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思想建设论文

思想建设论文

思想建设论文

思想建设论文范文第1篇

(一)中国共产党党员在思想道德建设中,以正面宣传为主,传播正能量

坚持正面宣传,必须做到:第一,宣传要有高质量和高水平,能引起广大群众关注,打动人心,使群众爱看爱听,产生共鸣,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第二,宣传要坚持中国共产党党员的信仰,在理论上信仰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形态上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强化阵地意识,不能偏离,只有坚持正确的信仰,思想道德建设才能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第三,宣传主流价值观,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焦裕禄就是正面宣传的例子,他的精神不仅在党的建设中传播正能量,在人民群众中也显现出正能量,他的精神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一样,体现了共产党人的精神和党的宗旨,要大力弘扬。从焦裕禄身上我们看到,他是一名优秀的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他是人民的好公仆,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好榜样。他也是道德模范榜样,他在担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的日子里,带领全县人民不怕困难,艰苦奋斗,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同内涝、风沙、盐碱进行坚决斗争,表现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直到生命最后一刻。焦裕禄精神的正能量促使中国共产党党员加强自己的思想道德建设,坚持为人民服务,团结群众,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同时也激励人民群众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中兢兢业业,勇于奉献,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中国优秀的党员还有很多,如孔繁森、任长霞、王进喜、牛玉儒、张云泉等,他们都能作为正面宣传例子,他们的精神都能对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建设产生正能量。

(二)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中坚力量,是思想建设创新和道德模范中的领头人

中国共产党员在思想建设创新中起带头作用,传递正能量。创新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财富,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是国家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哪里有改革哪里就有生机,哪里有创新哪里就有活力。中国共产党党员不断根据时代要求,树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观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中国共产党党员在宣传思想建设创新中,坚持三个创新即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理念创新就是根据不同时代的特点,打破传统思维模式,保持思想的敏锐性和开放性,努力使思想认识有一个新飞跃。手段创新就是积极探索新举措、新办法破解工作难题,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基层工作创新就是要把创新的重心放在基层一线,做好基层工作,提升基层宣传思想建设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中国共产党党员坚持以改革创新的方式进行思想建设,能在社会上凝聚强大的正能量。中国共产党党员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道德模范就是有形的正能量,道德模范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旗帜。在宣传道德模范的同时,也是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中国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和弘扬中国民族传统美德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能促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具体表现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能够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能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能够丰富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内容,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规范。在道德模范评选中,闪烁着“党性之光”的党员道德模范有:见义勇为的郑益龙、“航空楷模”罗阳、“雷锋式士兵”皇甫辉勇等,他们的事迹光彩夺目,充满正能量,影响着人们。

(三)中国共产党党员带头践行好、学习好、宣传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24个字概括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即: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支柱,是行动向导,有利于人们增强民族团结意识,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扩大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发展和进步的动力,党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党员干部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时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为民、务实、清廉,以人格力量感召群众,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各级党员干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体现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领域,不但保证各项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也促进实际工作的顺利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凝聚成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同时它对人们的思想道德建设具有引导作用,促使人们学习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

二、党员在思想道德建设突显正能量的现实意义

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一项集聚正能量的伟大工程,党员在思想建设中突显的正能量,不仅有利于党员提高个人素养,端正个人作风,同时有助于党内建设,也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有重要的意义,具体有如下几点。

(一)广大党员在思想道德建设突显的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支撑

中国梦离不开思想道德支撑,只有形成完备的思想道德体系,推动全社会的思想道德素质,中国梦的实现才会更有坚实的基础。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思想开放多元并多样化,广大党员在思想道德建设中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使思想道德建设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思想道德建设前进的动力。在广大党员宣传思想道德建设中,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用高尚的作品塑造人,潜移默化地影响人民群众,促使个人道德素质提高。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条件是全民素质提高,这也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任务。

(二)广大党员在思想道德建设突显的正能量,能促进党内作风建设和党的纯洁性建设顺利开展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在长期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并坚持发扬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优良作风。党员为思想道德建设努力,显示出的正能量,有助于党人员干部焕发出奋力向上、活力迸发、生机盎然的精神面貌,这都促使党的纯洁性建设。党员领导干部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自觉克服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奢靡之风等问题,坚持勤俭节约,团结人民群众,服务群众,高度重视宣传思想道德建设,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才能进一步形成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形成共同的思想基础,并团结全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共同奋斗。

