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企业信息化管理

国企业信息化管理

国企业信息化管理

国企业信息化管理范文第1篇

    (一)传统的以资金运动为对象的财务管理模式无法适应信息化条件下的经营管理要求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信息化建设大多是基于开放式的网络体系,并结合企业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变革对企业信息系统进行重构。企业的信息系统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信息流通畅的封闭式系统,而是与企业所处的行业供应链各个环节保持内外信息流通畅的开放式系统。一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努力做到了产品销售规模的增长,但经济效益却逐年下降;一些企业费尽心机开发出的新产品完工投产后,往往设计成本偏高,市场无法接受其销售价格进而导致停产,使得企业蒙受了极大的经济损失。这些情况的出现,缘于企业管理者仍局限于传统的以资金运动为对象的财务管理模式,没有及时进行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这种落后的传统财务管理手段阻滞了企业资金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推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是提高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效手段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企业内部财务会计信息失真。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管理者的决策,造成对财务资金管理的失控。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企业财务管理体制、资金运作方式、监管手段等方面的弊端愈加突出,特别是在一些大的国有企业中,其资金的集中管理和内部多级法人资金分散占用的矛盾日益突出,子公司多头开户现象较普遍,资金失控,投资随意性大,使用效率低下。此外,由于受内部人为控制的影响,会计核算不准,报表不真实,有时合并的会计报表掩盖了子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账物不符,造假账问题突出,盈亏不实的现象比比皆是,从而加大了国有企业的经营风险。

    (三)推动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是提高国有企业管理水平与经济效益的必然选择

    信息化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一个大趋势,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企业由传统的经营模式逐步转向电子商务等新兴模式,同时要求在管理方面进行企业全过程的重整和组织结构改革。因而,一方面,企业财务管理要适应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另一方面,企业财务管理也要支持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要求。企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财务管理其意义不仅在于解决手工操作劳动量过大等问题,而且要改变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手段。因此,仅实现了财务管理信息化还不够,关键是要以此带动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当前,推动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是新形势下参与市场竞争,走向国际化的必然要求。国有企业应立足自身优势,充分挖掘自身潜能,运用信息技术、互联网、电子商务等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推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改造企业原有的落后的财务流程和运作模式,以成本、效率为核心,全面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当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处在起步阶段,甚至比不上国内一些民营企业。尽管当前一些大企业对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财务的集中统一管理已有了进一步认识,但是,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在我国工业现代化尚未实现、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尚不到位的情况下进行的,财务管理信息化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还有很艰巨的工作要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难点是:

    (一)组织管理体制的制约

    在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要求在国有企业中普遍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这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但现实是,虽然很多国有企业在形式上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而在实质上并未达到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国外许多大企业采取事业部制、总分公司制的组织结构,在这种高度自主、集中统一的组织管理体制下,企业可以实行良好的资金预算管理制度、财务集中管理以及资金的合理调配制度,而这些为财务管理体系的信息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反观我国的国有大企业,大多实行的是多级法人体制,一些大企业中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子公司、孙公司,每个公司都强调各自独立的法人地位,这种组织管理体制的资产和财务风险主要集中在子公司、孙公司。因而,在有关法规不健全的情况下,这种组织管理体制上的障碍阻碍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二)国有企业自身的财务会计预核算体系薄弱阻碍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当前,国有企业面临的现实之一是财务会计预核算体系薄弱。这主要表现为:财务管理体制过于分散,多数企业很难实现集中资金的预算管理制度;不少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没有完全按照国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来进行,充分有效的财务信息难以形成;不少行业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产品编码体系;工业企业生产装备自动化、信息化水平低,不能准确提供完整的实物信息;不少企业普遍缺乏信息技术和财务管理的专业人才,难以完成信息化产品的开发。所有这些,构成了我国国有企业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内部障碍。

