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学教学总结报告

数学教学总结报告

数学教学总结报告

数学教学总结报告范文第1篇

初一数学教师个人总结报告有哪些你知道吗?数学教师应在反思中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不断检验自己,追求教学全过程的合理性、反思性教学要求。共同阅读初一数学教师个人总结报告2021,请您阅读!

初一数学教师个人总结报告1一、尊重学生,还学生学习的自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

要与学习,必须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是永不枯竭的动源泉。要使学生有兴趣,必须留给学生学习的自由。自由活动是人发展的内在依据,学生的学习也应如此。学生并不只受教于教师,并且自我也独立学习。学生应当是主动的学习者。许多教育事实也反映出,真正的学习并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是出自学生本身,我们应当让学生自发地主动地学习,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自我找到并发现、纠正自我的。如果我们把每种事情都教给学生或者规定他们按固定的程序完成,就会妨碍他们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发现,妨碍他们的发展。

比如,《应用题打折销售》这一节,如果课堂上就单纯地出示例题,然后分析题意,给出解答过程,之后再模仿练习。最终帮学生总结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和技巧。那么这类问题虽然与实际生活相关,但学生却未必有多大兴趣。假若我们设计一个课堂活动,让学生模拟商店的从进货、定价、促销到卖出的全过程,学生必须会十分进取踊跃,乐于去对打折销售的过程进行分析、计算。并且在此过程中,学生也自然会联想到各个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比如标价与销量的关系,进价、标价、售价与打折和利润之间的关系,这样需要学生巩固、提高的知识可能自然就解决了。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进取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由于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所以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经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我们不仅仅要鼓励学生参与,并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仅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数学活动的开放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参与条件,供给充分的参与机会,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巧创激趣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证明,情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进取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构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

(2)运用探究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中,在以教师为主导的前提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根据教材供给的学习材料,伴随知识的发生、构成、发展的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教师着力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探索,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仅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品尝到自我发现的乐趣,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仅有到达这样的境地,才会真正实现学生的主动参与。

(3)运用变式教学,确保其参与教学活动的持续热情。

变式教学是对数学中的定理和命题进行不一样角度、不一样层次、不一样情形、不一样背景的变式,以暴露问题的本质特征,揭示不一样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经过变式教学,使一题多用,多题重组,常给人以新鲜感,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其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坚持其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和热情

三、交流让学生分享欢乐和共享资源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活动经验以及原有的生活背景,是良好的课程资源。在“图形认识初步”这节课中,有一道题问一个正方体的盒子有几个不一样的展开面,我想,如果直接给学生答案有11种基本图形,他们不但不明白为什么,也想象不出来这11种基本图形会是怎样构成的,于是我让同学们从家带来正方体图形,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剪,彼此间的交流,实现了他们对立体图形关键特性的理解和认识,大家共同分享发现和成功的欢乐,共享彼此的资源。

以上就是我的教学心得,在教学中还有很多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努力,迈上新的台阶。

初一数学教师个人总结报告2一学期紧张的工作就要结束了,本学期,我担任七(3)班的数学教学任务,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业务学习

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新的理念。坚持每天读书半小时,坚持每周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建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并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另外,自觉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十不准等,严格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十不准要求自己。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

二、教学方面

1、做好课前准备和课后反思工作。

每天认真阅读、挖掘、活用教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研读新课标,明白这节课的新要求,思考如何将新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中。认真书写教案,利用网络资源,参考别人的教学教法教学设计,根据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课时计划。

2、把好上课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质量。

教师不但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情境,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让他们讨论、思考、表达。而且还要适时引导,不能放任自流。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要进行一定数量的练习,相当数量的练习是必要的,练习时要有目的,抓基础与重难点,渗透数学思维,在练习时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锻炼,形成一定的思维能力并打好基础。

4、做好培优辅差工作。

根据七(3)班学生学习数学的情况,把他们分成优生、中等生、学困生。利用星期一、四下午课外活动时间辅导学困生,有问题要问的学生自由来办公室问,或让作业不过关的同学有老师指点、改正。除了老师辅导外,还要求学生成立“数学学习互助小组”,由一位优生带两到三个学困生,辅导他们完成作业。对于优生,给他们布置书中拓广探索的习题做,或布置课外学习,有问题可以随时到办公室问教师。

5、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三、教科研方面

由于七年级学生刚升初中,有很多不良习惯,特别是在学习上没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每天只是为了应付教师布置的作业,为此,本学期我制定了《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一课题,目的是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实际状况,有目的的培养学生形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

四、存在问题

1、教材挖掘不深入;

2、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

3、课堂教学设计、研究、效果方面还要考虑;

4、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还有待提高。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教学管理,改进不足,争取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初一数学教师个人总结报告3本期在教学中我采用的是“启导·活动教学法”,“启导·活动教学法”实验证明,“启导·活动教学法”在使学生养成自学习惯,掌握自学方法,培养自学本事,提高学习成绩及本事迁移等诸多方面是有成效的,它是有强大生命力的。

下头对我本期的教学工作作一个比较细致的总结:

(一)学生初上路阶段

初一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要使学生逐渐习惯自学方法,除认真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外,先要做好“领读工作”,经过示范性的领读,要逐渐教会学生按“三读”的要求去阅读、理解、掌握教材,在教材上作眉批,教会学生做练习和核对答案的方法和要求,并作出示范,在这一阶段中,我尽快认识、了解学生,掌握了学生的基本情景。

(二)逐步进入正常后的阶段

我在教学中的主要环节是以下几方面:

1、课前准备工作

除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吃透教材外,还要深入了解学生,“启导·活动教学法”按学生思维类型的二个方面敏捷和踏实,将学生分成敏捷而踏实,敏捷而不踏实,不敏捷而踏实,不敏捷而不踏实四种类型的学生,了解学生就是要全面掌握学生的各方面情景,异常要了解学生属于哪一种学习类型。当然学生类型有它稳定的一面,但也要研究到学生经过学习会有变化,我根据不一样类型的学生拟定了课堂上辅导方案,使课堂教学中的辅导有针对性,避免盲目性,提高了实效。

在了解学生中还要注意了解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智力水平和个性心理品质,研究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因素,并研究相应对策。把教材和学生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确定课堂上要讲的主要资料,并拟定指导读书的读书提纲。

2、课堂工作

(1)首先搞好组织教学,这是顺利进行正常教学的保证。

数学“启导·活动教学法”的组织教学与传统的组织教学有明显的不一样,我们明白,组织教学的任务就是把全班学生的注意力自始至终组织到当堂课的学习任务上来。传统的课堂教学,更多地是教师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讲授上,可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一般地,初中学生,异常是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注意的集中是相对的,分散是绝对的,所以,组织教学应贯穿于全部教学过程之中。

“在实验的初期,教师组织教学的注意力应把重点放在教会学生自学方法,养成自学习惯上,以后逐渐落实在每个环节中(异常是学生自学活动中)。对不一样类型的学生,有针对性,有目的的具体指导、辅导,加强个别要求。例如:在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学习资料、要求,自学课文,完成练习这一环节中,教师就在善于根据每个学生的不一样情景,注意力集中的程度,个别地、具体地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学,并且常经过教学机智,采用暗示的手法去到达目的。

在“启导·活动教学法”的组织教学中,教师要能真正起作用,到达目的,师生之间的感情因素十分重要,所以,教师的威信将起到较大作用。教师既要亲切又要严肃,要使课堂气氛活而不乱,尽量避免学生产生压抑和过度焦虑,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发挥出正常的智力水平,高效地进行学习。

