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银行会计管理论文

银行会计管理论文

银行会计管理论文

银行会计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在已有相关IAS或与IAS趋同的会计准则研究中,高质量准则被认为是有利于增加财务报表的信息含量、提高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增强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并抑制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这一结论无论是在最早执行IAS的欧洲市场还是在我国都已通过一定条件的检验获得支持,如Barth等(2008,2010)、Daske等(2008)、徐莉莎(2009)、朱凯等(2009)和叶正虹(2011)等的考察。但在上述文献中,有关金融业执行效果的考察较少,或者金融业直接被剔除于检验范围,原因在于该行业经济业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I-ASB主席Hoogervorst(2013)在题为“为什么金融业与众不同”的演讲中指出,与非金融企业不同的是,银行和保险公司庞大的资产负债表上任意细微变动都可能对收益产生重大影响,金融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表中的金融工具。对于市场风险极为敏感的金融工具所导致的波动性会通过会计报告予以反映,从而影响投资者决策。这也是当前准则广泛应用的公允价值计量在金融危机时期因其增强顺周期性及人为制造波动性特点而遭受华尔街银行家痛斥的原因。

那么,被认为是高质量会计准则的IAS是否提高了在金融业中处于主导地位的商业银行的会计信息质量了呢?根据Barth等(2006)和肖泽忠(2008)的文献梳理,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可通过收益的价值相关性、对盈余管理行为的抑制以及及时确认损失等反映。Edmondo(2009)、Stergios(2011)、Gunther(2011)和Mariarosaria(2011)等通过欧洲银行的考察得出股价与收益价值相关性增强、银行盈余管理行为得到抑制结论,但JesusSaurinaSalas(2006)却发现IFRS的债务损失准备条例并没减少西班牙银行的收益变动性,Gunther(2011)认为信息的及时性没有得到提高。国内如梅孙华(2009)、HuSiyang(2011)、郭斌等(2012)通过商业银行证据表明CAS执行后银行的会计信息质量得到提升。的确,公允价值计量和贷款损失准备对商业银行会计信息质量产生重大影响。但由于研究对象资料获取困难、研究窗口较窄,国内有关CAS在银行业执行效果的考察略显不足,且主要围绕公允价值计量展开,涉及贷款损失准备的研究则更多地关注于会计准则与金融资本监管冲突和协调的理论分析,缺乏经验证据。可对于大多数商业银行来说,采用摊余成本而非公允价值计量的贷款依然是其传统且最主要的金融资产。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业已公布的2013年银行信贷收支统计数据,贷款在银行资金运用中仍处于绝对优势。可见,有关贷款损失处理将对银行的报告盈利及对市场释放的信号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本文试图从贷款损失准备入手,考察当前“已发生损失模型”是否抑制银行盈余管理行为,从而反映会计信息质量情况,为CAS在银行业的考察提供证据。贷款损失准备被视为是银行进行盈余管理的工具之一,国外学者如Anandarajan(2007)、Stergios(2011)已证实,当预期盈余水平较高时,银行会通过对贷款损失准备的管理来降低报告盈余的波动性。林川等(2012)通过前景理论解释了我国商业银行存在通过呆账费用进行明显盈余管理现象。据此提出假设:H1: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与盈余水平正相关。

