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村循环经济发展

农村循环经济发展

农村循环经济发展

农村循环经济发展范文第1篇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大力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建设新型农村,推进我市生态农业建设,促进全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经市委、市政府研究,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推进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意义

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推进生态农业建设,有利于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和农民的长远生计问题,巩固生态环境建设成果,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发展农业标准化生产,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改变农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有利于农业面源污染的综合防治,保护生态环境,加快我市生态市建设步伐。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对于坚持以人为本,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科学统筹、循环发展、再生利用的原则,以加快全市生态农业建设为目标,大力发展农村户用沼气、畜禽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强化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推动全市农村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二)总任务目标

2006-20*年,发展绿色食品马铃薯基地50万亩,有机食品玉米基地40万亩,有机食品大豆基地3万亩,花生基地*万亩,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4万亩,创建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品牌认证30个,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产值占全市农业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0%以上。全市新建循环经济示范户*000户(户用沼气池),循环经济示范村50个,循环经济示范小区50个,循环经济示范养殖场50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厌氧发酵(沼气)处理率达到60%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到75%以上。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农村居民居住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三)具体任务目标

从2006年开始,我市每年计划新建循环经济示范户2000户;循环经济示范村*个;循环经济示范小区*个;循环经济示范养殖场*个。

三、建设标准和建设模式

(一)建设标准

1、循环经济示范户。庭院布局合理、干净整洁,农具摆放整齐有序,无废弃物和污水,大力发展庭院经济作物,搞好庭院绿化、美化。家禽家畜实行圈养,有一定规模。积极开展太阳能、沼气、秸秆综合利用,庭院内部能够按“生态家园”或“一池三改”模式标准进行建设,沼气池容积一般不低于*立方米,秸秆无乱扔乱堆现象。化肥、农药利用合理,不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2、循环经济示范村。村集体经济实力强,村容村貌整洁,村内主要街道两旁要植树、种花、种草,搞好绿化。家禽家畜实行圈养,养殖户占总农户的40%以上,建池率达到70%以上,能够按“猪—沼—果”、“生态家园”、“四位一体”、“一池三改”等模式标准建设,沼气池容积一般不低于*立方米。废弃塑料薄膜回收利用率达到90%以上,不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化肥利用率达到60%以上。大力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村内外无乱堆乱放、露天焚烧秸秆现象。

3、循环经济示范小区。养殖小区布局科学,规划整齐,干净整洁,基础设施较好,养殖规模在5-*户或占地*亩以上。能够按“生态家园”或“一池三改”模式标准建设,沼气池容积一般不低于20立方米,建池率达到90%以上,小区畜禽粪便处理利用率达到*0%。

4、循环经济示范养殖场。畜禽养殖场布局科学,规划整齐,干净整洁,基础设施好,养殖规模较大,牛存栏量达200头以上,猪存栏量300头以上,羊200只以上,兔500只以上,鸡(鸭、鹅)1万只以上,建设使用小型沼气工程1处,容积一般不低于60立方米(30立方米×2),养殖场经济实力强,科技含量高,带动农户作用强,能够利用沼气工程进行无害化粪污处理,经济、生态效益显著。

(二)建设模式

1、“畜禽—沼—粮、果、菜”技术模式。主要适用于具有一定种、养规模的农户。利用农户现有庭院,在种植葡萄、石榴等庭院经济作物的基础上,按照“空中花果、陆地畜禽、地下沼气”的立体模式,鼓励发展养殖业,同时配套建设沼气池、蓄水池、改造厕所等,形成畜禽粪便进沼气池,沼气用于照明、做饭,沼液用于喂猪、养鱼,沼渣用于粮、果、菜施肥,形成种养业协调发展的良性生态循环。

2、“生态家园”技术模式。主要适用于庭院和养殖规模较大的农户。庭院分为生活区和养殖区,在生活区把太阳能暖房和太阳能淋浴进行配套;在养殖区把沼气池与厕所、畜舍配套建设,庭院内部种、养结合,良性循环。达到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和农业生产无害化。

