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实训课程

实训课程

实训课程

实训课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准备;规则;安全教育

一、计算机实训课前准备

(一)教师的准备

实训课程的指导教师应在实训前做好计算机的安全检查准备、安全教育提示、实训课程设备安全运行等各项保障工作,管理制度提前审核挂在墙上。上课前应向学生讲明本实训课程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并根据实训内容做好设备的安全演示和调试。

(二)学生的准备

学生实训课程前认真预习课程内容,明确实训目的,进入实训机房前带上预习报告,严格按照实训课程内容实习,不做与实训课程无关的事情,严格遵守组织纪律,尊重实习指导教师,服从安排。实训课程前检查清理好所需的用具,如有缺损,应立即向教师报告。严禁吸烟、吃东西、随地吐痰、乱扔脏物等不文明行为,保持安静整洁的实训环境。

二、实训课程实验室规则

(一)进入实验室,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实训场所内,禁止食物进入,水放在板凳旁边的地下,或者自己的包里。衣衫不整,背心、拖鞋等不符合实训课程穿着的同学,禁止进入实验室。

(三)明确实训目的,不做与实训课程无关的事情。

(四)实训室公用物品用完之后放回原处,不得擅自带到其它实验室,参照实训室5S管理规范。

(五)实训期间,爱护计算机,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不得使用与实训无关的软件和设备。计算机发生故障、损坏等特别情况,应立即向实训教师报告。严禁擅自拆卸、搬弄计算机,因个人原因造成的设备损坏,应做出书面检查,等候处理。

(六)实训中要注意安全,如仪器设备出现异常气昧、打火、冒烟、发热、响声、振动等现象,应立即向教师报告。个人需要使用非计算机用电源时,必须经过教师的同意方可使用。使用电器设备时,严防触电,远离开关电闸,有需要告诉老师,如设备或仪器发生故障或意外事故,应立即停机,并及时报告实验室负责人,以便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

(七)熟悉安全器械的所在及使用方法(紧急喷淋,灭火器等),讲解安全疏散的地点和方法。

(八)每次实训课程结束,学生应负责将设备整理还原,桌面、凳子收拾整齐,按要求整理好实训仪器设备及工具,关闭电源和窗门,将个人物品和废纸杂物带离实训室,并由实训指导教师安排同学留下打扫实验室卫生,经教师检查确认后方可离开,给下一个班级留下良好的实习环境。

三、实训课程的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要贯穿于实训的全过程,实训前集中动员教育,实训过程中注意事项提示,实训结束后进行安全问题总结。每一个班级实训课程前安排安全教育谈话,由实训课程的实习指导教师利用上课前十分钟,讲解计算机实训课程相关的安全知识。对学生实训安全管理贯彻“教育为先、明确责任、管防并举、确保安全”的方针,努力把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并妥善处理好实习实训过程中发生的安全事故。

(一)实训过程中注意事项的提示

在按实训操作规程、实习计划进行安全教育的基础上,实训指导教师结合每一次实训课程的具体要求,制定出相应的安全要点,利用课间或课余时间,宣传教育到每位学生,使学生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二)下课前五分钟谈安全总结

由实训课程的实习指导教师进行总结,表扬和提出整改的意见,为下一次实训课程做指导。

四、实训过程中发生的事故,采取如下应急处理措施

(一)当发生学生人身伤害时,在场指导教师应立即联系实训部门的负责人和医疗机构进行紧急救治,并及时报告学院及有关部门。

(二)当发生一般财产损害时,在场指导教师与学生应保护好现场,立即报告实训部门并视情况报告学院及有关部门,请求调查处理。

(三)当发生火灾事故时,在场指导教师与学生首先要报告消防机关,请求救援;同时视事故发展动态,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组织必要救灾。

(四)当发生重大事故时,系部应第一时间向学院领导报告,并会同实习单位和相关部门做好事后处理工作。

(五)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由于不可避免的原因或自然灾害而发生的事故,其责任鉴定及处理程序,按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相关规定执行。因违反实训纪律和安全规定而造成自身伤害者,责任由学生本人自负;造成他人财产或人身伤害的,由学生本人承担经济和法律责任。

参考文献:

[1]李金峰,继龙,宋丽.关于计算机专业实训课程教学的思考,电子世界.014(19):170-170.

