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学管理经验交流材料

教学管理经验交流材料

教学管理经验交流材料

教学管理经验交流材料范文第1篇

一是理念得到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课改的核心理念已成为学校工作、教师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成为广大干部教师的教育价值观。全体教师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学生观、教材观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教师作为指导者、组织者和学习伙伴的角色意识日渐清晰。

二是意识得到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得到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参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成为各学科的主要教学模式,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已经蔚然成风潜能得到充分开发,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实践能力、交往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三是秩序得到确立。也就是说,新型的教学秩序逐步确立。教师的关注点逐步由“教”转向“学”;教学目标更加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学设计、教学过程都更加注重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获取知识的同时,感悟和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享受问题解决的乐趣。

四是队伍得到锤练。新课改实施以来,通过广泛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教研活动,广大教师的教育思想明显转变,教学能力不断提高,科研意识普遍增强,重反思、重实践、重研讨、重合作的适应新课程的教师队伍已经形成。在全国、省、市的各项教学竞赛和教学成果展示活动中获得优异成绩,涌现出一批在全市有影响的骨干教师,一部分教师成长为省、市级学科带头人。

五是机制得到形成。即课程管理、评价检测、教育研究的良性运行机制基本建立。初步建立了有利于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的、促进新课程不断深入的制度体系,形成了新课程实施管理的良性运行机制。围绕深入推进评价制度改革,建立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制度和学校评估制度。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教学研究异常活跃,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一、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强化组织领导,突出一个“管”字。

学校领导每学期都能围绕教学工作审时度势,理清工作的重点、难点,理性面对困难,运筹帷幄、统筹规划,围绕着教学出实招、出硬招、出狠招,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1、组建以校长为组长、书记和副校长为副组长、中层干部和教研组长为成员的教学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深每星期定期参加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有效地保证了学校各项教学活动的务实、高效。

2、实施干部听、评课制度。被指导教师争取每节课都听指导教师课,通过听、评课制度,切实加强了对一线教学工作的指导,有效地保证了课堂质量和课堂效率的提高。

3、实施干部巡课制度。每学期开学初将每周周一至周五的干部巡课名单确定并明确巡课职责:巡视全校所有班级的上课情况、巡视各教研组及学校的各部门,每天下班之前要将一天的巡课情况形成总结反馈给校长,有效地保证了学校各个教学环节和部门的工作高效开展。

4、实施干部例会制度。每周一早7点为学校的干部例会,所有干部将具体分管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反馈,校长就学校的具体工作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要求和改进措施,进一步增强了责任心和学校工作的透明度。

5、实施干部培训制度。学校定期加强干部的理论培训、岗位培训、学习指导和实践锻炼,定期做好各项工作的反思和交流,引领干部自觉主动发展,提高了干部的素质和综合能力。每学期都要求干部做到“五个一”。

二、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突出一个“严”字。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在常规管理、成绩公示、综合评价、绩效考核等方面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以制度管理师生及职工。

1、实施《旅顺中学教学责任事故认定及处理》制度。及时发现、严格控制、妥善处理教学和工作中的事故,通过各种监督机制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对不同的级别采取严厉的处理,有力地增强了全体教师的责任心。

2、完善并严格落实《教学常规管理条例》,加强对教学常规的精细化管理,加强对教学事故和教学责任的追究,常规管理主要以高效教学为中心,突显备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突显上课的有效性和高效性,突显作业的精选和批改的精细化,保证了学校的各项常规工作扎扎实实地有序进行。

3、大力推进、完善《教学成绩公示制度》、《教学成绩末位警示制度》、等,继续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制度》,通过一系列责任意识、质量意识的强化,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和敬业精神,提高了全体教师的职业精神、执著精神、求实精神、坚韧精神和奉献精神,共同铸造了“旅中精神“。

4、创立了“旅顺中学名师”工程。通过特级教师、奥赛教练员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带动作用和示范作用。汇聚了学校优质教育资源,使学校涌现出了“名教师”团队,形成了“名学科”优势,打造了“名学校”品牌。

5、继续实施、完善绩效工资制度,大力营造“地位靠业绩诠释,成绩靠数字说明”的氛围,奖优罚劣、奖勤罚懒,营造了“拼内涵、比实力、讲奉献、竞业绩”的良好工作氛围。

6、不断完善、健全科学、全面、系统的学生综合评价机制,严格落实《管理手册》、《操行评定手册》、《学生管理手册》等,突,对学生的评价有章可循,使常规管理更加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

8、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和《请假制度》。不断规范考勤标准,进一步规范了教职工的行为,增强了全体教职工的责任意识,增强了自觉性和主动性,有力地保证了教育和教学。

