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个人德育状况总结

个人德育状况总结

个人德育状况总结

个人德育状况总结范文第1篇

为了对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进行全面考核,检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效果,完善学生德育的评价体系,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开展了德育答辩活动。实践表明,德育答辩不失为构建大学生德育评价体系的重要平台,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益探索。

一、德育答辩的实施过程

德育答辩是指应届本科毕业生将自己在大学学习生活中接受政治、思想、品德、法纪、心理等教育的效果,按照规定的格式,以总结报告的文体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形成个人德育状况论文,并以班级为单位,通过答辩会的形式,向班级的同学、答辩委员会成员宣读,同时接受提问,回答问题,由同学和答辩委员会就其德育表现作出评价。

(一)精心组织、严格要求,确保德育答辩教育效果

为了上好德育答辩这堂“课”,理工学院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了德育答辩实施方案,成立了由院领导、学工部(团委)负责同志、学部书记、辅导员、“两课”教师为成员的毕业生德育答辩委员会。按照学院的总体部署,德育答辩分为撰写论文、审核评阅、现场答辩三个阶段。

撰写论文阶段。学院要求每个毕业生认真回顾自己四年的学习、生活,对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进行全面总结,寻找并弥补不足,调整发展方向,达到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目的。

2010届2196名毕业生全部撰写了德育论文。

论文评阅阶段。学院专门安排了德育答辩论文导师,对毕业生德育论文进行指导、审核、评阅,并写出评阅意见。大部分学生结合自身实际,从思想认识、道德品质、人际关系、未来发展等方面做了认真总结,写出了有质量的论文。

现场答辩阶段。在德育答辩会上既有毕业生们的真情告白,也有献给学校建设发展的合理建议。学院毕业生德育答辩委员会成员分组深入各学部,听取学生陈述,进行现场提问,根据德育答辩评分标准评定现场答辩成绩。

(二)根据学生在校思想政治表现,评定德育答辩教育成绩

学生德育答辩的成绩由现实表现、书面总结、现场答辩、毕业离校期间表现四部分成绩组成。其中,现实表现的成绩占50%(辅导员打分)、德育论文的成绩占20%(指导教师打分)、现场答辩的成绩占30%(答辩评委打分)。

德育答辩的成绩分为四个等级:优(90分以上)、良(75分以上)、合格(60分以上)和待考察(60分以下)。对于成绩评定为待考察的学生,指导教师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进行二次答辩;二次答辩不及格的,按结业处理。

2010届有2196名毕业生,其中有248名毕业生因工作需要(顶岗实习)不能回校答辩(但均提交了德育论文),在校答辩1948人,占毕业生总数的89%;有81名学生第一次答辩成绩不合格,进行了二次答辩。

(三)发动低年级学生参与,延伸德育答辩教育效果现场答辩阶段,学院鼓励低年级学生旁听。对于毕业生本人来说,这是对自己大学四年的总结和人生的升华,而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这是最好的心灵鸡汤,为他们的大学之路指明了方向。答辩结束之后,德育答辩委员会评选出优秀德育论文,将其集结成册,提供给在校学生阅读,进一步扩大德育答辩的影响力。同时,学院围绕德育答辩成果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使毕业教育和入学教育首尾相连,把优秀毕业生在德育答辩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感悟传递给新生,进一步促进了学院优良学风、校风在高低年级间的传承。

二、德育答辩的实际成效

实践证明,德育答辩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德育工作的有效方式,是对大学德育实施效果的全面检验,是对毕业生在高校学习阶段的最后一个综合性、总结性的考核评价环节,是对学生在校期间思想状况的全面考核,是大学毕业生德育状况评价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一)德育答辩成为加强毕业生离校教育工作的有力方式

相对于专业答辩,德育答辩形式更加灵活,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因此更具吸引力。这种新颖的毕业教育方式在毕业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一位毕业生的感触颇具代表性:“在离校前夕,能有这么一个机会与教育、帮助、关心我们四年的老师进行一次坦诚的沟通,实在是很难得。老师们不仅帮我分析了优缺点,还给了不少中肯的建议,对我走向社会大有益处。”

通过德育答辩,学校全面考核了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政治表现,进一步掌握了学生的成长轨迹,全面检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学校德育答辩工作还吸引了其他专业课教师和“两课”教师,德育答辩的过程成为师生真情话别共叙情谊的过程,进一步密切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增强了教育的感染力和亲和力,及时疏导了离校前学生中存在的各种不良情绪,2010届毕业生成为历年来毕业离校期间表现最好的一届毕业生。

(二)德育答辩成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为学生提供一个量身定做的教育环境是德育答辩工作的出发点之一。按照教育规律,大学教育是通过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相互作用,最终以学生自我教育来实现的。而毕业生德育答辩活动的形式特点是,它从毕业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出发,充分反映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答辩会的时机、内容及形式为毕业生的思想教育提供了一个个性互动的教育环境。学生有机会自我总结、交流、答辩、阐述,使学生在浓郁的人文氛围中自觉地投入。经过学生入脑、入心的理智思考获得的心灵体验、思想升华的效果是任何灌输式、说教式的教育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同时,学校注重将德育答辩理念加以推广,发动低年级学生现场旁听毕业生德育答辩,以德育答辩成果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使德育答辩成为贯穿所有年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纽带,成为学校德育教学和学生德育实践的载体,成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有效途径。

