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共享服务理论

财务共享服务理论

财务共享服务理论

财务共享服务理论范文第1篇

中国铁建下属有20多个工程局,每个工程局从集团公司、工程公司再到工程项目部都有自己的财务部门,有各自独立的财务系统,财务管理工作面临人力成本、办公费用居高不下,系统建设重复投资,对各工程局难以实现统一规范管理,各地财务数据不能及时共享等问题,导致集团经营和财务风险不断增加,阻碍了财务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随着主业利润空间减少、成本管控难度大、资金需求增多、资产负债居高不下、管理机构分散低效等等这些不断涌现出来的矛盾,迫切需要企业采取新的财务管理手段与措施进行改革。为此,中国铁建集团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决定对下属所有工程局的财务部门进行整合,财务系统也要由原来的分散式走向集中式管理,以解决财务职能建设中的重复投入、效率低下等问题,于是在2012年,“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中国铁建因时而立,应运而生。

一、财务共享管理模式的特点

财务共享服务管理模式和其他所有管理模式一样有其特别之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一集中一撤销”

在集团公司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及资金结算中心,由部分业务扎实、经验丰富的财务人员集中负责整个集团公司所有项目单据的制单、审核及资金支付,并撤销原项目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这样不仅在人员数量上大大减少,降低了项目日常开支及成本支出,节省了资源,信息的集中化处理还可以给决策者提供更加精确的决策依据,使得财务审计及监察工作可以足不出户就得以实现,更进一步的节约了企业的成本。流程化的操作使得集团公司能够更好的全程监控企业的财务情况,业务处理更加透明化,规避了人为因素的影响。如图1: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网上报销模块,通过票据扫描及票据归档,极大程度的整合了资源,使得企业的运营成本更加低廉。极好的解决了分散模式下企业财务管理所面临的各类难题。数据信息的高度集中化,为企业的纳税筹划提供了坚实可靠的依据,使得企业可以合理的规避税务风险。

(二)实现统一核算

在共享服务中心成立以前,各子公司虽对所属各项目均有统一核算要求,但因所属工程板块不同、项目隶属模式不同等原因,使得各项目会计核算口径不统一,标准化会计核算不一致,为日常财务管理、审计工作造成诸多不便。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建立,不但在日常会计业务中统一了核算口径和核算标准,同时建立了更加标准化的财务管理、预算管理、税务管理、审计管理模式,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三)成为信息纽带

过去财务数字相对单一,与工程信息、计价信息等相对独立,项目内部各信息之间缺乏信息共享纽带,在不同程度上成为“信息孤岛”,很难客观反映工程建设情况。财务共享服务平台的建立使得财务数据实现与其他各类信息的融通,通过各类数据间的整合、比较,能够更加客观地反映项目资本运作、变更理赔、税务筹划、纳税调整、预算管理等信息的落实情况。

二、财务共享管理模式的含义

(一)推动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

信息化大时代的到来,使得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不能满足管理需求,应运而生的“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为企业财务管理注入了新的血液。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良好运行,需要较高的技术支持及各方面的默契配合。首先通过久其公司开发的财务软件报账系统及核算系统进行具体运作,形成一个数据库作为集团财务系统的数据管理与分析支撑平台,同时,在深圳国信公司提供的影像系统的相互配合下才能完成每一笔业务的处理。目前,从公司本级到项目的一切经济业务都必须通过久其系统自己提交,包括事前的预算申请、事中的借款、报销、合同的审批、资金的支付等,从之前财务人员的全权代劳到自己亲手操作,是传统报账模式的一种变革,是促进集团公司“法人管项目”,实现“两基”建设的利器。

(二)杜绝“三无两超”、落实“三重一大”,利于监察及审计的有效措施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推行,要求所有的购销合同、费用预算、账务报销、资金支付等必须通过久其系统进行线上审批,项目领导审批完后还需要共享中心人员进一步审核、把关,对于“三无两超”资金拨付坚决予以驳回,杜绝了超付款现象的出现。特殊情况附付款申请及承诺书后才允许付款,责任到个人,为事后业务处理提供了保障和依据,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工作压力。

“财务共享服务管理模式”中审批流程的设置,充分实现了《财务管理实施细则》的要求,首先是部室负责人审核,然后经财务负责人、财务总监复核,最后项目经理审批后“入池”,大额费用及资金支付需项目经理、书记、总工联审联签,充分体现了“三重一大”的民主集中决策制度,最后财务共享中心业务人员再进行初审及复审后方可形成一笔凭证。经过层层把关,严谨的审核,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审计及税务风险。

更有利于财务监察及审计工作的推进。监察及审计人员可以在线查看账务数据,并且可以通过影像资料查看原始单据,方便快捷的进行业务指导,为监察审计工作无纸化办公奠定了基础。

(三)提高资金利用率,加强资金管控

借助共享平台,在资金管理控制方面,集团公司层面将推行资金集中支付,逐步实现工程项目零现金管理,加强资金风险管控能力和统筹调配能力;在内控风险防范方面,有利于发现基层单位的经济业务存在的风险或不符合集团规章制度的事项,可以及时反馈并要求整改,将事后补救提前到事中控制,甚至是事前防范。在共享模式的流程化管理、标准化运作中,通过系统的固化流程有效控制风险,提高集团公司整体管控能力。项目必须严格按照经公司审批同意的资金支付计划进行支付,统筹安排资金,加强了资金支付的计划性,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提高了资金利用率,最大限度的发挥了“现金为王”的重要作用。项目银行账户按照要求需开通网银支付功能,网银U盾由各子公司资金结算分中心统一管理。不仅加强了对资金支付的监管,同时也规避了金融风险。