实训课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JSP;实训;改革与实践

1.传统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地方性本科院校基本的培养目标,也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有力保障。为了使学生在校期间得到充足的锻炼,掌握必要的职业技能,毕业后能够迅速胜任工作岗位,就需要合理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体系。实训教学是实践教学体系的组成部分。它作为课程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强力补充,对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以平顶山学院软件工程专业(JAVA工程师方向)为例,为了更好地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该专业方向对JAVA技术序列课程开设有专门实训环节。实训教学作为独立开设的课程在对应理论课程完成的下一个学期开设,持续一个学期。但是,在传统的实训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指导教师沿用了课程实验的管理模式,实训以简单布置任务、学生独自完成为主,同时考核结果以提交的实训总结为主要依据。这样的教学模式未能充分结合企业实际,影响了实践能力培养效果,制约了实训课程职业技能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为此,笔者结合JSP程序设计实训教学环节探讨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

2.JSP实训教学模式的改革方案

2.1改革目标

JSP程序设计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目标是通过多方位、综合性的实训内容建设,加强软件工程思想的培养,强化专业应用能力的锻炼,全面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职业技能的提升。通过教学改革,使学生能够以团队协作方式完成Web应用设计,掌握开发的基本过程,锻炼撰写软件设计文档能力,为社会培养真正应用型人才。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教学改革将以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为主线修订实训教学内容安排,模拟企业开发实际,组织实训流程,建立激励机制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并以更客观、更合理的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考评。

2.2改革措施

教学改革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相关措施的实施情况。为了使JSP程序设计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从实训的目标确立、内容设计到考核方式都进行了必要的完善。

2.2.1实训目标

实训教学的目标决定了实训的教学内容和组织过程。为了细化和梳理目标定位,对原有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技能这一单一目标进行完善和更新,确定新的目标为:通过本环节的学习使学生对JSP的运行原理和开发模型有更深地认识和理解,能够熟练运用Hlml、JavaScript、JSP、JavaBean、Servlet、EL、JSTL和JDBC等技术,以团队形式进行Web应用程序设计和开发,使学生更好地满足企业的人才需要,为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一目标很好地体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知识要求、技能要求和素质要求。

2.2.2实训内容

改革前实训教学的内容由教师直接下达,每个学期完成一个项目,且所有学生完成相同任务。这种做法脱离了企业实际,未能充分锻炼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教改过程中,结合软件开发过程实际,每个学期设置两个项目,每个项目按照软件开发生命周期被分解为多个阶段,合理安排各阶段学时。新的实训内容安排和学时分配见表1。

项目1主要锻炼模型加视图开发模式,项目2主要锻炼模型、视图加控制器开发模式。两个项目都未指定具体名称,这样可以使指导教师每个学期结合实际应用更新课题,但锻炼目标不变。通过两个项目锻炼,使学生由浅入深地实践Web项目的开发过程。

2.2.3实训流程

在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为了使学生熟悉IT行业的岗位技能,实训教学的组织过程模拟了IT公司的开发场景,采用“1-n课题小组”的管理模式,以分组的方式开发项目。其基本思想为:在实训课程开始之初,筛选出优秀学生作为项目组长,由他组建一个课题小组。然后,一个项目组长带领n个成员,由组长制订工作计划并负责课题小组内学生的任务分配。指导教师主要完成技术指导,并对各组长提出工作建议。每个项目实训的具体流程见图1。

每个学期根据班级学生人数确定项目组成员数,一般5-6人组成一组。项目组成员任务分工见表2。

2.2.4考核方式

公平客观的考核机制有利于实训教学的开展,同时也是教学效果的体现。JSP程序设计实训考核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项目组成绩,二是个人成绩。

1)项目组成绩。

成绩构成:项目答辩占60%,平时成绩占20%,实训报告占20%。

其中,平时成绩主要依据是项目组成员实训期间的出勤情况和总体表现;项目报告要求每个项目8000字左右(不含源代码),应包含项目的需求说明、各模块的设计及特点难点说明、各模块采用技术的说明、项目进度表、类图、部分核心代码等。实训结束后,提交实训报告。

项目答辩过程及要求:项目组组长综述项目的功能和分工情况;项目组成员讲解自己的项目任务、核心代码等;教师对每个小组成员提问;每个项目组准备答辩文稿,每个项目组30分钟,每个项目组成员5分钟。

