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政改革发展

财政改革发展

财政改革发展

财政改革发展范文第1篇

也许是因为中国的宏观经济数据实在惊人――例如持续的真实增长速度、巨额经常账户盈余以及天文数字的外汇储备等,中国在财政政策方面的成就相对不为人们所注意。实际上,在过去几年中,渐进的财政紧缩政策已经使预算赤字和政府负债降到较低水平。但挑战依然存在。

中国的发展模式高度依赖于出口和投资,而且主要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中心(至少在初期是如此),这导致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城乡间的收入不均也在扩大。此外,在不同级别的政府间,纵向和横向的财政不平衡也相当严重,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因此受到影响。

对于实现平衡发展,财政政策和财政改革能够起到重要作用。例如,根据“十一五”规划,中国要从对出口和投资的过度依赖转为内需导向,财政手段在这方面就可以有所作为。公共开支增长是促进平衡发展的必经之路,而税收政策调整和结构改革深化同样能够起到积极作用。

增加公共项目开支

普通中国家庭为应付不时之需准备了大量存款,其原因之一是政府对公共服务的提供不足。这些不足体现在养老制度不健全、医疗和教育费用过于昂贵等方面。在这种情况下,增加公共服务的提供对社会平等和宏观经济都有积极的意义。

在财政支出方面,中国中央政府的比重属于全世界最弱之列――地方开支占了全国开支的70%左右。相比之下,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中地方开支平均只占30%左右,其他都是中央政府的开支。而在医疗和教育的提供方面,中国地方政府的开支占全国总额的90%,“地方强,中央弱”的特点在这方面显得尤为突出。

地方政府在教育、医疗和养老方面过高的支出责任,是中国改革进程的历史遗留问题。在国有企业的改革过程中,这些传统上由国有企业提供的社会服务被转嫁给了地方政府,但地方政府缺乏足够的资源来承担这些新的责任,因此导致了公共服务提供的不平衡,农村和内陆地区显得尤为不足。迄今,中国政府在医疗和教育方面的开支水平仍然远远低于与中国发展水平相当的国家。

最近十年来,政府在医疗方面的投入减少了,与此同时,出现了居民医疗开支剧增,以及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缩小的情况。教育仍旧主要由公立学校提供;虽然政府的教育投入增加了,但还是显得捉襟见肘。

近年来,中国政府为保障义务教育及增强在农村地区医疗保险的投入,采取了一系列新措施。中央政府的财政支持对这些措施是必要的,但如果没有有效措施保证这些资金的合理使用,上述支持只会事倍功半。有效的措施包括加强预算的执行力度,改善预算报告制度,以及更好地进行效果评估等等。政府能力方面的限制也不能忽视,因为一些地方政府缺乏合格的人才来管理和实施这些项目。

中国的社会保障是由地方政府来执行的,这与国际惯例大相径庭――中央政府应该来承担这个责任,因为这可以提高效率,并降低风险。

建立更高效透明的税收机制

虽然税收收入的增长令人鼓舞,但政府的一系列改革计划应该得到实施,以理顺税收机制,提高其效率和透明度,尤其是在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收入所得税方面。此外,税收改革也能保证为政府提供足够的财政资源,完成经济发展和收入再分配的目标。

增值税已经成为税收的重要来源,目前占中国全部税收的40%以上。中国的增值税有两大特征:首先,它是生产型的增值税,因此对固定资产投资已缴纳的增值税在产品最后阶段不抵扣;其次,增值税的范围排除了多数服务业,后者缴纳的是营业税,由各省征收和提留。这些特点造成了产品和服务价格间的扭曲。

改进增值税制度(例如,东北地区正在试行消费型的增值税)将造成税收收入减少,因为更多的资本产品增值税将可以抵扣。同时,这对于小额纳税人和增值税返还制度也将造成影响。在这些复杂的情形下,需要仔细考虑改革对各省税收收入的影响,采取更多的措施来对税制改革做出平衡。

在中国,企业所得税的重要性正在上升,但与其他国家相比,企业所得税的数额还相当有限。这可能反映了中国对外资企业提供的税收优惠造成的影响。虽然从2008年起,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法将合并,但其制度依旧有别。在税基的定义、税率结构、投资税收优惠制度方面,完全统一仍需时日。为了给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政府应该按照既定的计划统一所得税制,理顺税收优惠措施,以提高透明度和效率。

个人所得税结构复杂,不同收入水平有着不同的税率。相对于国际标准,政府的个人所得税收入还很低。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个人所得税还有很大的增长潜力。要增加个人所得税,可行的办法包括:将各种应纳税的收入按劳动和资本收入划分为两大类;减少个人所得税内部不同税种的数目;在同一税种内部,对税率及其累进性进行简化。个人所得税改革对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关系可能也有影响――在许多国家,中央政府都将有限的个税政策制定权交给了省级政府。

除了改革增值税、企业和个人所得税,仍然存在着征收新税种及优化现有税种的空间。首先,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环境因素应该被纳入税收制度。其次,调整房地产税可能也会为地方政府提供重要的收入来源。最后,计划中的国有企业定期向政府分红的制度也是有益的。除了能够降低国有企业的再投资,从而减弱经济的周期波动性,将国企红利纳入政府预算还有助于建立更完善的社会保障网络,对农村家庭尤其如此。

