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个人安全行动

个人安全行动

个人安全行动

个人安全行动范文第1篇

实践的第一站——清波门社区

主要是设摊宣传。我们先对社区的街道进行实地考察,方便对摊点的设置。不过在摆摊位置的选择上,我们浪费了很多时间,毕竟是头一次在社区摆摊,缺乏经验。后来还是找了个不错的位置,随后我们摆桌子、拉横幅、kt板,摆好要发的宣传资料。做了过期药品回收问卷的调研、发食品安全知识卡片等。期间也出现过“哄抢”的情况,有些居民直接向我们索要环保袋,甚至在一旁起哄,给我们的宣传和调研带来了麻烦。这是我们原来没预料到的。我们得站在我们活动意义的立场上跟他们解释。好在还能控制好局面。

实践的第二站——彩霞岭社区

打造食品科学商店,为居民提供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咨询。居民们热情很高,主动向我们索要课本、卡片,从中可以了解到居民对食品安全的关注,渴望对这方面知识的了解。有些阿姨还主动来给我们做调查问卷,让我们很兴奋。我们还在社区活动室给小朋友们做了食品安全讲座,开展有奖知识问答,组织观看食品药品安全宣传片,让小朋友们积极参与到食品安全的宣传中。

实践的第三站——太庙社区

在社区的广场上进行摆摊宣传。广场上人流量比较大,虽然这方便了我们做宣传,但在一定程度上给我们增加了挑战,比较难掌控局面。特别当我们给居民做完问卷发了环保袋后,很多居民都抢着要做问卷,还有些居民冲到台后问我们要袋子。经过我们队员几番劝说,才让他们退了回去,真不容易啊!在场面控制上,我们以后应该更加注意,也需要事先做好应急措施。

实践的第四站——南山公墓民工地

第一次如此走近民工生活,亲眼目睹了民工的生活条件是多么艰苦,20多号人挤在一个大厂房里。通过与他们的面对面交谈,我们了解到了他们在这里的生活状况和饮食消费情况。对于他们敏感的用药问题,我们通过手中的合理用药手册给他们讲课,教给他们买药时应注意的一些细节,并介绍常见药品的学名、用途。真正当了回“药师”,为民工排忧解难,感觉挺爽的!随后我们还给每个民工送去清凉扇、矿泉水,为他们在这个炎夏送去阴凉。在买水过程中我们对附近的几家小卖铺、超市进行了问访,发现这边副食品价格普遍较贵,一瓶冰过的“水森活”矿泉水要卖到1块5毛钱呢,这么贵,是一个一天只能拿几十块的农民工很难承受的,他们连矿泉水都喝不起。而且超市离民工住的地方需要走蛮长一段路,很不便。想想我们,民工们真的过得太艰苦的!要是有机会的话再来几次,给他们多带点阴凉和欢乐。

实践的第五站——知味食品厂

这一站我们走进了食品生产企业。杭州知味食品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速冻调理食品、中华点心及各种肉类水产类制品,是一家完全对外出口的食品企业,因而对食品加工的把关非常严格,有专门的检测设备和专人负责。在与企业领导的座谈中,我们对该厂的食品生产、加工、包装过程有了基本的了解,特别是对四流(即人流、物流、水流、气流)的控制非常严格。经理还向我们介绍了国外饮食消费市场和国内饮食消费市场的差距。国外的饮食消费水平比国内高出许多,对食物的卫生安全问题很注重,这跟国外民众的人均收入高有关系。所以出口到国外的食品生产标准就比较高了,要经过好几项指标的检测。还特别谈到了今年1月闹得沸沸扬扬的日本“毒水饺”事件,使企业的出口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他说到,由于检测的成本很高,而产品的价格在一个固定市场很难往上抬,很多企业只有想方设法地逃避检测这一步骤,这是导致食物中毒的主要源头。希望有关部门能加强对食品加工企业的监管力度,减少类似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实践的第六站——对话紫阳街道主任