(四)财务基础工作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的助推剂

与之前的浪潮财务软件系统不同,久其系统内的会计核算科目全部由股份公司统一设定,各子公司和项目无权新增或更改科目库信息。职员、客户、供应商、自定义等辅助核算信息的添加也需由项目提出申请,经“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营管理员审核后统一添加,控制了项目财务人员的自,但是整个集团公司财务数据更加统一,使财务数据的查询应用更加方便、快捷。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设立费运营管理科、费用报销科、收入成本科、总账报表科、资金结算科、票据档案科、综合业务科、综合办公室八个科室。从发票等附件的审核,核算的规范化到资金的流出,不同的审核组分别随机提取不同类型的单据,严格按标准审核,加强了管控力度,杜绝了管理漏洞。同时也避免了之前项目财务人员直接面对面给业务人员报销账务出现的为难处境,从某种意义上讲,对项目财务工作来讲是一种解脱。

目前久其财务共享服务系统还未实现与财务报表的对接,数据的提取还需在线下完成。但就目前会计核算的统一要求,财务报表数据将更加准确,如果完善报表自动生成机制后,也会大大减轻财务人员工作压力。

(五)加强财务人力管理、提升财务人员技能,促进职能转变的有利契机

新的财务管理模式的实践,需要财务人员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知识,跟上新潮流,通过增强服务意识,将财务队伍打造成“实事求是、积极进取、务实高效、服务一线”的阳光队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使财务核算岗、出纳岗等岗位实现集中办公,更有利于对财务人力资源的管理,便于沟通、相互学习。“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行减少了项目财务人员的配置,也促使财务人员有时间参与施工现场的成本管理,向战略财务的方向发展,有效阻击亏损、提高效益,切实解决“寅吃寅粮,卯吃卯粮”的问题。

(六)提高工作效率的创新机制

财务共享服务理论范文第2篇

战略财务――财务管理

1.优秀的财务人员向战略财务转型

传统财务会计人才中优秀的财务人员是指管理知识储备深厚,既掌握财务会计实务,又懂得战略规划、对财务管理以及其他经济类业务具有深入研究;实务经验比较丰富,精于预算管理、绩效评价、资本运作等,可作为公司战略财务人才培养,主要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人才。

2.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战略财务职能

战略财务主要承担财务管理的核心职能,包括体系构建与维护、资本管理、资源配置、决策支持和价值管理等,立足集团公司层面,主要发挥财务指导性作用。

3.战略财务人员的知识和技能要求

战略财务人员应该围绕企业价值评估战略方案,纵观企业全局,结合行业发展趋势,规划有限的财务资源,为实现战略目标提出建设性意见。

战略财务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战略思想与宽阔的视野,在知识结构上,除了要具备财务分析、财务预测、成本、预算、风险管理和绩效管理等专业知识,更多地需要具备财务体系设计与维护、投融资规划、资本管理、战略管理、价值管理能力,具备人际关系管理技能等。

共享财务――财务会计

1.普通财务人员的转型

普通财务人员长期在一线从事财务基础工作,可通过培训,选拔到财务共享中心从事财务会计工作,作为公司共享财务人才培养。进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财务人员可以分别向财务操作者、关键技术人员和共享中心运营管理者三个方向转型。

2.以财务会计为核心的共享财务职能

共享财务主要承担财务会计的核心职能,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服务协议和标准操作流程完成会计核算、交易处理、资金结算、报表编制、报送财务信息等财务会计工作,发挥财务执行和财务监督职能。

3.共享财务人员的知识和技能要求

向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转型为共享财务人员,具体可以分为三类,即:财务操作人员、关键技术人员和运营管理人员。

财务操作人员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直接生产者。财务操作人员只需要按已有的标准流程,进行各类财务操作。对于财务共享中心的财务操作人员,其专业技能和基本素质的要求并不太高。关键技术人员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核心员工。技术人员应该既是财务信息化、标准化、流程优化的行家里手,又是成本控制、绩效管理和内部风险管理的专家,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运营管理人员主要负责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日常运营管理。其不仅需要具备财务会计基础,深入了解其管理的业务特点,还需要具备项目团队沟通、协调、组织等综合技能。传统财务人员可以通过学习新知识、参加培训、进修等方式融入财务共享中心,逐步积累经验,实现转型。

业务财务――管理会计

1.复合型财务人员向业务财务转型

开展财务共享服务后,以核算为主的财务会计集中到共享中心,只需要少数财务人员就可以完成,剩余的大部分财务人员需要向业务前端转型,尤其在业务与财务融合的各关键环节,需要培养业务财务人才,设置对应的管理会计岗位。

2.以管理会计为核心的业务财务职能

业务财务的主要职能是在公司长期战略目标指引下,深入业务前端,针对企业研发、供应、生产和营销等各环节进行财务分析、预测、规划、监控、激励和评价等,加快财务与业务的融合,为管理者提供财务与非财务信息,着眼于企业短期目标的实现。

