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方针的内涵

教育方针的内涵

教育方针的内涵

教育方针的内涵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双创教育,内涵式发展,策略

0引言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环境下,高职学生在面临严峻就业形势的同时,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创新创业机遇,成为了其成功就业的重要通道。时至今日,双创教育掀起了高职教育创新发展新潮流,对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至关重要。双创教育本身作为一项系统化工程,对高职教育体系建设提出了诸多要求,包括理念转变、方法创新等,这亦是内涵式发展的核心构成要素。

1内涵式发展概述

根据教育部颁布实施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若干意见》,“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新时期,党中央就高等教育发展进行了一系列新常态建设部署,明确了内涵式发展的思路导向,对高等教育有了更加深层次的认知。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有机构成,其在办学理念上区别于普通高校,唯有清晰地了解内涵式发展概念,才能更好地付诸于实践,提高高职教育参与自觉性、能动性。内涵式发展与内涵发展虽只有一字之差,却截然不同,前者更多地着落于实践层次对发展内容及路径进行探究,是以挖掘事物的内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一种发展模式,而后者则突出事物内涵的深化。对于高职教育而言,内涵式发展是一个复合性概念,并非强调以数量增长、规模扩张、空间拓展为主,而是以挖掘内在潜力为核心,实现教学效率及质量的双向提高,并通过资源配置优化、目标精准定位、品牌形象构建增强自身软实力,促进本校健康、持续发展。某种意义上而言,双创教育亦是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内容。

2河北高职教育发展现状

在大的高等教育发展格局下,河北高职教育整体表现了良好发展势头,得益于大众教育认知提升,其在规模上有所扩张,并基于不断的创新优化探索,结构趋于完善,效益显著提升,发挥了重要的人才培育功能价值。但是,客观维度上讲,受多重因素影响,河北高职教育发展依旧存有不少问题,内涵式建设欠缺,未来发展任重而道远。具体而言,相较于快速增长的高职教育规模,其质量建设却不尽如意,对双创教育的认知模糊,缺乏完整的统筹规划,轻视软文化环境建设,未能有效影响学生发展。另外,在双创教育实践体系中,教师作为主导,其综合素养水平与教学质量存在着紧密关系,是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关键。以目前来看,河北高职教育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其数量构成与快速增长的生源需求不符。同时,大多数教师虽取得了较高的学历证明,掌握着丰厚的理论知识,但教学实践经验匮乏,加之教研培力度不足,难以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有效指导。在专业课程设置上,过度重视理论知识灌输,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建设,对双创教育的渗透不足。

3双创教育背景下加快河北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策略

办学质量作为高职教育的生命线和核心竞争力所在,唯有不断发展,才能满足社会需求,是高职院校永恒的话题。尤其是面对双创教育提出的种种挑战及要求,进一步加快河北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至关重要,作者基于上述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践行策略,以供参考和借鉴。

3.1更新思想理念

思想理念是行为实践的先导,能够反映出教育的本质和时代特征,为教育发展指明方向。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社会竞争愈演愈烈,学生就业压力倍增,进一步突出了双创教育的重要性及价值。基于此背景影响,加快河北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首要基础,就是转变思想理念,重视人文体系建设,精准把握时代的要求及特性,为推动双创教育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纵观河北高职教育的整个发展历程,其虽既已取得了可喜成绩,但对双创教育的融透与实践时间尚短,理论缺乏成熟,积累经验不足。对此,河北高职院校应理清办学思路,坚持党和国家的政策导向,增强内涵式建设,转变思想观念,准确分析自身所处环境,明确双创教育目标。有学者指出,“课程体系改革、师资团队建设、产学研结合、国际交流合作、文化建设、办学体制机制创新等均是高职内涵式发展模式的要素”。现阶段而言,高职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育人才,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建设新生力量。无论时代课题如何变化,教育的本质始终是服务于人的发展,尊重人、关心人、发展人。双创教育是适应我国市场经济机制改革的重要表现,应认识到教学质量是根本,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及需求,制定科学的培养计划,助力高职内涵式发展。在坚持上述思想理念的导向下,河北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必将取得更大成就。

