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教师论文

初中教师论文

初中教师论文

初中教师论文范文第1篇

创先争优是党领导下的政策,结合党的政策去加强初中教师的师德建设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可以充分调动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积极性,更可以加强初中教师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的能力,且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一)可以将创先争优和教师的本职工作实现真正的无缝对接

创先争优一定要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切不可脱离自己的本职工作而空谈创先,空谈争优。换言之,就是要真正地实现本职工作和创先争优的衔接,相互促进相互结合。教书育人,传播文化知识本来就是初中教师的本职工作,本职的要求就是要教师不断地加强自我修养,加强师德建设和创先争优对初中教师的要求如出一辙。在整个活动当中,初中教师可以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文化建设,是本职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求和期待,并且和创先争优的活动要求不谋而合。

(二)可以充实初中教师师德建设的目标和内容

当前,党内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创先争优。针对创先争优的各项目标和内容方式,中央省委和各学校都明确地提出了各方面的要求。各初中学校要在加强师德建设的过程中细化师德建设的目标和内容,明确上级和各学校在师德建设中对初中教师提的要求,提出创新的规定,实现加强师德建设主题和内容的升华,不断提高师德建设工作的总体水平。

(三)可以充分激发初中教师师德建设和培养的主动积极性

通过各种不同的、有效的方法和形式并结合自身的实际,各初中院校需要提高争先创优活动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让活动有更好的效果。将各初中院校的师德建设划入创先争优活动当中去,让初中教师在这个具体的活动形式下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和水平,在各种实际有效的方法和手段的指引下,立足自我提高,让创先争优成为初中院校加强教师师德建设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通过各种实践可以证明,在创先争优中加强师德建设是教师和学生都乐于参加的一种新的形式。

二、加强初中教师师德建设的必要性

在讲如何加强初中教师的师德建设之前先来讨论一下为什么要加强初中教师的师德教育。加强初中教师的师德建设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它是手段,也是需求。加强师德教育可以增强教师对爱岗敬业的意识。教师是对人类影响作用最为深远的一个职业,尤其需要爱岗敬业的态度和积极向上的教育情感,教师进行教书育人的基础就是爱岗敬业,这是对教师本职工作的最好诠释。教师对自己的工作热爱与否可以通过其付出的汗水、智慧和情感来表现出来,它具有特殊性,教师是否对学生负责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教学的本职要求是塑人和育人,那些杰出的教育工作者无一不是爱岗敬业的典范,爱学生、爱工作是作为一个初中教师最根本的要求。如果一个教师不对学生付出自己的爱,那也就仅仅是教会学生知识而已,而不能在情感上对学生有积极的指引和教育。教师最能体现对本职工作热爱的体现就是能对学生的心灵产生积极的影响,美化学生的心灵,完善学生的人格,在学生心灵深处播种下爱的种子。

三、师德建设的核心是教师的实践教学活动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工作职责所在,所以说想要在初中教师的师德建设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把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师德教育的核心。学校要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从而体现师德建设。首先,要加强理论的学习,要使教师真正地有责任感就必须让教师的理论文化知识得到提高,从而全身心地将自己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去。集中学习、外出学习、自学以及参加专门的培训都是行之有效的学习理论的方式。其次,还要将活动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比如,开展教学比赛、学术交流等一系列的活动,使教师对自己的要求有所提高,敢于去挑战自己。最后,还要将制度规范化,通过建立一系列的管理和评价制度让教师的实践教学活动更加得规范。

四、建立健全的监督体系

初中教师论文范文第2篇

教学反思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完成后,以师生的课堂活动为思考对象,对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决策判断和教学成果以及学生的反应进行回顾、审视、分析、评判、否定、修正、强化、提炼、升华的内省过程,是提高自我观察水平、促进自我评价能力的再创造思维加工过程。教学反思的过程,是一个主动研究、自我鞭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行动与教学方向之间矛盾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解决自身问题、提升教学效率、增强教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成长的过程。那么,初中语文教学反思,反思的应该是哪些方面的内容呢?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反思,主要集中在教学观念是否改进、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手段是否得当、教学方法是否科学、教学过程是否存在疏漏、教学成果是否丰富等几大方面,而关于这些方面的教学反思都是切实具体而必需的。但是笔者认为,在落实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反思内容,还应从更多的层面进行考虑。

