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村三资整改工作总结

农村三资整改工作总结

农村三资整改工作总结

农村三资整改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全面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制度化,重点解决农村集体“三资”清产核资不彻底、“三资”管理机构不健全、“三资”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健全,纠正肆意挥霍、贪污、侵占、截留挪用、非法转让、低价发包、低价租赁农村集体“三资”等损害群众权益的突出问题,强化整改落实,注重源头治理,建立和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监管长效机制。

二、整治重点

(一)农村集体“三资”清理情况。主要包括:是否全面完成清产核资工作(含延伸开展村民小组清产核资工作),未开展或未全面完成“三资”清理村、组的数量及原因;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负债清查核实情况;资产和资源的承包、租赁等经济合同的清理情况等。

(二)落实“三资”监管制度情况。主要包括:贯彻落实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监督管理的实施意见》和市纪委、市监察局、市农业局、市财政局《关于进一步抓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制定出台本地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的具体办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制定及执行情况;民主理财监督及以财务公开为重点的村务公开情况等。

(三)机构队伍建设情况。主要包括:已落实了“三资”委托的乡镇,乡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机构完善和专职人员配备情况,以及工作经费保障情况;未落实“三资”委托的原因等。

(四)“三资”监管信息化平台运用情况。各乡(镇)、村阳光农廉网常态化运行情况。主要包括:农廉网建设完善情况;农廉网信息更新情况;“三资”监管平台运用情况等。

(五)农村集体“三资”违纪违法案件查处情况。主要包括:对群众反映的农村集体“三资”违纪违法问题查处是否到位,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人员廉政教育是否到位等。

三、时间步骤

农村集体“三资”专项治理的时间从本方案下发之日起至今年8月底结束,分为全面自查、重点检查、整改落实3个阶段。

(一)全面自查阶段(5月至6月)。各乡镇要对照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监督管理的实施意见》和市纪委、市监察局、市农业局、市财政局《关于进一步抓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件的有关要求,认真组织开展自查,落实工作任务,总结工作经验,找准问题,分析原因,及时整改,真正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自查面必须达到100%,并形成自查总结书面材料于6月20日前分别报市农业局(经管站)和市纪委(廉政办)。

(二)重点检查阶段(7月)。市纪委、市监察局、市农业局、市财政局将根据各乡镇上报的自查情况,结合群众举报,对社会反映比较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的地方组织力量进行重点检查,对各乡镇开展专项整治情况进行评估验收。

(三)整改落实阶段(8月)。对于专项整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明确整改时限,确保整改到位。各乡镇要将专项整治工作情况形成书面总结报告,于2014年8月10日前分别报市农业局(经管站)和市纪委(廉政办)。

四、责任分工

专项整治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市纪委监察局负责督促协调,重点查处违反“三资”管理的人和事;市农业局及市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负责做好“三资”的日常管理、业务指导等;市财政局负责对“三资”的财政监督,并会同农业部门加强对村集体会计的指导服务。

五、工作要求

农村三资整改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十三五”时期,西海社区在“十二五”快速发展基础上抓住新机遇,取得新突破,实现新跨越的五年。西海社区在珠街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精神,紧紧围绕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总体的发展思路,团结和带领全社区党员干部、群众坚定信心,扎实工作,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建设和谐社会为目标,团结拼搏,真抓实干,扎扎实实推进社区各项工作,团结和带领社区居民努力建设和谐、稳定、发展的西海社区,圆满完成了“十三五“计划确定的各项任务,开创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一、“十三五”期间工作

(一)“十三五”期间,西海社区居委会农村经济总收入1032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每年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12500元,增15%;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二)脱贫攻坚工作

西海社区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1户48人,已脱贫5户21人,2017至2019年危房维修加固(含四类人群)19户,按照补助标准已维修加固完成,验收合格,全部搬迁入住。2018年至2019年按照补助标准2000元每户,完成人畜分居改造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利益联接机制有序开展,档案资料齐全规范。

(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十三五”期间社区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区相关文件精神,围绕“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三大工作重点,在稳定粮食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普及农业机械操作,节约生产成本。一是抓住粮食生产不放松,粮食产量295万吨,大牲畜存栏1.7万头,家禽存栏0.35万只,大棚蔬菜种植面积达120亩,渔业养殖520亩。二是大力改善人居环境,节约耕地,以旧村改造及新村建设为主。三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旅游度假、休闲、观光农业,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以葡萄种植、莲藕种植、福海度假村、田源乡等带动观光农业,淡水鱼养殖专业合作社及莲藕种植实现土地流转1200亩,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业生产发展后劲。四是加大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力度,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农民主要经济收入依靠外出务工为主,培养懂技术人才,先后培训500多名技术人才,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三)基础设施建设和旧村改造新居建设

以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为动力,拆除危旧房480余间,新建房441间,加快李家村、黄泥坝村旧村改造,推动5、6、8、9、10、11组新村建设,加大人居环境提升的整治及全国文明城创建力度。改善居住环境。

2016年至2020年投资20万元改造明珠路太能路灯,15个村民小组配备25名保洁员,主道路8名保洁员,清扫村内道路及公共场所,全面治理“三堆”现象,共清除1300余堆。做到村内垃圾统收统运,集中送街道垃圾处理站统一处理,进一步净化美化村内环境,认真实施南盘江二期征收,现拆除房屋300余平方米,完成上河村4、5、6、7组南盘江综合治理第二期共407户评估工作。大力整治清理拆除豪华墓、活人墓44冢,加强对居民移风易俗的教育,倡导文明和谐的新风尚。

(四)民生工程硕果累累,惠农政策逐项落实

民主工程和党的惠农政策涉及千家万户,是党和国家大力推行民心工程,更是紧密联系着广大农户的切身利益,我们努力把好事做好,好事做实,五年来社区共建设完成和落实的民生工程与惠农政策有:

