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家庭教育格言

家庭教育格言

家庭教育格言

家庭教育格言范文第1篇

一、父母言行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

1.父母言行对婴幼儿认知世界的导向作用

婴幼儿阶段,即人0~6岁的阶段,属于人类成长的早期阶段。从神经学上看,这一阶段是人发展最迅速、发展潜力最大的时期。人对于世界的初步认知也就是在这一阶段形成的。任何一种生物在发展初期都会受到其生长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正如人类和狼孩虽属于同一物种,但生长环境(人类社会、狼群)的不同导致了他们之间的千差万别。北京师范大学的学者曾运用生态学的方法对影响人类成长的三大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家庭环境因素在人类成长的婴幼儿时期影响程度最高,达到70%(亦有一种说法为80%)。可见在这一时期家庭环境对婴幼儿成长的影响力是十分巨大的。这一时期,婴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是模仿,父母是其主要模仿对象。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婴幼儿学会了说话、走路等一系列基本生存技能,同时对世界有了一定的认知,意识形态开始形成。这一时期的教育是基础性的,也是完全由父母主导的。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将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并且将在孩子脑海中留下较为稳固的印象。

2.父母言行对青少年独立人格形成的推动和引导作用

经过婴幼儿时期对世界的初步认知,人已经掌握了初步的意识形态和基本的生存技能。进入青少年时期,随着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更为广泛的社会活动,人的独立的思维能力逐渐加强,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在这一时期逐渐形成。上文提到的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时期家庭环境因素对其成长的影响程度为60%左右,依旧是三大环境之首。说明这一时期,青少年的成长环境还是以家庭为主。在这一时期,父母要特别注意自己的教育方法,引导孩子向形成独立人格的时期过渡。这一时期,孩子对新事物的好奇心较强,父母的言行是青少年判别是非善恶的第一标准,因此父母要做好表率,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父亲喜爱抽烟酗酒,出于对父亲的崇拜,青春期的儿子觉得这是男子汉的行为,自己也开始学习抽烟喝酒。而父母也没觉得有不妥的地方,就听之任之。这无疑是一个错误的表率和示范,青少年抽烟酗酒不符合行为规范要求,也不利于其身体健康。值得注意的是,青少年在这一时期很容易对家长对社会产生逆反心理,因此父母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成长状态,若不及时发现并及时纠正孩子的逆反情绪,孩子就有可能就此偏离家庭教育的轨道,甚至误入歧途。

3.家庭教育对父母的反作用

家庭教育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是孩子和父母一同学习、一同进步的过程。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不是绝对的权威,也不是百分之百的正确。作为教育主体,其需要不断完善自己,为客体提供正确的教育。作为教育客体的孩子,受多方因素影响在认知方面与父母存在一些差异,看待问题的视角也不同于父母,其对父母的教育自然存在一些反馈。父母若能及时读取这种反馈,思考自己在家庭教育方面和待人处事方面的错误或不足之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但能在教育孩子上取得进步,也能完善自己的人格,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和精神文明层次。

二、让父母言行在家庭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的策略

1.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和精神文明层次

父母作为家庭教育过程中的施教者,自身的文化素质和精神文明层次直接决定着家庭教育结果的好坏。许多父母受知识水平和精神层级的限制,缺乏家庭教育意识、家庭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仍是现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父母科学文化素质和精神文明层次的共同作用影响着其一言一行。若父母温文尔雅、明辨是非,教育出来的孩子自然也会有相对正确的价值观;若父母语言粗俗、是非不分,教育出来的孩子在价值观方面恐怕也会有一定的扭曲。因此,父母在进行家庭教育前,要着力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养和精神文明层次,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为家庭教育打好文化软基础。