(2)其次是复习旧课,引入新课。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景以及涉及本课的有关知识进行复习,要简明扼要,抓住要点,点穿实质,然后,自然过渡,引入新课,简述学习课题,布置学习资料,出示读书提纲,明确学习要求,以保证教学过程的计划性和完整性。充分地照顾了学生学习上的差异,这样学生能够快者快学,慢者慢学,到达了班团体与个别化相结合。

(3)再次是学生根据教师要求独立进行学习活动。先按要求“三读”即粗、细、精读教材,概括段意并眉批,在理解教材资料的基础上做练习,每做一道大题或一个练习就核对答案,改错,及时反馈学习效果,自我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请教教师。

学生独立进行学习活动了,教师做什么呢?我们说自学,并不是不要教师,自学从来都不是无师自通的。在学生自学、自练、自检等独立活动中,教师一方面巡回辅导,另一方面根据备课时所掌握的学生情景,具体地,有目的地,有针对性地帮忙指导每一个学生。具体地说,对于学习思维品质不踏实的学生,要注意用具体的事例,经过严格要求,逐渐培养他们的踏实品质;对于学习成绩优异者,应指导他们向深度、广度发展,向他们提出进一步深入学习的要求,并具体落实,让他们能够充分利用课堂上这段宝贵的时间,充分发挥其潜力,提高效率,超额超前完成学习任务,对于学习基础较差,思维不敏捷的学生,应加强重点辅导。我们的“启导·活动教学法”教学的特色不仅仅体此刻“自学”上,并且还体此刻“辅导”上,所以,我们提倡主动地“辅导”,进取的“辅导”,而反对那种等待学生举手,提问,教师帮忙回答这种被动消极的“辅导”。在那里教师掌握每个学生的情景和把握整个课堂,始终处于进取主动的状态十分重要。

在教师主动进取的辅导中,要善于根据学生的不一样情景,设计不一样的问题,采用不一样的方式,主动地去引导、启发学生,可问他是怎样想的?怎佯理解的?听一听他们的见解掌握他们的情景,并进行有针对性,切合实际的个别辅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这对于提高差生,大面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是会起到必须作用的。差生构成的原因虽然是多方西的,可是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方面是值得引起我们注意的问题。在“启导·活动教学法”教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加强了对差生的辅导,耐心地帮忙他们,一方面解决了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补了基础,教了方法,更重要的是增强了他们的信心,提高了他们的兴趣,对他们精神上是一个很大的激励,他们感到教师关心他,从未放弃他,只要教师坚持不懈,会逐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不断地提高学习水平。我们深信,对于差生的事,只要我们的工作真正做到家,在自学辅导教学中,是会有所收获的,这一点是传统的课堂以讲授为主的教学难以做到的。

我们还明白,人的视觉是主动的分析器,它主动地理解吸收外界信息,效果较好,而听觉是被动的分析器,它被动地理解外界信息,效果不佳,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视觉的对象大多不会随时间、空间而消失,能够重复,而听觉的对象很容易随空间、时间而消失,一次未听懂,不可能再重复多次。基于上述原理,“启导·活动教学法”采用启、读、练、知、结相结合的教学原则,使刺激多样化,并且以视觉为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过从不一样分析器传入的信息到达大脑皮层的不一样区域,引起反映,轮换地兴奋与抑制,学生自始至终能处于一种进取进取状态,所以,能很好地发挥其主动性和进取性,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果较好。

初一数学教师个人总结报告4一学期紧张的工作就要结束了,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数学教学任务,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业务学习

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新的理念。坚持每天读书半小时,每周写两篇读书笔记。坚持每周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建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并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另外,自觉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十不准等,严格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十不准要求自己。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

二、教学方面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一学期来,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和应用的同时,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改革课堂教学,加大新型教学方法的使用,取得了一些效果,具体表现在:

1、做好课前准备和课后反思工作。

每天认真阅读、挖掘、活用教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研读新课标,明白这节课的新要求,思考如何将新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中。认真书写教案,利用网络资源,参考别人的教学教法教学设计,根据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课时计划。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2、把好上课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质量。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不是彻底放手,而是要求学生有目的的针对问题先自主探究,然后再与同学合作交流,最后探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就可以设计一系列的问题串,逐步引导学生,一步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情境,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让他们讨论、思考、表达。而且还要适时引导,不能放任自流。为此,我校学习安图三中的“小组合作,分步达标”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另外,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状况,课前布置一些简单的问题要求学生预习,然后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在小组合作完成学习目标的学习时,把一些较难的目标,学生解决不了的目标,由教师负责引导学生一步步解决,对于一些学生可以自行解决的目标,由学生组内解决,再由各组选派代表进行讲解,其他组适当补充,这样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3、要进行一定数量的练习,相当数量的练习是必要的,练习时要有目的,抓基础与重难点,渗透数学思维,在练习时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锻炼,形成一定的思维能力并打好基础。

4、做好培优辅差工作。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后,把全班学生分成六个组,每个组中有学习较好、品质优良的学生担任组长,二号和三号学生是中等生,四号次之,五、六号基本都是差生,为了提高差生的学习成绩,在组内采取一帮一结对子的形式,由一、二号分别帮助五、六号,三、四号学生互相帮助,三、四号也解决不了的,由组长为组内全体学生讲解或由教师帮助解决。这样努力帮助差生,希望他们能学会一些较简单的知识。

三、教科研方面

由于七年级学生刚升入初中不久,有很多不良习惯,特别是在学习上没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每天只是为了应付教师布置的作业,为此,本学期我制定了《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一课题,目的是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实际状况,有目的的培养学生形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

四、存在问题

1、教材挖掘不深入。

2、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

3、小组学习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教学管理,改进不足,争取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初一数学教师个人总结报告5本学期,为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本人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我,认真钻研新课标理念,改善教法,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总结过去,挑战明天,更好地干好今后的工作,现将本学期本人的的教学工作做一简要小结:

一、思想政治方面。

本学期本人始终拥护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始终拥护国家目前进行的新课程改革,始终坚持教育的全面性和终身性发展。热爱教育事业,热爱自我所教育的每一个学生。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早退,进取参加各项活动及学习,团结同志,进取协调工作中的各个方面。

二、在教学中的主要环节是以下几方面:

1、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除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吃透教材外,还深入了解学生,根据的学生学习本事和理解本事拟定了课堂上的辅导、教学方案,使课堂教学中的辅导有针对性,避免盲目性,提高了实效。

2、提高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让讲解清晰化,准确化,条理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异常注意调动学生的进取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简便,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教师尽量讲得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研究每一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本事,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

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在设置作业中,仔细阅读教材,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景,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及时反馈,针对作业中的问题确定个别辅导的学生,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辅导。

4、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数学教学总结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实验考核体系;实验能力;流体力学实验

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实验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满足高等教育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学生在实验室通过观察、思考和操作,来提高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做到有思想地做实验,自主完成实验任务。实验能力的培养应该配合实验考核来具体实施,文章就此提出了一套旨在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的流体力学实验考核体系,对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的各个环节列出了具体的考核方法,主要包括五个考核部分:实验准备、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实验创新和实验考试。

1.实验准备考核

实验准备要求学生在实验前理解实验原理,明确实验要求,熟悉实验内容及步骤,并按照要求言简意赅地编写实验预习报告。通过实验准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加深对流体力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实验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准备情况进行具体考核,对实验预习报告打分,对未完成实验准备的学生,取消其实验资格。实验准备考核占实验总成绩的10%,详细评分标准见表1,取所有实验准备考核分值的平均分作为实验准备考核成绩。通过实验准备考核,可以起到两个作用:一是实验准备考核成绩组成实验总成绩的一部分;二是实验准备考核对学生进实验室起到一个筛选作用。

