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学设计教学总结

教学设计教学总结

教学设计教学总结

教学设计教学总结范文第1篇

本期我有的放矢的进行了形式多样的绘画教学,根据教材要求。着力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贯彻加强基础知识,开发智力,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的原则,重视审美教育和加强工艺设计教育,力图把知识性、趣味性和科学性融为一体。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美”感。

兴趣,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我通过让学生欣赏一些中外儿童题材的优秀美术作品,让学生联系生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从而激发他门的表现欲望。

二、培养正确的绘画姿势,认识构图美。

作画,必须有良好的姿势(包括坐姿、站姿和握笔的姿势)。在教学中,我时刻提醒、纠正学生的姿势。

一幅画从整体看上去美不美,构图的处理是关键。如:一个物体摆放在画面中,画得太大就显得拥挤;画的太小就显得小气;画得偏上或偏下、偏左或偏右都会使画面不美观。如何恰当的处理好物体在画纸中的关系呢?构图很重要。我用直观的正误图例让学生进行对比,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构图饱满。

三、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运用。

五彩缤纷的世界吸引着我们用手中的画笔去描绘。我根据儿童对新鲜事物的浓厚兴趣,和当地的实际条件,提倡学生使用铅笔、彩色铅笔、水彩色笔或蜡笔,运用形与色的知识,进行临摹、写生、记忆画、想象画的练习。

通过这些绘画活动,使学生懂得了本学期的美术基础知识,掌握造型技能,也增强了学生的审美情趣、爱国情感和良好的品德、意志,发展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真正让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与学总得来说取得了以下的成效:

1.教学过程中,能不断注重学科间的联系,教学过程中贯穿德育教育。

2.学生对美术活动兴趣浓厚,表现大胆积极。

3.在教学过程中能与学生建立平等、宽容、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一定的创造能力。

4.教学过程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敏锐的感受能力和大胆的创造能力。

存在问题:

1、教材内容增多,部分内容一课时难以完成教学任务或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部分教学内容较为分散和繁琐。

3、学习内容的多样性给学习材料准备上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4、部分学生作业迟交和拖拉现象比较严重。

改进措施:

1、加强教育,改进评价方法增强部分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与责任感。

2、适当调整单元内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教学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读懂教材;教学设计;教学创新

我校年轻教师比较多,老教师的观念比较旧,很难带动青年教师的发展。老教师,老思路,体现丰富的教学经验,但需要与时俱进。这些丰富的经验如何能够和我们的课题相结合,将现时中新的思想融入到教学中,会发挥更大的作用。新老师,有活力,体现在对工作的热情和干劲上,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如数学教学中知识内容归纳提炼不准确,缺乏深入的思考。教学设计缺乏深度思考,教学思路不够清楚。对学情的不了解,缺乏对知识的形成及学生认知规律的思考。这些问题直接影响数学教学的效果。

介于这种情况,自从2014年11月,参与了区里的市级立项课题“读懂教材与有效教学设计”以来,立足于教师的发展,我带领本校教师积极参与研究,脚踏实地让课题为教学服务。现将开展的活动做以总结:

一、首先进行理论学习

任何的研究,都需要理论做依靠。理论的学习,能让老师的观念和思想有冲击。思想和观念上的东西发生了改变,行动就很容易实施。根据区里的培训,首先带领老师明确读懂教材的实际意义。读懂教材就是读懂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的目标,每个目标就是问题串设计的依据。读懂每节课的情境+问题串,就抓住了一节课的核心。这样,教师知道该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

1.自学读懂教材和有效教学设计的相关理论,自主到网络上学习。2.形成研讨,大家将学到的知识互相交流,进行思维的碰撞,选取适合我校的进行尝试实验。3.跟随区里的课题研究脚步,一步一步进行理论上的学习,然后去实践。

