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英语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二语与外语克拉申理论习得与学得

现阶段英语教学涉及面很广,反映在外语学习或教学上就存在着许多看法和观点。由于语言的习得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语言习得的机制对于我们显得既异常又熟悉,同时又是那么陌生。因此,作为一名英语教学工作者,本人一直希望能探索一条适合国人学习英语的捷径,但又始终有不尽人意之处。究其原因现阶段的英语教学,就自然会出现不同的着重点。本文就英语教学现阶段的语言“习得”和“学得”展开一些探讨。

一、现阶段英语教学是外语教学

现阶段的英语教学究竟是二语还是外语,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二者的差异问题。目前大家对此的看法比较一致(Stern,1999:16)。“二语”常常指两种情况:第一,任何一门晚于母语而被习得的语言;第二,从掌握语言水平的角度看,指的是一个人所讲的‘弱式’语言和“次要”语言。所以“二语”指的是在本国内,人们学习并使用的某个非自己母语的语言;第二语言一般指在本国与母语有着同等地位的一种通用语。“外语”指本国语言以外的语言,自己国家以外的某个言语社区所讲的、非自己母语的语言。因此,英语在我国不是第二语言,而是外语。在我国环境里进行的不是第二语言习得而是外语学习。或者说,中国的英语教学至少在目前仍属外语教学。

二、语言“习得”和“学得”理论

“习得”和“学得”是外语教学理论研究中的两个重要概念。20世纪80年代初Krashen提出的第二语言习得监控模式,是目前大家引用最多且建树最大的第二语言习得模式。大家引用“习得”和“学得”时,其内在含义大多是按照Krashen对两术语的界定标准。但是由于Krashen的理论由五部分组成,人们对其理论或假说往往也有侧重,对其理论有不同的叫法。“习得”指学习者在自然语言环境中,无意识地将隐性知识内化。他认为,在习得的过程中,学习者不注意话语的形式,只注意他们所要表达或理解的意义。“习得”是一个下意识的过程。“学得”是指(通常是在正式的教室环境中)有意识的学习语言规则的过程。这种学习是系统的、正规的。学习者通过教师的讲解或自己对语法书的阅读而了解到一些语法规则,并且能感悟和谈论这些规则。有意识学得的知识只能起到“监察”作用,即在说或写的前后监察言语输出是否合乎语法。他认为,只有潜意识“习得”的知识(隐性知识)才能使言语的输入和输出达到自动化,即能自然地运用语言;在使用第二语言时,“习得”看上去要比“学得”更重要。而“学得”的显性规则(语法知识)的作用不大。也就是说,一个已经习得语言的人在交际时,他可以对书本上的语法知识一无所知,但却能毫无障碍地进行交际。

因为我们如果用Krashen的观点,那么我们也应该知道其他相应的条件背景,做到前后一致,不歪曲别人,不能给别人的术语增添一些你自己强加的内容。但这并不是说,别人的理论和学说就不能进一步的发展。学术讨论必须有一个前提,你所用的术语是你自己创造的?还是引用他人的?如果使用某个术语时,加入了新的内容,就应该有所说明,或改换一种称呼。三、讨论与启发

根据以上的讨论,我们就我国国情下大学生对英语学得和习得过程的理解谈以下几点。

1.Krashen的习得或学得理论是在美国的教育环境中产生的

应该吸收其中的合理且能适合中国特色的外语教育的那部分,不能照搬照抄。但也不能用中国的标准对其理论狂轰乱炸。比如,不少学者对Krashen的习得/学得区分学持批评态度,称他的这一区分缺乏科学依据。但如果我们按照Krashen思路理解其思想的话,我们就会发现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如“语言习得过程和儿童习得L1和L2时的过程相似”(Krashen,1981:1);“正式的学习环境对书面测试最好……有的研究显示非正式环境对促进真实语言的使用有优势,对习得有用。”这一点我相信有不少人都有体会。但Krashen还说,“正式环境既对习得又对学得有促进的潜势”等(Krashen,1981:6)。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如何促进那种潜势?如何解决外语习得中的“僵化现象”或“高原现象”?这些都是我国外语教学中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Krashen语言习得经验迁移到外语教学活动中,改良大学英语教学的模式

(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形成以任务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尽管母语已足以帮他们解决在一般社会活动中所谓遇到的种种困难。但随着社会活动空间的扩大,异族文化的交流,学生有学习第二语言或外语的需要。由此,我们外语教学的目的应该是帮助学生掌握运用外语做事的能力。