3.2重视师资建设

新课程改革规制下,教师并非作为单纯的传道授业者,其同时还承负着诸多责任,如心理教育、职业教育、文化教育等,是教学主导,在高职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综合素质水平与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紧密相关。双创教育实施,对高职教育教师提出了诸多能力素质方面的要求。新时期,河北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必须依赖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支持,加强相关建设工作,提高师资的凝聚力。根据《关于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高职院校要着力打造一支理论基础扎实、技术应用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大众化,高职院校生源数量急剧增长,形成了较大的教学压力。对此,高职院校应统筹发展规划,立足长远,积极践行国家扩招政策的同时,加大对师资建设的投入,可采用专兼相合的方式,扩充教师队伍,优化内部结构,为双创教育奠定基础。在此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进一步拓展人才来源通道,加强与行业、企业之间的合作,邀请优秀职工担任兼职教师,充分发挥他们的技能经验优势。基于此,高职院校还需组织多样化的培训教研活动,以“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为目标导向,及时宣导先进思想理念,丰富教师学识涵养,提高其创新创业教育意识,量化对他们的岗位职责标准,针对性地提升教师综合能力素质,促进经验共享互换。

3.3优化课程设置

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基石和平台。双创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需坚持市场导向功能,结合我省产业结构及人才需求,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包括校本教材开发、教学方法创新以及评价机制完善等。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加之科学技术不断革新发展,社会分工愈加明确,对岗位的要求越来越高。与普通高校不同,高职教育更偏重于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课程设置应面向趋于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尤其是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格局下,河北省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更加强烈。对此,河北高职院校应以政府的发展战略布局为基础,建立健全双创教育课程体系,开发有效校本教材,融入企业生产实践案例,渗透创新文化元素,突出知识传导与素质建设一体化发展目标,更新学生成长发展意识,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同时,在教学课堂上,教师还需注重方式方法创新,充分利用信息化工具,创设创新创业实践情景,尊重学生主观个性差异,组织其协作讨论,激发他们的能动因子,最终取得良好成效。关于教学评价,要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突出师生双向参与,客观反映学生思维能力实际,了解他们的创新创业素质,及时发现问题,继而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提高教学针对性、实效性。

3.4推进校企合作

从某种维度上讲,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实践的至高点,在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知识经济时代,人才作为社会发展的恒动力,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资源,其在高职教育中的参与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是其社会价值的具体体现。相较于高职院校,企业拥有着极其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场地、经验等,有效弥补了双创教育缺失。因此,双创教育背景下加快河北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应在政府引导职能作用下,建立完善的校企联动机制,推进其合作关系建设,从政策制度上规范双方行为,明确其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并给予必要支持。基于此,校企双方应就具体合作事宜进行商讨,明确人才培育目标导向,关注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协议等明确各自的责任,实现共享共建,营设良好的实训基地环境。双创教育对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制提出了更多要求,应基于校企良好合作关系,开展多样化的岗位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向能力素质的转化,夯实其创新创业基础。同时,高职院校还应开展丰富多样的文体教育活动,邀请社会各领域的成功人士到校进行授课或讲座,分享其个人成功经验,启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并深度分析市场经济发展形势,帮助学生解决方向性问题,提高其创新创业的成功几率。

教育方针的内涵范文第2篇

通过内涵发展督导,督促学校將发展的重心转移到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发展上来。较长时期以来,学校將更多的精力放到硬件建设、办学条件改善等方面。实施内涵发展督导可以激励长期注重内涵建设和育人质量的学校,也鞭策不够重视内涵发展的学校。