    (三)财务管理软件的发展滞后于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要求

    要建立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必须开发出融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于一体的财务管理软件,而目前绝大部分国有企业的财务软件只是用来做账和核算,对外提供会计信息资料,很少有软件能同完成预算、成本管理、资金核算的需要。对企业来说,提供集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含管理会计、财务会计、审计监督为一体的财务管理软件是企业信息化发展中的当务之急。国外大公司的一些软件在考虑企业集中管理的功能方面具有很大优势,但也不完全符合我国企业发展的特点;而国内的软件虽然对个别行业的单体企业管理功能的开发已具有一定的基础,但仍不符合大型企业集团实现集中统一管理的需要。因此,如何加强我国软件企业与国有大型企业之间的合作,开发具有针对性的财务集中统一管理的财务软件,是推进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又一个难点。

    (四)国有企业领导人缺乏信息安全意识以及措施不到位,影响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有人说,信息是21世界最重要的资源,及时可靠的信息可以为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取得先机,获得比别人更多的收益,反之,如果企业没有做好自身的信息安全保密工作,内部的重要信息泄露,可能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当前,部分国有企业的信息安全意识还不够,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功能不完善,尚未建立起牢固的信息安全管理机制,没有设立企业内外部各个级别安全防火墙,其后果是财务会计信息和其他资料被轻易地泄露,被盗等现象时有发生。此外,随着网上交易公开化的推进,操作人员和信息使用者干预系统的机会增大,加之一些企业使用的是公用通讯线路,系统面临的安全隐患也必然增多,从而增大了企业经营的风险。这些对推进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无疑是大为不利的。

    三、推动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一些建议(一)国有企业领导人要牢固树立起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管理理念

    在当前瞬息万变的新形势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信息将成为企业之间竞争的重要资源之一,谁能够迅速地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并做出及时正确的反应,谁就能在竞争中取得有利的地位。作为现代国有企业的领导人,必须树立起包括财务管理在内的管理流程、管理方式的信息化、现代化的意识与理念。通过建立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和资金的合理调配是现代大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特征,因而,国有企业领导人要注重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去改善其经营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加快企业全面管理信息化的进程。伴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化和我国加入WTO,大力推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有助于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资金监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风险控制,而且对于增强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统筹规划、有步骤的推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系统。因而,在推动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时尤其需要慎重,这直接关系到企业整体信息化建设的成败。为加快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首先必须对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整体规划,将财务管理信息化与企业管理其他子系统的信息化相结合,综合考虑,相互协调。可以先从企业基础设施信息化做起,按照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原则;按照财务、物资、生产管理的顺序分阶段推进,及时做好各个信息化子系统之间,以及各个子系统与整体之间的沟通,从而推动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以及整个企业管理系统的信息化。

    (三)规范国有企业自身的财务会计预核算体系

    财务会计信息是企业领导人进行决策的主要依据。针对当前财务会计预核算体系存在的一些问题,首先,国有企业要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使输入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比较可靠有效;其次,要加强对国有企业资金预算管理制度的建设,实现对预算资金的集中管理,减少资金管理中的漏洞;再次,国家有关部门要制定全国统

    一、行业统

    一、并与国际标准相接轨的产品编码体系,以保证信息数据能够在各行业,各部门之间交换时被正确识别;最后,要吸收和培养既熟悉信息技术又懂财务管理的专业人才,这样更能够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来促进企业财务会计预核算体系建设,推动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四)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建立起开放式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集中统一的财务管理体制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作为现代化国有大中型企业,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需要的不仅仅是财务管理软件,更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逐步引进、开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ERP软件,建立起开放式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在这个系统之下,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将企业内部之间,以及全 新晨

国企业信息化管理范文第2篇

1、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力。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力的增强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实施能够提高企业获取科技动态和市场需求的实时性和快速性,提升企业的生产力,促进企业的快速高效发展;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实施增强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促使企业赢得广阔的全球市场。

2、有利于企业的内部控制,加强企业管理。内部管理与外部市场对企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现代企业管理中内部控制占有很大的比重,在信息化管理中实施信息化将会促进企业的快速全面发展。企业管理的效率性、经济性以及真实性都在一定程度上受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信息化在企业中的实施有利于维护企业内部资源和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有利于确保企业会计监管的可靠性、准确性以及真实性,进而提高企业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高效性。