(二)德育答辩成为构建大学生德育工作体系的重要载体

如果说专业答辩是学生完成学业的检验,那么德育答辩就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综合考核,是学习期间思想状况的展示和总结。通过德育答辩,学校增加了一道“出口”检验关,改变了以往学生重专业、轻德育的思想。与专业答辩相比,德育答辩更多的是一种思想与实践的总结和展示。通过这种“出关”,更增强了大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更增添了大学生毕业走向社会的信心。

按照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的安排,在2010年毕业生德育答辩的基础上,已组织新生结合入校以来的所感所想,在辅导员和个人成长导师的指导下,撰写德育论文开题报告,认真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为自己4年的大学生活打下基础,也为学习4年后的德育论文答辩积累资料。从入学教育时的“德育论文开题”到毕业教育时的“德育论文答辩”,毕业教育和入学教育首尾相连,同时辅以二、三年级德育论文的阶段答辩,一个完整的本科生德育工作体系正在该校逐步形成。

事实表明,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以德育答辩为载体,以学校德育理论教学和学生德育实践活动为核心,以学校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为支撑的模式,成为评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平台,“下得去、上手快、用得上、留得住”,成为学院毕业生的普遍特点。学院2010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4%,受到社会、同行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广泛肯定。

三、德育答辩的实践启示

科学合理的德育评价对于高校优化育人过程、提高育人效果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然而,目前不少高校的德育评价缺少人性化、动态化和多元化,影响了评价结论的客观性、全面性、合理性和公正性,进而影响了德育的实效性,高校德育评价体系亟待改革。河北科技大学德育答辩工作的实践表明,德育答辩正是实现高校德育评价体系改革的重要平台。

(一)德育答辩能够实现德育评价的人性化

重视人的差异性,突出人的主体性,这是人性化评价理念的基本要求。德育答辩认可了个体的差异性,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德育论文的开题报告、中期答辩、毕业答辩组成一个完整的道德评价过程。这个过程立足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通过评价前、评价中、评价后的全过程跟踪管理,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积极性,提高他们自我检查、自我分析、自我教育的能力,促使学生由对德育的外在要求转化为内在的动力,促使评价活动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调节的有效载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评价的导向功能、调节功能、启动功能和激励功能,实现德育评价育人育才的真正意义。

(二)德育答辩能够实现德育评价的动态化

长期以来,高校德育评价注重静态取向,重视的是评价的判断和鉴定功能,并进一步异化为片面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作用,以终结性评价结论来区分学生道德素质的高低,而忽视了大学生的心理与生理还处于成长的动态过程中。因此,教育者必须以发展的目光、前进的观念来看待每位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与行为表现,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看最终结果,而应关注其成长过程中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指引他们看到自己发展过程中的成功方向。通过对学生阶段的、单元的和局部的道德发展水平评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全面发展,也能对德育工作进行不断调整,改进德育体系及其手段方法,甚至重新构建。这样,在学生自我发展和学校德育评价的互动中,学生不断取得进步,德育工作目标也能够最终实现。

(三)德育答辩能够实现德育评价的多元化

个人德育状况总结范文第2篇

摘 要 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承德市高新区一中开展体育课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为300名学生。结果显示:该校体育课的开展情况相对较差,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承德市 体育课 开展现状

一、前言

目前我国对体育课的改革力度大大增加,但是在一些学校体育课的实施过程中却没有完全到位,影响了承德市高新区一中体育课的开展。关于中学体育课方面的研究不在少数,但是各地区各中学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前人研究出的结果和应对策略都特别具有针对性。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前人的研究方法及应对的措施,对承德市高新区一中体育课开展的现状与标准体育课要求之间作对比,找出差别,并为该校今后更好的开展体育课提出建议。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承德市高新区一中体育课开展的现状。

(二)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进行深入的讨论、论证。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该校开展体育课的课时情况

承德市高新区一中体育课的开展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学校的体育教学和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通过调查问卷得知该学校不同年级开展体育课的数量不同。承德市高新区一中高一年级学生每周开设体育课状况优良,每周开设体育课为3节,高二年级学生开设体育课情况较好,每周2节。高三年级学生每周开设体育课的状况较差,每周1节。这表明承德市高新区一中一年级、二年级开设体育课状况较好,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相对较高。

(二)该校的体育教师师资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该校体育教师大专学历人数最多,有3人。本科学历人数较多,有2人。研究生学历和其它学历比例相当,各有1人,各占体育教师总人数的14.29%。这表明承德市高新区一中体育教师的总体学历偏低,与现代化城市高中教师学历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该校的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的认知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该校的体育教师能独立备课的有1人,和教研组一起备课的体育教师有2人,不备课的体育教师有4人。这表明该校的部分体育教师没有认识到体育课的重要作用,反映了教师层面对于中学体育课的重视程度稍有不足。

