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校数学

高校数学

高校数学

高校数学范文第1篇

高校数学教学多维性模式创新能力作为高等教育基础课程之一的数学类课程,其教学质量的高低,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尺。数学类课程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了学生在其日后专业课程学习的效果。数学类课程内容不但可以强化学生在理性思维方面的训练成果,还可以提高学生对待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加强学生网络社交、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高校数学教育,能够使大学生受益终生。

一、当代高校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体系存在问题

当代高校数学教学体系中,数学类课程主要被分在基础类院系,教学内容过于广泛,形式过于单一,不能够针对各个专业知识的需求而执行差异化教学,对专业方面的数学教育不具备一定的针对性,难以发挥数学教学的最大效用,不能够准确的把握学生后续专业学习的要点,难以刺激其应有的发散思维。

2.数学教材存在问题

如今的高校数学教材内容极具宽泛性,对于指导学生学习基础理论知识游刃有余,但是对于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就不具有针对性和应用性,无法用直观的方式寻找到具有专业应用方面的数学例题。学生学习内容广泛却无法找到专业学习的办法,教师数学专业基础强却无法找到帮助学生了解专业所需数学知识的办法。

3.数学教学方式和手段存在问题

教学方式过于呆板,教学手段过于单一,教学内容过于枯燥,教学形式过于简洁,这些都是传统高校数学教学体系中存在的弊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无法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综合性素质人才,培养出的只是一批应试教学下产出的“高能畸形儿”,这样的“人才”已经不能够被社会所接受。

二、实施多维性教学模式具有的重要意义

1.多维性教学模式的实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多维性教学模式的实施,能够改善我国高校数学课堂教学模式那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观念,在根本上改善以往课堂秩序差、教学方法单调、学生参与度低等相关问题。能够适应当前新课标下对教学目的的根本要求。所以,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向着师生共同参与的多维性教学模式方向转变,这将成为今后高校数学教学研究工作的重点。

2.多维性教学模式的实施,有利于提高数学基础课教学的教学效果

传统的学术型教学模式,无法发挥高校数学课程内容广泛性和综合性的主要优势,它忽略了由理论转变成实践的重要性而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这样就难以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多维性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注重教与学的双方互动,在保障教师授课情绪的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这样的教学模式必然能够提高高校数学的教学效果。

三、多维性数学教学模式探究内容

1.实施分层化教学目标,改善教学大纲制定

根据高校学生专业的设计特点设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大纲,细化教学目标层次。根据目标的根本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依照学生认知能力的差异性,制定出具有一定适应程度而又有层次的教学目标:对基础层面较差的学生,主要教学目标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狠抓养成教育,规范行为习惯,以力争成绩合格为根本目标;对具备一定基础的学生,在保障其学习基础的同时要施行养成教育,助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超过合格成绩为根本目标;对于基础层面较好的学生要深入挖掘潜能,刺激其发散思维能力,以力争成绩优秀为根本目标。只有进行分层次、立体化教学,才能满足不同层面学生的需求,实现全员化进步的教学效果。

2.实施立体化课堂教学,丰富高校数学教学课堂内容

实施立体化课堂教学方法可以有两种手段:多媒体演示教学法和实例讨论式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教学法具有生动性、灵活性、互动性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投影仪、电脑、幻灯机等电子仪器来丰富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理论课堂教学,能够充分的发挥人机互动、师生互动的优势,能够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具有灵活的教学方式,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例讨论式教学方式可以完善师生间互动和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在疑难教学问题上可以提供合作性、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将原本极具复杂化的数学理论可以简单的应用于具体的实际问题之中,深化学生记忆,提高教学效率。

3.实施多维化考试方式,多角度完善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考察能力

考试是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一项重要手段,能够明显地检测出学生对于所学知识应用的学习效果,也是检测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传统的闭卷理论知识考试并不能够有效地检测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具备的创造能力。因此,我们要采取多种方式的考察手段来丰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手段:首先,要采取期末测试与日常测试相结合的考察手段,这样的做法可以有效减少学生应试准备的行为,激发学生日常学习意识,将有效学习周期拉长;其次,要采取期末测试与论文考试相结合的考察手段,这样的做法可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深度的掌控,便于强化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能够真正灵活掌控所学的数学知识;第三,要采取期末测试与数学建模相结合的考察手段,这样的做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培养学生从事科研工作的初步能力。

参考文献:

[1]朱练平.柏林大学模式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7,(06).

