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地理知识小结

初中地理知识小结

初中地理知识小结

初中地理知识小结范文第1篇

一、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特点的变化

虽然小学与初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小学降低的幅度大,而初中由于受中考的奖励制度等因素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初中数学实际难度没有降低。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人为难度反而加大了。

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小学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生活实例、语言方式进行表达。 如速度一定时,路程与时间这样简单变量关系个例,因为与日常生活紧密,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而初中数学触及比较抽象的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图像语言等。例如:初中八年级下对函数是如此定义的:一般地,如果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例如x和y,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此时也称y是x的函数。这个定义的表达虽然语言通俗、直观,但学生还是不容易明白,他们只是生硬地记住y是x的函数。不管是理解还是记忆都有一定的难度。

2.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小学阶段知识间联系较少,运算要求降得较低,很多老师将各种各样的题上建立了统一的算术思维模式。初中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突出培养渗透数形结合、等价与变换、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与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计算:5×4×3×2×1的结果是多少?这样的题目,从简单计算的角度去考查的确很简单,然而在八年级数学下17.3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课后有这样的内容:你知道吗?The symbol 5! is called factorial(阶乘)and means5×4×3×2×1;thus 5!=120。What’s the result of ?Do you know?从这儿我们很清楚地看出逻辑关系与小学比较有了较大提升,思维也提升到拓展级,试图引导学生向理发层次跃迁。这本是高中教材中的内容,然而放在初中教材中,对学生来说已经是很难的问题了,只是针对学有余力的同学,提供进一步思考问题提升自己的机会。

3.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初中数学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课时相应地减少了。它不像小学数学课,整堂课学生基本上都在进行计算训练,而思维诱导较少,学生基本上是用模式化的思维方式去套一些题目。小学数学是由几块相对独立的知识,经常是一个单一的知识点学习要经历几节课的时间;初中数学知识相对独立性大。初中知识系统性是较严谨的,它便于记忆,又适合于知识的提取和使用。学生还没有真正理解,马上又有新的知识出现,学生往往感觉到速度过快,力不从心。

二、小学与初中的跨度太大

现行小学教材的难度、深度和广度大大降低了,有些知识只要求了解,有些知识甚至删掉不做要求,而这其中有些知识是初中经常用的,小学与初中数学知识存在“脱节”。

三、教师层面分析

初一教师大部分是从初三年转回来的,约二年没接触新授课了。一开始,对初一年级课堂教学结构安排可能会不合理,往往会因为教学惯性而采用注入式教学。不太注重知识的发生过程,倾向注重知识的运用,甚至过分侧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他们的课堂教学会用初三的眼光对待初一的知识。教学起点高,难度大,常常拿点析中考题引起学生猎奇,引以为豪,结果基础知识讲解不到位。比如,我曾经听过初一年级一节数学公开课,“三量关系”。主要教学内容是实际生活中的实例。目的是认识三量关系。可是这位教师直接贷款将利率拿出来进行讲解,并用多媒体一下子展示出来。接下来就是一道例题:已知一企业为了扩大再生产,从银行贷款,银行一年到三年利率分另为:5.40%,三到五年为5.76%。如果该企业向银行贷款1500万元,每年投放市平均回报率为6.8%,那么如何贷款比较合算。本题对高中的学生来说也是有相当的难度,然而对初中的学生抛出这样一道例题,我感觉没有起到正面的作用。当然课堂上教师讲解得非常好,每个学生静静听,最后教师问一句,听懂了吗?学生整齐回答:听懂了。说真的,这样人为的拔高让听课的教师感觉到“晕”。

四、学生层面分析

初中地理知识小结范文第2篇

一、在初中物理浮力知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没有明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在初中物理浮力知识教学中,教师依然是课堂的“主体”,而学生只是负责听,在这样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将知识一五一十地教授给学生,学生太过于依赖教师,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和思考能力是不利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教学的需要,只有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才能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2.存在形式化的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很多相关浮力知识的实验,而且在新课程背景下实验教学已经在物理课堂中得到普及.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还是将重点都放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上,对实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现象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如此一来,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时并不深刻,而且与最初的实验目的并不相符,就造成了形式化的实验教学普遍存在于初中物理浮力知识教学中,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的培养都是不利的.

二、初中物理浮力知识教学策略

物理是学生步入初中阶段新接触的一门学科,学生对物理概念还不是很清晰,理解物理知识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多的困?y.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1.教学情境的创设.在浮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情境,活跃课堂气氛,将学生对浮力知识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创设情境时,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并在其中融入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浮力知识.初中生对物理是新接触的,所以不适合较难的情境创设.例如,在讲“浮力的性质和概念”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三个小球,一个木球、两个铁球,其中一个铁球和木球的体积相同,而另一个铁球则是和木球的质量相同.然后准备一盆水,将三个小球放进去.根据出现的现象向学生提问,学生的答案自然是各不相同的,这个时候再将浮力的性质和概念解释给学生,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探究方案的设计.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对浮力知识产生学习兴趣以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探究方案,引导学生根据方案的提示进行探究,主要目的是为了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根据周边与浮力有关的现象设计一个探究方案,根据所看见的现象探究其本质.比如,在学习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都有哪些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将相应的实验器材发放下去,引导学生思考都有哪些因素影响浮力的大小,然后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判断自己最初的猜想正确与否.如此一来,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初中地理知识小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素质教育;教学策略

