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生物概念教学

初中生物概念教学范文精选

初中生物概念教学

初中生物概念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概念教学;概念图;探究式教学;对比法

生物学科的概念教学是初中生物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初中生物学科要想达到教学目标,就要将生物概念教学做为重点和基础[1]。学生只有对概念准确掌握,才能完整的理解,合理的运用,在实际中有正确的判断。随着学生对生物基本知识、原理的深入理解,进而更好的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学生的认知能力为基础,合理评估学生的理解能力,明确学生的学习需要,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营造理想的教学氛围,更好的促进学生全面、透彻的理解生物学概念,为后续生物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1生物学概念界定

在长期教学中研究发现,学生对生物学科中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对今后的生物教学非常重要,学生只有能正确的理解概念,才能灵活的应该,以此来处理生物学科的相关问题。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首要帮助学生理解生物概念[3]。生物学概念主要包括概念术语、概念内涵、概念外延,教师要根据上述三种要素,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全面、正确的理解生物学概念。对于生物学科,概念的形成要以直观性的材料为基础,但是直观材料不能完全等同于概念,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思维并不能够直接转换为概念,在学生对直观材料进行观察的基础之上,经过系统化的思维理解,将对感性认知转变为理性认知,这也正是教学活动的关键[4]。常用的思维方法有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判断、概括、归纳,正确的引导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服概念的掌握。

2生物学概念教学的有效途径

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生物概念,以及更好的开展后续教学,本文针对性分析了初中生物学科概念教学的有效途径,分别包括有概念图教学、创设探究式教学课堂以及生物学概念对比策略。

2.1概念图教学

“概念图”源于美国,最初在A-T课程中开发,进而被应用在儿童对科学知识的掌握上。概念如是一种工具,概念被定义为能感知的事物内部的规律性或以被标签标注的关于事物的记录,概念图则是这些概念之间关系的一种表达形式。概念图可以分为知识点概念图、节概念图、专题概念图,典型的知识点概念图为对“花的结构”认识学习。依托花托、花蕊、花冠、子房、胚珠等概念,形成一系列相关的概念图,在促进学生对单个概念的学习认识的同时,兼顾相关、相似概念的理解学习节概念图为,根据生物教学中相关章节的内容,设立节概念图,典型的应用有对“关节”的教学设计,关节、关节头、关节囊、关节窝,根据动物运动的相关规律结合理解。专题概念图,相对上述两种概念图外更加全面,是依托整个专题的相关知识进行构建,比如以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为专题,联系到的相关全部概念,以光合作用的原料、场所、条件、产物四种分类,对吸收器官、制造器官等进行全面理解。概念图的构建应该“以点连线”开始,学生在概念图的构建中,不能完全的按照教学的设计,要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将教师给出的相关概念合理的理解连接,这样形成的概念图更加适合学生的自我学习。另外一种方法为“留同趋异”,在教师给相关概念之后,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选择合适的概念构建形成概念图。

2.2创设探究式教学课堂

探究式教学课堂的特点主要有,自由、丰富、明确、压力小,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可以自由查询选择自己所需的资料,学生的学习资料丰富、学习目的明确,而且在实际学习中学习压力小。探究式教学模式为学生按照生物学家研究获得相关结论的方式来学习,因此探究式教学的课题要有合理的难度,教师在进行探究式教学的设计时,首先要给学生提供相关的研究领域,给予学生一定的研究方法,在合理的相关资料帮助下,学生选择形成自己的研究问题,经过讨论研究,之后学生确立要决问题,并展开解决。或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确立具体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在经过自己的判断形成合适的研究问题,之后学生自我发现所研究问题的关键症结所在,然后学生查找资料解决问题。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实际是做为一个关键点的引导者和研究中的探究者身份,参于到具体的教学中,极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合理的研究方法,在探究过程中不断的对自己的研究方法进行反思,全面关注、引导学生的研究过程。