(三)广大党员在思想道德建设突显的正能量,能促进大量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先进模范涌现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先进模范,这对国家来说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极大地激发人民群众投身思想道德建设的热情,促使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焕发勃勃生机。人民群众在先进模范影响下,自觉遵循道德规范即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努力成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让社会整体思想道德水平跃升,让思想道德建设的正能量发挥更大更强,促进国家进步。

(四)广大党员在思想道德建设突显的正能量,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思想建设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善于总结和运用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传统,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高度凝练而科学地系统总结了执政党60年自身建设的六条基本经验,其中经验之一是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本文详解了这条具有统领意义的基本经验,剖析其要义,解读其精髓,以期进一步彰显其重大意义。

善于总结和运用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传统,建党以来特别是执政以来,党一直保持着对历史经验的尊重和对新经验的总结。经验是财富,经验是继续前进的动力,今天的中国处于新的世情、国情、党情下,党中央清醒地认识到,在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的同时,执政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对发展规律的认识、对党建规律的认识都有待于不断提高,因此60年来的执政经验和60年来党在执政中的自身建设的经验都是弥足珍贵的。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高度凝练而科学地系统总结了执政党60年自身建设的六条基本经验,它是四中全会的一个亮点,也是它的一个重大理论贡献。其中经验之一是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这对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文详解了这条具有统领意义的基本经验,剖析其要义,解读其精髓,以期进一步彰显其重大意义。

一、科学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立党、兴党的最大政治优势

我党是一个一贯重视思想理论建设的党,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根本,视为党的建设的灵魂,思想理论建设在党的建设中永远放在第一位。因为在中国,如果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就不会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更不可能有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也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立党、兴党的科学理论。

回顾历史,随着近代中国的沉沦,先进的中国人奋起抗争和探索,不论是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领导的各种救亡图存运动由于没有科学理论指导,都归于失败。真正引导中国找到出路的是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把它和工人运动相结合,以之作为指导工人运动的科学理论。正是靠这一政治优势,才能够在旧中国无产阶级人数很少、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绝大多数、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社会里,建立起一只团结统一、纪律严明、英勇善战的工人阶级先锋队,从此中国革命面貌为之焕然一新。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最终找到的救国救民的科学理论武器,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仅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而且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中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纵观20世纪以来的历史,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及其所取得的一切成果,归根到底都是与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紧密相连的。

二、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要求我们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水平

党领导的伟大事业是丰富的、发展的、与时俱进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拥有最先进的思想理论去能动地指导实践。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根本标志,就是拥有符合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理论,而且善于运用这一理论武装自己和指导实践,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党的建设、特别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不是抽象的、静态的、绝对的,而是具体的、动态的、相对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时代背景下,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具有不同的任务、特点和要求。因此,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必须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以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新的理论成果———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1]。党成立88年、执政60年的实践从正反两方面证明,什么时候我们能把马克思主义不断向前发展,就能推动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反之,如果我们思想僵化、保守,固守马克思主义的某些教条,事业就会受挫。我们要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不仅要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更要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使之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不动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样才能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指导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

正是基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产生了思想,之后带领中国共产党人摆脱了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束缚,系统地回答了有关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找到了一条不经过资本主义社会阶段而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道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等领导人曾试图探索一条属于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但由于主、客观历史条件的限制及当时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并没有成功开创出来,但思想及其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我们取之不尽的宝贵财富。

中国要继续前行,既要继承马克思主义、思想又必须超越它,这就需要中国共产党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这样的思想路线重新恢复,终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共同构成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撑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每当历史发展到关键时刻,思想解放往往会成为一个重要的开路先锋,使我们形成或进一步丰富、完善我们的科学理论体系,由于我党把思想理论放在首位,它又对实践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从而指导伟大的实践不断地走向前进,而鲜活的实践,又需要理论的不断与时俱进,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都是在持续不断地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产物,而要用科学理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又必须使之大众化。这样党的理论和实践才能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三、思想理论建设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为党建各项部署提供思想保证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的建设,因为党的建设历来同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密切联系,围绕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即党的政治路线进行,为实现党的中心任务服务,这是党的建设的目的。是否围绕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加强党的建设决定着党的政治路线的贯彻,而卓有成效的自身建设保证正确路线的贯彻执行,同样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党的建设要确保始终围绕党所领导的伟大事业,为它起保驾护航作用的就是党的思想路线,即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政治路线正确与否的前提和基础。在中国只有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来武装全党,才能确保党建工作始终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执政党建设千头万绪,而党建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提高治国理政的能力、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这两大历史任务。同志曾经也讲过这样一段发人深醒的话,他说:“在充满挑战与希望的21世纪,我们党应该怎么加强自身建设,我们国家应该怎么奋发图强,怎么保持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长治久安,这是全党同志首先和经常考虑的非常重大的问题。要围绕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那么要实现这样的党建任务必须以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为抓手。思想是实践的先导,在思想理论建设中,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党性原则,从思想理论上不断加强和巩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才能真正掌握执政党建设的本质要求,最终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