(2)建立愉快的学习环境。在课堂上,教师在言语、表情。姿态等方面都应表现出关怀、欣赏、肯定、鼓励学生,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减少学习压力,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3)模拟真实的语言情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基础阶段的外语学习往往远离现实生活,难以创造真实的生活情景。但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并不是没有真实性情景可依。一切与教学活动有关的因素都是体现真实情景的语料库。可是,这个“语境库”毕竟有极大的局限性。教师必须在“真实性”,与“无真实性”之间作出选择,模拟真实程度不一的情况情景,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上述“语境库”的局限性,形成多层次情景。

(4)运用综合的信息源和媒体。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单一媒体传递单源信息,结果学生难以提高各种语用能力,获得真正的语言能力。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各种语言软件的开发,我们完全有条件为学生创立一个多媒体,多信息源的教学体系,使学生在仿真的语言习得环境中学习外语。

(5)提高语言的接触频率。外语学习同母语习得一样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它不但需要真实程度很高的活动空间,也需要一定量的活动时间。从某种角度来说,外语学习活动经历三个阶段:理解语言材料(信息输入);丰富语言认知结构(知识积累);运用语言实践(加工输出)。外语教学的成功与否是以前两阶段为基础,以学生语用能力的形成或提高为标准。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保证信息输入的密度、语言操练的密度、实践活动的密度。

本文从“学得”和“习得”两个方面探讨了外语教学的中心应放在学生如何学方面,教师的“教”也要以学生如何学为基础,充分利用学生的自身优势,提高语言刺激质量,避免语言僵化。我国的英语教学不是Krashen式的二语习得,中国没有二语习得的环境。所以,我国的外语教学不能完全照搬外国的第二语言习得/学得理论,而应该在借鉴的基础上逐步摸索一条适合我国特点的大学英语教学路子和习得模式。

参考文献:

[1]Hawkins,R.SecondLanguageSyntax:agenerativeintroduction[M].Blackwell.

[2]Skehan,P.ACognitiveApproachtoLanguageLearning[M].OUP,1998.

英语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英语电影,英语教学

 

1.引言

众所周知,随着计算机的兴起,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是现代化教育的趋势,我们可以在互联网上获取大量的信息,包括我们可以用来进行英语教学的英语电影。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全面提高英语学习者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而正确利用优秀英语电影就能够有效地促进英语教学。把欣赏电影与英语教学相结合是现代英语教学的需要。

2.电影教学的优点

电影集文字、图画、声音于一体,这些内容同时调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从而有效地学习语言,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以一种非常轻松的心情去学习多方面的英语知识。我们知道,没有语言环境,要想提高英语水平是很不容易的,而原版的英文电影画面优美,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它音质优美,能够给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使之全方位感受到语言的震撼与刺激中学英语教学论文,产生强烈的学习英语的兴趣与热情,从而掌握实际运用语言的技巧。电影是生活的再现,并且是一种艺术化的再现,通过优秀电影的欣赏,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形成健全的人格。

电影有许多广泛的体裁:传记、史诗、战争、伦理等等,有些内容是学生们不太熟悉的,而这些都给我们极好的学习素材。“一定背景下的一个国家的视觉特点,包括其建筑、习俗、气候、社会组成,都能够通过电影有效地表述出来,观众亦能够毫不费力地加以吸收”(Hill,1991)。如果我们能够用英语电影欣赏来辅助对课文的讲解,学生就能更轻松而深刻地理解课文。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通过电影欣赏可以直观简便地让学生了解到与课文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了解到中西文化的差异。如在学习大学英语精读第一册Unit 7 The Sampler时,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些西方国家的圣诞节方面的背景知识,然后可以给他们放映相关影片,比如,组织学生观看英语电视连续剧Friends,从中学生可以知道在圣诞节期间西方人的一些庆祝节日的活动,比如说互相赠送礼物的形式等等。我们还可以给学生放映电影About Schmidt中有关内容,从中了解到与课文相关的信息,即西方老人退休离开工作后所感受到的失落与无奈。欣赏完影片后,学生可以展开讨论来发现中西文化的差异。这样的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提高他们的审美情操。

总之,电影语言通俗生动,情节完整,旋律优美,是一种能够把视、听、说结合起来的愉快教学,学生不仅学到了地道的英文表达法,比如说各种习语,俚语,了解到各种各样的风土人情中学英语教学论文,还培养了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提高了听的能力从而促进了教学质量。