CAS执行后,我国银行对贷款损失准备的提取方式由原有依据监管当局规定的按照贷款分类和固定比例计提转换为根据信贷资产减值迹象的“已发生损失模型”来确认,刘玉廷(2010)认为,新准则能如实反映信贷资产减值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银行业高估资产、虚增利润、信息难以真实公允等问题,具有更高质量。潘秀丽(2012)指出,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直接影响银行的财务业绩,但因其具有较大主观性,会影响银行的盈余管理行为。许友传等(2010)发现,新的贷款减值计提方法会降低报告盈余波动性,抑制银行盈余管理行为。据此提出假设:H2:执行CAS后,银行减少通过贷款损失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Mishkin(2006)指出,如果金融机构能够控制或者直接影响国家的经济建设命脉,其运营失败或倒闭会在金融系统里引发危机。为避免这种系统性风险,政府会试图在这些银行濒临破产前就采取措施,而不是任其倒闭。这种银行业“大而不倒”会引发道德风险问题,即鼓励了银行进行投机和冒险。因此,以金融稳定为目标的金融监管部门尤其关注商业银行可能出现无力偿还到期债务、失去清偿能力以及丧失持续经营能力的破产风险,对银行业资本充足率和贷款损失准备都提出严格要求。而商业银行则有动机通过盈余管理来规避金融管制。高质量准则能够抑制这种利润平滑行为,类似于Gunther(2011)研究,提出假设:H3:CAS执行抑制了无清偿能力风险较大商业银行通过贷款损失准备进行盈余管理。此外,叶青等(2012)做了一个有意思的探讨,考察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首登富豪榜所带来的政治成本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研究发现,为避免政治成本,上榜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显著下降。可见,备受公众关注的公司承担着较高的信息披露成本,因此具有更强的动机来进行盈余管理以减少波动性,达到规避公众关注目的。而采用高质量准则的目的就在于抑制这种行为。根据CAS对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描述,本文将备受公众关注的银行界定为上市银行,并提出假设:H4:CAS执行抑制了备受公众关注的银行(上市银行)通过贷款损失准备进行盈余管理。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本文选择截至2012年底我国16家上市银行以及国家开发、广发、恒丰、浙商、渤海、上海、江苏、徽商、杭州和天津等共26家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选择的2005年—2012年银行数据来自国泰安研究数据库以及对财务报表的手工收集,剔除信息披露不全样本。

(二)研究方法银行业考察的特殊性在于其面临的双重管制,即根据会计准则提供财务报表信息以及满足金融监管部门的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前者主要向股东和债权人提供决策有用信息,后者防范银行业违约风险。正如Scott(1997)指出的,大部分企业都会试图通过降低净利润波动性和违约风险来实现利润平滑。贷款是银行的主要资产,贷款损失直接影响银行净利润。CAS对贷款损失准备更为客观的要求被认为可以抑制银行盈余管理行为。因此,银行盈余管理行为在高质量准则执行前后的变化可以反映会计信息质量情况,从而间接体现准则质量。此外,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也使得银行需要在获利和避险之间进行权衡,这也会对盈余管理产生影响。类似于Ster-gios等(2011)对欧洲市场检验,本文建立以下模型。RLLPt是t期贷款减值损失与贷款余额之比;REBTLt是t期未扣除所得税和贷款减值损失前的利润与资产总额之比;CASt是t期执行准则的类型,执行IAS或与IAS趋同准则取1,否则取0;Rt是银行无清偿能力风险指标,风险大银行取1,否则取0;Listt代表样本在t期是否是上市银行,是取1,否则取0;RCAPt是t期资本充足率与法定资本充足率之比;RNPLt是t期不良贷款率;LnAt是t期银行总资产的自然对数。如果银行试图通过贷款损失来进行利润平滑,则RLLP与REBTL显著正相关,交叉项反映CAS的执行对银行通过贷款损失进行盈余管理的影响。RCAP、RNPL反映银行资本率监管指标和不良贷款率对贷款减值计提影响。Stergios等(2011)认为银行可通过多元化投资以形成高回报低风险的资产管理,因此认为衡量银行资产规模的LnA应与RLLP负相关。由于银行盈余波动会对其无清偿能力风险产生影响,故选取Liang等(1991)提出的银行无清偿风险指标IR2,该指标越大代表风险越高。对各银行IR平均数进行排序,将大于均值的银行视为“无清偿能力风险较大银行”,R参数赋值为“1”,否则为“0”。预期高质量准则可以抑制盈余管理行为,风险较大银行应表现明显。此外,预期上市银行具有较强的盈余管理动机,新准则可以抑制这种行为。

三、检验分析

(一)描述性分析表1样本银行基本指标描述性分析根据表1,新准则执行后银行业扩展极为迅速,尤其体现在总资产扩张和贷款发放增速上。银行总资产扩大一倍多,贷款总额增长94.05%,相应提取的贷款减值损失也随之增加,增速达88.07%。同时,为满足金融监管、加强信用风险管理要求,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和不良贷款的控制也得以增强,资本充足率增长19.38%,不良贷款率下降62.74%。值得说明的是,表1中“准则执行前”和“准则执行后”是根据各银行实际执行CAS或IAS的时间来划分。此外,根据研究设计,对样本银行按无清偿能力风险大小(IR指标计算结果)进行了分类,见表2。