3、“四位一体”技术模式。主要适用于庭院内能建大棚的农户。即以太阳能为动力,把种养业与沼气建设有机结合,形成日光温室(大棚)、畜舍、种植和沼气池于一体的良性循环生产模式。

4、“一池三改”技术模式。适用于一般农户。即农户在庭院内建造一个沼气池,把猪圈改造成太阳能暖圈,厕所改造成水冲式厕所,厨房墙面、灶台等易脏的地方镶嵌瓷砖等。

各镇街要坚持走试点引路、典型带动的发展模式,在农村循环经济示范户、循环经济示范村、循环经济示范小区发展到一定规模后,积极推进循环经济示范镇街建设,加快我市生态市建设步伐。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促进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推进生态农业建设,量大面广,任务艰巨。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推进生态农业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来抓,精心组织,密切配合,强化措施,层层落实任务目标,切实抓出成效。为加强对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工作的领导,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农业、财政、建设、科技、水务、林业、果树、畜牧、经管、农联社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滕州市农村循环经济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负责组织协调和日常工作。各镇街都要建立健全领导机构,配备专人,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二)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要加大投入力度,市财政在安排使用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综合开发资金时,进一步增加对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投入;鼓励社会投入和群众投入,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投入机制。从2006年起,连续5年,市财政每年拿出1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发展农村循环经济中的沼气工程建设,即主要用于新建户用沼气和中小型沼气工程的奖励补助。奖励补助标准是:每年新建循环经济示范户2000户,每户补助600元;新建循环经济示范村*个,每村奖励*000元;新建循环经济示范小区*个,每个小区奖励*000元;新建循环经济示范养殖场*个,每个养殖场奖励*000元。具体实施方案由市农业局、市财政局制定,并组织实施。

(三)搞好技能培训,为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技术保障。要加强对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和生态农业建设知识的普及,通过举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积极推广循环经济、沼气池建设和管理、沼气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生态农业等知识技术,同时组织有关人员到外地学习先进经验。要进一步加强农村能源技术推广队伍建设,保障经费来源,完善科技服务体系。要继续开展好农村能源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大型沼气池施工建设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实行持证上岗,确保建池安全和建池质量。要切实强化对农民群众的科技培训,搞好各个环节的技术指导,加快技术推广步伐,提高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科学生产和管理水平。

农村循环经济发展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村循环经济 发展模式 原则

农村的循环经济主要倡导的是,在物质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模式,是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进行组成的循环系统。在当前的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步深化的背景下,加强对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理论研究,对实际的发展就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一、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发展原则分析

(一)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分析

农村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要能充分注重发展的循环性,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能得以实现。通过农村循环经济发展,就能够对农村的经济增长方式得以转变优化,从而有效的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实际发展需求得以解决。循环经济的发展也为传统经济发展提供了战略性发展的范式,能促进农村物质循环以及能量的转化能,从而能将资源的利用效率得以有效提升。不仅如此,也能够在资源的合理利用下,对能源的节约以及消耗问题得以缓解。

再者,农村的循环经济发展能够对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得以提升。在循环经济的发展下,实施的是走出去战略,能够对我国的产品出口技术障碍,在循环经济的发展下得以扫清。对循环经济的发展也能对社会和谐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得到有效满足。

(二)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原则分析

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要能遵循相应的原则,这样才能有助于循环经济得以良好的实现。对减量化的原则要能充分的遵循,减少进入生产以及消费中物质以及能量流量的减少,还要能够在单位生产产品对资源利用率方面的提高,要能对废物产生加以积极的预防。

再有就是要能充分注重再利用的原则,在这一原则方面就要能够在消费活动过程中,对物品过早成为废品要能得到有效的避免。除此之外,就要在再循环的原则方面加以遵循,可通过原级的资源化以及次级的资源化方式来进行实现。只有在这些相关的原则方面得以遵循,才能有助于农村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问题和优化策略探究