3.电影教学的措施

(1)教学电影的选择

我们利用电影教学的出发点就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所以应该尽量选择那些画面优美,播放流畅,题材多样并且通俗易懂的带有一定的趣味性或哲理性能够给人以放松、启迪的优秀影片。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因为有的电影低俗,充满了激情、恐怖与暴力的场面,反映了西方社会生活中腐朽阴暗的一面,这不利于学生形成高尚正确的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更谈不上提高他们的审美观。教师要推荐给学生观看一些历史传记片、校园生活片、经典爱情片等等,而不是激情片、恐怖片与暴力片。

对于教学电影的选择,还有一点就是要注意电影的时间。如果是观赏一部完整的电影,时间可以控制在两小时以内。内容较短的电影比较容易受到学生的喜爱,人的注意力时间是有限的,时间过长的电影会让人身心疲惫且昏昏欲睡,根本就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当然为了教学的实际需要,还可以截取一整部电影中的一小部分来欣赏,也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里所说的优秀电影的语速要适中,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过快学生跟不上电影的播放节奏,容易失去观看兴趣,过慢觉得太简单而学不到什么东西。另外,影片的发音要清晰、规范。笔者给大家推荐几部自认为还不错的优秀英文电影:《乱世佳人》、《简爱》、《罗马假日》、《音乐之声》、《阿甘正传》、《公主日记》、《傲慢与偏见》等等。这些影片情节优美, 生动有趣,内容积极向上,语言难度不是太大。另外,教师也要让学生知道欣赏英语电影时,并不一定要看懂一字一句,了解到主要的故事情节并感受到电影的文化氛围及体会到电影的精彩之处就已是很成功了。

(2)欣赏电影前的准备

在观看一部英语电影前,教师和学生都要做一定的准备工作。如果时间与精力允许的话,教师与学生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下载阅读一下与电影相关的背景资料、影片简介、演员介绍、电影剧本及影片评价等。对于教师来说,自己首先要对即将观看的电影内容要特别熟悉,还要准备好即将要提问的问题,比如一些填空题、正误判断题或者是问答题中学英语教学论文,这些将有助于学生理解电影的情节。有了充足的准备,学生学生电影时,就会带着问题在了解部分电影内容的基础上严肃而认真地去看,一边欣赏电影,一边解决问题,而不是漫无目的盲目地从头看到尾。

对于有的电影,教师可酌情将其分为几个小的部分来欣赏。欣赏每一部分前,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难度稍大的词汇及相关的语言信息,然后再题几个问题。比如:What’s the mainidea of this part?(这部分的主要大意是什么?)/ Who is your favorite character?(你最喜欢的角色是谁?)/ What do you think would happen next?(你认为下一步会发生什么?)

(3)欣赏电影时的手段

教师可以多选择一些有中英文对照字幕的原声电影来给学生观看,这些电影一般都能够自由切换字幕,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为了避免有的学生总是依赖于中文字幕的帮助,可以只显示英语字幕,如果电影本身语速适中,难度不是很大的话,那么也可以不显示字幕反复地放映,这样学生为了能够听懂电影的内容,就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里面去。

教师还可以采取精听与泛听相结合的方法来学习电影。精听是指精确地每一个词、每一个短语,不能有任何疏漏之处,这是一个非常需要耐心的过程,一个难句学生可能需要听上十遍乃至一百遍才能完全理解。而泛听则要求学生在学生电影的时候以理解电影的主要情节为目的,只要不影响对故事情节的理解,一个词、一个短语甚至是一个句子听不懂也没关系。泛听是精听的基础,它能够让学生习惯英语的语言环境。一般来说,精听和泛听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应该将这两种听力练习方法结合起来,在实际练习过程中要以精听为主,以泛听为辅。

教师还可以采取其他比较灵活的手段来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比如在欣赏电影的时候,在某些地方,可以关掉声音,让学生只看画面,这样可以让他们猜测某些情节来理解电影内容。

(4)欣赏电影后的活动

欣赏电影后,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譬如,喜欢什么样的角色及喜欢的原因。比如在《傲慢与偏见》中中学英语教学论文,有好多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聪敏机智的伊丽莎白,英俊傲慢的达西,幽默风趣的班内特先生等等。学生可以分小组对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畅所欲言,同时学生也可就影片所折射出的某些问题或现象进行讨论或辩论,例如学生也可以通过影片中的几个婚姻例子来评论作者在影片中所暗示的婚姻观。

有的优秀电影包含有一些曲调优美的插曲。例如,“blowing in the wind”(答案在风中飘)就是电影《阿甘正传》中的一首反战歌曲,它寓意深刻,学生一定会喜欢这首易懂易学的歌曲。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爱的英文歌曲来训练学生的听力。比如在学生听这首歌曲之前,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这首歌主要大意是什么?欣赏完歌曲之后就可以找学生来回答。下一步为了让学生理解歌曲的具体细节,可以把歌词变成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填词,如以“blowing in the wind”中的第二段为例,我们可以编出下面的填空题:

How many years can a mountain_______

Before it's _______ to thesea?