党的建设的核心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中国谁都清楚没有人民的支持,就没有共产党的江山,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为谁服务、为谁谋利,这是执政党建设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而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其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天中国社会转型为发展型社会,而发展型社会的到来又影响了整个社会公共服务需求,共产党站到这样一个新起点上,要真正做到一切为了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就必须时刻把老百姓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中。而这一切的根本首先是从思想上真正把共产党锻造成为民、务实的无产阶级政党,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创新发展理念,拓宽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切实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党就能永远立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不败之地。

坚持改革创新,是党不断增强生机活力的动力、源泉。能否改革创新,决定着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而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就要求执政党不断适应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要求,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用时展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创新精神提高和完善自己。我们在60年执政党建设实践中坚持不懈地推进党的建设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和方法创新,不断为党的建设注入新的活力,而这一切的创新,前提必须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不断研究执政党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从而保证党在任何时候都能顺应时展的潮流和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更好地完成了执政兴国的历史使命。

党风廉政建设已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所以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这是我们党从长期执政党建设的实践中得到的重要认识和结论。从党的作风上看,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同作风建设更是密不可分。党风是党的世界观和党性的外在表现,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和党性就有什么样的作风,加强党员的思想教育,增强党性,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端正党风的坚实基础。所以能否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因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问题实质是党的生存发展问题。

思想建设论文范文第3篇

【提要】党的思想理论是我们党实现其政治任务和政治理想的思想基础和实践指南。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思想理论建设与党的先进性建设紧密相联。适应新形势,努力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推动和促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对永葆党的先进性意义重大。

思想理论是一个政党实现其阶级使命、政治任务、政治理想的精神基础和实践指南。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思想理论建设与党的先进性建设密不可分、息息相关。始终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首要位置,既是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的一条基本经验。深入探讨思想理论建设与党的先进性建设之间的内在联系,认真总结我们党加强思想理论建设的成功经验,坚持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积极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对于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永葆党的先进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灵魂

思想理论是一个政党实现其政治使命与政治任务的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先进性是一个政党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推动社会进步,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集中体现。两个建设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在一起。

(一)思想理论是衡量一个政党先进与否的重要标志思想理论在政党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是政党建设的根本和灵魂。一个政党若不能占有先进的思想理论和不能用这个思想理论去能动地指导实践,就必然会丧失战斗力、凝聚力和生机活力,就会成为一个思想混乱、一盘散沙的政党,就会被历史发展所淘汰。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根本标志,就是拥有符合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且善于用这一理论武装自己和指导实践。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在党八十多年的奋斗中,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无论国际国内发生什么变化或遇到什么风浪和挑战,我们党都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这是我们党成为一个先进的政党,并能够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深刻根源。马克思主义诞生一百五十年来,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某些具体论断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需要加以发展,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却历经考验而日益放射出真理的光辉,仍然是指引人类前进的灯塔。坚持马克思主义既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根本,也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根本,丢掉了就丧失了灵魂。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苏共领导的改革最终变成了“改向”,主张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全盘否定马克思主义,使党和国家丧失了共同的思想基础,丧失了先进性的根本,结果导致。这个教训发人深省。

(二)理论创新是一个政党永葆先进性的不竭动力一个先进的政党不但要拥有先进的理论并用之指导实践,而且要善于以实践为基础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这是一个政党永葆先进性的不竭动力和根本途径。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自己的学说时就反复告诫人们,他们的理论不是僵死的教条,不是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而是行动的指南。实践总是不断发展的,人们的认识也必然要随之发展,这是人类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本质。我们党深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革命性,深悟政党永葆先进性的真谛。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都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典范。同志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辟了中国革命胜利的独特道路;邓小平同志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当代化,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崭新道路;同志坚持与时俱进和理论创新,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全面推向了新水平。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依据新的实际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一系列战略思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八十多年的历史,就是立足时代变化,把握实践的新要求,不断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历史。理论创新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能够保持先进性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把理论创新作为根本着眼点。