反思之一:是否过分地强调合作学习而忽视了个性发展?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任务,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进行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利互助式学习,这就是合作学习。当下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火如荼地开展,呈课堂语文学习的主流趋势。这是很契合新课程语文标准的精神的。但是,新课标同时强调,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特别是在“教学建议”部分专门强调“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由于学生个体有差异、需求有不同,好奇心有侧重、求知欲有强弱,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也不应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如何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是一个很重要的研究课题。如在给学生设定学习目标时,是否体现出层次性;在布置学习任务时,是否体现出合理性;在推介学习内容时,是否体现出多元性;在指导学习的方式上,是否注意到个体学习风格的独特性;在评价学生学习成果时是否具备一定的灵活性;等等。

反思之二:是否过分突出了学生探究而忽略了教师的讲述?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学习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实施探究学习是推行这一理念的科学而必要的手段。语文学科自身有着鲜明的人文色彩和强烈教化意义,因此在实施探究学习的时候仍然需要灵活地使用教师讲述这一传统手段。课堂讲述在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传递教学信息与完成教学任务方面,特别是在引导思考、启发思维、激发思辨,纠正错误、提醒警示等方面依然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当然,教师讲述在课堂教学的时间安排、内容侧重、语言形式(风格)与传统教学相比都应进行创造性的变革。

反思之三:你的语文课堂上学生快乐吗?语文学科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无穷的魅力。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语文课堂是引领学生阅读的最重要阵地,如果学生在阅读的主阵地——语文课堂上没有感受到阅读的快乐的话,笔者相信,这样的学生一定不会喜欢上阅读的,这样的学生一定不会把阅读的目光由课内转向课外的,这样的课堂也一定不能说是成功的。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强调了快乐学习的重要性。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下指导学生阅读,这样的学习才会轻松、才会高效,才会使学生在汲取知识营养的同时享受着阅读的快乐。要实现语文课堂上的快乐学习、快乐阅读,要确立以下两个观念的定位。其一,语文课堂应定位成为一个开放的、和谐的、安全的、轻松的大剧场,每个学生都是自由的观众,每个学生同时又都是出色的演员,每个学生同时也都是严谨的剧评者。他们在此享受语文、消闲语文、展示语文、评论语文甚至创造语文。其二,师生关系应定位成平等互爱、彼此尊重的朋友关系。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在沟通、合作、对话、互动、交流中,大家彼此坦露自己的胸怀,展开精神的翅膀,乐享知识,分享喜悦,共享成功,释放能量,体现价值。

?反思之四:身为语文教师,课堂上你累着了吗?教育是一项艰辛的劳动。如果纯粹从教学的角度来观察会发现,中小学的教学工作尤其繁重,而其中语文教师的工作更辛苦。在这里,要辩证地看语文教师的“累”与“不累”。笔者想思考的是语文教师能否有办法在语文课堂上不要累着了自己,更不要连累了可爱的孩子。比如,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提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课堂上,你还在“满堂灌”得口感舌燥?你还在“奋力填”得精疲力竭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不仅你累,学生更累。那么你的行为值得深思。人们经常说,书法有“字外功夫”,写诗有“诗外功夫”,其实上课,也应多琢磨点“课外功夫”。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努力开发和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如简便快捷的多媒体、丰富多彩的课件都会使课堂教学轻松而高效。你如果课外辛苦点,可能换来的就是课内的轻松。严育洪在《这样教书不累人》提出的“教师不是学生的救世主”“教师不是教育的复印件”“教师,为学生的好学按动快进键”一类的观点,相信对大家能有一定的启示。

初中教师论文范文第3篇

一、良好的口语能力和教姿教态是教师的基本素质

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也影响着学生口语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特别是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能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准确而又生动地把课讲得有声有色,才能使学生感到教师的话声声入耳,句句有用。同时,要注意切记颠三倒四,重复罗嗦,自相矛盾,这样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发展学生思维和想象力,更能使我们语文教学工作得游刃有余,事半功倍。此外,教师的教姿教态也十分重要,教师在课堂上要有一套熟练优美的示范操作。因为教师的这种示范性,还在于模仿是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法,中学生无论是在知识,智力方面,还是在心理品质思想道德方面,都还处于不成熟时期,独立性和自学、自我教育的能力都有欠缺。因此,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恋的情感,他们的学习往往是要通过对教师的模仿来进行的,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时,熟练优美的示范操作,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更能增强学生对新旧知识的领会和记忆。