3、有利于企业做出科学性的决策。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可以实现企业各个部门对企业数据科学合理的分析,进而提高企业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取决于企业的管理者和企业信息和数据,与企业管理者的能力、才干以及管理经验相比,企业可靠真实以及准确及时的信息和数据对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企业信息化的管理有利于加强企业消费者与企业的联系,拉近消费者与企业的距离,促使企业的经营战略更加有针对性,促进企业所开发的服务和产品更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将企业的经营风险降低到最小限度。

二、信息化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强化策略

1、加强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的认识。我国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发展缓慢以及建设成功率低的重要原因是对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的认识不足。我国基本上一半的企业管理层没有强烈的企业信息化管理意识,对信息化管理缺乏认识,对信息技术不重视,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对企业决策促进的作用以及监督执行的作用,在这些因素的阻碍下,我国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发展速度缓慢。

2、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普及信息化知识。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复杂性和深刻性,要求企业必须培养一批复合型以及高素质的信息化管理人才。由于企业高层对信息化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信息化管理的专业素质也较低。企业应该加强对企业员工的信息化技术的培训,做好信息化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促进企业员工信息化知识水平的提高和企业员工素质的提升。

3、深化企业改革。中小企业在我国的分布广、规模小以及数量大,由于受中小企业的制约,我国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进步缓慢,要想推动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快速发展,我国必须加强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中小企业要改革企业传统的管理制度,深化企业改革,为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创造出良好的机制体制环境,采用分步实施和整体规划的原则,建立客户关系以及资源共享等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大力发展企业的电子商务,招纳更多的信息技术人才,引进相应的企业信息化管理设备,逐步实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国企业信息化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国民经济信息化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6051

1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11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正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所带来的新的机遇与挑战,企业管理信息化关系到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1)降低诸多环节的成本。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许多行业进入了微利时代。通过信息化管理的建设促进企业管理精细化、资源利用高效化,是企业降低成本、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举措。

(2)增强市场应变的能力。增强市场应变能力在当今这个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下是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而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就是增强企业应变能力的“加速器”。

(3)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企业提高决策水平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数据的真实性,而会计信息及其他基础数据的失真一直是困扰我国企业的老大难问题。通过管理信息化,可以避免由于企业内部管理落后和混乱等各种人为因素造成的失真。

(4)堵塞采购、销售等环节的管理漏洞。当前企业管理中的难点和重点依然是采购、销售等环节的管理。采用信息化管理可以使业务透明化、管理程序化、监控高效化,有效地堵塞了这些环节的管理漏洞。

(5)实现组织机构扁平化。要实现组织管理扁平化,就必须以管理信息化为支撑,打破传统管理的局限,建立精简的组织机构、再造业务流程,为企业建立快速反应市场变化的机制。

12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可行性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条件已具备。

(1)在信息工程技术方面。我国863/CIMS示范工程经过10多年来的推广应用,已为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2)在基础设施方面。我国宽带网等通信技术基础设施已经初具规模,网络技术的应用已经比较普及。

(3)在企业应用方面。近年来,通过会计电算化及办公自动化的实施应用,计算机的应用已在企业得到相应的普及,并能够运用计算机处理大量数据信息,开展计算机辅助管理。

(4)在软件开发方面。软件行业的快速成长和管理软件的日趋成熟,也为企业管理信息化创造了条件。

2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虽然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越来越得到业内人士的认同,但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毕竟才刚刚起步,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21从企业应用方面看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首先,观念落后是制约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首要因素。相当多的企业决策者对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够,只是把它看成纯技术性问题,投入不足,使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难以迅速推进。另外,当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到一定程度后,需要进行深层次变革时,有些企业领导缺乏对现有利益格局调整等重大问题进行变革的决心。其次,企业对实施管理信息化建设缺乏总体规划。一些企业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前期论证不充分,盲目开始建设,导致后期体系混乱、难以兼容,反而成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严重阻碍。再次,企业人才匮乏,特别是既熟悉管理,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最后,部分企业缺乏评价软件公司的能力,对如何选择软件感到迷茫。还有一些企业在是自主开发软件还是购买软件的问题上摇摆不定,拖延了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22从软件公司方面看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软件产业发展时间较短,公司规模偏小,经验积累不够,目前国内一些软件厂商提供的软件功能尚不完备,系统间的集成能力较差,产品开发工程化较弱,对企业的普适性尚待提高。在实施管理软件过程中,有的软件公司为抢市场过于迁就企业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在程序设计过程中固化了企业原有的落后流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不能做成“交钥匙工程”,必须与企业一道进行一定量的二次开发,但有的软件公司却一味强调标准软件的通用性,不顾企业的实际,推销软件,只求一卖了之,疏于系统的服务。国外管理软件则存在本土化不够等问题,其软件不完全符合中国的制度和文化,实施难度大,刚性强,变通性差,费用高昂,同时服务人手少且流动性大,使得售后服务不够及时,一般企业很难承受。