(二)相关性分析对样本银行2005-2012年数据进行Pearson和Spearman参数相关性检验,见表3和表4。贷款减值损失与银行利润显著正相关,与预期相符。贷款减值损失与资产总额显著正相关,虽然这与Stergios等(2011)预期有所不同,但贷款余额与资产总额显著正相关则表明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还未形成多元化模式、贷款还是银行的主要获益资产。此外,贷款减值损失与不良贷款率显著正相关,不良贷款率与资本充足率显著负相关,均符合预期。

(三)回归分析通过VIF判断模型主要参数,得出多重共线性影响不大结论。故对参数进行模型检验,见表5。综上检验,RLLP与REBTL显著正相关(除G外所有模型),说明贷款损失准备是商业银行进行盈余管理的工具,H1成立。RLLP与CAS×REBTL显著负相关(模型B、F),且系数较REBTL系数小,说明当前准则确认信贷资产减值规定抑制了商业银行进行利润平滑的行为,H2成立。RLLP与R×REBTL显著正相关(模型C),说明无清偿能力风险较大银行会通过贷款减值活动来进行利润平滑,而REBTL×R×CAS系数变小则意味着CAS执行抑制此类银行的盈余管理行为(模型D、G),H3成立。对于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上市银行的检验也得到了一致结论(模型E、F、G),H4成立。此外,RLLP与RNPL显著正相关(所有模型),与之前相关性检验结论一致,说明不良贷款率高的银行提取的贷款减值损失准备也较多。在样本整理过程中,本文发现相关数据在金融危机时期存在一定波动性。因此,为证实结论的稳健性,同时出于影响滞后性考虑,剔除2009年数据进行重新检验。模型的综合结论与上述相符,但单个模型的检验结果同样未能完全实现预期。

四、结论

银行会计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根据中央银行会计数据集中系统的业务需要,针对近年来会计职能的调整,并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一系列内控管理制度,对原有的相关会计制度进行清理、修改和完善,应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内控制度和操作流程,做到按制度来处理账务,以制度来约束人,严格执行各项内部控制。明确各岗位人员的岗位职责,规范会计操作行为,使所有会计人员熟悉、掌握并更好地贯彻执行各项会计制度和规定,自觉按照会计制度办好每一笔业务,确保各项规章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落实,全面提升会计业务管理水平。

二、加强学习教育,提高综合素质

首先,建议加强对职工的理想信念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政治理论学习、观看警示教育等方式,使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保持良好的职业心态,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其次,建议坚持“每月一课”的业务学习制度,整个学习过程中,采取“一人主讲、大家讨论”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每周不定期抽出一次业余时间学习相关制度、操作流程或文件,进行微机操作技能培训。坚持每周有学习、每月有考试,从而使会计人员熟练掌握会计各项业务及操作技能。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综合素质,为做好日常业务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建立差错登记簿,树立责任意识

应建立“会计差错责任制登记簿”,登记日常工作中各会计岗位出现差错的情况,实行与个人月度绩效考核挂钩的管理制度,以此来明确差错责任,进而强化每位会计人员的责任心。该登记簿由会计监督员登记保管,日常工作过程中每一位会计工作人员都是会计业务审核员,都可以监督票据的合规性和业务处理的正确性,当发现业务差错后,及时通知监督员进行整改。每月召开科务会来公布会计差错总体情况,区别差错等级,并视责任人的整改情况酌情与个人绩效考核挂钩。

四、强化岗位监督,规范业务操作

应积极组织会计人员认真学习《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网点业务操作规范》及有关业务操作规定,合理进行人员分工,规定操作权限,严格按照“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原则执行内控制度,规范操作行为,分析评估会计业务往来中所隐藏的风险,认真细致地办理每一笔业务,杜绝业务处理“一手清”现象。

五、落实目标责任,建立防范体系

建议严格按照会计岗位责任制的要求,实行分管行领导、会计科长、会计主管、经办人员四级目标责任制,明确各自的职责、权限和应承担的责任,形成相互监督、齐抓共管的内控氛围,不断增强岗位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六、强化监督制约,防范业务风险