除以上两方面,中国正在实施的一些重要的预算和财政制度的改革,将有力地加强财政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要解决公共财政管理中尚存的弱点,在各种互相竞争的开支之间进行优化选择,并改善财政资源运用的效率,进一步的改革都是至关紧要的。在这方面,2007年实施的新的预算分类是一个积极的进展。而为了保证预算开支选择的适当,有必要逐渐推出细致的中期预算体系。

财政改革发展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建立符合我县实际的公共财政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地划分县乡政府财权和事权,调动乡镇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做大做强县乡财政“蛋糕”;强化乡镇财政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促进县乡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财政分配利益向乡镇倾斜的原则。按照积极稳妥、简明规范和让利于乡镇的原则,调整和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乡镇事权和财权。充分考虑农村税费改革对乡镇财力的影响,从体制上保证乡镇工资发放和机构正常运转等基本支出需要,加大对困难乡镇的扶持力度。

(二)强化管理、注重效率的原则。强化对乡镇财政预算的管理,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益和资金使用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三)“三权不变”的原则。即维持乡镇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审批权不变。乡镇原有的各项债权债务关系不变,乡镇在保证基本支出后的结余资金首先用于安排还债。

三、改革模式

在保证乡镇对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对乡镇财政的预算编制和会计核算方式同时进行改革,把乡镇作为县财政的一级核算单位管理,乡镇财政收支全部纳入县级统一管理,统一实行“预算县编、帐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管理模式。具体是根据公共财政的要求,按照“财权和事权统一”的原则,调整原有的体制框架,打破长期以来由乡镇自主核算的分散管理模式,采集“收入整体上划,支出分类管理”的改革办法。

(一)执行收入上划县级统一管理的规定。乡镇各项收入全部上划县级统一管理,取消县对乡镇的定补及平调和转移支付补助。同时,乡镇政府不再承担组织收入的职责,年度税收目标任务统一由县政府下达县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组织征收,取消以乡镇为单位的收入考核办法,县政府另行制定对乡镇的经济发展目标考核激励机制,调动乡镇发展的积极性。

(二)支出按性质分类管理。适应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政府职能的变化,在明确划分县乡政府事权的基础上,重新确定乡镇支出范围。乡镇承担的主要支出有:工资性支出、机构运转支出、社会稳定支出、偿债支出和村组支出等必要开支。乡镇上划县支出主要有:一是调整工资支出。主要指政策性增资和调整工资。二是事业发展支出。包括财源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涉农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建设等方面的支出。这些事业发展支出由乡镇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分轻重缓急,经乡人大主席团审议后,向县财政局提供报告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县财政纳入项目库滚动管理,根据全县经济发展目标需要,综合财力情况统筹安排,以年初预算或专项资金的形式下达乡镇。

四、改革内容

在确保乡镇利益的前提下,实行“预算县编、帐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预算管理方式。在确保乡镇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由县级财政部门直接管理乡镇财政收支。

(一)预算县编。乡镇根据县财政制定的标准和办法编制部门预算,县财政局根据审核后的部门预算,统编县乡财政收支预算,报县人民政府审核,县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后,由县财政局批复各乡镇执行。年度执行中需调整的预算,由乡镇提出申请,县财政局提出意见,报县人民政府审核,县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

(二)账户统设。除上级财政部门规定开设的专户外,取消乡镇及所属各部门在各金融机构开设的所有银行账户,由县财政局为各乡镇统一开设“基本支出帐户”、“专项资金专户”、“村级资金专户”和“收入汇缴专户”。“基本支出账户”用于核算乡镇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专项资金专户”用于核算县级各职能部门向乡镇拨付的各类专项资金;“村级资金专户”用于核算乡镇代管的村级资金,继续实行“村财乡管村用”;“收入汇缴专户”用于核算乡镇组织的应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预算外资金收入、捐赠收入、企业上缴收入和其他收入等。

(三)集中收付。乡镇的税收收入由税务部门征收后按规定缴入县级金库;应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由乡镇通过“收入汇缴专户”集中汇缴县级金库;预算外收入、捐赠收入、企业上缴收入和其他收入等由乡镇通过“收入汇缴专户”集中缴入县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乡镇所需支出,按照批复乡镇的预算,由县财政按进度拨付或支付。

(四)采购统办。乡镇在年初编制支出预算时,根据统一的标准和办法,按照政府采购目录和限额标准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年度执行中,由乡镇根据县财政批复的政府采购预算,提出采购申请和计划,由县政府采购中心按政府采购程序实施统一采购,政府采购资金由县国库按规定的程序支付。

(五)票据统管。乡镇使用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罚没票据等财政票据,其管理权全部上收到县财政局,乡镇票据采取“限量领用、定期核销”的管理办法,做到以票管收,票款同行,严禁坐收坐支。未经财税部门监制和印制的票据均视为非法票据,乡镇不得使用。

五、配套措施

(一)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在积极理顺行政管理体制,明确县乡政府的责任和义务的同时,进一步理顺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建立“统收统支加激励”的管理体制,明确县乡政府及财政部门的权利和义务,特别是明确县乡支出责任,避免“上级点菜,下级买单”。采取有力措施遏制一些县级部门为小团体谋利益的行为,取消各职能部门要求乡镇配套资金的规定,切实减轻乡镇负担。认真清理从各职能部门安排给乡镇的各类专项资金,通过整合县对乡镇的各项资金,进一步加大对乡镇的补助力度,提高乡镇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通过整合和完善县对乡镇的财政管理体制,确保改革目标的实现,从根本上解决乡镇财政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县乡和谐发展。

