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制度和财务报销制度

财务制度和财务报销制度

财务制度和财务报销制度

财务制度和财务报销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报销;问题;对策

事业单位财务报销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最基础的一项工作,是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依据原始凭证到财务部门进行报销费用的过程。然而目前事业单位在财务报销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造成了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失真、违规支出频发。规范财务报销可确保事业单位经济业务的合规性及真实性,增单位经济管理水平,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同时不断提升单位的经济效益。

一、事业单位财务报销存在的问题

(一)发票信息失真现象普遍存在

事业单位财务报销普遍存在发票信息失真现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报销与经济业务无关的虚假发票,报销在市场上购买的非税务部门监制的,税务系统不能查询的发票,扰乱了票据管理秩序,掩盖了支出事实,导致财务管理的混乱。二是利用阴阳发票虚列开支套取资金,跟虚假发票相反,阴阳发票所提供的发票票据是真实的,但反映的是虚假经济活动,导致很多单位的小金库现象频发。三是变形发票的现象层出不穷,从账面上看,虽然公务接待费等三公经费支出明显减少,但实际的支出并未减少,这是由于有的单位通过隐瞒支出事实、更换发票类型造成的。近些年来通过审计、巡视发现不少违纪违规问题,大部分都存在违规报销发票行为。

(二)财务报销制度不健全

健全的财务报销制度是规范事业单位财务报销的前提,大多数事业单位对财务报销制度建设不够重视。一方面部分单位没有制订结合单位实际情况的财务报销制度,或虽有制度,但制度制订的过时,设计不合理、不完善,不能有效的指导财务管理核算工作,在执行和落实方面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另一方面是财务报销制度学习、执行的不到位,有些单位虽然制定了一系列规范的财务报销制度,但上到领导、下到工作人员对学习执行制度不重视,有的人员甚至钻制度空子,使得制度执行不到位,也为违规违纪现象埋下隐患。

(三)财务人员整体水平不高

事业单位工作环境较好,收入较为稳定,资金压力小,财务人员普遍存在法律观念淡薄、专业技术不过硬的问题。在法律观念上,部分财务人员法律观念淡薄,对财务报销制度的理解不够透彻,对违反违背法律法规的行为不够重视;财务人员没有认真履行职责,对所报销的支出内容没有按要求审核把关,听之任之,导致出现财务报销违规行为时有发生。在专业技术上,事业单位部分财务人员由其他岗位改行从事财务工作,没有经过专业系统财务知识的学习,未能取得会计从业资格,业务素质较低,平时又缺乏专业的培训,在工作中出现了大量的差错。

(四)财务报销审核形同虚设

目前事业单位的报销流程如下:经办人凭发票、合同协议等原始单据填写报销封面,处室负责人和分管领导签字同意后呈分管财务领导或者单位领导签字审批,交财务部门审核并付款。然而由于大部分领导非财务专业出身,对票据的真实合规性辨别不够,这种不合理的报销流程极大的影响了财务管理工作,导致大量违规违纪支出的发生。目前事业单位很多财务人员可能都遭遇过下列情况:不符合财务制度或违法财经纪律的支出由单位主要领导审批后交由财务人员审核,被财务人员认定支出存在违规隐患,此时若将单据退回给经办人,经办人会出现不理解和不配合的情况,认为领导都审批通过了,财务人员凭什么审核不通过,容易造成与经办人之间的矛盾。可见事业单位报销审核流程存在很大的弊端,即造成单位人员之间的矛盾,又容易造成违规违纪支出的发生。

二、规范事业单位财务报销行为的对策

(一)加强资金使用真实情况的监管

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加强财经纪律教育的同时,提高财务人员鉴别发票的能力,对于涉及办公用品、电脑耗材、会议培训、印刷、委托业务等事项,特别是发票来源于同一个单位的,要同工商税务核实发票的真伪,根据发票数量核对实物是否存在,根据实际业务的需求分析辨别经济业务的真伪。

(二)完善财务报销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领导应重视完善财务报销制度,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及时修改完善单位财务报销管理制度。一是根据现行的公务接待费、会议培训费、差旅费、津贴补贴等系列管理制度,明确具体的规范要求,细化详细的操作办法,便于核算、操作和检查。二是完善相关的财务审批管理制度,规范报销要求、报销流程、报销规定等,包括财务票据的管理和使用、票据附件的规范、审核审批的要求流程、监管措施等,便于财务报销和管理。财务部门应当坚决抵制不按规定进行报销的行为,确保财务报销管理制度的权威性,每项开支都必须附有合法真实的原始单据由财务主管人员审核签字后报领导审批,才能予以报销。

(三)提升财务人员的能力

加强对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财经法规、财务制度和财务专业知识的集中学习和培训,通过学习法规制度和财务业务知识,提升能力,提高素质。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财经法规和制度,特别是各种票据的使用和管理规定、财务报销相关要求、“三重一大”制度等相关政策,以及内控制度建设等。加大对财务违规审核报销案例学习,剖析违规审核的事实和根源,吸取教训和总结经验,起到震慑作用,促使他们切实规范各项财务报销审核行为,从主观上减少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

(四)健全财务报销审核责任机制

加强事业单位资金的监管,一方面需要规范财务报销审核流程:经办人凭发票、合同协议等原始单据填写报销封面,由处室负责人签字同意,财务主管人员对票据的真实性和经济事项的合规合法性进行审核后,呈分管财务领导或单位领导签批,交财务出纳付款。另一方面需要健全财务报销审核责任机制,让各处室负责人要明确自身责任,承担本处室报销的所有经济事项,若存在违规违纪现象财务主管人员可拒绝审核。财务主管人员则对审核通过的所有原始凭证承担责任,分管财务领导与单位领导不得在财务主管人员未审核前事先审批通过。

