入0.5%以下的企业却有48.2%。从数据上可以看出,我国企业对员工培训仍然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

二、中美企业培训内容的差异

经过近20年的努力,我国的企业培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尽管如此,我国企业对员工培训的内容仍然比较狭窄并且缺乏一定的实用性。许多企业习惯于将培训理解为传授从事工作所必需的技术技能和管理技能,因此培训内容的选择上就更重技能教育轻视文化认同。培训内容的狭窄一方面反映企业对素质培训还缺乏重视,另一方面也反映企业培训管理者的课程设计能力较差。另外国内的大多数企业培训内容也缺乏一定的实用性。比如近些年电子商务在市场上很流行,许多企业便开始举办电子商务学习班,而类似于这种培训并不适合每个类型的企业,也不能适合企业里的大多数员工。培训内容缺乏实用性的另一特征就是追求表面形式,许多企业界人士为能拿到MAB进修证,不惜花费很高的费用,然而这到底对企业有多大意义却很少有人问津。

而相比较而言,美国企业培训的内容则比较广泛,涵盖的领域较多,从新员工的适应性培训到员工健康计划几乎无所不包,不仅教授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还注重员工个人发展,如:福利、就业适应问题等等。从总体上来说,美国员工的培训内容由三个层次组成: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美国企业对员工素质培训非常重视,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如注重培养员工正确的价值观、企业理念、积极的工作态度、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较高的追求目标。美国戴尔公司的培训内容涉及企业文化定位、技术技能、领导艺术及挖掘员工潜能等各方面的课程,而IBM的基层经理在走上新岗位的第一年则要接受80小时的课堂培训,内容包括公司的历史信念、政策、习惯做法以及如何对员工进行激励、赞扬、劝告等基本管理技能;部门经理还要接受有效沟通、人员管理、经营思想、战略计划等方面的培训。而国内企业则主要停留在员工的知识培训与技能培训阶段,对企业第三层次的素质培训仍处于初始阶段。另外,美国大多数企业的培训内容都能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而做相应的调整,而并不是盲目的选择不实用、不适合的培训内容。

三、中美企业员工培训方式差异

现代培训方法虽多,但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并非全部适合企业培训之用,而且不同的培训内容、不同的培训对象、不同的培训环境和不同的培训资源都决定了培训方法的应用。培训销售人员仅仅靠书本上的理论讲授无法达到提高销售技能的目的,培训生产作业人员仅仅靠课堂讲授,培训出来的学员也难以胜任具体工作。我国企业培训手法上还比较落后和单一,大部分企业还是以讲课为主,偶尔进行讨论,但是对于多感官的学习,多重的运用方式还是相当不足的。培训方式仍然是属于静态,单向教学,以听为主。究其原因是培训组织者缺乏对培训的专业知识、对培训的内容也知之甚少,认为培训就是学校教育。培训方式的单一也导致了员工对于企业培训的被动状态,大多数员工都表示不参与公司提供培训除了内容不合适之外更重要的是觉得培训方法很无聊,没有创新。

而在美国,培训方式虽仍以传统的课堂授课为主,但计算机应用技能培训和计算机化的培训形式却在逐渐增加。美国企业迎接信息时代对计算机技能培训的现状调查显示,37%的美国企业提供计算机技能的培训,培训使用课堂教学方式占了74%,其它的模式有完全计算机化、远程教育等。另外,根据成年人学习的特点,美国企业常用的培训手段有录像教学、案例研究、光盘多媒体教学、课堂指导、商业游戏、亲身体验、国际互联网、企业内部网、自学、公开的讨论会、角色扮演、录像、虚拟现实的活动。

四、中美企业培训效果评价差异

美国企业非常重视对培训效能的评价。尽管美国企业相互之间对培训绩效的评估方式、评估指标有所不同,但最终的着眼点均落在了知识能力、技术水平、员工工作行为的改变以及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等方面。为提高员工接受培训的积极性,美国企业常常把培训的结果与员工的报酬、职务晋升、职业生涯设计紧密结合起来。国内企业则往往忽视对培训的考核,更轻视对培训结果的有效应用,对培训成绩优秀者的奖励力度亦不够,培训结果应用于员工职业发展的规划还处于探索阶段。这也是导致国内企业员工消极面对培训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