学生是保证体育课能够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学生只有以积极的态度去上体育课,才可以学到体育知识,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实现体育课的价值。

承德市高新区一中部分学生对正常开展体育课的支持程度统计如表1所示,从中可以看出高一年级学生有97.73%学生支持正常的开展体育课,高二年级有89.66%的学生支持正常的开展体育课。高三年级的学生有84.71%的学生支持正常开展体育课。这表明由于各年级学习压力的不同,对体育课的支持程度有所不同。

(四)承德市高新区一中的体育场地、器材情况

通过本人亲自到该校调查发现,由于历史原因,没有田径场地。篮球场仅有3块非标准场地,每个场地的面积很小。室内乒乓球案板仅有1个,其它的体育场地、器材还没有设置。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第一,该校对一年级、二年级体育课的重视程度相对较高,对三年级对体育课的重视相对较低。

第二,该校的教师年龄层次合理,但是教师的总体学历情况偏低,本科以下学历的体育教师占比较高。

第三,该校的部分体育教师专业素质有待提高,教学方法有待创新。

第四,该校的体育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不完善,不能完全满足师生体育运动的需求。

(二)建议

第一,学校应该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开展体育课,对各年级开展体育课的课时一定要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课时的要求。

第二,教育主管部门在体育教师人才引进的工作中,注意在学历及性别上采取有效措施,使体育教师的学历符合现代化城市高中的学历要求,不同性别的体育教师比例合理。

第三,学校相关领导应该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支持在职体育教师的进一步进修,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改进教学方法。

第四,在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相关部门适当加大对体育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的投入。

参考文献:

[1] 王淑清.长春市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东北师范大学.2005.23(7):12-14.

个人德育状况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现状;影响因素

作者简介:杨秀文(1976-),女,吉林辽源人,山东工商学院政法学院,讲师;隋丽丽(1974-),女,山东烟台人,山东工商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山东 烟台 264005)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项目编号:531-001-030498-01)、山东高校人文社科研究计划项目(项目编号:521-014-303138-1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2-0228-03

网络道德失范指个体在网络环境下,由于缺失相应的网络道德规范或自身内部的自律而产生的有悖于社会公德的一种非常态行为。这种失范具体表现为:利用互联网对他人进行欺骗、攻击;制造、传播病毒和垃圾信息;将他人隐私在互联网公开,对他人进行诽谤、侮辱;浏览、下载、传播色情、暴力信息;抄袭、剽窃他人研究成果;非法侵入、攻击他人信息系统等。[1]

大学生作为受网络影响很深的庞大群体,也同样呈现出很多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这就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新的挑战与课题。中国传媒大学团委组织针对国内本科大学生的随机抽样调查显示:有54%的大学生经常或偶尔浏览黄色网站;超过53%的大学生承认自己抄袭过论文,但认为抄袭是一种学术败坏的仅占38%。国内已经有很多学者开始关注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现状的探讨,对于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比较少见。本研究在调查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人口学变量、上网基本情况等因素对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影响,以期探明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影响因素。

一、研究方法与过程

1.研究对象

调查山东师范大学、山东财经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山东工商学院、鲁东大学、烟台职业学院、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分校、威海职业学院等10所院校300名学生,收回有效问卷291份。其中男生155人,占总人数的53.26%,女生136人,占总人数46.74%;文科生146人,占总人数50.17%,理科生145人,占总人数49.83%;独生子女154人,占总人数的52.92%,非独生子女137人,占总人数47.08%;城镇学生130人,占总人数44.67%,农村学生161人,占总人数55.33%。

2.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为自编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问卷。

问卷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的调查,第二部分是关于调查对象上网基本情况的调查,第三部分是关于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状况的调查。第三部分是问卷的主体部分,共有25题,分为6个维度:网络依赖、网络攻击与谩骂、网络侵权、网络色情、网络黑客、网络失范行为的意向。前5个维度是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主要类型,而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意向是一个预测未来趋势的维度。Kang(2006)指出:行为意向意味着人们想要实现某种行为的程度[2]。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意向是指大学生由于基本道德规范缺失或混乱,在网络空间中发生违背网络道德的非理的倾向和意愿。[3]社会学、心理学和行为学认为,行为意向是决定行为发生与否的最重要、最直接因素,就是说大学生道德失范行为意向可以很好地预测大学生在网络社会中是否出现道德失范行为。

问卷采用5点记分法,让被试对所陈述的网络行为与自己的情况是否符合以及在多大程度上符合进行判断:1表示“非常不符合”,2表示“比较不符合”,3表示“介于符合和不符合之间”,4表示“比较符合’,5表示“非常符合”。为了不使调查对象产生歧义,在调查中“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一律用“网络不道德行为”来代替,二者含义相近,能让调查对象更好地理解问卷内容。经过预测验的验证,问卷具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其结果是可信与可靠的。