(五)严格监督检查和处理

保证事业单位财务报销规范还必须加强监督检查和处理。一是要完善内部监管制度,对本单位的财务报销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对查出的问题及时予以整改落实。二是完善外部监督制度,通过联合审计部门对单位的财务情况进行审计检查,把存在的问题实行清单式整改落实,举一反三,规范财务行为。三是对查出的违规违纪资金一律予以退还,对查出的违规违纪行为限期整改到位,对查出的违规违纪责任人员进行追责问责。四是加强严重违纪的惩处力度,对违规违纪事项性质严重、行为恶劣、涉及资金数额巨大等问题和人员,直接移交有关部门予以党纪政纪处理或追究法律责任。

综上所述,财务报销是财务人员开展会计核算的主要依据,影响着单位财务报表信息的准确性和可信性,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础。事业单位一定要重视财务报销工作,完善报销制度并强化报销监管,事业单位相关人员应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和财经制度,规范财务报销工作,杜绝违规违纪的发生,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事业单位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淑萍.浅议单位财务报销中的票据审核[J].山西农经,2015(06).

[2]姚海霞.财务报销在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财经界(学术版),2015(06).

[3]李舒梅.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报销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商,2015(08).

[4]徐丽红.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报销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5(14).

[5]罗艺.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中报销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导报,2015(15).

财务制度和财务报销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公务卡;网上预约报销;财务监督

中图分类号:F25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5-0142-03

0 引言

国家公共财政早在2001年的时候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开始进行改革。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以银行卡为载体的现代财政支付管理制度得到推广和实施,即同时推进公务卡结算制度。在中央预算部门和省级预算单位率先推行公务卡改革,各地市级预算单位随后进行实施,高校作为财政预算单位,在一定程度上也被纳入推广行列。

1 公务卡的简单介绍

公务卡结算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和结算方式,对国库集中支付进行管理,通常情况下,在公务活动中,通过公务卡预算单位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刷卡消费,并且按照相应的财务制度,在规定的期限内,经过审核后进行报销和还款。

在公务卡的支付范围内,通常情况下主要包含差旅费、招待费、培训费、办公费、小型会议费支出等。同样,这些费用也包含了学校的教学、行政、科研等各项支出。其运行流程概括为:在进行公务支出消费时,高校教职员工通过刷公务卡进行支付,同时需要保存POS小票,以及相应的消费发票,向单位财务部门需要通过这些票据提出相应的报销申请,通过审核无误后,单位财务部门将款项划入该教职工的公务卡中。因此,公务卡结算具有以下特点:

1.1 增强了资金的安全性 采用公务卡结算方式下,统一采用银联标准贷记卡,对报销人员来讲,可以透支消费,刷卡消费取代了现金结算,出差时不必提前借款,不须携带现金,住宿、机票支出均可直接刷卡消费;在办理公务接待时也不必先借现金,只须持公务卡刷卡支付即可,为其工作带来了便捷和安全。对高校财务人员来讲,可以避免因现金报销须从银行提取大额现金所带来的安全风险。

1.2 确保信息的真实性 通过公务卡进行结算,到财务进行报销时,需要提供每笔消费业务的银行卡刷卡凭证和发票等财务凭证。刷卡消费记录包括了消费者、日期、地点、金额等相关信息,这些业务是否真实,其消费支出的真实性通常情况下通过这些单据给予证明,对于公务支出业务和发票的真实性通过这些单据进行充分的证明。在对学校财务进行报销时,需要对业务的全部信息进行仔细认真的审核,其相关材料需要提交给国库支付系统,财政部门通过公务卡支持系统对个人申请报销的刷卡消费信息进行审核,与公务卡支持系统中反映的信息通过进行比对,如果信息真实,那么将报销资金转入到相应的公务卡中。

1.3 促进报销的及时性 对于各项公务支出通过公务卡进行结算,通常情况下,在规定的免息还款期内到财务部门进行报销(免息期通常情况下在20-50天)。公务卡与银行信用卡相似,透支消费后按照规定需要有相应的免息还款时限,在免息期内,如果进行报销还款,那么相应的利息支出不必承担;但是,如果不进行及时的报销个人支出,罚息、滞纳金等相关费用通常情况下需要由消费者自行承担,并且影响个人的信用记录。

1.4 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公务卡支付在免息期内使用资金,相当于增加了学校的流动资金,有利于提高资金的有效投向和使用效率,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因此,通过实行公务卡结算,传统现金结算方式下繁琐事务明显减少,同时学校的现金使用量也大大的减少,“零现金结算”在高校正在逐步实现。目前,各高校通过会计信息化,对“零现金结算”进行积极的改革,教职工工资、学生补助、学费收缴、校园一卡通等基本实现了“零现金结算”。公务卡结算制度从推行后,在规定范围内,单位教职员工的公务支出不再需要现金预借。刷卡消费后,通过财务报销,还款通过银行进行直接的支付。无疑将进一步推进“零现金结算”进程。

2 传统报销模式与网上预约报销模式的对比分析

在推行公务卡报销的进程中,“网上预约报销系统”网络技术的同时推进会为高校财务管理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网上预约报销”改革是高校财务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财务部门积极优化财务系统,为学校各部门提供工资、公积金、个人收入所得税和财务经费、部门预算等各方面的财务信息,开发财务信息网络查询、网上预约系统,建立网上预约报销制度。这样,与公务卡制度等环节的改革相结合,可以极大的减少排队等候时间,方便教职工报销,提高财务部门的工作效率和效果。传统报销模式与网上预约报销模式比较,流程有以下的变化:传统的报销方式下,对个人的支付主要采用现金方式,而且高校财务控制大多处于事后控制。这样不仅增加了财务人员现金收付的工作量,也存在资金安全。传统报销模式的基本流程如图1。