应建立严密的基层会计内部监督体系,会计主管负责会计核算业务的日常监督管理,特别注重对会计事项的监督检查力度及重大事项登记,严格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在工作中注重事前审核、事中控制、事后监管,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提升会计核算质量,规避会计业务风险。加大会计检查力度,每个工作日由坐班主任对当天的会计业务进行全面、认真地审核与监督,包括核对暂收暂付款项、同城票据交换等科目余额,执行账卡和账实核对,并据实按旬记载检查记录,确保资金安全无差错。

七、加强风险提示,构筑思想防线

建议对照岗位职责和业务操作流程,认真查找各岗位隐藏的风险点,并形成书面材料张贴于柜前,起到提示作用。在做任何一项工作时都先想一下会不会存在风险、留下隐患,以及风险和隐患一旦发生,后果将会如何,以此来强化操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减小会计风险发生的机率,进而使会计人员在思想上高度重视风险隐患问题。根据自己岗位职责和会计基本制度的规定,结合各自岗位风险的特点,制定了相应的措施以防范风险的发生。形成风险防范措施的书面材料在科务会上讲述,使大家都可以了解,以此来监督自己在日常工作中的情况,并进一步强化每一位职工的风险防范意识,为日常工作的安全、高效保驾护航。

八、建立对账制度,抓好对账工作

银行会计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不能够否认,在银行业中会计管理工作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银行业进行经济管理的总要工具。而经济管理本身就是为提高银行业经济效益提供服务的。从这里来看,会计管理对于提高银行业的经济效益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这样说,会计管理直接关系到银行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提高。

会计管理工作与经济效益有着相当紧密的内在联系,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相辅相成。会计管理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工具,能够有效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通过会计管理,能有效地对银行的经济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通过记录、分析经济情况、核算价值以及监督等多种手段对银行的资金情况进行准确的掌握与反馈。会计管理的主要目标就在于用最低的成本来促经济管理手段的有效实施,让银行能够获得最大的收益。银行经济效益的改善反过来也会对会计管理工作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会计管理是作为提高银行经济效益的工具与要求而产生与存在的。对于银行来讲,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管理工作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并取得了良好的发展。简单地讲,会计管理与经济效益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加强会计管理,可以让银行通过最小的成本来获取最大的利润,而经济效益的改善则能够反过来对会计管理工作进行促进。

二、会计管理对银行经济效益提高的作用

(一)为银行走向世界提供支持与服务

当前会计审计正在积极的推进准则持续趋同战略。实现会计审计准则国际趋同,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与中国经济融入到世界经济中的必然要求。我国银行业已经走向海外资本市场,并积极的开展境外投融资活动,这些都需要会计行业提供良好的跟进服务、对资金流向进行引导。为了能够更好的支持与服务银行业在国外的发展,当前不仅仅是在会计准则上实现国际趋同,同时还积极的参与到国际会计审计准则的制定中去,积极的推动准则持续趋同战略,加快双边或多边等效谈判,为国内银行业的海外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保障。

(二)通过会计核算对经济效益情况进行真实反映

核算是会计的重要基本职能,经济效益的高低、大小,基本都是通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指标比较出来。例如:对中间消耗节约效益进行反映的中间投入率、增加值率指标;对消耗节约效益进行反映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指标等等。而这些资料则主要是通过会计的记账、算账、报账等核算工作所得到的,银行可以通过对会计信息资料的利用,对所得所失的差异进行比较,以发现当前经济效益的实际状况,并为进一步的提高经济效益提供准确的分析、预测、决策的一句。

(三)会计核算为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保障

在银行的经营活动中,会计对财务计划、财务制度与财经纪律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对经营中所存在的漏洞进行及时的堵塞,以此来保证经济效益的提高。会计通过经济活动的事前、事中与事后的审计监督,以此来确保经济效益的改善。会计通过对经济活动的事前、事中与事后的审计监督,能够发现经营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上所存在的问题,病痛适当的措施来进行改进,以保证银行财产的完整,促使资金的合理使用,让银行能实现例如目标。

(四)通过分析提高经济效益

会计分析通过对会计核算资料进行利用,对各项经济指标的具体完成情况来进行分析,目的就是为了对经济活动与财务收支进行分析,对取得的成绩进行肯定,找出存在的差距,挖掘出还没有激发的潜力。通过会计分析对财务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数量对比,同时结合银行管理的实际情况,对影响指标的具体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改进的意见与措施。通过考核,对银行已经取得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为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提出合理的目标与措施。