通过内涵发展督导,为学校内涵发展提供指导和引领。在内涵发展督导实施的过程中,由于有科学而明晰的“内涵发展学校”的基本标准,能发挥内涵发展督导评估指标体系的“指挥棒”作用,帮助学校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和教育发展观,让学校真正把握内涵发展的本质要求和推进策略,促使学校形成内涵发展的自我规划、自我发展、自我监督和自我改进的长效机制。

内涵发展督导在促进学校内涵建设的同时,也將有力促进教育督导工作自身的完善与发展。学校内涵发展督导將在原有督导体制基础上创造性地推进教育督导工作,將在教育督导的目的、内容、重点及实施策略等方面对原有的教育督导做相应的调整与补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教育督导的功能与体制:内涵发展督导的开展顺应了教育发展的需要,对学校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將发挥方向性的引领作用,將更加凸显教育督导的不可替代性,从而进一步提升教育督导的权威与效能。

一、学校内涵发展的基本解读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重庆市中长期城乡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精神和要求,对新时期学校内涵发展可作如下理解:

1 内涵发展的目标

学校内涵发展不是学校的规模发展和数量增长,而是在现有的办学规模和条件的基础上,追求育人质量的提高、教师专业的成长和学校办学绩效的优质化,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要把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 内涵发展的特质

结合新时期教育发展对学校内涵建设的要求,学校内涵发展的特质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发展方式:量变到质变。要由过多关注学校硬件建设、条件改善、规模扩大和数量增加的外延式发展,转到立足现有条件追求以学生成长、教师进步和学校发展为核心的教育质量的提升上来。將学校的发展聚焦到管理完善、特色建设、课程改革、师资建设、文化建设等“软性”竞争力上来。

教育管理:粗放到精细。要由过分关注外显成果的取得、不够重视管理过程的粗放式管理,转到以学校内涵发展为核心的精细化过程管理上来。围绕学校的内涵建设,构建从管理决策、管理执行、管理监测、管理反馈等环节在内的涵盖学校德育、课改、特色建设、师生发展等方面的精细化管理体系。

动力系统:外推到内驱。内涵发展不能单靠外力推动,而是源于内部变革的动力。学校要根据教育形势和教育规律,立足自身长远发展,大胆改革创新,从“等、靠、要”的传统发展思路中解放出来,由按部就班的发展模式转到抓住机遇、推陈出新上来,形成自我规划、自我执行、自我监控、自我评估、自我改进的良性的学校自身发展机制。

育人模式:单一到多元。内涵发展是基于优质的特色发展、多元发展,是立足学校实际和发展需要的个性发展。学校内涵建设要由“千校一面”的同质发展转到异彩纷呈的特色发展上来。特色发展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顺应教育发展形势,彰显学校的优秀办学传统和文化积淀,秉承先进办学理念,探索并凸显全新的育人模式,打造特色鲜明的优质的学校教育。

二、学校内涵发展督导的基本内容

针对教育督导的功能定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要“坚持督政与督学并重、监督与指导并重”。同样,学校内涵发展督导也必须坚持督政与督学并重、监督与指导并重。

1 督政。内涵发展督导的“督政”主要是检查学校的上级管理部门对促进辖区学校内涵发展有无作为、如何作为的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指导意见。

(1)政策支持与机制完善方面,主要检查和督促地方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为促进学校内涵发展而对应的内涵发展指导意见及管理办法、评价管理制度改革、绩效评价改革、人事制度改革、指导与帮扶机制等方面的情况。

(2)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方面,主要检查和督促地方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为支持和鼓励学校内涵发展而为辖区学校提供的必要的财力物力保障,如人员配备、基础条件支持、环境建设等。

2 督学。根据学校内涵发展目标和特质,在对学校进行内涵发展督导的过程中,重点对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检查、督促和指导,重在对学校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1)学校管理。主要包括:第一,目标管理,即学校的战略规划水平,考察学校领导对学校的发展定位、目标愿景、发展战略及路径的认识水平。第二,制度管理,即学校的管理制度系统,主要考察学校管理制度的科学性与可行性。第三,资源管理,即学校对所支配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配置与利用,尤其是对师资建设的重视及举措。