传统报销模式下,财务人员在拿到报销单据后要经过审核、归类、汇总、录入、打印记账凭证等环节,通常情况下,整个处理过程需用5-15分钟,在财务人员处理的时间内,报销人员要等待5-15分钟,然后持打印成功的凭证领款。

在网上预约报销模式下,教职工可以在任何时间,通过网络提交报销申请,跟踪审批流程。具体流程是:报销人登录学校财务预约报销系统,根据财务要求填写报销内容和报销金额,生成并打印报销确认单,再将报销确认单和原始单据交财务人员审核。财务人员审核通过后自动生成凭证,然后将报销款转入个人银行卡或者单位对公账户中。图示如图2。

与传统报销方式相比,财务人员的操作流程有了很大改变:财务人员通过预约确认单生成凭证,项目号、摘要、金额、持卡人等信息在凭证上自动生成,同时,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如果遇到过期发票、按财务规定不可报销的发票等不符合规定的发票,通过电话通知教师取回。如果原始凭证真实准确,即对系统自动生成凭证进行保存或适当的修改后保存。“网上预约报销”模式是完全不同于传统报销模式的支付方式,从报销人角度看,将报销单据提交给财务审核人员后,报销人员即可离开,在一定程度上大大节约了报销人员的排队时间。从财务人员角度看,统一收单、集中做账,财务报销的流水化作业进一步实现,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账的自动化,工作量减轻了。能大大提高财务报销效率、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

3 基于网上预约报销模式下的公务卡制度的特点

网上预约报销模式下的公务卡制度与传统报销模式下对比,是否更加有利,又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通过数据分析,可以说基于网上预约报销模式下的公务卡制度具有以下特点:

3.1 公务卡还款及时性显著提高 从本质上来看,公务卡作为信用卡,通常情况下是预算单位在职职工持有并用于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该卡通常情况下是由银行为单位工作人员发放的、具有一定的透支额度与透支免息期。它具有普通信用卡的属性,可以透支消费,但是透支消费后,必须在规定的免息还款时限及时还款。

在网上预约模式下,对于报销的时间,报销人员可以进行“预约”,根据预约报销单审核单据,财务人员需要进行及时处理,完成报销后,实时发送提示信息到报销人,使报销人及时了解报销款的到账时间、到账金额等信息,提升了公务卡还款的及时性。

3.2 提高了公务卡财务核算的准确率 网上预约报销系统下,先由教师填写公务卡支付的POS单信息、发票信息及其他的原始信息,并自动生成凭证,再由财务人员对会计事项进行核对修改,减少了财务核算的差错率。提升服务质量,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3.3 有利于学校资金安全,提高了资金使用率 从运作模式上看,公务卡实质是一种先支后拨的银行卡,一方面,通过银行将报销金额直接转入个人银行卡或单位账户,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无现金报销,现金流量明显减少,规避了假币等现金风险,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学校资金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及时支付每笔资金,资金在银行留置的时间明显减少,进一步保证了资金的同步结算。同时,该公务卡还具备先消费后还款的功能,资金占用成本明显降低;另一方面对于单位来说,通过公务卡防止了现金预借,一些人长期借款不清的问题从根本上得以杜绝,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大大地提高。

3.4 为高校经费管理提供了原始数据和二次开发数据 在“网上预约报销”模式下,在“网上报销系统”中,教职工需要提交相应的公务卡报销申请,报销事项和报销金额等都在报销申请上有着详细的说明。

3.5 进一步提高高校财政资金使用的透明度 推行公务卡结算有利于促进公务支出的透明度,营造“阳光支出”的环境,有助于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使财政部门对高校日常公务支出实施动态监控,从源头上预防违规行为发生,提高财务支出透明度。在网上预约报销模式下,财务部门要预先把学校财务报销有关常用的报销制度及时通过财务网页,经办老师通过个人工号或身份证号登录学校财务处网页办理报销业务预约。通过预约报销系统界面的友好提示,可逐步引导老师完成网上报销。“网上预约模式”下有提示界面介绍报销提示信息,既方便教职工理解财务规则,又有利于教职工对公务卡报销事项进行科学划分,同时进行项目申请和项目决算。客观上,一方面促进学校不断完善财经制度,对各类课题经费的使用办法进行细化,为填报各类课题提供了相应的制度依据,而且财务部门报销信息的透明度也在逐步地增加,财务报销信息的传递范围扩大了,教职工对财务信息的掌握程度大大地提高了,使财务报销程序更加规范化。

3.6 实现以“网上预约报销”改革为契机,通过总结归纳公务卡及其他财务各项工作,再造财务工作流程,在不违背内控制度的前提下设置财务岗位,对岗位设置做进一步的优化,岗位间的流转环节明显的减少,工作效率大大地提高,保证财务工作的活力和科学性。

4 “网上预约模式”下公务卡制度运行应注意的事项

4.1 网络安全性 在网上预约报销方式下,外部数据从开放的互联网传输到财务内网,传输数据容易受到病毒的攻击及被篡改、截取的风险,安全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公务卡是具有支付和透支功能的标准银行卡,公务卡支付的POS单上包含了持卡人的重要信息,一旦被窃取,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因此,高校网上预约报销模式下,对于公务卡制度的规范要更加严格。因此,在硬件和软件技术方面,需要财务部门加大投入的力度,建立和完善高水平的财务信息管理平台,在一定程度上从技术方面确保网络传输的安全性。同时,需要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进行分级,对系统资源风险以及计算机病毒等进行防范,对于网络报销系统需要确保其运行的安全性。