(一)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问题分析

从当前我国的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实际情况来看,在诸多方面还存在着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受到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制约比较严重。在循环经济的投入物减量化以及再利用等没有得到显著的呈现。还有是在农村能源利用水平的限制方面比较突出,以及在经济市场形成的障碍方面比较突出。而从循环经济技术的制约层面来看,也有着很大的阻碍,在技术的推广层面,以及在经济资金的投入制约层面,还有经济立法层面等。对于这些层面的问题,对农村经济循环经济的发展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二)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优化策略

为能够将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应用得以优化,就要能充分注重措施的科学有效实施,只有从多方面充分考虑,才能保障经济发展模式的应用价值充分体现。笔者结合实际探究了几点措施,希望对实际发展有所裨益。

第一,要想对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充分利用,就要从思想观念上及时的转变。只有从思想认识上得以转变,才能有利于后面的工作得以顺利的实施,各地的政府官员在实施考核过程中,就要能够将社会以及经济等诸多要素进行充分的结合。在相关的宣传工作方面要能不断的完善,还要能充分的利用各媒体以及手段等,将循环经济的宣传工作得到有效完善,并要能够让农民在环保意识上得以树立和强化。通过新的观念加以树立,才能有利于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

第二,要能注重农村循环经济的整体规划设计。只有在整体的框架设计上能够合理化的呈现,才能真正的保障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良好应用。从这些层面来看就要能够在规划的纲要方面能详细化的制定,例如在生态村的建设层面,以及在再循环以及生态保护等层面。都要能够结合实际进行详细的制定。不仅如此,也要能够在农村缓缓经济发展以及法制建设的相关工作上进行优化,保障循环经济发展能有法可依,进行对农村循环经济发展规范化呈现。

第三,加强对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监督力度。对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只有在监督层面得到了有效加强,才能有助于进一步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就要能够对我国的清洁生产促进法以及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规程严格的遵守,对农村的循环经济发展进行推动。还要能够对新的发展形势下农村的循环经济政策措施的实施加强重视。在对农村的经济发展项目进行引进的过程中,就要能对高污染以及高耗能的项目严格禁止,从监督层面进行加强。

第四,注重对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投入。只有保证充足的资金利用率,才能有助于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良好运用。在这一过程中,各地政府就要能够在资金的筹措渠道方面加以拓宽,将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能充分有效的发挥,从而来保障农村的循环经济资金的稳步增长。只有在这些方面得到了充分重视,才能有利于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作用呈现。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当前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不仅要能从整体上提升经济收入,还要注重生态的平衡发展等。注重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作用的发挥,在这些方面得到了充分重视,才能有利于农村循环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进.延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模式选择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2

[2]李军峰,牛建高.新农村建设中民生科技支撑体系构成分析――以河北省平原地区农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

农村循环经济发展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农村 循环经济 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即生态经济。它是从改变传统经济“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式的单向流动,实现了“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良性循环生产模式,使上一个产品的废弃物成为下一个产品的原料,整个生产过程没有废物排出,从源头上减少了污染物的产生和原材料的损失。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工业、农业和消费等各类社会活动。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是循环经济的重点区域。循环经济某种程度上就是保护生态环境的经济,它是解决中国“农村、农民、农业”问题的重要途径。

1 把握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4R原则

现行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对自然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直接危及生存空间,必然导致经济停滞、下降,破坏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和平衡。循环经济以资源循环利用为途径,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能源为重点,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实现经济的循环发展。德国1998年修订的《循环经济和废物清除法》第4条规定,首先要避免产生废物,特别重要的是减少废物的量及其危害性;其次是利用和用来获取能源。这些原则在国际上被简化为4R原则,即Reduce(减量),Recover(再生)、Reuse(再用)和Recycle(循环)。