财务共享服务理论范文第3篇

关键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模式定位 风险 控制

一、引言

财务管理是企业集团管理的核心,然而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效率低、成本高、财务信息质量差等问题成为了企业集团“大企业病”的重病区(Jackson,1997)。因此,一些跨国企业集团开展了财务管理变革和流程再造,一种新的财务管理模式财务共享服务(FSS,Finance Shared Service)应运而生。1980年美国福特公司最早建设FSSC-财务共享服务中心(Moller,1997;Hammer,2001)。随后杜邦、美孚、壳牌、宝洁、强生、戴尔、海尔、中兴通讯等成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作为一种比较先进的模式,能很直观地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和提高整体效益,但是其建设与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整合了企业管理模式、财务业务职能、信息系统等多个纬度的资源,因此在实际建设中国内的企业可能面临诸多风险和困境,本文针对上述风险提出风险管控的措施,以期对我国企业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提供技术和知识上的支持。

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风险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系统性和复杂性使得其建设受到建设企业自身管理水平以及管理资源的限制,面临较多的风险,包括模式定位、组织架构设计、流程管理、人员管理、信息系统和选址等风险。

(一)模式定位的风险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的选择是体系建设的起点,也是其他建设的出发点。财务共享服务的模式分为服务型和管控型,服务型致力于交易处理服务的平台搭建,管控型则整合了基础处理和财务监督管理职能。选择哪一种模式以集团公司整体架构体系规划安排为前提,并受到企业管理资源和管理水平的影响。而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过程中容易脱离企业管理资源和管理水平,按领导的主观意愿设定模式。比如,企业管理资源和管理水平较为薄弱,则希望新成立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能够直接支撑管控型模式,最终发现管控模式下管理资源和管理水平无法支撑模式定位,这是一种风险;或者最初选择了服务型模式,却没有为管控型模式留有升级缺口和路径,给未来转型升级造成巨大的技术障碍和成本。

(二)组织架构设计的风险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定位后,需进行组织架构设计。服务模式的组织架构设计较为简练,以总账、应收和应付为主模块,其他模块作为支撑,其在组织架构设计上较为扁平且工作单元清晰。而管控模式的组织架构设计,必须考虑集团公司对于管控范围和深度的要求,进而形成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管控职能模块。因此不同职能模块下需设置相应的组织架构和工作单元。而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是,在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和职能模块分析不明晰的情况下进行组织架构搭建,即没有进行职责界定和分析,最终导致组织架构无法支撑职能,或者部门之间权责利不清导致业务开展不顺畅。

(三)流程管理的风险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流程化管理是通过对共享的业务流程进行梳理、标准化、优化和再造进行实现,实现共享所有业务流程的集成和优化,并通过IT信息平台进行集成和固化,这一步骤是共享服务开展的基本条件。流程管理实施的复杂性在于对原有独立公司业务自主性的收权,因此容易受到独立公司的抵触。这源于在非财务共享模式下,各个分子单位都具有一定的业务独立管理权,同一业务的开展方式和管理习惯上存在较大的差异,然而这种基于各个分子单位个性化的内容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是不被允许的。因此,财务共享服务下流程设计和优化必须考虑和兼顾分子单位在业务上的共性和个性。

(四)人员转型的风险

人员转型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软性要求,而且是比较敏感的问题,其中大量涉及人员编制、薪酬和工作地点问题,容易引发员工情绪问题。相对于一般财务部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职能和要求显示出独特性,其对于员工的能力和素养有着与传统财务人员不一样的要求。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员工岗位安排分为两大类,即块状和点状。在块状岗位情况下,一个员工负责整个模块的工作内容,如应收账款或应付账款等,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业务量的大量增加及空间距离上的变化,会使员工容易陷入疲劳和沟通能力不足的风险。在点状岗位情况下,如中心通讯公司,员工针对单一的工作内容,进行长期大量的重复劳动,员工很难系统全面掌握财务知识,出现职业瓶颈,进而也将影响到员工对于自身未来职业规划的担忧,会形成员工归属感低、流动性高等风险。

(五)信息系统建设的风险

财务共享服务相对于一般财务管理对于信息系统集成的依赖性存在较大差异,没有高效的信息系统支撑,财务共享服务业务开展将无从谈起。财务共享服务信息系统是一个跨区域、多端口、多模块的大型集成系统,在规划设计、实施和培训使用上都是个系统性的工程。集团公司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各个分子公司已有的信息系统兼容和集成的问题,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各个分子单位的信息系统杂乱多样,在系统功能和流程上差异较大。在此基础上,在集团层面对所有单位的信息系统进行标准化和统一规范就成为必要工作。因此,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信息系统建设最大风险就在于对整体系统规划不准确、不到位。

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控制措施

根据已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企业所总结的实施经验,在推行过程中遇到的阻力及困难主要集中在信息系统的制约、业务流程优化程度、人员转型安置等方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行需要强大的模式与组织架构分析、信息系统和员工素质作为技术支撑。

(一)模式选择的控制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选择应根据企业战略规划而进行。部分大型集团公司会在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在五年规划中集团应形成全面财务与资金集中管理平台,并认为应该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方式加以实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选择的控制要点在于其必须以企业战略发展为起点,分析企业对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职能定位,并进行研讨论证分析选择。

因此,一个准备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在进行财务服务共享服务决策的第一个控制点应该是就集团公司战略规划、对财务共享服务目标和职能进行系统分析,形成可行性分析报告,并在集团内部进行充分沟通讨论,明确财务共享服务模式选择。第二个控制点则是将集团公司对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定位及模式选择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未来覆盖的子公司及业务单位进行充分讨论沟通,获得关联单位的反馈及认可,并以正式文件在集团内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