我们走访了紫阳街道办公楼,与那里分管食品药品安全的城管主任进行了面对面的座谈。我们队员针对目前上城区的一些食品药品监管状况、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做出了提问,主任及街道代表以事实为依据,向我们分析紫阳乃至上城区的现状以及潜在的问题,不但包括了现阶段街道的发展与食品安全之间平衡着力点的问题和在监管“三小”问题上取得的成果,更结合日常工作中的监察和事故的处理经验向我们实践队伍介绍了今后的食品安全走势。指出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一个最大问题是大的监管体制没建立起来,街道没有设立职能部门,只负责监管,无权对违规企业进行查处,要先通报省市一级的职能部门,再由他们查处。这在一定程度上给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带来了困难。建议成立食品安全监管所,从省到市区再到街道乡镇,组建一个完整的职能体系。

实践的第七站——浙商集团幼儿园

个人安全行动范文第2篇

关键词:计划行为理论 道德成熟度 情绪智力 劳动安全行为

劳动安全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日益引起理论界与实务界的重视,安全的工作环境对员工、企业而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企业致力于提高劳动安全,降低因不安全操作而导致的人员与财务成本。以往提高劳动安全的途径与方法大多集中于员工行为外驱力的研究,例如改进生产设备,劳动技能培训,制定劳动安全法规与条例等,这些努力确实降低了劳动伤害,然而始终无法实现工业组织中理想的“零工伤事故”目标。过度强调外驱力就会导致对员工内在安全道德与劳动安全行为关注的不足。本文以计划行为理论为研究视角,探讨员工个体道德成熟度、情绪智力作为行为内驱力在劳动安全中的重要作用,构建了劳动安全行为模型,提出了提高劳动安全的人力资源管理对策。

1.劳动安全行为内涵与特征

1.1劳动安全行为

与劳动安全行为相关的概念包括:安全管理、员工健康管理、劳动保护等。安全管理是指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与检查,保证生产处于最佳安全状体;员工健康管理是企业通过自身或第三方运用现代医疗与技术从生理与心理对员工健康状况进行干预,系统维护员工身心健康,降低医疗成本支出,提高整体生产效率的行为。劳动保护是指国家与单位通过立法、组织与技术措施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而本文中所指的劳动安全行为指的是员工在工作过程中依据生产标准或出于自身安全进行标准化作业、避免身体暴力以达到保护自身与他人身体安全的和谐工作行为。劳动安全行为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不仅仅指的是狭义的安全生产行为,例如旷工遵守标准进行安全开采,避免工伤事故,还包括和谐的工作过程(例如避免与同事之间发生身体暴力造成彼此人身伤害)与利他性安全行为(例如劝架行为、向同事发出危险信号行为等)。劳动安全行为与安全管理等概念的主语区别见表1。

1.2劳动安全行为的特征

个体差异性。劳动安全行为属于个体行为,体现了个体行为的差异性。员工是否采取劳动安全行为受到个体素质、性格、能力的影响。例如有的员工尽责性更强则表现出更多谨慎,而有的员工风险偏好更强,具有较强冒险倾向,则表现出更多的非劳动安全行为。

多维性。劳动安全行为根据作用对象不同可分为:人-物安全行为,即因设备、工作环境而采取的劳动安全行为,如矿井下瓦斯浓度超标,拒绝作业;人-人安权行为,即工作中因人际冲突带来的身体伤害行为,如通过沟通协调解决争端,不诉诸武力。根据行为目标可分为:自我保护行为与帮助他人保护他人身体安全行为,具体表现为:提醒他人工作中的作业危险因素,帮助解决同事纠纷,避免身体暴力冲突等。