(二)严格预算管理。认真贯彻执行预算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积极推进综合预算、部门预算等预算编制的改革,细化支出预算管理,统筹安排预算内、外财力,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加强预算管理和财务监督,进一步提高乡镇财政的调控能力和资金使用效益。预算编制实行全口径管理,增强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和透明度。预算执行中,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严格按预算支出”的原则,切实维护预算的严肃性。

(三)建立乡镇债务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一是清理核实乡镇债权债务,锁定历史债务,消化存量,控制增量,采取行政拍卖或法律手段收欠还款。通过承兑还款、折卖还款、划转还款、置换还款等多种措施综合分类消化债务。二是加强债权债务管理,对乡镇债权债务实施“双重管理”。在乡镇原有的各项债权债务关系不变的前提下,突出财政在政府融资管理中的主题地位,加强县对乡镇债权债务的管理,取消乡镇政府的举债权,杜绝乡镇举借新债,从根本上堵住债务盲目膨胀的源头。乡镇确需举借新债的,必须报县财政局严格审核,由县政府根据区域发展规划和乡镇偿债能力审批后统筹安排。三是建立乡镇偿债基金。由县财政局在每年组织的地方财政收入中按一定比例提取偿债准备金,专项用于还款,逐步消化债务存量。同时,对乡镇预算外收入扣除县级统筹和本级支出后的结余部分,全部作为偿债基金用于还款,以解决乡镇债务沉重、偿债能力差的问题。四是对增加乡村负担的事项实行县级集中管理。杜绝向基层摊派和乱伸手、乱干预行为,严格控制各类达标升级和检查评比活动。确需增加乡村负担的事项,一律报县级审批。

(四)建立健全乡镇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体系。为避免收入上划县财政直接管理后,乡镇政府发展经济、培植财源的积极性受到影响,有效地调动乡镇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县政府将制定县对乡镇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办法,明确乡镇政府责、权、利,建立健全乡镇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目标考核体系,突出对乡镇政府在财源培植、企业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等指标的单项或综合考核。

六、实施步骤

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分五个阶段实施,各阶段工作可交叉进行,确保在2009年10月底以前完成改革工作。

(一)制定方案(2009年6月)。深入乡镇调查研究,总结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情况,制定改革实施方案、配套措施及办法,报请有关部门审定。

(二)宣传发动(2009年7月)。印发宣传资料和有关文件,利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进行宣传发动。

(三)清理清查(2009年7月)。组织人员深入乡镇清理银行帐户、债权债务、预算外资金、各类票据及编制和人员,做好改革实施前的各项工作。

(四)具体实施(2009年7月至9月)。确定乡镇财政所人员岗位和职责,完善县乡计算机网络,开展业务培训。为乡镇开设银行帐户,细化乡镇部门预算,按照统一软件对乡镇收支进行核算。

(五)总结完善(2009年9月至10月)。对改革运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总结,提出巩固完善的意见和建议。

七、组织领导

为切实推进全县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加强乡镇财政管理,规范乡镇收支行为,防范和化解乡镇债务风险,切实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确保改革顺利完成、改革目标如期实现。县人民政府决定成立*县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县人民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财政局局长、人事局局长任副组长,其他相关部门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县财政局成立相应的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工作组,工作组下设综合组、核算改革组、协调组、技术组、宣传组负责具体工作。各乡镇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和办事机构,组织抓好各项改革任务的落实。

财政改革发展范文第3篇

3月*日,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4月*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市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对税费改革试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根据上级统一部署和市税费改革领导小组意见,我们今天召开这次全市农村税费改革工作会议,主要是对我市的农村税费改革工作进行全面动员、部署。这次会议标志着我市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在前段筹备的基础上全面启动。刚才焕堂同志就这次全市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有关政策做了具体说明。学习好、掌握好、执行好上级农村税费改革有关政策是确保农村税费改革目标任务的关键。大家一定要严格按政策办事,不能自行其事、自定政策,确有实际问题的,应及时与市税费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取得联系,以便统一把握国家、省、*市的政策。下面我就如何组织好这次税费改革工作强调几个问题。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减轻农民负担问题,各级党委、政府都围绕减负增收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农民负担得到有效控制。但由于乡村两级各项开支过大,农民负担征收项目、征收办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资源网法不规范,收费集资过多过滥,难以从源头上解决农民负担过重问题,致使一些地方农民负担出现反弹。为了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使农民负担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中央决定在全国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同时安排部分资金,用转移支付的办法弥补基层组织运转和各项事业发展的开支缺口。这项改革,是中央从密切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农村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一项顺民心、得民意的改革。这项改革搞好了,将有利于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进一步解放农村生产力;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有利于乡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我们一定要从实践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自觉性。