二、分解目标,细化在教学诸环节之中。研读教参,分析教材,设计问题串下的师生行为

1.围绕学习目标去设计“问题串”,也可以说学习目标是“问题串”设计的主要依据。抓住了学习目标,抓住了问题串,就抓住了一节数学课的核心。我带领学校的数学教师将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分解,分解为目标一、目标二……,并定位其与教学环节相对应。体现哪个目标在哪个环节达成。不仅如此,课后的每道练习题与哪个哪个目标相对应都要进行细致划分和标注。如:这样目标和环节相互照应,老师更加明确每个环节讲什么,讲到什么程度,从某种程度上为读懂教材服务。

2.“问题串”的设计注重问题的思考性、层次性和开放性,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和建构知识,丰富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方法。我校带领教师研读教参,分析教材,设计每个问题串下的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更为重要的是,在一个教学环节下,为实现一个教学目标教师该干什么,学生该干什么,这些师生行为都细致进行设计后,形成了线线相连,环环相扣,形成缜密、连续的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教学系统。

通过问题串下的师生行为设计,老师对教什么,怎么教,心中更加有数,课上处理重难点也比较自如。青年老师受益更多,能够独立备课并上课,环节清楚,问题处理到位。无论老教师还是青年教师,都能够轻松把握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让数学课教学不再是难题。

三、轮班摩课,实践问题串情境与习题的设计意图及操作策略提升教师读懂问题串及情境习题设计意图的能力

为了实践情境问题串下的课堂教学,我在学校1-3数学备课组实行轮班摩课。所谓的轮班摩课,就是每个年级组每个老师备一节课,然后备课组组内集备,在自己所在的年级上三次,即每个班都轮流上一次。第一次在自己班级上课后,整个备课组教师当天进行反馈和总结。当天进行全组的交流,主要围绕“课堂中实现了哪些关于读懂教材的思想?”“上课者自己觉得最舒服的环节在哪里?还有什么疑惑?”“其他看课者根据集备,哪里没有做到位?怎么改进?”结合目标的达成情况,师生行为设计是否得当等,上课教师根据大家意见,自行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调整思路,第二天继续借班上课。课后仍然进行反思和总结,进行二次修改。第三次上课为展示课,课后进行轮班摩课后的反思和总结,并形成文字材料作为自己的经验。每次上完课,经过三次上课,老师对统一类型的课有了深层次的理解,能够基本把握同类类课的思路。

四、专题研究,阶段递进,促进教师充分理解把握课标理念及教材设计意图,提升教师把握教材教参、驾驭课堂的专业能力素养

教学设计教学总结范文第3篇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韩晶丽、严书清、纪常福

[学习目标]

1、掌握纯碱的性质

2、掌握盐类的重要化学性质

3、通过对碳酸钠化学性质的探究,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重难点]纯碱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反思总结,复习提高

1、酸碱盐的概念是怎样规定的?

2、酸和碱有哪些化学性质?

二、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纯碱的制法和用途,那么纯碱的用途与纯碱的哪些性质有关呢?这节课我们来学纯碱的性质。

三、交待目标,组织学生问题探究

(一)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49页实验探究2-5,根据下表中的每个实验要求,完成有关实验,并填写表格。

所加试剂

现象

有关化学方程式

注意问题

1、碳酸钠固体

第一步:加水

第二步:加酚酞试液

用天平称10g碳酸钠固体,用量筒量100mL水

2、碳酸钠固体

稀盐酸

1.碳酸钠固体取少量(盖满 试管底部即可)。

2.稀盐酸、稀硫酸取2mL

3.烧着的木条放在管口。

3、碳酸钠固体

稀硫酸

4、碳酸钠饱和溶液

澄清石灰水

滴管要竖直于管口的正上方,不要伸入试管内。

5、碳酸钠饱和溶液

氯化钡溶液

1、  碳酸钠属于____类,但其水溶液却呈现_____性,对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  通过实验2、3、4、5可得出碳酸钠有哪些化学性质?模仿前面学过的酸碱的通性可得出盐有哪些重要的化学性质?