项目评估标准见表3。

2)个人成绩。

成绩构成:项目组成绩占80%,组长评价占20%。

项目组成绩是小组成员的平均成绩,组长评价是组长对小组成员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打分。这种考核方式既体现了小组之间的差别,也体现了小组内部的差别,较为合理。

2.2.5激励机制

好的激励机制可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实训教学效果。在JSP程序设计实训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两种方法激励学生。一是,每个项目组完成作品的成绩作为基础成绩,再由项目经理按小组成员的贡献程度给各组员不同的分数,从而解决了有的学生出工不出力、混大锅饭的现象;二是,将管理的部分权利下放,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又可以更多地专注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3.改革效果

随着JSP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的开展,学生在软件工程思想的指导下实践了Web项目开发的一般流程,明确了项目开发中各个角色的工作职责,也锻炼了个人的专业技能。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训教学,学生除了基本掌握企业软件开发的一般方法,还具有一定的文档撰写能力。在课程教学改革的规划、准备与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深切地感到学生学习效果不断提高,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也在不断加强,综合能力与素质的提升使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课题组将结合企业实际进一步开拓思路、不断创新,争取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将JSP程序设计实训课程建设成为平顶山学院的精品课程。

实训课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商务谈判实训 目的意义 步骤方法 成绩考核

商务谈判实训是指学生通过一定的商务谈判理论基础的系统学习后,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设立具体的实训项目场景,模拟谈判实际工作环境进行实践操作的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性活动。学生通过实训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在专业技能、实践经验、工作方法、团队合作等方面有所提高。笔者拟从实训的目的与意义、实训步骤与方法、实训成绩考核办法等方面对本课程实训进行探讨。

一、实训的目的与意义

(一)实训的目的

商务谈判实训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把较枯燥的理论融入生动有趣的实践过程,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组织与协调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通过对商务谈判语言表达、文本写作、、心理素质、谈判礼仪以及谈判全过程的模拟训练,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第一:商务谈判语言表达能力训练

商务谈判过程是一种有效沟通的过程。“能说”即语言表达是商务谈判人员的基本能力。通过语言表达能力训练,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进行陈述、提问、答复、拒绝、说服等有声语言表达和运用表情、眼神、动作、体式等无声语言进行辅助表达。恰当进行语言表达,实现谈判双方的有效沟通。

第二:商务谈判文本写作能力训练

文本写作是书面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会写”是商务谈判人员的基本功,通过文本写作能力训练,要求学生能够拟订商务谈判方案,能够起草并修改商务谈判合同。

第三:商务谈判心理素质训练

心理因素在商务谈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到谈判的进程和最终的结果。因此,要使谈判获得成功,就必须研究谈判者心理。通过心理素质训练,要求学生能够克服自卑、羞怯、恐惧等负面心理,培养自信心和自控力。

第四:商务谈判礼仪训练

在商务谈判过程中,谈判礼仪显得尤为重要,恰到好处的礼仪表现、拿捏有度的措辞应对,有助于在这场微妙的战争中赢得主动,取得圆满的结果。通过谈判礼仪训练,要求学生在商务谈判过程中能展现良好的个人风貌。正确运用商务谈判礼仪,保证商务谈判的顺利进行。

第五:商务谈判过程模拟训练

通过商务谈判情景模拟的实训,全面提升个人应对市场竞争的能力。如交际沟通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团队意识、团队协作能力等全面得到培养与提升。掌握谈判策略、谈判战术运用的操作要领等。

总之,商务谈判实训对于锻炼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升实践操作能力都将具有明显的效果。

(二)实训的意义

加入WTO后的今天,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商务活动越来越频繁,谈判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关资料研究表明发达国家约有10%的人每天直接或间接从事谈判活动,其中商务谈判占50%以上。为满足学生对商务工作的需要,同时达到提高高校办学的质量与效益,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效果。在校期间进行与商务谈判理论课程相配套的实践训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将商务谈判的相关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孟子曰:“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因此要想“巧”起来,必须依靠实践锻炼。商务谈判实训,是在学习《商务谈判》课程以后的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性活动。在进行谈判实训的过程中,需要把商务谈判的相关理论知识融会贯通,按照商务谈判程序的要求,进行小组分工、资料收集、计划拟订以及开局阶段的陈述、磋商阶段的洽谈和结束阶段的合同签订等工作,让学生亲历交易的全过程,有助于将理论与实际更好地结合起来,学以致用。