1、2016年至2020年新建上河村四组活动室及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总投资480万元。新建地基110套,总投资950万元。

2、2016年至2020年实施李家村旧村改造130套,总投资5200万元。

3、2020年七组建新居140余套,总投资7000万元。新建活动室一个,总投资310万元。三组建新居41套,总投资2050万元。新建活动室一个,总投资110万元。十组建新居40余套,总投资2000万元。新建活动三个,总投资291万元。

4、认真完成扶贫开发项目珠街一中至李家村(三珠道路硬化工程)总投资45万元

5、耕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补贴等都严格按政策兑现到位,坚持执行政策不松,措施不截留。

6、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逐年上升。

7、低保、残疾人补贴等工作落到实处。

8、全力配合好东面山治理、东过境高速公路、三江大道、内圩河治理、南盘江治理一期、二期工程等工作。

(五)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1、提高方便群众办事效率,改造一站式大厅服务点内85平方米的工能,提升服务质量。

2、全力维稳,做到矛盾不出村,问题不上交,针对当征收、拆迁、迁坟,土地使用性质等矛盾突出,建房矛盾突出,信访形势严重的局面,社区将全面落实信访工作为主,健全群众工作站工作制度,加强日常矛盾纠纷排查和化解力度,确保把矛盾隐患解决在萌芽状态。

二、发展中存在困难和问题

1、农业产业化水平还不高,农民收入增长不快,特别是优质农产品和龙头企业较少,加工能力不强,市场流通不畅,从一定程度上制约农业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2、土地问题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尤其是黄泥坝村、李家村土地问题,新村无法建盖,产业结构调整、二、三产业发展不快。

3、经济发展后劲不足,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和潜力没有充分地挖掘出来,个体私营企业发展较慢。

4、经济总量偏小,经济结构还不够合理,产品单一性,产业形不成规模,企业质量运行不高,质量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意识不强。

三、“十四五”发展思路

未来五年是中共精神的关键阶段年,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我们将切实增强“创新意识、争先意识”。

1、西海社区居委会农村经济总收入在9071.32的基础上增2318万元,增25%。农民人均纯收入在10024元的基础上增3007元,增30%。

2、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新农村建设,力争帮扶资金,向下动员群众参与,纵向沟通协调,横向宣传动员,力争“十四五”期间内计划完成西海1、2、3、4、5、6、7、8、9、10、11、12、13、14、15组总长21752米的村内道路建设,明珠路及村内35000米的污水管网建设,新建10个水冲式公厕,新建村史馆一个,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1000亩西海田源综合体开发项目尽快落地,新建西海社区3、5、6、9、11组(12、13、14、15李家村)活动室,全面推动3组、4组、10组、11组新村二期建设,5组、6组、8组、9组、10组、11组新农村建设。

3、民生工程和惠农政策:农村合作医疗覆盖98%,参合率

98%;低保、残疾人补贴发放到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逐年上升。

4、配合街道完成“三江大道”工程后期工作及南盘江治理一期、二期建设工程工作。

5、全力推进新村建设、土地流转工作,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推进社区经济发展。

6、购置垃圾清运车4台,清扫车一台。

7、积极争取多方资金,努力完成西海鱼场长2800米,宽6米的排涝沟“三面光”工程及沈家大闸沟渠“三面光”工程。

8、维稳工作抓实抓细,社区居委会全体干部要时刻提高警惕,要深入到一线,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

9、安全生产工作,要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格责任追究,坚持执行一票否决权,确保全年无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发生。

10、努力完成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在今年的工作中,社区班子团结一致,携手并进,攻坚克难,开创了一个良好的局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改善民生,不断开拓进取,争取取得更好成绩。

西海社区党总支

农村三资整改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中央“二十字”方针和省“五新一好”要求,坚持以“三清八该五普及”和“三绿两处理”为切入点,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点整治建设,以发展“一村一品”产业为着力点,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文明村庄建设,提升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强指导服务,创新工作机制,丰富工作内涵,推动新农村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二、目标要求

1、村点规模。按照县新村办排,根据我镇实际,年,排1个省级新农村建设村点。

2、选点原则。年村点以30-50户的自然村为主体,也可以适当搞一些较大规模的村庄。申报工作要坚持四个优先原则:一是农民自愿原则,新农村建设申报须有90%以上村民签字同意。实行动态管理;二是工作基础原则,村庄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条件较好,工作基础扎实。群众积极性高,“三绿两处理”和“三改”工作提前实施,成效明显的优先排。三是地域优先原则,向村水泥道沿线的村庄以及相对集中连片的村庄优先;四是项目衔接原则,选择已列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以及各类涉农项目实施点的村庄。

3、选点方法。按照省“九步法”的要求开展选点定点。一是广泛宣传发动。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筛选候选村庄,按1:2的比例筛选候选村庄。三是深入调查摸底。分类排队,确定拟选试点自然村。四是选举理事机构。召开群众大会或户主会议,民主选举产生村民理事会。理事会成员要有威望、有公心、有能力、有牺牲精神、有苦干实干作风。五是制定村庄整治规划。编制村庄整治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新社区建设规划。六是确定建设项目。建设点根据本村实际,确定村庄整治项目和产业发展项目。七是算好两笔帐,做好各个项目资金预算。一明确各个项目农民应自筹多少钱,投多少工;二政府补助多少钱和社会可能帮扶多少钱。八是分户签订协议。根据建设项目和分项算帐结果,与每户农民签订协议。九是组织逐级申报。拟选村点选点定点各项工作完成后,按照省里规定的申报程序,组织申报。