(二)组织架构的控制

组织架构作为企业组织工作的基本框架,是流程安排的基础,因此也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重要部分。公司应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基础上,细化财务共享服务的目标和职责体系,并根据细化的体系进行流程划分和部门职责界定,并考虑公司管理资源和管理水平,确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组织架构。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组织架构控制中主要涉及设计、调整和监督三个控制内容。首先,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初期,应根据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定位进行职能分析,其中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选择影响重大。如果定位为服务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则其部门职能主要为账务、资金和凭证单件管理。其次,随着企业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行发展,其职能和模式,可能根据市场发展和管理优化,发生组织架构上变化的需要。因此,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应明确定期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部门和岗位职责进行评估的机制,并形成评估报告,纳入定期修订跟踪机制。最后,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组织架构中,不相容职务分离和信息系统管理岗位的权限管理是日常控制监督的重点。

(三)流程管理过程的控制

流程管理统一的前提首先是制度的统一,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制度政策,即使进行了架构或者流程上的变革也有可能会产生问题。因此,第一控制点是,要建立统一规范的财务作业标准与流程,同时把制度政策开发嵌入信息系统,保证前端业务部门按照制度和政策去运营,并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的需要不断完善与改进。第二控制点是操作流程标准化的建设,在制度统一的前提之下,应对原来的各子分公司以及新接收财务业务的流程加以标准化,具体包括:对现有的子分公司流程差异化分析并将非标准流程单独收集;分析后对该非标准流程做内部改进或者作对外沟通协调,并最终消除非标准流程。然后,逐步实现集团公司各流程的统一。

(四)人力资源配置中的控制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员工胜任能力和培训体系上提出更高的要求,表现为员工应具备更全面的沟通能力和新技能学习能力,如新信息技术和物流知识应用。因此,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人力资源控制集中在如下内容:(1)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职能定位出发,分析和编制五年及以上的人力资源规划,明确人才引入、培养和保有安排;(2)明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岗位规划设计,分析现有人力资源缺口,及时安排人事招聘工作;(3)建立系统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内部培训体系,形成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内部学习和知识平台,为长期管理人才进行储备;(4)建立内部员工能力提升计划和职业规划辅助工程,做好细致的过渡方案,并与员工进行紧密的沟通,帮助原有员工适应新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现平和过渡、情绪舒缓;(5)明确关键岗位的保密职责和轮岗要求,实现公司信息安全和反舞弊需求。

(五)信息系统建设中的控制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远程财务流程需要建设强大的网络系统,需要强大的企业信息系统作为IT平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信息系统必须要实现以下功能:建设系统数据共享接口和平台,符合集团及各业务单元对数据需求;同时业务集中在财务共享执行标准化操作将减少偏差及原有分散财务模式下各子分公司的暗箱操作,减少财务舞弊风险;让业务数据自动生成财务信息;通过设置让系统自动提示例外和预警;通过建设信息系统客户化开发程序来满足企业对数据的特殊需要。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信息系统建设过程的控制措施包括:(1)信息系统开发应服务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职能定位,并具有一定前瞻性,要求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信息系统不应该直接购买,而必须立足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基本情况和特点进行定制和客户化开发;(2)明确信息系统应服务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管理需求,而不应该以IT技术进行主导,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应以跨部门团队方式进行推进;(3)明确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信息系统的管理需求开发报告和项目验收机制,并保证使用部门在验收过程中的参与度;(4)安排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信息系统的信息备份、灾难恢复和信息密级管理制度,以保护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5)明确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信息系统账号的开设、调整、审批和管理权限,进行不相容职务分离,减少信息系统舞弊的可能性;(6)进行不定期和专项信息系统审计,以及早发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信息系统中存在的漏洞和改进空间,持续优化信息系统。

四、总结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作为一种比较先进的模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目前,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多运用于跨国企业集团,我国企业由于管理水平以及管理资源的限制,在实际建立时碰到了诸多问题。本文希望通过上述分析,厘清影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成败的风险因素及相应的控制措施,从而为我国部分有意愿建立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企业集团提供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陈虎,董皓.财务共享服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2.陈虎,李颖.财务共享服务行业调查报告[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3.童瑶.构建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实施要点研究[J].企业集团财务,2012(2):96-98.

财务共享服务理论范文第4篇

调研的总体情况

此次ACCA与德勤管理咨询对财务共享服务的联合调研一共收到249份回复问卷。其中60%的受调研企业的财务职能没有使用任何共享服务/外包,21%的受调研企业使用了共享服务,9%的受调研企业采用了外包方式,10%的受调研企业则采用了共享服务及外包相结合的混合模式(见图1)。

和全球调研结果一致,我们发现采用共享服务、外包或混合模式的比例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而增加。在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受调研企业中有超过40%采用财务共享服务/外包模式,这一比例对于年销售额超过30亿美元的受调研企业而言更超过70%。相比而言在年销售额小于1亿美元的企业中,采用财务共享服务/外包的比例只有不到30%(见图2)。

采用财务共享服务/外包模式企业的分析财务共享服务范围仍集中在交易性业务流程

构建有效的财务共享服务/外包体系,必须了解需要将哪些流程纳入到财务共享服务/外包的范畴中。在财务转型与集中管理的过程中,最常见被纳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或者外包的流程通常是与操作日常业务相关的流程,因为这些流程与管理决策相关度较低、交易量较高且操作流程相对容易标准化。

在问卷调研中受调研企业被询问他们是否共享了七大常见纳入财务共享服务/外包范畴的流程,这些流程包括应收账款、应付账款、总账、员工薪酬、固定资产、费用报销和资金管理。全球调研的结果显示这七项流程被纳入财务共享服务/外包的比例都高于40%。与全球调研结果略有不同,在我们的问卷调研中,我们发现采用财务共享服务/外包的受调研企业中所有这些流程都有超过5%的应用。