国内著名循环经济研究专家季昆森提出:减量化原则的运用,可概括为“九节一减”,包括节地、节水、节种、节肥、节药、节电、节油、节柴(煤)、节粮和减人。再利用原则的运用表现为做强加工业,主要体现在对各类农产品及其初加工后的副产品及有机废弃物,进行系列开发、反复加工、深度加工,不断增值。农产品加工后的废弃物多属于原来农产品的组成部分,仍然含有大量有机质,相对开发价值高,开发成本低,且开发技术容易掌握,做好了,其效益可能超过主产业。进一步探索农业节本增效新途径,逐步实现粗放农业向精准农业的转变,如:实施“藏粮于土”、“藏粮于科技”战略,保持和提高我国的粮食综合生产力,处理好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和粮食安全的矛盾;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优势产业带建设,发挥集约种植优势,提高规模效益;推广立体种植和间作套种技术,不断提高复种指数,提高耕地的综合产出效率;做好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配合滴灌技术,逐步实现粗放农业向精准农业的转变。“白色农业”是再循环原则运用的具体体现,“白色农业”目前在农村运用最典型的就是沼气,将人与畜禽粪便、农业废弃物通过微生物发酵产生沼气,可以生产出无公害绿色食品、无污染饲料、肥料、农药以及取之不尽的能源。近几十年来,中国在发展农业微生物能源——沼气方面已取得巨大成绩,在利用农业废弃纤维质资源用微生物发酵技术生产酒精来替代日益枯竭的石油资源方面也取得进展。运用再循环原则,就是要在经营生态环境上做文章,开发安全优质农产品。

2 关注农村循环经济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

就整个社会来讲,发展循环经济必须进行资源审视,密切关注资源循环中的开采、消耗、废弃物产生、农业产业链延伸、资源再生等各个环节的基本途径和重点领域,农村循环经济也不例外。

在资源开采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在农业资源利用方面,以提升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的利用效率为重点,尤其是对生物质能和微生物资源进行循环利用方面探索新的发展思路;在资源消耗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时时处处考虑节能降耗;在废弃物产生环节,要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在农业“废弃物”处理方面,实行资源化利用,实现种植业生产所积累的生物资源全程化利用,畜禽养殖业低排放与粪便利用的资源化;在农业产业链延伸方面,实行清洁生产,使上一环节的废弃物作为下一环节的资源,增加价值链,拓展农业产业化空间;重点关注农业产业循环链的内生延伸与产业联动,加强农业产业循环链整合思路、途径与模式,拓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域;在再生资源环节方面:要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

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不合理地农药用药及化肥施用、畜禽粪便排放、农田废弃物处置等,造成农业系统中水体——土壤——生物——大气立体交叉污染。研究表明,我国每年因过量、不合理施肥造成1 000多万吨的氮流失到农田之外,污染地下水,使湖泊、河流和浅海水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导致水藻生长过盛,水体缺氧、水生生物死亡;同时,施用的氮肥中有很多以温室气体氧化亚氮形式逸失到空气里。

在社会消费环节,要大力提倡绿色消费。在农村社区建设方面,着力建设循环型社区,开发沼气、太阳能等可再生利用能源,减少外部能量输入,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实现农村社会生活的“干净化”消费,改善生活环境。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实际上是一种技术范式的革命。近期,应重点在农业清洁化生产的技术链接、绿色生产技术和农业资源多级转化、高效利用与废弃物再生技术、循环农业技术标准规范、农村生态小城镇建设技术等层面,开展整合与集成研究,建立相对完善的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绿色技术包括用于消除污染的环境工程技术,进行废弃物再利用的资源化技术和生产过程的无废、少废及生产绿色产品的清洁生产技术等。建立绿色技术体系的关键是积极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尽可能把环境污染的排放消除在生产过程。

3 探索农村循环经济的合理框架和典型模式

生态农业是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下,根据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规律建立起来的综合农业生态系统,是把农业生产、农村经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融为一体的新型综合农业体系,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有机统一。积极探索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就是要根据生态循环再利用、再生产的循环链的原理来抓农业生产,发展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统一,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探索和推广农村循环经济的产业发展模式。只有从资源、环境、产业与消费以及综合循环经济的角度,探索以“无害化、低排放、零破坏、高效益、可持续”统筹规划农业与农村产业、农村生产与生活、农村社区建设与城镇化发展,深入研究我国循环型农业的发展与重点领域,才能合理构建循环型农村经济体系。