4.2 公务卡自身的局限性 公务卡自身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仅用于办理人民币支付结算业务,然而随着国际化教育的深入,外币结算业务也在不断增加。在高校,由于高校教师需要进行出国访学,以及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等,因此不可避免地要在国外进行相应的刷卡付款或者向境外支付相应的学术会议费等情况,由于公务卡属于单币卡种,不能通过外币进行结算,无法实施涉及外币转账或刷卡的业务,进而增加了业务报销的难度;再例如,按照相关的要求,高校的科研经费都是专款专用的,该项资金的银行账户是专用账户,如果该专用账户与公务卡的开卡银行不一致,通过公务卡消费后,从科研经费账户报销的资金无法补回公务卡上,只能用现金报销,不能充分发挥公务卡便捷的作用。还有,由于传统的消费观念和支付方式的影响,人们习惯于现金结算,持卡消费的观念淡薄,以致于“有卡不用”的现象较普遍。同时,一些行业不具备刷卡条件、POS机覆盖率低等客观原因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务卡的推行进度,影响网上预约模式下公务卡制度运行。

4.3 高校基于网上预约模式下公务卡制度的合理建议 在网上预约模式下,高校需要不断地提高电子化和信息网络化的财务管理水平,对财务信息系统进行优化,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公务卡网上预约报销还款的处理能力,真正体现其相对于传统报销模式的优越性。加强网上预约报销与公务卡制度的联系,比如,在网上预约模式下,根据公务消费信息能自动选择分类科目,同时自动生成支付凭证,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操作失误,提高准确性;增强搜索功能,可以以姓名、卡号等进行模糊查询,一次性查询持卡人消费信息,以节省人力,提高效率。

总之,基于网上预约模式下提高公务卡制度的效率和效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除了高校财务部门的努力外,也需要各金融部门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出台激励措施,不断提高公务卡的普及率和高校财务报销的效率。

基于网上预约模式下的公务卡制度最大程度的减少了高校教职工报销现场排队等候时间,为师生员工计划本人的工作和学习安排提供了方便。也为财务部门节省报销时间,从而有剩余时间为决策层提供更多的财务数据支持,实现财务工作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使财务人员从事深层次管理工作提供了可能性。又增加业务的透明度,实现了“阳光支出”,基本杜绝公务支出的舞弊行为。

高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能够持续快速地发展,在提高教学质量总目标的前提下,不断创新财务管理模式,努力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体制,使其在机制方面更加有效,使高校成为一个资源配置合理、资源充分利用的节约型、效益型高校。特别是在高校快速发展的时期,加强高校财务管理,完善高校财务约束机制,通过不断深化改革,结合国家出台的公务卡制度改革,与信息化平台接轨,建立和健全基于网上预约模式下的公务卡制度运行机制,是应对高校财务活动日趋多样化、复杂化,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彭华.影响高校推行公务卡强制结算的惯性因素及对策[J].商业会计,2012(8).

[2]黄茹.基于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下高校推行“公务卡”制度探索[J].科技经济市场,2010(3).

财务制度和财务报销制度范文第3篇

(一)票据报销工作流程现状

笔者所在高校票据报销基本按照整理原始单据―制单―审核―出纳收付款流程进行。

首先原始票据由全校各院系主管财务的领导签批,进行初步把关,然后由院系会计人员、教师或辅助报账人员统一提交到学校财务进行审核报销。

第二步,由财务会计人员对原始票据真实性、合法性、手续是否齐全等进行审验,分类汇总,核算金额,然后按支出经济性质归集会计科目制单。

第三步,财务审核人员对制单员所做工作复查,再次核对,进行复核记账。最后一步财务出纳部门根据会计复核人员提交的记账凭证及原始单据付款,完成票据报销。

(二)目前财务报销工作的特点

1、工作量大。随着近年来高校教育经费的不断增加,会计票据报销的数量急剧增加,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2015年会计人均每月制单审核约3000笔,报销单据数每人每月约达20000张,工作量非常大。

2、涉及面广。财务工作本身涉及到学校教学科研各个院系部门、后勤部门、校级附属单位等数十家单位。经费种类多,包括各类科研经费、教学经费、专项经费、捐赠经费、代管经费等等。

3、政策性强。票据报销的每项经济业务,不仅要支持学校事业的发展,更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财经政策。

4、财务会计人员专业素质、职业道德水准要求高。不经过系统的培训或实习锻炼,很难顺利完成财务票据报销工作。

二、目前财务票据报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票据报销政策和制度依据有待进一步完善

1、随着新生事物的出现,原有的制度、报销政策等不能满足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改革发展,新经济事务不断涌现,经济活动产生的各类原始票据、会计票据报销遇到许多新问题。如报销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网费、手机通讯费、网上购物,电子发票、私车代替公车出行,如何界定手机话费、网费是私用还是办公,差旅事由的公私判断,用来报销的票据凭证是否真实有效等等,诸如此类,都是目前票据报销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情况,存在着报销政策依据不明晰的问题:或者经济事项合理性难于判断问题。

2、各类经费支出管理办法有待完善。高校经费来源种类多,“事业单位的收入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等”,“事业单位的支出或者费用包括事业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上缴上级支出、经营支出和其他支出等。”①经费来源多元化,相应的票据报销支出业务复杂多样,各类经费管理政策很多并各有不同,增加了票据报销工作难度。