Yes, 'n' how many years cansome people_______

Before they're _______ to befree?

Yes, 'n' how many times can aman _______ his head,

And _______ he just doesn'tsee?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in the wind,

The answer is blowin' in thewind.

电影观看完之后,教师可以节选出一些经典对白来让学生进行角色配音。这样做有几个好处,就是不仅能让学生加深对所观看电影的印象,而且也能够纠正或训练他们的语音语调,让学生注意到一些单词的发音规律与技巧。之后,如果时间允许的话,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这样也可以充分挖掘他们的语言潜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一部优秀的影片能使人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陶冶。教师可让学生在欣赏完电影后,对电影作出评论。评论可以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进行。口头评论可以分小组进行,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书面形式建议可以写观后感,观后感可以评价电影的语言,电影的相关细节,电影的人物等等。通过观后感的写作,学生书面写作能力也会不断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也会变得越来越浓厚,用英语表达的信心也不断增强,与国际友人交流的紧张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因此通过看英语电影作出评论,确实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加深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

电影看完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剧本中学英语教学论文,总结精彩的句子。对于句子,应指导学生理解、讨论并消化它的深刻内涵。比如在《傲慢与偏见》中,有这样的一句: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 可以让学生进行英译汉的练习来加深对精彩句子的记忆。可以提供如下翻译方法给学生参考:普天之下众所公认的真理是,拥有万贯家财的单身男子必定需要个妻子。或翻译为: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对于部分难句或者是精彩对白,可以转录在Mp4上面,可以利用闲暇时间来仔细琢磨、回味。

4.电影教学的不足

利用英语电影来教学虽然从总体上来说是积极的,但也存在着不足的一些方面。利用英语电影教学,能力强的学生能够听或者是看懂电影的大部分内容,这无疑可以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但是可能会让一部分学生陷入误区。因为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讲,由于种种原因,例如,他们自身的不自觉性或者自身英语水平的限制,他们可能只顾欣赏电影情节,而不去听英语台词,这样使得他们听的能力没有本质的提高。因此我们可以说,电影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无法照顾到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

5.结论

英语学科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利用英语电影来教学提高了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让学生了解到了西方国家的风土人情。但是,电影教学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教师要合理正确地使用英文电影来有效地促进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刘伯茹.利用原声电影进行大学英语教学的不足与对策[J]. 电影评介,2006.

[2]蔡东东.英美电影鉴赏[M]. 外文出版社,2000.

[3]李月林.英语电影欣赏教学新探[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

英语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英语文学 英语语言教学 课堂活动设计

教育界一直很重视选用英语原著进行英语语言教学。文艺著作是颇有价值的语言资料,因其能经受时间考验,揭示人性,并摆脱时间、空间限制把文化和历史信息传递给读者。本文分两部分充分展现出英语语言教学中采用英语文学的意义。前部分通过评析国外资深语言学者的见解来分析文学和语言的关系,证明这种教学方式的益处和重要性,即有利于学生掌握正规的英语,丰富文化知识,并教育他们如何做人。后部分设置了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案,选用一首英文诗歌为例并设计出相应的课堂活动,从而例证该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重要性。

一、在英语教学中使用英语原著的理论基础

本文引用了三派学者的意见来阐述观点,他们分别是:卡特和隆(Carter and Long),拉扎尔(Lazar),柯利和斯莱特(Collie and Slater)。他们一致认同该教学方法,并把语言教学环境下选用的英文原著归类为三种模型:文化模型,语言模型和个人成长模型。可以作为模型的事物,必定具有可模仿的潜能。正是因为英语文学具有这三种模型功用,才能在英语语言教育中扮演一个重要角色。下面将依据这三种模型提供的理论基础,来证明此教学方法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1.文化模型