多因性。个体之所以采取劳动安全行为受多种动机驱动,包括外力作用,印象管理动机、个体道德倾向、个体价值观等。在安全生产严格的企业,员工因对非劳动安全行为处罚严重的畏惧而表现出对规章制度的顺从便是外力作用的一种典型表现。有些员工带头进行劳动安全行为是为了赢得主管的赏识(印象管理策略),有些员工积极帮助他人防止人身安全可能出于道德心,也可能是印象管理动机。总之个体的行为受到多种动机驱动。

2.劳动安全行为理论的构建

Francis L. Jeffries(2012)的研究表明员工的道德成熟度与情绪智力对于安全行为态度有着积极影响。笔者根据计划行为理论(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从微观个体的视角分析道德成熟度与情绪智力在劳动安全行为中的作用,并构建了安全劳动行为理论模型。

2.1理论基础

2.1.1计划行为理论

计划行为理论(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最早由Ajzen于1985年在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是分析个体行为模式的典型理论,认为个体行为取决于行为意图,行为意图取决于:行为态度(attitude toward the act)主观规范(objective norms)、感知行为控制(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其中,行为态度指个人对行为所抱持的“期望值”即对行为的正面或负面评价;主观规范指重要他人或群体对个体行为的期望以及个体对自身满足期望的评价;感知行为控制反映个体的自我效能与控制感。该理论与认知心理学理论不谋而合,都强调一个互相作用的因果关系模式,即个人因素、外部环境与行为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2.1.2道德成熟度

道德成熟度是指个体采取行为的道德信念层次。Kohlberg(1969)将个体采取行为的道德信念层次分为六个阶段:惩罚―服从、个体功能性目标与交换、人际期待与关系、良心维持、社会准则与契约、普遍伦理原则。Kohlberg对上述六个道德水平进一步整合为三个层次:前习俗水平(利己与规则顺从)、习俗水平(考虑他人、同理心等)、原则水平(坚持一般准则)。不同道德成熟度的员工在采取道德行为时所依据的道德信念不同。

2.1.3情绪智力

情绪智力是通过监控与辨别自身与他人情绪,管理自身情绪与行为的过程(Salovey &Mayer, 1990)。情绪智力一般包括:自身情绪认知能力;情绪管理能力;自我激励能力;他人情绪认知能力;人际关系管理能力。刘丽等(2010)研究发现高情绪智力的员工与主动向、利他性与组织公民行为正相关。在同事面临危险时高情绪智力的员工更倾向于帮助同事摆脱困境。

2.2劳动安全理论模型构建

个体在做出是否采取劳动安全行为时,受行为控制感的影响,当员工感知到行为不可控时,行为意向在行为决策中的作用明显降低。例如在确定同事坚决要对自己采取身体暴力时,个体对同事行为产生无力感,即使自己不想与对方发生冲突也不得不采取非劳动安全行为。但目前工伤事故、员工身体伤害大都属人为因素所致,在员工可控范围内,符合计划行为理论基本前提。道德成熟度与情绪智力在劳动安全行为意向中的作用如下图1所示。

态度。员工安全行为意向,受到员工态度的影响,即对采取安全行为的评价。如果企业通过制定严格规章制度对员工行为进行约束,对于第一层次道德成熟度的员工是十分有效的,因为遵守规章制度的行为符合其道德信念(规则顺从);企业强调安全工作氛围以及团队协而形成安全工作行为文化时,对第二道德成熟度(考虑他人)的员工而言是最有效的,因为这符合其采取道德信念,即在采取何种行为时会基于对他人安全的考虑,表现出一种利他意识。当员工处于第三道德成熟度层次时,无论企业采取什么措施,员工对采取劳动安全行为都会给予积极的评价,因为采取安全工作行为已成为员工行为一般准则,不论有无规章制度员工都会采取劳动安全行为。

Jordan(2002)研究发现高情绪智力员工在面对因工作不安全而产生工作压力时更倾向于采取积极应对策略,从而产生积极工作结果。高情绪智力个体能够缓解孤立情绪,使他们不去干扰别人工作任务,他们不仅能很好控制自身情绪,而且对任务表现出更积极态度(Goleman,1995)。在面对挑战时,高情绪智力个体始终与最高准则保持一致,即安全。