3.研究程序

采用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员都是经过专门培训的本科高年级学生。调查结束后用SPSS13.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

1.大学生上网基本状况

(1)网龄。网龄一年的大学生有25人,占总人数8.59%;网龄两年的有97人,占总人数33.33%;网龄三年的有104人,占总人数的35.74%;网龄四年及以上的有65人,占总人数的22.34%。

(2)上网工具。131人经常使用电脑上网,占总人数45.02%;经常使用手机上网的有59人,占总人数20.27%;二者使用时间差不多的有101人,占总人数34.71%。

(3)经常上网地点。家里上网的有42人,占总人数14.43%;189人在宿舍上网,占总人数64.95%;27人在网吧上网,占总人数9.28%,27人在学校公共场合(如图书馆)上网,占总人数9.28%;6人选择的是在教室上网,占2.1%。

(4)每日上网时间。每日平均上网时间小于1小时有40人,占13.75%;每天上网1-3小时有155人,占53.26%;每天上网3-5小时有70人,占24.05%;每天上网5小时以上有26人,占8.93%。

(5)何时上网。在自由支配的空闲时间上网的有172人,占59.11%,只有周末时间上网有58人,占19.93%;随时(甚至包括上课时间)上网的人有62人,占21.31%。

2.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状况

(1)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总体状况。

由于所采用的问卷中每一个项目均采用5级评分制,故取中值3为参照值。从表1可以得出,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每题得分平均值为2.3595,属于中等程度范围。

(2)人口学及上网基本情况和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相关。考查人口学变量、上网基本情况和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相关,相关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注: *表示在0.05水平上显著,**表示在0.01水平上显著,***表示在0.001水平上显著。

分析表明,性别和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总分和六个分维度之间都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受教育层次和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总分、网络色情、网络黑客、失范意向等几个维度之间都存在显著负相关;生源地和网络黑客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网龄和网络黑客、网络色情之间都存在显著负相关;上网地点和网络依赖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和网络黑客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每日上网时间与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总分、网络依赖、网络攻击、失范意向之间都存在正相关;何时上网与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总分、网络攻击、网络色情、网络黑客之间都存在显著正相关。

3.各因素对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预测

分析表明,性别、受教育层次、每日上网时间、何时上网这四个因素和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为了进一步探明人口学变量和上网基本情况对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影响,以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为因变量,以人口学变量和上网基本情况的有关变量作为预测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如表3所示。

检验多重共线性,发现各个变量的容限度都是1,说明不存在严重的共线性问题,回归的结果是可靠的。结果表明性别、受教育层次、每日上网时间都进入了回归方程,共同解释了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总变异的17.1%。

何时上网没有进入回归方程,为了进一步探明何时上网与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之间的关系,以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为因变量,以何时上网目标为预测变量做曲线拟合,发现二次方程拟合最好,R2=0.031,Sigf=0.011,标准化方程为:网络道德失范行为=57.0157+0.4584×何时上网+0.6779×何时上网2。

三、分析与启示

1.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状况总结

研究表明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每题得分平均值为2.3595,属于中等程度范围。由此可见,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并没有很严重,但也不容乐观。在六个分维度上,行为意向这一维度每题平均得分最高(M=2.80756),这说明虽然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水平并不高,但是其意向水平高于实际水平。也即虽然很多人没有表现出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但是有较高的行为意向,今后表现出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可能性比较大。

2.有关因素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影响

(1)人口学变量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影响。相关分析表明性别、受教育层次两个因素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有显著影响。生源地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整体行为没有显著影响,但对网络黑客维度有显著影响。专业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没有显著影响。这与以往研究结论(俞红蕾)并不一致,可能和抽样因素有关。[4]

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受教育层次和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之间都存在因果关系。性别方面,男生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明显高于女生,并且在网络依赖、网络攻击、网络侵权、网络色情、网络黑客、网络道德失范意向六个分维度上也都明显高于女生。这与以往的研究(俞红蕾)结论是一致的。[4]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是:男性比女性更具有攻击性,自控力也不如女性,网络的自由性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男性这方面的需求,因而表现出更多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

在受教育层次方面,专科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明显高于本科生,专科生网络色情、网络黑客、网络道德失范意向三个分维度上也都明显高于本科生。这可能和专科学生往往面临更大就业压力有关,面对压力时人们容易逃避现实而选择消极退避的生活方式,或者是需要更多宣泄,而网络无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这方面的需求。

(2)上网基本情况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影响。研究主要考查了网龄、主要上网工具、经常上网地点、每日上网时间、何时上网等上网基本情况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每日上网时间、何时上网与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而网龄、主要上网工具、经常上网地点和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整体水平没有关系,但是网龄和网络黑客、网络色情之间都存在显著负相关;上网地点和网络依赖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和网络黑客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网龄长的学生在网络色情、网络黑客两个维度上的得分明显高于网龄低的学生,可能是因为网龄越长对网络道德失范行为越不敏感、越麻木,因而放纵自己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上网地点方面,在网吧上网的学生其网络黑客行为明显高于在其他地点上网的学生,这可能是因为在网吧上网身份的隐秘性强,进行黑客攻击被发现的可能性小,因而网络黑客行为更明显些。