文学可以作为英语教学的文化模型,因为它是作者智慧的结晶,最能代表某一文化。学生可以从中接触到“一定历史时期的普世价值观”。卡特和隆主张把文学作为文化模型,能教会学生了解和鉴赏异于他们时代和社会的文化和意识形态,认识到文化赋予该文学的传统遗产,如思想、感情和艺术形式(1991, p2)。拉扎尔认同该观点,然而他也指出,把文学当作接触目标文化的途径有三个缺点。首先,文学是虚构的,不能纯粹展现当时社会的原貌。第二,文学通常描绘的是上流社会文化,角色通常受过良好教育,因此有时会忽略通俗文化,很多学生对普通百姓的文化行为反而更感兴趣。第三,学生容易受到渗透在英语文学里的帝国主义价值观影响,不利于应对真实世界的人和事。因此,学生在接触文学构造的社会、政治和历史事件时,必须批判地认识文学里有失偏颇的描述和文化内容。同时,教师要仔细选择跟学生实际生活有关联、有积极意义的材料。(Lazar, 1993)尽管原著有弊端,但是它很大程度上展现了现实世界,为少有机会出国、想感受国外生活的学生打开了一扇观察英语国家文化生活的窗口。

2.语言模型

文学自古被认为是学语言最好的原材料,拉扎尔提出三个理由:促进语言习得、发展语言知觉、发展理解能力。他认为学生能从文学作品里获得很多新的语言知识,探索精湛的语言使用能力,发展词汇归因和解释的能力。

在笔者看来,语言教学的第一目标便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然而,何种教学法才最能有效地通过英语文学帮助学生领会其中的语言和故事的来龙去脉,是中外学者不断探索的课题。拉扎尔的方法是泛读和收听文学录音资料。卡特和隆认为阅读英语文学并融入上下文来理解故事内容是提高语言能力有价值的方法,然而如果文学作品只是用来教学生学习特定的几个单词、句式,则是误解了“作品的语言性质”,导致学生机械地学习甚至失去学习动力,无法享受诗歌或故事带来的乐趣。

为了丰富学生语言知识而教文学,有积极性也有消极性。通过在作品中接触各种形式的写作文体,学生可以了解不同句型、段落构成和功能(Collie and Slater 1987)。这有助于他们提高写作技巧,也有助于中、高级学生了解语言范围之广。这种教学方法的消极性表现在,原著里有些词汇和惯用语已经过时,或表达不当,容易误导学生(Lazar,1993)。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批判地学习,同时学会鉴赏语言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

3.个人成长模型

个人成长模型可以说是前面两个模型的综合。卡特和隆证实了教文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今后一生中都保持享受和热爱文学的习惯。把文学作品作为个人成长模型来教授是有益、可实现的,因为学生可以从中学到如何欣赏评价复杂的文化要素,从而对本源社会和文化有更成熟的见解,更明白自己在所处生活环境中的个体身份。因此,如果学生能学会有效地阅读文学,便能更好地发展个体,并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在选材方面便要慎重,必须选择适合学生自由响应和参与、能激发文学热情的材料。

从以上分析可得出,在英语语言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接触文学原著有助于提高文化素养,发展语言能力,激发学生想象力、批判能力和对情绪的感知,从而培养其塑造完整的人格。要实现这个目的,合适选材非常重要,教师可以选择语言难度适中、与学生生活有关联、可以激发学生进行跨文化对比的文学作品。

二、教学方案及其活动设计缘由

为了更清楚地论证在英语语言教育中应用英语文学的意义,本文设计了一套教学方案,即在英语泛读课上教一首西奥多・罗特克(Theodore Roethke)作的诗――《我父亲的华尔兹》(“My Papa’s Waltz”)。目标学生是本科大一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水平中等。选择这首诗有三个原因:一是语言难度适中,篇幅较短,适合学生在一节课(45分钟)理解诗歌并完成相应活动;二是诗歌脉络清晰,通过舞蹈过程描述了一个小男孩对父亲的感情;三是叙述事件逼真,易于读者感同身受。显然,这首作品的选择满足了原著选择的要求,即易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回应作品,自由进行反思性思维。以下是诗歌原文:

My Papa’s Waltz

The whiskey on your breath

Could make a small boy dizzy;

But I hung on like death:

Such waltzing was not easy.

We romped until the pans

Slid from the kitchen shelf;

My mother’s countenance

Could not unfrown itself.

The hand that held my wrist

Was battered on one knuckle;

At every step you missed

My right ear scraped a buckle.

You beat time on my head

With a palm caked hard by dirt,

Then waltzed me off to bed

Still clinging to your shirt.