高情绪智力个体表现出更多特质:同理心、乐观、了群性(Goleman,1995)。这种同理心与乐群性表现为他们在是否采取安全工作行为时会考虑行为结果对他人身体安全的潜在影响(Freedman,2002)。高情绪智力个体其情绪自我控制能力更强,更容易识别自己情绪与控制自己行为,从而避免冲动。具体表现为高情绪智力个体表现出较少冲动性的破坏。总之相比于情绪智力低的个体,高情绪智力个体对采取安全工作行为评价更高,态度更积极(Francis L. Jeffries,2012)。

主观规范。主管规范对行为意向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重要他人或团体对个体行为的期望。企业通过提倡劳动安全行为,营造安全工作氛围,同事间相互监督等方式使得个体感知到群体对本身劳动安全行为的期望。二是个体对满足期望的强度,当道德成熟度在第二层次或者更高层次时,表现出个体内在道德水平与从事劳动安全行为信念的高度一致性,其满足期望的强度就会显著提高。情绪智力高的个体对他人对自身期望感知更敏锐,同时将采取工作安全行为作为营造良好人际关系以及赢得主管信任的工具,具有工具性与印象管理动机。总之,群体与重要他人对个体的期望越大,员工满足期望的欲望越强烈,其安全工作行为意向越强。

知觉行为控制。知觉行为控制对行为意向的影响表现为:企业通过优化生产设备,对员工进行技能培训等方式提高员工行为控制感,同时企业通过摄像监督、标准化作业等方式降低违规行为操作空间。情绪智力在知觉行为控制中的作用表现为,个体可以通过人际关系管理能力处理好人际关系,避免暴力事件,减少身体伤害。

总之员工劳动安全行为的态度越强烈、主观规范越积极、行为控制感越强,其行为意向越强烈,越倾向于采取劳动安全行为。

3.提高员工劳动安全行为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道德成熟度与情绪智力是员工长期采取劳动安全行为的内驱力,为此企业应。

3.1把好招聘关

基于劳动安全行为理论,对于危险性高与事故频发岗位加强对员工道德成熟度与情绪智力的识别。情绪智力及同理心维度都有较成熟的策略工具,如多因素情绪智力量表(Mayer,Caruso,& Salovey,1999)、情商量表(Bar-On,2000)等,对于道德成熟度的识别应注重背景调查与评价中心工具的运用。对于一线员工招聘,因其用工量大、招聘频繁可适当简化招聘程序,同时结合招聘效果分析优化招聘渠道,建立用工单位与劳务输出单位长效沟通机制,实现劳动供需信息对称。

3.2完善人员素质测评

人员素质测评要实现定期与不定期结合,通过定期测评掌握员工目前道德成熟度层次与情绪智力水平,对人力资源管理策略进行实时指导。当员工道德成熟度层次较低时,采取严格规范化管理对实现劳动安全较为有效,当员工道德成熟度层次较高时,企业可以将管理重点放在营造良好安全工作氛围上。通过对道德成熟度与情绪智力员工素质测评可帮助企业及时掌握员工劳动安全行为的内在动机程度,并对潜在安全隐患做出评估。

3.3加强组织道德氛围建设

组织道德氛围是员工对组织道德程序与政策所持有的一种稳定认知与行为意向(Victor,1987)。员工个体道德成熟度与组织道德氛围共同影响个体道德行为,Weber(1995)认为,组织道德价值观将促进员工道德决策、态度与行为社会化。个体道德成熟度受组织道德氛围的影响,企业可以通过加强道德氛围建设提高员工道德成熟度,提高对采取劳动安全行为的积极评价。加强组织道德氛围建设:一是确定正确的组织价值导向,在企业日益强调社会责任的今天,企业应将组织道德定位于强调公平公正权利与实现企业利益的平衡;二是发挥管理者在组织道德氛围建设的中积极作用,通过标榜员工劳动安全行为、对员工劳动安全行为提供反馈与支持强化员工劳动安全行为。对于基层领导而言,要给予组织成员日常指导来影响下属劳动安全行为Grojean,1985)。