第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一场成功的谈判不仅需要谈判人员具有良好的个人素质,还需要谈判班子人员的通力合作。

在模拟谈判前,各谈判小组要根据学生各自的性格、特长等进行细致分工,通过分工与合作,发挥集体的力量,来共同完成谈判的全过程。这个过程中,在锻炼每一个学生的谈判能力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即每一个小组成员在发挥自己能力的同时,还必须考虑集体的利益,这就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第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商务谈判技能

商务谈判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单纯进行理论教学,很难提高学生实际商务谈判能力。商务谈判技能是需要通过实践来掌握和提高的。而商务谈判实训可以让学生通过商务谈判仿真模拟训练,掌握谈判知识,提高动手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商务谈判技能的目的。

二、实训步骤与方法

(一)实训步骤

实训主要是围绕职业能力目标来设计工作项目,组织课程训练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做相结合,清晰体现职业工作过程。整个实训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进行引导、指点、与评价。商务谈判实训可以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教师引导,学生参与

在这一步骤里,主要是进行案例引导,老师选用一个具有针对性的案例,设计1-2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在老师的引导下解决案例问题,这一步骤主要以“教”为主,老师根据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学生练习, 教师辅导

实训课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团队项目教学法;职业教育;会计实训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8-0130-02

1 团队项目教学法简介

在会计课程中采用团队项目教学法源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客观环境的变化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进行会计教育改革。在这场改革中,美国主要会计职业团体及会计师事务所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教学法让学生感到他们自己的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专业技能都得到了提高。美国的公司依赖团队提高其产能,因此公司也愈加强调大学毕业生应具备团队技能和沟通技能。事实也证明依靠团队能提高企业的决策能力。[1]所谓的“团队项目教学法”是指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工协作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沟通能力、专业技能及对以后实践工作的感性认识。因此“团队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导向、以提高技能为目标的教学方法。

2 团队项目教学法在会计分岗位实训课的运用

2.1 组织、实施教学

教学就是教师如何教与学生如何学的问题,一方面教师要组织好学生的学习活动,全面实现教学目标。另一方面学生如何学则是主导因素,要让学生想学习、爱学习、要学习、会学习,而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重要因素,它不仅影响学习的发生,而且还影响到学习的进程和学习的结果。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成为教师日益关注的问题。团队项目教学法正好能解决这样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运用此教学方法,本人对分岗位实训教材进行了二次开发,分设不同岗位、不同职责、不同工作内容。要求班级同学们以本课程项目要求,按3~5人自由组合形成团队,在团队内部按各人所长分别饰演项目中的不同角色。这样安排是同学组织和完成自我学习及认知的过程,他们只有在了解了项目任务后,在彼此相对比较了解的情况下,才能较好地完成组队工作,同时也会因为比较了解自身所具备的专业知识,从而更好地去选择自己所能胜任的团队角色。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则是能否比较地实施团队项目教学法的关键,例如在分岗位实训中,为了激发和维持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本人设置了出纳、总账会计和财务经理三个角色,学生会主动去学习和发现三个角色的不同处,让学习成为一种乐趣,运用各种形象直观的教育教学手段,使教学具有新颖性和实用价值,可以使学生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从而使其体会到快乐,激发其学习兴趣。

设置适合的目标定向,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从学生的心理来说,他们都是希望能很快学会,并且很快达到要求,但在实践中常常会遇到很多的困难,面对困难的方式也各不一样。在分岗位实训中,本人将项目任务设定为完成某公司一个月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团队成员根据各角色工作内容完成任务,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实际工作中各角色分工区别及职责范围,也更能促进学生提高沟通、协作的能力。最后由团队提供凭证、账簿和报表等资料作为课程考核的依据,激发学生成就感以便更好完成项目任务,学生自觉的学习,并取得一定的成绩,得到教师的赞许,就会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自信心。当他们发现自己的学习成绩,有一定的作用时,就会以此为动力不断地鼓励自己进一步努力。