2.3充分利用生物学概念对比策略

在实际初中生物教学中,会碰到很多相关、相似的概念,学生在学习中,相对比较容易混淆知识,反而产生负面的学习效果,教师面对这种情况,可采取对比教学,帮助学生更好的区分所学知识,加强学生的理解。可以采取的对比方法有概念图对比、图像对比、列表对比,图表对比法主要用于难以用语言表述的概念。

3总结

初中生物的教学,概念为教学中的重点和基础,综上所述,教师要善于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理解,在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中,教师要明确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是地位,更好促进教学活动的进行。

作者:郭俊武 单位: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民族寄宿制中学

参考文献

[1]郭荣满.关于初中生物概念教学的现状与有效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2(12):60-61

[2]冯兰香.中学生物学科概念教学的有效途径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5(15):154-155

初中生物概念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环保意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良好的环境是人类持续发展的基础,环境一旦遭到破坏、污染,最终的恶果必然会反映到人类本身。初中生物作为一门引领学生掌握生物科学相关知识的课程,培养初中生的环保意识是其教育功能之一。但就目前来看,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环保意识培养的效果十分不理想,教学理念、方法均表现出一定的不足之处,有必要尽快作出改变、调整。

1环保意识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只有和自然中的事物和谐相处,才能构建良好的生存环境。人类的活动一旦超出自然承受的最大限度,则会受到自然的反噬。因此,早在中国古代就已诞生了最朴素的环境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人们对环境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针对环境问题的研究也在持续增加。根据现有研究成果,环保意识即指人类对环境保护的一种自觉性,或者说是自觉保护环境的行为意识,基于此,可以将环境保护意识的内涵概括为3个方面:(1)环境知识。简单来讲,就是人类必须要对生态环境具备的基本认知,了解各类环境现象以及环境问题的内因,掌握环境问题对人类发展存在的影响,并制定出科学的应对解决方案。(2)环境情感,即人类思维上表现出维持自然环境和谐的意识,并上升到思想观念的层次,这出于一种对美好环境的需求以及向往。基于这种意识,在处理相关问题时,人类要从可持续发展或是人类整体利益的角度出发,不能盲目地为了发展而牺牲后代人的利益。(3)环境行为,即在具备环境知识和情感的基础上,将其转化为具体的实践行为,自觉参与到保护环境的行列中,如此才能真正发挥出理论知识的效用,有利于和谐环境的构建[1]。

2初中生环保意识培养的必要性以及生物教学中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

2.1初中生环境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从初中阶段开始,学生承担的学业压力将逐步增大,如何取得理想的中考成绩并进入高中是每个学生关注的问题。在这样的氛围下,大部分学生都将精力在学习上,很少会主动关注其他方面的事物,使得初中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常常被忽略。在全面提升环保意识的过程中,青少年环保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尤其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其正处于意识理念逐渐成形的关键时期,比较容易接受新的意识观念,因此,在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培养的效率更高。从国家建设发展的角度来看,初中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中坚力量,环境则是现阶段我国研究的重要领域,引导初中生关注环境问题对于未来环保工作的开展具有积极意义。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舒适的学习成长环境,使其更专注地参与学习活动。现如今,环境意识的培养已经上升到文明发展的高度。我国在长期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环境资源,以致于近些年来我国频繁出现环境问题。除此之外,工业生产中废水、废气的排放使大气环境持续恶化,造成雾霾,同时也威胁到了食品、饮水等。目前,因环境破坏而形成的恶果正在不断增加,环保工作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阶段。因此,必须从青少年开始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使其扎根在青少年的思想观念之中[2]。