23从社会环境方面看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企业管理落后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对利用信息技术改善企业管理的巨大作用了解不够,观念普遍落后于企业管理创新的探索和实践,缺乏对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引导。二是社会中介服务机构不健全,以企业管理诊断和重组为特长的咨询机构不多,专业从事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实施或监理的机构太少,对企业管理信息化工作缺乏统一的评价认证标准和实施监理制度,项目质量无法衡量,服务质量难以保证,实施过程中的纠纷较多,工作效率低下。软件市场的无序竞争问题也亟待解决。三是政府的政策支持不够。实施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大,收益大,同时风险也大,需要各方面的全力支持,政府应当制定鼓励性的政策措施,加大在技术、资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复合型人才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24从信息安全方面看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企业管理信息化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使企业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信息,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它也使得企业面临更加严峻的信息安全问题。在应用信息技术以前,企业的经营信息分散在各个部门,通常以纸介质的形式保存。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发生了信息安全事故,通常易于恢复,成本也较低。而在信息系统下运行的企业,经营管理信息通常集中存放在数据库文件中,这种数据管理方式在提高企业数据处理能力的同时,如果被别有用心者利用,也更容易使企业信息被破坏或窃取。针对信息安全软肋,别有用心者可能利用病毒感染、黑客攻击或者企业内部管理的漏洞等方式对信息进行窃取或者破坏。企业信息一旦被非法窃取或遭到破坏,所造成的损失可能是无法估量的。

3结论

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对于企业来说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工程,我们在实施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不要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而是应该把目光放长远,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得失,而是要以企业的长远利益为重,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于本企业的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正确道路。

参考文献:

[1]林毅昌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现状与发展分析[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1):6-9

[2]周萍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03

[3]郑少春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问题探索[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5(8):27-31

[4]彭常青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5

[5]王燕以财务信息化建设为契机推进企业管理会计应用水平――×工业公司财务信息化建设实践与启示[J].中国市场,2015(20).

国企业信息化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施工总承包企业 信息化管理 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5-0038-02

一、施工总承包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程管理理论与实践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逐渐形成了一些较为完善的工程管理模式。随着建筑市场运作模式与国际接轨进程的深入,中国承发包模式也逐渐呈多样化,除了传统的施工总承包外,还包括设计采购施工/交钥匙模式(EPC/turnkey)、设计―建造总承包模式(Design―build,DB)、建造―运营―移交模式(Build―operate―transfer,BOT)、代建制等。

尽管中国建设主管部门在积极推行设计采购施工(EPC)/交钥匙总承包、设计―施工总承包(DB)等工程总承包模式。但是工程总承包在中国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许多问题尚待解决。施工总承包模式依然是国内建筑市场主要的承发包模式。施工总承包,国际上称为“设计―招标―建造”(Design―Bid―Build)方式,在国际工程项目中最为常用。世行、亚行贷款项目和采用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条件”的项目均采用这种传统模式,中国目前普遍采用的施工总承包模式基本上参照的是世行、亚行和FIDIC的这种传统模式。