(2)特色建设。特色建设是学校基于学校发展实际和教育发展需要的个性化发展,是实现学校优质发展的重要表征。主要包括特色规划、特色实践和特色成果。

(3)教育教学。教育教学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要素,主要包括学校的文化建设、德育工作、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等重要工作。

(4)办学绩效。办学绩效是学校内涵发展的结果,是学校特色建设、教育教学等方面成果的集中体现。可分为学生发展质量、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及学校的社会影响(或社会各界对学校的综合评价)。

(5)其他。主要是指为了保障学校内涵发展与质量提升所必需的基础性办学条件保障。

三、学校内涵发展督导的实践路径

(一)总体思路

根据内涵发展的特质及相应的督导评估任务,为推进督导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行性,可遵循“1234”的总体思路。

“1”——一个中心。内涵发展督导评估顺应从规模发展向质量建设转变的教育发展形势,牢牢把握质量提升这一中心,以推动学校优质发展为己任。

“2”——两大原则。内涵发展督导评估坚持发展性督导与自主性督导两大原则。发展性督导由“基础性指标”和“发展性指标”两部分构成,既强调规范办学,又充分考虑各区县的实际教育发展水平,还要充分尊重各校的独特性,理顺学校办学中共性与个性、基础与发展的辩证关系。自主性督导坚持“以县为主”的原则,以市级内涵发展督导标准及要求为指导,确立县域督导具体标准和实施意见:同时要求学校立足于自身现有水平,进行过程性、发展性的校本评估,促使学校逐渐形成一个自我监控、自我完善的发展机制。

“3”——三级机构。内涵发展督导评估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进一步健全省(市)级、县(区)级和校级三级督导评估机构。省(市)级教育督导部门对全市学校内涵发展教育督导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并研制出台督导评估的指导性意见(含方案、标准等);县(区)级教育督导部门负责对省(市)级指导性意见进行立足区县实际的具体化工作,在省(市)级层面的统一安排下,组织实施本地区学校的督导评估工作,并督促和指导各校进行内涵能力建设及相应的自查自纠工作;学校在市、县(区)的统一部署下,形成自我发展的良性机制。

“4”——四支力量。学校内涵发展督导评估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教育行政部门、专业评估机构、学校、社会力量(家长、社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这四支力量紧密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关心、推进学校的内涵发展及其督导评估工作。

(二)实施要求

1 重点突出。对学校内涵发展督导评估要在全面把握基础性的前提下,突出重点,抓住要害,确定年度性的督导评估重点,以提高督导评估的导向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包括学校规划水平、课程建设水平、德育工作水平、教学改革水平、特色建设水平等要素在内的内涵建设体系中的某一项或几项进行重点督导。

2 奖惩并举。在一定范围内公布督导结果,根据内涵发展督导工作的需要和督导实际情况,评选学校内涵发展管理工作先进区县和内涵发展先进学校。做到学校内涵发展教育督导评估工作考评与学校年度工作考核相结合,与学校整体性的绩效考核挂钩,与当地政府教育工作考核相配合,增强督导评估的权威性与执行力度。

(三)实施程序

1 研制学校内涵发展督导方案。明确学校内涵发展督导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尤其是要科学制定学校内涵发展督导指标体系,既作为共性评价标准,又对地方和学校的教育内涵发展起指导引领作用。

2 研制学校内涵发展督导工具。为保障督导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需要研制实施督导所必需的调研工具和数据分析处理系统,提供针对性较强的督导手册、调查问卷、访谈提纲以及数据处理系统和档案系统。

3 组织和健全专业督导队伍和机构。学校内涵发展督导内容丰富、工作面广,教育督导部门难以一力完成。教育督导部门要发挥领导、组织和牵头作用,依托专业性的评估机构,在较广的范围遴选督导人员,组成来源广泛、结构合理、层次多元的督导队伍,保障督导工作的专业性和客观性。