农业是栽培农作物和饲养牲畜的生产事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农业还包括林业、渔业和农村副业等项生产在内。因此,农业循环经济框架可以从“四个方面”为主线来形成,即以粮食及其他农副产品龙头加工企业为依托的加工企业循环经济链条;以畜牧、水产生产加工企业为依托的畜牧、水产加工循环经济链条,大力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原料,加工企业要采取先进节能、无污染技术改造传统工艺,提高企业的比较效益;以林业及其加工业为依托的林业循环经济链条;以秸秆综合利用为重点的秸秆循环经济链条。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领导干部循环经济知识读本》一书,总结了我国农村循环经济的主要产业发展模式以及障碍与对策,认为目前农村循环经济主要呈现四大产业发展模式:种植业与养殖业的循环生产模式、以沼气为纽带的循环生产模式、农业与农产品加工业的循环模式、区域一体化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例如,珠三角地区的“基塘”符合系统模式,江南地区的“鸭稻共生”系统模式,北方的“四位一体”系统模式、南方的“猪——沼——果——猪”系统模式等,都是我国农民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的比较具体而典型的农村循环经济模式,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可贵的理论和实践的借鉴。

4 构建合理的生态村镇体系

农业是百业之基,而“三农问题”是中国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生态型村镇建设,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形式,并要求从四个子系统来着力构建:一是循环经济产业体系。主要涵盖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服务业三大产业,它要求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工艺和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办好生态旅游、绿色饭店和各种绿色服务业。加快传统农业向工业型大农业发展的步伐,培植农业循环经济载体。一方面,搞好循环型农业工业园区建设,制订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聚集的工业园区发展规划,以生产要素为纽带,将具有上下游共生关系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集中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园区内,实现有害污染物在园区内的闭路循环。另一方面,做好农副产品出口基地园区建设,大力推进出口农产品的清洁生产,使农副产品达到质量、环保等方面的国际标准。二是村镇基础设施体系。重点是水系统、能源系统、交通系统和建筑系统。要解决水量不均、水质不高的问题,积极治理和预防水、旱灾害,做好做足“水文章”;要大力开展节能降耗工作,推行可再生能源,如发展沼气、太阳能、小水电、地热能、潮汐能、风能等;要完善农村道路布局工作;大力推行建筑节能省地治污技术,使用新型环保建材,体现地方特色建筑风格。三是生态环保体系。要精心挑选搭配绿化树种,有效治污和分类回收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垃圾等。四是社会事业体系。要树立全面的发展观,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对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统筹规划,整体推进。

构建合理的生态村镇体系,关键在于先行设计,也就是说要从规划设计、环境设计、住区设计、产业设计、景观设计等五个方面进行整体策划和设计。

5 健全的制度和法律保障

农村循环经济更被专家称为化解“三农”问题的经济模式。循环经济在我国被提出并重视后,大都把视角放在城市工业上,其正确性是毫无怀疑的。因为循环经济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西方发达国家正是因为工业不循环发展造成了严重工业污染而逼出循环经济的。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70%以上的农业大国,跟工业化程度很高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国情有很大的区别,加上我国存在严重的“三农”问题。我国的农业生业生态、农村污染、农民人均资源贫乏,都有待循环经济解决。因此,我国发展循环经济要突出农村,要以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来解决“三农”问题。建立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保障体系,制定相应的政策保障体系与扶持措施。近期考虑开展循环农业促进法的前期工作,尽可能出台“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从税收、金融保障等方面制定促进循环型农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十一五”期间以国家投入为引导,建立多元化的投入体系,在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农作物秸秆与畜禽的粪便资源化与无害化处理、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清洁生产与产业链整合、农村社区“净化”等方面在全国开展若干个示范工程建设,以带动农业循环经济的广泛应用。

国家应立即着手制定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开辟资金渠道,建设若干领域的农业循环经济的示范工程,加强制度创新,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发展现代化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参考文献