(五)会计决策为提高经济效益的必要条件

会计决策就是根据一定的财务目标,选择出最优的方案的过程。会计决策的根本目的据说要求能在一定的时期达到占用的资金最少、成本最低、利润多,而这些要求都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标志,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会计决策就是对经济效益进行反映的决策,会计决策通过运用大量的会计信息,进行全面的经济技术比较,选取那种产生最大、耗费最小的方案,使得银行的经济效益得到改善。

银行会计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1.对银行存在的各项业务之间会计核算不统一的问题

而这种问题又往往造成银行在会计核算管理条块上分割和财务收支不准确以及会计秩序不协调的困局。针对这一点,会计核算管理体制应从分级分散向集中统一状态转变,在全行推行一套完整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对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统一规定,建立起会计核算管理的基本框架。具体而言,可以由财务部门对银行新出现的业务进行会计核算规定,同时报上级进行审定。实行账务核算统一,将银行的本外币资金活动和财务核算统一交由同级会计部门办理,各个业务经营部门账务并入所管辖行的会计部门,对相关的会计报表、凭证等有关会计核算要素进行统一规范管理。

2.强化会计核算制度谨慎性原则。

严格按照谨慎性原则进行会计核算,确认银行利息收入政策。由于某些利息收入确保政策与会计核算谨慎性原则存在冲突的可能性,银行对此应改进和完善其利息收入确认的方法,比如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可以将银行在贷款中所产生的利息计为收入,同时并入当期收益;而对贷款逾期产生的利息,则按照收付实现制原则将其作为收入确认的基础,从而为是否将逾期贷款利息计入收入提供依据。此外,实行全面保证金制度,有助于保证会计核算谨慎性原则,因此对具有风险的贷款业务实行贷款利息保证金制度,能够减少银行坏账,有效防范银行财务风险。

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防范和规避业务风险

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银行需要根据自身电子化发展程度和风险隐患,对有关会计各项规章制度进行梳理整合,制定出符合自身特点的会计电算化规章制度,从制度层面上将业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遏制住。现在大多数银行推行了会计委派制和会计人员定期轮换制,这可以通过对一线营业网点的负责人进行委派制,比如坐班主任和业务经理,对他们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按照上收一级的管理办法进行,不直接与该网点业务经营的好坏进行挂钩,从而使得会计核算工作人员能够全心全意做好会计规范工作和会计监督工作。同时,对一线业务营业网点的坐班主任、柜员和会计主管等工作人员采用轮流交换岗位的形式,甚至采取强制轮休假的制度,使银行的内部控制在每一个角落得到展现,不留管理死角,不留控制隐患。随着业务范围和业务规模的不断发展,银行也应及时调整和更新自身的内控制度,使银行会计核算管理能够有理有据,从而做到“有章必循,违章必究”。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管理人员严格按照各项内控制度执行监督工作,因而银行需要对这类管理监督人员实行奖惩适当的机制,确保内控制度不流于形式,真正发挥制度所具有的作用。当然,在这过程中,归根结底需要银行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员工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创造良好条件和环境,从而使员工做到自我管理,自我监督,以实现减少违规操作和规避业务风险的目标。

三、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控制和防范业务风险

针对不同的会计业务风险,银行应当根据业务风险的情况差异,采用不同的控制和防范方法,并建立起事前预警、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信息技术手段控制机制,借助监控系统实时监控的作用,控制会计业务风险的发生。因此,银行应当不断完善监控系统的功能,对各营业网点分散的监控系统进行集中管理和集中监控,从而实现对会计业务人员日常工作内容的全面监控。信息技术手段也是银行实现对会计业务风险控制和防范的有效手段。

四、强化业务制约,防范业务风险

一是权力制衡。按照分级经营、分级授权的要求,建立比较完善的经营授权制度。如信用证的开立、大额汇票的签发、大额现金和费用的支付等,都要明确各级审批的权限,建立领导考核制度。每年由银行内部稽核部门对下级主管会计工作领导的本年度的经营管理情况、权力运用情况、制度执行情况等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价。二是程序制约。程序制约强调的是不相容的职务必须分离,即程序的不同环节要交由不同的部门和员工去完成,每一环节都能相互制约,任何个人都不能独揽业务全过程。