教育方针的内涵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等院校;师资队伍;内涵;建设

师资队伍内涵建设是对高等院校办学水平评估的关键。一所好的大学,首先是要具备“人文主义”的聚集地,其发展不仅仅依靠教育理念的更新、科研技术的尖端、前沿视角的引领,从根本上讲,大学之所以被称为“大学”,是与学校传统人文精神、教师品德修养、师资队伍内涵建设的发展紧密相连的。

但在实际办学过程中,许多院校容易忽视对师资队伍内涵建设的发展。这也成为高等院校目前容易产生学术腐败与功利主义办学的温床。为了减轻以至杜绝这一弊端,学校重视师资队伍内涵建设成为一所大学能够稳固扎实的办学之基,探索求学之道,营造教学氛围的核心要素。

一、正确认识高校师资队伍内涵建设

首先应该对其有一个客观正确的认识。但在现实工作中,往往我们提倡的精神与鼓励的行为很容易被当做表面文章,其实并不是那些精神与行为太过宏观,究其本质是人们对从上至下,从学校到个人,从理论到实践中涉及“人性、德行”的东西太过轻视,也可以说是一种无谓。一个好的教师首先要是一个品行端正、表里如一、潜心育人的君子,才会做出不夹杂功利与浮华、最为纯粹的学问,带出厚德、积学、励志、敦行的学生。一所好的大学首先是怀有容才之心、栽才之艺、育才之德的大家之地,才会有良好的氛围去形成教书育人的风气,陶冶师生的情操。要想二者兼具,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以及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详细来说就是铸就崇高的师德风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关注教师身心健康、重视教师的礼仪规范,从而达到整体推动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再上新台阶。

二、高校师资队伍内涵建设的内容

目前,根据学校师资队伍内涵建设工作需要,高校师资队伍内涵建设可以包含四个部分的内容。

(一)铸就崇高师德风范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魂。”①一所学校的师德师风决定了教风、学风、校风,直接影响着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一位优秀教师的衡量标准可以说“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学高”主要从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科研水平等直观的角度来体现教师的意义,固然教师理论水平的提高、专业知识的扎实、科研水平的出类拔萃能为高校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但是与其相辅相成的“德高为范”更是学校办学成败的关键,试想若知识渊博、功底扎实之人若没有高尚的品质、为人师表的气概、不凡的自我修养,又怎样能教书育人呢,甚至教师的言行举止不当会影响到学生的素养以及学校的教育风气,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②。因此不断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弘扬崇高师德风范是师资队伍内涵建设的重中之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分年龄、分层次的对各类教师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师德师风宣传教育。

对于青年教师来说,他们接受高等教育时间较长,学历层次较高,在教学实践中强调自我价值的体现,追求个性发展,但往往又年轻气盛,角色转换较慢,在为人处世与交流协作方面多有欠缺。针对此类情况,开展特色鲜明的专家讲座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但切忌走形式主义,一般多以《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师德师风建设讲座》作为切入点,深入浅出,使青年教师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与自身历史使命有一个较为详细的了解,更有利于他们过好角色转换这一关;与此同时,开展“尊师拜师会”等类型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学校牵头,二级学院拟以“导师制”的形式为青年教师聘请德才兼备、潜心育人的优秀导师,充分发挥这些老教师传、帮、带作用,在师德师风、处世方法、爱岗敬业、授课技巧、治学态度等方面对青年教师进行引导和教育,使他们在这些老前辈的人格魅力感染下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率先垂范,为学生作出表率。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③进而“乐其道”。