(三)思想理论建设是贯通先进性建设的主线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党的全部建设的总题目,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涉及到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能力建设的各个方面。这些建设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贯通,而思想理论建设在其中发挥着引领和带动作用,是先进性建设的灵魂和主线。党在政治上、组织上的巩固和行动上的一致,要靠党在思想上的成熟和政治上的坚定;党在思想作风、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上的转变,要靠党的群众观念和宗旨意识的增强;党在制度上的加强,要靠党的制度思想和制度理论的科学指导;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说到底要依赖于党的理论素养、政治素养、政策素养和领导素养的增强。一句话,党的各项事业的加强都要建立在广大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宗旨意识提高的基础之上。

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就没有党的整个建设,抓住了思想理论建设就抓住了先进性建设和党的全部建设的灵魂。

二、党的先进性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的思想,充分发挥党的思想理论的优势,在回答和解决新情况、新问题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用科学的理论更好地凝聚党心和民心,是党的先进性建设对思想理论建设提出的根本要求。

(一)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意识形态复杂多元的新特点,不断提高思想理论的主导力,体现党的先进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准确把握党内外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动态,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的主导力,把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更好的统一和凝聚到党中央的正确决策上来,为实现党的现阶段任务而奋斗。这是党的先进性建设对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提出的根本要求。必须清醒得看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特别是“四个多样化”的出现,我国的思想和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出复杂多元的新特点。一方面人们的思想更加活跃、更加解放、更加富于创造性,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提高,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健康向上、追求进步的意识成为主流。这对于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是极其宝贵的。另一方面,人们思想活动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性的特点,不仅其自由性、选择性、差异性逐步扩大,而且各种思想交织在一起相互碰撞、错综复杂。既有新思想新观念,也有封建意识的残余,还有资本主义腐朽没落思想的存在。特别在思想理论领域,仍然存在错误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怀疑马克思主义甚至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倾向,对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使解放思想和统一思想增大了难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没,更加需要坚持马克崽主义对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以一元化的思想统领多元化的意识形态。这是新的形势给党的理论建设提出的重大课题,也是体现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举措。党的思想建设只有不断增强主导力,不断的发展和壮大马克思主义对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力,才能有效应对这种复杂的局面,从而更好的巩固和发展党的思想理论优势。

(二)正确认识和把握改革和发展阶段性的新要求,不断增强思想理论的创新力,发展党的先进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总结新经验、发现新规律、推出新成果,不断为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提供强大的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是先进性建设对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提出的本质要求。我国改革发展已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跨越是发展的一个重要关口。世界一些国家发展的实践证明,这一阶段既可能是“黄金发展期”,又可能是“矛盾凸现期”。要突破这一关口,既需要实践的不断创造,更需要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创新。这就要求我们党不断把握发展的新要求,敢于和善于突破影响和制约改革发展的深层次思想障碍;敢于和善于突破影响和制约改革的深层次矛盾、问题和阻力;敢于和善于在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上实现新的重大飞跃,这个过程就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理论创新过程,也是发展党的先进性的过程。因此,只有不断增强思想理论的创新力,发展党的先进性,不断深化对发展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才能理性地驾驭发展的新阶段和新局面,才能充分发挥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

(三)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舆情变化的新态势,不断增强思想理论的凝聚力,实践党的先进性社会舆情是人民群众根本要求能否得到满足的晴雨表,人们的愿望、情绪、疾苦和矛盾总是要通过舆论反映出来。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收入差距的扩大,使得社会舆论不断处在变动和震荡之中,人们的利益诉求和思想情绪日益呈现出公开性、紧迫性和复杂性的新特点。社会实践的需要召唤着理论创新,科学的思想理论导引着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党的思想理论只有不断增强整合力,善于表达人民群众的新要求,及时回答和解决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中面临的新问题,把握舆论的正确方向和导向,不断为整合利益、化解矛盾提供理论支持,为党和政府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上提出新思想、新观点、新思路、新对策,把人们的思想更好的统一和凝聚起来,才能体现理论的魅力.影响力和威力,实践党的先进性。

三、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必须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是我们党为进一步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永葆党的先进性提出的新要求。我们要深刻理解加强思想理论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努力开创思想理论建设的新局面。