3.4通过培训提高员工情绪智力

过去预防劳动安全事故培训内容大都局限于员工操作技能培训、安全意识培训、企业规章制度培训、工艺流程培训等。以上培训都是实现员工劳动安全的外驱力,要实现员工自发采取劳动安全行为,应加强员工情绪智力培养。根据Gross情绪调节理论,企业应辅助员工辨识自身情绪,通过情绪调节方法技巧培训,帮助员工实现情绪管理。例如在面对施工危险时如何调节抱怨情绪,如何实现同事间人际关系和谐等。同时,将员工情绪智力培训纳入组织人力资源规划以及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中,通过人际技能、人际敏感性培训促进员工情绪智力提高,实现员工互助,降低劳动安全事故的发生,实现工业组织学界“零工伤事故目标”。此外管理者的情绪智力培训也非必要,唐春勇,潘妍(2010)的研究表明高情绪智力的领导与员工组织公民行为正相关,利于员工采取助人行为。

参考文献:

[1]Goleman, 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Why it Can Matter More Than IQ. New York: Bantam Books. (1995).

[2]Kolhberg, L. Stage and sequence: The Cognitive Developmental Approach To Socialization. In D. A. Goslin (Ed.), Handbook of Socialization Theory and Research (pp. 347-480). New York: Rand McNally. (1969).

[3]Francis L. Jeffries.Predicting Safety Related Attitudes in the Workplace: The Influence of Moral Maturity and Emotional Intelligence,Institute of Behavioral and Applied Management.(2011).

[4]徐本华.人与组织道德匹配视角下的员工管理.载《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1(7).

[5]段文婷,江光荣.计划行为理论述评.载《心理科学进展》,2008,16(2).

[6]刘泽文,宋照礼,刘华山,田宝.计划行为理论在求职领域的应用与评价.载《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2).

[7]刘丽,李磊,张静.员工情绪智力、组织支持感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载《领导科学》,2010(10).

[8]毛海峰.安全管理理论与实务.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1).

个人安全行动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要我安全我要安全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企业安全生产活动中,人们通常把管理者对员工提出安全规范要求称之为“要我安全”,而把员工的自觉安全行为称之为“我要安全”。两种提法,不仅表述了语言概念不同,且安全实现方式和管理效果也不一样。“要我安全”,是从客体出发,由外因发出安全生产约束控制信息,作用于安全生产行为的主题,最终达到生产安全;“我要安全”则是从主体出发,由内因产生安全生产的动机,主观能动地实现安全生产。从管理角度来说,“要我安全”和“我要安全”是辨证统一的关系,“要我安全”是外因,是动力;“我要安全”是内因,是根据。两者相互关联,相辅相成,从不同方面对实现安全生产起到推动或决定作用。

如何实现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转变呢?笔者工作在安全监管部门,经常下到企业进行安全检查,也可以说是立足于生产第一线吧,对于安全这个问题,也可以说是永恒的主题,安全就是生产的保障,有了安全才有效益,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首先、着眼于人的安全心理进行安全教育