表1 流体力学实验准备考核评分标准

序号 评分标准 分值

1 实验准备充分,实验预习报告规范认真,有预习思考 10

2 实验准备比较充分,实验预习报告规范认真,有预习思考痕迹 8

3 实验准备基本充分,实验预习报告规范认真,但仅是抄书,无思考痕迹 6

4 实验准备不充分,实验预习报告马虎,不规范,无思考痕迹 4

5 未完成实验准备,未完成实验预习报告 0

在实验准备这一阶段,实验教师需要给学生准备具体的预习资料,包括:学生实验守则,规定学生进实验室需要遵守哪些规则;流体力学实验要求细则,对学生说明参加流体力学实验的具体要求;流体力学分室平面布置图,以便学生了解实验室情况;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主要给学生提供每个实验的具体指导,如:实验目的要求、实验仪器、实验原理、实验方法与步骤、实验成果及要求、实验分析与讨论、实验数据记录表、实验数据计算表;另外,还可以补充说明一下,实验预习报告书写要求、原始实验数据记录要求、实验报告要求书写哪些内容等等。

特别是实验仪器这一块,因为学生事先不熟悉仪器,实验时操作仪器比较困难,所以一定要先让学生熟悉仪器设备,有必要提供实验仪器的说明书。另外,实验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经典实验的介绍,如雷诺实验的工作环境,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教师可以把这些资料编写成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印发给每位学生,还可以把相关资料放到实验室网站上去,让学生自行下载查阅学习。

2.实验操作考核

实验操作考核作为实验教师对学生连续评估的主要形式,在平时实验当中对学生进行观察,并将观察记录作为对学生操作能力的直接评价。实验操作主要考核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实验教师在实验指导过程中,以启发学生思维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学生提问时予以适当指点和提示,主要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排除故障能力。因为这部分考核以实验教师的主观判断为主,所以在实验操作考核过程中要作定性定量处理,以便实验操作考核具体实施。实验操作考核占实验总成绩的20%,具体评分标准见表2。下面简要介绍一下流体力学实验操作考核的过程。

实验开始时,实验教师对每组学生的实验情况进行观察,签字确认。如能量方程(伯努利方程)实验开始时,检查每组学生是否将能量方程实验仪的所有测压管液面调整到齐平状态,签字确认。

实验过程中,实验教师检查学生的实验操作情况。如实验操作时间是否符合要求,实验次数是否达标等等。

实验结束时,实验教师对每位学生的实验原始数据记录进行初步分析,判断实验结果是否符合规律,确保实验质量。引导启发学生分析归纳实验结果,撰写好实验报告。对实验有重大错误、失败或不能完成者,安排其在实验室开放时间重做。

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按要求关闭仪器,清理现场,做好环境清洁工作。实验教师检查每组学生仪器设备整理情况,电源是否关闭,水桶(水杯)水是否倒入水箱中,雷诺实验的有色水阀门是否关闭,桌面是否整理,并作相应记录。

表2 流体力学实验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序号 评分标准 扣分值

1 测压管齐平缺认可/次 ?0.5

2 测压管测点未达到实验要求/次 ?0.5

3 排气泡缺核查/次 ?0.5

4 操作时间未达到实验要求/次 ?0.5

5 操作次数未达到实验要求/次 ?1

6 仪器电源未关、阀门未关水未处理、桌面未整理/项 ?0.5

7 实验结果不符合规律/组数据 ?0.5

8 没参加实验操作/个实验 ?5

注:流体力学实验操作考核满分20分,如在实验过程中,发生上述情况,则扣除相应的分值,扣完为止。

3.实验报告考核

实验报告作为考核的依据,自身存在不足的地方,既不能反映学生的操作技能,不能表现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使学生不动手或不作为主要参与者,也可以写出一份较好的实验报告。另外,由于实验报告是在实验室外完成的,可能会出现修改数据的现象,实验教师也很难了解学生对某些问题的理解程度和真实的看法。因此,实验报告需要补充一些主观方面的报告成果,比如实验作业、实验总结等等。实验报告考核占实验总成绩的30%,由三部分组成:实验报告成绩、实验作业成绩和实验总结成绩。

实验报告主要考核学生实验后对所做实验进行的分析和评价,以及撰写报告的能力,达到总结和提高的目的。实验报告成绩满分20分,取所有实验报告分值的平均分作为实验报告成绩,详细评分标准见表3,主要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是否正确,实验现象分析是否客观完整等评定。对于实验报告其固有的缺陷,流体力学实验报告考核采用数据记录复份,来避免学生修改数据。

表3 流体力学实验报告评分标准

序号 评分标准 分值

1 实验报告规范认真,图表清晰,实验数据计算正确,实验现象分析客观完整,能做较深层的探研,优秀 20

2 实验报告规范认真,图表清晰,实验数据计算正确,实验现象分析比较客观,良好 16

3 实验报告规范,图表清晰,实验数据计算基本正确,实验现象分析基本客观,及格 12

4 实验报告格式规范,实验数据计算不正确,实验现象分析不正确,不及格 8

5 未完成实验报告 0

实验作业是根据实验内容和实验要求精心设计的,可以加深学生对实验的认识、补充和扩展。实验准备时,教师对将要进行的实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操作实验,编写实验报告,将问题引入深层次的探究,然后回答问题。如能量方程实验,提出问题:“测点2、3和测点10、11的测压管读数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2]”学生进行一系列思考后探究答案。实验作业成绩满分5分,每个实验作业以5分制为标准进行评分,最后求平均分作为实验作业成绩。

实验总结在流体力学全部实验结束后完成。此时,学生对实验知识、技能、仪器设备等都有了真切的体会、深刻的认识,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学生可以在实验总结中写:实验后的收获和感想,对实验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对实验室发展的建设性意见。这些信息反馈给实验教师,可使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对实验的真实感受,从而总结出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实验总结是教师提高实验教学水平的基础。实验总结成绩满分5分,以5分制为标准打分。

4.实验创新考核

实验创新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流体力学实验创新分两个方向:学习性实验创新和创造性实验创新。实验创新考核占实验总成绩的20%。

对于那些创新能力比较薄弱的学生,可以从学习别人的已有成果开始,让学生收集现有的实验创新实例,运用学过的流体力学理论知识和实验知识重新剖析,在规定的时间内阐明自己的观点,进行答辩。学习性实验创新成绩满分10分。

对于创新能力较强的学生,鼓励学生在现有仪器设备基础上,进行创新性、设计性研究与探索,组合成为新的实验或量测新的内容,也可以通过电脑进行模拟。实验创新也鼓励改良改进设计实验设备装置。另外,鼓励教师教改项目、科研项目带进实验室,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研制开发教学仪器设备,更新和改造旧的实验内容和手段。

开展实验研究可由团体进行,研究的一般步骤包括:确定题目、收集资料、制订研究计划、实验测试、分析与概括、反复论证或实践验证、完成实验报告或论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题、自主进行研究性学习、自主进行实验方法设计、开展实验性研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处理,撰写研究性论文和总结报告等工作。实验创新小组向全体参加同学和指导老师介绍实验设计思路、实验过程、创新点等主要内容,并回答同学和教师的提问,由同学和实验教师一起打分考核。创造性实验创新成绩满分20分。