高校数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数学文化;高校教育;策略

数学课程是高校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数学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数学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一、数学文化

数学问题是人类思想的一种基本方式,数学文化是指数学思想、方法、语言等所保护的人文精神,是数学教育、数学史与人文思想的总和。数学文化拥有其独有的数学语言,在科学发展的历程中,诸多的科学理论都是通过数学语言来阐述。数学语言是当代科学中的通用语言,是进行交流和贮存信息的重要手段。数学文化不受民族国籍的限制,数学成果属于全人类,数学为人类服务,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数学文化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1]。数学文化有明显的特征,数学文化具有统一性。数学语言的通用性体现了数学文化统一性特征。另外数学成果为人类共享,数学文化的统一性将会在数学交流分享中愈发明显。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文化不同,数学文化的传承主要依靠数学教育。

二、数学文化观与高校数学教育

1.正确认识高校数学教育

我国高校数学教育在不断发展,由过去重视纯理论与逻辑推理价值的思维数学教育,到当前注重数学实用的技能型数学教育。数学教育在高校教育中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数学文化具有完善的体现,数学具有社会实践性,数学文化对数学教育有巨大的影响。在数学文化观下,高校数学教育获得了全新的视角[2]。从数学文化观来看,高校数学教育应该是数学文化教育,不论是过去的理论数学教育还是当今的知识技能型数学教育观,都应该在数学教育活动中融入数学文化教育这一手段。数学文化教育是高校数学教育应该追随的目标,培养掌握数学文化的年轻人对社会将产生重要影响。

2.数学文化促进素质教育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实现人的素质提升,实现素质发展。数学文化对学生的价值观以及行为方式都会产生影响,在数学文化的影响下,高校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教育。高校数学教育不是对学生的发展进行限制,高校数学教育不是规定学生必须成为数学研究者或是数学家,高校数学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数学进行感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在高校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法与思想精神,是高校数学教育的目标之一。在高校数学教育中,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数学教育工作者需要在工作中注意到这点。我国在教育上借鉴了西方教育较多的方法与模式,但是中西方数学教育仍存在较大的差别。

三、数学文化观下高校数学教育的发展策略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高校数学教师是进行数学教育的主体,为了实现数学文化的教育,数学教师应该对数学文化的传播进行支持。高校数学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数学教学观念,在重视数学实际应用的同时,还应该将数学教育升华为数学文化的传播,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数学文化的魅力。高校数学教师是数学文化走进高等院校的重要推动者。

2.塑造文化环境

数学文化的传承需要数学教育作为支持,进行数学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数学文化的塑造与知识技能学习不同,知识技能通过教师讲授、学生参与训练就可以实现,但是数学文化不仅仅是通过训练与讲授就能做到。

文化的培养需要的是环境的熏陶,因此,在高校内塑造一个宽松的文化环境对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高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转变以往的学习观念,注重学习过程与学习体验,在学习中感受文化的力量。这种文化的培养不仅限于数学文化,而是应该打破学科间的隔阂,重视学生个性。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高校数学教师提出了要求,高校教师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

高校数学教育是数学教育研究者及工作者始终关心的问题。高校数学具有较高的逻辑性与抽象性,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较大的困难。教师转变教学方式,重视数学文化的传播,在数学课堂内建立轻松的教学氛围,不仅在课堂内传授数学知识与应用技能,还发展了数学文化,拓展了学生思维。

参考文献:

[1]袁 缘.数学文化与人类文明[D].长春:吉林大学,2013.