2.以身作则培养孩子良好的人格品行

心理教育学家斯特娜夫人曾说过:“孩子的心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大多是在家庭生活中形成的,父母是孩子最直接、最主要的模仿对象。“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父母在家庭生活中时常做出错误的示范,那么孩子就会形成错误的认识、错误的模仿。一些父母在家庭生活中容易忽视他们自身的不良习惯和嗜好,认为只要对孩子严加管教就可塑造其健康的人格,但孩子在父母的日复一日的“熏陶”下,也比较容易沾染上这些坏的习惯。因此,父母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正视和改正自己身上的不良习气,从细微之处为孩子做出正确的示范。父母言行不一也不利于教育效果的实现和孩子良好的人格品行的形成。笔者随机对某中学3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79%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父母的言行很难一致,欺骗孩子的时候更多一些。比如,给孩子的许诺不兑现、教育孩子的东西自己都做不到……真诚对待孩子、尊重孩子,是我们家庭教育最基本的要求,父母的言行不一,只会导致孩子阳奉阴违。

3.适度关怀,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家庭教育格言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家庭教育;父母言行;成长环境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大众的重视。由于我国历史条件和传统文化的制约,父母在家庭教育方面缺乏经验,忽略了父母言行在家庭教育中的影响,盲目追求教育效果,导致自己的言行和教育目的严重脱节,造成孩子人格的不健全。综上所述,父母应该正确认识自身言行在家庭教育中的影响,以正确的方式方法进行家庭教育,培养孩子独立健康的人格。

一、父母言行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

1.父母言行对婴幼儿认知世界的导向作用

婴幼儿阶段,即人0~6岁的阶段,属于人类成长的早期阶段。从神经学上看,这一阶段是人发展最迅速、发展潜力最大的时期。人对于世界的初步认知也就是在这一阶段形成的。任何一种生物在发展初期都会受到其生长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正如人类和狼孩虽属于同一物种,但生长环境(人类社会、狼群)的不同导致了他们之间的千差万别。北京师范大学的学者曾运用生态学的方法对影响人类成长的三大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家庭环境因素在人类成长的婴幼儿时期影响程度最高,达到70%(亦有一种说法为80%)。可见在这一时期家庭环境对婴幼儿成长的影响力是十分巨大的。这一时期,婴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是模仿,父母是其主要模仿对象。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婴幼儿学会了说话、走路等一系列基本生存技能,同时对世界有了一定的认知,意识形态开始形成。这一时期的教育是基础性的,也是完全由父母主导的。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将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并且将在孩子脑海中留下较为稳固的印象。

2.父母言行对青少年独立人格形成的推动和引导作用

经过婴幼儿时期对世界的初步认知,人已经掌握了初步的意识形态和基本的生存技能。进入青少年时期,随着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更为广泛的社会活动,人的独立的思维能力逐渐加强,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在这一时期逐渐形成。上文提到的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时期家庭环境因素对其成长的影响程度为60%左右,依旧是三大环境之首。说明这一时期,青少年的成长环境还是以家庭为主。在这一时期,父母要特别注意自己的教育方法,引导孩子向形成独立人格的时期过渡。这一时期,孩子对新事物的好奇心较强,父母的言行是青少年判别是非善恶的第一标准,因此父母要做好表率,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父亲喜爱抽烟酗酒,出于对父亲的崇拜,青春期的儿子觉得这是男子汉的行为,自己也开始学习抽烟喝酒。而父母也没觉得有不妥的地方,就听之任之。这无疑是一个错误的表率和示范,青少年抽烟酗酒不符合行为规范要求,也不利于其身体健康。值得注意的是,青少年在这一时期很容易对家长对社会产生逆反心理,因此父母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成长状态,若不及时发现并及时纠正孩子的逆反情绪,孩子就有可能就此偏离家庭教育的轨道,甚至误入歧途。

3.家庭教育对父母的反作用

家庭教育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是孩子和父母一同学习、一同进步的过程。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不是绝对的权威,也不是百分之百的正确。作为教育主体,其需要不断完善自己,为客体提供正确的教育。作为教育客体的孩子,受多方因素影响在认知方面与父母存在一些差异,看待问题的视角也不同于父母,其对父母的教育自然存在一些反馈。父母若能及时读取这种反馈,思考自己在家庭教育方面和待人处事方面的错误或不足之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但能在教育孩子上取得进步,也能完善自己的人格,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和精神文明层次。

