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教育

初中教育

初中教育

初中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德育教育;辩证;劳动;爱国主义

学校在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中蕴涵着多种多样的德育教育形式。结合初中物理教学的特点,怎样积极地探索如何把德育教育贯穿于物理教学之中的途径与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在物理概念、定律、原理的讲授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

如果教师能把教材中的科学内容与思想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阐述物理现象和规律,用哲学思想把物理教学上升为观点和思想方法的教学,就不仅能使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物理知识,而且对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掌握方法论都有积极作用。

二、在物理实践、活动课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德

物理教学应根据需要,安排好实习、实验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课,这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本知识。而且还担负着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德和不脱离工农群众的思想作风的任务。

例如:在学习了《电功》一节内容后,就安排学生到农村展开调查,主要调查有没有浪费电的现象。通过学生调查后展开的讨论,学生就会自觉地意识到应该节约用电,珍惜劳动成果。同时进一步使学生领略到劳动的伟大意义及其内在价值。让学生自觉培养起爱劳动的良好品德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在物理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爱国主义是德育的中心内容。在物理教学中向学生介绍我国在物理学方面对世界的杰出贡献,有助于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把我国某些科技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真实地亮给学生,激发他们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献身的雄心壮志。

例如:在上物理课之前,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物理学家的典型事例,如钱三强、王淦昌等物理学家在原子物理学上的贡献。当然也应承认在某些方面由于历史等原因与其他国家也还存在一些差距,要适时激发学生对祖国前途命运的责任感,使他们能把目前的学习与将来的四化建设密切联系起来。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这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整体素质的重要教育环节。

初中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德育教育;教学效果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特点及其必要性

1.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特点

(1)直接参与性。所谓直接参与就是指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到课堂中内的运动当中,以此来培养其良好思想品德,并促进学生个性的完美发展。体育运动中的各类项目,在育人方面均有着不同的作用,如体操类项目可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审美能力;跨栏、跳马、跳箱等运动能够充分培养学生勇敢、坚毅的精神;球类运动对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有显著的作用。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应充分认识到直接参与性的特点及其在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上的作用。

(2)直观性。体育教学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并不是单存坐在课堂中由教师讲、学生听,而是需要学生参与到课堂当中进行各种练习活动,并且还要在活动的过程中处理好人与人、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此时学生的情感及思想自然而然的便会显现出来。因此,具体的活动方式更能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效果,进而对学生道德品质和思想观念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2.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当前,对初中学生实施德育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任务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由于初中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3-16岁左右,而这一年龄段恰恰是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的重要阶段。因此,在对初中学生进行体育知识、技能和培养他们终身体育意识的同时,更加应该高度重视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其二,体育教育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这是因为,体育教育是道德教育最佳的载体,其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这也是体育教育区别于其他学科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所以,体育教师在制定每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时,都应注重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并以体育教学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个性和心理状况作为出发点,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1.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体育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实施者,其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带来很大影响,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不仅要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体育技能,而且还要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因此,体育教师必须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教学过程中,以认真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教学态度去影响学生。同时,教师还应充分运用自己的人格做表率,借此使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社会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形成属于自己的个性品格。

2.结合体育教学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在初中体育课堂上,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较多,除了基本的理论知识以外,还有各种动作的练习,如跑、跳、投、球类、体操以及游戏等等。其中学生最感兴趣的是游戏,因此,笔者认为在各类游戏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3.针对学生特点进行德育教育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能够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对其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以此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例如,对于一些在课堂上讲粗言秽语的学生,教师应及时予以批评,并教育其要文明礼貌,相互尊重。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消除学生对立的情绪和逆反心理,从而使学生更加信任教师,这样会使德育教育的实施达到最佳效果。

4.结合真实事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诸多教育方法中,最有效、最直接的一种方法是结合事例教育法,具体就是指通过利用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事例进行教育。如,通过电视中播放的运动会以及运动员在赛场上获得胜利前付出的艰辛和努力等真实事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以此来达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应试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素质教育发展的需求。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树立素质教育理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此外,体育教师还应将德育教育始终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在指导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也高度重视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和提高,从而为学生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曾爱华.《汕尾市部分初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现状调查》[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7,(2).