二、施工总承包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分析

(一)需求现状

马斯洛(Maslow)“需求层次论” 指出人类的需求遵循某种特定的金字塔层级。马斯洛将人类的需求分为五个层级: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受人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只有在层级中处于低级的需求全部或大体得到满足之后,高一层级的需求才会得到关注。企业对于信息的需求也遵循着由低到高的层级递进。有的研究人员将企业信息需求分为五个层级:通讯需求、运营需求、分析需求、知识需求和简化需求的金字塔层级。从中国施工总承包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基础设施、人员IT技能水平、企业管理模式和水平等企业现状因素差异,存在不同的信息化应用需求层次。如:数据处理电子化、信息共享网络化、业务监督信息化、信息处理智能化等需求。

(二)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1.软硬件情况。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十五”期间对中国全部二级及其以上资质的建筑企业信息化现状进行了调查,根据其结果,中国二级及其以上资质施工企业一人一机占40%,二人一机以上占60%;二级及其以上资质企业尚未连通任何网络的占17%,已经联网的占83%。其中具有局域网的占79.5%,广域网占13.6%,因特网占46.6%,企业间联网的只占6.8%。从调查结果来看,大中型施工总承包企业已经具备了开展信息化的硬件基础环境。另外,在中国互联网应用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施工企业的互联网应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2.应用系统建设情况。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2003年调查表明,89.3%的企业建立了财务管理数据库,各类企业都重视财务系统的建设,数值的离差不大;建筑业中53.1%企业已经建立办公自动化系统;但是建筑业的企业在具体业务应用系统建设上远低于平均水平,已经建立业务应用系统的仅为12.5%,为各行业最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的调查样本显示二级及其以上资质企业中67%拥有办公自动化系统,93.2%拥有专业软件,21.6%拥有管理信息系统,30.7%拥有项目管理系统,4.5%拥有决策支持系统,6.8%拥有企业资源规划系统,2.3%拥有知识管理系统,6.8%拥有大型数据库系统。尽管由于机构不同,调查样本及问卷的设置等有所不同,使得两家调查结果不太一致。但可以肯定的是,施工总承包企业中,都在使用专业工具类软件。

3.现状总结。在建设主管部门、学术界、软件开发商等的大力推动和宣传下,中国施工总承包企业认识到了企业信息化建设重要性,在信息化软硬件、信息化组织机构、信息化培训等内容上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在中国大中型施工总承包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己经具备了良好的企业软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业务系统建设落后于其他行业,建成业务应用系统比例很小,构成了大中型施工总承包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瓶颈。

三、施工总承包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的难点分析

1.工程建设行业本身特点。工程建设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施工总承包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生产周期长的一次性的复杂工程项目,各种计划的准确性差,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低,突发临时性事件较多,不适应信息化管理的独特特点较多。所以许多其他行业适用的信息化思想和技术不能直接应用到施工总承包企业,需要研究工程建设行业信息化的特殊需求,突破其他行业不存在的应用难题。与国际工程行业相比,中国工程建设行业还具有许多中国特色,如,监理制、概预算与工程量清单计价共存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独特的分部分项概念、形形的地方标准等。所以,许多国际上通行的工程建设行业信息化产品也不能直接应用到中国施工总承包企业,还必须适应这些中国特色。

2.各企业具有不同的需求层次。每一个具体的企业对于信息化的需求状况存在很大差异性,中国大中型施工总承包企业的需求现状又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1)需要实现企业业务部门和下属项目的办公自动化,满足信息共享和数据传递网络化、自动化的需要;通过集成到办公自动化平台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定期填报成本、资金、物资、进度、质量安全等业务报表,取代人工纸质报表,满足企业对项目/分公司业务结果进行网络化监管的需要。(2)需要把企业项目管理业务如招投标、合同、物资、机械设备、成本、分包、劳务、质量技术安全等关键业务的管理过程纳入信息化系统进行监督处理,建立企业项目信息管理系统。(3)需要实现原始基础数据自动汇总处理,完成对公司数据的上报;公司领导决策层随时能查看系统自动对项目部原始数据进行实时统计分析形成的各类报表、图表,进行决策支持,纠偏纠错,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对业务处理过程需要设置自动控制,如物资采购进行量价控制、物资出库限额领料、成本核算对比分析控制等,能实现事前、事中控制;实现完整的项目成本管理系统,实现成本分析、成本预测、成本分析、成本控制的闭环管理等。至2007年底,中国共有34 071家施工总承包企业,其信息化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其信息化需求也是参差不齐。