农村税费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涉及农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一项重要改革,可以说关系到每个农民、每个乡村基层干部的利益。虽然去年我们做了很多准备工作,但在具体操作时,必须把问题考虑得多一些,把困难估计得充分一些,把情况估计得复杂一些。从去年一些地方的试点情况看,农村税费改革虽然是好事,但好事办好并不容易,如果政策出现偏差,考虑不周,工作不细,就会出乱子。对此,各级各部门和做具体工作的同志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工作做细、做好、做扎实,圆满完成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按照国务院和省、*市的指示精神,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在这次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中,我市确定的总目标任务概括起来就是“三个确保”和实现“三个目标”。所谓“三个确保”就是确保合理减轻农民负担,确保基层正常运转,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等社会事业投入。实现“三个目标”是农民利益切实得到保护,农村经济和重点事业健康发展,农村社会稳定这三个目标,这是衡量农村税费改革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在制定和实施改革方案过程中,必须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市有关税费改革的各项政策,坚持”减轻、规范、稳定”的原则,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使我市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真正达到让中央和省、市放心、让广大农民满意、让基层干部工作顺劲,使农村经济社会事业稳定发展。

二、积极稳妥,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

农村税费改革是一项涉及农村经济、农村基层政权稳固和农村教育体制改革的系统性工作,牵一发而动全身,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新的矛盾。因此,我们必须在充分认识其紧迫性、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的同时,制订完善周密的方案和有力的保障措施,积极稳妥,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地向前推进。

根据上级部署,我市从*年起已经着手进行了税费改革试点工作,成立了专门的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先后对有关人员进行了培训,调整核实了计税面积和农业税计税常产等,为下一

步的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是,认真分析我市目前实际情况,要按照中央和省、*市的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税费改革试点工作,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而且,我市的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刚刚展开,离夏收的时间已经很近,所以,各乡镇、街道办事处一定要统筹规划、合理安排,把农村税费改革工作作为当前中心任务抓紧、抓实、抓好,各项工作要尽可能往前赶,努力通过税费改革试点促进其它各项工作全面发展。为保证我市农村税费改革工作能够按照上级要求按时完成,市农村税费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确定我市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大致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是动员部署和宣传发动阶段。4月中旬,要层层发动部署,恢复工作班子,实行集中办公,组织学习和培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中央和省、*市的改革精神。目前,我市的工作班子已经组建到位,市巡查组也将分赴各乡镇开展工作,工作方案进入修改完善阶段。本周开始,要展开强大的宣传攻势,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以及其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农村税费改革的重大意义讲深讲透,把政策措施交待明白,使这项改革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资源网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上来。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全面、准确、适度”的原则,既要宣传中央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又要让农民明白自己不但有权利,而且有义务,增强依法纳税的意识。舆论宣传工作要在农村税费改革领导小组统一协调下进行。市里正在印刷省委、省政府《致全省广大农民群众的一封信》,并将在近期下发,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认真组织张贴、发放,把改革政策送到千家万户。

二是全面组织实施阶段。时间安排在4月下旬到6月中旬。按照“下管一级,分级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把关”的要求;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在4月*日之前,制定具体的操作方案,并报市委、市政府审批。改革方案经上级批准后,要进一步做好核实农业税计税面积,测算核定农业税计税常产,建立农业税计税档案等基础性工作;要通过扎实的工作,把中央和省、市制定的各项政策和改革措施落实到村、落实到户,并从夏粮征收开始,一律按新的农业税费制度执行。同时,各级要大力推进各项配套改革,公布取消一切面向农民收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和集资项目,停征屠宰税,整顿各项有偿服务性收费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制发纳税卡和负担卡,把改革后农民的合理负担情况张榜公布。我市的具体工作进度安排是:4月*日前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完成核实计税土地面积、确定农业税计税常产等工作;4月*日前,将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税费改革实施方案报市税费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4月底前,市里完成对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方案预审批;4月底前将我市方案报*市审批。

三是检查验收和总结阶段。各级要成立检查验收组,深入基层,对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及配套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及时督导和检查验收,认真研究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从今年夏季开始,按新的税费方案征收农业各税。8月底之前对各乡镇、街道办事夏季征收进行检查验收。11月底,秋季征收结束后,进行全面总结验收。

当前首要的任务是尽快制定切实可行、科学、周密的改革方案。制定一个既符合中央精神又符合当地实际的实施方案,这是搞好农村税费改革的基础。方案越严谨、越周密、越符合实际,越有利于改革顺利进行。各地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在省、市方案的大框架下,抓紧制定本乡镇的农村税费改革方案。改革方案总的原则和精神要遵循中央*号文件精神,结合本乡镇、街道办事处的工作实际,把握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出切合实际、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工作方案。在制定方案过程中,第一,必须坚决贯彻“减轻、规范、稳定”的指导思想,不能只算财政平衡帐,更要算政治帐和减负帐,不能只想着保现有财力和如何缩小财力缺口,还要想着如何减轻农民负担,要在实施方案中把减轻农民负担落到实处。第二,制定的方案一定要切合实际,要充分考虑乡镇的承受能力,保证基层组织正常运转的经费支出。第三,要深入调查研究,工作要细,测算要准,对一些涉及面广,关系重大的特殊问题,要把问题找准,及时提出解决办法,对自身无法解决的政策问题,要尽早请示。第四,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要有明确的操作规程和操作步骤。市长

对当前的工作提出了四项要求,一是农村税费改革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工作必须抓紧,对税费改革涉及的常产、计税和各项配套改革问题要尽早研究,工作小组要按照职责分工落实责任,调动面上的工作,加快进度。二是要做过细的工作,有关部门要搞好调查研究,要试点先行,一步一步压茬推进。三是对农业税征收队伍、征收机构、征收办法和征收资金的管理和转移支付问题要周密安排。四是要建立领导小组例会制度,加强调度,确保进度,严把质量关,研究具体问题的解决办法,检查有关部门责任制落实情况。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杜市长的讲话精神,扎扎实实地做好工作。