三、重计划、重环节,突出一个“细”字。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细节决定成败。为保证学校的有序、有效、高效运转,学校的各项工作都能做到周密计划、严密组织、缜密落实。

1、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统领全局。

有计划,有目标,有措施,有奖惩。一是制定学校三年发展计划、每学期学校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德育工作计划等;二是制定年级月工作计划;三是班主任工作计划和班主任月工作计划。四是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备课组工作计划及高三年级和各学科一轮、二轮、三轮复习计划及复习的要求、自主答疑阶段复习计划及指导、督促、检查学生制定个人计划等。

2、大力推进“学案导学”、“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与总结,探索积极、有效、高效课堂。

新课程改革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课时紧、任务重,为了顺应新课程的需要,我校在借鉴先行省市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在我校进行了“学案教学”和“分层教学”课堂教学改革,落实“三讲三不讲”原则,采取“由点到面”、逐层推进的方式,经历了探索期、推进期、完善期,积极采用“同步教,异步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导学、分层教学,实现了学生的差异发展、充分发展。学校进行了详细的跟踪检查和统计,并及时反馈,初步搭建起导学基本模式的框架,在实践中加以逐步完善。学校先后被评为“省、市课程改革样本校”和“学案教学示范校”。

3、细化教学过程,严格做好动态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细化管理制度,使制度更具操作性和规范性。如细化了课堂管理制度、备课制度、批改制度、答疑制度、晨读制度、晚课管理制度等,严查过程,重究结果,细化考核。

课堂教学要做到:讲要精、管要严、练要实,坚决落实学校“三讲三不讲”的要求,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作业布置要做到:精而实,要体现分层性,使每个层次的学生在课后都有事可做,也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学习的体会,达到课堂延伸的效果。

辅导答疑要做到:主动、耐心、细致,既要注重知识的解惑,又要注重学法的指导,特别是要鼓励学困生敢问问题、善问问题、多问问题。

实现集体备课的制度化。保证时间、保证质量,每次集体备课必须有主讲人,主讲人必须提前备课。在备课组计划中列出主讲人、学案设计人,将提问及作业的分层布置纳入每次集体备课中,要在记录本中有体现。

对以上各个教学环节,教导处定期认真做好检查和量化统计,做好过程性的动态评价。

(2)针对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进行了专题研究,研究制定了新的《公开课评价标准》、《竞赛课评价标准》等;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检查、诊断和研讨功能,并以此为依托指导和改进教学,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认真而规范地进行每个学科的阶段性考试的质量分析,每位教师必须作出详细而具体的质量成绩分析,学校对此作出详细的检查,做到每次考试教师必做质量分析、每次质量分析学校必做反馈、总结。

4、有针对性地实施年级管理,突出年级教学特点,积极做好各年级的教学活动。

高一年级主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品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纠正、培养和指导,把握好教学起点,兼顾文理科的教学,关爱每一个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高二年级主要注重加强学风、班风建设,增强学生的紧迫感。要高度关注夯实基础知识、培养自学习惯与能力等问题,大力加强学法指导;注重将基础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的培养,既要重视高考优势学科的发展,又要重视劣势学科的弥补,既要全力重视尖子生的培养,又要重视困难学生的减少与提高,为高三总复习打下坚实基础。

高三年级主要瞄准高考,大力营造备考的氛围,全面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认真落实培优补差工作,做好学生的心理指导和情绪调控,加强对新课改高考试题的研究与分析,优化教学方法和试题选编。组织好专题训练、模拟训练等一些列工作,提高升学质量。

四、创机制、强动力、突出一个“奖”字。

多年来,学校一直注重内涵发展,注重软环境建设,使教育教学更加有效、高效。

1、修订并不断完善了“旅顺中学高考奖励方案”、“教师考核与奖励”方案,由校长直接负责,健全了一套科学、全面、系统的教师绩效考核机制和学生综合评价机制,全面加强对教师工作量和工作业绩的考评,并与教师的绩效工资、职称评定、各级评先挂钩。

2、进一步完善教研组、备课组考核、评定、奖励制度,全面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通过优秀教研组、备课组、星级教研组、备课组等一些列的评比活动,努力建设协调、大器、包容的教研组团队,真正起到了凝人心、聚合力、强团队的作用,强化了自律、自重、自尊意识及团队精神

3、完善职员和工勤人员考核、奖励机制。完善岗位的职责要求做到谁的岗位谁负责,谁的过失谁负责,谁的成绩谁受益。体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原则。

4、搭设多种平台创建多个机遇展示、引领、激励青年教师自主发展。通过“各级、各类优秀青年教师”的评比活动,大力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进一步拓宽了青年教师成长的途径。同时通过完善以学代奖的制度,激励、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潜能。