2.2 评价方法构建

学生在接受教师安排的项目任务之初,要充分了解此次任务的具体内容、考核方法、评价标准。良好的评价体系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助力,不合适的评价标准,有时会抹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教学评价不仅是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各环节的评价,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教学的目的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只要学生能从中学到了之前他所不具备的知识或技能,那就是一次成功的教学过程。如何确认学生是否学习到了新的东西,则是教学评价的考核内容,评价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师对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法、管理方式和教学目标的安排。本人在实训课程中更注重教学结果的评价,也就是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又要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同时还要重视其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参与表现,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

本人设计的评价方法为质化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质化占20%,量化占80%。质化评价方面主要是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组队过程、工作热情、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角色分工是否明确、工作操作过程是否规范这五个方面做标准,同时应淡化甄别、选拔功能,强化激励、发展功能,把学生的能力提升纳入评价内容。根据以上目标,确立了量化评价,定量评价内容主要由教师评价、团队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组成。[2]如下表所示:

学生最终成绩(≤100分)=质化评价(≤20分)+量化评价(≤80分),为了淡化成绩评价中的甄别、选拔功能,将考核评价确定的最终考核成绩实行等级评价制。即:将成绩评价中的百分制转换为优(90~100分)、良(80~89分)、及格(60~79分)、不及格(60分以下)四个等级。

3 团队项目教学法在运用过程中的问题

(1)学生对团队项目教学法并不熟悉,虽然高职会计教学课程多以项目驱动教学法讲授,也多少有过角色扮演的教学活动,但学生对于团队教学法还很陌生,几乎不知道团队项目教学法的目的、具体内容、分组的原则、教学过程中矛盾的解决、意见反馈、成绩的评判标准等。因此,学生对团队项目教学法的理解直接影响课程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在组织、实施团队项目教学法时,尽可能详细地向学生说明教学的内涵与主要要求。

(2)学生趋向于老师指定团队,而非自由组队。这源于学生领导才能欠缺,团队畏难情绪重,不愿意主动解决问题,总是等待机遇而不是去抓住机遇。即使自由组队多局限于同寝室的室友,不善于跟不熟悉的同学交流。在完成团队任务过程中,学生才会意识到团队中具有不同视野和性格各异的人,对提升有效工作能力的重要性。

(3)学生专业技能不会灵活运用,解决问题的能力薄弱,特别是理性认知与感性认知相互转化的能力太差。实训课程多为模拟现实社会的工作情况,所发生的经济业务由文字表述转为各种单据,感性认知较差的学生没有办法组织经济业务发生过程,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演示法、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等方法了解教学内容。

(4)分工不明、职责不清,造成学生对团队项目完成参与度各有不同。部分高职学生已经退化成了不思考、不动手、不说话、无目标的“三不一无”的学生,虽然存在一小部分参与程度不高和“搭便车”的学生。但仍有大部分学生是希望通过参与团队,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团队项目教学法能够让学生认识到集体智慧的力量,明白了“三个臭皮匠顶过一个诸葛亮”的道理,意识到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4 团队项目教学法在会计其他课程中的推广应用

虽然团队项目教学法从出生到现在也不过短短的三十多年的时间,但因为其更适宜会计的实践教学活动而被广泛使用,特别是既需要团队协作,又需要完成某一具体项目工作时,团队项目教学法则是当仁不让的第一选择。例如:网中网软件公司开发的3D虚拟模拟实训软件,目前此软件侧重于个人完成项目情况,对于团队合作还没有特别重视,此软件有待升级。用友公司的沙盘(ERP)模拟软件则是团队项目教学法的最佳体现,整个团队经历了企业成立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全过程,对企业供应链管理、资金财务管理和销售管理的全过程进行模拟操控。团队完成教学任务是会计实训课程教学的发展趋势,从近两年的全国会计专业技能大赛的规则的变化中发现,大赛由最初的个人参赛逐渐变为团队参赛。[3]团队项目教学法提升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是每个学生应培养的能力,通过团队成员之间相互的讨论,各种资源的整合,角色间的分工协作,最终完成老师所安排的项目任务,这是会计实训课程能较实施的最优保障。

参考文献:

[1]陈文涛.团体项目教学法与会计教学策略[J].当代经济,2009(17).