纳入财务共享服务范畴的流程种类随着财务模式使用年限和成熟度的提高而增加

调研显示,在不同的交易流程应用共享服务模式时,随着现有财务运营模式应用年限的增加,各流程的应用比例逐年提高,特别是运营五年以上的企业,整体普及程度超过70%。

实施现有财务模式不到两年的企业,在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和资金管理流程方面使用率超过60%,使用比例最低的是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实施现有财务模式两到五年的企业使用共享服务和外包最多的流程是应收账款、应付账款、总账和费用报销,使用率均超过60%,比例最低的是固定资产管理,约为40%;实施现有财务模式五年以上的企业有60%以上在应收账款、应付账款、总账、员工薪酬、固定资产、费用报销方面使用共享服务及外包。在所有的流程中,固定资产管理使用的比例都是最低的。

高价值流程通常采用非共享管理模式

在高价值的流程领域内,财务共享服务和外包的使用比例又是如何呢?我们界定的高价值流程涵盖:财务计划及分析、预测与预算、管理会计及报告、财务及法定报告、业务支持、税务分析、纳税申报、资金运作、内部审计、风险管理、公司治理、投资者关系和融资项目。

本次调研结果与全球调研结果基本一致:受调研企业倾向于将高价值流程保留在原有财务业务单元当中,而不选择共享。然而同时我们也观察到也有接近50%的受调研企业选择将某些高价值流程纳入到共享服务当中。这些流程主要是财务及法定报告、税务分析、纳税申报以及资金运作管理,原因是由于这些流程和交易性流程的联系较为紧密,存在前后端的关系,更易被标准化;而不包括那些和业务活动结合更为紧密的流程,如财务计划及分析、预测与预算等。

不同类型的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在满足企业主要业务目标时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在被询问到采用财务共享服务/外包最关注的目标时,已经使用财务共享服务和外包模式的受调研企业中有一半以上认为最为重要的目标是“提升财务部门能力”、 “转型到标准/预先设定的财务流程”、“降低财务成本”、“提升财务流程效率”、“利用保留的财务职能用于更有价值的工作”,这和有计划使用共享服务和外包模式的受调研企业的关注点有一定区别。

其中混合模式在综合满足五大目标方面是最为有效的。在比较共享服务、外包及混合模式对实现业务目标的有效性时,调研结果显示,采用混合模式的受调研企业中有高达55%认为该种模式对于“转型到标准/预先设定的财务流程”、“实现总体财务转型”、“支持公司对共享服务/外包更广泛的战略议程”、“让财务职能更为全球化”是有效和非常有效的;使用共享服务模式的受调研企业中,有超过45%认为该种模式对于“推动合规及监管要求”及“转型到标准/预先设定的财务流程”是有效和非常有效的;使用外包模式的受调研企业中,有超过45%认为“提升财务部门能力”、“改善控制/监管要求的透明度”、“提升财务的服务质量”及“获得税务优惠”是有效和非常有效的。

财务共享服务对成本降低、效率提升以及整体业绩改善有积极的影响

当我们去分析财务共享服务/外包模式对企业财务运营成本、财务运营效率、整体业绩改善的影响如何时,调研发现有接近或超过40%的企业认为有正面影响。而只有约10%的企业认为有负面影响(见图3)。成本可能仍然是企业选择共享服务或者外包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据我们观察,很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经常被设立在其总部所在地(如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人力成本和运营成本很高。同时构建共享服务中心所需的前期系统实施成本也很高。可能的解决方案是在人力成本低且人力资源丰富、信息化程度较高的中西部地区城市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使用成熟的方法论、工具和指标衡量、监测及促进财务共享服务的绩效

受调研企业最常用的三种监测工具包括财务绩效仪表盘、内部领先实践对标及客户满意度调查。

与全球调研结果略微不同的是,中国的受调研企业无论是实施全面治理流程或者采用六西格玛的比例都高于全球调研结果,分别为28%和15%(相应全球调研结果为17%与11%)。在实际运作中,持续的流程改善也是许多受访企业所关注的。有相当一部分领先实践企业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专门设置流程管理团队,依托成熟的流程质量管理体系,如摩托罗拉的“六西格玛”和丰田的“精益管理”促进流程标准化与优化的工作,并最终持续推动财务共享服务的绩效提升。

企业采取何种方式去衡量财务共享服务/外包的成效呢(见图4)?在访谈中,提升效率、质量改善、财务信息的质量及透明度的提升都是受访企业关注的衡量财务共享服务/外包成效的重点。

尚未采用财务共享服务/外包模式企业的分析更多企业正思考和计划采用财务共享服务

在受调研的企业中,有60%的企业还没有采用财务共享服务/外包模式。在这些尚未建立财务共享服务或采用外包的企业中,有15%在未来二至五年的时间内有计划建设共享服务或实施外包,另外有20%也表示有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外包的想法,但没有确定的计划。相反接近一半的受调研企业表示没有任何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外包的计划,另有17%的受调研企业表示不清楚(见图5)。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选址青睐成熟地区

在有意向建设财务共享服务/外包的受调研企业中,39%的企业表示,希望将财务共享服务/外包中心放在公司总部所在的城市,而52%的企业表示会设在拥有众多成熟共享服务中心的城市(见图6)。