三、认真解决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的难点问题

(一)要采取有效措施,坚决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农民负担减不下来,减下来又反弹,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收费制度不规范,缺乏制度约束。关于这个问题,大家一定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应该取消的收费项目要一律取消。这次税费改革,最关键的措施就是费改税,把对农民的收费通过农业税收的形式进行规范。税费改革后,农民照章纳税,政府依法收税,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都有了明确界定,任何部门也不能巧立名目,搞没有法律依据的乱收费。要坚决取消一切对农民不合理的收费,坚决取消一切不利于控制和减轻农民负担的干部考核制度,坚决取消一切让农民出资、出物、出工的达标升级活动。

二是要坚决堵住增加农民负担的口子和漏洞,消除导致农民负担反弹的隐患。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在制定农村税费改革方案时,一定要搞好调查,注重研究,统筹考虑影响农民负担的各种因素。对这次税费改革后按政策保留的“一事一议”、“两工”和“公益事业金”要从严控制。之所以保留这些,是考虑到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资源网有的要作为税费改革中的配套改革,有的是在改革中要适当的给予过渡性保留,有的是考虑到税费改革后农民的均衡减负,但如果在操作中不注意加以规范,很容易成为农民负担反弹的因素。特别是税费改革后一部分乡村财力紧张,这种情况可能导致在农民身上继续打主意。因此,我们必须严肃政策,严明纪律,防止把“一事一议”变成固定的收费项目,防止在“两工”上强行搞以资代劳,防止把“公益金”变成平均性摊派,坚决防止农民负担反弹。

三是要从制度上规范国家、集体和农民之间的分配关系和分配方式。需要强调的是,这次改革一定要在规范上下工夫,将农村分配关系纳入法制化轨道,从根本上遏制面向农民的乱收费,切实保证农村的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各乡镇、各部门要牢固树立规范就是最大减负的意识,这是减轻民负担的治本之策。要按时发放“两证一卡”,让广大农民群众明白自己应尽的义务,抵制各种不合理收费和摊派。要加强和规范农业税征管,从简化手续、便于操作和方便广大农民缴纳入手,制订操作规程,规范征收行为,做到依率征收、依法减免。要建立健全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机制,提高税收征管的透明度,接受群众监督,做到公开政策,公开政务,秉公办事,文明执法。

(二)要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提高办事效率,减轻开支负担。乡镇机构和人员的膨胀,是造成农民负担加重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各级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将进一步减少,而社会管理职能则要加强。乡镇一级政府的职能主要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通过税费改革,要进一步加快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目前,乡镇政府的职能不同程度地存在“越位、缺位和错位”问题,一方面,政府干了一些不该干也干不好的事情,另一方面,应当由政府承担的必保支出没有保障好。因此,乡镇政府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社会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上来,按照“小政府,大服务”的模式,努力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投资环境,以此推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乡镇财政一般不再参与企业挖潜改造活动,更不能投资兴建一般竞争性企业,对推向市场的事业单位,乡镇财政要逐步停止资金供应。去年,我市乡镇机构改革已全面完成,对一些小的乡镇也进行了撤并,要结合这次农村税费改革,巩固机构改革的成果,严格控制人员编制,避免出现新的回潮。

(三)要抓紧搞好农村税费改革的配套措施。农民负担加重是由许多因素造成的,单靠农村税费改革孤军奋进,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这次农村税费改

革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关配套改革能否到位。在推进配套改革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乡镇财政困难问题。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困难将更加突出。目前看,取消乡统筹费、农村教育集资等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集资以及屠宰税后,新的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成为多数乡镇财政的主要收入。从我市确定的减负率和各地的测算来看,乡镇财力将有较大幅度减少。从长远看,农业税在一定时期内将保持相对稳定,而乡镇财政支出却逐年呈刚性增长,这将进一步加剧乡镇的财政困难。对此,我们要有正确的认识,既要看到困难,又要正视困难。对农村税费改革后出现的乡镇财力缺口,中央和省、*市要求十分明确,决不允许再向农民伸手。要健全乡镇财务制度,加强财政监督管理,把乡镇预算内外资金统一纳入乡镇财政管理,推行集中支付制度。要做到合理划分收入范围,重新确定乡镇支出基数。当前,乡镇之间财政收入差距较大,存在严重的不平衡性,为解决这一问题,各级都将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从体制上帮助财政困难乡镇解决工资发放和确保工作运转的必要经费。我们也采取了一些均衡转移支付的措施,以缓解部分乡镇的财政困难。同时,也不能把希望完全寄托在这方面,全靠上级补助。根本出路是发展经济,提高基层的整体经济水平,促进农民和财政不断增收。

二是教育体制改革问题。教育支出是市、乡镇财政支出的大头,教育附加费、危房改造费、办学集资费等是农民负担的一个主要方面。随着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农村生育率下降,中小学生逐年减少,而同期教职工人数却有增无减,有的地方教师、教学设施过剩现象突出,教育成本过大。针对目前教师、生源、教学设施的现状,根据中央和省有关规定,必须进行教育体制改革,精简优化教师队伍,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形成“以市为主、分级负责”的教育管理体制。要通过教育体制改革,达到既减轻财政压力,又提高义务教育水平的目的。进行教育体制改革,要本着“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调整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要制定合理的调整方案,充分利用现有的设施和资源,不能搞重复投资。要按照中央和省关于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新标准,结合生源状况重新核定教师编制,进一步精简压缩教师队伍,疏通教师队伍的出口。要认真核定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定额,并在财政预算和上级转移支付资金中,优先予以安排。同时要积极鼓励社会各界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鼓励多种形式办学。