回归分析表明,每日上网时间和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之间存在线性相关,每日上网时间长的学生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明显高于每日上网时间短的学生,每日上网时间越长,出现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可能性越大,同时每日上网时间长的学生在网络依赖、网络攻击、网络道德失范意向三个维度上的得分明显高于每日上网时间短的学生。这是非常符合客观实际的,如前所述,每日上网时间越长,对网络道德越不敏感、麻木,因而出现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可能性更大。

曲线拟合分析表明何时上网与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之间存在曲线关系。随时(甚至上课的时间)上网的学生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明显高于仅在周末和在自由支配的空闲时间上网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在网络攻击、网络色情、网络黑客等三个维度上的得分也明显高于其余学生。随时上网的学生对网络的热衷和依赖更明显,现实对他们的约束力往往更小,同时他们往往也是在线时间长的学生,因而网络道德意识可能会更薄弱,出现网络攻击行为、网络色情行为、网络黑客行为的可能性更大。

四、结论

第一,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现状不容乐观,其意向水平高于实际行为水平。

第二,性别、每日上网时间、受教育层次与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男生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明显高于女生;专科生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明显高于本科生;每日上网时间长的学生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明显高于每日上网时间短的学生。

第三,何时上网与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二者拟合二次方程,随时上网的学生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明显高于仅在周末和在自由支配的空闲时间上网的学生。

参考文献:

[1]叶通贤,周鸿.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行为及其对策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2).

[2]Kang ,Hyunmo,MinhiHahn,David R. Fortin,Y. J.Hyun,and Yunni Eom. Effects of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on the Consumer Usage Intention of E-coupons [J].Psychology&Marketing,2006,23(10).

个人德育状况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素质 问卷分析 解决对策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学界有关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文章多是纯理论方面的论述,对其进行量的分析的很少。本文自编《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问卷》并对其分析,希望为实践中测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供思路。

一、大学生应具备的思想政治素质

有关思想政治素质的内容,学界没有统一的论述,笔者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主要依据,结合傅进军的《大学素质教育概论》、刘久成的《知识经济与大学生素质论纲》和潘银忠、唐征友、陈铁夫编著的《大学生素质教育概论》,并对部分大学生进行访谈,总结出大学生应该具备以下思想政治素质。

(一)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具有巨大的精神力量,它是大学生的奋斗目标、前进动力和政治方向,对大学生的人生提供指导作用和精神支柱。大学生应该立志高远,树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信念,在实现理想信念奋斗的过程中,为人民建功立业。

(二)做坚定的爱国者

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传统的国家。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也是通向共产主义思想的桥梁。大学生必须继承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懈努力,在艰苦创业中报效祖国。

(三)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

大学生要掌握观察事物的科学方法,增强分清是非的能力,提高运用党的基本理论、路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做一名信仰坚定、是非分明、头脑清醒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确立正确的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观

1.确立正确的人生目的和态度

人生目的是人生实践活动的前提和起点,是人的生命活动的总目标。它决定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是人生观的核心。人生态度是人们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看法。

大学生应该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选择和确立科学的人生态度,正确对待成功与挫折、奉献与索取、幸福与不幸以及生与死等人生问题,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

2.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坚持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关键是要处理好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尤其要处理好个人、集体、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大学生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人生的价值导向。

(五)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大学生要树立社会主义义利观,在学校、家庭、社会领域中坚持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积极实践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自觉遵守科技道德、网络道德、环境道德等,在实践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六)正确处理社会交往、友谊与爱情的关系

良好的人际交往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和大学生自我认识的深化,能为大学生个性的发展与完善创造条件,是大学生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条件。

共同的理想、志向和共同的兴趣、爱好是联结友谊的纽带。真挚的友谊经得起时间和风雨的考验。大学生应正确认识友谊和恋爱,改变在恋爱问题上的不良认知,树立高尚的恋爱观,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业、集体、道德等关系

(七)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的就业牵涉大学生本人和千家万户的利益,牵涉国家和社会的利益。每个人都要面临就业的现实。怎样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社会的需要,主动选择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坚定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的意志和信念,对于大学生顺利走上职业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八)理解法律制度、增强法律意识

掌握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基本精神和内容,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这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也有利于完善和优化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文化素质,使他们成为“四有”人才。

二、自编《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问卷》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根据理论研究,结合前人的调查,笔者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问卷》应该包括大学生的学习观、政治观、爱国主义观念、道德、择业观和人生价值观等方面。

根据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特点,初步编写出由155项题目组成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问卷》初测版本。在对题目表达是否清楚、阅读难度及是否存在歧义等方面进行分析、检验及修订的基础上,对上海大学的本科生进行两次试测,对收回的有效问卷进行相关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和因素分析,最终得到由7个因子、35个题目构成的问卷,问卷的KMO检验结果为0.913,方差贡献率为58.076%,这7个因子和初步理论框架的内容基本相吻合。