对于老教师来说,师德师风的讲座很难让他们提起兴趣,因为毕竟在高校工作了多年,注重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的提高肯定大于对自我修养的升华。面对这样的情况,注重典型宣传,营造良好氛围,组织开展本校优秀教师报告会,大力宣传本校一线教师的高尚师德及模范先进事迹,充分发挥他们的榜样带头作用,进一步倡导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真正做到榜样来自身边,人人争做榜样的态势,同时对于忽视自身行为,不注意自我修养的教师可以请他们多为学生做相关的报告,一方面提示他们为人师表的重要性,使他们深知作为“学者”的老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也是在提高自我修养;另一方面也督促他们有千万双眼睛在注视着他们,不要因为资历深而忘记了最基本的师德规范。

(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高尚的情操是必须具备的,这是教育事业的特殊要求。爱国主义是一种精神支柱,是一种动力源泉。一个教师首先要树立爱国主义思想,深刻认识到自己的工作是和祖国的未来发展、国家的繁荣昌盛联系在一起的。只有有了这种认识,才能自觉担负起这份责任和接收这样一种重托。因此,高校教师一定要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并把这个精神追求体现在每一个细小的日常教育教学中,当这样一种赤诚的热爱真情流露时,感动和振奋的不仅仅是教师本身,而是整个学校甚至是社会。而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在大学的求学阶段正是他们人生蜕变期与转型期,帮助他们树立爱国主义理想与信念、使命与责任是每一位高校教师责无旁贷的义务。要真正做到这些其实是不易的,但结合学校实际,开展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教师前往革命圣地考察学习,以理论为指引、以体验促思考,深刻领悟爱国主义精神内涵及其与时俱进的时代意义,并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打好坚实的革命理论基础。此外,最为简单实效的方法是开展英雄事迹报告会,邀请老红军、老革命来校作报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使高校教师在提高自我修养的基础上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将这样一种情怀带到日常的教学、生活中去,这样既历练了自己,也感染了学生。

(三)关注教师身心健康

高校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最终影响到教育的成败。④因此,教师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问题是当今教育的新课题,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和重要保证,更是师资队伍内涵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现如今许多高校都设有心理健康咨询室,但这些往往都是针对学生而开设的,一些所谓的心理疏导课程也太注重理论而缺乏实践。在大学里,学生会面对各种以前不曾遇到的问题,人际关系、恋爱关系、竞争关系、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等,在他们焦头烂额之时,需要教师能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与帮助,这首先便要求我们高校教师身心健康,其次要具备沟通协调的能力,再次要以身作则,通过积极乐观的工作、生活状态给学生起到表率作用。因此,关注教师身心健康也是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起点,如何将这一环节落实到位,各高校可以通过聘请心理咨询专家进行专题报告等形式,积极开展各种“心理疏导咨询”活动,比如针对年轻教师初为人师,社会经验缺乏等现状可以从与人沟通技巧,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自我心理调节,正确处理工作与家庭关系等方面给予他们咨询帮助。针对全体教师可以从工作与家庭关系、与子女教育沟通问题、自我减压方式学习等方面聘请知名心理咨询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此外,定期开放心理测试室,帮助教师进行心理问题疏导也是十分必要的。

由此以来,广大教师能在掌握科学方法的基础上,增强心理调节能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工作状态,这对于学校与学生来说都是再好不过的。

(四)重视教师礼仪规范

“提高自身素质、培养良好修养、具备文明礼仪”是新时代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同时教师的行为举止也深深影响着学生言行、心理、品德的形成。因此,学校为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加强教师的礼仪规范,通过开展教师礼仪规范专题活动,鼓励教师做文明礼仪的倡导者、参与者和示范者;努力彰显教师的儒雅气质,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渊博的学识魅力影响和教育学生。具体而言,针对青年教师首先从语言文字规范抓起,推广普通话宣传活动,因为语言文字的规范是教师职业素养的具体体现,通过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宣传活动,不仅能提高青年教师的语言文字能力,更能提高学校的文化品味,丰富和完善学校教师思想道德建设与校园文化生活。针对全体教师可以从形象礼仪规范着手。形象礼仪是其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通过聘请著名礼仪专家,开设教师礼仪培训课程,从仪表、举止、语言、礼仪四个方面对教师进行专题培训。帮助他们在主观心态上摆正位置,鼓励他们做文明礼仪的倡导者、参与者和示范者,身体力行将文明之风吹进校园、带进常态课堂、融入学生心灵,⑤与学生共同营造积极向上、和谐文明的校园。