二、让父母言行在家庭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的策略

1.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和精神文明层次

父母作为家庭教育过程中的施教者,自身的文化素质和精神文明层次直接决定着家庭教育结果的好坏。许多父母受知识水平和精神层级的限制,缺乏家庭教育意识、家庭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仍是现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父母科学文化素质和精神文明层次的共同作用影响着其一言一行。若父母温文尔雅、明辨是非,教育出来的孩子自然也会有相对正确的价值观;若父母语言粗俗、是非不分,教育出来的孩子在价值观方面恐怕也会有一定的扭曲。因此,父母在进行家庭教育前,要着力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养和精神文明层次,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为家庭教育打好文化软基础。

2.以身作则培养孩子良好的人格品行

心理教育学家斯特娜夫人曾说过:“孩子的心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大多是在家庭生活中形成的,父母是孩子最直接、最主要的模仿对象。“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父母在家庭生活中时常做出错误的示范,那么孩子就会形成错误的认识、错误的模仿。一些父母在家庭生活中容易忽视他们自身的不良习惯和嗜好,认为只要对孩子严加管教就可塑造其健康的人格,但孩子在父母的日复一日的“熏陶”下,也比较容易沾染上这些坏的习惯。因此,父母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正视和改正自己身上的不良习气,从细微之处为孩子做出正确的示范。父母言行不一也不利于教育效果的实现和孩子良好的人格品行的形成。笔者随机对某中学3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79%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父母的言行很难一致,欺骗孩子的时候更多一些。比如,给孩子的许诺不兑现、教育孩子的东西自己都做不到……真诚对待孩子、尊重孩子,是我们家庭教育最基本的要求,父母的言行不一,只会导致孩子阳奉阴违。

3.适度关怀,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我国“独生子女”的出现,父母长辈溺爱、骄纵孩子的情况不在少数,这不利于家庭教育的有效进行,也不利于孩子独立人格的养成。溺爱的反面是孩子“情感饥饿”,父母对孩子缺乏关注,将孩子受托或交由长辈抚养、对孩子不管不顾等现象也并不少见,这又使得孩子缺乏家庭教育的必要环境。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不和谐也会给孩子的成长留下阴影。由此可见,父母的关怀、温馨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的进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父母,应对孩子投入适度的关心,营造融洽温馨的家庭环境,建立起父母和孩子间的有效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关注其成长动态。父母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将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他们、教育他们,切忌高高在上的绝对权威。

父母言行是家庭教育过程中最生动的教材,对孩子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父母正确认识自身言行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养和精神文明层次,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孩子做出正确的表率,促使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家庭教育格言范文第3篇

关键词:颜之推;颜氏家训;家庭教育

众所周知,颜之推出身于世代精于儒学的仕宦之家,其一生经历四个时期,混乱的社会将他改变成一个矛盾的人,这一点在《颜氏家训》中有体现,但抛开矛盾的一面,对于家庭伦理方面,颜之推主要围绕“修身、齐家”,强调修身是齐家的重要前提。虽然颜之推阐述的是早期的教育问题,但《颜氏家训》被誉为“中国家训之祖”到现今仍然对我国家庭教育具有指导性的作用。本文从其提出的六个方面理论来与现实情况相结合,以指导现代家庭教育,帮助家长成功塑造出优秀的孩子。

一、家教奠基,父母有责

家庭教育,顾名思义是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教育。对此没父母有责任也有义务对孩子进行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儿童人格塑造时期的关键因素,在进入基础教育阶段之前,家庭教育是重中之重。《颜氏家训》序致中说“禁童子之暴虐,则师友之诫,不如傅婢之指挥;止凡人之斗阋,则尧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诲谕。”说明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有时比道理来的更有效。家教的好坏与父母有着直接的关系,是父母的责任。当今社会我们往往可以听到类似“你有没有家教啊?”之类的话语,表明人们潜意识就认为是孩子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所以,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有责任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使孩子在家庭中接受良好的教育,拥有较高的素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儿婴孩,勿失良机