笔者主要对问卷的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对大学生思想状况问卷进行再检验,以待进一步的补充和修正。

(一)不同年级之间的差异

我们选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来进行此项的研究,比较的目的是为了分析不同年级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是否存在明显的差异。

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四个不同年级在爱国主义观念和学习观上的差异比较显著(爱国主义观念上Sig.=.034,学习观上Sig.=.000),其它5个因子维度的年级差异均不显著。总体来说,各个维度的得分随着年级的的递增呈现下降的趋势,大三年级在人生价值观、政治观和择业观因子维度上的得分均相对比较低,这一现象值得我们反思。

(二)男生和女生在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的差异

运用统计学上的独立样本T检验来比较男生和女生在思想政治素质的7个维度上的差异。

结果显示,在人生价值观因子上,男生平均分数比女生低,差异显著 (T=-2.037,Sig.=.010);在理想信念维度上,男生平均分数也比女生低,而且差异极其显著 (T=-3.170,Sig=.006)。然而在择业的问题上,两个样本的相伴概率大于显著性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 (Sig=.467);在道德观因子上,男生平均得分数比女生低,差异比较显著 (T=-2.099,Sig=.004);在对时事政治的关心程度上,男生平均得分数也比女生低,但差异极其不显著 (Sig=.077);在爱国主义因子上,男生平均分数比女生低,差异比较显著 (T=2.086,Sig=.019);在学习观念上,男生平均分数明显比女生低,而且差异及其显著 (T=-3.638,Sig=.000)。

由以上对男女思想状况的T 值和Sig值的比较可以看出,男生和女生除了在对时事政治的关心程度和择业态度上没有显著差异外,其余几个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

(三)大学生思想状况的总体情况

1.在人生价值观因子上

在问卷中,党和政府倡导的社会主义人生价值观,得到大学生广泛的认同。调查显示,赞同“要在创造中奉献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占75%,认为“在当代,仍然应该推崇大公无私的雷锋精神”的占77.7%;在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关系问题上,赞同“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的占82.9%,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占97.2%;赞同“大学生应该继承和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的有92.1%。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人生价值取向积极向上,务实进取。

2.在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方面

问卷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同学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高度信任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道路,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充满信心。81.7%的同学认为“中国共产党有能力把自身建设好”,赞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占调查人数的76.6%,赞同“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的占86.9%,赞同“信仰共产主义,希望为党和人民多做贡献”的占71.6%。

3.在道德意识上

调查显示,94.8%的同学坚持诚实守信的优良道德传统,认为“在关系个人利益的考试、评奖或找工作时,仍然坚持诚信美德”,93%的同学选择“按照道德要求行事”,91.4%的人“在公共汽车上主动给需要帮助的人让座”。

4.在爱国主义情感上

调查结果显示,65.3%的同学认同“爱国就是爱社会主义中国”的观点,87.5%的同学认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赞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爱国主义并没有过时”的人占到92.4%,“比较关注和谐社会和和谐校园建设”的人数占总人数的67.1%。

5.在学习观上

调查中,90%的同学“多数情况下能保证按时去上课并遵守课堂纪律”,90.6%的同学“正常情况下,一般不旷课”。此方面男生和女生存在的差异最为明显,T检验的相伴概率Sig=.000,我们可以通过具体的比例来分析。在“正常情况下,我一般不旷课”这道题目上,61.5%的男生不符合这种情况,而66.2%的女生符合这种情况。在“遵守课堂纪律”这个题目上,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75%的男生认为自己不遵守课堂纪律,而68.3%的女生认为自己遵守课堂纪律。这与实际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是相吻合的。女生在课堂和自习上用的时间均比男生多,成绩也相对来说比男生好。

总体分析表明,作为一名大学生,大部分人能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总体上是不错的。他们思想活跃,积极进取,乐于探索,明辨是非;他们拥护党的领导,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绝大部分同学能把热爱祖国和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结合起来,做忠实的爱国者;在社会伦理道德方面,他们富于正义感、责任感,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对社会丑恶现象深恶痛绝,对社会主义前途充满信心。因此,大学生的思想主流是好的,精神追求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是有希望的一代青年。

当然,问卷中也反映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有些同学理想信念淡化,他们对中国共产党充满怀疑,认为共产主义不一定能够实现;有些同学在价值观上存在贪图享乐、拜金主义和不劳而获思想;有些同学道德观念弱化等等。在性别比较上,男生的得分普遍比女生低,这些问题都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的足够重视。

三、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建议和对策

结合第二部分中对大学生思想状况比较分析的结果,贯彻党中央的第16号文件,高校应该加大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力度,并采取一系列举措。针对大学生思想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应进一步加强以下工作:坚持用问卷调查法对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跟踪研究