5、加强对高职教师的考核、培训和培养,完善对高职教师的奖励评价机制。以支持、资助教育科研、高学历教育、外出考察学习为重要载体,并通过评优、评先、骨干教师认定等途径强化进取意识,激发内驱力和发展潜能,并与岗位设置、聘用与工资待遇相结合,为今后高职教师的长期考核和任用打下良好基础。

6、完善了教学跟踪考核评价体系。学校始终落实待遇跟着贡献走,荣誉伴着业绩行的原则,加大对教学成绩优异的奖励,强化了全体教师的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促使教师为学校全面提高整体教学质量而勤奋、努力工作。

五、强化培训和交流,突出一个“恒”字。

卓越的基层学校,必须拥有一支卓越的教师队伍。因此,我们非常注重培养和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1、每学期学校都采取各种刚性措施促进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如:每学期的开学初学校要求教师要制定自己的发展计划并严格落实,学校将予以检查和评价;开展各种形式的“五个一”或“四个一”活动:

2、积极为青年教师的培养指路子、铺路子、压担子、搭梯子。如:落实师徒结对制度、见习班主任制度等,同时完善相应的考核和奖励政策及各种公开课、汇报课、竞赛课、抽签课、教学技能大赛等活动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

3、狠抓了教学基本功的养成和学科素养的培养,丰富学科专业知识,提高学科能力。如:学校组织高职教师开展“优秀学科知识与方法的专题训练”编写的评选活动,竞聘高职教师岗位的教师“高效课堂”示范课活动等一些列活动。

4、成立了以特级教师、奥赛教练为核心的“旅顺中学名师工作室”并实施“旅顺中学名师”工程并形成品牌辐射效应,对每位名师每学期都提出不同的任务。

教学管理经验交流材料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精品课程档案是教学档案的一部分,从精品课程档案建设的现状入手进行剖析,指出了精品课程材料归档的范围,并就如何加强精品课程档案建设,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进行了论述。

论文关键词:精品课程;档案工作;教学资源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4月,教育部颁发《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全国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正式启动。2003~2010年,教育部已经评选出国家精品课程3862门,同时各省教育行政部门实施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各高校实施校级的精品课程建设,精品课程从上到下,形成三级建设体系。

精品课程是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具有丰富的教学内容、严格的教学管理与优秀的教学效果。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各种载体形式的原始记录,构成了精品课程档案。精品课程档案是教学档案的一部分,传统的教学档案多是纸质材料,精品课程的申报、评审、运行、验收等整个过程,其材料主要以电子文件为主。[1]精品课程注重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使用,将课程的教学内容上网并免费开放,在课程网站上与之有关的通知文件和课程共享资源,有效记录、保存精品课程档案,充分挖掘档案信息,对推动高校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有重要意义。

一、精品课程档案的内容

1.正确界定精品课程档案的内涵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档案内涵相当广泛,有体现精品课程建设过程的,如精品课程建设规划、申报材料及批准、中期评估以及结题验收、总结等;有体现教学共性资料的,如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实验大纲、实验指导书、实验室及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规划、听课情况记录、教学工作总结、重要教研活动记录、教材建设、考试大纲、试题库、学生成绩等;但更多的是教师个性化的资料,如典型教案、多媒体课件、授课录像、教学研究项目和成果、教学心得、教学分析、教学效果的评价材料,以及从报刊、杂志、网络上摘抄或剪辑的文字资料或图片、声像资料等。

正确界定精品课程档案的内涵,是为了了解哪些材料属于归档材料。精品课程在申报、评审、运行、验收整个过程中,其材料基本以电子文件为主。如申请书及其汇总表格直接通过网络报送电子版,授课录像、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践指导、参考文献等教学资源制作成网页形式,只需报送网址。产生的纸质归档材料主要是上级教育管理部门的申报通知、正式公布年度精品课程函件以及学校签字盖章的精品课程申报表。网页形式的课程资源和实体资料两种都要储存备份。

2.按项目建设过程分类产生的归档材料

精品课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归档材料包括申报、评审、运行、检查验收等全部过程。

申报阶段的材料要求:“课程网站至少提供有该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践(实验、实训、实习)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材料,以及至少3位主讲教师(包括课程负责人在内)每人不少于45分钟的现场教学录像(鼓励将课件或全程授课录像上网参评),且必须按照‘精品课程教学录像上网技术标准’制作,申报学校在申报平台上,登录‘精品课程工作网站’,录入本年度推荐的精品课程名称、课程负责人、学校名称、课程网址等信息”。