4、时间排。(1)、一季度,年元月30日以前完成村点申报工作。春节前后完成村庄整治规划和“一村一品”产业规划,积极搞好再宣传、再发动,春节前后迅速开展各项建设任务,拆除影响规划的猪栏、厕所、空心房和危旧房,做到早宣传、早规划、早部署、早动手。重点完成选点“九步法”工作;完成“四个规划”即:村庄长期规划、村庄近期规划、村庄产业发展规划、产业分户规划;完成村庄基本绿化,要求村均种植300棵果树、500棵杨树。完成村庄整治建设前期拆迁和建设工作。

(2)、二季度,09年5月1日前完成村庄的“三清”和“改水、改厕”任务,6月20日前完成“改路”、“改沟”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和污水处理”工作。“改水、改厕”由原来的物资补助改为资金补助,每户补助500元。全面启动县、乡、村产业发展和“三村十星”创建活动以及整体推进工作。

(3)、三季度,9月前完成村庄的整治扫尾工作和“五普及”任务,完成软件归档整理工作,抓好产业发展和“三村十星”创建活动,各项工作整体推进。迎接县新村办督查,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整改。

(4)四季度,09年10月,全面整改到位;12月全面完成年的新农村建设任务。做好村庄各项管理长效机制建设工作。

三、工作重点

年全镇新农村建设工作在全面推进“五新一好”的同时;突出“五个工作重点”。

1、突出产业发展,大力推进“一村一品”建设。始终以产业发展为着力点,坚持规划先行。大力发展蛋鸡、葡萄、荸荠等特色产业,以“一大四小”工程为契机,着力普及庭院经济。培育3-5名以上特色种养业大户和能人,积极稳妥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和土地适度规模经力争新农村建设试村点初步形成“一村一品”产业,农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县整体水平。

2、突出“三清八改五普及”和“三绿两处理”,大力推进村庄整治建设。着力解决“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用洁净能源”这五个农民最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村庄整治水平,不断丰富村庄建设内涵。按照县新村办的要求,认真做好改路、改房、改水、改厕、改橱、改栏、改圈、改线和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大力推进村庄“三绿”工作,即庭院绿化、道路绿化、村旁绿化,逐步实现“路边有绿树、庭院有绿荫、活动有绿地、视野有绿廊”,村庄绿化率达35%以上。按照“三化、四结合”(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与农村改水、改厕结合、与发展沼气结合、与普及使用农村有机肥结合、与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结合)的要求,搞好村庄垃圾处理工作,建设村点要建一个简易垃圾填埋场,配备村庄保洁员,制定卫生保洁长效机制。提高改沟水平,实现村庄沟渠相通、排污流畅,切实达到村点“绿化美化净化”要求,使村庄人居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3、突出“三村十星”创评,大力推进文明村庄新风尚建设。积极开展“三村、十星”(文明村、致富村、和谐村,守法星、计生星、和睦星、团结星、养老爱幼星、恩爱星、环卫星、致富星、公益星、新风星)创建活动,经常性开展“星级户”、“五好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生动活泼的创评活动,加大宣传表彰力度,逐步形成“家庭和睦、邻里和谐、诚信友爱、崇礼尚”的良好风尚。加快推进“农家书屋”建设,广泛开展科技文化、通俗文化和法制文化建设,大力宣传创业文化,积极实施“新农村、新家庭”计划,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农村新社区建设,推进文明和谐村庄建设

4、突出村两委与理事会交叉任职,大力推进新农村长效管理机制建设。在新农村建设点推行党支部领导下的村两委班子、村民小组、党小组与新农村理事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组织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管理模式,完善农民理事会功能,从制度机制上改变理事会临时性、松散性等不足,实行理事会两年一届的选任制度,确保其管理职能的长期性和稳定性。认真总结经验,加强机制创新,健全和完善新农村建设的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帮扶机制,督查考核机制,协调推进机制,村民自治和长效管理机制。

5、突出返乡农民工创业帮扶,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积极鼓励农民工返乡参与新农村建设。一是鼓励农民工自主创业,按照各级相关配套政策,给予返乡农民工创业支持;二是培养成为经纪人或农民合作经组织带头人;三是吸收参加村民理事会及村民理财小组,提供就业机会。鼓励他们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结合新农村试点基础设施建设,给予更多的就业机会。

四、具体要求和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一是要充分认识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的重要性。要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对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作用和所肩负的历史责任,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把建设新农村作为一件大事,真正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二是要配齐配强新农村建设的人员力量,落实工作经费,保障工作运转。三是要出台工作思路。制定详细、具体、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载体,大张旗鼓地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宣传发动,把新农村建设作为镇里的一项中心工作抓好。

2、宣传发动,激发农民活力。一是广泛动员广大农民群众自觉、自愿、积极地投身新农村建设。要进一步把宣传建设新农村的惠农政策贯穿于新农村建设全过程。二是充分尊重农民群众意愿。试点村建设要坚持自主申报的原则,整治工作怎么搞、搞到什么程度,都由群众说了算。三是积极引导和帮助乡村建立理事会,建立健全新农村建设的长效管理机制。四是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活动。要利用广播、电视、宣传窗、宣传车等各种载体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五是要做好各级典型的宣传推广工作,推荐报道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要推出一批“五新一好”的各类典型,要整合资源和力量,全面深度报道我镇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和经验。