实训课程范文第5篇

一、培训目标

立足甘肃实际,借鉴先期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省份和我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帮助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高中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结构、内容和教学要求,增强实施新课程的紧迫性和责任感;了解和掌握新教材的编写思路、体例特征、结构特征及各学科之间的关系;了解和掌握高中课程改革实施的情况,促进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逐步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管理能力、研究能力、指导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完善高中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体系,为教师终身学习提供支撑和保障,为各普通高中学校顺利实施高中新课程提供师资保障。

二、培训内容与对象

(一)培训学科:思想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等13门学科。

(二)培训内容: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总体情况及各学科课程方案的介绍;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结构框架和主要内容介绍;各学科有关重要内容的解读;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式方法的培训;有关指导学生有效学习方法的辅导;教学评价方法的指导;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师教研活动特别是校本教研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等。

(三)培训对象:2010年我省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各普通高中(含完全中学、民办高中,下同)起始年级学科教师、学校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分学科参加)、省市县高中学科教研员,共计约1.5万人。

三、培训时间

(一)准备阶段:6月5日—7月20日,各市(州)完成各学科班级组织工作,组织对班主任、辅导教师和技术人员的培训,配发课程资源,组织学员做好学习前各项准备。

(二)培训阶段:7月28日—8月6日,组织思想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等13个学科教师学习。每天5学时,共计50学时。其中学习视频课程2小时,在线学习、交流和研讨时间不少于3小时。

(三)总结阶段:8月7日—8月17日。各市(州)培训主管部门将本地区培训工作总结报告(电子版)报送至“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远程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邮箱。

四、培训组织与管理

(一)本次远程培训工作在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进行,省教育厅专门成立项目管理小组,由分管副厅长担任小组组长,成员由省教育厅基教处、师范处、财务处、民教处、督导室,省教科所、省电教中心负责人以及十四个市(州)教育局负责人。省教育厅成立 “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远程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以下简称项目执行办公室),执行办公室设在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项目执行办公室在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和省项目管理小组的领导下,负责对我省培训实施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和组织管理,协调多方力量组织开展培训工作。主要包括研究制定培训实施方案,组织新课程省级骨干培训,组织培训者培训,加强与教育部相关部门和各网络平台服务单位的沟通、联系。省教育厅成立巡视督查组,对各地培训工作进行巡视、指导与督查,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二)网络培训服务平台的主要职责。“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挂靠在中央电教馆)负责项目组织实施的具体协调工作。通过招标机制遴选有关专门网培训机构提供远程培训的服务和技术支持工作,具体任务分配为: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负责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学科;北京今日园丁科技文化有限公司负责物理、化学、生物学科;北京百年树人远程教育有限公司负责思想政治、信息技术学科。

网络平台的主要任务和职责是:参与培训课程资源开发和培训光盘制作,协助专家团队进行教学,组织专家在线辅导、远程答疑,提供教务管理服务,制作操作指南,配合培训者培训的实施,组织在线研讨和提供培训信息交流服务,提供技术支持与咨询服务。

(三)各市(州)教育局的主要职责。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进一步分解、细化我省的远程培训项目实施方案,制定本地区针对培训工作的保障措施和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市直高中的培训工作;成立检查小组,对各县(市区)培训工作的准备、进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及时向网络平台服务单位和省教育厅上报本辖区辅导教师、班主任、联络员、参训学员编班情况等信息;审核各县、区呈报的学员培训成绩报表;为本辖区远程培训项目的实施提供相应的配套经费,并对本地区培训工作进行全面总结。

(四)各县(市区)教育局的主要职责。根据上级主管部门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和本县(市区)学校、教师分布的具体情况,确定本县(市区)集中学习点(以下称为“学习中心”);做好本县(市区)各“学习中心”班主任、指导教师、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员的遴选工作;及时向所在市(州)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上报本县(市区)班主任、指导教师、联络员、学员编班情况等信息;制定本县(市区)保障培训工作顺利实施的相关措施和应急预案,对培训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做好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选派辅导教师的接待和在各学习中心的分配工作;做好本县(市区)普通高中教师参与培训的相关信息的收集、存档、上报工作。

(五)普通高中的校长、“学习中心”配备的班主任和指导教师是培训的具体组织者、管理者、指导者,对顺利实施和完成本次远程培训任务、保证培训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校长的主要职责是:担任“学习中心”的主任,全面负责该中心培训期间的组织和管理、协调工作;对班主任和辅导教师履行工作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确保所有参加培训的教师按时参加培训,保证培训质量。