运行阶段的材料要求:“申报课程被评为精品课程后,要保证课程网站畅通,免费开放课程资源,不断更新上网内容,并要求“每门精品课程上网内容的年度更新(或新增)比例不得低于10%”。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可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两大类。有形资源包括教学内容、教材、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研究与改革、教学效果及特色、学校政策支持及辐射等指标,也就是说每项内容发生较大改变,其相应的材料也应做变更并归档。以师资队伍为例,如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工作发生变动,所在学院应及时填写变更决定,上交学校主管部门备案,并报送精品课程授予单位。无形资源是指蕴含在课程建设与改革中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指导思想,是精品课程建设的灵魂,有形资源正是这种无形资源应用于课程改革与实践产生的成果,如果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有所调整,其课程的教学理念也可能发生一些改变。

检查验收阶段的材料要求:“对于2003至2009年的国家精品课程,高教司将按年度单独进行复核,根据复核情况决定是否保留或取消其国家精品课程称号”。“在享受‘国家精品课程’荣誉称号期间,将其上网内容的非商业性使用权自然授予全国各高等学校”。

二、精品课程档案建设现状

1.档案意识薄弱,职责不明确

在精品课程档案管理工作中,领导重视与否是关系到课程档案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项目申报阶段,由于时间紧,同时还有许多具体的工作需要协调,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比较重视申报材料的填报,材料按照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准备得比较完备,而对精品课程档案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精品课程档案的搜集以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为主,以高校教学管理和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参与为辅,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没有受过系统的档案训练,对档案价值和档案工作规律缺乏了解,忽视建立健全教学档案资源规范制度等教学档案基础工作,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原始记录没有及时收集、归档,当需要查询和使用时,无处可找。档案管理部门基本上你交多少,我管多少,对课程档案工作缺乏责任意识。

2.精品课程档案建设规范性、系统性不强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持续性的实践过程,需要从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其档案建设也需从申报、评审、运行直至验收的全过程进行管理。但精品课程没有明确的建设周期,只有部级精品课程在文件中提出“荣誉称号有效期5年”,一些精品课程的运行过程中档案建设基本处于自生自灭状态,而且由于精品课程建设要求以网页的形式展现其教学资源,其档案资源以电子文件为主,传递过程中或因计算机网络等产生技术问题,一些课程的网站建设处于随意状态。

目前,高校教学文件材料归档规范主要限于校级,精品课程档案基本上是教学院部上交多少给教学管理部门,教学管理部门再移交多少给学校档案管理部门。且教学院部的文件(档案)二级管理没有统一规范,各部门、各院部自行建设,自行管理本单位基础资料。有的院部将精品课程档案全部移交给学校,既给学校档案管理带来负担,也造成查阅不便;有的院部将精品课程档案移交学校时,由于从档案形成到归档时间过长,部分主要材料遗失,致使精品课程档案建设的完整性、准确性得不到保证。

三、精品课程档案的构建

1.强化档案意识

领导重视,将精品课程档案工作纳入学校整体规划,增加投入,改善档案保管条件;增强精品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的档案意识,档案工作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教师要注重收集精品课程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档案材料,并及时上交;稳定专职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明确管理职责

按照文件规定,精品课程档案的管理由申报学校存档。高校要加强对精品课程档案的管理,课程负责人及其团队、课程建设所在院部、教学管理部门、学校档案管理部门各司其责,按照工作流程,使精品课程档案管理工作长期有序地进行。课程建设团队是精品课程档案建立和利用的最大主体,应指定专人负责材料整理、申报、汇总及归档,并将课程档案管理与日常的教学紧密结合;课程建设所在院部不仅要加强前期申报阶段的材料整理,而且要强化后期建设的检查、督促;教学管理部门要按照上级教育部门的通知文件,对精品课程档案建设定期检查和验收,建立考核与激励制度;学校档案管理部门要加强档案宣传,拟定精品课程归档范围,明确归档材料要求,加强对精品课程档案的编研,档案人员要充分挖掘精品课程档案内容,并能根据教学人员需求,将收集的文献资料信息进行分析研究,经过科学归纳、筛选、整理和集中,由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向三次文献加工发展,形成系统、权威、深层次的信息,使其具有实用性、时效性。

3.建立科学规范的档案管理流程,强化全过程管理

精品课程档案管理规范与流程的设计要符合课程教学的基本规律与要求,以每门课程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进行归档,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内容上要保持连续性和成套性,教学过程和建设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缺失。考虑到精品课程没有明确的验收要求,则更应当注重过程材料的归档。重要批复文件作为事件的结果可以先行单独存档,在精品课程建设的过程中,纸质文件与电子文件并存,重要的声像文件如课堂教学录像可以以光盘的形式备份,网页形式的课程资料是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课程负责人和教学管理部门都应留有备份。