通过实验创新求得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实验室的发展。

5.实验考试考核

流体力学实验考核分两种形式:教师与学生的交谈、闭卷考试。实验考试考核占实验总成绩的20%,实验考试成绩满分100分,其中教师与学生交谈成绩50分,闭卷考试成绩50分。

教师与学生的交谈,可以了解学生在实验室获得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评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口头表达的技巧,以及对实验结果的解释等,具有教高的表面效度。

闭卷考试可以克服实验报告的某些缺陷。流体力学实验考试内容侧重于实验方法与原理的理解,流体流动的某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认识,静态流动参数测试方法的掌握。

综合流体力学实验五个部分的考核,可以给出完整的流体力学实验考核体系,如表4所示。

表4 流体力学实验操作考核体系

序号 实验考核 比例 分值 备注

结束语:

随着实验课程的独立开设,需要更精确、更契合实际的实验考核方法来适应实验课程的发展建设需要。实验考核要求能够公平合理地评价每个学生的实验成绩,能够对学生实验学习起到较好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规范学生的实验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3]。流体力学实验考核体系根据实验教学的过程,对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各个环节,分别进行具体考核,提出了一套新的实验考核体系。该实验考核体系从实验整体出发,注重培养学生各项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倡自主实验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通过定性定量的实验操作考核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实验创新考核来推动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真正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葛年明、周泉.电子电工实验考核方法的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4):146-147,166

数学教学总结报告范文第3篇

一、国内外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基本情况

教育质量监测是发展基础教育、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国外教育测评项目有国际比较项目、国家监测项目、地区监测和评价项目等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比较有影响的项目有TIMSS、PISA、NAEP和NEMP等。

TIMSS是国际数学与科学趋势研究。它由国际教育协会(1EA)组织和实施,评价各国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为各国提高数学和科学教育质量提供建议。自1995年开始,每4年测试一次,测试对象为四年级和八年级学生,主要是监测学生的数学和科学能力。

PISA是国际学生评价项目。它由国际经合组织(OECD)组织和实施,评价各国即将完成义务教育的学生面向未来生活、应对知识化社会挑战的准备情况,从而评价各国基础教育系统的产出效果。测试对象为15岁的在校学生(不论其在哪个年级),从2000年开始,每3年测试一次,主要监测学生的阅读、数学和科学能力。

NAEP是美国教育进步评价项目,也是美国国家教育质量监测项目。它从1969年开始就已经成为了一项常规性的全国教育测评项目,测试对象为四年级、八年级和十二年级学生,每4年测试一次。目前,该评价项目主要测试学生的科学能力。

NEMP是新西兰国家教育监测项目,创立于1993年,每年选择一定的学科,周期性地监测各学科的教育质量,测评的对象为四年级和八年级的学生。

TIMSS和PISA是试图比较不同国家学生在校教育期间的学业表现,并比较不同国家(或经济体)基础教育的发展情况。NAEP和NEMP的目的是提供详细的数据和信息,对本国不同区域、不同类别的学生群体的学业成绩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以全面了解国家教育质量的变化情况。

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始于2007年,每年实施一次,监测年级为四年级和八年级。目前,已实施了5次,是在国家“两基”攻坚基本完成以后,国家基础教育转向内涵发展阶段,由注重规模转向注重质量,注重教育的公平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以及国外普遍开展教育质量监测的背景下逐步开展起来的。它是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评价中心和相关省、市合作组织实施,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评价工作的整体进程和安排,分年度、分领域实施全学科监测。监测内容除学生学业成绩测试外,还包括学生的德、智、体、美各个方面及其影响因素。

二、国内外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经验

教育质量监测包含抽样、监测工具研发、监测实施、数据清理、形成报告等几个主要环节。

1.抽样方案

抽样是教学质量监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从组成某个总体的所有元素的集合(N)中,按照一定的方式选择或抽取一部分元素(n)的过程,或者说是从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法选择或抽取样本的过程。抽样的最基本的作用就是给人们提供一种“由部分认识整体”的途径。国内外常见的抽样方式主要有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不等概率抽样、多阶段抽样等几种。国外教育质量监测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抽样方式。

国内外监测项目在抽样目标总体、抽样方式和总体单元的确定上大同小异,有的以学生为抽样单元,有的以某一年级学生为目标总体,有的以学校、班级为单元,等等。

PISA采用的是两阶段分层抽样方式,运用外部分层指标将总体分成不同的子总体。第一阶段的抽样单元是为所有包含15岁学生的学校,列出所有包含15岁学生的学校名称,统计每所学校15岁学生的人数,每所学校抽中的概率为这所学校15岁学生人数占国家总15岁学生人数的比例。第二阶段的抽样单元是为抽中学校的学生,列出第一阶段抽中学校的所有15岁学生的名单。其抽样的目标总体为在该国家接受教育的15岁学生,所在的年级为7年级或以上。它包含15岁接受全日制教育的学生;15岁接受非全日制教育的学生;15岁接受职业教育以及其他相关的教育系统的学生;国内接受外籍学校(国际学校)教育的学生;来自其他国家在本国接受教育的学生。它不包含不在学校上学,接受家庭教育的15岁青少年;已经参加工作的15岁青少年;在国外的15岁青少年。同时,排除因智力障碍无法完成测验的学生(需要专业判断)、因身体功能(永久性身体残疾)影响测试的学生和无法采用测试所用语言回答问题的学生。

TIMMS是采用两个阶段分层抽样。第一阶段是在全国范围内抽取学校采用的系统分层(PPS)方法,分层依据因各国具体情况而异,各层次均使用系统(随机起点,固定间隔)PPS抽样方法来抽取学校样本。第二阶段是在学校抽取的班级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

我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评价中心在天津市、辽宁省、浙江省等八省区开展的基础教育监测的目标总体确定为四年级和八年级学生,基本采用的是三阶段抽样设计或两阶段抽样设计。三阶段抽样设计以区县为初级抽样单元,两阶段抽样设计以学校为初级抽样单元。

2.监测内容

根据国内外的研究发现,阅读能力、数学能力和科学能力是影响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主要因素。所以,目前国内外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在学科的选取上大多倾向于这三个方面的能力监测。有的重点监测某一门学科或某两门学科,如TIMMS主要监测学生的数学和科学能力;NAEP主要测试学生的科学能力;PISA是对学生的阅读、数学和科学能力进行全面监测;有的采取周期循环的办法监测全学科,如NEMP每年选择一定的学科,周期性地监测各学科的教育质量。目前,在国内开展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也是采取这一办法,即每年选取一到两门学科进行监测,逐渐实现全学科监测。从监测的实施上看,有的采取综合测试,即把学生的几种能力结合在一起进行监测,如PISA,有的是按学科分别监测,对科学能力的监测基本采用综合监测的方式。

3.监测工具的研发与编制

监测工具研发是教育质量监测的核心内容,工具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科学性。同时,监测工具的研发与编制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由专业教师、教育测量、命题和数据统计等各方面的专家共同组成一个多元结构的专家团队才能完成。另外,监测工具的研发、编制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包含分析课程标准、明确测量目标和行为目标,并确定指标体系,组织命题、审题、修订试题、形成题库等较为复杂的环节。

教育质量监测的工具(纸笔测试)包括外部形式和内部构成两部分。外部形式包含指导手册、测试卷(试卷和问卷)、答题卷等;内部构成包含测量系统(测试指导、测试题、答卷)、评价系统(记分键,计分方式,常模与分数解释)、质量参数(取样构成、项目参数、信度、效度)等。