2.2现阶段初中生环保意识培养存在问题的分析

结合我国初中生物教学实践来看,环保意识培养中出现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首先,课堂教学中环保意识的渗透稍显不足。在初中教育教学中,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以及引导学生的重任,其所掌握的环境知识、所具备的环保意识对学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体制下,我国初中教师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知识上,环保素质普遍不足,且普遍对环保意识的培养缺乏重视。在初中生物学科中,环保知识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而且不在中考范围之内,这是其遭受忽视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很多初中生物教师接受的都是墨守成规的教育方式,其自身所具备的素养根本不足以支撑其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环保意识。在这种情况下,初中生物教学中环保意识的渗透严重不足,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基本起不到有效作用。其次,缺乏完善的教学规划。我国初中生物教学规划中关于环保意识培养的内容十分稀少,且缺乏系统完善的培养计划,导致培养目标难以真正达成。很多学校在进行生物课程编订时,根本未对学生的环保意识状况进行调查了解,导致课程教学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很多时候,学生根本无法在教学中了解环境的相关概念。这种敷衍随意的态度使初中生环保意识的培养始终停留在表面,纸上谈兵,无法真正取得实质性效果。而且,我国针对初中生环保意识的培养规划仅依赖于书本教育,不能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受此影响,大部分学生对环保意识的培养也缺乏重视,认为其并不必要。而部分对环境有着深刻认知的学生虽然想要更多地了解这方面的内容,但是由于学校教学规划的不完善,这一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再次,环保意识培养方式过于单一。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初中教育偏向于应试教育,教师在教学中所采用的策略方法都是以让学生更多、更好地掌握知识,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教师单方面地讲授,学生被动地接受。虽然在新课程改革之后这一情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实践性和开放性教学在我国初中教育教学中依旧十分匮乏。由于生物科目并未列入中考,学校和教师在这方面的投入都相对不足,初中生环保意识的培养缺乏充足的资源以及详实调研的支撑,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方法十分单一,最多在课堂上播放一些视频课件,这样的形式很难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兴趣及积极性。学生在缺少亲身体验以及实践探究的情况下,并不能真正地理解自然环境的内涵,也无法形成相应的环保意识。最后,教育理念落后。教育理念不符合时代特点是我国初中生环保意识培养乏力的深层原因之一。在新时期下,教师应适时地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如此才能更好地适应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近几年来,我国教育教学中关于学生环保意识培养的内容虽然获得了一定的改进,但十分有限。因为环境问题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且速度很快,这使初中生环保意识培养的教学理念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在实际教学中,不仅是学生群体,部分教师也对环保意识培养的意义缺乏足够的认知,学校针对环保意识培养所做的工作也无法有效地体现出来。教学目标、理念模糊使学生对环境本质把握不清,只能机械地记忆书本上的知识内容,感受不到环保和自身存在的联系,十分不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和积极性的调动,甚至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3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对策研究

3.1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中环保意识的渗透

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加强环保意识的渗透,让学生更多地关注环境问题,并对环境问题进行思考探究,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环保意识的形成。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渗透环保意识的过程中,要明确把握生物课程的核心地位,兼顾环境教育,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敷衍了事、只是简单地宣传一些环保知识。教师应对生物教材内容进行深度挖掘,提取其中有利于环境教育的部分,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课堂活动,这样既不会影响生物教学的主体性,又能够有效地落实环境教育。例如,在七年级(上)生物教材第三单元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渗透式和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首先通过播放课件的方式进行情境引入,让学生们通过课件了解森林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展现人类破坏森林的行为以及引发的后果,如沙尘暴、水土流失等;之后引导学生探讨我国的植被情况及面临的问题;最后开展实践性教育,为学生布置具体的实践任务,如了解生活中一些植被的特点,并拓展到我国各个地区植被的特点,在课堂上结合真实数据引导学生思考我国植被面临的问题,包括乱砍滥伐等,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应采取的一些保护植被的措施。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过程可以让初中生深刻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掌握具体的环保技能知识。

3.2对初中生环保意识教学体系进行完善

面对中考的压力,我国学校必须将教育教学的重心向升学考试倾斜,这是应试教育体制广泛存在的基础。在初中教学中,生物课所占的课时较少,根本不具备将环保意识培养融入学科教学活动中的条件,因此,在制定环保意识培养目标时常常会脱离生物学科目标体系。针对这一问题,我国各个学校应尽快对初中环境意识教学体系进行改进、完善,贯彻“从整体上认识环境”的理念,将环保意识培养渗透到与之相关的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中。构建完善的环境教育三维目标体系,以掌握生态环境概念和原理为基础,积极发展环境技能、培养环境情感,并形成价值观。