3、  比较2和3两个实验,并联想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的现象,总结出怎样检验CO32-

(二)自主探究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50页前两段及书后附录Ⅱ,完成下列问题:

1、  怎样才能方便快捷地记住常见盐和碱的溶解性?

2、酸碱盐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四、学生展示,教师点拨。

3、  碳酸钠俗称纯碱,但不属于碱,属于于盐,其水溶液呈碱性。

4、  盐溶液不一定显中性

5、  实验4中发生的反应实际上就是工业上制取NaOH的反应原理,这是利用廉价易得的原料制取新物质的典型代表。

6、  盐的通性

(1)盐能跟某些酸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

(2)盐能跟某些碱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

(3)盐能跟某些盐反应生成2种新的盐

7、  CO32- 的验证方法:取该物质少量于试管中,加稀盐酸,若有气泡生成,再把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若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32-。

8、  Cl-、SO42-如何检验?

9、  盐在水里溶解的部分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形式存在的。

10、              盐的分类和命名:

        分类

        命名

       举例

含氧酸盐(含氧元素)

    某酸某

Na2CO3:碳酸钠

无氧酸盐(不含氧元素)

     某化某

NaCl:  氯化钠

含Cl-的盐统称为盐酸盐(或氯化物);含Na+的盐统称为钠盐:含SO42-的盐统称为硫酸盐等。

11、              常见盐和碱的溶解性规律:

①钠盐、铵盐、硝酸盐均易溶于水

②盐酸盐:除AgCl难溶外,其余都易溶。

③硫酸盐:除BaSO4难溶,Ag2SO4、CaSO4微溶外,其余都易溶。

④碳酸盐:除Na2CO3、K2CO3和(NH4)2CO3易溶,MgCO3微溶外,其余都难溶。

⑤碱:NaOH、KOH、Ba(OH)2易溶,Ca(OH)2微溶外,其余都难溶。

五、巩固训练

1、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这是盐与哪一类物质的反应。

(1)氯化钡溶液与硫酸钠溶液:__________________

(2)硝酸银溶液与稀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

(3)碳酸钾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_________________

2、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中,能使酚酞变红的是:(

A、食盐

B、食醋

C、白酒

D、碳酸钠

3、小明同学为探究“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设计并进行了3次重复实验,结果如下表:

试剂1

试剂2

混合前温度/℃

混合后的温度/℃

35mL稀盐酸

25mL碳酸钠溶液

20℃

第一次

24.2

第二次

24.0

第三次

24.4

请你帮助填写相关内容:

(1)写出该实验涉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2)该实验中所用的仪器除烧杯、量筒、玻璃棒、保温瓶还必须用到的一种仪器是     

(3)由上表数据可知:碳酸钠溶液与盐酸的反应是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能否由此进一步推知碳酸钠与箕盐酸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

4、经发酵的面团有酸味,在蒸馒头前需要向面团中加入一种物质把酸味去掉,这样蒸出的馒头才松软可口。加入的这种物质应该是(    )

A、熟石灰     B、烧碱      C、纯碱          D、石灰石

六、当堂测试

1、下列是四们同学分别设计的实验方案,你认为可行的是( )

A、某白色固体化合物溶于水,向所得的无色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证明白色固体一定是碱。

B、向某无色溶液中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证明该无色溶液中可能含硫酸盐。

C、向某固体物质上加稀盐酸,发现有气泡生成,证明该固体中含碳酸根离子。

D、把燃着的木条插入某无色气体中,木条熄灭,证明瓶中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2、在滴有石蕊试液的碳酸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盐酸,加盐酸前后溶液的颜色依次为(  )

A、紫色   红色    B、红色   蓝色    C、蓝色    红色       D、红色   无色

3、用一种试剂鉴别盐酸、氯化钠和氢氧化钙三种溶液,应选用的试剂是(    )