1 解振华.领导干部循环经济知识读本[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

农村循环经济发展范文第4篇

它是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模式,它强调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表现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方式,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而农业循环经济则是要遵循“4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再思考(Rethink)的行为原则来指导农业生产,发展国家经济的基础产业,切实解决“三农”问题,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循环经济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我国国情决定我们必须推行农业循环经济

我国是一个人口密度高、人均资源贫乏的国家,且我国农业人口多,同时,农业环境污染非常严重。如果仍以传统粗放型高消耗、低产出、高污染的生产方式来维持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农业资源输出会更加严重,农业生态环境状况将会进一步恶化,农业的有限资源将加速耗竭。农业环境和资源所承受的压力反过来对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会产生严重的制约作用。所以必须转变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强力推行循环经济。

2、农业生产现状迫使我们必须推行农业循环经济

随着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演变,现代工业的成果应用于农业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大量运用农业机械,施用化肥、农药,使用石油燃料、塑料薄膜,使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但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过多施用化肥、农药,使用塑料薄膜,造成土壤质量下降,农产品农药残留量的增多使食品安全性受到影响,农机具。石油燃料的广泛应用增加了对大气的污染。养殖业的迅猛发展造成了畜禽粪便无法全部用作农家肥,排入河中又造成了新的污染。上述问题如不尽快予以解决,将严重阻碍农业可持续发展步伐。因此,必须尽快强力推行农业循环经济。

3、国际经济发展形势要求我们必须推行农业循环经济

在我国加入WTO后,市场的国际化要求我们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重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我们的农业只有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发展循环经济,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为追赶国际经济发展领先水平,我们必须在推行循环经济上下大功夫、苦功夫。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更应强力推行循环经济。

4、农业的自身特点推动我们必须推行循环经济

第一,农业与自然生态环境紧密相连、水融、密不可分,使农业经济系统更易于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第二,农业与人类自身消费最贴近,人类处于食物链网的最顶端,是自然的一部分,参与整个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转换,这为循环经济要求从根本上协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为直接的实现途径。第三,农业的产业构成特点更易于发展循环经济。农业产业系统是种植业系统、林业系统、渔业系统、牧业系统及其延伸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业系统、农产品贸易与服务业系统、农产品消费系统之间相互依存、密切联系、协同作用的耦合体。农业产业部门间的“天然联系”、农业产业结构的整体性特征,正是循环经济所要建立和强化的,是建立农业生态产业链的基础。如此,我们更应强力推行农业循环经济。

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要明确两个基本思路

循环经济作为生态保护型经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要明确两个基本思路:

1、要用循环经济的运作规律来防治农业点源和面源污染。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不合理的农药及化肥施用、畜禽粪便排放、农田废弃物处置等,造成农业系统中水体-土壤-生物-大气立体交叉污染。

2、要以农业循环经济引导传统农业向工业型大农业发展,引导资源耗费型农业向资源循环利用型农业转化。农业生产是人类有意识地干预自然生产过程。将循环经济理论引入农业领域来组织引导并协调农业生产,或者将农业作为一个工程,借鉴运用工程项目论证、立项、设计、施工和评估等办法,通过对资源的再使用和再循环利用来促使污染或废弃物减量化,达到生产和环境保护相容的理想状态。

三、推行农业循环经济应坚持并灵活运用“4R”原则

1、减量化(Reduce)原则农业上应用减量化原则最科学、灵活的方法就是“九节一减”:

(一)节地。选用高产优质的农作物新品种,生产同样重量的农产品,土地可大大减少;推行间(套)立体栽培先进技术等,提高复种指数。

(二)节水。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推广先进实用节水技术。

(三)节种。种子企业提供高质量的种子,农民科学用种如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抛秧技术和农作物营养土(钵)育苗小苗移栽等先进技术。

(四)节肥。科学施肥,推介生态有机肥,递减化肥用量。

(五)节药。科学合理使用农药,严禁生产与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和过量用药,大力推广综合防治、生物防治办法,大力发展沼气,用沼液代替农药,运用生态良性循环办法来吸引和繁殖各种鸟类,防治病虫害,采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六)节电。大力推广各种先进的节电技术、设备、产品、工艺和科学的管理方法,节约广大农村的生产和生活用电。