3.3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目前,我国初中生物对中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仍旧停留在书本教学的层次,实践探究性活动很少,这样非常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而且,环境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单纯地讲授只能使学生产生片面的认知,无法从整体上对环境的内涵进行准确的把握。因此,现阶段初中生物教师必须在教学方式上作出突破,更多地采用开放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亲身感受环境的机会,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样可以突破定式思维,使学生获得更加多样的体验[3]。

3.4引入全新的教学理念

针对环境教育教学理念落后的问题,各个学校应及时根据时展对陈旧的教学理念进行更新,根据新时代初中生的特点,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融入更多探索性、实践性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如组织学生进行社区环境调查、开展环境竞赛等。教师应发挥引导者的职责,基于学生的好奇心,充分利用环境这一教育资源,对课堂教学进行延伸,使学生真正发现自然之美,了解生活中存在的真实环境问题,这样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4结语

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当下,培养初中生环保意识对于环保事业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课题从教学理念、方式方法、课程规划等方面探究了初中生物课堂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策略,希望可以为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吴敏.立足初中生物课堂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探微[J].成才之路,2019(27):34-35.

[2]苏良桂.浅析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J].考试周刊,2019(43):168.

初中生物概念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生物;深度教学研究

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是新课程改革下的产物,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教学手段。在新课改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还原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教学指导,通过课堂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教师应分析初中生物教学现状,探究核心素养的概念和特点,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意义以及核心素养下初中生物深度教学的策略研究。

一、初中生物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式受应试教育影响大

初中教师的教学方式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传统教学认知中,提高分数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的教学方式大多数是基于灌输的方式,让学生能更好地在课堂上记忆生物知识,并且课堂上没有开展过多的活动,未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生物思维模式。教师不会潜移默化地给学生渗透生物学科相关的学科素养,不能让学生在学习教材内容的同时,掌握生物学习的方法以及提升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这样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事倍功半,无法有效提高学习成绩,也不能感受到生物学科的乐趣。

(二)生物学科文理兼备的特点,造成学生学习困难

初中生物是初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和传统的记忆性学科不同,初中生物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记忆能力,能够掌握大量的生物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到各种困难和压力,再加上本身生物学科的课时并不多,这就导致学生学习生物产生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如果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产生了畏难情绪,那么对于教师开展新型教学模式也会构成很多困难,教学很容易又流为之前老套枯燥的课堂模式[1]。

二、核心素养概念、特点以及在初中生物教学渗透核心素养的意义

(一)核心素养的概念及初中生物的核心素养要求

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依靠学生后天的学习和努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并且培养核心素养的能力,有利于将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并引导其逐步形成自身特定的价值观以及爱国情怀。培养核心素养是从各方面规范学生的行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学生在核心素养中有一种更高层次的感悟,而并不只是结果导向。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团队探究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

(二)渗透核心素养的课堂特点

核心素养衍生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区别,前者强调的是学生的课堂地位,教师所发挥的作用便是要及时地引导学生,避免其在错误的学习道路上越走越远。教师在进行深度教学时要切实把握住课堂教学现状,结合每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经常性地进行课后反思,及时接受学生的课堂反馈,根据上述影响因素来调整教学内容与模式。在上课过程中,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学生对所讲知识的理解程度,不能占据过多的课堂时间进行习题讲解,要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实现高效率的学习,让他们的课堂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在充分思考和理解下循序渐进。在初中生物的教学中,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可以改善教师的教学效率,还有利于将学生培养成思维更全面、技能更多样的新型技术人才。