安全心理是人在生产劳动这一特定环境中的心理活动的反映,是劳动过程中伴随着生产工具、机械设备、工作环境、人际关系而产生的安全需要与安全意识。主要包括:劳动生产中的安全心理、职业安全心理、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安全群体心理、安全组织心理等。通过对安全生产工作中心理现象的总结,可以提高安全教育的质量,产生安全教育的心理效应,达到抓住人心、震撼人心、深入人心的效果。因此,安全培训教育应抓住以下三个重点:一是利用安全心理的优先效应,抓好对新员工进厂后的安全培训教育,以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给新员工打下安全生产烙印。二是利用安全心理的近因效应,以本单位的典型安全案例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用活生生的事实影响员工、激励员工。三是利用安全心理的暗示效应,运用含蓄的、间接的办法,对员工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行常规教育。不管采用哪种教育方法,只要密切联系实际,坚持从人的安全心理出发,牢牢抓住人的安全心理倾向,抓住不同时期人的安全心理状态,抓住不同类型人的安全心理活动,进行因时而异、因人而异的安全教育,就会使教育和心理形成共鸣,强化人的自我安全保护意识,使员工产生“我要安全”的强烈倾向。

其次、把握人的安全行为贯彻安全制度

安全行为是人们在劳动生产过程中保护自身和保护设备、机器等物质的一切动作。在企业逐步实现科学化管理、自动化操作、现代化生产的条件下,安全行为不仅是个体自我保护行为,而且是生产要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总体行为。要建立起总体的安全防范系统,离不开个人的自我安全保护,这就需要有一套能够把个人安全与总体安全密切联系起来的制度规范人的安全行为。这套制度要站在安全行为者的角度来编制和操作,由安全行为者从内因产生“我要安全”的行为。从企业性质来说,因为企业生产性质不同,存在着多工种联合、多工序交叉、多环节衔接作业的特点,所以就应该从各自的实际出发,紧紧把握员工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行为,建立和健全个人自我安全保护制度。主要是:员工有权对违章的生产指挥不执行;有权对违章的生产工序不交接;有权对违章的生产设备不操作;有权不在违章的生产环境中作业。这就从行政法规上确立了员工劳动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使之自觉地遵守安全规章制度,自觉地进行安全保护。员工们说得好,事故不难防,重在守规章;最大祸根是失职,最大隐患是违章。只要我们真正把规章制度、把安全操作规程当成生命之友,安全之伞,就能够站在安全生产的主题地位上,实现安全生产。

第三、针对人的事项障碍展开安全活动

安全生产活动中的思想障碍是影响员工“要我安全”的重要问题,是各种不安全因素中的主要因素。在抓安全生产的过程中发现,一般情况下,员工都会为满足自己的安全需要而采取自我保护措施,遵守安全生产规程,但有的时候,有些人则可能因为存在某些思想障碍,不仅忘记了“我要安全”,而且做不到“要我安全”。

这类思想障碍归纳起来,大体上有以下几种:对安全生产规程并没有真正理解,看不到违章操作的严重危害性;对安全生产规程感到麻烦,图省事、求简便而不去遵守;因抢时间、赶进度,而忽视、忘记安全生产规程;对自己的熟练技术过分自信,心存侥幸,麻痹大意;逞强好胜,表现为胆大妄为的冲动,明知故犯;因为身体疲倦,精神松懈,注意力分散而顾不上安全生产规程等。近几年来,某些单位主管生产的领导和个别员工明知是违章作业,但他们为了赶生产进度而在不安全环境下操作,违反操作规程,结果发生了严重的事故,给个人或家庭带来极大痛苦,也给企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从消除员工思想障碍入手,对症下药。例如:开展安全规章制度教育,让员工明确遵章守法的必要性、违章的危害性;开展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技术素质;推行标准化作业和安全责任制,强化员工的安全保护;积极搞好均衡生产,使员工保持旺盛的精力、体力,控制和减少不安全行为等等。通过这些方法,使员工逐步消除抵触、违反、消极、侥幸、松懈、逞能等思想障碍,增强“我要安全”的自觉性。

个人安全行动范文第4篇

如何实现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转变呢?工作在公路行业的职工,立足于生产第一线,对于安全是永恒的主题,安全是生产的保障,有了安全才有效益,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首先、着眼人的安全心理进行安全教育