目前,高校科研经费、项目经费等基本上国家都有相应的经费管理办法出台,如科研经费中的863经费、973经费等,国家都有较为详细的支出规定,为财务会计人员票据报销提供了制度依据。但是,工作中经常出现实际发生的经济事项合理但不在规定报销范围之内的情况;还有些项目经费预算太过笼统,支出无法与之匹配。此外,高校还存在部分拨款单位对经费管理没有任何支出规定和要求,使得财务票据报销无据可依,支出弹性加大,难于把控。

3、财务票据报销工作的业务流程严肃性不足,较为随意。首先是院系财务主管把关不严,对一些明显不符合报销政策的票据签批放行,财务票据审核人员如果不细心,或对经费管理规定不熟悉,都有可能出现乱报销现象。

其次,科研项目、教学项目等校级管理部门没有更好发挥相关职能作用。比如近年来,教学经费中校外合作办学项目、科研项目中外协费、外包费等都涉及到大额资金的流出,而这些事项产生的合法合规性,需要相关主管部门认真核查,仅凭财务部门票据报销人员难于把握判断其合理性,容易导致经费挪用滥用。

现实中,经常遇到上述情况,财务报销人员也很无奈。报销政策执行较为随意,缺乏严肃性。

(二)财务票据报销人员队伍管理欠缺

1、院系老师、报账员等缺乏财务票据报销基本常识。票据报销过程中,有的老师或报账员无意中取得假发票、无财务专用章票据、白条等到校财务报账,导致经费无法支付。还有的报账员经常把老师的报销账号搞错,从而导致不必要的调账等等。

2、财务票据报销工作受重视程度不够。现实中,常常是财务票据报销人手少,任务重,尽管每天做着重复性的工作,但需要耗费大量智力和体力,有时还要被报账老师误解或因坚持执行报销政策得罪人,属于费力不讨好的工作。相关领导应该更加重视和关心负责财务票据报销的会计人员。

3、会计人员自身素质有待提高。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规定:单位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建立会计机构,配备具有相应资格和能力的会计人员。②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财务报销人员人手紧、外请一些临时人员帮忙审验报销情况时有发生,没有经过正规培训,仓促上岗。这些都难于保证工作质量。

4、财务票据报销工作人员主动性不足。财务票据报销工作需要业务熟练人员共同承担工作。遇到票据报销问题,大家能够沟通探讨,共同完成。但是这种工作模式也存在缺点,有时会出现工作互相推诿,工作偷懒等现象,时间长了导致会计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影响工作效率。

(三)财务报销政策、相关制度规定宣传不到位

1、各类经费报销政策各不相同,需要宣传。有些报账员和老师不了解经费管理规定,还有一些老师学生专注科研、实验等工作,对财务报销政策基本不懂,导致报销受阻,多跑冤枉路,也容易产生对财务报销人员的怨气或矛盾。

2、对新的财经政策法规宣传不及时。近年来,围绕财政部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政府采购等一系列改革,国家出台了很多新的管理政策,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和经费使用人信息不对称畅通,造成报账员或负责报账老师根本不知道如何把握,也给财务票据报销人员增加了工作难度。

三、加强高校财务票据报销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进一步做好财务建章建制工作,完善报销政策办法

在遵守国家财经法规政策前提下,高校财务可根据自身特点,制定操作性强的财务规章制度、工作细则、报销办法等。使票据报销等各项财务工作有据可依,规范有序。笔者认为,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1、以制度的形式,加强流程控制,强化岗位责任。建立报销岗位责任制,明确报账员的职责、课题负责老师的权限、院系主管财务领导“一支笔”的权责,以制度的形式划分到位,提高财务报销人员的责任意识。避免因权责含混不清,院系审批过程流于形式,导致财务部门包袱过重,票据报销人员压力过大的现象。

2、完善报销政策,适应发展新需要。对不合时宜的报销政策进行修改完善。比如过去的学生实习包干办法,教师加班补贴标准,探亲报销规定等,原标准过低,与现实情况差距较大,但一直沿用至今,对此应尽快予以修订完善。对一些没有支出规定的经费,比如一些科技开发经费、院系自我创收经费等,财务部门应主动协调经费主管部门,制定新的报销办法,使经费开支有章可循。

3、加强职能部门之间的分工协作,共同制定管理办法。财务部门应加强和校内其他职能部门的合作,共同承担科研、教学项目等的管理工作。比如学校教务部,研究生院、科研部等部门,职责分别涉及全校本硕博学费、教学科研经费管理的很多层面,经费管理需要各方共同配合完成。

4、进一步加强“三重一大”事项管理,明确责任,加强审批制度落实。对于重大项目,重要经济决策、单项支出金额较大等事项,高校财务部门应会同校内其他管理部门,明确审批职责权限,需要集体联签的必须严格遵照执行。比如大型设备采购、对外协作,外包经费,工程款等等,都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责任到人;财务票据报销人员,应加强这方面的责任意识,审慎处理,避免重大经济损失的发生。

5、提高制度执行的严肃性,避免报销的随意性。对于票据报销政策、财务规定等,一经批准确立,各部门人员应严格遵照执行,不得随意违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明确规定,“同类事业单位中不同单位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应当采用统一的会计政策,确保同类单位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对此,高校管理部门应该认真执行,把政策落到实处。

(二)财务报销人员队伍管理应进一步加强

1、加强票据报销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工作质量。财务票据报销工作人员要求较高,既要懂得财经法规,报销政策,又要熟悉账务、各类会计科目,还要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按照规定,会计人员都应该持证上岗,并参加相关业务培训,并对财会知识进行及时更新。同时,加强院系级报账员、经常报销的老师财务知识普及工作,定期做好培训。