3、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实施。要认真总结近几来试点工作的经验与教训,切实提高操作水平,精心组织实施。尽快完成村点各项规划任务,编制村庄整治规划要充分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坚持因地制宜、注重生态、适度超前、功能齐全、彰显个性、注重节俭的原则,突出抓好村内绿化工作。集中民智、听取民意,确定村点年度内“八改五普及”和“三绿两处理”建设计划。驻点干部、乡村干部要会同村点农民,认真分析市场需求和村庄产业基础,把具有比较优势、发展潜力大的产业列为主导产业,并尊重农民意愿把产业规划到户,要因势利导,把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起来。要加强规划的执行,坚决防止规划流于形式,停留在纸上。要按照明“五新一好”的整体要求,培训新型农民,乡风文明有新面貌,丰富新农村建设的内涵。

农村三资整改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一、继续坚持在宏观调控中加强农业,切实加大对“三农”的投入支持力度

近两年,在国债资金总规模逐年减少的情况下,党中央、国务院坚持在宏观调控中加强农业,国债投资重点加强了对农业和农村等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2004年,在国债总规模减少300亿元的情况下,全年共安排农林水利气象和扶贫国债投资约380亿元,总量比上年增加,占当年新增国债的比重有所提高。加上正常的中央预算内投资,全年中央政府支农投资规模达540亿元,对促进全年粮食大幅度增产和农民收入较快增长,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按照中发〔2005〕1号文件精神,今年要在稳定现有各项支农投资的基础上,新增国债投资和经常性预算内投资切实向“三农”倾斜。目前有关部门已对今年新增国债投资和预算内投资作了初步安排,总的情况是,全年用于农口的国债投资绝对量比上年有所减少,但所占比重继续提高,充分体现了“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做到了在宏观调控中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真正体现了对“三农”倾斜的指导思想。

应当看到,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投资需求强劲与政府支农投资严重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水利建设仍将处于大规模建设期,投资缺口较大。因此,在抓好当前工作的同时,要深刻理解总书记关于“两个普遍趋向”的重要论断,即在工业化初期,农业支持工业,是一个普遍的趋向;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也是一个普遍的趋向。自觉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开始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业的新阶段的要求,下决心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切实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要抓紧开辟农林水利建设投资的新来源和新渠道,促进政府投资来源方式多样化。加快研究在国债逐年减发乃至停发后,努力增加正常预算内投资规模,逐步建立政府支农投资稳定增长的机制,加快立法步伐,逐步使国家的重大支农政策制度化和规范化。

二、调整和优化农业投资结构,切实做到“三个倾斜”

目前农林水利在建项目投资需求量大,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任务也非常重,2005年政府农业投资供需矛盾十分尖锐。为此,必须按照保在建、保重点的原则,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业投资结构,继续搞好南水北调、治淮骨干工程、江河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重大水利基础设施,继续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天然林资源保护、重点防护林体系等重大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加强动物防疫体系、渔政渔港等重大农业工程和气象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同时,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继续围绕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增加农民收入,政府农业投资要重点向以下三个方面倾斜:

(一)坚持向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项目倾斜

针对前几年粮食播种面积连年减少、粮食产量持续下降、粮食供求关系可能出现逆转的新形势,2003年底以来,国家政策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切实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入,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2004年安排与粮食生产直接相关的中央投资超过30亿元,比上年增长20%,超过3/4的中央投资投向了13个粮食主产省区,为促进当年粮食大幅度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按照中发〔2005〕1号文件精神,今年要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个主要任务,继续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入,确保用于与粮食生产有关的投入不降低。一是继续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力度,加快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推进以节水改造为中心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稳定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二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继续实施种子工程、植保工程、沃土工程,努力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和品质质量。三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针对当前农田水利设施薄弱、亟待加强的状况,2005年要把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作为政府支农投资的重点。除中央财政设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外,其它涉及田间工程的农业项目要加大农田水利投资比重,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也要切实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特别是要适应农村税费改革的新形势,在坚决按时取消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制度的前提下,严格区分加重农民负担与农民自愿投工投劳改善自己生产生活条件的政策界限,发扬农民自力更生的好传统,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小型基础设施投工投劳,国家财政予以适当补助,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新机制和新办法。

(二)坚持向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直接增加农民收入的农村“六小工程”项目倾斜

节水灌溉、人畜饮水、农村沼气、农村水电、乡村道路和草场围栏等农村“六小工程”,具有单位投资规模较小、建设周期短、见效快、覆盖千家万户、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等特点。按照中央1号文件精神,今年国家继续加强农村“六小工程”建设,努力增加投资规模,扩大建设范围,提高工程质量。在投资规模上,目前已初步安排“六小工程”国债投资160多亿元,在国债大幅减少的情况下,确保了“六小工程”投资规模不降低。全口径统计,全年用于“六小工程”的中央投资280亿元,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在建设重点上,一是在巩固人畜饮水解困成果的基础上,今年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着力解决好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血吸虫病等地区的饮水安全问题。二是在继续推进农村沼气建设的同时,鼓励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型洁净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继续开展“小水电代燃料”工程试点,搞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后续建设和经营管理。三是大幅度增加退牧还草工程投资,加大西部地区草场围栏力度。四是继续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统筹考虑农村公路建设的技术标准、质量管理和养护等问题。在工程管理上,今年要把加快“六小工程”等农村小型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作为重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以明晰产权为核心,以尊重农民意愿为前提,改革项目运作方式,落实建后管护责任,充分调动各方面投资建设和管好农村小型基础设施的积极性。

(三)坚持向西部地区倾斜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是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2000年以来,农林水利国债投资中用于西部地区的比例逐年提高,2004年已超过50%,重点支持了一批关系西部地区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农林水利建设项目。2005年,要继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确保农林水利国债投资中用于西部地区的比例不降低。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继续稳步推进退耕还林工作,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好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问题,探索新形势下退耕农民的长远发展问题。加快退牧还草工程实施力度。启动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二是继续支持西部在建重大水利工程,包括内蒙古尼尔基、广西百色等重大水利枢纽工程和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等。三是继续扶持新疆棉花生产基地等西部特色农业发展。四是继续搞好以工代赈,开展异地扶贫搬迁试点工作,改善西部贫困地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除此之外,今年国家还安排部分专项资金,继续重点支持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卫生、广播电视、农业科技等社会事业发展项目,促进农村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