一、巧用探究学习法,激发学习热情

素质教育需要学习主体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将实际课堂教育的主动权交付给学生,学生开始去探究和归纳,由此实现物理知识的积累、物理规律的认知、物理知识的应用,这样的主动学习格局会使得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而这些将驱动实际的学习朝着更加深刻的方向发展和进步[2]。由此在实际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创设良好的学习探究环境,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开端,对此初中物理教师应该有着相对清晰的认知。例如,在沪科版物理“电路设计”相关知识点学习的时候,教师为了确保实际教育教学交互性的提升,可在实际课堂中融入探究学习法,要求学生以分小组的方式来开展活动,由此激发学生对于电路设计知识的学习热情。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分小组观察自己家中家居灯的特点,思考实际的灯具是如何工作的,灯具的电路设计应该如何去保证其功能性,在此基础上收集和整理相关电路材料,采取对应的措施实现电路电板的优化设计,绘画出对应的电路设计方案,并且依靠小组成员完成实际电路施工工作。在这样的物理教学案例中,首先是生活经验的激发,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平时生活中灯与电路的运行机制,继而援引自己学习到的电路知识去想象实际电路设计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由各个组员协同参与,运用对应的电路材料实现对应电路施工,模拟实际灯的电路设计环境,由此确保实际电路设计制作的知识点得到完全的巩固。在上述的案例中,实践活动有着很强的探究性,学生在这样的知识探究环境中,实现了动手操作能力的锻炼,完成了物理知识思维的培养任务,自然而然地进入物理学习的深刻状态。可以说这也是实现初中物理素质教育的重要实现路径,初中物理教师应该懂得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渗透探究性的问题或活动,这样可以增强知识与思维之间的交互,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和学习技能。

二、开设趣味小实验,增强知识认知

在实际初中教育教学环节,如果能够考虑到学生的兴趣,设置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由此营造更加有趣味的情境,这将会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也就可以为实际初中物理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创设良好的基础[3]。基于这样的考量,笔者认为在实际的初中物理教学的时候,还可以开设趣味小实验,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认知,由此使得实际的物理教学朝着提升学生素养的方向发展。比如,在学习沪科版八年级“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如下的趣味小实验,以增强学生对于天平运行原理的认知。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两个废旧牙膏壳,在课堂上分别称两个废旧牙膏壳的质量,做好对应的记录,接着要求学生使用剪刀将自己手中的废旧牙膏壳剪掉,剪成小碎片,分别放在事先准备好的两张纸张上,接着,要求学生分别将左边和右边的碎片放到天平上称。在称之前可以要求学生发挥想象,想一想剪掉后的牙膏壳再次放在天平上,此时的质量会有什么变化吗?请使用实验验证的方式来验证自己猜想。接着学生们分别按照对应的要求来操作,并且记录对应的结果,实现两次结果的比较,看看是否存在差异,并且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这样的趣味小实验中,问题的设置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而对应的天平称物的过程可以引导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实际使用技巧,这样也就实现了学生实践操作素质的提升。很明显这两个目标的实现,都是初中物理素质教育的题中之义。同时,实际趣味小实验的设定,必须要保证实际内容与课程之间的吻合,并且懂得挖掘实际知识点的乐趣所在,鼓励学生大胆地去猜想,并且在小实验中去验证,这样的探究过程是学生自主完成的,而这些将驱动着实际的初中物理教育教学工作朝着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和进步。

三、立足信息化技术,塑造学习格局

素质教育格局中学生学科知识的掌握,需要创设对应理想的学习情境,而这样的情境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的手段来进行,由此使得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对应的物理知识,掌握对应的物理技能,引导初中物理教学格局朝着更加理想的方向发展和进步[4]。也就是说,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或工具,可以使得素质教育有着更加良好的外在环境,这对于塑造良好学习格局而言,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以沪科版初中物理“密度”知识点学习为例,相关专业概念的理解需要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总有部分学生难以有效理解实际内涵,继而影响实际专业知识的应用。也就是说,本次课程的难点在于密度概念的理解。在这样的课程改造过程中,笔者采取了如下的方式来优化调整。其一,要求各个小组分别确定10毫升水的质量和体积,20毫升水的质量和体积,30毫升水的质量和体积,40毫升水的质量和体积,50毫升水的质量和体积,使用电脑和投影工具,展示各个小组最终得出的结果;其二,使用Excel软件展现各个小组得出的结果,要求学生对于实际结果进行分析,并且思考水的体积和水的质量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此时学生会发现两者之间呈现出正比例的关系,也就是说体积增加,质量也增加了,两者之间的比值是一定的,由此得出对应密度的概念。依靠这样的信息化手段可以很快地找到实际数据中的规律,实际的密度概念也就因此得到了总结和归纳,在这样的操作过程中学生会跟随着计算机工具去进行思考,为什么实际得到的结果是这样的,为什么两者之间的比重是一样的?使用信息技术来辅助观察,还有其他方面的效能:更加快捷营造良好的分析格局,引导学生进入物理知识的理解中去。