(三)在初中生物课堂中渗透核心素养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无论是从培养学生身心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塑造学生价值观的角度,都具有不可低估的发展性作用。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每个学习阶段都非常重要,刚接触人际交往和系统学习的初中生,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尚在雏形,在行为和思想教育方面两手抓,可以为学生未来人生打下坚实的思想教育基础。核心素养的提出,让初中生物课程改革以及课堂教学洋溢着新的生命力,它既是国家的既定发展战略,也是国家在教育改革领域的主要体现和具体要求。再加上生物学科本身就来源于自然科学生活,和学生有着密切的联系,生物学科所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也是学生基本的学习能力以及作为人基本的价值观念。

三、核心素养下初中生物深度教学的策略研究

(一)加强实践训练,建立生命观念

初中生物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不能只是一味地向学生讲述教科书中的内容,而要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增长见识,开阔眼界,锻炼动手能力。在教学实验等模块时,教师要给学生留足时间进行亲自操作,而不是单纯让学生观看教师的操作流程[2]。除此之外,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正确理念,引导学生建立生命观念,树立对生命的崇敬之情。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学生最常接触到的便是课本知识与生物标本等。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能够对生命产生敬畏。例如,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一课的内容时,生物教师可以把本班的学生带到生物实验室,让学生自己操作仪器去观察洋葱表皮,并让学生将观察到的图形绘制在白纸上。在这之后,让学生完成课后思考题,并让学生观察高倍显微镜的组成。在讲到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课堂上演示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对于遗传过程所产生的影响,并让学生试着将自己所理解的内容向班内的学生进行讲述,让其他学生对其进行评价。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如果在遗传的过程当中丢失某一对显性基因,那么会对出生的孩子造成怎样的影响?是否会导致畸形问题?等等。

(二)注重实际论证,培养理性思维

生物这一门学科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需要注重用实际论证来让学生明白其所学的理论知识的准确性,尽可能地降低所讲内容的难度,以保证学科教学的质量。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生物学科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十分关键的影响,对于学生的要求也更加严格。核心素养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的学科理论知识,更要全面发展与此相关的各方面能力[3]。例如,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人的性别遗传一课的内容时,生物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是否知道我们的性别是由什么决定的,我们的身体状况与面貌特征受哪种基因影响更为显著,之后为学生列举相关的例子,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遗传这一理念。在这之后,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人类由胚胎到婴儿发育的过程,让学生思考生命在母体中通过怎样的形式与外界进行交流,通过什么方式吸收来自母体的营养。教师提出多种问题,能够让学生深入思考,以此来推动学生生物理论知识的构建与思维的发展。

(三)小组合作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团队探究能力

初中阶段的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是很强,教师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了解本班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并以此为基础划分学习小组[4]。这样能够让学生增强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得到优化。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他们在与其他人进行讨论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加多样化的教学观念,并且可以提升团队协作能力与意识。例如,在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学习中,教师在讲课前,可以先让学生自行想象,在光下绿叶可能会产生什么有机物?在制造过程中又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在多种因素影响下,产生的有机物种类或者数量会不会发生改变?引导学生产生问题后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去验证自己的猜想,教师提供可能会用到的工具做完实验后,学生整理好实验数据和结果,然后分组发表各自的见解。教师进行总结整理,并及时纠正错误的结论,分析学生研究中出现问题的原因。这样完整的学习流程可以增加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小组合作的形式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四)以课本中的情境为基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材中涵盖了许多生活中的情境,并且有很多的实验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才能够顺利进行。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学科知识的重要性还没有十分全面的认知,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与帮助,并让其树立正确的学习方式与态度[5]。教师在课堂授课时可以将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以此来吸引学生的课堂专注力。社会是人的社会,生活是人的生活,人只有具有正确的社会责任感,“人才”才有意义。培养学生从学科出发的社会责任感,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来进行更合理的判断,让生活有更多的生物常识。教师应积极探究知识内容中所含的教育价值,通过情境带入的形式,让学生产生共情,增强社会责任感。例如,学生在学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一课的内容时,生物教师可以先向同学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见到过影响生物圈的行为?人类植树造林与乱砍滥伐的行为会对生物圈带来哪些影响?我们是否应该树立生物圈主宰意识,通过对种种问题的思考,学生能够树立对自然的崇敬与敬畏之感,教师可以在向学生讲述生物学科重难点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社会责任感,让教学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并让学生做到全面发展。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明确学生是成长中的人,他们是有着独立自主思考意识的个体,不能将自身的观念强硬地灌输到他们头脑中。