4.加强数字化和网络化管理

将精品课程档案建设与课程自身结合起来,以网络为载体,建立一个以共享、开放和立体化为特色的教学模式,通过课程网络向校内外师生提供课程共享资源。一是对课程档案的文字、图片、录像等材料及时进行数字化处理,并通过教学系统平台运转,共同使用,把电子化归档和纸质材料归档保管相结合,提高精品课程档案的利用与效能。二是建立档案的实体资料库和网络资料库,实现实体资料库与网络资料库的双重储存。合理设计课程网络资料库的数据结构和界面,充分体现课程教学环节和流程的特点,反映多形式教学档案资料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完整的教学档案。

教学管理经验交流材料范文第3篇

关键词:航空物流;物流管理专业;教材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1-0280-02

现代物流人才已被列入12类紧缺人才之一。有关资料显示,全国物流人才缺口已达600万,天津物流人才每年缺口3万。中国民航大学作为天津市唯一的一所民航类高等院校,应充分利用航空物流的专业特色,逐步探索出适合天津的航空特色复合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而教材作为主要的教学资源,是创新型航空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需要我们着重讨论的问题。

一、我校物流管理专业教材现状分析

1.物流管理课程体系分析。我校物流管理专业所设置的课程分为:公共基础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基础平台、模块(包括方向成组课、专业选修课)和集中实践环节等。我们这里只讨论物流专业课程的教材建设。

物流专业课程,例如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工程、采购与仓储管理、物流配送、企业物流管理、物流信息系统、物流成本管理等课程,是大部分物流管理专业都需要开设的专业课程,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已形成了相对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和教学内容。

而面向航空物流的一些课程,如航空物流管理概论、空运地理、民航货物运输管理、航空危险品运输、航空器材计划与管理等课程,已有多年的教学基础,但还没有正式出版的教材。

2.目前物流管理专业的教材使用现状分析。物流管理作为一个新兴的、发展迅速的专业,其各门课程相应的教材的发展同样非常迅速,国内有关物流管理专业的教材编著工作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但结合近年来的实际教学工作,我们认为目前在教材的使用当中仍然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有些课程缺乏高水平的教材。物流管理专业经过这些年的快速发展,在教材的编写和出版方面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对有些课程来说,仍然缺乏高水平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教材。

(2)缺乏配套的教辅材料。国外教材的一大特色是教辅材料十分丰富。从内容来看,有教师用书、学生用书、测验手册、习题集及解答等等;从载体来说,有图书、CD-ROM、e-text、多媒体、幻灯片、电脑软件、网络等等,是一种立体的、全方位的配套组合。[1]

但在我校物流管理专业使用的教材中,缺乏配套教辅材料的现象十分明显。少数教材可能配有光盘和课件,而且相对简单;大多数教材都缺乏配套的教辅材料,如配套的课件、案例、多媒体资料、软件等。使得教师上课的手段受到限制,而学生能够获得的信息量也很少。

(3)教材的实践性不强。因为物流本身属于新兴的专业,最初的物流教材往往只是介绍引入的理论,或是将一些专家的论文拼凑在一起。[2]经过近年的发展,这种情况已经有了很大改善。但总的来说,有些课程的教材仍然实践性不强,缺乏实际案例,或是仅有对一些企业情况的简单描述,对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没有帮助。

(4)有些课程的教材内容上有重复。教材内容的重复,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受到挫伤。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同时又影响了老师的教学情绪,造成了恶性循环。而对于重复性内容,授课老师不好把握,可能会略讲而过,学生没有真正领悟,或者都进行深入讲解,反而造成时间、资源的浪费。[3]

(5)由于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定位于面向航空物流,培养具有民航特色的复合型的中高级物流管理人才,教材的不匹配问题尤为突出。目前现有的物流教材中,例如物流管理、国际物流等都有涉及到航空运输或航空物流方面的内容,但所占比重很小,很难使学生深入了解航空物流,更遑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了。同时在我们设置的课程体系当中,涉及到航空物流的一些专业课程,如航空器材计划与管理等在全国范围内都没有教材,这将严重制约着我们的课程建设和专业发展。

二、基于专业培养目标的立体化教材建设

结合以上对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和使用的教材的分析,我们认为教材的建设应当根据专业课程的具体情况而进行。

1.对于供应链管理等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其本身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理论体系,并且也有相应的教材可供选择,因此教材建设的重点在教材选择和教辅材料的建设上。

在教材的选择问题上,应根据教学大纲,尽量选择权威的、优秀的教材。同时在教材的选择中应鼓励不同课程的任课教师相互交流,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性内容。

在这类课程的教材建设中,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教辅材料的建设。因为目前现有的教材主要面向的是一般性的物流管理专业,例如物流管理、国际物流、物流配送等教材,其内容涉及到航空运输或航空物流,但所占比重很小,难以满足课程大纲和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在教辅材料的建设中,应着重于开发面向航空物流的案例、软件和多媒体资料,配合教材使用,以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航空物流及其运作。[4]