农村三资整改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20__年,是XX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力度最大、农民得实惠最多的一年,是“九五”以来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最快、成效最为显著的一年。保山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一主题,克服了严重的干旱、洪涝、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灾害和禽流感疫情的不利影响,扎实推进农业农村各项工作,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增收步伐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市完成生产总值98.1亿元,增长9.4;财政总收入9.65亿元,增长11.6;实现农业总产值54.5亿元、农业增加值35.08亿元,分别增长5.8和5.1;乡镇企业保持较快增长,完成营业总收入57.44亿元、总产值44.8亿元,分别增长14.8和17.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721元,增长7.5,是1997年以来增幅最大的一年。20__年我市农业工作的主要特点是:(一)落实支农政策,确保粮食增产。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农业和粮食工作的意见和省政府扶持粮食生产的12条措施。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严禁将基本农田用于非农建设。补贴农民,争取国家财政转移支付资金7883万元,抓好2个县的粮食直补和2个县的良种补贴,直接补贴到农户资金1286万元;采取多种措施降低化肥最终零售价格,真正让利于农民。抓优质良种工程,推广水稻良种83.61万亩,良种率达91.4;推广杂交玉米良种67.4万亩,良种率达80.2;推广小麦良种27.6万亩,良种率达71.5;推广优质透心绿蚕豆4.5万亩。抓传统栽培技术和新技术示范,推广水稻旱育秧技术73.9万亩,普及率达80.8;完成玉米育苗移栽9.7万亩,地膜覆盖栽培9.4万亩;推广旱作立体栽培41.2万亩,农作物专用肥62.3万亩;完成生物多样性优化栽培22万亩,烟后晚秋玉米示范1.93万亩。抓样板工程和科技培训和玉米大小斑病为主的病虫害防治等措施。各项政策落实执行到位,切实保护和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稳定了粮食播种面积,达322.5万亩,增2.3万亩,粮食产量达88万吨,增4.29万吨,增长5。加强优质粮食基地建设,调优品种品质结构,发展粮食加工转化,优质粮食面积比去年扩大14.2万亩,粮深加工实现产值3406.4万元,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种粮比较效益明显提高。(二)优化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坚持省委“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的思路,通过编制《XX市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引导全市农业结构调整,启动了18类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规划,着力建立一批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竞争力较强的产业带。烟草、蔗糖、茶叶、蔬菜等优势产业进一步向优势产区集中,新兴产业培植步伐加快。烤烟收购64.62万担,烟农增收7600万元,税收增1671万元;香料烟收购7.1万担,烟农收入2850万元;甘蔗总产可达225万吨,增25万吨;茶叶产量1.25万吨,产值1.5亿元,分别增长9.6、3.5;蔬菜32万亩,产量36.5万吨,产值突破4亿元。咖啡豆产量6000吨,产值5400万元,种植亚麻1.83万亩、蚕桑3.53万亩、试种工业用无毒大麻1800亩,山葵、茉莉花和花卉、天然药物产业培植取得进展。加强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实施冬季农业开发项目65.15万亩,实现产量94.2万吨,项目区农民人均增收32元;新建优质农产品基地15.6万亩;全市已有21家企业的33种产品通过国家和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面积40.66万亩,3户企业分别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和有机食品认证。大力调整种养业结构,畜牧业和林业快速发展。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畜牧产业发展的决定》,投入畜牧业发展资金近2亿元,建设优质畜产品优势产区,发展专业化、规模化养殖,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畜牧业呈现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全市完成肉类总产量16万吨,实现畜牧业产值16.1亿元,分别增长10、16,农民人均畜牧业增收157元。林业围绕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以核桃产业发展为突破口,加大对木材加工、林纸和特色经济林产品加工三大林业支柱产业的扶持力度,着力培植林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全年共完成绿化造林8万亩,实现林业总产值12.48亿元,增长13.1。(三)扶持龙头企业,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全市以畜产品、新兴生物资源开发和特色食品加工为重点大力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市财政安排资金200万元扶持30户市级龙头企业,争取到省级资金275万元扶持10户省级龙头企业,新建了丝麻加工、食品加工及畜产品开发等一批项目。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达85户。在云南省率先成立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管理办公室,扶持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促进了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四)增加农业投入,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我市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努力增加支农投入。积极创新农村投融资机制,通过改革产权制度,采取补助、贴息等方式,吸引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全市投入各类支农资金达8亿元,其中市级财政投入2400万元,增长7.7;新增农业贷款余额1.47亿元,增长8.7,确保了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发展。全市完工各类水利工程4502件,新增灌溉面积2.44万亩,改造中低产田3.07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7.7平方公里,解决了8.78万人的饮水困难;新建农村沼气池1.6万口,累计建成沼气池4.1万口,每年可节约木材10.25万立方米;小水电代燃料生态工程试点初显成效,改善了农业和农村生产 生活条件。全力抓好抗灾救灾工作,投入救灾资金1981万元、恢复建设资金5250万元,切实保障了灾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和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五)加大扶贫攻坚,改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全市投入扶贫开发资金1.98亿元,抓落实安居温饱工程、易地开发、劳务输出、产业结构调整等扶贫开发重点工作措施。实施整村推进工程19个村委会、56个自然村,完成了8350人的国债易地开发续建项目和本年度1000人的转移安置任务,使5470户特困农户告别茅草房、杈杈房,住进了安居房,解决了3万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农村劳务输出工作迈出新的步伐,市委、市政府成立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及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和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促进会,把劳务输出作为一项产业来抓,全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5.8万人次,其中有序组织输出4100人,劳务收入2.02亿元,增长5.2。改善办学条件,救助贫困学生,加强“两基”工作,农村教育事业有新发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进展顺利。全面推行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奖优免补”政策,有15297户取得了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光荣证》。推进小康文明新村建设,广泛开展农村“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建成小康文明新村试点214个。(六)深化农村改革,维护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完成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第一阶段任务,全市农民税费负担减轻4880万元,减负率达58.4,人均减负22.9元,亩均减负24.4元,达到了“村村减负、户户受益”的目的。深化供销社、粮食流通体制、农村教育体制改革和新型合作医疗改革试点,完成村级换届选举,扩大了农村基层民主,使改革成果惠及广大群众,维护了农民的根本利益。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结合实施“云岭先锋”工程,把学习贯彻《云南省农村工作守则》的着力点放到真抓实干上,充分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和生产经营自,不断改变主要依靠行政手段抓生产的简单做法,走以规划、组织、服务引导农户调整农业结构的路子,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发展农村经济的水平明显提高。