安全心理是人在生产劳动这一特定环境中的心理活动的反映,是劳动过程中伴随着生产工具、机械设备、工作环境、人际关系而产生的安全需要与安全意识。主要包括:劳动生产中的安全心理、职业安全心理、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安全群体心理、安全组织心理等。通过对安全生产工作中心理现象的总结,可以提高安全教育的质量,产生安全教育的心理效应,达到抓住人心、震撼人心、深入人心的效果。因此,安全教育应抓住以下三个重点:一是利用安全心理的优先效应,抓好对新职的安全教育,以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给新职工打下安全生产烙印。二是利用安全心理的近因效应,以本单位的典型安全案例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用活生生的事实影响职工、激励职工。三是利用安全心理的暗示效应,运用含蓄的、间接的办法,对职工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行常规教育。不管采用哪种教育方法,只要密切联系实际,坚持从人的安全心理出发,牢牢抓住人的安全心理倾向,抓住不同时期人的安全心理状态,抓住不同类型人的安全心理活动,进行因时而异、因人而异的安全教育,就会使教育和心理形成共鸣,强化人的自我安全保护意识,使职工产生“我要安全”的强烈倾向。

其次、把握人的安全行为贯彻安全制度

安全行为是人们在劳动生产过程中保护自身和保护设备、机器等物质的一切动作。在我们公路行业逐步实现科学化管理、按操作规程进行生产的条件下,安全行为不仅是个体自我保护行为,而且是生产要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总体行为。要建立起总体的安全防范系统,离不开个人的自我安全保护,这就需要有一套能够把个人安全与总体安全密切联系起来的制度规范人的安全行为。这套制度要站在安全行为者的角度来编制和操作,由安全行为者从内因产生“我要安全”的行为。只要我们真正把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当成生命之友,安全之伞,就能够站在安全生产的主题地位上,实现安全生产。

第三、针对人的事项障碍展开安全活动

个人安全行动范文第5篇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安全伦理道德视野看,认识安全伦理道德,加强安全职业道德规范与教育是现代安全活动发展的历史必然。现代安全活动已经成为一种具有伦理精神和生命价值关怀的活动。因此,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安全伦理道德思想出发,重新认识安全职业道德与教育,对我们落实安全发展战略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安全道德的本质是安全职业道德

1.安全道德的逻辑规定

在马克思主义安全道德观看来,安全道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安全道德是指,政府部门、企业、商业以及风险决策者及其利益相关个人在安全活动结果中所表现出来的职业道德。狭义的意义上的安全道德专指安全管理工作者在安全活动结果中所表现出来的职业道德。

本文从狭义意义讨论安全道德与安全职业道德。这个安全道德包含如下的逻辑规定:①从安全道德与道德的关系看,安全道德属于道德;②从安全道德与职业道德的关系看。安全道德属于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分工中形成的职业活动的道德。在职业活动中,涉及到的各种利益,尤其是自觉涉及利害关系的职业行业,属于职业道德;③从安全道德与安全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关系看,安全道德是安全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安全活动是一种管理活动,安全活动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越大,其责任越重大,特别是对风险决策或安全政策的制定、安全监管和安全生产等安全管理行为,其责任重于泰山;④安全道德是安全活动行为结果中表现现出的道德。即安全活动行为结果蕴含道德,安全活动行为结果表现道德。

2.安全职业道德的二种伦理范式

依据道德选择和道德评价时所诉诸的“以人为本”和人权伦理理论根据,我们发现安全职业行为存在着“道德的”、“不道德的”两种伦理范式。其中,“不道德”伦理范式是指,安全职业活动不遵守以人为本的伦理原则或人权道德规戒,并明显地对上述规范持有一种积极的反对立场。表现为风险决策者与相关的安全职业人员的行为与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诫要求完全相反,对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采取一贯的反对态度,因此,这个模式的动机是贪婪和自私,为了获利,组织或个人不惜他人生命及健康的代价要达到目标的实现,即不关心他人的生命与健康,也不尊重他人希望被公平对待的要求