PISA的测试指标、测量工具是由参与国委员会负责确定,其开发与实施不但需要先进的教育理念引导,还需要由心理测量理论、教育评价技术、数理统计方法等专业系统支撑,并由专业考试与评价机构依据标准化的流程研发继而实施。NAEP主要是由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ETS)负责题目开发、考试工具设计和数据分析报告。国内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评价项目主要是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评价中心组织专家研发编制。

4.监测报告

监测报告是反映教育质量监测成果的一种书面报告,它是以文字、图表等形式将监测的过程、方法和结果表现出来,引起人们的重视和进一步思考,为有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根据监测结果形成的报告并对教育产生影响,是整个教育质量监测的终极目标。撰写监测报告的目的是了解监测的过程、方法和内容,体现监测的科学性,了解监测的结果,对现实中的重要问题提供分析的依据。

一是监测报告的主要类型有专题类报告、综合类报告和基础类报告三大类。其中,专题类报告包含专项报告、专项结果简报、咨询报告等;综合类报告包含学科报告、结果摘要报告等;基础类报告包含论证报告、技术报告、基础数据报告等。

二是各类人员对监测报告的选择。根据监测的最终目标,教育质量监测报告需要提供给不同人员。行政领导主要关注专项报告、专项结果简报、咨询报告等;专业研究人员主要关注论证报告、技术报告、基础数据报告等;校长、教师主要关注专项报告、专项结果简报、学科报告等;家长、公众主要关注专项结果简报、结果摘要报告等。

三是监测报告作为一种专业的报告,其撰写应该体现这些特点:①科学性,它要求观点正确、材料可靠,以事实为依据;②创新性,它要求关注新动向、新问题,提出新观点,形成新结论;③规范性,它要求写作规范、逻辑合理,表达简洁;③针对性,它要求目的明确、主题清晰,有的放矢;⑤时效性,它要求及时捕捉信息,及时反馈;⑥可读性,它要求语言阐述精确、通俗易懂。

根据监测的目的,针对监测结果中的某些具体问题,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跟踪研究,还要继续撰写相应的专题报告。

三、我国某些地方开展双语教学质量监测的实践

下面以新疆为例,根据新疆双语教育实际,选择小学四年级和六年级双语班和普通班学生为监测目标总体,以班级为抽样单元,采取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确定样本,以汉语能力监测为突破口,逐步延伸至数学和科学能力的监测。该监测符合国际通行做法,同时也符合新疆的实际情况。

1.实施监测的背景

为大力提高新疆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培养民汉兼通少数民族人才,增强各民族青少年的国家意识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以及各民族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作出《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印发《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意见》,决定在新疆全面实施民汉双语教育。经过几年的努力,新疆双语教育规模迅速扩大,涵盖学前、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双语教育体系初步建立,双语教育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截至2010年9月,学前和中小学接受双语教育和民考汉的少数民族学生达到119.87万人,占学前和中小学少数民族学生的48%。其中,接受学前双语教育和民考汉的少数民族幼儿达到37.16万人,中小学接受双语教育和民考汉的少数民族学生达到82.71万人,占中小学少数民族学生的38.9%。

但在双语教育推进取得成绩的同时,双语教育质量问题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大家普遍感到,当前双语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教学效果同高质量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双语教育质量的提升同双语教育发展速度、规模还不适应,还不能满足各族群众的期盼和少数民族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迫切希望能够用较为科学的方式客观分析,把握目前双语教育质量的实际状况并着手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自治区成立了双语教学质量监测评价中心,并与教育部考试中心密切合作,共同组织实施了新疆首次覆盖7个地州,50个县市的汉语教学质量监测。测试方式采取“MHK考试+学生问卷及教师、校长问卷”的方式进行,监测对象为小学四年级、六年级双语班和少数民族普通班部分学生。此次监测旨在了解和掌握自治区小学汉语教学质量的现状和水平,分析和研究有效提高双语教育质量的途径和方法,为自治区双语教育工作科学决策、全面提高双语教育质量提供有力依据,促进全区双语教育工作积极、稳妥、有序地发展。

2.监测的组织实施

本次监测由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测试工具开发、数据清理及分析,新疆双语教学质量监测评价中心协助,完成前期抽样准备、测试安排、监测数据收集分析等工作。

根据设计方案,自治区确定了抽样方案,完成了样本数据信息的收集;相关命题专家在自治区进行了专题调研,组织开展了各地州县市监测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做好了考场、考点、监考等相关测试工作的安排和准备;组织实施了MHK考试和学生问卷调查、教师问卷和校长问卷,并完成了数据清理和报告撰写。

3.监测的基本原则

为保证监测工作的科学性、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及监测工作长远发展的需要,根据新疆双语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工作实际,按照国际、国内教育质量监测项目的通行做法,本次监测的实施坚持了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一是先实验后推广。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在新疆尚属首次,没有太多的经验,为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以及能够有效积累经验,使今后少走弯路,第一次监测只选择部分县市(7地州50个县)、小学段中的两个年级(四年级和六年级)进行抽样监测。

二是确保工作的规范性。过程的规范是保证结果可靠、科学的基础。因此,所有的抽样均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即由监测评价中心根据新疆相关统计数据确定样本县、样本校及样本班;抽样方式采用通行的规范抽样方法,保证抽样结果不受人为因素干扰,保证抽样的代表性。

在组织测试过程中,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各个环节,均严格按照监测工作相关要求进行。在试卷的印制、运送、保存到试卷的开封、发放、销毁等各个环节完全按照MHK标准进行,确保了试题的保密性。在监测考试及问卷过程中,新疆向每个地州分派了两名巡视员进行监督,各地州县市也相应地向各考点安排了1~2名巡视员。

三是对比与跟踪相结合。通过对比和跟踪可以更为全面地了解学习成效。为此,新疆选择四、六两个年级的双语班和少数民族普通班作为监测对象。一方面把双语班与普通班进行了对比,另一方面对四年级进行了跟踪监测。四年级双语班数量较多,从监测角度来看代表性较强,也比较适合做跟踪监测。六年级是小学毕业班,和MHK一级测试要求相对应,可以使用MIlK一级试卷检测其汉语学习成效。

四是保证抽样的科学性、代表性。地区、城乡之间的差异是反映全区各地不同类型双语教育全貌的。在样本地区、样本县的选择上,新疆参照国际项目的具体做法,选择南疆的喀什、阿克苏、克州、吐鲁番和北疆的伊犁、塔城和昌吉7个地区的50个县作为样本县(7个地区中只有塔什库尔干县和奎屯市因双语学生太少未纳入样本县,其他县市全部纳入抽样范围)。

在各县样本班数量的确定上,采用的是分层等比例抽样法。第一步,每个县四、六两个年级双语班和少数民族普通班均按照总班数的20%进行抽样,以确定每县每个年级抽样总数;第二步,每个县根据城区、乡村所占比例确定在每个县市城区和乡村样本班的具体数量。在样本班选择上,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即根据每个县已确定的城乡班级数以随机的方式确定具体班级。

通过上述规范的抽样,力求全面反映新疆双语教学的整体情况。抽样结果为,7个地州四年级共抽取样623个,学生20263名,涉及学校331所。本次监测小学四年级学生20263人,小学六年级抽取样本班597个,学生18908人,涉及学校302所。

五是从实际出发。完整的MHK应包括听力、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四个部分,因考虑到考点大部分在农村,难以满足口语考试对设备的需求,所以本次测试暂未进行口语表达一项的测试。