二、教师的美观书写和精美板书是教师的基本能力

俗话说,字是教师的打门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写好字是最起码的要求,必备的基本功之一。语文教师在黑板上谢谢写出一笔俊美、雄健、流畅、苍劲的字来,一方面有助于树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对教师起到积极的辅导作用;另一方面还能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教师的字写得不好,将直接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会给信息交流,素质提高,甚至整个社会都造成负担。所以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将粉笔字写得清晰、工整、美观,让学生受其熏陶,使他们自觉不自觉地模仿,渐渐的培养他们的书法兴趣,他们的兴趣一旦形成,不但会加强他们的思想品德修养,还能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更能培养他们勤奋好学的精神和锲而不舍的顽强意志。同时,作为语文教师,课堂上的板书设计特别要讲究整齐。美观,使学生不论从哪一角度看上去,都觉得很美观、自然,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如果用这种板书的美来塑造学生心灵的美,不仅能促进进取之心,更能提高他们做笔记的兴趣,最大的有点还是能将学生的思想和精力集中于课堂上的勤思、善动的实际训练之中。

三、语文教师还应有比较广博的文化修养和深厚的学养。

我们知道,各门各科的知识都不是孤立的,数、理、化之间,文、史、地之间,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联系日趋密切,教师必须适应这一趋势。其次是因为正在成长中的年轻一代,兴趣广泛,求知欲强,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从远古到未来,从宏观到微观,无所不想知。今天的教育对象,可以通过大量信息渠道了解到许多新知识,他们能过提出形形、五花八门的问题,往往使教师汗颜。教师在学生面前《什么都知道》的形象正在动摇,特别是中学生,他们提出的问题不仅广泛而且具有一定的深度,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所掌握的学科知识必须大大超出教学大纲的要求,只有资之深,才能取得之左右而逢其源。

四、信息化时代语文教师应具有网络素养

初中教师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中,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对改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知识经济时代,许多研究者都提倡教师应成为“反思实践者”,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应始终保持动态、开放、持续的状态。但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改革中,教师的教学反思尚存在非持续性的特征。基于此,本文通过交叉学科研讨,导入管理学相关原理与模型,实现教师教学反思的持续性,提速初中语文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进程,从而实现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的整体推进能力。

随着初中语文新课改的逐步推进与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语文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技术对初中语文老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在这一要求下,初中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质便成为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中的一个关键点。

一 反思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初中语文教师的岗位责任不明确

当前初中语文课程作为主课之一,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往往集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于一身。更为严重的是,在广大农村中学,由于师资匾乏,一名初中语文教师除担任班主任与某些班级(有些为跨年级)的语文教师外,还兼有学校的管理岗位职能。这一局面的存在,囿于学校导向、个人认识、精力分配等主客观因素,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很难制定清晰、明确的岗位职责。

2.教学过程中很难实现精细化

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一位合格的初中语文教师,就课程内容本身而言,应解读出语文的文字美、艺术美、逻辑美、德育美、思想美等多维知识体系,并通过不同的讲授和互动方式及工具,与学生进行交流,达到授业目标。但是在“唯成绩导向”的原则下,语文教学过程机械化、功利化,很难实现精细化、人文化的教学过程。

3.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工作缺乏自我检查、评估及改进

对于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而言,往往更倾向于将精力用于参加或被动参与学校的教学效果考评中,教学反思多为任务性地、零散地记录教学得失。在实践中,很少有初中语文教师将教学反思固化为一种行动力,对阶段性教学工作成果进行自发地自我检查和评估,并建立形成与之相关的教学反思档案制度。由于不善自发检查及评估,对阶段工作结果的成绩和不足分析不力,很难准确掌握自我提升的进程。

二 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的改进举措

综上,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反思工具,从“教学目标清晰化、教学过程精细化、教学反思结果化、教学改进持续化”四个方面,对教学反思进行科学梳理与重构,从而助推初中语文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与完善,为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提供强大的能力保障。

1.制定多维的综合教学目标

语文的学科性质决定了教学目标的多维性。初中语文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研读教学大纲之要求,并针对所教授学生的能力、素质缺陷、兴趣点等,制定本学期的语文教学目标。该项工作与 "PDCA循环”中的‘`P阶段”相契合,主要是“依据前阶段(学期)的工作成果,进一步明确本阶段(学期)的工作任务,制定本阶段(学期)的工作目标”。