2.对于航空物流管理概论、空运地理、航材计划与管理等课程,没有现成教材可选。这些课程在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已有一定的授课历史,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料。因此这些课程的教材建设中最紧迫的任务是整理相应的讲义、案例等教学资料,有组织有计划地编写航空物流教材。

3.鼓励教师使用国外优秀原版教材,实行双语教学和多媒体授课。

三、建立长期的、有效的教材建设机制

1.教材开发、设计的规范化。教材作为教学的核心资源,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想保证教材开发的质量,规范的教材设计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1949年,有“现代课程理论之父”之称的泰勒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Basic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一书,标志着科学主义课程开发的最终确立。泰勒在书中提出了课程开发的四个步骤.即课程开发的“泰勒原理”。同时泰勒提出了开发学校课程所必须回答的四个问题:(1)学校应达到什么样的教育目的?(2)为达到这些教育目的,应该提供什么样的教育经验?(3)怎样组织这些学习经验?(4)我们如何决定这些教育目的正在得到实现?[5]

如前所述,由于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定位于面向航空物流,专业教材编写任务相对比较繁重,为了保证教材开发的质量,承担教材编写任务的教师更应该遵循教材设计的基本规律。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材的开发和编写过程中,应深入航空物流企业调研,了解我国航空物流现状,深刻理解我国航空物流未来发展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的学生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这样才能确定课程的学习目标,进而确定学习内容,并将这些反映在教材当中。

2.重视教辅材料的开发和使用。如前所述,我们目前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教科书上有什么教师就讲什么,考试就考什么的状态。而一本教科书即使理论讲述得再清楚、内容再丰富,它所能提供的信息终究是有限的。因此。教辅材料在教学中应当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鼓励教师开发能够通过新技术进行传授的与教科书同步的教学内容,以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如案例库、电子教案、Flas、电子杂志等;还可提供网络交流、资源平台,以便于教学的与学生的各种信息交流、相关教学资料和学习资料的下载等。

在教辅材料的使用方面,除了主教材之外,应鼓励教师为学生提供大量参考资料。因为一本教材,即使再优秀、再权威,即使是最好的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也会有其相应的弱点和不足。因而通过大量的辅助教材和阅读材料,使主教材得以充实、扩展、补充和完善,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这样可以使学生了解不同的学派、不同的思想观念、理论体系,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习,在分析和思考中汲取,在不同学派和不同观点的论述和辩论中提高。同时也极大地扩大了课堂的信息量和信息传播。[6]

3.鼓励教师之间的交流,促进教学资料、信息的共享。不同课程任课教师和课程组之间的沟通,教学资料、信息的共享,如案例库、多媒体资料等,对于梳理和协调教学内容,建立更加完善的教学体系非常有利。不同课程的教学都需要通过对航空物流企业的调研形成的一些报告、案例等资料。这些资料的交流和共享,可以使得不同课程的教师从不同角度分析这些案例,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案例,同时也可以降低调研成本,提高调研的效率。

4.强化与其他部门、企业的合作。教材建设的主体是教学单位,是教师,但同时和其他部门、企业的合作也必不可少。

(1)在教材建设当中,需要很多的参考书和资料,另外一些外文原版教材或翻译过的教材,因为定价较高,很难在学生中推广。因此应重视图书馆在教材建设中的作用,定期和图书馆方面沟通,推荐专业课程中需要的书籍和资料,促使教师和学生更好的利用图书馆,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和水平。

(2)教材建设中还应该强调与企业的合作。我们要建设面向航空物流的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物流管理专业,要使我们培养的学生符合航空物流发展所需的人才特征,在教材建设当中就必须和航空物流企业进行合作,深入了解航空物流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才能够编写出应用性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教材。这种和企业的合作,可以以调研的形式,也可以以和企业合编教材的形式来做。

参考文献:

[1]苏开颜,邢美圆.国内外高等教育教材差异比较[J].出版发行研究,2002,(7).

[2]贺岩.从教育的发展看物流教材建设//2008中国发展进程中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卷II)[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3]宋歌.关于物流教材重复问题的探究[J].经营管理者,2009,(19).

[4]李建春.高校教材质量问题浅议[J].教育学研究,2010,(7).