五、加强银行会计队伍建设,提高业务人员综合素质

首先是银行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在思想上统一认识,重视会计工作在防范银行风险中的重要作用,在岗位设置、人员配备上给予支持。尊重、信任会计人员,为员工提供展示自我、创造效益的平台,最大限度地发挥会计人员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促其爱岗敬业,自觉、自愿地遵守操作规程。其次是加强制度教育。采取多种措施和形式,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规章制度培训,使各项制度、措施深入到会计人员的思想中,从而增强其从严要求、合规经营的自觉性。三是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业务素质。会计人员应及时更新会计理念,掌握专业知识,拓展业务视野,提高个人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发展。

六、结语

银行会计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 舞弊 反舞弊 审计措施

一、引言

商业银行在我国经济体系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其舞弊行为的发生不仅会影响银行的信誉、银行资产的结构、员工的工作状态,给银行自身的发展带来巨大威胁,同时也会影响着我国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性。现在国内商业银行为反舞弊已经探索出一些有效的措施,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有了明显的改善,建设并完善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对于舞弊案件的相关理论的研究还有待加强,在这种模式下,所有者与经营者很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从而引发舞弊行为的出现。在实施反舞弊审计措施的过程中,在监管者做好外部监管的同时,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尤为重要,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对于防范和避免舞弊行为的发生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某银行舞弊的案例研究分析,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在充分了解我国商业银行反舞弊的审计现状之后,发现在内部控制及内部审计方面还存在很多漏洞,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反舞弊审计措施。

二、舞弊相关理论

(一)舞弊的界定

关于舞弊的定义有很多,在本文中,遵循国际惯例引用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做出的解释,2011年在该协会的《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中提到,舞弊行为是指所有的以故意欺骗、隐瞒或违背信用等一系列的违反法律扰乱秩序的行为,舞弊行为的主体,既有可能是机构组织,也有可能是雇员甚至高管个人,为谋取机构或自身利益,故意歪曲事实扰乱视听,通过作虚假报告,甚至损害机构的明知是违法或者错误的行为。

国内的关于舞弊的定义是在2006年,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中指出,舞弊是指在编制财务报告的过程中,故意隐瞒事实真相,通过欺骗手段获取不正当利益,也包括组织的外部人员。除此之外,在《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号舞弊的预防、检查与报告》是指组织内、外部人员采用欺骗等违法违规手段,损害或谋取组织经济利益,同时可能为个人带来不正当利益的行为。由此可以看出,虽然关于舞弊的定义很多,但大相径庭,机构组织者,或者个人通过一切以欺满诈骗为手段隐瞒或掩盖事实真相,从而获得不正当的益于自身的违法违纪行为。

(二)舞弊的分类

本文引用按照舞弊主体的不同,将商业银行舞弊分为员工舞弊和管理层舞弊。商业银行作为一个资金高速流通的行业,如果银行的员工及管理层人员没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道德素养,很容易在巨额资金的诱惑下发生舞弊行为。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等,都在很大程度上纵容着舞弊的发生。

第一,员工舞弊,也称为雇员舞弊,一般是底层员工利用职务之便,通过伪造单据,非法牟取个人利益的行为,或者通过上下串通舞弊,该舞弊行为有可能是损害银行利益,也有可能是为了虚增商业银行的利益。

第二,管理层舞弊,也称高管舞弊,是指商业银行的高层管理人员,为了追求良好的企业形象而虚增银行利润,例如高估银行一段时期内产生的效益和获得资产,掩盖损失和负债,以完成或接近业务指标,同时获取个人利益的行为,或者与员工串通舞弊,故意损害债权人的利益。

(三)舞弊动因的相关理论

对于为何会产生舞弊行为,也就是舞弊产生的动因国内外理论界已经有很多相关研究,比如二因素,是把舞弊发生的原因分为两类,客观存在的易于发现的企业内部管理问题,以及主观的不容易被发现的个人态度、工作目的等方面的问题。还有GONE理论,是指贪赛、机会、需要、暴露这四个因素诱发舞弊行为,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的企业舞弊风险因子说。这几种理论都是把舞弊发生的原因分为内因和外因。