我市20__年农业和农村发展呈现较好形势,是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支持力度,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各方面大力支持的结果。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更要清醒认识到当前我市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于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从总体上看,20__年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许多方面带有恢复性质:一是粮食虽然增产,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比较效益并没有得到实质性提高。去年粮食增产主要得益于政策性因素和粮价回升,并非整体生产经营水平的根本提高,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则在相当程度上削减了粮价回升的增收效果。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二是农民收入虽然实现较(文秘站:)快增长,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并没有扭转。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仅相当于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20,两者收入差距比例为1:5,呈继续扩大的趋势,而且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突出。三是农业投入虽然增加,但支农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不健全。农村资金短缺,农民贷款难,依然是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四是农业科技虽然在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农业科技的支撑能力并没有明显增强。农业科研投入不足,创新能力不强,推广体系薄弱,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比较低,严重制约着我市农业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五是农村改革虽然取得很大进展,但长期影响农业发展的体制并没有消除。从根本上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构建各种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的市场体系,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良性环境,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保山这样的农业市来说,城乡统筹发展的任务更为艰巨。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市“三农”工作依然面临严峻考验,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不利条件和实际困难都还比较多。面对诸多不利条件,我们必须把握“三农”工作的主动权,把问题看得深一些,把困难估计得足一些,把对策想得周全一些,进一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坚持加强“三农”的决心不动摇,坚持扶持“三农”的力度不减弱,坚持强化“三农”的工作不松懈,更加扎实地做好各项工作,不断探索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不断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20__年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机遇及需要抓实的工作:做好20__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对于全面完成“十五”计划任务,为“十一五”发展奠定基础,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__年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和四中全会、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及市委一届七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一主题,进一步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加大农村投入力度,加大“三农”工作领导力度,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加快科技进步,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推进扶贫开发,拓展农民就业领域,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主要目标:实现粮食总产90万吨;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59.11亿元,增长4.7;农民人均纯收入1800元以上,增长5以上;农业总产值57.3亿元以上,增长5以上;畜牧业产值17亿元,肉类总产17万吨,分别增长5.6和8.3;完成人工造林15万亩,实现林业总产值13亿元以上;实现乡镇企业增加值12.6亿元,增长10;力争投入扶贫资金1.6亿元以上,解决2.5万绝对贫困人口(农民人均纯收入667元以下)的温饱问题;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0万人次,劳务收入3亿元以上;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利水电完成投资9.16亿元,投产装机9.65万千瓦;扶强一批龙头企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有较快发展。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以提高我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加强领导,提高解决“三农”问题的能力总 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指出:“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必须始终抓紧抓好。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他再次强调:“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我们应当顺应这一趋势,更加自觉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加积极地支持‘三农’发展”。中央“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立意高远、内涵深刻,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对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思想认识和政策取向上的进一步升华,对于我们科学认识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正确处理新阶段的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切实做好新阶段“三农”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我市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农业和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我市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生产格局、“资源型、趋同化、低度化”的产业和产品结构还未根本改变,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村城镇化滞后、农民收入水平低、发展差距拉大特别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差距大的状况也还未根本改变,我市仍处于工业化的起步阶段,市场化、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低。与全国、全省相比,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能力还比较薄弱,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也更为艰巨。各级党委、政府要真正把认识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加强“三农”工作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三农”工作,深刻领会和正确把握中央关于“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增强加快农村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努力把握新阶段“三农”工作的客观规律,积极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新途径,不断提高解决“三农”问题的能力。要从各地实际出发,切实贯彻落实好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做好农村发展的各项工作。市、县区要建立和完善协调制度,对涉及全局性的重大问题以及难度较大、久拖不决的问题,要加强调研协调,督促有关部门解决。要建立有约束力和可操作性的工作落实机制,做到长远有规划,近期有部署,年度有目标,措施有保障,结果有奖惩。