高校数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等数学教学 素质教育 内容 方式 检验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科技的发展,数学的重要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在很多学校里,不但原有的理工科专业继续开设高等数学课,而且越来越多的文科专业也在一定程度上开设了高等数学课。然而多年来,尽管许多数学教育工作者在高等数学教育与教学改革中做了一定的努力及多方面的尝试,但收效甚微,这一切都难以满足各学科发展及实践对数学的需要。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对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总结了以下几点看法。

一、当前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方面

高等数学作为一门课程体系,在教材的编排方面,讲究知识的系统性及理论的严谨性,然而各专业对数学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并且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各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都做了相应的调整,因而对数学的要求也相应地改变。但是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为了数学知识体系的严谨性,不加区别的传授,并且还有一部分教师只偏爱推导公式,证明结论,进行纯数学方面的理论推导及数学计算,这势必使所学知识与实际脱节,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二)教学方式方面

现行的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满堂灌”的现象依然突出,教学过程呆板,讲解枯燥无味,缺乏探究和学生的主动参与,缺乏相互的合作与交流,而采用的教学手段依然是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模式,没有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另外,在作业方面,一般仍遵循着传统的模式,即“教师布置固定题目的课后作业学生完成指定的题目并上交书面形式的作业教师批改完后发给学生并讲评作业”。这种作业方式固然有一定的好处,但由于循环周期长及题量有限,因而学生难以从作业中及时得到信息反馈,且不能对所学知识进行较全面的巩固,这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影响下一阶段的学习,进而导致整个学习效果不佳。

(三)效果检验方面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虽然不像中小学那样以升学考试为目标,但从整个培养、教育过程的特征来看,本质上还是应试教育。因为学习成绩将主宰学生整个四年的学习生活乃至其一生,而确定学生成绩的唯一办法还是考试,这也就导致了很多教师在教学时也以通过考试为出发点,而没有与学生所学专业的实际应用挂钩,更别提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及数学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因而也不可能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出21世纪所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二、高等数学教学应对问题的策略

(一)课程内容方面

针对不同的专业对数学的不同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有选择地进行教学,一方面要满足各专业的实际需要,另一方面要渗透一些现代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对物理、化学等专业,讲解及举例时可与实际挂钩;在工科数学教学中,可删掉一些过于烦琐的推理和完全可以用计算机代替的计算以及一些相对陈旧、在现代科学发展中没有发展前景的一些概念和方法,压缩一些论述(如微分学利用,语言证明极限的例子只需点到即可),某些数学概念的叙述可以用既简单又准确的语言代替;而对于文科高等数学的教学,应在介绍高等数学知识体系的同时,适当进行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美学的渗透,给他们创造一个接受数学思维熏陶的环境,提高他们的数学素质。

(二)教学方式方面

由于过多的教学内容与严重不足的教学课时之间的矛盾,传统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导致课堂信息量少,使得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疲于追赶教学进度,对一些重点的应该精讲、细讲的内容不能完全展开,影响了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没有更好地进行探究式与参与式教学。因而在实际教学中,首先,应大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教师主要在方法上进行指导,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积极性。其次,可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数学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教学,创设直观、形象、生动的数学教学场景,可以增大课堂信息量,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如讲极限、定积分、重积分的概念,介绍切线的几何意义时,通过计算机在图形上对极限过程进行动画演示,可使学生容易理解接受。但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不等于全盘抛弃传统的教学手段,因为黑板也是一个重要的媒体手段,教师在讲课中表现出的艺术感染力和魅力不是多媒体所能完全替代的。如很多数学概念的引入,数学的基本原理、方法与技巧等数学上的训练用粉笔在黑板上解释会更清楚、简洁,更能体现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因而在实际教学中,要合理地将现代化教育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在作业方面,可将涵盖本次课基本知识点、体现本次教学目标的题目在教师讲授之前布置给学生,由学生通过自学来完成作业;也可利用学校的互联网,使学生作业的布置、解答、上交都可通过校园网来实现。当然,各种作业方式灵活应用,才能充分发挥作业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戈,杜跃鹏.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数学研究,2004,7(03):11-13.