本文着重解释比较著名的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三角形理论,该理论的主要内容是认为,压力、机会和借口三个要素是造成企业舞弊产生的主要原因。三角形理论认为压力要素是舞弊者的行为动机,包括经济压力,如舞弊者面临的经营财务上的困境、现实中对资金的迫切需求等,恶癖压力,与工作相关的压力以及其他压力。借口要素是指,舞弊者在进行舞弊行为时,虽然明知是违法的不正当的,但是舞弊者会编造一切能够说服自己的理由,进行各种心理安慰和暗示,来支持他实施舞弊行为。

(四)内部控制理论

关于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本文引用COSO风险管理框架理论的描述,COSO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提出,企业的风险管理主要包括内部环境,即企业文化和经营环境;目标设定,即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的设定;事件识别,指对事件会给企业带来风险还是机遇的识别; 风险评估,指对企业实现经营目标中所遇到的风险进行的评估;风险应对,指在发现风险后在一定成本之内采取的应对风险的措施手段;控制活动是为了保证风险应对得以顺利完成而制定的相关政策;信息与沟通指企业管理层之间员工之间及时有效的信息沟通与共享;监督指企业对于风险管理情况的持续性监督。商业银行在实施反舞弊审计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关注这八个要素的动态发展及相互间的关系。

三、商业银行反舞弊现状,存在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反舞弊现状

1.商业银行内部公司治理结构。在商业银行面临巨大的反舞弊压力的情况下,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治理的改革一直在深化,商业银行组织机构内部设立的董事会,主要职能是负责审定商业银行实施的基本管理制度,除此之外。商业银行在董事会下设了内部审计委员会,主要负责内部审计部门的管理工作,监督和评价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成果,同r也设立了风险政策委员会,促进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的优化,协助董事会工作。商业银行内部还设立了监事会,负责有针对性的重点分析银行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中,还设立了纪检监察部门,该部门主要工作是,在遵守党纪的前提下,保证银行高管人员的清正廉洁,做好党员纪律检查工作。

2.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现状。我国商业银行现行的内部控制体系,主要包括职能管理建设、合规控制建设以及内部审计建设这三个方面。在职能管理这一环节,主要负责将审核、复核、授权、自动控制等日常控制的措施,投入到所有业务实施过程中去。合规控制建设主要表现在,建立符合商业银行具体情况的风险管理责任制,监督指导各级分行风险管理制度的执行,对可能存在风险的业务进行重点审查,并且对职能管理部门的制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内部审核,来尽量保证风险管理制度的全覆盖。此外还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中最为重要的内部审计环节,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制度是以风险导向和风险评估为基础,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以及是否得到实施进行审计,对内部控制制度查漏补缺,有利于及时发现舞弊事件,达到反舞弊的目的。

3.外部监察情况。商业银行受到来自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监督和管理,银监会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商业银行的反舞弊执行的效果,就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舞弊案例的发生来看,银监会在反舞弊制度的监督检查方面的工作有待提高。在商业银行的外部反舞弊措施方面,除了银监会的作用之外,商业银行也会聘请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由于内部控制是为管理者服务的,始终存在着固有的局限性,因此此时聘请专业的会计师对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实施效果进行审计意义重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失效造成的舞弊。

(二)我国商业银行反舞弊制度存在的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在反舞弊制度建设上面,已经相对拥有一个比较完善的体系,但是在公司治理结构上仍然需要改进,不仅如此,内部控制环境也有待优化,而且内部审计作为对内部控制实施有效性的检验,它的制度建设和执行方面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

1.数据信息处理能力不强。随着数据化时代到来,商业银行经营业务规模的不断壮大,以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相关信息的储存方式基本全部转型进入到数据存储方式,商业银行经营模式信息化、数据化程度越来越深,大量繁复的数据为审计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很多舞弊行为会借助大数据的掩盖进行,而内部审计工作者的数据分析能力存在局限性,计算机审计技术的发展仍然有待加强,这成为反舞弊工作急需加强的地方。

2.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能力与经验欠缺。反舞弊工作的建设中,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重大,从近年来发生的银行舞弊案件来看,内部审计人员在商业银行具体业务流程、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及有效性检查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除了自身神技能力的欠缺,岗位轮换制也使得很多内部审计人员无法积累充分的实际经验,这些都在无形阻碍着反舞弊工作的开展。

3.内部审计的重点定位有偏差。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机构中,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仍然主要放在财务收支方面的监督检查上,忽视了现代公司治理方式的转变,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也没有得到重视,在风险管理有效性的审查方面有待加强,由于内部审计的审点存在偏差,审计理念和审计文化的发展落后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不仅会遗漏很多舞弊行为的蛛丝马迹,也在另一方面造成了审计资源的浪费。