对于孩子的教育,颜之推在《颜氏家训》勉学篇和教子篇中有提到“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故须早教,勿失机也。”意为要在孩子最初开始接触世界的时候就进行教育,由于孩子年幼时,其思想还没形成固定的模式,此时进行教育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思想,千万不要错过最佳的教育时期。这种观点对于现代的家庭教育也有重要意义。在孩子进入学校教育之前,最先接受的就是家庭教育,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孩子具有一定的影响,根据颜之推的早期的教育思想来看,家长应该“及早施教”,并且这也符合现代儿童发展与教育,为儿童的诸多发展奠定基础。

三、偏宠有害,严教是爱

颜之推认为对于孩子要一视同仁、严教结合。在教子篇中有这样的描述:“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对待子女的态度,要不偏不倚,严格要求,如果有偏爱的情感就是危害,不利于孩子的成长,需要严慈相结合的原则,教导要有方式方法。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开放,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不止一个孩子,在教育的问题上就会出现是否“一碗水端平”的局面。目前社会上有很多家庭教育失败的例子,如父母过度溺爱孩子;有些传统的家庭重男轻女现象严重等都会对其今后的人格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家庭教育中,要学会公平式教育,拒绝偏倚,并且严中有慈,慈中有严,权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父母的行为将影响孩子学会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

四、注意环境的影响

《颜氏家训》慕贤篇中说:“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强调对于子女的教育,环境也非常的重要。他认为孩子在年幼的时候一定要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只有从小就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在今后辨别是非的时候能有自己的判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与之相似,环境的影响作用非常大,现实社会中存在着很多环境影响孩子的例子,例如,父亲酗酒打人对孩子今后为人处世的影响;学习生活中,与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交往,也会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等。因此,环境的影响不容小觑。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不亚于学校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给孩子提供和谐的、积极的、健康的家庭环境,并且父母应该树立良好的榜样,并且让孩子多接触好的事物,从中感染好的风气。

五、重视家庭的语言教育

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提到了儿童早期的语言教育。音辞篇中:“吾家儿女虽在孩稚,便渐督正之,一言讹替,以为己罪矣。云为品物,未考书记者,不敢辄名。”他认为对于孩子,语言是与外界沟通的渠道,是教育的基础,儿童时期是学好语言的关键时期,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要重视自己的用词和发音等,要做到清晰准确,以防孩子形成不规范的记忆对今后造成困扰。中国的语言文化博大精深,由于地域限制,存在着地方语言,那么在家庭教育中,语言的规范理解显得尤为重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各方面都需要准确清晰地接受学习,良好的语言环境和语言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这就呼吁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运用正当的、准确的知识,使孩子从小养成正确的语言观,拥有标准的语言技能。

六、重视儿童心理观察

家庭教育格言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家庭教育;训育

台湾地区一直在教育方面有所改革,但改革核心更多地倾向学校教育,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问题及其解决之道。家庭教育作为培养儿童的个性、习惯、思考等方面的基础教育,对儿童道德、性格和思维起到积极的正面影响,有着学校教育所无法替代的重要功能;家庭教育的不当,更会影响教育改革的成效。本文探讨在台湾家庭中,父母对儿童影响较大的两种不当教育方式,并梳理欧美国家对此问题的探讨及积累的理论,最后为改进家庭教育,以及促使家庭教育能够有效辅助创新人才的培养做出一些贡献。

一、台湾家庭教育中的不当教育问题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许多台湾父母教育儿童的方式存在许多不当。之所以说其不当,是因为父母既没有能够较好地掌握引导儿童的主动权,而且也错过了培养儿童道德、性格和思维的良好教育机会,导致家庭教育功能无法完全发挥。其中较为突出的是父母消极式的处罚教育以及不加约束的溺爱教育两个问题。

1.消极式的处罚教育。许多台湾父母把消极式的处罚教育作为教育儿童的一种主要手段,也就是以禁止规定来引导儿童的行为,在儿童达不到目标或违反规定行为时,以口头言语甚至身体处罚作为最后手段。这些禁止规定通常是以命令方式和权威式言语所构成。在儿童违反禁止规范之后,通常会受到身体上的处罚。由于这种处罚并非基于一种引导式的规范,更多地只是言语构成的禁止规定,所以从教育结果的层面来说是消极的。而处罚,则经常是这种教育方式的结果。