总之,师资队伍内涵建设发展是一项长期而任重道远的的任务。学校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将此项工作落到实处,绝不能停留在表面,从引人、育人上加大对教师师德师风、身心健康、礼仪规范等方面的培养考核,使高校师资队伍内涵建设工作更能深入人心。

【注释】

①肖自明.现代教师道德修养[M].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②孔子.论语[M].上海:中华书局,2006.

③潜苗金.学记[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

④陈凤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从教师做起[J].福建高教研究,2002,(3).

⑤练旭华.激发教师“雅”文化自觉意识[J].基础教育参考,2011,(14).

教育方针的内涵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课后习题 内涵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高中数学教学已成为一项系统工程。新课改要求教师更全面地开发教材知识,并与生活相联系,努力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堂教学,进而建立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数学教育体系。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材有了全新的内容与教育指向,而这些都在教材的课后习题中体现出来。严格来说,高中数学教材课后习题具有多少教育内涵,课堂教学就应当包含多少教学内容。高中数学教师全面解读课后习题的教育内涵,对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具有重要意义[1]。

一、课后习题的知识内涵

不仅仅是高中阶段,整个数学教育系统中的课后习题也都蕴含着知识这一基本教育内涵,其教育功效在于通过解题使学生获得系统的数学知识,掌握必要的解题方法和技能[2]。而与小学、初中所不同的是,高中数学课后习题更贴近于生活,准确地说,是从生活中提炼实例并将其加工成为习题。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更多地导入生活实例,让学生认识“解题”不是纯粹的数学活动,而是在积累解决生活难题的经验和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解题时联想到生活,进而在生活中懂得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二、课后习题的拓展内涵

高中数学教材课后习题的拓展内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是拓宽学生的视野,并强化学生的解题能力。例如:某单位有老年人28人,中年人54人,青年人81人,为了调查他们身体状况的某项指标,需从他们中间抽取一个容量为36的样本,则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分别各抽取的人数是多少?(选自苏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三)这道习题其内容本身就涉及了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对于学生而言,在解题时首先联想到的是生活中的“某单位”,将“单位”换成“学校”,对解题是否有所帮助?这样的练习,有利于强化学生的解题能力。

其二是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懂得综合应用所学知识。例如:已知a,b,m是正数,且aa/b。这道习题可以用比较法证明,也可用综合法和分析法,以及将不等式问题转化为函数问题来解,从而极大地拓展学生的想象思维,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三、课后习题的提升内涵

课后习题仅是一个媒介,获取答案并非解题的根本目的,而是通过不断解题反复验证学生的已知,使学生逐步树立数学思想,掌握数学知识,并由此提高自身的各项技能,积累经验并懂得用已知探究未知,进而提高创新能力,这才是设立课后习题的最终目的。在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认为解题很难,难在哪里?即难以用已知解答未知。而从教师的角度分析,造成这一状况的根源在于教育目标过于单一。用最简单的说明公式说明:已知+思维+探索=未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帮助学生积累知识,更要让学生的思维运转起来,并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解题中不断地提高能力。数学教材课后习题的提升内涵不是单一的,无数道内容不同但目标相同的习题可能只能提高学生的一种能力,如思维能力。而无论哪一种能力,都需要循序渐进不断积累才能形成,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将这些习题综合起来加以利用,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而非单项能力。