初中地理知识小结范文第4篇

进行小实验过程中运用的原理都是相应的物理知识,因此进行小实验的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复习步骤,可以让初中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初中生的物理综合水平。课堂作业中也涉及小实验,老师应当深入研究教材和参考书,选择一些简单、有趣又有代表性的小实验让初中生在课堂上去做,多给初中生制造一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学会自己设计实验、操作实验,最后解决问题。老师应当要求初中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完成小实验,老师要引导和监督学生,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实验条件。物理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可以在课堂中将实验完成,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并将实验的过程、现象及结论编为一些题目,让学生去练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二、建立教学情境,唤起学习积极性

通过操作小实验,可以充分唤起初中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从而使得初中生主动去学习物理。物理这门课程是有一定难度的,从而导致一些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了不良的情绪。初中物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很好地利用小实验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实验工具,从而了解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样能提高初中生对学习物理的信心,使得学生变得更加主动去学习,同时也加深了印象。

三、引导学生将物理与实际生活联系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觉得物理课是比较难理解和乏味的,然而课堂小实验可以有效地将物理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得学生感受到物理的生动有趣,对实际生活是有帮助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做一些自制调光灯、研究自行车结构等实验,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学习好物理是非常有作用的,唤起学生对学好物理的决心。

四、提高和培养初中生的创造能力

初中地理知识小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 地理 图表 教学

进入初中以来,学生接触的不再是社会、自然这类简单的学科了。相比于小学时候的知识,初中要接触的学科更加的广泛,知识点也更加的繁多,所学的知识也更加的系统。掌握地图技能,熟悉地理的图像语言,牢记地理事物的分布,是学好地理的必由之路。关于初中地理中的图表,学生怎么才能充分有效的利用呢?教师们在地理教学中怎么才能高效地使用图表来进行教学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认识和方法,与广大同行交流与探讨。

一、理论知识与图表知识紧密结合

众所周知,人的大脑对于图像的记忆能力是文字的数倍,那么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地理的时候对于图形的记忆效果也会远远的高于对于文字的记忆。因此,地理教师理所当然地要充分利用好此优势,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记忆,充分让学生学好地理知识,提高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对于课本上的那些图片,教师很容易就能在上面发现一些知识点。比如一张小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上所存在的很多知识点,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弯曲程度,重叠的情况都是不同的知识点,那么地理教师就要积极地发掘,并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把基础的知识点和这些图表紧密地结合起来,不放过图表的每个细节,包括图表上的文字、图形、比例尺等等,这些都是很重要的知识点。

二、通过图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初中地理教材中出现的很多图表不仅仅是让学生作为知识的辅材料来掌握,更加能够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参考。比如说,学生在学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图之后,可以选择一张空白的地图让学生来对号入座,这只是简单的检测,对于知识点丰富了之后更能够作为检测学生的重要标准。我们在地图中不仅仅出现的是七大洲四大洋的大体轮廓,可以慢慢细致的出现一些重要的河流、山川、地形、气候等等,都可以利用地图来进行展示。初中地理的考试中大多数的题目都是和图形相关的,一些综合性的题目居多,所以对于应对考试来说,通过图表的复习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三、借助图表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在初中地理课本上,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很多的表格,其中有许许多多的数字,每个数字都有特殊的含义,也同样可能是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比如在一个反映中国人口密度的表格中,我们很容易就能得出一个结论,中国的人口大多数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学生们自然地就会通过这个表格发现很多有趣的知识,比如每个省的人口密度,为什么人口都会集中在东部沿海,哪个省人口密度最高,自己所在的省人口密度有多少,为什么会这样等等。这些从一个表格中得到的信息很快就能够转化成帮助学生积极学习地理的动力,如果他们要弄懂这些问题就必须更进一步地进行学习和探究,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说是相当有利。而且从这个表格中,学生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自己所处家乡的环境等等因素,这也是刺激学生主动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一系列的探究和学习之后,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就会不断的增加,所接触到的知识面也会不断的扩大,这就是一个小小的图表所带来的巨大作用。

四、知识点的还原和习题的讲解落脚到图表知识的检验中

现在的地理教学都讲究一个知识点的还原,什么是知识点的还原呢?就是说教师所讲到的知识点在实际生活中都能够找到实际的例子。比如说教师给学生讲经纬度,凭你天马行空的想象和滔滔不绝的说教是不够明显和深刻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你找一个地球仪来,在地球仪上一条条的指给学生来看,让学生知道你所讲的都是实际存在的。再者,课本上的图表也是很好的佐证材料。不仅仅如此,对于初中生接触最多的习题来说,怎么去把习题有效地结合到图表中也是地理教师非常有挑战性的工作。在地理的学习中,我们知道知识点大多数都是在图表中得到体现,那么把这些习题中的知识点还原到图表上也显得尤为重要,同样的也是检测知识点是否学得扎实的一个重要指标。

五、利用图表帮助学生建构空间知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