依据该诗歌设置了四项活动:

1.完型填空:教师先简单介绍英诗文体的基本知识,如韵律、押韵和语调;接着学生独自完成填空练习(原文划线处为要求填空的单词)。

2.段落释义:教师选取第1、4段,要求学生用现代英语改写。

3.诗歌音律:教师再次解释英语传统语音规律,把本诗的韵律与华尔兹舞曲作比较。播放一首华尔兹舞曲及本诗的录音,要求学生齐读本诗,请学生解释该诗韵律创作的缘由。

4.个人反馈:教师播放截取自网上的一段录像,关于一位老人对该诗的评价,然后要求学生写下童年与父母的美好回忆,100词左右。学生分组(3-4人/组)讨论自己的童年经历,并与小男孩的经历相比较。

活动1、2目的是强化学生语言能力。完型填空扩展学生对诗体和格调的认识,释义让学生了解诗歌语言特点。教师介绍诗歌特点是本方案的首要任务,因此学生才有能力解决阅读中遇到的困难。诗歌的文体通常偏离正常的语言标准,因此在语言课堂选择诗歌能使学生接触多样的语言,摆脱“理想化语言规则”限制,掌握获得不同交际目的的新方式(Leech, 1988)。有些教师担心学生对英语的运用还不熟练,偏离正轨的诗歌语言会误导他们。就这一点,拉扎尔提出,以英语为本族语的人日常交流使用的语言也非教科书条条框框所规定的,他强调要让学生正确识别诗歌句法的与众不同,并跟正常的语言运用相比较。通过这种方法,学生才能有效认识这种特定文体的语言格式效果,从而透彻理解诗歌内涵。这两项活动实现了使用文学作品作为语言模型,提高学生语言能力,扩大语言知识面的目的。

罗伯特・平斯基(Robert Pinsky)对诗歌作了很高评价,认为人类进化是“动物发展有韵律的语言作为代代相传重要信息的方式”,而大声朗读诗歌能让学生更深入理解诗歌,因为“词语的自然声响能让人获得感觉或理智的解脱”,找到与作者沟通的媒介。活动3使学生熟悉诗歌风格、节奏和韵律。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独特的节奏和韵律使它独具音乐性,便于记忆。正如标题所暗示,该诗的节奏像极了舞曲旋律,因此把该诗与华尔兹对比最能清楚展现它的音律。该活动使诗歌展现为一种可发现、可享受的事物,使学生更有兴趣深入了解诗歌的形式、学习诗人运用的技巧和鉴别技巧的术语。

活动4是针对卡特和隆提出的原则“如果学生可以对故事感同身受,就能激发阅读动机”(p19)而设计的。在这个环节学生可以把诗中情景与自己的经历、感受和想法联系起来,甚至把思考范围扩大至整个世界,批判地对比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从而丰富文化知识并促进人格成长。活动过程中,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可以自由发表看法,参与小组讨论。

三、结语

本文通过两部分论证了英语文学应用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前部分通过引用国外资深语言学者的见解来说明采用原著的理由,对文艺作品三种模型(文化模型、语言模型、个人成长模型)的归类进行阐述,指出文艺作品作为三种模型运用于语言课堂的好处和弊端,点明正确做法。后部分采用一首英文诗歌为例并相应设计出四项课堂活动,解释该教学法的实际运用。总之,本文的材料和例子充分阐明了英语文学在英语语言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和有效性,英语教师可针对学生特征谨慎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原著开展英语教学,这对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会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 Carter,R,and M. N. Long. Teaching Literature .London: Longman, 1991.

[2] Lazar,G. Literature and Language Teachi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

英语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一. 英文歌曲在教学中的作用

1. 英文歌曲能提高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学习一门外语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学习者面对着大量的词汇,短语和语法,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觉得枯燥乏味进而产生厌烦情绪。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善于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减少学习的困难。显然,英文歌曲就是一个不错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适时引人英文歌曲 ,可以大大地改善课堂的严肃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 英文歌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传统的听力课一般是以教材为主,教师多次重复播放录音,然后校对答案。时间久了,学生难免觉得枯燥和乏味,渐渐就会对听力可丧失兴趣。在这个时候,如果教师能够改变一下教学方法,引入英文歌曲,相信一定能把学生从枯燥和乏味中\"唤醒\"。

3. 英文歌曲有助于学生了解英美国家文化

英文歌曲是学生学习英美文化的窗口 ,这些歌曲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和人文方面的知识。学习文化的方法有多种多样 ,学唱英语歌曲是其中生动有趣、易于让学生接受的一种。学唱英语歌曲,可以学到很多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了解国外的生活、历史、社会等。