[2]吴云燕.《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学生之友(初中版)下.2011,(1).

[3]和嘉禾.《初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初探》[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1,(4).

初中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生;体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9-0216-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9.140

新课改提出初中教育要侧重素质教育,体育教育作为初中阶段的重要课程,更需要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体育与其他学科不同,具有极为鲜明的自身特性,能够给予学生充分的展示机会以及广阔的活动环境,这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当前的初中体育教学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问题,初中体育教师必须要具有创新精神,不断改进体育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本文将从师生关系、情境教育、现代化技术、拓展实践和教学方式五个方面具体阐述初中体育创新教育策略,希望为体育教学提供帮助。

一、积极开展体育教学互动,确保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发展

在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以体育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为从属的现象。这样的教学使体育课堂变得单调和枯燥,也使学生丧失了对体育的学习兴趣,甚至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改善师生关系也成为新课程改革的焦点问题之一,新课标提出:体育教学应该把初中生作为课堂的主人,体育教师应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尊重学生的想法,在平等互信的原则下开展课堂教学,通过互动交流实现师生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从而达到共同进步。每次体育课我都会给学生留出充足的自由锻炼时间,并且积极参与到学生之中,与他们一起进行体育锻炼。在给学生讲篮球规则的时候,我会带领学生到篮球场进行实地演练,在学生实践中进行动作和规则的讲解说明,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

二、创设高效的情境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努力创设开放、高效的体育课堂情境,使初中生在体育课堂上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掌握体育知识,已经成为广大体育教师普遍关注的新课题。创设课堂情境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调在学生身体锻炼过程中进行素质教育训练。比如在对初中生进行耐力跑的训练时,为了使学生尽快融入到体育课堂中并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我创设了趣味性的课堂情境,例如“重走长征之路”的长跑比赛,不仅激发了初中生的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从心理上提高对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促进体育教学内容的协调发展

社会发展越来越倾向信息化和现代化,便捷的科技给学校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初中体育教学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效地弥补了传统体育教学的弊端,实现了体育教学效率的最大化。比如在体操教学中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仅可以轻松地把高难度动作分解学习,也能够让初中生加强对体操动作的掌握。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必须积极掌握当前课改的发展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体育教学中还可以通过欣赏各种比赛场景,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体育运动的魅力所在,从而产生积极参与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注重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

初中体育新课程理念强调“体育教学中运动是手段、健康是目的”和“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体育教师要不断完善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思路,增强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通过教技术使学生掌握健身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最终达到育体和育心的目的。为了激发初中生的创新精神,提高综合实践能力,我进行了大胆的创新,针对雨天雪天学生无法正常做课间操,增加了室内操项目。初中体育还要拓展多样化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比如体育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爬山,提高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和实践性,在爬山过程中不仅可以锻炼初中生的耐力,还可以锻炼初中生的肺活量以及腿部肌肉等。

五、改进传统体育教学方式,为学生树立创新的学习理念

由于长期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初中体育课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副科”,得不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这就需要体育教师积极改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差异,因材施教,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教师要注重示范在教学中的作用,将示范动作做到标准规范,这样才会有利于初中生了解动作的要领和方法,从而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技术动作概念。比如在教学生前滚翻的时候,我会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四方砖和足球滚动时的不同用力情况,让学生明白前翻滚时要尽量减少阻力,使自己的身躯紧缩成一个圆形。接着我再给学生进行正确地示范,并让学生去尝试各种方法的前滚翻,总结出正确的前滚翻方法。

参考文献:

初中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措施

新课标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在中学教学中也不能忽视培养学生健康身体素质的重要性,因此体育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当今社会,中学生的身体健康堪忧,屡见不鲜的中学生体质弱的报道,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作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中学体育教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现有的中学体育教学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为了让体育教学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对现有的中学体育教学进行改革。