(五)融入现代教学工具,提高生物教学效率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教学改革也在不断地深入,现代化技术逐渐在教学中普及。初中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现代化的教学辅助工具与教学的内容进行结合,这样做能够弥补传统的板书形式给教学带来的弊端,也能够丰富并延伸教学内容,从而开阔学生的眼界,并增强他们的生物学习能力。初中生物学科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与复杂性,教材中所涉及的学习板块比较多,但课堂时间有限,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只是像之前一样被动地听教师讲授重难点知识,那么他们的学习效率就无法得到显著提高。多媒体教学技术便是现代化教学工具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众多的强大功能,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与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讲授人教版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一课的内容时,生物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进行课本知识预习,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思维导图,让学生通过查阅课本填写答案。此后,教师可以找一些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教学视频,让学生观看并仔细区分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异同点。接下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细胞分裂的过程,让学生体会生物学的奥秘。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动物体与植物体结构层次的理解,并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进行阐释,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将学到的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

四、结语

初中生物学习的内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些内容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教师在将核心素养培养这一理念运用到教学过程当中时,要注意方式方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尊重学生的学习想法并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与学习自主性,要引导学生积累更多的学习经验,探寻更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其创新能力。教师要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模式,及时更新教学理念,要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各方面能力全面发展,并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磊.核心素养下初中生物教学思考[J].科学咨询,2020(28):290.

[2]郝敏.让课堂使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落地——《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学的一点思考[J].教育现代化,2021(67):176-180.

[3]隋璐.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人的性别遗传”教学研讨[J].生物学通报,2018(2):31-35.

[4]叶兴友.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构建策略[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31-32.

初中生物概念教学范文第4篇

一、正确的青春性观念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养成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成长期,在这个阶段,学生们的生理上得到一定成长,其心理也有所成长,但心理上成长的速度却不及生理上的成长,这时,跟不上生理发展速度的心理上就会对生理上的变化产生一定的困惑,这些困惑他们非懂非不懂,这就会让初中生们陷入更大的迷茫,他们想要了解清楚,可又找不到信息资源,且又碍于颜面羞于开口咨询,一旦不当,很容易导致初中生们走上青春性歧途。在初中的生物教学上,有些年长的教师坚持他们惯有的封建思想,因而觉得这些知识不应直面于课堂上去教授,因此忽略了初中生们在青春性知识上的解疑。再有一些年轻的教师,虽然比部分年长教师在思想上有一定的开放性,但碍于年轻,也不大好意思对一群比自己小不了多少的初中生们讲授这些青春性话题,而且,有些胆汁质的初中生们在该话题上比较感兴趣,在教师讲授时会不断提出话题之外的问题,这也让年轻的教师在讲授中倍感尴尬。这些等等现象最终就导致了生物教学上对青春性知识传授的忽视。因此,教师要先正确对待青春性知识的教学,尊重初中生物课本的编排,将青春性知识通过初中的生物课进行讲解给学生,以避免学生对青春性概念上理解的偏差,应让学生们真正了解青春性知识,有一个正确的青春性观念,做到不回避,也不刻意。