3.不同类型项目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类型项目从投资主体、承发包模式、规模、工期、施工技术特点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不同工程类型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企业项目管理模式也有不同的特点。项目自身的管理模式差异也决定着信息化的模式差异,从事不同类型项目施工的企业的信息化需求也就存在着不同,所以进行施工总承包企业信息化研究和开发建设要重视这种差异,提供个性化信息化解决方案。而且,中国大中型施工总承包企业往往具备多项施工资质,从事多种类型工程项目施工,企业内就存在不同项目管理模式需求,这进一步要求即使是同一家企业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也要能适应不同类型项目的管理模式,满足多样化的信息化需求。

4.各种各样的行业和地方标准。大中型施工总承包企业往往在全国各地都承揽施工项目,必须面对中国各行业各地方都有各自施工标准的现状。中国大中型施工总承包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需要建立不同行业的各省市的众多版本的企业定额数据库、材料编码库、市场价格库、工程技术资料数据库等,以适应各种各样的行业和地方标准。

四、施工总承包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需解决的问题

1.建立业务模型、信息化模型。建立施工总承包企业的业务模型和信息化模型,是开发施工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和前提。由于缺少现成的业务模型和信息化模型可供中国施工总承包企业信息化建设参考,目前实践中一般采用实地需求调研,为每家施工总承包企业建立业务模型的方法。由于中国施工总承包企业存在多种企业施工项目管理模式共存、不同类型项目特点及管理模式迥异、各地存在多样的地方标准和存在不同的信息化应用需求层次等特点,同时中国工程建设行业存在许多与国际惯例不同的独特行业特点,施工总承包企业业务复杂多样。而且系统开发人员往往不熟悉施工企业业务,而施工企业业务人员不了解系统开发。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业务建模的工作量大、周期长,而且难以保证质量。这就急需建立可供施工总承包企业信息化建设参考的关键业务模型及其信息化系统参考模型。

2.开发实践性强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研究和开发能满足施工总承包企业实际需求的、能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业务应用系统是本文研究的最终目的。国内外有大量的施工企业信息化理论研究成果,但真正能在实践中得到应用的相对较少。为检验和进一步完善施工总承包企业施工项目管理信息化理论,同时为其他大中型施工总承包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需要进行示范性实践应用。

所以,应根据实践构建出能适应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项目需求的以成本管理为核心的集成化施工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从而为中国大中型施工总承包企业最终走上管理信息化正规道路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申月红.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建设部建筑市场管理司副司长王早生访谈录[J].建筑经济,2003,(3).

[2]建设部.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J].建筑经济,2003,(3).

[3]周长标.大型施工企业开展工程总承包服务的技术管理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4.

[4]李政.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模式的优化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4.

[5]李建伟,徐伟.土木工程项目管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国企业信息化管理范文第5篇

1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在当前我们国家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高度市场化、信息化的企业试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业务逐渐向多个方向进行拓宽,企业的运营与监管也会变得更加的复杂,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进行信息化显得越来越重要。在企业信息化软件平台被广泛应用的时代,众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通同类的企业以及自身所服务的对象都建立了密切的联系,而其建立起这种密切联系的基础就是信息化网络化的软件应用平台,单单对于企业的客户管理而言,而采用信息化技术来实现企业客户管理也就能够为企业经营提供很大的便利。在同类企业相互之间的竞争中,一个决胜的关键就在于该企业能不能创新、能不能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潮流才能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对于信息网络技术环境下、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企业的发展可以首先从一个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方面来展开,并在信息化的基础上利用当前先进的技术来武装自己的企业,促进企业整体业务的发展。

2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

从企业的信息化发展的状况方面来说,在我国企业之中,信息化的引入和最初的使用要追溯到20世纪的80年代,而最初的信息化的管理,自身对于一些基本信息的存储管理;在上一世纪的末期,企业的信息化开始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2.1企业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