4.监测报告的撰写

数学教学总结报告范文第4篇

【摘 要】在高教大众化时代,提高和保障高教质量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并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普遍关注的热题,《本科教育质量报告》的应时应需。然而,报告本身的内容存在缺乏制度规范、科学全面性不足、特色不明显等问题。因此,规范报告的形式与内容,科学分析高校教育质量,结合学校特色突出特点是提高高校教育质量报告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高校;教学质量;质量报告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5-0004-03

作者简介:唐忠,男,工学博士,教授,上海电力学院教务处处长,主要研究方向:电力系统运行分析和控制。陈春莲,女,管理学博士,上海电力学院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高教教育政策与法规、高等教育管理。杨宁,男,工学博士,教授,上海电力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信息融合、目标定位。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行业特色高校教学质量报告可观测指标研究”(编号:20135902)和“应用型工科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本科毕业设计体系研究与实践”(编号:20135904)的研究成果。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的颁布实施,对我国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校的信息公开工作提出了新的目标和任务。为贯彻落实纲要中关于“完善教育信息公开制度,保障公众对教育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建立高校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制度”的要求,教育部分别于2011年7月和2012年8月《关于“985高校”公布2010年?骉本科教学质量报告?骍的通知和《关于继续试点部分高等学校编制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通知》。通过《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

一、教育质量报告的意义

1.国家和社会的需要。据统计,2010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已经达到310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6.5%。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661.76万人,比上年增长22.27万人,增长3.48%;在校生达到2231.79万人,比上年增长87.13万人,增长4.06%;毕业生共575.42万人,比上年增长44.32万人,增长8.34%。高等教育后大众化时代,教育质量已然成为社会的热点。从国家的层面来看,把教育问题上升到国家的意志,足可以证明国家对教育问题的关注。“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对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的关注,从一所学校的质量意识上升到整个高等教育体系的质量意识,从教育意识上升到国家意志,并且从一个教育概念上升到一种国家战略行动,既是现代社会中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以及国际竞争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经过十几年的高校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基本上形成了规模化、数量化,未来的发展必然要从量化向质化转变。高等教育的核心是人才的培养,从社会的层面看,高校培养的人才理应是社会发展各行业亟需的人才,因此必然会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高校成千上万学生的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家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传统文化意识,使民众对高等教育的极度关注。此外,社会对高等学校的关注也从专业转向就业。《教育质量报告》的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不同层次的需求,体现了全民意志。

2.高教发展的需要。教学质量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高校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以教学质量为保障。《教育质量报告》的不仅创新了高校教学质量评估的形式,丰富了教学质量保障的途径,而且极大地促进了高校教学质量信息的公平、公正和公开,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能力和毕业生质量越来越受到社会舆论的关注,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教育质量问题已经上升到关系到国家、民族在世界之林的兴亡问题,高等教育质量的发展必须寻求一种客观、全面的评价方式。这也为教育质量报告的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不管是何种性质的高校,教学工作始终是高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教育质量报告促使各类高校重视和加强对教学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加强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阶段信息和数据进行全面的收集和分析,不断掌握本科教育质量的本质。推进教学质量发展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质量报告的最终目的,实现教育质量和促进高校的发展可以充分利用教育质量报告。教学质量报告的,建立了常态化的教学管理监控体系,有针对性地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并对教学情况进行反馈,使学校各级部门及时查找、发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分析和总结经验,制定解决教学质量问题的策略,不断完善教学监控体系的建立,使教学质量报告成为学校、教师和学生自我发展完善的重要途径。

二、教育质量报告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高等教育日益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尤其是质量问题更是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2011年教育部颁布的《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学校在自我评估基础上形成本科教学年度质量报告,在适当的范围并报相关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年度质量报告作为国家和有关专门机构开展院校评估和专业评估的重要参考”。作为评价高校教学质量的依据,通过对已的教育质量报告分析后发现普遍存在缺乏制度规范、科学全面性不足、特色不明显等问题。

1.缺乏制度规范。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完善的制度是保障教育质量报告的有效依据。从内部管理和外部使用方面来看,教育主管部门对教育质量报告的制度还有待完善。既要规范教育质量报告的标准和次数,又要规范教育质量报告的内涵和质量。同时还要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客观现实地评价高校教育质量,规范教育质量报告。首先,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制定促进和完善教育质量报告的政策,联合法律部门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使教育质量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其次,可以充分借鉴国外教育评估经验,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符合国情、适应人民需要的高校质量保障体系。既要保障教育质量体系的统一性和规范性,又能体现不同高校间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博格认为:“美国高等教育最重要的变化就是校外机构越来越多的参与,包括协调机构、教育立法委员会、政府行政机构分支、一些授权机构等,都要求对质量和绩效问题进行更多的公共参与。”洋为中用,去其糟粕。通过借鉴国外成熟的评价机制和体制,如英国高等教育保证局(QAA)和英国高等教育基金会共同建立(HEFCE)的英国高等教育质量和标准信息系统;美国由全国认证委员会、区域认证委员会和专业/特别认证委员会组成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制。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走”出去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这就要求我们不断与国际接轨,学习国外好的经验,不断完善自身制度建设,才能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2.科学全面性不足。高校《本科教育质量报告》应该涵盖包括高校情况介绍、教学质量分析、学生就业情况、科研成果等全面反映高校办学水平质量等内容。根据对2012年已的“985”工程高校《本科教育质量报告》分析表明,报告涵盖从以下几个方面:学校基本情况介绍、本科教育投入、本科教育成果、教育管理创新计划、未来教学工作计划等。然而,当前各高校的教育质量报告,总体上能依据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教育质量报告,但是重成绩、轻问题的情况仍较严重。成绩应当肯定,问题亦不容回避。高校本科教育质量报告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高校有关部门加以重视,并不断完善,其主要问题首先在于报告本身科学全面性不足,未能从学校基本情况介绍、本科教育投入、本科教育成果、教育管理创新计划、未来教学工作计划等方面客观、真实地撰写质量报告。“报告对本科教学质量的分析并不多,报告更像工作总结、成果展示。作为质量报告,应该是全面、客观的,包括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而不能只选择性公开光鲜的数据”。其次,教育质量报告的针对性不强,特色不明显。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利益主体关注的侧重点必然不同,如政府部门关注高校教育质量和科研成果转化问题;用人单位关注毕业生水平是否满足单位用工需要;社会大众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教师关注学校顶层设计及未来发展前景和职业满意度,等等。但从已的教育质量报告来看,不同的读者并未等到心中满意的答案。

三、完善教育质量报告的对策分析

1.规范报告的形式与内容。规范教育质量报告的形式和内容,必须回答教育质量报告“向谁报告、怎么报告”的问题。首先,教育质量报告“向谁报告”必须以面向利益主体的范围为依据。如教育主管部门、在校师生、社会公众、人才需求单位等。不同的利益主体关注的报告内容、数据不同。因此,教育质量报告的内容必然应该全面涵盖这些利益主体。其次,教育质量报告要牢牢把握“怎么报告”,这即是教育质量报告本身最核心的内容,又规范了教育质量报告的形式。哈佛大学前校长的劳伦斯·H·萨默尔斯先生说,“对一所大学来说,再没有比培养人才更重要的使命。假如大学都不能承载这一使命,我看不出社会上还有哪家机构能堪当此任”。因此,教育质量报告的应该始终紧紧围绕高校的办学目标、人才培养体系和顶层设计方案为依据,科学制定符合自身特点和实际的报告。“从这个意义上说,质量报告也是质量问题的改进是否达到既定目标的实证报告;是以本科教学质量为主题的院校研究报告;是与第三方评估报告相印证的自评报告;是以坦诚和谦虚的态度向所有利益相关者汇报质量问题、求教改进良方的请示报告”。