(一)深入学习和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新的理论创新成果,整合思想理论建设的理论陛和实践性理论是实践的先导,理论一旦经群众掌握,就会产生巨大的物质力量。通过思想理论建设以保持党的先进性,首先要有科学的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认真总结我们党带领人民推动我国发展的长期实践经验,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思想和社会建设的经验的继承和发展,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因此,当前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最根本的就是要深入学习贯彻Xl~,b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而思想理论建设又是实践性很强的永恒课题。要坚持把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努力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转化为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要从亿万人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伟大实践中探索思想理论建设的有效途径,保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成为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基础和实践指南。

(二)大力实施马克思主义理qcs-研究和建设工程,把握思想理论建设的继承性和创新性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立党立国之本。大力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和建设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始终要把握的核心内容和主攻方向,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基础和必然选择。因此,我们要首先搞好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和把握,保证老祖宗不能丢。要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要把对马克思主义扭曲的、错误的理解纠正过来,恢复马克思主义的本来面目;其次,要结合时代的发展变化搞好理论创新。深入研究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深入研究这些新思想、新观点的继承性和发展性,研究这些思想观点的科学本质和理论品质,研究其思想中所蕴涵的时代精神、创新精神、探索精神和求真务实的精神,要深入研究这些思想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并把这些思想观点进一步整合升华,形成系统完整的科学体系。最后,要加大对国外政党执政经验的研究,既要加强对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丧失执政地位的根源研究,也要加强对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在曲折中奋起的研究,还要大胆借鉴和吸收资本主义国家执政党执政的有益经验,这些经验是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我们要用辨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些经验,把其中有利于我们更好执政的因素借鉴过来。任何政党的先进性都是具体的,历史的,我们党只有在继承前人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发展理论,才能保持党在思想理论上的先进性。

思想建设论文范文第4篇

1.加强企业精神的培育和企业形象的建设,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造良好的激励氛围。企业文化建设认识到了企业精神的巨大力量,把培育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作为管理的核心内容和重要任务之一。优秀的企业精神一旦形成,就会在企业内部生成积极向上、拼搏进取的环境氛围,从而有力地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有效地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

2.运用企业文化以人为本的特定内涵,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造人和的氛围。企业文化理论作为一种管理理论,其实质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哲学,它关心人的利益和发展,满足人的价值实现和精神追求。这种基本原则是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和原则相一致的。因此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可以运用企业文化建设的优势大力营造人本企业文化。

3.借助企业文化的整合和导向力,拓宽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领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时代步伐的不断前进,受文化水平、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等自身和外界因素的影响,企业员工思想日趋复杂,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思想问题,已难于在生产之中得到解决。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行为具有整合和导向作用,能够激发出员工内在的约束力和自制力,使员工不同的价值观在企业文化的整合作用下,逐渐朝着企业共同的价值方向趋同。企业文化这种整合和导向力能够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延伸到八小时之外而发生作用,并收到积极效果。

4.利用企业文化的物化手段,丰富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和内容。近年来,国有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无所适从、软弱无力的状况,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思想政治工作缺少必要的物化手段,使工作显得枯燥、呆板,效果不明显。在这方面,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借鉴企业文化的物化手段,寓思想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利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广泛展开,从而将思想政治工作主题与任务渗透于这些活动内容之中,使每个员工在享受文化活动乐趣的同时,不经意间在思想观念、心理素质、道德情操、行为方式等方面得到陶冶和提高,这样既填补了日常教育的空白,又挖掘了教育的深度,使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克服了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枯燥乏味、软弱无力的弊端。

二、通过发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来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1.坚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导向功能,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在国有企业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就是从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的大局出发,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国有企业的社会主义方向。因而,思想政治工作可以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宏观指导,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为使企业健康发展,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和总体上把握,坚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有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理论为基础,在企业对经营理念、企业精神和企业道德等一系列文化内容进行规范过程中,充分发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导向作用。

2.借助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层次内涵,丰富和提升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层次。首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可以丰富社会主义企业文化的特定内涵。由于经济基础、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使得西方企业文化建设和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在内容上有明显的差异,西方企业文化所倡导的团体意识、思想、精神主要是指企业的理想、目标、精神以及企业的经营哲学和价值观念,他们对企业员工素质要求几乎不包括政治思想素质方面的要求,而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对企业员工群体素质的要求首先包括政治思想素质,不仅要对企业员工进行企业精神、团体意识教育,还要对员工进行从业心态教育、形势政策教育等,这些构成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建设的特定内容。因此,要补充和完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必须有思想政治工作的密切配合。其次,要借助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提升企业文化层次。