A、稀硫酸    B、碳酸钠溶液    C、氯化钡溶液       D、氢氧化钾溶液

4、海化集团凭借雄厚的科研力量,先进的生产设备和丰富的海洋资源,生产出纯碱等多种化工产品。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测定此集团生产的纯碱(假设只含氯化钠)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称取纯碱11.2克,将其加入50稀酸中,全好完全反应,使气体全部放出,得到氯化钠溶液56.8克,请你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①反应中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_

②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七、拓展延伸

教学设计教学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361-01

高中阶段的物理课堂教学,是在初中物理基本教学的基础之上加以强化和升华的,老师一方面要教导学生们不断巩固和深化相关的物理原理知识,另一方面还需要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帮助学生们完成对相关实验的整个步骤与设计,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们的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团队活动提高整体的团队意识,密切团队的实践关系。所以,将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设计贯穿到整个教学环节中,对教师与学生双方来说过既是一种目标和方法的规划,又是一次实践经验的体会与总结。笔者认为,要完成并完善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

1.制定详细的总目标与分目标

高中老师在新的时代要求下,为了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要不断完善与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促进课堂教学的效果,需要注重教学设计环节。老师可以在教学设计的准备和执行过程中,认识到课堂教学的优点与不足之处,进而在此基础之上做出合理的修改,并加以完善。教学目标是整个课堂教学设计的基础与标准,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都离不开对教学目标的明确与制定。所以,物理老师要在教学设计的伊始注重教学目标制定的重要意义与作用。通常情况下,物理老师需要根据课本教材的章节内容有所侧重的以重难点为制定参考物,制定出详尽的教学总目标与分目标。

1.1 物理教师要明确物理教学的总目标,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总目标,是在课程学期目标与教材章节目标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所以,物理老师一方面要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宏观掌握整个学期的教学进度与大体的年级教学计划,依托课本教材内容,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设计的总目标。例如老师在讲授加速度的相关知识点时,老师要结合学生们之前所学的物体运动的原理内容,制定出主要侧重考查学生通过实验的演示以及公式的推演得出加速度的影响因素,继而掌握整个加速度的运动规律。老师在制定此类教学总目标时,主要是要具备长远的宏观视野,通过对物理知识点的系统掌握,触类旁通,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与探索中获得对物理新知识的掌握与引申应用。

1.2 物理老师在教学设计中还要注意对分目标的制定,分目标是对教学总目标的分类与细化,主要是根据教学大纲以及实践的应用强度来划分比例与侧重点的。所以,物理老师往往需要在详细了解课本教材的章节内容以及班级同学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详细可用的分目标。这类教学目标的设计,一方面是对老师教学设计水平的考验,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能否按时按量地完成课本教学要求的考验。所以,在整个分目标的实现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和帮助学生明确分目标的各个调例,学生也要在不断的教学思考中积极请教老师,让老师能够及时地了解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做出分目标的详化与深入。

2.设计整个教学过程

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基础之上,物理老师的教学设计的主体内容就是要设计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所以,物理老师一方面要权衡课本教材内容的每个知识点的教学侧重比例,另一方面还可以进一步考虑到学生们的课堂反应能力与接受水平。

2.1 在设计整个物理课堂的教学过程时,老师们要充分考虑到理论与实验的结合性。高中物理对物理原理知识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比重大体是一致的,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设计中,老师要分步骤地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一般情况下,在课程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老师可以分课时对理论与实验进行教学。而在进行理论教学时,物理老师可以通过板书的教学模式在黑板上对理论公式进行演练和推算。学生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与老师的互动加强对物理理论知识的掌握。

2.2 对于设计过程中实验能力的教学培养,物理老师要引导学生们将其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作用。通常情况下,根据物理实验的特点,对试验的教学可以安排在理论知识的前面,也可以安排在理论知识学习之后,主要是考虑学生们对物理知识的熟悉程度和实验的难易程度。另一方面,老师在教学设计时,还应该考虑到实验设计的各个方面,保证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加大实验的成功率与安全性。

3.总结出课堂教学方法

3.1 物理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还应该注意总结和借鉴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往往能够增强物理课堂的教学氛围,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多种教学方法,领悟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所以,物理老师与学生双方都应该在互相交流中总结出高效便捷的课堂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