三是村级经费保障问题。农村税费改革后,村级经费将大大减少,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妥善解决,不仅会影响农村基层组织的正常运转和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而且最终也会导致农民负担反弹。对这个问题,*市根据省里意见,在不增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资源网加农业税赋的基础上,从农业税正税中拿出一个百分点转化为附加,将农业税附加由*%提高到*%,同时开征了农业特产税附加和农村居民公益事业金,以增加村级经费收入来源。对个别改革后收不抵支的困难村,乡镇财政要从上级转移支付资金中给予适当倾斜。解决村级经费保障,增加村级收入,要积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这是保障村级经费的根本措施。同时要在村级组织减人减支出上下工夫,要提倡村两委交叉任职,严格控制村两委干部享受固定补贴的人数和其他享受误工补贴的人数,下决心把村干部职数减下来。要对村级办公经费实行定额管理,实行乡管村用。

四是妥善处理乡村不良债务问题。目前,乡村债务普遍存在,而且呈覆盖面广、负债时间长、情况复杂的特点,成为阻碍农村税费改革、农村经济发展和稳定的突出问题。改革中,必须下决心在全面清理、检查核实、掌握底数的基础上,分清债务的来源、性质和现状,采取多种办法加以处理和消化,实行分类管理,该剥离的剥离,该清偿的清偿,该核销的核销,要增强乡镇用好、管好债务资金的责任心,制定切实可行的还款计划。有条件的乡镇要尽快建立还贷准备金。对不属乡镇承担的其他债务,要按照“谁收益、谁负担、谁借债、谁付款”的原则,分别进行清偿。对村级承担的债务,也要采取积极办法妥善处理,逐年消化。严禁把过去集体形成的债务转嫁或变相转嫁给农民个人,同时要坚决杜绝发生新的不良债务。

四、切实加强领导,确保农村税费改革工作顺利

进展

推进农村税费改革政策性强,工作量大,必须发挥党和政府的政治优势,建立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我市成立了以元福书记任组长的农村税费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在市财政局设办公室,具体办公地点在城市信用社二楼。各乡镇、街道办事处也要成立领导小组和专门班子,将农村税费改革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层层落实责任制。今后凡涉及全市农村税费改革的重大问题,都由市农村税费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处理,对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的方案审定、宣传组织、具体实施、监督检查等方面的事务由市税费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为确保税费改革工作顺利进行,市级领导将每人联系一个乡镇,进行重点指导,市农村税费改革领导小组也同时决定,对此项工作从现在开始,由广功书记负责每旬调度研究一次,特殊情况将随时研究解决。各乡镇也要按照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靠上抓的要求,建立自己的工作制度,要实行分级包干负责制和联系点制度,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哪一级出了问题,不仅要追究分管领导和有关人员的责任,还要追究党政一把手的责任,也要追究上级联系人的责任。相关部门要服从大局,积极配合,涉及到部门的政策调整,要落实责任,限期完成。

财政改革发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地方财政改革 问题分析 对策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个重要历史时期。相应地财政改革也经历了“放权让利”“分灶吃饭”、“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和“建设社会主义公共财政” 三个时期。公共财政体制的基本模式是分级独立的分税制体制,我国目前基本上建立了比较规范的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间的财政关系,但省级以下政府之间没有确定一个较为合适的责任和财力分配模式,地方各级政府间的财政关系还未理顺,地方各级财政还未成为真正独立的一级财政。因此,如何明确界定地方各级政府的职责范围,并在此基础上清晰界定和划分地方各级政府的事权,划分支出和收入,使各级政府都有履行自己社会经济管理职能的财力和财权,建立真正地方公共财政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构建地方公共财政的重要作用

公共财政是作为为社会公众的财政,作为为市场提供公共产品的财政,建立公共财政的前提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把握好公共财政的支出范围。明确界定各级地方政府的事权,首先要明确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即在公共财政框架下哪些是政府该干的,哪些可以由市场来做,解决好政府活动范围的“缺位”与“越位”问题,在此基础上,再来合理划分各级地方政府事权。一般来说,目前,公共支出应该退出竞争性、盈利性领域,公共财政的支出范围被界定在诸如基础教育、行政管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市场失灵”的领域。

建立公共财政、履行好财政的职能必须从公共产品入手。公共产品具有供给上的非排他性和消费上的非竞争性,这一特性决定了公共产品提供上的“免费搭车”和“囚徒困境”问题,难以通过市场达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有效配置,因而公共产品一般是由政府提供的,并主要通过征税为其提供费用来源。当某些地方政府由于经济不发达而不能保证本地居民在正常条件下获得与其他地区同等的最低的基本公共服务时,上级政府有责任在财政上帮助那些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政府。