问卷调查法最突出的特点是实证性。利用精心设计的问卷搜集资料是研究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在现代社会,大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其思想状况的异质性程度也日益增强,不记名式的调查问卷可以更真实的反映学生的思想;用计算机软件对统计结果进行比较科学的分析,更加客观和直观。例如本研究中利用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可以具体研究性别、年级间的差异,根据分析结果还可以进行进一步的预测。明确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差异,制定阶段性的教育计划

1.明确不同年级的教育目标,采取阶段性的教育计划

为了切实提高素质教育和大学生成长培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各年级阶段性的教育内容应该有所侧重。对于低年级来说,由于刚步入大学,对大学生活处于适应阶段,对专业处于了解阶段,因此此阶段大学的适应性教育、成才素养教育和专业兴趣教育是重点;而高年级同学面临就业、考研等选择,生涯规划、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的教育相对来说比较实际。因此在内容和形式上,思想教育工作者要按照德育教育和学生成长的规律,制定阶段性的教育计划。采取座谈、访谈、报告、讲座等形式,加强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育。

2.明确年级和性别的差异,开展特色教育活动

除了采取阶段性的教育计划外,教育者还要注意到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的差异。问卷分析的结果表明,大一、大二学生和大四的学生相对来说比较关心时事政治,大三的学生在此方面的得分相对来说较低;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观上的得分高于高年级学生,而且年级越高,旷课和不遵守课堂纪律的现象越严重;男生的得分普遍低于女生。因此各个年级要针对这些差异开展一些特色教育活动。

比如举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讲座或报告,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政治观。另外高年级的学生还要端正学习观念,倡导积极学习、认真学习、终身学习;采取游戏、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男女思想状况方面的经验交流,使他们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3.有的放矢,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旨在系统地向大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原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人生哲理与道德的教育;帮助和指导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针对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带有规律性的问题与现实生活中反映出来的各种倾向进行教育,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理论素养和认识能力。因此,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在正视课堂教学面对诸多问题的基础上,我们要力兴除弊,探索教学通过方法的改革,通过说服教育法、情感育人法,激励法等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编写课题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傅进军.大学素质教育概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刘久成.知识经济与大学生素质论纲.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0.

[4]裴群力.关于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7,3.

[5]毛国涛.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报告.中国成人教育,2007,1.

个人德育状况总结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当前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因此,会计伦理道德规范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在分析研究了会计伦理现状的基础上,给出了提高广大会计人员道德素质的建议。

论文关键词:会计伦理信息失真现状分析

最近十几年以来,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我国会计领域出现了普遍的会计造假以及由此引起的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究其原因,虽有制度不完善、法律不健全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会计行为人的道德意识日渐淡薄、道德意志日渐薄弱,经不起金钱、名利的诱惑而丧失最基本的会计行为规范——伦理道德,进而导致了这些不道德会计行为的发生。

由于会计活动及其活动结果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会计领域的这些不道德行为不仅直接损害了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影响了会计职业者的声誉,造成了会计行业风气的下降,也严重破坏了整个社会的风气,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的有效运行。这是和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极不吻合的一种不和谐现象。所以,会计伦理道德规范建设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

一、我国会计伦理现状与分析

中国5000多年的历史,其创造的文化源远流长,其中许多经典的伦理文化运用到了会计职业,如仁义、和谐、诚实守信、实事求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公而忘私等,都是会计从业人员的高尚品质。本文通过研究文献并进行了必要的问卷调查来探讨我国当前会计伦理的现状。

(一)会计道德教育情况不容乐观

国家会计学院《会汁诚信教育》课题组曾对会计职业道德课的开设情况进行过相关调查,结果如下:

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没有开设《会计职业道德》这方面的课程,一小部分是“有但不独立”,即有内容但没有单独设课,陈琪、戴蓬军和马正凯也曾对目前会计专业学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研究,获得情况如表1、表2:

表l结果显示,290名专科学生只有20名学习过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只占专科学生总人数的6.9%;380名本科学生有l5人学习过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只占本科学生总数的3.9%;285名研究生中有130人学习过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只占研究生总数的45.6%,有25人通过其他课程和方式学习过会计职业道德,只占研究生总数的8.8%。经过回访和实地访谈了解到,三类学生中学习过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大部分是以前从事过会计工作,在会计人员后续教育中学习过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研究生中有一部分学生专门从事过会计职业道德研究或者相关研究,从其他途径学习了会计职业道德课程。80.1%的在校学生没有学习过会计职业道德课程,这说明大部分学校的会计专业没有设置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或对学生进行相关教育,说明大学中会计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方而还存在缺陷。

表2结果显示,290名专科学生中有280人不了解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约占专科学生人数的96.6%;380名本科学生中有367人不了解,约占本科学生人数的96.6%;285名研究生中有151人不了解,约占研究生人数的53%。被调查的学生中共有798人不了解基本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约占被调查人数的83.4%;共中有141人对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一般了解,分别为:专科生6人、本科生11人、研究生124人,约占被调查学生人数的14.8%;三类学生中对会计职业道德规范非常了解的只有16人,其中专科生4人、本科生2人、研究生1O人,只占被调查总人数的1.8%。有83.4%的被调查学生不了解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说明了我们在教学中存在不重视对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缺陷。