2.不加约束的溺爱教育。20世纪80年代之后,台湾社会兴起了所谓的“爱的教育”,用以代替处罚式教育。这样一种趋势,让许多父母把对子女的爱转变为溺爱,想尽办法满足儿童的愿望,希望他们能够在优渥的环境中成长,结果造成哲学家罗素所说的,“因为这种爱而放纵子女的过错”。这样便演变成为了一种溺爱教育,它会养成儿童不良的观念与习惯,根据西方教育家赫尔巴特的观点,儿童在天性上有着不服从的烈性,并且随着时间而增强,若不对其妥善管理,将会给儿童的成长带来相当恶劣的影响。

以上两种家庭教育方式都有其不当之处。这个问题在台湾家庭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许多西方教育家认为这是家庭教育里的问题,并对其十分重视,强烈主张不要把禁止作为一种主要教育手段,而是更注重培养儿童遵从戒律、服从理性的性格,家庭教育不当问题深刻影响着一个国家培养公民和创新人才的成效。对当下全面发展科学的我国来说,借鉴西方教育学的经验来认识我国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而思考如何调整和修正问题的办法,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二、西方国家关于把训育应用在家庭教育中的探索

西方教育家在思考家庭教育问题的基础上,讨论过不少提升家庭教育影响力的办法,以避免家庭教育中的上述问题。训育,就是他们解决问题的手段之一。所谓的训育,是一方面管理、约束儿童的心理、行为和性格,一方面培养儿童各种正确观念与良好习惯,促使其走上正确道路的一种教育方式。西方的优秀公民和创新人才辈出,与这种家庭教育方式有着密切关系。

作为代表人物,教育家沛西·能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但所谓的充分发展并不意味着给予儿童完全的自由,而是一种有限度的自由发展。虽然他没有将这种教育方式称为训育,但其理论却隐含着训育的意味。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进一步强调说,儿童有学习服从的必要,而且是绝对的服从,这样的观点,要求父母对儿童减少溺爱,给予更多的训练。

西方的教育观认为,儿童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更能够如教育家洛克所说的那样,养成的牢固习惯,不需要过分的叮咛和规则。可以说,西方教育家期望把训育作为教育儿童的手段,从而由内在心理而不仅是外在规范去养成儿童的性格与言行举止。

从这些教育家的理论和经验可以看出,父母作为训育的主导者,更应该从“训”作为出发点,去教导和训练儿童的良好习惯,进而从“育”的层面去培养儿童的理性和自发遵守规范。正是通过对儿童良好习惯的养成,才能使他们在日后能够更好地社会化,成为优秀的公民和创新人才。在西方这样的民主社会里,父母以制约和培养,而不是消极和放任的手段去培养儿童的性格和习惯,其对比和取得的成果,为其他社会的家庭教育提供了宝贵借鉴。

三、西方训育成果对台湾家庭教育不当问题的启发

实际上,西方国家探讨训育的种种经验与成果,对台湾家庭教育中的不当问题提供了修正问题的一些启示。

1.以内心的引导代替简单的禁止规定。训育可以从内心积极培养儿童道德感的方式,强化儿童的社会化进程。儿童对于表扬和称赞是极为敏感的,可以体验到受别人尊重和赞誉的快乐感;如果能使儿童爱好名誉、知道羞耻,懂得尊重与羞耻的心灵,那么他们在日后可以更好地服从社会规范。台湾的父母应深入理解训育的意义和原则,以修正基于强势语言而订下的各种规定,对儿童的言行举止进行恰当的管理和约束。

2.以说理代替惩罚。父母应该对儿童进行更多的说理,而不是经常以处罚了事。正如洛克所言,温和的“说理”要比“命令”“权力”来的有效;即使到了要责骂的地步,也应该用严肃、和蔼与庄重的口气,冷静的态度,告诉他们哪里不好以及为何不好,使他们感觉到父母的做法是合理的,对他们和更多人是有益而且必要的。如此,家庭教育将可以从消极转变为积极,从小培养儿童的公民素质,真正发挥其作为教育组成部分的作用。