4. 英文歌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音语调及朗读能力

想要讲一口流利且地道的英文,提高语音语调及朗读能力,就离不开英语当中的音高、音长、重音等知识和技能的运用。英语歌曲集上述知识、技能于一体并且为学生喜爱,活跃课堂气氛,成为提高学生英语素质的寓教于乐的有效手段。

5. 英文歌曲有助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许多英文歌曲的歌词都是经典的诗歌或优美的散文,也是非常好的英语阅读理解材料。通过欣赏英文歌曲,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归纳大意,谈谈对歌词的理解等形式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选择英文歌曲的注意事项

作为一种独特的教学方法,英文歌曲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但是教师要教学过程中对英文歌曲的选择不能随意,要注意:

1. 所选歌曲应该根据教学的进度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开始不宜过难。

2. 所选歌曲应有一定的思想内容,主题明确,内容健康,不应该带有很强的鼓点和强烈的摇滚弹奏。

3. 所选歌曲词汇一定要丰富,歌词应该容易辨别和理解, 句子结构要能涵盖所学的大部分语法知识。歌手的发音要清晰响亮 ,往往以独唱为主。

4. 英文歌曲这种教学手段的确在活跃课堂气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它毕竟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不能代替其他教学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分清主次,合理安排,不能滥用。

5. 教师要有充分的准备。选择一首英文歌曲,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它好听,教师还应把关于这首歌曲的一些相关资料传递给学生,不能是\"为了听歌而听歌\",应该是\"为了学习而听歌\"。

三.教学中英文歌曲的选择方法和步骤

虽然英文歌曲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 ,但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也不能滥用。要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使用歌曲,否则就会打乱整个教学计划 ,使课堂毫无秩序,事倍功半。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 的过程中必须正确运用这一教学方法。 1. 结合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英文歌曲 要想英文歌曲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选择适当的歌曲是十分重要的。英文歌曲众多,内容广泛,涉及诸如宗教,历史,爱情等多种题材。教师在选择时一定要选择健康向上的歌曲,并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来选择。 2.向学生介绍歌曲的文化背景

/>为了使学生对歌曲有一个明确且深刻的理解,在学习歌曲之前,应向学生介绍与此歌曲相关的文化背景,比如歌曲的创作背景,歌手的生活经历等。从而使学生了解更多的文化方面的知识。

2. 听歌

听歌的过程是一个听力训练的过程,教师可以反复多次播放歌曲。在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与之相适应的手段,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

3. 巩固提高

歌曲的学习也需要一个巩固的过程,而不是为了单纯的娱乐。在学习完一首歌曲后,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复述一下歌曲的大意,谈谈对歌曲的理解、进行英文歌曲比赛等。

总之,英文歌曲作为一种独特的辅助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有利于提高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但英文歌曲的选择和使用也不是随意的,要遵循一定的步骤,注意一定的事项,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 1 ]张建华.《歌曲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 J ]》.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5, (2) .

英语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初中英语学法指导

 

很多学生总是觉得英语学习难,甚至相当一部分学生放弃了要学好英语的决心。因此,英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怎样学会英语,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如何会学英语。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法、学法,更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因为“授人以鱼,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不尽”。

1、必须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信心。

1.1学好英语没有捷径可走。要真正掌握英语。就要勤学苦练,从胆大、皮厚、破嘴、烂笔头做起。“胆大”是指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胆子要大.不怕出错。“皮厚”是指脸皮要厚,说英语说错了也不怕别人笑话。我们都是从不断纠错中成长的。“破嘴”是指在说英语或读英语的时候.一定要张开嘴巴大声地、清楚地、快速地说,看见单词或短语应该读准确、读正确。“烂笔头”是指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应该把老师口述的例子和知识点选择重点的记录下来.没有那个天才能够听课时过耳不忘。要勤于整理和归纳有规律性的东西并及时记下来。

1.2人贵有志,学贵有恒。学习英语是长期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一定要有恒心。要日积月累,付出长期的努力中学英语教学论文,坚持和积累是学好英语的法宝。要不怕困难.咬牙坚持学习论文提纲格式。一定能出成果。

2、弄清和掌握各学年度的侧重点。

初一阶段:初一是小学到初中学习生活的过渡阶段,是语音语调定型的阶段,要多听磁带、多模仿,模仿英、美人的语音语调,但不必一味追求洋腔洋调。重点应放在发音正确,吐字清楚, 表达自然。例如,可以把自己想说的话录下来,然后再放出来自己听。其次,要注意书写的规范。按格式、按笔顺,整齐规范地练好英语书写,对初一学生也是非常重要的。