2、提高对票据报销工作的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学校财务部门领导自身应加强对报账工作的重视程度,提升财务报销人员的地位。票据报销人员工作很辛苦,领导确应关心,在各方面提供全力支持,提升财务工作的水准。

3、明确财务报销人员的责任管理,加强内部审计与监督力度。进一步完善岗位责任制,明确财务报销人员的岗位责任。同时,建立健全各级岗位责任制,财会人员依法认真履行各自职责。避免因财务报销工作量大,而疏于管理的情况发生。高校管理部门应建立内审机制,可设立专人专岗,加强日常业务监督。

4、加强财务绩效管理,提高财务报销工作人员积极性。高校财务部门负责票据报销的科室,往往是人员最多,工作最忙,又忙又累,很多人不愿意做报账会计。为此,财务部门应制定奖惩措施,打破财务票据报销人员的“大锅饭”,可以根据会计报账人员的工作量大小,难易程度等,制定综合评定办法,定期进行工作量化统计,并以此为基础,作为绩效工资衡量、奖金发放的一项考核指标,激发工作热情,保证财务工作的质量。

(三)完善会计信息化建设,加大财务政策宣传力度

1、进一步完善高校会计信息化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财会信息可以高度共享。近年来,笔者所在学校加快了校园数字化建设,各部门积极发展网络办公,财务部门利用网上平台建立了财经法规、报销指南、工作流程等宣传窗口,还开通了网上科研经费查询系统,教师工资查询等,为本校教师学生提供了很大便利。同时,财务部门能够及时得到信息反馈,发现问题快速解决,提高了工作效率。

2、加大财务报销政策宣传力度,促进高校和谐发展。去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转发《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中央和国家机关培训费管理办法》、《中央和国家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等多个财政部文件,请各高校参照执行。为高校票据报销工作提供了新的政策依据。文件内容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且较以前执行的报销政策有很大变化,这就需要高校各部门及时沟通信息,加大对新政策宣传力度,制定新的实施细则,并及时印发宣传手册,让相关人员做到心中有数,按章报销。从而利于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进高校和谐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财务部)

注释:

财务制度和财务报销制度范文第4篇

摘 要 本文深入探讨了目前高校报销审核工作的现状及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针对高校报销审核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期促进财务报销审核工作的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 高校财务 报销审核 报销制度

一、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高等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资金来源多元化,办学形式多样化,学校的经济活动日趋复杂,给高校的财务管理带来了许多挑战。财务报销审核工作是高校财务管理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直接关系到财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影响着会计核算和监督职能的发挥,对管理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时期如何做好高校财务报销审核工作,为学校健康有序的发展提供重要保障,是值得每一个财务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二、目前高校财务报销审核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经济业务日趋复杂,财务人员业务技能亟待进一步提高

高校的资金不仅数额巨大,而且来源渠道广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学校办学自的扩大,高校逐渐形成了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学费收入、科研经费拨款、对外联合办学收入、后勤产业的经营收入、捐赠收入等多渠道资金筹措方式,资金构成极为复杂,财务报销的业务量急剧增加,经费管理难度不断加大。高校的会计审核岗位设置上一般采用多人同岗,审核会计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对政策的理解不尽相同,对业务处理细节不同或与报账经办人员沟通方式不同,对同样的业务处理的结果可能不一样,造成会计信息的质量不高,不能如实反映经济业务的全貌。在长时间、压力大、任务重的工作中,报销审核人员每日忙于算账、报账,没有足够充分的学习时间,加之外出交流、培训的机会很少,因此思想观念普遍比较陈旧,谨慎有余、创新不足,综合素质不高。

(二)财务报销制度建设滞后,财务人员实际操作困难重重

由于现行的某些经费开支标准远远落后于实际,给会计人员的实际操作带来了困难,常常会遇到合理不合法或合法不合理的报销事项。比如,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探亲费报销标准仍是沿用的国发[1981]36号文件规定,与实际支出有较大差距,在报销业务的审核中,财务人员把关较为困难,灵活性与原则性的尺度较难把握,解释沟通不好就易与报销人之间造成矛盾。财务报销制度建设滞后,不能及时适应新的经济形式而对有些报销事项的范围或标准予以修改或调整,给票据失真、造假提供了可乘之机。

(三)审批报销程序错位,会计监督职能弱化

高校经费审批实行“一支笔”制度,即院系或部门一把手在其审批权限内具体负责本单位的财务审批和签字,超过其审批权限的由分管校领导签批,而科研项目经费由项目负责人在其权限范围内签批,因此在高校拥有财务审批权的人数和级次相对较多。各级审批权人多是“双肩挑”的专家学者,财务管理知识相对缺乏,在审批报销事项时比较难从财务管理层面审核,于是就产生了一些不符合财务要求的签批单据。在现行的审批机制下,往往是先审批后审核,虽然《会计法》第十四条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有权不予接受,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并要求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更正、补充。但是会计人员工资、职称等与个人经济生活、职业生涯息息相关的要素掌握在相关负责人的手中,这就使会计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处于两难境地。不少人因为害怕得罪单位负责人影响工作与生活,对负责人的决策惟命是从,不得已放弃了其监督责任,这就极大地削弱了会计人员的独立性,也严重扰乱了正常的会计工作秩序,会计监督职能很难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财务人员与报销人员信息不对称,沟通效率偏低