3.以理智训练取代纵容溺爱。洛克说过,一切德行优越的原则,在于拥有能够克制过多欲望的理性,而这种理性通常来自于习惯。从这个角度来说,父母不应该让儿童年龄还小就允许他们利用任性得到不该得到的东西,以训练其欲望的控制。这些经验显示,通过培养儿童节制的性格,家庭教育能有效地培养出儿童的理性,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伯特兰·罗素,《教育与美好生活》,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

2.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李其龙译,五南出版社,2001

3.《教育与美好生活》,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

4.洛克,《教育漫话》,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

5.沛西·能,《教育原理》

家庭教育格言范文第5篇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成人与否与家庭教育是否成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母亲和父亲在儿童面前是怎样的人,取决于母亲和父亲在儿童面前说怎样的话,取决于儿童从父母的言谈举止中怎样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环境。”可见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言传,就是言教,就是用富于情感的语言进行说服和引导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是时时刻刻的。它贯穿在孩子的生活中,应该说某种程度上它构成了孩子的生活。父母每时每刻都在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所以孩子对错的认知最早来自于父母。《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于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该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在温情脉脉的书信交谈中教育他们先做人,后成“家”。傅雷对儿女的爱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这无疑是成功的言教。

《四书・大学》中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自身。”由此可见“先修其身”的重要性和基础性。如果父母不以身作则,就很难教育出品德高尚的子女。曾子,孔子的弟子。曾妻哄小孩时随口答应儿子要杀猪给他吃,事后,曾子为了实现这个承诺真的杀了猪。“曾子杀彘”的故事通俗而深刻地阐明了父母一旦有所承诺,就一定要守信兑现的道理。曾子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因而身教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自古以来就注重父母言传身教的家庭教育。随着人们的知识水平越来越高,对孩子的教育也有了更多的想法。现在社会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教育孩子的经验,如“虎妈狼爸”式的教育方法。还有一位“猫爸”,“猫爸”常智韬采用中西结合的教育方式引导女儿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他认为教育也可以很温柔,踩着轻松的步子和孩子跳一场圆舞曲,就像猫一样。这些成功的教育理念,它们是有共同点的,那就是注重家庭教育。

曾国藩认为家庭是人生的根据地,他有句名言:“子弟之贤否,六分本于天性,四分由于家教。”一个人能否有成就,有没有高尚的人格,百分之四十是家庭环境决定的。所以曾国藩在世时注重子孙的教育,死后留有遗嘱告诫子孙,其子曾纪泽在曾国藩死后才承荫出仕,从事外交;曾纪鸿一生钻研数学;孙子曾广钧中进士后,终老翰林;曾孙、玄孙辈中大都出国留学,曾氏后代子孙恪遵先祖遗言,实现了曾氏“长盛不衰,代有人才”的遗愿。只有传承好的家风,才能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这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它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每个方面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孩子。那么什么是家风呢?其实家风就是传统家庭教育。中国家风是通过血缘关系教导后代子弟的重要路径,其传承主要通过每代人的言传身教,也有很多写成文字传播下来,如“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颜氏家训》”、“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曾国藩家书》、“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子家训》等,教族中子弟如何与人相处及待人接物的方法。所以家庭的传统教育对孩子人格的塑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名门望族、世家门第有深厚的家风,寻常的平民百姓也有自己的家风。“身正不怕影子斜”“平生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举头三尺有神明”等在百姓口中流传的顺口溜,本身就是最朴素的家风的体现。在现代世界强大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面前,家庭教育几乎是无足轻重的,使得现代人的品质大同小异,很少看出其背后的家族烙印。如果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也能注重孩子的家庭教育,那么像“我爸是李刚”式的孩子、像“李天一”式的孩子就会越来越少。

传承好的家风能促进社会发展与进步,更能促进孩子的成长。我们应该深入发掘优良家风家教的文化资源,进一步扭转教育观念,强化家庭教育,为孩子的未来负责,为祖国的明天负责。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