2.科学分析高校教育质量。教育质量是高校办学的生命线。高校教育质量报告既是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真实反映,也是对社会、人民群众热切关注的回应。各高校均设置有不同内容标准、不同内涵范畴的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质量报告的编制应该是在教学评价体系数据的采集、分析后汇总、总结的有关学校教学质量各方面数据、指标的书面报告,理应是学校教学质量的真实反映和客观指导。学校应有效获取有关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信息,厘清教学质量定义,注意通过学生考试成绩数据、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成绩、毕业率、学位获得率、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评价等数据,对学校的教学质量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并通过报告的机会,向社会、人民群众提交真实的教学质量情况报告,以获取国家、社会和个人更多的支持。

高等学校教育质量信息和数据,来源于高校实际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客观信息,需要进行全方位的收集、加工和整理。欧美发达国家的高校、第三方研究机构十分注重通过学生、教师、公众等对信息使用的调查,并建立了相当先进的教学质量和科研质量信息统计,如美国使用质量认证体系,对同类型高校的教学、科研质量、软环境和硬件设施等进行综合测评后,进行打分并排名,分数和排名具有很高的公信力;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依据对高校教学科研质量进行排名和打分,同样具有很高的价值依据。欧美国家对高校教学质量、科研能力等数据的科学分析和,对我国高校科学分析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报告具有借鉴意义。

3.结合学校特色,突出特点。高校公布教学质量报告是对新一轮教育评估工作的积极回应,因此“既是信息公开的要求,也是建立自身评价体系的需要”。特色体现差异,不同的高校具有不同的办学目标和不同的学科背景,《本科教育质量报告》的亦应该体现特色差异。我国“985”工程高校自2010年起向社会《本科教学质量报告》,通过对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高校《本科教育质量报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部分高校的报告能结合本校专业特色,对人才培养的不同范畴进行特色或亮点的展示:如上海交通大学在报告中披露了应届毕业生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价,其中包含课程设置、教师水平、教学管理、学风考风、学习实践等六方面;同济大学在报告中也涵盖了对应届毕业生,甚至包括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应届毕业生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后勤服务、就业工作等方面进行了评价。用人单位则对同济大学毕业生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岗位满意度、就业竞争力等综合信息进行了评价;中国科技大学在报告中关注了第三方研究机构、其他单位对该校的评价,包括对毕业生的评价。这些学校的《本科教育质量报告》在一定程度上侧重对学校关注的信息进行重点的关注,并结合各自学校的专业、学科特色,突出了学校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l.2010-7-29.

[2]教育部.201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N].中国教育报,2011-7-6.

[3]邬大光.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透视(笔谈)[J].高等教育研究,2012,(2).

[4](美)格威狄·博格.高等教育中的质量与问责[M].毛亚庆,译注.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08.

[5]大学质量报告不能总“自评满分”[N].新京报,2011-10-2.

数学教学总结报告范文第5篇

职业教育在德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向来是德国民族引以为豪的教育财富,每年所有青年人中约有三分之二的在就业前接受过正规的职业培训,以学校和企业双向结合的培训造就了德国出色的技术水平,使德国的工业及工艺技术一直处于世界经济发展前沿。就是在如此良好社会背景及发展水平之上形成的体制,由于在本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其地位发生了动摇,出现了职业教育与培训位置间的危机,具体表现为需要培训人员的增加与企业提供培训位置的减少。这种矛盾的出现是由于当时企业的经济结构与劳动组织的相应调整与变化,使得一直以和谐发展的职业培训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危机,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间的关系出现矛盾与不协调。当时德国尚缺少对培训位置的数据统计,国家在职业教育发展问题上缺乏足够的规划与预测。对此,德国的教育科学部部长HelmutROHDE认为,职业教育政策的最重要任务就是提供良好的培训,为我们的青年一代能够在职业培训市场上找到一个合适的、高质量的培训位置。如何解决此问题,德国政府将目光对准了职业教育的研究,希望通过对职业培训市场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以研究报告的形式,对所存在的问题与矛盾能够防患于未然,实现对职业教育的科学规划与管理。事实证明,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可行之路。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法律的健全与完善,保证了此报告的顺利实施与完成。1976年,鉴于对培训位置供求数据的统计与对培训位置的规划和预测的需要,《培训岗位促进法》生效。其中第一次明确联邦政府将职业教育报告作为每年对职业教育现状和发展的综述性报告,包含关于职业教育的统计数据和职业教育计划的制定。1977年,形成了第一本职业教育报告。其后,1981年颁布的《职业教育促进法》又将职业教育的研究与职业教育的管理与规划相联系,明确了职业教育研究在国家职教政策制定中的作用及任务,并就为完成报告所应有的研究组织与机构、相应承担的责任及义务作了明确的法律规定。

二、德国《职业教育报告》的地位及作用

1.《职业教育报告》是联邦教育与科学部每年出版的职教政策性报告它是联邦政府在制定职业教育政策时所依据的纲领性文件。是所有职业教育政策制定、规划和实施人员制定工作计划的基础,称之为德国政府职业教育发展政策白皮书。

2.《职业教育报告》由联邦教育与科学部联邦职教所研究、起草它对整个联邦职业培训的质和量统计基础数据进行研究以及对各地区、各行业的培训情况进行总结。完成此报告的宗旨是将全社会的职业教育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协助联邦政府解决职业教育事业发展上带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问题。

3.《职业教育报告》自1977年开始研究,已有20余年了它对教育政策及社会产生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一是此报告所形成的历年对培训市场供需关系的分析与研究,一直是德国政府职业教育政策制定的依据;二是它对社会、企业培训岗位的设立,家庭、个人职业岗位的选择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三、德国《职业教育报告》的结构与内容

德国职业教育报告内容大致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职业教育发展政策报告。以1997年内容为例,主要有以下方面:对过去职业教育发展形势的总结与评价;现实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挑战与要求;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政府对出现的问题采取的政策与措施及前景展望。

这一部分内容主要体现出了德国政府对过去职业教育发展所持的态度与意见,国家对整个职业教育发展的宏观性的预测,代表了国家的教育意志与思想;但同时不排除社会各界不同的看法,也反映工业界、社会少数派代表的意见。

第二部分为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状况及数据统计。以1997年为例,主要有:职业培训的量的发展;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与趋势;职业教育的内容形式及其结构问题;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职业继续教育;职业教育的国际比较等。

两部分的内容特点:

第二部分侧重于研究方面,通过对大量的统计数据的分析及前沿性的课题研究,体现出教育决策所具有的科学性及可行性”。同时,对职业教育发展所涉及的方方面面也进行了论述。其中包含有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职业教育与个人发展、职业教育与企业发展、职业教育的内部发展、职业教育师资、职业咨询与指导、促进与支持妇女及残疾人职业教育与培训、新的职业及对职业教育的改革要求、不同领域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差异及教育政策诸方面的内容,其全面与详实是任何一类研究报告所不能比拟和涵盖的。

四、德国《职业教育报告》的内容特点分析

德国职业教育年度报告,之所以能在德国教育界与经济界发挥重要作用,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报告将职业教育研究与国家的教育及就业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在《职业教育促进法》中指出,职业教育规划是协调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通过教育规划使职业教育的发展尽可能符合技术、经济和社会的需要,这种职业教育规划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职业培训单位提供的从性质、数量、规模和地域的培训名额的统计与分析,预测并提供职业培训位置。因此,要求联邦主部门对职业培训名额在地域和行业方面的供求发展进行经常的观察,具体的内容即为年度报告,报告中须说明下一个年度可能提供的职业培训名额的情况,若应提供的培训名额不能得到保证,则必须在报告中提出克服困难的建议。