各级涉农部门要把支持农业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强化依法行政,切实搞好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引导服务和宏观指导。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要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与实施“云岭先锋”工程、落实《XX省农村工作守则》有机结合起来,深入开展农村党建活动,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加大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和农业税减免力度。继续实行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和扩大良种补贴,并逐步提高补贴水平。要完善各项补贴的具体办法,使政策更加简捷地落到实处,更加及时直接地让农民得到实惠。继续落实完善退耕还林由补粮食改为直接补现金的政策。扩大农业税减免范围,落实好龙陵、施甸、昌宁、腾冲四县从今年起实行免征农业税、隆阳区农业税降至2的政策。减免农业税后,为保证乡村机构正常运转,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有关部门要及时做好专项财政转移支付工作。优化支农资金支出结构,加大投入。市、县区新增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及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生物资源开发创新等项目资金要向“三农”倾斜,对农户投工投劳开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要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市级支农资金重点安排解决农业基础设施、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动物防疫、解决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项目和工作。市、县区要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转移支付、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等专项资金。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要认真贯彻《农村土地承包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注意保护外出务工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坚持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原则,稳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逐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三)调整结构,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竞争力坚持以加快特色食品加工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为突破口,巩固提升粮油基础产业,做大做强烟草产业,着力拓展畜牧、林果、丝麻三大产业,稳步发展蔗糖、茶叶、蔬菜、咖啡、山葵等特色优势产业,努力把保山建成云南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一是巩固提升粮油产业。种植粮食面积325万亩,增长0.77。其中,水稻90万亩、产量41.2万吨,小麦38万亩、产量8万吨,玉米80万亩、产量28.7万吨。油料面积28万亩、产量3.2万吨,增长3.7和6.4。要抓好51万亩优质水稻、20万亩优质油菜、5万亩透心绿蚕豆、“保玉七号”繁育、杂交玉米制种等优质粮油基地建设,努力提高粮油单产。二是做强做大烟草产业。完成烤烟指令性计划和出口备货收购任务74万担,产值46000万元;种植香料烟5万亩,收购产量10万担,种植生切烟1万亩、马里兰烟5000亩。实现烟农增收9000万元、税收增加2700万元的目标。三是着力拓展畜牧、林果、丝麻三大产业。畜牧产业,要抓紧落实优势畜产品规划,靠科技、建基地、扶大户、搞示范、调结构,加强动物疫病防治,有条件的地方要通过小额信贷、财政贴息等方式,引导发展养殖小区,推进畜牧产业化、现代化进程。林果产业,完成以9万亩泡核桃为重点的经济林果项目建设,发展林下经济作物,巩固发展木材加工、林纸和经济林产品加工三大产业,经济林果产值增长5以上;丝麻,新植桑园2万亩,面积达5.6万亩,种植亚麻2万亩,发展工业大麻4000亩。四是稳步发展蔗糖、茶叶、蔬菜、咖啡、山葵等特色优势产业。甘蔗种植面积53万亩,新建2万亩吨糖田,产量230万吨,农业产值3.5亿元,产糖30万吨;茶叶面积35.6万亩、产量1.3万吨,分别增长1.4、4,新植名优茶1900亩;蔬菜面积32万亩,产量40万吨、增长9.4,发展无公害蔬菜20万亩,优质辣椒2万亩;咖啡面积稳定8万亩,力争实现产量1万吨,农业产值6600万元以上;山葵新植3000亩,发展到1万亩;积极发展石斛等中药材及花卉。市、县区要继续安排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专项资金,积极筛选、申报省级扶持项目,加大扶持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力度,健全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的机制,促进龙头企业更多地接纳农民就业、更好地带动农民致富。要引导和支持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切实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要加大农业对外开放力度,积极争取外来资金和技术,兴办一批起点高、科技含量高、辐射能力强的从事生物资源产品开发加工的“三资”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四)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对农业的支撑能力抓好科技进村入户帮扶致富工作。全市计划在三年内组织千名农科人员进百村(企)入万户,培育600个科技示范村,5万户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30万户农户,150万人增收致富奔小康行动已经启动。今年的目标是:从农业、林业、水利、畜牧部门中抽调农业科技人员1135人,投入资金1亿元,到300个村(企)进行帮扶,带动3万户农户15万人增收致富。要通过组织实施农林水畜扶贫等项目,改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状况,提高农业生产综合能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壮大农业技术服务组织,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和农民科技素质。这项行动,是一项综合工程,各级党委、政府及涉农部门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要坚持政府推动,部门实施,突出重点,分步推进,机制创新,效益挂钩,严格奖惩的原则;要坚持整合资源,整合资金,项目支撑的原则;要坚持与“三农”工作重点紧密结合;要坚持把选拔优秀农科人员到第一线与干部培养任用相结合;要坚持与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及推进“云岭先锋”工程相结合。要加大宣传力度,要在实践中不断 总结成功的经验。要结合这一行动的开展,加大良种良法的推广力度。实施“种子工程”、“畜禽水产良种工程”,搞好大宗农作物、畜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和扩繁推广,优先扶持优质高产、节本增效的组装集成与配套技术开发,使良种推广面达85以上。要在玉米大小叶斑病为主的作物病虫害防治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上有突破。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加快特色农业技术研究和农业重大技术推广应用步伐;增加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加快改革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的要求,加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力度,积极培育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和农业科技型企业,发挥农业院校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五)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切实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严格执行国家耕地保护和有关基本农田占用“五不准”制度,着力培肥地力,提高耕地质量和土地产出能力,完成中低产田改造5万亩,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用途不变、质量不降。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抓好重点水利工程建设。认真组织冬春农田水利建设,抓好3922件各类水利工程,新增灌溉面积2.1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9.56平方公里,解决6.33万人的饮水困难。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机制,各县区、乡镇要制定本地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规划,组织和引导农民自主投工投劳兴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并加强水利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在继续加快施甸县三块石水库、隆阳区明子山水库除险加固和施甸鱼洞水库、昌宁大城水库等续建工程建设进度的同时,深入做好龙陵808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开工建设的准备工作,隆阳红岩水库、腾冲甘露寺水库、龙陵三岔河水库、芒宽中型灌区、腾冲牧区水利建设等项目的前期工作要取得实质性进展。