二、我国地方公共财政发展现存的问题

1.政府间经济社会事务管理责权和财政支出责任划分不清晰、不合理

我国《宪法》规定了地方政府行使的权限,但辖区是有重叠的,只有中央政府的行政辖区和经济区域是同一的,地方政府的行政辖区分工和经济的区域分工是不可能完全一致的,省级政府包括市级政府,市级政府包括县级政府,县级政府又包括乡级政府。对于各级政府共同承担的公共事务,不能根据各方受益范围和财政承受能力确定合理的分担比例,一旦涉及两级以上政府共同负担的事情便互相推托。一方面表现为省级政府过多地包揽了市县政府的责权,另一方面下级政府也承担了部分属于上级政府的事务,如应由上级负担重点建设和专门项目的配套设施费用,使本来已经捉襟见肘的基层财得更加困难。

2. 地方财政预算管理不科学,预算审批与监督没能形成硬约束

现行的地方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在预算分配过程中,预算指标到位率低,执行中追加频繁,往往造成年度的实际支出数高于年初预算数。预算分配人为因素较多,随意性较大。预算审批通过前已经开始执行,形成预算审批的法律空档以及预算约束的缺位。法规之间关系没有理顺,“以法压法”现象严重,法律、法规的不统一、不一致弱化了法律、法规的约束性,造成了预算管理的软约束。预算编制缺乏科学合理性,大量地方财政资金在预算体外循环,地方财政难以履行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的职责。

3. 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财政供给“越位”和“缺位”现象并存

近年来,由于财政预算的约束力逐步下降,地方财政资金远远不能满足地方公共项目支出的需要,教育、医疗卫生、科技、农业等发展领域的支出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重提高速度较为缓慢。大量地方财政资金被用于竞争性生产建设和行政管理开支等非重点领域,导致地方财政对地方公共支出项目难以提供资金保障。当前,地方财政供养范围仍然过大、包揽过多,超出了地方政府职能范围和财力承受水平。地方政府应该承担的社会公共需要和公共事务却得不到应有的资金保障,反而推给市场竞争主体去承担。除政策性亏损补贴外,国家财政实际上承担了大量的经营性亏损补贴。大量的事业单位供给,不属于公共物品范围,仍然由地方财政供给经费,造成行政经费总体数量膨胀。

4. 地方财政收入机制与分配秩序不规范

收入分配不规范突出表现为税收的费化和收费“越位”问题严重。这种税收“缺位”和收费“越位”并存的现象直接导致收费规模的扩张和地方财政收入机制的混乱。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地方公共产品的资金保障。产生这一问题的直接原因主要有:社会公共权力缺乏制约,众多公共权力机构直接介入分配领域。导致了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现象屡禁不止。地方财政职能被肢解,财政不能统管政府收支。政府宏观管理部门与财政部门职责划分不清,仍存在将一部分财政资金切块分给主管部门,由主管部门自主安排使用的问题,而且不少行政主管部门还设立了各种收费项目和基金,拥有大量预算外资金。这种相对混乱的地方财政分配方式,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地方财政分配秩序。

5. 政府层级过多加大了税种的划分困难

分税制财政体制要求各级地方政府都有自己稳定的独立的财政收入与之对应,政府间财政收入的分配办法采用划分税种的办法。政府层级越多的国家,如果税种越多,则越有利于收入划分,但税种不能多得超过国家经济承受能力,进而扰乱市场经济运行、约束社会进步、损害效率和公平。我国现有28个税种,这个数字无论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是从中国经济的承受能力考虑,都不算少,但要将这28个税种在五级政府之间划分,却是相当困难的。如果硬要完整的按税种划分收入,政府层级过多与主体税种缺乏的矛盾马上就会突出出来,各地经济的高度不均衡势必也会引起税种的高度不均衡,从而造成政府间收入分配的不均衡。

三、地方财政改革取向的几点思考

经过三十年的不懈努力,财政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至关重要的一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同时,改革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突出的问题。结合我国未来整个改革开放事业的宏伟战略,今后地方财政改革要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和改革方向,把握财政改革的脉络,有针对性地突出改革重点,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1.树立财政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

树立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财观是今后我国财政改革的必然选择。我国财政改革与发展过程中,限于当期问题的紧迫性,大多从短期利益出发,不注重培养财源,不重视财政支出的长期效应,没有意识到财政的远期风险,导致了诸如非税收入比重过大、财政支出刚性过强、地方政府债务过重、宏观税负过高等问题。因此在今后的财政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必须将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贯彻到地方理财的实践过程,通过优化财政收入结构、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合理配置政府财力资源、解决人民群众最迫切、最关注的实际问题,建立起财政与经济相互促进、财政收支平衡协调、财政运行健康有序的可持续地方财政。

2.进一步完善政府间财政关系

当前实行的“非对称分权模式”有其合理性,像我国这样的大国,中央保持适当的集权是必须的。但现行体制中“本位主义”的痕迹显而易见 ,事权下移、财权上移的状况使基层政府处于困境,行为受到扭曲。因此在未来的改革中,必须摒弃“本位主义”和部门利益,更加清晰地划定政府间的事权,在此基础上划分财权和财力,通过完善均等化转移支付制度和改革税收返还制度,健全地方税制体系,建立起事权、财权、财力相互匹配的财政体制。

3.着力加强“民生财政”建设

让人民的钱更好地为“人民谋利益”这既是政府的宣言,也代表了全体人民的心声。近年来社会财富分配呈现出两极分化加剧的趋势,劳动者报酬的增长远低于资本回报的增长,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并由此进一步抑制了消费的提升,不利于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财政作为再分配环节的主要手段,必须充分发挥应有作用,在以税收政策直接调节收入分配的同时,通过进一步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生态建设、就业再就业等民生领域的支出力度,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使改革开放的成果真正实现全民创造、全民共享。