鉴于此,对职业培训位置的分析与预测构成了整个报告的主体,是整个报告的主要任务之一。这种研究内容与时展需要相结合的思路,使职业教育研究一开始就纳入紧密联系实际开展综合研究,为社会发展服务的轨道。通过以分析职业培训市场供求关系入手,实现了职业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的统一,这也从某种方面体现出了德国民族务实、求真的民族个性。

这种对职业培训位置的分析预测,所具有的深远意义还在于,明确了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政策。通过系统的对职业教育数据的定量分析,为企业界、行业组织、工会团体、公开的社会组织开展培训提供了广泛的信息,从而实现了研究为社会服务的目的;同时,一个最有意义的特征是,这份报告为广大青年及适合培训者所利用,成为其选择培训位置,确定将来的就业机会与可能的重要工具。

2.国家对职业教育研究的重视,将教育决策、规划与管理紧密与教育研究相连突出的特征就是联邦职教所的建立,同时赋予它的法律地位及任务。根据《职业教育促进法》,联邦职教所是一个法人团体,主要任务有:①协助准备国家的培训条例和其他法则、职业教育报告及进行职业教育统计;②促进模式试验;③就职业教育问题向联邦政府提供咨询,进行并促进职业教育研究;④编制获承认的培训职业目录;⑤审核、批准并赞助职业培训函授课程。联邦职教所属于联邦教育科学部的一个重要的研究与决策机构,同时,在法律基础上建立了主管委员会、专业委员会,监督保证了各项研究工作的完成及研究内容的专业水平。

3.职业报告除大量的统计数据外,还反映出大量的研究课题、典型试验,代表着较高的专业和学术水平,其观点与内容在德国职教界具有广泛的影响作为国家最高的职业教育研究机构,联邦职教所除完成历年的政府报告外,还承担有大量的研究与试验任务,至今进行了约125个专项典型试验课题,它以不同的时间周期来运作,在每年的报告中将不同的研究成果反映于其中。目前包含在此报告中的研究共有以下四类,即重点研究课题、一般性研究课题、超前研究课题及国际资金资助课题。其中超前研究课题具有特别的意义,这是自1995年起为适应职业教育出现的新形势与新情况而设立的,迄今为止进行了三方面内容的专项研究,即职业资格和能力与职业的升迁;新的职业与新的就业领域;通过教育改革体现职业教育课程的个性化与差异性。

典型试验及其成果反映出德国职教研究的特色及价值取向。1978年以来,联邦职教所利用联邦教育与科学部的资金资助校外职业教育典型实验,以开发和实验职教实践的新举措。这类试验内容与问题来自于职业教育实践,具有较强的应用性,试验的结果同时也能够在相应的领域推广与应用,从而实现了研究的社会价值。如“学习岛”的研究,新职业与就业领域的研究。这种兼顾了职业教育制度与就业制度双重需要的研究,在德国职教界具有广泛的影响,研究的内容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将来的职业教育发展;同时,所形成的职业教育思想与职业教育概念丰富了职业教育理论。

4.研究数据的全面与可靠,保证了报告内容的科学性与教育决策服务的价值根据《职业教育促进法》的规定,报告所涉及的数据主要有两部分组成:①上一年度截止到9月30日登记入册的培训合同签订数及由联邦劳动局介绍但未被利用的培训位置数和在联邦劳动局登记寻找培训位置的人数;②预测该年度的寻找培训位置的人数和可提供的培训位置数额。历年报告就上一年职业教育形势与培训位置的供给进行总结与评价,尽可能对劳动力市场的供需进行客观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今后的供需进行有针对性的预测与展望。

为了保障此数据统计的收集与整理,相应制定了一系列数据统计归口及管理制度。其中联邦统计局主要管理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基本统计数据,保证此数据的共同利用价值;具体有关职业教育数据内容的调查设计、数据的登记整理及培训合同签订数由联邦职教所管理进行。此数据与各级地方劳动部门登记的需培训人数构成培训位置分析与预测的基本数据。各州统计局负责本州职业学校的有关数据的管理;劳动就业人口数和参加职业咨询与职业指导数则来自联邦劳动部。

5.报告中反映出研究者的科学的务实精神与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贯穿此报告体现出的是研究计划的周密性,准备工作的充分性、研究人员的高水平、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研究内容的实用性。每年的4~5月份将下一年的报告在研讨的基础上进行人员及内容分工,这种分工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作为年度报告的任务承担者,必须在所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所要求的内容。从事此报告的研究及工作人员约有80余人,相当于全所人员的五分之一,从而保证了此报告的质量与水平;此外,这种分工表现为内容的细化与具体,作为研究人员能够深入了解此方面的内容,达到报告内容的准确与实用。

五、中国职业教育报告情况及其发展思考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教育研究领域为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一直将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科学的研究方法与本国的具体研究需求相结合作为努力方向,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科研水平的提高。

但是,目前我们的研究报告,还仅仅停留在作为一份数据汇总与资料整理基础上的研究报告,与德国职业教育报告相比,存在着几个不够明确的问题。第一,报告的属性问题,即此报告属于研究性的课题还是同时具有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服务的功能,这决定着报告的写作方向与具体内容的制定,正因为对此问题界定不够明确,不可避免地出现对此报告内容与结构问题的反复争论。第二,报告的特色问题,即什么是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报告。从内容上讲,我们的报告在目前不可能对劳动力培训市场进行调查与预测的前提下,其主要内容仅仅停留在对历年职业教育发展基本状况的数据统计,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但由于对构成中国职教报告的基本框架、具体内容、形式诸方面的认识与理解存在着不一致,从而使报告成了年复一年的统计资料,长此以往,将逐渐失去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第三,报告的结构问题,即在对我国职业教育进行全面描述的基础上,就数据分析与宏观决策研究的结合,整体描述与地方特色的兼顾问题。根据我国国情及因地制宜的发展原则,在报告中如何体现此类问题也是一个难点。第四,对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及教育教学改革的宣传与推广问题,作为报告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应加以考虑。

德国职业教育报告经历了20余年的发展与完善,为我们的报告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范例,在总结我们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具体研究情况,为完成我们的报告,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1.完成报告所应有的组织、管理制度建设如果历年的职教报告是我们今后的一项常规工作,且作为政府决策的参考与咨询工具,而我国现行的法律还没有对教育科研做出具体化的规定时,我们的报告迫切需要进行管理部门的参与支持。对完成研究所应有的组织机构、管理职责、人员经费、时间进度等方面,应做出一系列的规定,通过制度化的管理完成报告的任务。

2.对现行报告进行认真研究,确定其基本框架及主要内容,就其形式、结构、篇幅等具体事项做出原则规定,使报告的完成具有可操作性特别是就报告所涉及的数据统计、文献资料,应建立一套稳定、可靠的信息源。根据我们以往的经验及我国的地域差距大的特点,作为一份政策性的参考资料,发挥地方研究部门的积极性,扩大地方的研究内容,充分利用地方的研究特色,使报告成为各地经验利用与推广的工具,将是一个发展方向。

3.科学研究方法的应用,提高了报告的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特别是报告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决定了它是以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导,除需要对现实的问题进行理论探讨外,就问题本身需要进行大量的分析与研究,并能够提出可操作的具体措施。为此提高从事研究报告人员的科研水平,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