信息不对称是指在社会政治、经济等活动中,一些成员拥有其他成员无法拥有的信息,由此造成信息的不对称。高校的财务活动及财务关系中,财务人员熟悉国家有关财经政策和法律法规以及校内的各项财务规章制度,了解校内运行机制,掌握校内各级领导人的经济责任和审批权限,但各类报销人员的财务知识就不像财务人员一样随时都在学习、更新,而且在可公开财务信息的理解上也可能有偏差或不一致,再加上校内有些报销规定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的被修订或终止,由此造成师生在办理报销业务时多跑弯路,降低办事效率;在报销业务的审核过程中,如果报销人所报销的事项与财务管理规定不相符,需退回报销人按财务管理规定进行补充、改正时,还会影响报账程序的完成。这种沟通的不畅极易造成报销人对财务部门的不满,甚至与财务人员产生矛盾,影响财务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改进高校财务报销审核的建议

(一)加强会计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其道德水平的优劣、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单位会计工作的开展。前者影响到会计行为的合理合法性,后者则影响到会计行为结果的科学性,二者缺一不可。作为服务于全校师生员工的报销审校人员,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第一,在工作中遵循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和强化服务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不断的提高道德修养,抑制不良的工作作风。第二,要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新知识、拓展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财务人员而言,学习会计知识并不是某个阶段受一次教育就可以的,而是需要不断的充实自己的业务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财务部门应定期举办业务学习和新知识讲座、工作经验交流,鼓励会计人员参加各种学历非学历教育的培训提高,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增强职业判断,即便是多人同岗的审核岗位,也能按正确的会计科目归集核算,如实反映会计信息。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的自觉性,减少工作中的随意性。第三,推行会计人员内部交流和轮岗制度,也是符合内部控制的需要。会计人员长期在固定的会计岗位上,对本单位、本岗位发生的问题不宜发现,且思想僵硬保守,不利于财务管理的提升,更缺乏会计工作的创新意识。通过会计人员内部交流和轮岗制度,报销审核人员可以掌握会计核算的多岗位工作技能;实现对相关知识的自我学习;培养财务工作中的“多面手”。

(二)重视基础制度建设,建立健全高校财务报销制度

国家各项财经政策、法律法规以及学校内部的各种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是高校财务部门开展财务工作,加强财务管理、监督的直接依据。制度具有权威性、规范性、稳定性的特征,可以包括规章、条例、规则、办法等不同层面,把制度建设引入日常会计核算是非常重要的。如建立健全差旅费、科研经费、学科建设费、学生实习费等经费支出管理制度,各级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制度、票据管理制度等。通过完善高校的各项内部规章制度,规范审核程序,减少主观判断的随意性,提高工作效率和核算质量,保证学校各项经济活动有序的进行,促进事业发展。科学合理的财务报销制度,可以加强会计核算和成本费用控制,优化资本结构,有效地利用学校各种资金。

(三)优化报销审批程序,充分发挥会计监督职能

高校财务报销普遍都存在“先批后审”,这样会计人员的地位就比较被动,对于领导已签批,但不符合报销制度规定的单据是报销还是不报销,会计人员感到无所适从,会计监督职能难以得到有效发挥。于是有人提出将审批程序由“先批后审”改良为“先审后批”,但是对于大多数多校区办学,学生人数动辄就是上万人的高校,这种审批模式又缺乏可打操作性。优化报销审批程序首先要加强对校内各经济责任人的财务知识培训。通过培训,让审批权人掌握相关的财经法规及所承担的相应的监控责任,避免因审批不合规,增加报销工作的难度。其次要根据单位实际情况,结合预算和授权管理等来设计财务报销审批程序。最后要改变以往的事后监督方式,增强监督的时效性,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督控制。

(四)普及财务知识,披露相关财务信息

由于不同的人群所涉及的经费报销类别不同,所以普及财务知识必须具有针对性。如各类具有审批权的人员,应普及学校各项财经制度,使其了解各项经费的支出范围、用途及自己的审批权限;对各学院、处、部报账经办人员,应熟知相关财经制度及学校常规性的财务报销程序,使其能够承担日常的业务报销工作;财务部门还要建立起决策层、管理层、业务层的分级信息披露机制,满足相关利益者的需求。充分利用财务网络平台对财务报销制度、财务报销流程、财务报销服务指南进行,提供财务信息查询,如职工工资查询,个人往来款项查询等,同时构建互动交流平台,及时回复师生员工提出的问题。通过普及财务知识,披露相关财务信息,可以大大减少高校财务人员与报销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状况,提高广大师生员工对财务工作的满意度,增进沟通和了解,促进财务报销审核工作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财务制度和财务报销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企业;费用;报销

[DOI]10.13939/ki.zgsc.2016.03.141

当前市场形势复杂,企业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创新发展、降本增效成为目前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任务。完善企业财务报销制度,优化财务报销流程显得尤为重要。财务报销管理作为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经济业务内容的透明度,还可以加强企业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规范费用报销是财务工作的重要基石,也是财力集约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深入推进财力集约化发展以及促进公司经营管理有序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 企业财务报销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机制不健全

在我国大多数现代化企业的管理制度中,许多领导和员工都一致认为企业所有的财务工作都应由财务部门来完成,从而忽视了企业会计行为实际上是企业内的所有人共同进行的经济行为这一事实,并且企业的每个员工都有着财务监督的责任。但由于会计人员只做企业账面的报销核对与凭证核对,缺乏对企业实际经济业务的了解,从而逐渐地使财务报销监管失去了一定的真实性;另外,在企业财务报销的管理过程中,会计人员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总之,管理机制的不健全严重影响着企业财务工作的正常秩序。