二、青春性生理知识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了解

当学生们进入初中后,身体在成长过程中也得到了一定的发育,该发育不仅仅是身高的增长,比如女生在这时就会有经期的现象,男生的遗精也是一种青春成长的标志。每个人在第一次遇到情况时,如果生理知识的了解不够充足,则会出现不正确的处理。比如,女生在经期间吃过多辛辣食品,或进行大量的剧烈运动,这些很容易致使女生经期间的痛经现象。当男生在性生理知识缺乏的基础上出现第一次遗精时,则会误认为是种病象。初中生们如果缺乏了这些性生理上的知识,那么不恰当的处理方式不仅不利于他们身体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他们的学习成长,所以说,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要加强好青春性知识的教学。在苏教版初中二年级的生物课本中,其第八单元讲授的就是“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的知识。在该课中,教师在讲授时可借助教学上的生物画卷,将其展现在黑板上,让大家一起来认识人类的各大器官,和青春期发育的器官的变化,这样一起教学的方式也避免了学生们在私下窃窃私语的现象,让大家丢开羞涩,一起学习青春成长上的知识。

三、青春性心理知识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了解

初中生们的成长开始卸去了小学生们的稚气可爱,当他们还是小学生时,那时,他们放学还是男女生手拉手的,现如今,再看这群初中生们,又会出现哪个男生的手随便牵了哪个女生的手,一个稍稍不经意的共鸣,则会引起整个班级的轰动,面对如此敏感的话题,男生走在活跃前沿,女生则低调的守着自己的小秘密。在其身体的发育上,有一部分学生也会因发育过早而产生焦虑,他们羞于自己不同于其他同学的成长进度,而刻意掩饰,这在心理上也很容易导致扭曲。也是在这样的初中阶段,我们不乏总会听到某某喜欢某某的传言。教师面对这些问题时一定要从学生的心理上去处理,其最终的根本,还是不能脱离生物课的教学。让学生们通过生物课不仅明白生殖、发育与遗传是每个人不可避免的成长,也在此观念上减少学生们的好奇心。

四、青春性道德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养成

初中生物概念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生物教学;整合策略

随着时代的发展,基于信息技术开展生物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可以使生物课程更加丰富,有趣。

一、基于信息技术进行生物教学的意义

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可以起到辅助作用,尤其是在生物教学的自主探究和综合实践活动中。在教师进行生物教学的时候,信息技术丰富了教学方式,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等设备,可以把知识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而初中的生物知识包含着各种各样的自然生物内容,同时也属于自然学科的一部分,教师在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使学生对生物知识有一个直观性的认识,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信息技术可以使抽象的生物知识更加具体,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习生物。如在教学“细菌、细胞、微生物”这一节课的知识点时,这些物质不能被肉眼所见,只能通过显微镜观察,但是有时候显微镜也不一定可以准确具体地观察这类物质。而对于这类课程,基于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模拟的实验过程,让学生通过视频能够看见相关的实验,将抽象的事物变得更加具体,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实验内容,从而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基于信息技术进行初中生物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而且对于展示生物实验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基于信息技术进行初中生物教学的策略

(一)深挖教材,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力是十分必要的,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记忆进行再加工,更好地学习生物知识。在生物教学中,学生的科学想象力和探究能力需要被培养,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实际的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生物教材进行充分的挖掘,并且在其中融入信息技术的相关内容,从而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的思维更具深刻性,更有创造性,这样才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生物。比如,教师在教学“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内容时,因为叶绿体是微观的生物知识,初中学生学习的难度较大,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通过制作PPT等,使学生可以深入地了解抽象的叶绿体的相关知识。

(二)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兴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也是如此,只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可以事半功倍。但是因为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在进行初中生物教学的时候,并不能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所限制。因此,基于信息技术进行生物教学,通过图片、声音、动画等方式把生物知识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形象的情境,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在进行生物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渠道向学生展示自然的丰富多彩和生命的奥妙,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和探索。比如,在教学“先天性行为与学习性”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播放天空中鸟类展翅高飞的短片,并配上相应的音乐。然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鸟是天生就会飞,还是后天才学会飞翔的?”这样的问题引导方式,可以增加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三)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初中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单纯地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问答,那么学生便会觉得索然无味,这样的教学方式根本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且,学生也不能将生物知识具体化,而仅仅是一个抽象化的概念,不能深度学习生物课本中的知识,且缺乏学习氛围,从而影响学生正确理解与掌握生物这门学科的知识。长此以往,会使学生降低对生物学习的兴趣,不利于生物教学的发展。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可以将抽象的生物知识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教学变得更加有序有效。比如,在教学“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癌变”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索细胞分化、衰老和凋亡、癌变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和图片,为学生创造一定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生物学习效果。而教师通过整合这些资料,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细胞的变化,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下进行学习。