20世纪的90年代初期,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在市场经济体制,在该体制的影响下,在最初时期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压力;这些压力的来源就在于市场经济环境下同类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在这一时期,信息化也正在快速发展时期,很多企业开始体会到了信息在企业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进入了新世纪之后,大多数的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都有了自己的信息化的软件管理平台,通过这些平台的应用过程中;信息化给企业带来的好处得到了认可。虽然在基本意识上都有了一致的认可,但是在实际的信息化改造过程中却有着很大的差异。

同类企业之间激烈的竞争环境也在不断改变,而这些改变也在一定程度上是的企业开始向信息化寻求出路,一方面,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和相关软件应用被其他企业的成功利用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的积极性。在这样的契机上,很多的大中型企业开始把信息化改造作为了企业长期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并制定了长期的信息化改造规划。另外一方面,信息化技术被一些中小企业引入,也为这些企业自身的迅速崛起提供了信息来源,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2.2需求方面

1)新企业信息化改造起点较高,年代久远的粗放型企业信息化改造相对较为落后,进入信息化时代之后发展起来的新型企业而言,其在进行企业创建过程中,采用的技术装备智能化程度较高,同时企业管理人员具有更加开发的管理理念,所以其进行信息化改造过程中有着较高的起点。相对于新型建设的企业而言,老的企业由于技术装备落后,该种类型的企业的管理人员大都年纪较大,新兴的信息化管理理念较少,也就使得该种类型的企业在进行信息化改造过程基础相对于新型企业较为薄弱。

2)在各种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过程中,其中的效益较好的外向型企业一般对于信息化改造的建设较为迅速。主要原因是在信息化改造过程中需要有很大的资金支撑,而效益较好的公司更加容易实现信息化改造过程中基本设备的采购。

2.3企业信息化应用深度

1)企業信息化的基础应用较为广泛,重大信息工程建设相对滞后。

就目的的情况来说,在国内基本上所有的企业具备微机管理基础设施,基本上都会有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企业相关业务管理的业务。而相对来说,对于大型的企业而言,其信息化设施则更加完善,同时也具备较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而在企业的管理应用软件中还基本上是一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企业人事管理系统,对于重大信息工程软件用于,比如说MIS、MRPⅡ、ERP、CIMS等信息化平台的普遍使用率较低,相关软件应用的设计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2)信息化建设不平衡

目前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和运用的分布很不均衡。对于企业的中间技术层,比如说企业的设计研发、财务管理、运营管理部门都基本上完成了信息化的管理,能够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和财务信息化管理的业务。然而对于企业的决策部门来说,相关方面信息化建设依然有待提升。信息决定决策的管理方式依然没有能够建立起来。

3)信息化水平在不同类型企业之间存在差异。

相对而言,技术含量高的高新技术企业以及企业所在地在经济发达地区,或者具有更高水平的市场化企业而言,其信息化程度较高;相对而言,企业的技术含量较低的粗放性企业则具有较低信息化管理水平。而对于经济发展水平及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比如说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其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都处于较高的水平。

4)企业联网数量较多,但是直接进行网络教育的企业数量较少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大部分的企业都开始了自身网站的建立,而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企业的网站,特别是传统企业而言,其网站的内容主要还是停留在对于企业的介绍以及企业信息的公布。

2.4技术实现上

1)研究较深,实现较浅

在企业信息化技术投入方面,信息化单元技术以及集成技术的研究都一些成果,特别是信息化体系建设方面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进入到了较高的水平,而要把研究成果转化成具体的产品,还有待进一步的发展。

2)“信息孤岛”日见突出

近年来,随着企业信息化技术应用的更加深入,企业所采用的各个管理系统之间,或者是在不同部门管理之间,数据不能够进行共享的问题突出出来;主要原因在于企业所采用的系統并非出自一个软件设计公司,而相关直接没有预先设置接口,这样就造成了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之间的信息孤岛情况的发生。该问题为企业管理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之处:

a)企业的相关基本信息可能要多次的输入;

b)系统的所存储的信息存在冗余;

c)产生大量的垃圾信息;

d)无法实现信息共享。

在企业信息化管理改造过程中所出现的“信息孤岛”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进程,影响了企业对于信息化改造的决心,是企业在进行信息化改革投入过程中开始有所顾虑,而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就是要在各个软件公司之间制定一个共同的标准,以能够使不同软件之间实现信息的交流。