(七)节油。农业机械和农用运输设备中推行节油技术。

(八)节柴(煤)。推广先进实用的省柴灶和用农作物秸秆、稻壳、木屑。竹屑废料加工的清洁碳;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节煤技术。

(九)节粮。采用科学的养殖方法,畜牧提高养殖业的肉料比,节约粮食。

(十)减人。有效转移农村劳动力,减少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民。

2、再利用(Reuse)原则

坚持并灵活运用再利用原则,就必须做强农产品加工业。根据再利用原则的要求,对各类农产品、山区土特产品。林产品、水产品及其初加工后的附产品及有机废弃物利用生物技术、工程技术、核技术等高新技术手段,进行成分分析,开发新的产品,延伸产业链,反复加工、深度加工,不断增值。

3、再循环(RecyCle)原则

运用再循环原则,大力发展“白色农业”—开发利用微生物资源。开发微生物资源,可以缓解能源与环保的矛盾。#p#分页标题#e#

4、再思考(Rethink)原则

运用再思考原则,就是要着力经营生态环境,开发安全优质农产品。

四、面向循环经济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1、以生态农业建设为基础、开发

无公害农产品与绿色食品为目的的渐进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综合生态农业是困地制宜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应用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及“整体、协调、循环、再生(自主)”的原则,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全面规划、合理组织农业生产,对中低产地区进行综合治理,对高产地区进行生态功能强化,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持续发展、达到生态与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和经济、生态、社会(文化)三大效益的统一。它既是农、林、牧、副、渔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以生态农业建设为基础、开发无公害农产品与绿色食品为目的的渐进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和实践意义,应大力提倡。

2、以有机农业建设为基础、开发

有机食品(产品)为目的、发展有机产业为手段的跨越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开发有机农业、发展有机产业是保护生态环境、节约稀缺资源、发展农村经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保障人体健康的需要,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有效防治面源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建设生态省、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建筑新的经济增长点、变生态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打破国际“绿色壁垒”的重要举措。有机农业在环境保护和农业污染防治上较彻底,发展有机产业与循环经济理念基本一致,可跨越式地发展循环经济。因此,应全力推动以有机农业建设为基础、开发有机食品(产品)为目的、发展有机产业为手段的跨越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应用。

五、保障措施

1、制定相关法律

加快制定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法律法规。着手制定绿色消费、资源循环再生利用、开发安全优质农产品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把农业循环经济法制化。同时要制订充分利用农业资源的经济政策,在税收和投资等环节上采取经济激励措施。

2、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加大科技创新,研究多种具体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特别是体现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市场化之路的循环模式。对现已开发出来的优良循环经济模式进一步加以改进、推广,尽快摸索出农产品反复加工、深加工的模式与技术;还要加大对白色农业的研究开发力度,进一步开发微生物资源。

3、大力宣传,着力培训

农村循环经济发展范文第5篇

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循环经济成为了我国农业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环境与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也成为了当今国际经济学最关注的话题之一。本文主要从循环经济和国际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入手,分析了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发展农村循环经济与国际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及其意义。

关键词:循环经济;农村循环经济;国际贸易;可持续发展

国际贸易与循环经济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下已经成为了人们高度重视的话题,而对于农业大国的中国,农村循环经济与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容滞缓的研究话题之一。

一、循环经济、农村循环经济和国际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述

循环经济是一种将资源有效合理运用、生态工业、清洁生产、绿色消费等融合在一起的新形态经济。其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它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使用和再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为目标,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方式,属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形态。

农村循环经济是指把循环经济的思想与农村的生产和生活相结合,通过对很有限的资源的高效配置与利用来解决农村的环境污染等问题,从而实现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经济。