2.对多维教学目标的精细化执行

初中语文教师要针对“P阶段”制定的多维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手段与模式,通过启发式、情境式、角色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注重传统教授过程与现代教学媒介的整合利用,实现师生之间快乐的“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除了实现以成绩为主要结果导向的教学目标外,初中语文教师还要注重德育、心理、团队意识等目标的教学。

(1)德育教学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功能正在受到越来越普遍的认同与应用。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对课本内容进行深浅适度的引申和发散教育,通过课文中的典故联想到相关典故,再由故事性向思想性进行升华,完成德育之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心理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和内容。由于该目标更具抽象性和不易测量性,初中语文教师在实践中,要结合课文内容,辅以课外读物,通过现代教学媒介,创新教学方式,注重教与学的交互性,并要注意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团队教育

在社会生活中,团队意识作为一种协作精神被大力提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也要体现团队精神的培养,除了借助语文课文内容灌输相关理念外,教师更要注重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比如分组辩论等具体教学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但是,无论教学目标如何多元化,这些目标在实践中都应该有机联系在一起,不能简单地分解目标,孤立地进行单一目标的执行。在教学目标执行过程中,要注意建立详细的教学反思档案,记录在各阶段、各目标实施过程中完成成果、工作创新等。

3.持续改进教学反思,不断推进语文教师专业化水平

当前,我国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止步于此,即制定教学目标,继而完成教学目标。教学反思中往往就是按部就班地记录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的执行过程及细节,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这是一个不完整的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的作用尚未真正发挥实效。鉴于此,在以上两阶段之基础上,丰富“教学反思结果化、教学改进持续化”过程,即‘`PDCA循环”中的"C阶段”和“A阶段”。

初中教师论文范文第5篇

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活动里,教师与学生总是处于对立的地位,大多数学生不懂得合作,缺乏团队精神.这与新课程所提倡的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合作能力的目标是不一致的.在本次的新课程改革中,合作意识的培养作为重要内容被提出.在新课程实施中,初中化学教师应当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打交通,在教师间建立一种交流与合作的关系,摆脱“孤独”的处境,形成一种集体教育的力量;同时教师应该把合作展示给学生,教会学生合作,带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从而使学生渐渐掌握合作的技能,在合作中得到共同的发展.例如,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鲁教版)•第一单元“影响蜡烛燃烧的因素”中,教师就可以将合作学习贯穿其中.具体教学过程为:

(1)教师提出课题,学生设计方案.课前同教研组的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共同讨论在进行“影响蜡烛燃烧的因素”探究活动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让学生4人一组设计实验方案,并将方案写出待课堂讨论用.

(2)师生共同讨论,优化设计方案.探究实验开始前,每组派代表介绍本组的设计思想、实验原理、方案、实验步骤、所选仪器和药品.在代表发言期间,教师要求每一位学生积极思考,帮助其他组指出实验方案的不足之处,如有可能,最好提出改进方案,并可借鉴别人的优点,优化本组设计.教师根据讨论情况,适时提出自己意见,引导学生寻找合理的方案或提出自己的建议.

(3)分组进行实验,教师解惑答疑.讨论结束之后,各组采用本组认为合理的方案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分析、得出结论.教师帮助有困难的组完成实验.

(4)报告实验结果,讨论分析评论.待各组实验基本完成之后,教师要求各组学生根据实验事实,分析总结,得出结论.大家评价实验方案,得出最优方案,并对效果最好的小组给予适当奖励.

二、初中化学教师要挖掘自身的创新潜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所谓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适合自己个性特征的教学观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的独特结合与表现,它是一名优秀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长期学习和创新的结果.新课程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个别化教学,允许学生在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有多元表现;课程的综合性加大,教材、教参为教师留下了极大的余地,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教师的可支配因素,使教师可以有较大的自主性,能够更为灵活地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考试得分点大大减少和淡化,不再起支配作用,教师要花很多时间查找资料、补充教材的内容.这意味着课程不再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成为师生共同探讨新知的过程.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将作为课程有机构成部分的主体存在,他不再是一个执行者,而是一个决策者.在这样一种新的课程环境中,教师将可以根据自身不同的潜质、不同的特征,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创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班级气氛,设计出带有自身个性标志的教学活动,表达自己独特的教学理念,以更大的自主性进行教学,使教学取得最大的效益.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