4.内部审计工做的独立性有待加强。我国商业银行的现行内审机制的结构不是很合理,由于银行本身的分支机构就很复杂,有很多分支机构,各级银行分支机构的内部审计部门不仅要受到总行的管理,受总行内控部门束,还要受到所在支行的领导,使得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在工作时会受到很多干扰,大大削弱了其在实施审计过程中的独立性。

四、商业银行实施反舞弊措施的建议

防范和应对商业银行的舞弊行为,我认为应该在舞弊行为发生前就要及时制止和预防,发现舞弊及时制止舞弊行为的发生,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从跟本上减少甚至杜绝舞弊发生的机会,综合了阅读其他文献,结合我国商业银行在反舞弊措施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从上述案例中得到的经验和启发,总结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完善内部控制,注重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

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运行,消除内部控制制度的漏洞,在内部控制制度实施过程中,完善岗位职权分配,规范管理,降低职务舞弊的风险。提高工作人人员的工作技能,在应对越来越复杂的电子数据库时,能够运用科技手段,帮助内控人员实施审计。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环境对于控制制度的实施效果有很大影响,只有企业环境搞好了,上至领导下至一线员工都能意识到反舞弊的重要性,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在面对威逼利诱时,能够做到以公司利益为主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与舞弊行为作斗争,从日常生活中注重起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支持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

(二)缓解工作人员的压力,长期激励员工

在我国,商业银行是整个金融行业的资金流通集散地,国民经济中的大部分资金资源都集中在这里,所以银行的管理者和员工一旦进行舞弊,所带来的影响不仅危害到银行本身,还会波及到整个社会,商业银行的普通职员甚至高管在工作时都会遇到很大的压力,在权力和重压下,商业银行管理人员很容易进行舞弊,这就给商业银行的发展以及整个经济的稳定发展带来很多阻碍。因此,如果建立一种期权计划使得管理者与所有者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就能使银行的管理者更加注重企业的利益,一方面激发了员工的工作激情。另一方面也为银行保留了优秀的人才,极大程度上避免了商业银行最常发生的高管舞弊和员工舞弊的现象。

(三)强化内部审计

商业银行发生舞弊的防范,我认为重点在于加强商业银行以风险导向为主的内部审计。

首先,要加强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宣传工作,使商业银行的各个部门都意R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得到领导层的中重视,以及在开展工作时能够得到其他部门的全力支持。其次,加强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在根源上就是要提高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在选拔内审人才时注重审计技能和经验,同时也要注重对内审人才的在培训,不断提高内审人员的工作素养,为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事业的发展,做好人才储备。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作为国内内审行业的行业自律管理组织,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发展离不开内部审计协会的指导,应该加强与内部审计协会的联系,加强金融机构之间内审信息的交流沟通。

(四)加强法律建设,对于舞弊行为给予严厉打击,加大舞弊行为的成本

商业银行舞弊,能给舞弊者带来非常可观的利益诱惑,因此,包括管理层和员工都会愿意冒险一试,因此,在审计出商业银行的舞弊行为之后,还要配合强有力的惩罚措施,否则审计出的问题越多越没用,只有加强惩戒力度,使潜在的舞弊者从心理上畏惧,意识到得不偿失才能达到效果。

参考文献

[1]Brian Ballou,Dan L Heitger.A Building-Block Approachfor Implementing COSO’s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Integrated Framework Management Accounting Quarterly,Winter 2005.

[2]Bell Timothy B and Carcello Joseph V.2000.A Decision Aid for Assessing the Likelihood 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Auditing,Spring.

[3]Dana R Hermanson,Nov/Dee2003.The IMPLICAIONS OF COSO’S PROPOSED ERM FRAMEWORK,Internal Auditing:ABI/FORM Global.

[4]郭益雷.谈商业银行的舞弊防范与检查浙江金融,2006.

[5]季荣君.从舞弊三角理论的视角解析内部审计与舞弊防范科技咨询导报,2006.

[6]秦江萍.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国外相关研究综述与启示会计研究,2005.

[7]李晓慧,孟春.有效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研究――来自巴林银行、兴业银行和瑞士银行的多案例对比财政研究年,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