一、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素质教育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在体育教学中仍然沿用原有的教学方法,使体育教学没有取得理想中的教学效果。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原有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学体育在教学中还存在的问题就是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使中学体育教学水平得不到真正提高。

二、提高中学体育教学水平的方法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为了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在教学中采用竞技体育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让学生在中学体育的学习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2.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原有的中学体育教学中通常采用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然后让学生自主活动的教学方法,这使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以游戏或是比赛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这种教学方法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素质改革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在教学中不能忽视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通过体育教学,让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为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对学生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对现有的中学教学方法进行变革。

初中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 生命教育 逻辑思维能力 社交能力 实践能力

一、前言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更新与改革,初中地理教学日益完善,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实施对生命教学的探究能够使地理教学与生命教育完美结合,增强学生对地理科目的学习兴趣。目前我国仍有部分学校对初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教学模式不甚理解,同时也并未对生命教育有更深的了解。因此,文章首先重点研究了生命教育的内涵,进而对初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理论进行深入探究,通过六个部分概括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将生命教育融入地理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意义。

二、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教育是指在人的生命活动中进行某种教育的模式,是通过对人的生命活动进行教育,是为了生命而进行的教育。生命教育是以人的生命为其核心内容,以教育作为手段,倡导青少年通过对生命的认识进而提升生命质量并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生命教育提倡青少年要具体地认识生命,珍惜生命的长短,尊重生命的价值以及享受生命的过程。生命教育将让学生感悟到生命存在于世间的有限性与唯一性,从而思考个体生命存在的价值,进而在人生活动过程中实现其生命价值。学生只有将自己的生活真正融入社会生活之中,接受与认识生命的意义,对生命产生一定的珍惜与敬畏,才能够培养起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够不断地在社会生活中体现自己存在的个体生命价值,为社会提供正能量。

三、初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探究

(一)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的意识

生命是生命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初中地理教师应将初中地理教学内容与生命教育有机地结合统一,不断在地理教学内容与生命教育相融合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珍惜生命与尊重生命的意识,同时要锻炼学生保护生命的技能。

(二)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行为习惯

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使人的事业节节高升,使人的生活一帆风顺。而初中时期是培养性格、养成习惯的重要阶段,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不仅应重视对学生知识掌握与看图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应注重学生日常的行为表现,对于表现较好的同学给予鼓励表扬,对于表现较差的同学进行惩戒教育,进而营造良好的地理课堂氛围,正确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三)初中地理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

人没有理想,就不会有前进的方向。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初中地理教师正确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是十分重要的。在地理课堂中,地理教师应通过身残志坚的名人事迹激励学生逐渐形成不怕艰辛与奉献社会的崇高品质,树立远大的目标与崇高的理想,为学生的未来保驾护航。

(四)初中地理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育是生命教育的手段,生命教育的实质仍是教育,而教育需要通过特定的教学形式与模式实现教育目的。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初中地理教师要冲破一切困难,对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地理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问题,不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对地理知识进行熟练的掌握,进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五)初中地理教师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

社交能力在社会交往中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人没有较好的社交能力,在社会生活中将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地理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与课堂中的点点滴滴,正确引导学生应该具有以礼待人、以德服人的良好社交能力,在尊重自己生命的前提下更要尊重他人的生命,由此培养学生较强的社交能力,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六)初中地理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作为初中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后的课堂中,应不断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校园内不断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的同时,也应该营造开放的地理课堂氛围,通过野外考察与社会实践调查,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产生的过程,感受生命的来之不易,由此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珍爱生命的意识。

四、结语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更新与改革,初中地理教学也日益完善。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实施对生命教学的探究能够使地理教学与生命教育完美地结合,从而在地理教学课堂中,通过地理教师的正确引导,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生命教育的内涵是丰富多彩的,初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教学模式,仍需要不断地去挖掘与实践,只有不断地发展,生命教育才会寓于初中地理教育中。

【参考文献】

[1]张仕超.翻转课堂在高校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及学生反馈[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10(08):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