而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设立在总部所在地的情况在建设初期较为常见。北京、上海、广州、大连、天津、苏州作为成熟的共享服务中心城市已经走过了10年以上的历史,整体上具有较高的共享服务水平,但是由于一线城市人力成本和运营成本不断上升,企业开始转向在二三线城市寻找成本较低的替代中心,成都、西安、武汉、杭州、芜湖都是值得关注的城市。

在访谈中我们看到了不同的选址模式。一些受访企业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设在总部所在地;也有企业选择在中西部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过一定的技术筛选出理想的城市。在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选址时,除了寻求低成本的地方外,也需要充分理解当地人才的整体情况。

在规划财务共享服务时,企业普遍认为对交易性流程进行共享是比较有效率的

那么在没有进行财务共享服务/外包的受调研企业看来,哪些流程能通过共享或外包得到更有效率的处理呢?大部分受调研企业认同的排名前五位与日常业务相关的流程分别为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内部审计、总账和费用报销。这显示计划采用财务共享服务/外包的企业所关注的重点仍然是流程方面集中管理所带来的效益。

信息技术的配套是成功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最关键保障

对于计划建立财务共享服务/外包的受调研企业而言,我们看到排名前三位的指针分别为程序的改变与技术的改变能很好地配合,强化行政支持与配合及加入更好的项目管理技巧。不难看出对计划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外包的企业来讲,他们的主要目的是用财务共享服务来支持核心业务,增强运营的效率。

财务共享服务/外包应用目标及所面临的挑战已有财务共享服务的企业最关注标准化建设和能力提升

从调研中我们发现,对于目前正在使用财务共享服务/外包的受调研企业来说,提升财务部门能力、转型到标准化的/预先设定的财务流程(如应付账款/员工薪酬)以及降低财务成本是他们最为看重的业务目标(见图7)。此外带来财务流程效率,利用保留的财务职能于更高价值的工作,推动及利用跨职能的最佳实践(如人力资源)也被超过50%的受调研企业认为十分重要。

这一调研的结果与全球调研结果有一定差别。在全球调研中,提升流程效率、降低财务成本和提升总体业绩是受调研企业利用财务共享服务或外包的前三大目标。出现这一差别可能与中国发展的特点有关,不同地区财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差距较大,许多中国企业仍然没有应用企业级ERP平台,此外不少企业为了保持快速的增长速度,进行较为频繁的兼并和收购,导致他们对标准化的流程变得十分关注。调研的结果在我们的访谈中也得到印证。

准备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企业最关注核心任务

在有意向建立财务共享服务或者采取外包模式的企业中,他们想实现的业务目标有哪些?我们从调研中发现,排在前五位的目标分别是利用保留的财务职能于更高价值的工作,带来流程效率,对公司迎合未来的财务需求增加灵活性,支持公司扩充/并购,以及提升总体业绩表现。显示企业对于财务共享服务/外包的期待仍然很高,对于财务共享服务/外包所能推动的财务组织架构变化和财务转型也有一定的理论认知。

服务质量管理是企业在实施财务共享服务项目中最受关注的挑战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在改变工作流程、迎接信息技术的挑战、达到约定服务水平/流程效率及达成财务目标这四方面,约60%的受调研企业认为很好地解决了这些方面的挑战。在全球调研中,前三位被认为较容易解决的挑战分别为改变工作流程、治理有效性和变革管理。

而在跨文化管理、留存保留的团队人员及语言问题三个领域,只有约40%的受调研企业认为较好或很好地迎击挑战,这一点与全球调研基本一致。

对于尚未建构但计划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外包的受调研企业而言,前五大挑战分别为服务质量、公司文化、变革管理、保留团队的士气及改变工作流程。而对于那些尚未计划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外包的受调研企业而言,前五大挑战则分别为缺乏最高管理层的支持、公司文化、服务质量、流程效率和商业模式不能支持(见图8)。

财务共享团队的组建、人才转型、招聘与发展最受财务管理者的关注

人才管理是成功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关键议题,也是中国企业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或者选择外包,本身就是对企业财务组织进行大的变革。这种变革,一改财务人员分散在各个企业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基础核算会计业务的局面,让财务人员的专业化分工更为明显,对业务的支持也更为有效。

目前采用财务共享服务/外包的受调研企业所面临的前五大人力资源挑战分别是:提高员工素质及效率、招聘及保留合资格的管理层员工、职业计划及晋升、变革管理、以及跨文化管理。对于尚未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外包的受调研企业而言,他们所认为的前五大人力资源方面的挑战也比较类似,分别为招聘及保留合格的管理层员工、变革管理、维持保留团队的士气、提高员工素质与效率、职业计划和晋升。

共享服务促进财务转型目标实现

对于已经使用财务共享服务/外包的受调研企业,按照重要性排名前五位的财务转型战略目标分别为财务流程改革,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优化成本,计划、预算和预测,以及财务人员能力的发展。对于计划采用财务共享服务/外包的受调研企业,则为优化成本,财务人员能力的发展,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业绩管理及商业智能,以及计划、预算与预测。

财务共享服务理论范文第5篇

关键词:财务共享 大智移云 流程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企业间的融合重组越发频繁,并且规模不断增大。如何通过高效的管理机制,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更好的技术、运作流程以及更多的利润是研究企业发展的重要课题。“共享理念”在财务领域的扩展使得财务共享应运而生。财务共享平台是一个体系性的管理工具,是一种新型的财务管理思想。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智移云”(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主导)时代已然到来,这为会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新的工具,进一步促进了企业财务共享平台的建设和发展,为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管控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那么“大智移云”时代到来对企业财务共享平台建设到底有何影响?有何改进?优点在哪?这些问题都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一、财务共享的定义及理论综述