(二)会计从业人员会计职业道德的状况

为了解当前企业会计伦理状况,笔者设计了问卷,并随机选取当地企业进行了调查研究,其中对涉及会计从业人员会计道德的调查结果,如表3、表4、表5、表6、表7:

如上表所示,会计从业人员会计职业道德暴露的主要问题有:

(1)从业人员对会计伦理的理解程度总体不高,对会计伦理不理解的占到了75.77%,必须加强对会计伦理的教育;(2)除了极少数人认为伦理“不重要,可忽略”和“不清楚”外,多数人承认伦理道德对企业有重要性,会计伦理道德的重要性得到共识;(3)会计报表的可信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几乎不相信”和“完全不相信”的占到了接近一半,可见会计从业人员对自己的职业信心不足;(4)对会计造假现象,“了解技巧,学习一下”和“漠不关心”的占到了65.39%,说明大部分人已经对会计造假现象麻木,有认同的趋势,可见全面遵守会计职业道德面临很大的困难;(5)正常工作中,大部分人还是能有自觉遵守会计职业道德的意识,完全不遵守的只占一成,但是迫于上级压力的情况下,大部分会计人员都不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说明公司负责人的职业道德影响着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的情况,也说明了会计人员缺乏独立性。

二、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建议

通过研究文献并进行了必要的问卷垌,我们清楚地了解到:当前我国会计人员有一定的道德意识,当然也有一定的伦理基础,但对会汁职业道德的认同感不强,相当一部分从业人员对提供虚假信息资料视为常物,而且对会计道德的操作运用很差。必须尽快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广大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现提出以卜议:

(一)加强会计道德教育

目前在我国高等院校的会计学专业的教学体系中,会计道德教育的课程建设问题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存在着伦理的道德教育与科技知识的能力教育相分离的现象,使道德教育缺乏载体。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要提高其综合素质,必须坚持不懈地开展后续教育。在教育体系上,要建立分层次的教育系统,在教学方法上,应采用以案例为主的方式;在教学手段上,应大力发展以网络为基础的远程教育系统;再教育形式上,应不限于课堂教学,还应采取学术会议、专题研讨会、参观学习、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教育。

(二)加强会计法规的可操作性

新《会计法》规范了会计行为,对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某些方面操作性差。如规定了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没有明确哪些人是“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法律责任”一章提到“情节严重”、“构成犯罪”、“重大损失”等词都没有量化,也无具体的解释,给执法带来了困难;对财务会计人员的激励机制也缺乏操作性,“对认真执行本法,忠于职守,坚持原则,作出显著成绩的会计人员,给予精神的或者物质的奖励”,对于会计人员来说并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

(三)加大会计造假的处罚力度

处罚力度不大,不会对造假者带来威慑的作用。有些情况下违反会计法规,常常就只是批评教育,下不为例了之,或者是罚款了之,惩罚力度不大,对他们自身没有影响,还是一如既往地制造虚假会计信息。《会计法》规定,对违反《会计法》有关规定,对个人处以3000至5万元的罚款。对企业的经济处罚最多是l0万元,这10万元对预期收入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的造假者来说是微不足道的,这样无法起到威慑作用应该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对会计造假行为的处罚应数倍于其捩得的经济利益和所造成的损失,应引入民事赔偿机制和相应的民事诉讼机制,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法律对会计造假行为的震慑作用。

(四)完善内部监督体系

首先要建立和健全内部监控制度,把住会计信息失真的第一关。会计内部监督必须改变会计负责人担任内部审计负责人的做法,会计内部监督要强调单位负责人对法律负责,会计人员对单位负责人负责,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其次要完善注册会计师监督体系。保证注册会计师能保持应有的独立性和谨慎原则。不但要提高社会审计的独立性,对任何单位或个人无论以何种方式干预注册会计师进行独立审计的行为,都要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而且,应规范会计事务所的审计费用,制定合理的价格,并把审计费用写在出具的审计报告里,接受监督,这样能减少事务所压价拉客而出具虚假报表的可能。

(五)加强企业伦理建设

企业伦理包含了企业全部生活中的所有道德现象,体现在其所蕴涵和活跃着的道德意识、道德准则与道德活动总和。会计伦理从属于企业伦理,要求所有员工都有责任保证公司会计和内部控制程序在任何时候都得到严格遵守,只要他们发现这些程序的缺点,都应该向有关部门提出以不断改进企业的会计行为,建立会计伦理准则形成企业会计行为由外部法规约束和内部道德引导的双重制约,使会计人员的行为合理化。会计人员是会计伦理系统的核心,他们是会计法规和会计制度的执行者。会计人员遵守了会计伦理道德,作为一名雇员又会自觉遵守企业的伦理规范,形成良性循环,会计伦理道德以其规范力量,有助于企业确立整体价值观和发扬企业精神,有助于群体行为合理化,有助于企业文化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