3.运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塑造、引导功能,建立企业文化观念。

(1)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培育企业价值观。企业价值观作为企业文化基石,是企业生存的思想基础,也是企业发展的精神指南。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应发挥其教育、引导功能,做好企业价值观的培育工作。根据当代社会发展趋势对企业的客观要求,为顾客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多方面需求,履行社会责任,为国家社会做出更大贡献等等应是现代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所应拥有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的建立需要通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对员工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使员工自觉地担负起满足社会需求,为顾客创造更大价值、为国家做出更多贡献的社会责任。

(2)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塑造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主导和精髓,是企业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一面旗帜。抓好企业精神塑造、弘扬和实践,既体现了企业文化的人文精神,也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应有之义。在我国国有企业中,应当以集体主义、拼搏进取、求实创新精神作为企业生产和发展的主要内容。坚持以集体主义精神建设我国现代企业文化,有利于提高员工爱企业、爱集体的觉悟;有利于企业内部形成相互帮助、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形成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的进取精神。

(3)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建设企业道德。企业道德是“企业内调整人与人、单位与单位、个体与社会、企业与社会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它既是本企业员工的道德行为规范,同时又是该企业对社会应负的道德义务。激烈的市场竞争使一些企业出现了道德失控现象,如为提高经济效益,盲目追求眼前利益,做出有损社会、有损环保的企业行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应当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引导和教育广大员工明确社会主义生产经营的目的,让员工认识到自己的职业道德义务,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正确地处理好个人与企业、个人与社会、企业与社会的关系,使企业道德建设逐步深化。

(4)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目标确立。企业目标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提出的奋斗目标。由于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服从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还必须结合各基层单位、班组岗位及员工个人目标,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所具有沟通协调作用和激励功能,不仅能够保证企业文化服从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还能利用自己的网络优势使员工感到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所以企业文化对企业目标的导向、整合功能还受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制约,也只有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引导功能才能调整好这些目标。

三、总结

思想建设论文范文第5篇

公路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路事业不断发展的产物,是公路人在公路养建收管等实际工作中所创造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其有力地凝聚、激励、约束公路管理者和职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抓好公路文化建设,必须不断探索,使其成为推动公路事业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全面提高公路行业的整体素质。公路事业的发展,如果离开了公路文化的发展,就会失去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随着公路养护机制的改革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何塑造公路文化,最大限度地激发公路行业的活力,成为今天的公路人所关注的焦点。

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公路文化健康发展。

公路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建设公路文化的重要保证和必要措施,而建设公路文化又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基础和必不可少的条件,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只有搞好公路文化建设,才能为公路行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二、完成标准定位,提升单位软实力。

在公路文化建设中,必须准确地完成单位与社会关系的定位和单位内部职工与单位关系的定位,使职工明确认识到个人价值是不可能离开单位单独去实现的,只有融入到单位之中,在实现单位整体价值的同时实现个人价值。在解决好两者关系定位的基础上,强调政治、思想、道德情操的引导,从而使单位职工的凝聚力在公路文化的建设上得到提升和加强。

三、以人为本,提高职工素质。

单位根据自己的发展要求,实施文化型管理,培养学习型职工。从广大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给职工提供充分发挥自身水平、展现自我的舞台,充分挖掘职工潜力,把职工个人成长与单位发展结合起来,制订提升职工素质的规划,提高职工对单位的归属感,促进职工思想政治文化和专业技术素质的全面提高。

四、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管理工作。

以机制建设为保障,通过思想教育引导和规范职工的行为,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职工教育,调动公路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构建具有行业特色的公路文化。

五、培养职工职业道德,增强敬业爱岗爱路意识。

通过进行行业责任教育、传统教育和对公路行业先进模范的学习,继承和发扬公路人无私奉献的光荣传统,营造良好的“学、比、赶、帮、超”氛围,增强每个职工爱路、爱岗、敬业和顾全大局的责任意识,凝聚职工道德,使每个职工认识公路文化在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六、加强学习培训,提高队伍素质。

以创建学习型单位为载体,采取会议、座谈会、培训、举办学习班、技能比武等各种方式开展文化、技术、专业知识、管理知识、职业道德、普法知识等教育工作。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培养一批有理想、有文化、有技术的适用型人才,提高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增强干部队伍的反腐倡廉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

七、大力弘扬“铺路石”精神,搞好公路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