教学管理经验交流材料范文第4篇

关键词:材料支持;引领探究

中图分类号:G6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8-051-1一、有效的科学活动组织需要选择有效的活动材料支持

1.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便于自主操作的材料,利于体验成功的乐趣。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是探索未知的基础,在科学活动中我们提供给幼儿的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感知过的或触摸过的材料,如:科学活动《小鼻子真灵》。我们为幼儿提供了生活中常见各种有气味的液体,如:醋、酒、辣油、香油等装在留有小孔的瓶中,在猜猜、闻闻、说说后再倒出,验证自己的感觉,充分让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2.选择幼儿需要的与感兴趣的材料,激发保持探索欲望。我们通过观察、询问和引发幼儿提出问题进行讨论来了解幼儿的需求和兴趣,例如:当在给女孩梳头时,塑料梳子吸起了长长的头发,“磁铁能吸东西,这塑料梳子也能吸东西吗?”基于孩子们兴趣,在经过与幼儿讨论确定探究内容后,我们和幼儿一起设计,准备所需要的材料。通过让幼儿自己来选择材料和决定用材料干什么,有利于幼儿运用原有经验澄清自己的想法,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方式解决问题,有利于科学活动开展。

3.选择结构合理、具有探索价值的材料,为活动目标服务。在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许多教师在投放操作材料的时候,往往只注意材料是否丰富多样,而忽略了其目的性。幼儿在面对琳琅满目的操作材料的时候,可能就把他们当成了一般玩具玩了。因此教师应该针对幼儿实际情况,扣紧科学活动目标,为幼儿准备能激发他们操作欲望,并能通过操作能获得一定科学经验的活动材料,这样才能使幼儿在活动中能有所发现、有所启迪。

二、有效的科学活动组织需要有效地引领探究过程

1.不可忽视猜测与验证环节。猜想、验证是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是他们主动建构知识经验的前提,如我们开展了“穿越弯管”探索活动,“有趣的磁铁”探索活动,在“沙中探宝”游戏中,幼儿先进行猜测,再带着自己猜测进行操作验证,发现用磁铁很容易将沙中含铁的物品找出,接着在再次设疑、猜测、在验证中幼儿惊喜地辨别了磁铁只能吸含铁的物品,不能吸塑料、纸类物品。孩子猜测、反复实验验证,不仅拓展了幼儿探索的思路,培养了孩子的求知欲、好奇心,更让幼儿从现象中感悟科学。

2.关注提问的技巧和方法。提问是教师引导幼儿探究的主要方法之一,是科学探究活动组织成功的基础,有人甚至将提问比喻为“教学的生命”。教师对幼儿提问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灵活的过程。

有的时候在提出问题时,幼儿们就会纷纷说出自己的答案,教师并不马上给予肯定或否定,而是引导他们把好奇心转化为进一步探索的动力。鼓励他们从多角度发现,每一种材料都尝试一下,在充分感知操作经验之后,让幼儿共同验证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如在《穿越弯管》的科学活动中,幼儿发现比管子细的毛线却无法穿过弯管。教师善于接过幼儿的“球”,提出建议性的问题:“想想、试试能否请一些小东西帮忙它穿过弯管?”在老师鼓励下,幼儿大胆尝试,发现小锣帽等一些小的重物一下子就能带着毛线穿过弯管,让幼儿体验到发现的乐趣。

有效的提问应依据探究的目标或原理设计提问,提问指向要明确,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引导幼儿逐步向探究原理迈进;在提问的同时教师更要善于“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通过倾听收集来自于幼儿答案中的信息,了解幼儿是怎样认识问题的,发现幼儿答案中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进行鉴别、筛选、评析,并积极加以反馈。

3.重视科学活动中幼儿的记录。记录是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对培养幼儿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与精神、促进幼儿知识经验的自我建构具有独特作用。幼儿学习记录观察和操作的过程与结果,对其终身学习和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在《沉与浮》活动中,我们不仅向幼儿提供各种物品,也提供纸和笔,引导幼儿在玩水的过程中通过仔细的观察记录下每种物品放到水里的变化,并自己用方法表示物品浮在水面上和表示物品沉到水底。虽然幼儿画画的水平有限,但是他们会抓住物品的某一明显的特征来画,边观察边记录。幼儿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观察结果并不相同,这时引导幼儿对记录表上有争论的物品再次进行探索,引发了幼儿深入探究的欲望。这种个性化的学习方法为每个幼儿搭建起自主的舞台,孩子们在建构知识的同时,更建构起自信心和创造力,使原本不断重复的枯燥学习富有了主动性、趣味性。

教学管理经验交流材料范文第5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 会计业务 教师指导 学生运作

我热爱职业教育,我喜欢我的学生。他们朝气蓬勃,跃跃欲试。我也欣赏考核和录用学生的方法。灵活性和多样性相结合;老师、家长、和社会共同参与;学校和企业之间施行订单式培养。这样,教师和学生就有了计划和目标。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能力,淋漓尽致的教;学生们本身就朝气蓬勃,跃跃欲试,他们可以忘我的学和练。不像普高那样考核学生的方法只有一种,就是只有用“高考的天平”称你合格,你才算合格。而职校的学生只要社会需要你,你就是合格的。正所谓:天生我才必有用。