早在 1993 年,Robed Gunn等人就首先提出了共享服务的概念,认为共享服务是公司试图从分散管理和少的层级结构中取得竞争优势的一种新管理理念,其核心思想在于提供服务时共享组织的成员和技术等资源。财务共享服务,从严格意义上讲,是将一种分散于各业务单位、重复性高、易于标准化的财务业务进行流程再造与标准化,并集中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统一进行处理,达到降低成本、提升客户满意度、改进服务质量、提升业务处理效率目的的作业管理模式。

近几年,财务共享服务已成为学术界热议的话题。在财务共享流程再造研究方面,张瑞君等通过分析中兴通讯十年的财务共享服务变革之路,提炼和明确了财务共享服务构建流程再造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何瑛等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企业集团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流程管理,还提出了在云计算背景下企业财务流程再造需要关注的研究方向。张真昊等以费用报销为例对基于云的财务共享服务模式进行设计。在“大智移云”对财务共享平台影响方面,程平等通过一系列文章分析了大数据对于企业财务决策、资金管理、库存管理、固定资产更新、云会计AIS构建等方面的影响。万家盛等构建了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云平台框架,深入分析企业云会计对于企业财务共享服务的影响。

综观上述文献,在“大智移云”技术对企业财务共享平台业务流程再造的影响方面有很多研究,但大多在概念内涵、特点创新等方面,特别是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构建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财务流程再造的过程,所以在“大智移云”时代,探讨企业财务共享平台业务流程再造的相关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大智移云”时代企业财务共享平台业务流程再造

(一)企业原有的应付账款流程。根据埃森哲全球共享服务业务调查表(见下页表1),共享服务中最先实施的几项业务依次是应付账款、总账、固定资产、应收账款、工资、费用报销、财务报告、人力资源、信用管理和客户信息服务等,其中应付账款业务实施共享服务的比例为83%,由此可见应付账款共享服务是共享服务中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所以本文选取应付账款流程再造进行研究。

从图1可以看出,该应付账款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下环节:(1)业务部门发出采购申请,采购部门审核之后将订单发给供应商;(2)订购单复联交给仓库存底;(3)订购单交给应付账款管理部门存底;(4)供应商发货给仓库;(5)仓库收到货后,将收货收据返给供应商;(6)仓库收到货,查验后,将验收单交给应付款部门;(7)供应商将发票交给应付账款管理部门;(8)供应商向应付账款管理部门发出付款通知;(9)应付账款管理部门向供应商付款。从上述流程可以看出,从采购部向供应商提出购买申请,发出订单开始到最后应付账款管理中心向供应商付款,总共是9个环节,企业的应付账款管理部门只有在订购单、仓库验收单、供应商发票三者核对一致时才会向供应商付款。在此流程中涉及到大量的单据核对工作,以及大量的核对人员和较长的核对时间,会增加企业此项流程活动的成本。如果可以进行应付账款流程重组,将会大大降低此项业务成本,提高企业效率。

(二)“大智移云”时代企业财务共享平台业务流程再造。

1.设计总体思路与目标。积极运用“大智移云”时代的各项技术和工具,构建企业应付账款共享机制,建立应付账款共享管理平台,减少此项流程中的人员、费投入,在确保企业资金安全的情况下降低企业成本,提高效率。

2.大智移云时代下的财务共享平台。“大智移云”是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综合利用,使之互通互联,服务社会的一种便捷、高效的发展常态,是产业互联网的重要技术载体和推动力。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交融渗透,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也有望掀起新一轮产业变革。在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交融渗透的信息时代下,企业的业务过程、组织结构、人员安排、战略规划以及经营信息发生了很多改变,其中,能够实现信息共享是信息化时代的核心,借助信息平台,我们可以对企业进行重复业务的的集中处理,业务流程的设计与重组,实施标准化工作程序,设计业务评价,完善业务处理目标等,就能够达到财务共享平台模式的目标,来为企业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务,使企业能够在信息化时代实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1)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云平台”构建。按照NIST(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公布的云计算定义:云计算是一种支持以广泛、便利、按需方式,通过网络访问可配置的共享计算资源池(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与服务)的计算方式。在这个资源池中,计算资源分布式存在。无论身处何地,资源以共享资源池的方式统一管理。利用虚拟化技术,将资源分享给不同用户,资源的放置、管理与分配策略对用户透明,这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云平台”的构建提供了技术支持。财务共享中心是基于“规模经济”效应,将分散于各业务单位、重复性高、易于标准化的财务业务进行流程再造与标准化,并集中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统一进行处理。财务共享中心和各分子公司位于不同地方,共享中心整合各分子公司相关财务内容。云平台为共享服务中心提供会计核算平台,无论身处何地,只要有良好的存储能力与计算能力,只要有网络,客户便能访问云计算的服务。

在财务共享中心“云平台”上,财务共享中心和总公司、分子公司进行着企业业务相关的数据交换、业务数据处理、数据共享。企业领导和相关人员在云平台上进行授权与业务审批,不同企业之间也可以在云平台按照权限实现数据共享。