初二阶段:进入初二以后,随着英语知识不断加深、难度不断加大,同学们普遍觉得英语越来越难学了。成绩较好的学生的成绩难以达到初一的高分境界,中下等学生的畏难情绪逐渐明显,两极分化逐渐形成。针对这些情况,刚进入初二年级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应该作出一些策略性的调整。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要加强阅读量。在听、说、写、读四项基本技能中,阅读是关键,应该大量阅读简写文学名著和其他简易读物,培养对英语的感性认识,了解英语社会的文化背景知识,如果把自己感兴趣的文章背下来,那对以后写地道的英语会有很大的好处。对于初中级英语学习者,我特别推荐英语简易读物,读的材料要浅易,故事性要强中学英语教学论文,读的速度尽可能快一些,读的越多越好,这是学好英语屡试不爽的一个好办法。

初三阶段:很多人错误地认为,初三就是复习迎考,实际上,过早的准备初三下学期的中考没有意义,因为备考的实质是复习已学知识和研究考试技巧,因此在还没有掌握大量的英语知识之前何谈“复习”,又如何“复习”呢?所以过早的备考是徒有虚名的;另外,过早的备战中考会侵蚀甚至磨灭自己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丧失能真正提高自身英语水平的很多机会。人在备考和学习中的心态是迥异的:备考的心是功利的,一心想着如何战胜试题,博取高分,其他的都变得并不重要了;而学习的心是开放的,它接受自己喜欢的知识,也因此迎来了进步的机会。再者,过长的备考状态反而不利于考试。考试的准备时间一般以半年时间为宜,长于这个准备时间,人就会很自然的对这门考试产生厌烦情绪和抗拒甚至逃避心理了。

初三阶段的学习应注意些什么呢?第一提高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尤其应注重英语口语和听力的提高。到了初三,课程安排日益紧凑,各科复习的任务也越来越重,学生会觉得越来越难找机会练习口语。中考改革的种种迹象表明,初中学生的英语能知道多少不是最重要的,能用上多少才是最重要的。学习英语语言,就要学习西方文化。事实已经证明,掌握更多英语国家文化的学生,在英语成绩和大小考试中表现更优越。了解了更多的文化背景中学英语教学论文,在阅读英语文段,听对话或短文和在语法题中体验语境都有非常明显的帮助。

3、积极听课。

要听好每一节课,关键是提高听课的注意力。那么上课时如何集中精力呢?上课时,应该围绕着所学内容,积极思考。要做到积极思考就要做到专心听讲。上课不要去苦心思索上节课没有解决的问题,而是要集中精力学好本节的内容,否则就会造成恶性循环。

3.1要以理解为主。听讲的目的,就是要听懂老师讲解的内容。有些学生听讲时分不清主次体,结果抓住了芝麻,却丢掉了西瓜。课堂上听是主体,原则是先听清楚再思考,思考懂了再做笔记,不要只顾思考和做笔记而忘记了听讲或顾不上听讲。

3.2要有比较地听讲。听课中,要把自己在预习自学中的理解,和老师讲解的相比较,看自己和老师有哪些相同点和区别点论文提纲格式。通过这种比较,肯定会让你加深理解。

3.3要细心领会老师所讲的第一个细节。在细节上看老师是怎样思考、分析、判断和处理。越是细小的重要细节,就越能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3.4要积极的回答问题。老师的提问往往是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或需要引起特别注意的地方,要快速思考、积极发言。在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时,也要精力集中,边听边分析正误,留心不完善的或有错的地方,随时准备补充和纠正。上课不仅仅是老师向学生单方面传递知识的过程,而且是老师和学生相互交流信息的过程。其中的主要形式之一,就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这样做,一方面可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启发大家思考中学英语教学论文,提高听课效率;另一方面还能锻炼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大脑的快速反应能力,将被动的听课变为主动的参与。因此,你可不要失去这样的好机会!要随时准备积极发言。

大家普遍感到英语单词难记,或许你也会有这样的感觉:如果你把很多的单词分出来单个背的时候,很快就容易记住,但忘的速度却比记的速度要快。所以,在课堂上一定要注意听老师讲记忆单词的方法。如合成、派生、转义方法;单词辨异;拼读规则;同义归类、同音归类、同义词反义词归类;动词过去式、过去分词的变化规律归类进行记忆。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像学习我们自己的母语一样,通过文章和句子来学习单词。这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英语的方法,当然适不适合你,只有你试过之后才能知道。

搞好学法指导工作是老师第一重要的事情,教师只有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去学习,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智力,调动认识能力,挖掘潜力,提高学习效率,获得最佳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