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档案工作者事迹材料

档案工作者事迹材料

档案工作者事迹材料

档案工作者事迹材料范文第1篇

谈起他的成绩,他只是淡淡一笑,他说:“这些荣誉只代表过去,并不代表将来,种上这份田,就要操上这份心,吃上这碗饭,就得担好这份责,在人生道路上,我还需不断地努力奋斗!”这些朴实的话是他入伍以来工作的真实写照:成绩是干出来的,实力是拼出来的,荣誉是苦出来的。

一、加强政治思想理论和业务学习,追求知识,与时代合拍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加强政治思想理论和相关业务学习,保持政治坚定合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他工作中取得成绩的不竭的动力和源泉。学习,永远是每个人终身的一项任务,是强化自身素质的根本途径。XXX入伍以来始终能以一军人和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能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始至终树立和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全党全军的崇高宗旨,积极参加支队组织的各种政治学习活动。

其二,不遗余力地学习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参加工作后,除系统学习防火灭火和文秘档案专业知识外;他凭着对知识孜孜不倦的追求,在业余时间先后通过自学考试等形式,取得了XX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文凭,通过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为做好本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热爱本职工作,工作尽职尽责,业务精益求精

入伍这多年来,他既负责档案管理又兼支队秘书,尽管这项工作枯燥乏味,很多人都不愿从事,但他却在这个岗位上一呆就是X年,耐得住清苦的工作生活环境,恪守良好的职业道德,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他刚到支队时,支队的文秘档案工作一直处在一种无序状态,没有专职人员从事这项工作,人员走马灯式频繁换人。他接手文秘档案工作时,摆在他面前的是:机关和基层大队档案管理不规范、数据不实、资料不全、收发文不规范、文件资料零散,许多文件资料都放在个人抽屉里,没有实行集中管理,当时所谓的档案室内档案资料残缺不全,历史资料堆积如山,根本没有按档案管理要求进行装订和归档。面对这种状况,他思想压力很大,一是从未接触过文秘档案工作,文秘档案工作对他来说是一片空白,不知从何下手;二是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工作量如此之大超出他的想象;三是完不成领导交办的任务如何交差等等。开弓没有回头箭。当时他想,既然领导把他放在这个岗位上,作为军人,一切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要干就要干好。他是这么想,也是这样做的。19XX年至19XX年,支队先后两次派他到XX参加文秘工作现场会,他充分利用每次外出学习的大好机遇,在现场会上,虚心向同行学习,不懂就问,认真细致地做好记录,对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文书档案保管期限的确定、案卷标题的拟定、卷内目录、封面的填写和案卷号、案卷目录、全引目录的编号以及装订、装盒等一整套文书立卷方法进行系统的学习,初步了解并掌握了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及组卷的基本技能,回到支队后,又积极与市档案局取得联系,到档案局进行了系统的业务培训,并与档案局建立了友好的业务往来,经常请档案局的业务人员到支队指导。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办法,他总结出一套自己的工作方法,大大地提高了业务水平,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面对如山的档案、资料,他信心十足。根据档案整理的要求,结合部队实际,他先后制订了《XXX档案资料基础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XXX档案资料基础建设实施方案》,立即在XX大队进行试点(1999年XX大队档案室当年就达到了省二级管理目标),然后以点带面在全支队推广。

面对学到的知识和取得的一点成绩,他没有裹足不前,而是自我加压。他想,作为支队机关档案室,就更应高标准、严要求,要在全市XX部队档案工作中起示范作用。19XX年底,他向支队党委提出了支队机关档案室晋升省一级的想法。支队领导大力赞同,并给予人力、物力、财力等大力支持,在他的带领下,着手制订了《支队机关档案室晋升省一级目标管理的实施方案》,从19XX至20XX年,他几乎牺牲了所有休息日,家也很少回,那时他小孩才出生几个月,而且体弱多病,却把老婆和小孩全部托付岳父母一家照料,一门心思放在档案的升级达标上,经常加班加点,晚上有时工作到凌晨一两点钟,爱人虽有怨言,但为了如期实现目标,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反全部精力投入到档案工作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近一年日夜奋战,支队机关档案室终于从徒有虚名到名副其实:档案宽敞明亮,分荣誉室(阅览室)、办公、库房三部分,档案室资料收集齐全,室藏丰富,共室藏档案七个门类:文书档案、数据库、财会档案、消防监督档案、声像档案、书籍资料、营房档案,并修改和制定了档案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了基础数据统计管理,大力开展编研等工作,近五年来的档案资料各类目录都实行了微机打印,并实行微机检索。20XX年11月29日,经过省、市档案局专家评定,XX支队机关档案管理达到省一级档案管理标准,得分98.5分。市档案局专家给支队机关档案工作的评价是,领导重视,人员优化,管理科学,成效显著。目前支队档案资料基础建设基本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的管理体系,这其中凝聚了他多少心血和汗水,成绩是最好的证明,大家都有目共睹。20XX年3月支队机关档案工作被市档案局评为先进工作单位。