我作为一名会计类课程的教师,也总结了一些方法和经验。将其运用于教学过程中,使我和学生们教学相长,受益匪浅。

一般情况下,职校的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能力弱一些,而动手能力强。因此我在会计业务处理的教学过程中,尽量做到化繁为简,把更多的时间和机会留给学生自己动手去做。使学生从理论上的“会计”尽早成长为真正的企业财务会计人员。

正如著名教育家波莉亚所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比如我在讲授生产阶段“原材料核算”这一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过程时,我就把企业的财务室搬到了课堂上。

第一步,在教室中按企业财务室的岗位进行设计,分为6个核算区,15个会计岗位,一个学生只能选一个岗位,较重要的岗位可以容纳2个人,以便彼此间研究讨论。 一个班级大约40~50人,分两个组即可。

第二步,我先利用多媒体演示教学的过程,把有关材料采购、入库、领料业务的来龙去脉和账务处理过程结合图片展示给学生。

第三步,模拟实践。由教师口述业务,有关学生就进行应答和运作,从购物时取得原始凭证到报账时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会计报表,均由学生合作完成,从头到尾就像一场戏。指导教师就是导演,采购员、出纳员、结算会计、材料会计、成本会计、车间人员、保管员等各个财务角色就是都由学生来扮演,让学生进入一个集知识于趣味的境界之中。

第一场 材料采购业务

时间:2009年1月2日

地点:光华公司财务室

人物: 材料采购――孙立辉

材料保管――张丽

材料会计――刘兵杨一鸣

销售会计――赵超高国刚

结算会计――李光明常海鹏

总账会计――高聪

故事内容:光华公司2009年1月2日,以转帐支票从星光公司购进甲材料2000公斤,单价7.80元;丙材料1000公斤,单价21元,共支付价款35600元,增值税进项税额6052元,材料已验收入库。

在教师的指导下,各岗位人员开始运作:

采购人员:采购人员先到本厂结算会计处领取银行转帐支票,再到销售方(外单位)购货,取得购货发票和支票存根,“携货”回厂。回厂后,先到材料保管处将材料入库,取得物资验收单;再到材料会计处进行材料结算。

保管人员:保管人员验货后,填写物资验收单,一式三联,撕下第二、三联,其中第二联交给采购员,第三联用来登记材料保管账。

材料会计:根据采购员交来的发票、物资验收单、支票存根,填制记账凭证。

借:原材料―甲材料 14600

原材料―丙材料21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金) 6052

贷:银行存款41652

并将发票、物资验收单、支票存根,附在该记账凭证的背面,据以登记原材料明细账,再将这张记账凭证传给销售会计。

销售会计:根据上述记账凭证登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细账,再将该凭证传给结算会计。

结算会计:根据此记账凭证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最后凭

证传给总账会计。

总账会计:根据此凭证登记“原材料”、“银行存款”、“应交税金”

各个账簿的总分类账,最后把该凭证妥善保管,以备查账。

第二场 材料支领业务

时间:2009年1月3日

地点:光华公司材料库、财务室

人物:车间人员 ――张辉

材料保管 ――李丽

材料会计――高明 刘玉鹏

成本会计 ――赵超 李英汉

结算会计 ――李光辉 张亮

总账会计――孙 浩

教师口述:2009年1月3日生产A产品领用甲材料3000公斤,乙材料2000公斤。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具体运作:

车间人员:填写领料单一式三联,撕下第二、三联,其中第二联交材料会计划价,持第三联到材料库领取甲材料3000公斤,乙材料2000公斤,再返回本岗用来登记材料保管账。

材料保管:收到领料单第三联后,据以登记材料保管账。

材料会计: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划价甲材料单价7.80元;乙材

料单价5元,据第二联填制记账凭证:

借:生产成本―A产品 33400

贷:原材料―甲材料 23400

原材料―乙材料 10000

并将领料单附在该记账凭证的背面,据以登记原材料明细账,再将这张记账凭证传给成本会计。

成本会计:根据上述记账凭证登记“生产成本―A产品”明细账,

再将该凭证传给总账会计。

总账会计:根据此凭证登记“原材料”、“生产成本”各个账簿的

总分类账,最后把该凭证妥善保管,以备查账。

为了便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较全面地掌握业务处理,教师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几笔业务,实践的关键在于弄清每一笔业务的来龙去脉,保证业务内容的完整,让学生有亲临财务核算之感,所以我管这样的教学方法叫“立体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