3)管理理念亟待更新

在信息化施行过程中,信息化技术的提升以及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完善是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要真是实现企业现代化的信息化建设;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取决于能不能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同企业的具体实际良好结合,“企业信息化建设以其说是技术问题还不如说是管理问题”。

4)企业的个性化需求

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由于不同类型的企业具有不同历史背景或者在公司管理业务上存在很大差异,企业的运营管理模式也有着很大的差别,这就使得各个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过程中的需求是不同的。需要具体的软件设计开发人员进行直接沟通实现量身定制的效果。

2.5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方面

1)由硬件为主向软硬兼顾发展

在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初期,由于企业确实进行信息化管理的硬件设施,所以大多的投入主要集中于硬件的投入,而随着基础硬件设施的完善,自后的投入则会开始向着软件应用方面进行投入,同时兼顾硬件设备的升级。

2)从以往的单元技术投入转向综合性、集成性技术投入

在信息化技术的投入方面,在前期主要集中于单元技术的投入,并且主要注重于短期管理效益;而随着信息化的成熟,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转而更加注重企业整体、全局的信息化建设,与此同时尤其是关于信息集成和整合方面的投入,并且由单纯的战术层的投入向战术层、战略层和决策层均有侧重。

3)企业开始认可信息化对于企业的帮助

随着企业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成熟,大部分企业已经开始对于信息服务的投入表示认可,对于信息化管理平台系统的升级以及更新改造加大了投入。

2.6企业信息化应用效果

1)应用效果可以说是有喜有忧

不同类型的企业之间,因为在信息服务认识水平、重视程度以及企业的管理基础或者企业的经济效益方面都很大的差异,当前企业在进行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相关应用效果有很大的差异。

2)对于信息化工程示范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3企业信息化管理待解决的问题

3.1企业管理质量有待提升

在传统的企业管理中进行信息化改造,是一项需要长期的工程;首先要完成实现企业的信息化要逐步地对企业管理业务的改造,同时另外一方面,信息化技术也在不断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提升在不断地发展,所以说对于企业的信息化改造过程也是需要不断地更新,之前已经完成改造的企业软件应用,也要进行不断地更新与完善;在这个长期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就是将信息技术、管理方式和具体业务等企业相关的各个方面进行相互结合,其中仍然存在很多企业对于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方面缺乏实际应用经验,这也必将使得企业信息化改造长时间地进行实践时期,而就使得相关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质量需要进行提升。

就当前的状况而言,我国仍然有很多企业缺乏高水平的管理制度,相关管理理念仍然需要进行改变,而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信息化改造,比如造成信息化的改造过程中,由于相关软件应用主要针对企业的管理而进行的,同样会造成企业信息化质量不高的问题。

3.2企业的管理层对信息化建设还不够重视

在国内,企业的决策仍然是从上到下的,决策权主要掌握在企业的管理层中,而部分企业中仍然有部分管理层对于信息化改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特别是在家族企业中,管理层对于信息化改造的不够重视,就会使得企业的信息化改造难以进行。

3.3企业信息化改造的决心的不坚定

一个企业的信息化改造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很大的财力的投入,同时也需要很大的人力完成相关软件应用平台使用的学习,而有很多企业由于存在自身资金不充足的状况,难以坚定进行信息化改造的决心。另外一方面不同类型的企业对于信息化改造的要求有所不同,信息化改造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在一定情况下阻碍了企业信息化的进程。

4结束语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需求,信息化的改造也能够为企业健康平稳的发展提供重要保障,特别是对于未来的企业管理和经营中更需要发挥信息的作用,通过采用信息化的技术来实现企业信息数据的汇集、分类和应用,提升企业整体效益。今天的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突出企业目标的信息化、企业成本的信息化、企业库存的信息化三个层面,这样才可以快速打破限制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阻碍,使企业信息化建设更加平稳而快速,实现创新企业建设理念,充实企业建设内容的重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