1.2 企业财务报销审核机制不完善

现阶段,“一支笔”签字仍是我国现行报销制度的一项主要内控制度。企业财务报销的原始票据先由相关负责人或者企业领导审批签字,然后再交由会计人员对其进行审核并完成付账、记账工作。然而,相关负责人或企业领导可能不熟悉财务规定,不能准确判断原始票据是否合法合规,如果他们审批了错误的票据,会严重影响企业的财务工作,甚至会造成国家资金的流失。其次,会计人员进行报销时,如果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对经办人提供的报销票据进行审核,一看到领导签字就直接报销,将会给企业和国家带来损失;如果会计人员按照规定将不符合规定的领导审批通过的原始票据退回给经办人,经办人有可能和会计人员发生冲突。

1.3 企业财务报销监督管理不到位

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在我国会计法中已经确立,但是在实际的财务报销中,这三者之间不能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无法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完成财务报销监督管理的职能。其次,有的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技能不高或职业道德缺失,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不规范,不能严格按照规定对原始票据进行认真审核,对财务报销的票据监控不力,给原始票据的造假提供了可乘之机。

1.4 报账人员或经手人对企业财务报销有关规定不重视

票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等与经手人、签字人员的责任意识有直接的关系。报账人员或经手人经常无视企业的报销有关规定,责任意识不强,报销时经常出现不合理项目在经费中列支的现象。在报销票据的“验收人”栏签字管理不重视,随意性比较大,常有与此业务不相关人员随意填写,或者 “验收人”的人员由于各种原因而缺少必要的审核,直接签字,不能保证票据的真实性及准确性。

2 造成财务报销问题的原因分析

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报销凭证没有统一的格式和使用期限等,其管理上存在漏洞,再加上原始报销凭证制假、造假现象严重,给财务人员的监管带来了很大困难,使不法分子有机可乘。第二,企业监管力度不够造成某些经办人员被经济利益所驱使,编造虚假凭证以达到偷税漏税、行贿受贿、损公肥私等不可告人的目的。第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特别是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不规范,很多内部控制制度与措施没有得到有效实施。第四,会计人员缺少应有的业务素质及职业道德,无视会计法规及财务报销制度,对不符合报销规定的原始凭证听之任之。第五,财务报销监督机制不健全。很多企业没有形成有效的内部或外部监督机制,缺乏相互制约给不法分子造成可乘之机。

3 解决对策

3.1 建立科学的财务报销管理体制

首先,企业应从财务报销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会计信息责任保证系统,从企业领导、部门负责人到一般会计人员、具体经办人员,各自应该明确自己承担的责任,对财务报销的每个环节进行高质量审核和把关,强化财务报销管理力度。其次,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实行上级主管部门向企业委派财会负责人或会计主管,使会计人员的人事管理脱离所服务单位的控制,提高会计人员的独立性,排除行政权力对会计、审计工作不必要的干预,加强会计自控和审计监控,才能有效地杜绝财务报销问题的发生。

3.2 建立健全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加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单位负责人及会计人员对财务报销工作应承担的职责,强化法人代表治理机构的会计责任。对会计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等违法犯罪行为要及时移交司法部门处理。加强费用归口管理制度:如综合管理部负责办公费的审核、监督、归集统计工作,这样加大了各部门、各环节之间的相互制衡,对公司费用管理起到了很好的牵制监督作用。

3.3 完善财务报销审核机制

首先,企业应采取“先审核后报销”的报销程序,报销的原始票据先由会计人员对其规范性、真实性、合法性和资料完整性进行技术性审核,符合要求的票据再由相关负责人或企业领导审核决定是否能够报销,批准签字。企业应对对一支笔领导签批财务报销的原则、权限、额度、承担责任等作出明确规定,对于额度巨大或者技术性较强的业务应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论证,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其次,会计人员在对报销的原始票据进行审核时,要认真负责,严格把关,做到报销审核手续齐全,使用发票规范,杜绝财务报销凭证失真的情况出现。对于不合规、不合法的票据,会计工作人员坚决予以退回,拒绝报销,规避“一支笔”的财务报销审核带来的风险。

3.4 建立完善的财务报销监督机制

为了提高财务报销工作质量,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应形成强大的整体合力,构筑最广阔的监督网络,确保财务报销工作顺利开展。企业领导、各部门的负责人和财务人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自我监督和互相监督,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定时或不定时对各部门的发票报支情况进行随机抽查,对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报销手续进行报销的现象,根据处罚规定追究部门及其经办人员的责任。

3.5 加强财务人员专业知识水平及业务素质培养

财务人员应建立定期学习制度,探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交流工作经验,不断加强自我建设,不断学习新的财经法规及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熟练掌握国家的财务法律法规、各项规章制度。要对报账过程中每个环节、每道手续都认真审核,严格把关,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准确、完整。财务人员要严格遵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廉洁自律。

3.6 加强各部门报账人员的素质培训

由财务部组织,对各部门的报账相关人员进行一般常识性的经济财务知识和有关票据法规的培训,使他们明白各种规定,具有鉴别真伪的基本能力,不断规范自己的财务行为。例如,“验收人”签字栏应该由明白该项业务的真实性、数字准确性的人员签字。

4 结 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企业财务报销管理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的分析与研究,认识到财务报销机制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财务报销的每一个环节和手续所涉及的人员都应规范化化操作,认真审核,严格把关,保证企业经济业务真实、准确、合理、合法的发生,提高了企业财务报销工作质量,进一步推进我国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莉芹.浅谈财务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7(8).

[2]马丽娟.对企业财务分析相关问题的思考[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