4.地方公共财政应突出公共性特征,逐步退出经营性与竞争性领域

长期以来,地方财政职能的“越位”与“缺位”并存的问题一直比较突出,一方面财政做了许多应该由市场配置去解决的事情,由于广泛介入了经营性和竞争性领域,对国有企业供应资金,弥补亏损,审批财务收支计划和决算,妨碍了企业市场竞争主体和法人实体地位的形成和确立;另一方面,那些本来应该由政府去做、通过履行财政职能去实现的一些事情,反而因为财力“缺位”而没有能力做到或做得不好。今后财政资金必须逐步退出应由市场配置资源的经营性和竞争性领域,转到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方面来,逐步提高财政对政权建设、教育文化、科学事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公共需要的保障能力。

5.努力打造“阳光财政”

改革开放至今政府职能已经实现了很大的转换,但直到目前仍没有完全到位。完全靠政府自身的动力来推进其改革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强化外部力量的推动和约束,特别是监督的力量。财政的收支行为是政府施政最直接、最具体的表现。因此,对财政的监督,就成为对政府监督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打造阳光财政的意义就在于它将政府行为透明化,从而在根本上使民众对政府的监督成为可能,使纳税人的权利得到充分的保护,使民众与政府之间的委托关系在操作层面真正得以确立和实现,并成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最为现实的突破口。

参考文献:

[1]叶振鹏 梁尚敏:中国财政改革二十年回顾 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2]石 吉 王 辉:公共财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 经济师,2006 , (1)

财政改革发展范文第5篇

1.19*-19*年的财政体制改革。19*年,国家对财政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开始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也即“分灶吃饭”的财政管理体制。我市适应这一体制改革要求,当时的襄阳地区对县市也作出了三项适应性调整。

2、19*-19*年市带县财政体制。19*年起,*作为全省唯一实行市带县行政领导体制的中等城市,市对所属各县市区实行“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定额上交或是定额补贴,收入超基数按比例分成”的财政管理体制。

3、19*年分税制财政体制。根据分税制改革,对我市原有体制引起的分配关系上的变化,从市到县市、到乡镇都依据不同情况逐步实行与中央分税制相适当的财政管理体制。

4、20*年的省管县财政体制。为配合省管县财政体制的顺利实施,一是按照方案,搞好市、县对账、有关债务交接工作;二是在完成好省委托市财政有关管理工作,积极推进“乡财县管”财政体制改革工作;三是重点理顺市区财政体制。

二、大力支持地方财源建设

1、补贴县财源建设。19*年,我市积极争取,促使保康、谷城两县加入全省首批6个“摘帽”县财源建设试点至1987年,两县如期摘掉补贴“帽子”。

2、自给县财源建设。19*年,促使南漳、谷城两个县加入全省三年财政收入过5000万元县(市)财源建设行列。

3、亿元县(市)财源建设。为配合19*年省政府批转省财政厅关于支持部分县市到19*年财政收入分别过亿元、*00万元和6000万元的“亿元县(市)”财源建设活动,其中我市枣阳过亿元、老河口过*00万元。市财政从体制、资金、工作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从而使亿元县市建设在当时取得了明显成效。

4、省辖市财源建设。19*年,我市紧紧抓住省辖市财源建设这一机遇,当年从省财政借回周转金1300万元,19*年借回1200万元,重点支持了原襄棉厂、宏伟厂、化纤厂等一批骨干企业更新改造和产业升级换代,为计划经济时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5、分税制后的财源建设。如在支持新型工业化上,大力支持国企改革,为转制企业原有职工买断身份、促其转变就业观念、重新就业;不断加大科技三项费用的投入,着力引导、支持企业引进和运用新科技、新装备;在农村财源建设上,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农副产品加工转化等项目建设。

三、社会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1、教育事业发展迅猛。农村九年义务教育从2006年起已实现“两免一补”。城郊农村中小学从去年开始实行“两免一补”义务教育。在支持中等职业教育、大专教育上实现了大跨越。

2、科学文体事业繁荣。从预算上统筹安排,确保重点需要,加快了科学普及、文化和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大力支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适应社会变革需要,对文艺创作、文化体制改革、剧院等文艺场馆的维护与管理从政策、资金上给予支持。

3、卫生保健事业兴旺。全市财政部门在支持村级卫生室建设、乡镇中心卫生院建设、以及市区或县城中心医院、中医院建设等方面积极争取上级投入、不断加大本级财政投入,同时争取世行或外国政府贷款投入,使全市各级卫生院、各类医院硬件建设不断上新台阶。

4、社会保障覆盖城乡。全市财政部门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按照先行试点、积极推进、制定政策、规范管理的原则,使全市社会保障体系由改革开放初期仅限于机关事业和国有职工向全体市民延伸,由改革开放初期仅在城乡实行向广大农村逐步拓展。

5、城市基础设施完备。全市财政部门在大力支持城市和县城以及小集镇基础设施建设上,运用财政政策、资金投入等形式,全市城市面貌、规模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四、不断优化财政监督管理

1、综合财政预算管理。从19*年开始探索实施以统筹预算内外财力为主要特征的综合财政预算管理改革与实践。到1996年基本实现了预算外资金管理的“三个还权”;从1998年开始,按照上级要求,全市又开始进行了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