继续加强11座小(一)型水库除险加固的前期准备。实施好对农民购买节水设备进行补助的试点。着力推进生态重点工程建设。抓好营林造林和林业管护工作,完成人工造林任务,继续争取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加快退耕还林核权发证工作进度,做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各项准备工作;新建13000口沼气池、太阳能、改造烤烟烤炉、发展小水电带燃料项目,节约能源;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培植非木质资源、森林生态旅游、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和开发利用,全面推进保山生态建设步伐。(六)加强城乡统筹,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和乡镇企业发展,积蓄以城带乡的力量。科学制定规划,以现有的城镇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以产业为依托,以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为目标,把发展小城镇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乡镇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实施政策带动、产业带动、信息带动、市场带动,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形成城乡互动的格局,实现以城带乡,协调发展。建立完善农业农村信息资源系统,为农村提供信息服务。加强城乡统一互动的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建设,建立和完善以专业批发市场为中心、网络齐全、功能完备、交易灵活、高效统一的城乡市场体系。加强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的政策引导,改善外部环境,促进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集约利用土地,提高集聚效应,加快发展乡镇企业,繁荣小城镇经济,夯实以工促农的物质基础。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充分就业。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扩大劳务输出、引导和帮助农民就业。实施“阳光工程”、“百万民工培训工程”、“绿色证书”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充分发挥职业技术学校、职业高中及其他职业技术培训机构的优势,抓好农民工培训,提高农民工职业技能,增强外出就业、稳定就业的能力。建立健全市县乡劳务市场与就业中介组织网络,通过调整结构推动、龙头企业牵动、加快城镇建设拉动、完善保障鼓动、发展非公经济启动、选派干部带动等形式,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力争年内转移农村劳动力30万人次,有序输出劳动力1.5万人以上。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进一步完善政策,通过设立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提高金融信贷服务水平等措施,扶持集体经济发展,鼓励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多种实现形式、多渠道、多种模式发展的新路子。按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部署,今年起要在各县区每年重点扶持10个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各县区要做好其规划。突出扶贫开发重点工作,加快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深入贯彻省政府在文山召开的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进一步完善扶贫开发机制,不断加大扶贫开发的工作力度和资金投入,同步推进解决温饱和巩固温饱工作。做好100个以特困村村民小组为单位的整村推进开发试点工作。各地要以村为单位制定和实施扶贫开发规划,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做到最贫困的农民先扶持,最贫困的村先集中力量扶持,先难后易,分期分批解决贫困问题。把落实全省“兴边富民”会议精神、落实三年规划和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结合起来。以强化培训为切入点,努力促进贫困地区富余劳动力转移;以扶持龙头企业为切入点,努力带动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以解决贫困群众的急需困难为切入点,抓好7000户贫困户茅草房改造工程;以创新扶贫机制为切入点,巩固和扩大小额信贷扶贫、农户小额信贷和农户联保贷款,从多方面满足农户和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抓好国债易地开发续建和1500人的易地扶贫安置。有效地整合扶贫项目资金,形成合力,推进扶贫开发,全年解决2.5万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以“十星级文明户”为主的各类创建活动,在农村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加快农村义务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社会救助、社会治安等社会事业的发展,重视禁毒和艾滋病防治工作,促进农村和谐稳定。(七)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支持和保护农业抓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第二步工作。按照“两取消、三改革”的要求,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在转变职能、优化结构和健全机制等方面有所突破;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优化学校布局,精简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保证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推进县乡财政体制改革,理顺县乡财政体制,确保乡镇政权正常运行;重视研究解决乡村债务问题,逐步化解乡村债务。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积极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试点和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做好隆阳区农村合作银行组建和其他四县农村信用社改制工作,发挥其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作用;县域内的各金融机构要积极支持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采取贴息、补助、税收等措施,发挥国家和财政农业资金投入的导向作用,鼓励社会资本积极投资开发农业和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对中小型水利设施、农产品流通市场设施、县乡道路等建设实行“谁投资、谁受益”,明确产权,鼓励社会资本特别是 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继续推进县区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和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继续深化供销社改革。健全和完善经营体制和运行机制,强化供销社在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产品营销、农资供应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各级政府要重视和做好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不断提高为农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当前已进入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各级党委、政府要投入主要精力,按照3月21日国务院和省政府召开的春耕生产会议精神和部署要求,抓好农业生产,做到保先教育学习和抓好当前工作的有机结合。当前,一要抓好小春中后期管理。加强重大病虫害的监测和预防,启动病虫测报系统,掌握病虫发生动态,情报,指导好防治工作。加强小春肥水调控管理,合理调配小春生产用水。抓好各种防灾措施。二要抓好森林防火工作。加强火源管理,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按“强基础、绝火源、明责任、立措施”的要求,抓早、抓紧、抓实防火灭火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全市无大的森林火灾发生。三要抓好大春备耕生产。着力抓好良种推广工程、强化科技措施到位率,抓好样板建设与技术培训、玉米大小斑病防治等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及早分解落实大春粮食面积和产量指标,及早安排拨付春耕生产的各项专项资金,组织供应农户所需要的良种、化肥、农药、农膜和柴油等农资。抓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严格按照各种作物标准化生产的技术规程指导好农户生产。四要认真抓好烤烟和香料烟生产。组织烤烟种植收购合同的签订工作,合同签订要与大田面积、生产收购计划相结合;加强对育苗棚群的管理,培育足量的“无毒壮苗”;抓好大田生产各项栽培技术措施的落实,确保烟苗按节令移栽。努力提高烟叶生产水平和质量水平,圆满完成烤烟生产收购任务。香料烟要抓好田间管理和调制工作。抓好烟水配套工程,各项目县区、乡镇,既要加快工程进度,又要保证工程质量,确保3月底验收合格,如期投入使用,发挥效益。五要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落实春防各项措施,特别是要加强动物W病和禽流感的预防和堵截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