高校数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 综合素质 高等数学 数学素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59-02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国家社会培养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高职院校在对学生的过程中,既要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而其中数学素质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不可或缺的角色。

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竖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多数高考分数偏低,文化课基础较差,在高中时学习数学知识就已经吃力,所以对于大学的文化课知识,也会带有一定的畏惧心理。而高等数学又对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要求高,所以对于数学基础薄弱的高职学生来说,学好高等数学有一定的困难,这就容易造成学生的厌学心理,进而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我们需要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所谓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的意识之中通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是对数学事实、概念、理论、方法的本质认识,掌握了数学思想,才能从根本上去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学会用数学方法解决相关问题,从而提高数学素质。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尤其是理工科院校,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应以“必需、够用”为原则,要把握好数学知识的理论证明和应用的度,适当的淡化理论而不是忽略理论,对于相对容易理解并且对学生思维锻炼有帮助的,可以详加讲解。比如对于函数极限的概念,这个比较抽象,如果单从定义本身去理解其中的“无限趋近于一个确定的常数A”这句话,可能会比较有难度,但是可以通过简单函数图像和实际例题反过来理解这个概念,相对就容易了。

三、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和意识

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从数学课程中获得应用价值的数学知识,培养他们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也要把数学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中,让学生充分领悟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比如在实际生活中,常常涉及到“成本最低”、“用料最省”等问题,这类问题往往可以归结为求某一函数的最值问题,对于给定的函数,只需要通过教材中所提供的定理就可以一步步求出最值。但对于具体的应用题,就得先仔细分析题中的条件,找到各个量之间的关系,列出函数关系式,用数学方法求解,联系题中条件根据实际要求验证最终得出结果。这个过程就是实际―理论―实际的过程,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锻炼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合理的学生成绩评价体系可以反映出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大学常用的评价手段之一是通过笔试成绩和平时成绩按照某种比例来确定学生的最终成绩,只是单纯通过分数来评价学生的成绩,又会导致学生为了考试和高分而学习,偏离了学生学习的初衷,平时成绩往往是通过考勤和作业等方式给出,对于大班上课,节节课考勤不太现实,而学生的抄袭作业问题又比较突出,所以以往的评价方式不足以完全考察学生对高等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1)笔试是一种很好的评价学生成绩的方式,保证了成绩的公正和公平。所以对于教师所出试卷,既要有基本数学知识,也要体现数学的应用性。

(2)对于平时成绩,可以以课堂测验的形式进行不定期考核,考核次数及内容根据所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重点程度制定,这样既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为学生学习后继知识打下坚实基础,也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

(3)布置一些应用为主的课后作业,鼓励学生通过查资料、自由组合小组讨论等形式完成,考虑到公平起见,作业的考核方式根据学生的答辩情况给出。

高职院校学生的数学素质在学生的综合素质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而高等数学又是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主要载体,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数学素质水平,而作为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师,除了本身要具有高的数学素养,而且也要将其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平时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水平,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推陈出新,为国家、社会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合格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邓可.素质教育在高职院校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2.

[2]刘静.高等数学课程对高职生素质培养的重要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4.

[3]薛金华.高等数学课程在高职高专素质教育体系中的价值[J].中国成人教育,2012.

高校数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等数学 高职院校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O 13 [文献标识码]B

一、高职高等数学定位

据教高[2010]8号文件的要求,经省教育厅推荐,教育部、财政部联合组织专家评审,我学院荣幸地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这为我院实现新一轮跃升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我们应该以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创建为契机,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质量为核心,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及时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进一步深化内部管理运行机制改革,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全面提升学院办学综合竞争力,努力构筑海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使学院成为海西一流、全国有影响,高质量、有特色的现代化高等职业院校。

而作为高职院校必修基础课程之一的高等数学是学生知识构成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一方面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另一方面,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不但为后继不同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相关数学知识和方法论的支撑,而且可满足学生继续学习的需要,为学生在专业上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备条件。这应该成为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定位的基本依据。因此,进行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不断提高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既是当前我院教育改革中,创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一件大事,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对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重点要求。