班主任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组织和管理本班学习活动,了解本班学员学习进度,记录学员学习活动参与情况,对跟进不足的学员进行督促,检查审核作业。辅导教师的主要职责:负责本班学习指导,组织并引领学员研讨,点评并推荐优秀作业,编辑并提交学习简报。各地要选择富有经验和责任心的骨干教师和教研员担任班主任和辅导教师,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聘请已进入实验省区的高中课改优秀教师承担辅导工作。同时,要切实发挥教研部门的力量,要求各市(州)教研部门积极总结和利用在“甘肃省基础教育网络教研教师教学远程研修”平台中开展的两次研修经验,保证本次培训的顺利实施。

(六)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配备网络技术人员,其职责是:密切配合网络平台服务单位开展工作,协助行政部门、班主任、辅导教师进行管理与辅导,解决学员在注册及学习中遇到的相关技术问题,做好本地的技术保障工作。

五、培训原则及方式

(一)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对进入新课程的高中一年级各学科教师进行系统的全员岗前培训,原则上各学科任教教师都必须接受不低于50学时的系统岗前培训,并经考核合格才能上岗。

(二)组织方式:采取班级化组织管理。组班方式以县为单位,分学科组班(网上虚拟班级)。每个班不超过100人,设班主任和辅导教师各1名。各市(州)、县(市区)要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组织学员以县(市区)为单位按学科集中参训。各市(州)、县(市区)根据实际情况设立若干“学习中心”,组织学员集中培训。

各市(州)、县(市区)高中学科教研员、各学校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按相应学科组班进行学习。

(三)学习方式:由市(州)、县(市区)集中安排学员在“学习中心”学习。其学习形式主要包括:通过多媒体投影在线或离线(dvd光盘播放)集体收看专家主讲的视频课程;辅导教师组织学员针对专家授课内容结合各自教学实践开展网下的研讨和交流;学员个人借助可上网的计算机自学网上的拓展性课程资源和相关学习资料,参与网上的案例研讨和专题讨论,提出问题或咨询,接受专家的问题解答和教学指导;按要求完成相关作业等。

(四)辅导方式:本地研讨、在线交流与专家答疑相结合。本地研讨应在班主任与辅导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开展。在线交流应在本地研讨的基础上,在课程专家团队的主持和指导下,组织学员进行学习交流和专题讨论。针对各地学员学习研讨和交流中普遍关注的突出问题,由课程专家集中答疑指导。

六、培训实施及流程

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远程培训工作从2010年6月启动,分阶段、分学科逐步推进。具体实施步骤为:

(一)6月10日前,各市(州)应负责将参加本次培训的不同学科的教师人数(含高中学科教研员、各高中学校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学校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等设施设备的数量及技术状况以电子文本的形式上报“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远程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邮箱。另外,各市(州)对各县(市区)学校上报的上述信息数据进行认真审核,按照参训学员的数量和分布状况,设立和确定“学习中心”。(注:“学习中心”在冠名时可以其所在学校为基础,冠以“xx高级中学学习中心”、“xx学校学习中心”等),确定学习中心负责人与技术保障人员。指定“学习中心”所在学校的一名校长和两名副校长担任“学习中心”的主任和副主任,负责培训期间该“学习中心”培训的具体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

(二)6月11日,省教育厅将通过视频会议方式,组织进行对管理者进行培训,一是部署我省“国培计划——2010年普通高中课改实验省教师远程培训项目”工作;二是对各市(州)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学习中心”负责人、技术保障人员进行培训,主要内容包括培训流程,各级培训管理者的职责任务和工作要求。

(三)6月20日前,各市(州)按附件2的信息上报要求(相关表格请在省科所网站下载:),完成统计参加培训相关信息:

1.将各县(市区)应接受培训的教师按学科进行编班,原则上每个学科为一个班,并确定每个培训班级培训期间所在的“学习中心”。对于学员人数超出50人以上的较大班级,可再将其划分为若干个学习组,便于组织网下的交流、研讨。

2.为每个培训班级配备一名班主任和培训辅导教师,对人数较少的小学科,可二个班级配备一名班主任。

3.各市(州)指定一名同志作为联络员,负责与“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远程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和各网络平台服务单位的沟通、联系、接洽工作。