国际贸易可持续发展就是指一个地区或者国家的国际贸易与其经济、生态环境、社会效益等紧密联系,并保持这样的状态的一种持久的发展。也就是说在遵守国际贸易发展的内在规律的基础之上,通过合理利用和配置有限的外贸资源以及各种科学的方法来建立健全的国际贸易体制,不断完善国际贸易的的运行机制,提高国际贸易的发展效率,以确保国际贸易与经济、社会发展等各个方面协调发展。

二、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循环经济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这些国家由于工业未实现循环发展而造成了严重的工业污染而不得不走向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所以当循环经济在我国被提出以来后,大多数人都把视角放在了城市的工业上,而不是农村。而我国恰是一个农村人口占了超过总人口的70%的农业大国,大部分的农村污染较为严重,再加上资源的匮乏,使得在我国农村发展循环经济势在必得。

三、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资源的浪费与环境的破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际贸易与经济快速发展,与此同时,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我国的资源问题与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虽然我国资源丰富,但是众多的人口使得人均资源水平和世界水平相比较低,然而资源的浪费和消耗却高于世界水平。在我国高投入、高消耗以及资源不足的增长方式下,高排放和高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严重受阻。

(二)粗放型的国际贸易的增长方式。

“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收益”这一粗放的发展模式是我国国际贸易长期实行的一种方式。这种增长方式的弊端在于出口商品对资源的依赖过高,资源利用率极低。出口商品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型产品占了较大比重,对环境的污染就较为严重,而出口越多,资源的消耗就越大,环境的破坏就越严重。

(三)进出口商品的商品结构。

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出口的商品多集中于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如纺织业、化工制造业、采掘业,而这些行业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且对环境带来极大的破坏。然而,我国所进口的商品中主要是科技含量高的工业品或者是原材料和资源。此外,西方的发达国家用贸易的方式将环境污染向我国转移,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

(四)绿色贸易壁垒的出现。

我国商品出口到其他发达国家时,还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对我国的商品在各个方面的环保要求较高。例如生产、开发、包装以及使用等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国出口产品的包装与运输成本,造成我国产品的比较优势消失,且降低了本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贸易摩擦,对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不利。

四、实现农村循环经济与国际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一) 树立农村循环经济的理念,明确其与国际贸易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是实现我国国际贸易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统筹考虑环境、贸易与农村循环经济的关系,提高环境质量,促进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国际贸易与农村循环经济的共同发展。

(二)建立促进国际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法规

我国虽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措施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但是仍然没有一部完善的有关于循环经济的法律制度。因此,我国应该通过制定一系列规范化的绿色贸易法律法规,形成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框架体系。

(三)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在大力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时代,国际贸易的发展应该坚持和维护环境保护,保护好自然生态的平衡,坚决改善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状况。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坚决杜绝贸易生产中的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破坏,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国际贸易。

五、发展农村循环经济与国际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一)改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的状况

农村循环经济倡导的经济的循环发展,主要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而不是资源的过度开采,主要是利用各种资源的利用程度,以及在不同程度上的可利用性,改善资源浪费,促进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二)促进国际贸易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改变

农村循环经济的核心是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其强调的是农业资源的再利用和再循环,目的是实现对资源最大限度的配置利用和环境的最大限度的保护。因为农村循环经济强调的是增长方式的变化,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国际贸易增长方式的变化,使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三)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

在农村循环经济的理念下推动农产品的创新,利用绿色资源的优势,利用中国人多地多的优势,坚决抵制外国垃圾食品进入中国境内,优化进出口结构。

六、结语

一直以来,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几乎都是以破坏生态环境与其规律为代价的,这种发展形式虽能促使经济得到短时间的发展,但是不利于国际贸易的长期发展。而循环经济的出现,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循环经济的投入低、消耗低、污染少且效益高等优点,给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有助于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参考文献:

[1]张秀丽.对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思考[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报,2011(10).

[2]李红.浅谈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2010(03).

[3]易露霞,刘芳.在循环经济理念下实现国际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J].中国市场.2场.2009(Z3).

[4]李军.循环经济与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J].国际经济作.2009(06).

[5]王桂兰,刘莹莹.发展循环经济 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