二、高职高等数学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一)数学基础不牢固、个体差异大

近几年中学生源下降,加之高校持续扩招,导致高职学生数学基础整体偏低。高职院校招生主要渠道是高考分数段较低的学生,高考数学成绩大多在五六十分左右,甚至还有更低的。他们对高等数学感到厌烦、学不好,高等数学考试不及格面大。

(二)教学课时少,难以完成教学任务

在教高[2006]16号文件的指导下,高职院校压缩基础课课时,增加实践教学课时,以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此背景下,我院高等数学课程仅安排在大一上学期开设,一方面,新生入学较迟,加之入学军训二周、国庆放假;另一方面,基础课程又要提早一周结束。这样高等数学课程至多60课时,在那么少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是很艰难的,为了赶时间,老师们的讲课有的只能点到为止。

(三)高等数学教材内容针对性不强。

当前的高职数学在教材内容设计上没有结合专业的特点,不论内容相关与否,都一起上,导致学生学了高等数学也不知有何用处,该怎么用。教材内容没有充分体现“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和“联系实际、注重应用”的特色。

三、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重点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如下几点改革意见。

(一)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高等数学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增大课堂教学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把声音、图像、文字巧妙地融为一体,把有些抽象的数学思维过程通过图像以动漫的方式逐一具体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易理解,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应将传统授课方式和多媒体授课方式有机地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二)积极开展数学建模

在高职院校开展数学建模活动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方法应用到各专业课程学习、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中去,让学生了解和领会由实际问题、建立模型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学会积极探索与实践。让学生亲自参加将数学应用于实际的尝试,亲自参加发现和创造,从而培养学生文献检索能力、应用数学进行分析、推理和计算的能力、用数学语言表达实际问题及用普通人能理解的语言表达数学结果的能力、自学与创新发展能力、相互交流与团队合作能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及素质三方面迅速成长。这不仅是数学走向应用的必经之路,而且是提高素养的必胜之途,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改革方式。

(三)以专业需要为导向组织高等数学教学

为专业课服务,学以致用是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的宗旨。高等数学教学必须注重与专业教学改革紧密结合,提高学生技能的培养。

1.据专业需要选择模块体系教学

在学习一元微积分的基础上,学生根据专业需要选择相应的知识模块,并将所选内容有机地衔接起来,为专业课的学习提供服务保障。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选择算法、统计和线性代数等模块;机电一体化、数控专业可选择常微分方程、空间解析几何和多元函数的积分等模块;电子专业应选择级数、多元函数的积分和常微分方程等模块。

2.针对专业选择案例教学

数学内容抽象、枯燥,不易理解、掌握,学生对之感到厌烦。针对不同专业选择合适的案例进行教学,不但让学生深切体会到自己所学专业与数学之间的密切关系,而且让学生明确高等数学切切实实是一门工具学科,进而激发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兴趣。如学习“导数”内容时的案例:

案例一(财经类专业)设厦华32英寸液晶电视产量为d时所需总成本为c=c(d),求产量为d0时,每增加一台32英寸液晶电视需要增加多少成本。

案例二(建筑类专业)以3cm3/s的速度给一个底面半径为2cm,高为4cm的圆锥注水,当水高为1cm,水位升高有多快?

(四)加强电子资源建设

在学生数学基础不牢固、教学时数偏少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校园网络与图书馆数字资源,为学生汲取知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电子资源的建设是一个重要环节。网站上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学文件(如教学大纲、教学基本要求)、例题解答、各部分知识的电子教案、师生交流的论坛等。这些资源面向全校的师生开放,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主学习的天地,形成一个开放式获取的重要资源。同时教师利用校园网加强了与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给学生批复作业,辅助教学与管理。

[基金课题]:本文系闽西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度教育教学立项课题“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研究”研究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MYLJ2012-009

[参考文献]

[1]云连英.高职院校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大学数学,2009(2):13-17.

[2]董毅、陈伟.应用型人才培养中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J].大学数学,2011(4):15-18.

[3]李青.关于高职教学改革的思考[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2):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