(四)师生互动,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初中的生物教学中,为了使教学顺利开展,师生互动、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是必要的,这样才可以活跃生物课堂气氛,提高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在课堂上使用动画、图片、PPT等,能够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除此之外,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播放相关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所听到的、看到的内容做一个讨论,增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这样也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思维的碰撞,使学生可以围绕这些信息化的生物素材,积极地提出问题并通过讨论解决问题。这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了课堂效率,为学生以后的生物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教师在讲解“鸟的生殖和发育”的相关内容时,可以在网络上搜索相关视频,播放鸟儿从出生到成年的相关视频,加强学生对鸟类的认识,促进学生的学习。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鸟儿每个阶段的图片,帮助学生了解鸟的成长轨迹,从而更好地学习相关内容。

(五)降低生物教学难度,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在初中生物中,抽象知识较多,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生物学习的难度。而基于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整合,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课堂上模拟观察过程等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教学的难度,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比如,在讲解“人的生活需要营养”的相关内容时,其中有一个知识点是人体需要无机盐,这个知识点较为抽象,利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根本无法使学生准确理解相关内容,因为其知识点本身理解的难度就很大。而基于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整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在网络上搜索人类在正常情况下的状态和缺乏无机盐情况下的状态,然后通过视频进行播放,之后对学生进行提问:“人体缺乏无机盐的状态是怎样的?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状态?”这有利于学生融入具体的教学情境之中,理解相关内容。除此之外,教师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使用相关的学习软件,如通过电脑、手机或者平板电脑学习生物学科的知识。除此之外,在学生充分地学习了人体需要无机盐的相关知识后,可以在网络上模拟相关实验,比如挑选不同的无机盐放入食物中,然后电脑上就会出现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盐类的不同状态,这有利于增加学生的探究兴趣,并且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为了合理地选择盐类,便会通过互联网查询人体缺乏无机盐的相关知识,从而了解无机盐对人体的重要性。这样的学习活动充分地整合了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学的难度,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和掌握生物知识。

(六)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使学习更加简单

初中的生物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生物不仅涉及大自然的奥秘和各种各样的动物,还包括白细胞、红小板、染色体等,这些都与我们的生活有一定的关联。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生物学习,将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整合并进行生活化教学是十分必要的。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更加了解生物,更加了解生活。比如,在教学“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索相关的图片,让学生知道我们的心脏在哪一个位置,促进学生对自己身体结构和人体构造的理解。除此之外,在“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中,还有一些是关于左心房和右心房的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形象生动的图片展示,让学生知道我们的心脏究竟长什么样,了解我们的心脏有哪些组织,增强学生对自己身体构造的了解,提高生物学习的趣味性,从而提高生物教学的课堂效率。再比如,在教学“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相关内容时,其中会涉及母亲的血脉和父母亲的血脉,包括父亲那边的同辈是堂字辈,我们的称呼应该是“堂哥、堂姐、堂弟、堂妹”等,而母亲那边的同辈应该是表字辈,我们的称呼应该是“表哥、表姐、表妹、表弟”等。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把这些关系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思维导图结构清晰,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这些关系的认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生物知识,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好地了解并指导生活。

三、结语

对于初中生来说,生物是重要的,不仅关系着初中生的初升高,而且还影响着学生高中的生物学习,因此,采用合适的方式进行生物教学是必要的。为了优化初中生物教学方式,提升生物教学的效率,基于信息技术和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整合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其是未来生物教学发展的指路明灯,为其指明方向。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信息技术将是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教师把信息技术应用在生物教学中,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生物知识,从而学懂生物,并将其运用在生活中,解决具体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冯文娟.初中生物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J].学周刊,20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