与不道德安全职业活动的自私动机相反,道德的安全职业活动也渴望成功,但仅限于合理的伦理规范内,即强调人的生命的宝贵价值,在具体安全管理中是根据安全道德的标准,如尊重个人的安全权利,公正、公平和适当的过程实施安全生产。因此,其动机可能被视为公平,均衡或无私。企业的目的仍然是强调利润,但道德的安全生产管理不以牺牲法律和合理的伦理为代价去追求其经济增长目标或盈利的目标,这就是道德的安全职业活动的要求,也是道德的安全职业活动的追求目标。

道德的安全职业道德模式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①作为业主或雇主及各层管理人员,要有一个明确的以人为本的安全伦理方向。②要有持续的尊重生命健康价值的安全伦理责任感或安全伦理责任心,并能为员工所认识。③这种安全伦理行动对社会的效应是积极的,这胜过道德说教与宣传。④安全伦理只是希望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保障个人的安全权等最基本的人权,不以牺牲人的生命健康为代价追求利润。

二、当前安全职业道德教育的重点对象与原则

1.安全职业道德教育的重点

安全伦理的核心是安全道德,而安全道德是安全管理工作者在安全活动中和安全活动结果中所表现出来的职业道德,因此,安全职业道德的主体是安全管理工作者。根据美国学者鲍姆哈特的最早的调查研究表明,风险决策者及其安全监管机构与管理组织的行为可以直接导致安全活动的道德行为后果。此后多名学者又添加上社会的道德氛围因素,重复上述调查,结果得出划时代的研究发现:上司的行为被认为是对不道德行为影响最大的因素,其次是同事的行为对道德行为的影响。

在我国近几年安全事故的调查中也不难发现有类似的结果。安全职业中不道德行为主要表现在:①非道德决策。即风险决策者和安全管理者本身并没有把道德思考纳入他们的行为、决策或行动中去。②不道德行为。有些风险决策者和安全管理者、地方官员或组织管理机构里的个人本身就不讲道德,他们给其他人带来的是极坏的影响。③过分强调利润目标和政绩评价,将财富获得优先于安全获得考虑。④在实际安全活动中,安全管理人员对安全活动的监督及控制明显不足,或制定的安全政策不合理,或者缺乏明确的安全行为规范。由此可见,现阶段的安全职业道德教育的重点在风险决策者和安全管理者、地方官员或组织管理机构里的负有安全责任的个人。

2.安全职业道德教育的原则

一是全员性与职业性的辨证统一原则。一方面,社会是由一个个社会成员组成的,实现社会“安全发展”离不开他们的努力,他们是实现社会“安全发展”的主体,是安全职业道德教育的普遍对象;另一方面,风险决策者、安全管理者、地方官员或组织管理机构里对安全负有责任的个人在安全生产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这些特殊的管理职业特点和重大的岗位责任,决定了他们应该成为安全职业道德教育的特殊对象和重点对象,而且对他们应该有更高的安全职业道德教育目标要求。正是基于上述认识,安全职业道德教育必须认识和正确处理教育对象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坚持把对风险决策者、安全管理者、地方官员或组织管理机构里对安全负有责任的相关人员的安全职业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做到安全职业道德教育的全员性与职业性的辨证统一。

二是实效性与前瞻性的辨证统一原则。安全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就是将教育对象的品德需求与安全职业道德教育资源的供给在实际安全活动中结合起来,将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的现代“安全发展”理念的价值引导与风险决策者、安全管理者、地方官员或组织管理机构里对安全负有责任的相关个人的自主选择结合起来,以说服力、感召力满足社会的实用和现实需要,克服的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同时应该注重安全职业道德教育的前瞻性,培养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和理想人格的风险决策者、安全管理者及各类安全活动人才,提高未来相关安全活动人员的基本道德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