四、课后习题的模型内涵

抛却复杂而又繁琐的理论论述,所谓建模思想即在解题时将生活实例与数学习题相结合,并形成一种思维惯式,从而实现既能用已知解答数学习题,又能用已知解决生活难题的最终目的。严格来说,每一道数学课后习题即是一个数学模型,而课堂教学应与课后习题的“模型”理论一致,即每导入一个课题,都伴随着一个实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面对课后习题时用思维开展数学仿真活动,而解题在学生眼中也不再是繁琐和枯燥的代名词。这样数学课后习题的模型效用也才能进一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所获取的也不再只有理论知识。

五、数学课后习题的评价内涵

如果说数学课后习题的上述四种内涵都是针对学生而言的话,那么,课后习题的评价内涵则是仅针对教师的。因为教学评价是由教师发起的,而评价不仅是对学生的考核,更是对教学的检验。在高中数学教材中,每一章、每一节的课后习题都是与该章(节)课题相对应的,以每一课的教学目标为评价标准,以课后自学为评价情境,以课后习题为评价手段,以解题答案为评价结果,在围绕课堂所开展的教学评价中,以课后习题为主体构成了完整的评价体系。因此,课后习题不仅具有知识内涵、拓展内涵、提升内涵、模型内涵,更具有一定的评价内涵,是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高中阶段是学生求学道路上的关键阶段,是学生人生的转折点。作为高中数学教师,我们应重视课后习题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开发课后习题的教育功效,帮助学生奠定扎实的知识基础,并为推进我国的基础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教育方针的内涵范文第5篇

将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思想教育工作中是顺应时展需求的,是一种具有新兴思维和新方法的思想教育过程。思想教育工作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思想教育工作中加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从而抓住党中央政策、方针的重要内涵,为我国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思想教育工作是做好社会各项工作的一个重要法宝,只有各项工作都在一个和谐、有序的发展过程中,能够在一个拥有较好思想内涵的群众基础上展开各项建设,才能完成我国经济建设的稳定过渡和发展。公路建设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一个基石,有着分布广、单线长、员工层次多等特征,因此在针对公路职工的思想教育中,就必然要考虑到公路职工的特色,从而在具体的思想教育工作中既结合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又能兼顾到公路行业的一个现实状况。将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公路职工的思想教育过程中,就是要不断提高公路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科学文化素养。

二、提高公路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科学文化素养

1、灌输、落实思想教育工作 要想提高公路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科学文化素养,就是要不断加深思想教育工作的力度,不断在群众中贯彻、落实思想教育工作。在开展工作中,要结合职工的差异以及个性要求,在求同存异的统一下去深入到职工的思想道德以及科学文化素质的教育和建设过程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整个社会良好发展的重要动力,人的潜能和个性差异,造成了个人在处理工作以及采取的方式方法上存在着差异,在开展针对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中,就是要不断去开挖人的潜能和了解到个体差异性,培养四有新人,从而在公路建设过程中真正结合职工的个人因素,而最终能让职工干好本职工作,并且拥有较高的道德及科学文化素养。

2、 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旋律 科学发展观是时展的主旋律,科学发展观不仅是在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环境保护三个核心内容的基础上的,而且在文化、教育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旋律,就是要在开展公路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中,能够将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精神运用到其中。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一种全新的、健康的发展方式,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是明智而迫切需要的。思想教育工作在内容上要去鼓励职工对于这一观念的接受理解,努力将之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而且在方式方法上也应积极创新,寻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过程中坚持资源的可回收利用,坚持环境保护。而以人为本是强调人这个核心因素的,以人为本是对人力资源和个人需求的一种倾听和保护。对于公路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是要坚持对职工个体情况的深入了解下开展的,是要能够符合实际情况的。

3、建立适合公路职工的思想教育体系 涣散的、混乱的思想教育过程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的,也是不利于公路职工道德及科学文化素养真正提高的。教育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什么学习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只有在一个完整的体系下,给予公路职工可以不断学习和不断探索的平台,才能将思想教育工作进行得彻底,带来职工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等方面的真正进步。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