一般情况下,物理课堂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黑板教学、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与实地考察教学。这些教学方法主要是根据课本教材的特点和实际的教学条件和课时安排来实施。所以,高中物理老师在采取上述教学方法时,要结合主客观因素,进行最佳选择,以达到物理课堂教学的双效性。

4.教学体会的分析与总结

在课堂教学设计完成之后,物理老师需要对整个教学设计进行教学体会的总结,一般意义上,总结教学体会主要是对之前教学设计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现象,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所以,物理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询问学生,实现对教学过程中学生遗留下来的问题进行再度反思和解惑。

教学设计教学总结范文第5篇

按照训练处、政治处、后勤处不同机关部门,教研室、图书馆、信息管理中心、学员队、学兵队等不同基层单位设项,根据不同部门、不同单位的职能,确定教学建设与管理范围。这样设计的基本出发点是,把院校建设和管理与机关各部门、基层诸单位的责任、权限,平时的工作状况、工作效率结合起来,实现建与管的平衡发展和有机统一。教学建设与管理模块整体设计见表1。

2模块设计重点

从表1看出,机关各部门、基层各单位共设计教学建设与管理大项355项、次项692项,其中训练机关、教研室、图书馆、信息管理中心共设计大项210项、次项496项,分别占设计大项、设计次项的59.15%和71.67%。之所以如此设计,主要是考虑要在保证建设与管理设项方面尽可能做到全面覆盖、不留死角的同时,应将训练机关、教研室、图书馆和信息管理中心作为设计建设与管理模块的重点环节。教务科(办)和教研室建设与管理项目要素见表2。

3模块设计特色

根据学校以往自主设计开发“课程质量评估系统”、“双向评价系统”、“教学工作评价系统”等教学管理软件的体会和经验,针对“教学建设与管理模块”功能需要,在本模块设计方面主要体现以下特色[1-4]。

3.1建设与管理任务相衔接。院校中心工作就是教学工作,其中教学建设与管理又是教学工作的重点。从院校管理者的角度讲,各部门和基层单位必须向教学建设和管理聚焦,为教学建设与管理出力,做教学建设与管理的主人。基于此,我们在设计该模块时,针对各部门和基层单位的特点和实际,为各部门和基层单位赋予了与其工作职能相对应的建设和管理任务。以训练处教务科(办)为例,1.11设计了教学过程管理表系教研室填报项目,在教研室也相应设计了10.8教学过程管理登记项目。这样设计的真正目的是,把建设与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同时,有些建设项目信息在基层单位无法汇总,从机关管理职能角度讲又需要时,在相应机关的建设与管理项目设置登记项目,又如1.5.12教务科(办)课程标准执行情况登记,包括:年度、专业、培训层次(本科、学兵培训、其他)、课程标准名称、计划学时、执行学时、执行百分比(%)、登记日期,并要求实现电子表格汇总、查询。

3.2大项与次项小项相结合。在设计该模块时,每每遇到多层级建设与管理的情况,最理想的解决办法是,采取大项与次项小项相结合树状管理结构,将建设与管理任务层层分解。如将教务科(办)1.5课程建设管理大项,分解为1.5.1课程建设规划编写登记、1.5.2课程建设计划编写登记、1.5.3主干课程建设计划编写登记、1.5.4非主干课程建设计划编写登记、1.5.5“讲习合一”教学课程建设计划编写登记、1.5.6“模拟病人”教学课程建设计划编写登记、1.5.7课程标准建设管理、1.5.8主干课程标准编写登记、1.5.17教员课程教学设计登记等18个次项,其中1.5.17项又分解为1.5.17.1主干课程教学设计编写登记汇总、1.5.17.2非课程教学设计编写登记汇总、1.5.17.3“讲习合一”教学课程教学设计编写登记汇总、1.5.17.4“模拟病人”教学课程教学设计编写登记汇总4个小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