(2)大数据技术应用。企业经过多年运营,会积累种类繁多并庞大的数据。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这些数据便成为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云会计平台是企业进行大数据决策的基础,基于云会计平台,在抽取、转换、加载通过企业运营所形成的大量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之后,运用大数据技术和手段分析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从而进行财务决策。在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采购、销售、固定资产、库存、商品价格以及外部的银行、税务、财政等部门的数据都会影响企业的决策,建立企业财务共享云会计平台,可以使分布在不同地域、不同时段的大量数据存储,同时借助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依据企业的财务决策要求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发现数据的关联性并转化为企业决策所需要的数据,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案例分析――长虹财务共享云中心应付账款流程。

(1)长虹财务共享云中心构建。长虹集团在未实行财务共享前,采用的是分散独立核算的财务组织方式,效率低下且成本高昂。2004年以后,长虹的规模快速扩张、业务类型和管理层级相继增加,分公司、子公司的多套财务机构使集团财务人员与管理费用快速膨胀,财务流程的繁杂导致了工作效率降低,大量的财务人员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来应付基础会计核算业务,形成的连锁反应则是集团在对业务的财务信息分析、决策支持等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重复设备投资规模加大、内控风险上升,多个独立、粗放而臃肿的财务“小流程”使总部统一协调财务变得越来越困难,增加盈利的代价就是加大风险。与此同时,外部市场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集团的运转呈现低效率的状态。在这样一个“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下,长虹走上财务共享的道路。

2008年,长虹建立财务共享中心,会计核算自此迈入了基于广域网的信息化时代。4年后,长虹又开始探索基于智能时代云技术背景下的财务管理研究,并逐步构建了基于智能时代的集团公司财务云管理体系。长虹依托云计算等技术变革手段,在原有财务共享模式基础上,通过建设数据标准、梳理单据标准、再造业务流程、嵌入审核节点等举措,期望实现财务共享的升级,达到数据规范、采集高效、自动处理、智能输出;由于其凭证电子化、数据颗粒化、存储云端化、业务处理去物理化、产品输出可灵活组合等特性,与云的变幻莫测、自由组合、无所不在等特征极其相似,因而将这种财务管理模式形象地称之为“财务云”。

(2)长虹财务云中心应付账款流程。为解决由集团规模扩大、业务扩张所引起的问题,长虹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变革手段,建立财务共享信息云平台。在长虹财务云中心,有应付账款管理组,专门处理集团下属200多家子公司的应付账款业务:一是建立了采购供应链平台,长虹在供应商管理系统中材料(物料)需求计划,供应商按照自己的权限可以在系统中察看材料的具体信息,通过商务谈判完成议价并签订购销合同后,长虹就会在其ERP系统创建相应的采购订单。二是长虹收货后会在ERP系统进行收货确认,定期或即时在SRM(供应商关系管理)系统收货材料(物料)凭证。与此同时,供应商可以在系统中就自己的发货数据与SRM系统的收货数据进行比对查验,结果一致后在金税系统中选择开具发票,长虹通过合力中税系统抽取软件抽取发票信息并发送至结算对账平台,定时匹配发票和结算单,匹配成功后,打印匹配通知书,然后连同发票一起邮寄长虹。三是结算对账平台,按照设定的时间间隔将供应商发票电子信息提交税务认证系统进行认证,将认证通过的发票发送给SRM系统完成自动记账核算,并按账期通过银企互联平成付款。四是长虹收到供应商发票后在SRM系统进行签收归档,SRM系统结算数据供购销双方进行核对和确认。

(3)长虹财务云中心流程再造应用价值分析。一是成本降低,工作效率明显提高。财务云中心的自动化程度大幅上升,标准化程度高,手工处理业务锐减,单位人员耗用大幅下降,按照可比成本测算,业务经办年均节约人力资源成本超过1 800万元,且处理时间大大降低,处理效率提高,效率提升7%以上。二是降低风险,提高集团管控能力。长虹建立财务云中心之后,通过重新梳理新业务形成新的处理流程的风险控制节点、审核节点,制定标准的风险控制逻辑、统一的交易规则和标准化业务流程,将风险控制点嵌入流程并固化到信息系统中,从而在风险控制方面形成了事前、事中、事后的有效监管体系(特别是事中全业务过程风险监管),实现了有效的风险管控,从而提高了集团管控能力。三是“大智移云”时代下,财务共享实现进一步升级。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支撑,长虹在原财务共享的基础上,通^凭证无纸化、要素精确化、数据标准化、内控实效化等举措,对各类经济业务活动的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应用等更加信息化和自动化,实现了无纸化、去人化、智能化等目标。经过全口径、全业务的云采集和智能的云处理之后,信息系统存储了大量的标准数据,财务云成为了长虹的数据中心。可以提供财务指标及其业务动因分析,为使用单位提供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据产品,提示预警,创造价值。通过财务云的建设,成功地打造了财务共享的升级版。

三、结论

财务共享服务是实现公司内各流程标准化和精简化的一种创新手段,也是企业整合财务运作、再造管理流程的一种崭新的制度安排。目前,共享服务管理模式成为跨国企业集团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利器;在“大智移云”时代背景下,各企业的财务共享平台也实现了进一步的改革和升级,通过对“大智移云”时代企业财务共享平台业务流程再造进行研究,并选取长虹财务云中心应付账款流程为例进行分析,通过流程再造,升级后的财务共享中心能够在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效率和集团风险管控方面具有更大的作用,并且这种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具备较强的可复制性和推广价值,可以被其他大中型企业所借鉴。

参考文献:

[1]张瑞君,陈虎,张永冀.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的流程再造关键因素研究――基于中兴通讯集团管理实践[J].会计研究,2010,(07).

[2]何瑛.基于云计算的企业集团财务流程再造的路径与方向[J].管理世界,2013,(14):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