(四)7月1日前,各网络平台服务单位将帐号分配到我省;7月10日前,完成辅导教师、班主任的注册报名工作;7月20日前完成学员注册报名工作,以便学员及早体验网络平台操作。7月22日班主任在各学校校长的配合下完成审核确认工作,7月24日之前,“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远程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将确认信息(线下)上报给平台,7月25日完成用户调整工作。

(五)7月 15日前,省教育厅将组织全省培训者培训,届时邀请国家学科课程专家及网络平台教学管理和技术人员对我省班主任与指导教师进行培训。

培训者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介绍培训组织流程、培训辅导者工作职责、课程主要内容、讲解课程特点、组织交流研讨与辅导答疑的方法和技巧、教学教务管理与技术操作办法与流程、学习简报内容与编制、与课程专家组交流沟通及信息反馈形式与办法。期间,组织学员做好学习前准备。

在此期间网络服务平台应完成的主要工作有:

1.相关网络平台服务单位将向市(州)教育局送达各学科网络视频课程的dvd光盘,各市(州)教育局根据县区上报的“学习中心(学校)”数向各县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发送,最终逐级配送给辖区内各“学习中心”的培训点。

2.完成计算机网络检测、dvd光盘播放测试、学员网上注册、分班、预览相关课程资源等工作。

(六)7月28日至8月6日,培训工作正式实施。在此期间,各“学习中心”负责人(校长、副校长)、班主任,应认真组织本中心的教师按照网络远程培训课程表的安排到指定的培训点集中进行培训;班主任负责对参训学员集中培训的考勤和日常管理。辅导教师在业务上具体指导参训学员的网上学习和组织网下集体研讨、交流等活动。

(七)网上远程培训工作结束10天内,辅导教师应根据有关规定,综合评定出学员的培训成绩并交给班主任;班主任经审核无疑义后应将学员培训课程、课时、成绩等信息呈交县(市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归档保存,作为学员进行继续教育登记和颁发结业合格证书的凭据。

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各“学习中心”对培训工作做出认真的总结,对培训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要纳入本年度“教师培训年”评选表彰活动中。

七、培训考核与发证

对成绩合格的学员,省教育厅颁发由教育部监制的普通高中教师新课程培训合格证书,同时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学时登记。

八、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为了确保培训工作顺利实施,省教育厅成立了项目管理小组,并在省教科所成立了项目执行办公室,由省教科所负责组织实施。各地也应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统筹协调当地的培训工作。各相关部门和组织管理、辅导人员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责,确保远程培训各个环节落实到位。各普通高中校长要特别重视本次培训工作,保证每位教师完整参加培训全过程,并严格实行持证上岗。

(二)质量保障。培训期间,省教育厅将组织人员分赴各地检查、督促培训工作。省教科所要组织省级专家团队深入培训现场指导培训工作,发现问题要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培训结束时要提交高质量的评估报告。

(三)应急保障。各地要认真做好培训的准备工作,对突况要做到快速有效应对。对黑客、病毒攻击等导致培训无法进行的情况,制定应急预案,保证尽快恢复正常;对培训过程中出现停电、设备故障及其他突况等,要有应急措施,确保培训的顺利实施。

(四)经费保障。

本次活动经费采用分级负担:

1.本次培训的课程资源开发、教学组织、网络平台支持服务及管理等费用由教育部安排专项经费;

2.省教育厅负担本次培训中管理者培训费用,班主任与指导教师培训费用(不含交通费),督查指导工作、省级管理组织费用以及班主任与指导教师的工作补助等费用;对于在培训中获得优秀的班主任与指导教师给予表彰奖励。

3.各市(州)承担本次活动中各县(市区)班主任与指导教师的集中培训费用,市级管理组织以及督查指导工作等费用;

4.各县(市区)及各校承担本次活动中对各“学习中心”班主任与指导教师集中培训费用,县级管理组织以及督查指导,场地、设备使用维护及其它费用(上网费、电费等)。

本次活动不向培训教师收取任何费用。

九、其他

本实施方案的解释权归省教育厅“甘肃省普通高中课改试验远程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如需咨询相关问题请与办公室联系。

联 系 人:俞雪山 张会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