为了培养文秘档案工作人员,提高支队文秘档案队伍整体业务素质,一是他自己不断钻研业务,积极学习档案业务新知识,加大档案信息化管理,积极参加市档案局举办的各种知识讲座;二是他充分利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每年都要在全支队举办一次文秘档案人员培训班,培养了一大批业务骨干。

除了做好档案的管理和开发利用外,还积极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较好地完成了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能把学到的知识积极地与本职工作结合起来,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部队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撰写了多篇信息调研文章,去年在全省XX部队调研论文评选中,获得了二等奖。

三、作风严谨,时刻保持我军的优良传统

档案工作者事迹材料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文物遗址档案;建设;作用

我国对于文物遗址档案的建立工作十分重视,在多年的潜心研究工作中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以及管理条例等,这些工作对文物档案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多年的实践活动中,文物保护工作已经积累下了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经验以及专业理论,本文重点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进一步加快对文物遗址档案的建立,充分发挥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1 文物遗址档案的建立

1.1 对文字资料的征集

要想对文物遗址档案进行建立,首先就要收集大量的文字资料。这些都是档案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档案中涉及了遗址的地理位置、当前的保存现状以及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变革,这些文字资料都为档案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科学管理依据。以蒲峪路故城遗址为例,其位于黑龙江省克东县,具有十分重要的文物价值。保存现状是评判遗址是否具有内在价值的重要依据,如果破坏程度不严重,那么其便具备重大的研究价值,但是相反,如果受到的损害十分严重,就会影响到其进一步保存以及对档案的建立。所以说在实际档案中,应该明细遗址的现状,针对实际的面貌进行如实描述,以作为今后研究工作的重要依据。

此外,在文物遗址档案中,还应该收录遗址的保护范围以及建设控制地带。根据文物遗址保护的相关规定,遗址主要分为三个重点的保护部分,首先是特别保护区,其次是重点保护区,第三是一般保护区,每一部分的保护区都具有不同的保护范围,同时不应影响到当前居民的正常生活,也不能在文物遗址周围增加新的居民区以及建筑。档案中还涉及了对文物遗址的挖掘过程,每一次挖掘都应该详细记录在案,如果遗址曾经有过维修的经历,也要体现在文字资料中,作为文物遗址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文字资料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并且也为今后的维修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便于在今后维修工作中更加有目的性以及有计划性。这些资料内容在档案中都属于重要的构成部分,因此具有一定的价值。

1.2 对形象资料进行征集

在文物遗址档案建立的过程中,如果只具有文字档案,那么并不具有说服力,如果加上图片内容,则更能令人信服。但是由于文物遗址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要想得到图片资料并不是十分容易,这就需要在大范围内进行广泛的收集。形象资料中不仅包含了图片资料,也包含了图纸资料、拓片资料等。对于图纸资料的主要要求就是需要具备遗址所处的地理位置、周围的环境图、对于修复过的遗址应该具有保护规划图,还包含总平面图以及保护标志的位置示意图等。在图片资料中包含了在不同角度对遗址所拍摄的全景,航拍的照片,还有修复前与修复后的遗址照片等。拓片都是按照一比一的比例进行制作的,上述形象资料需要尽可能的面向大众进行收集,以还原文物遗址的原貌,为文物遗址的保护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

1.3 立场

在收集完文字资料以及形象资料以后,就可以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组织立卷了。具体的立卷中应该包含以下内容,如文献保护单位的登记表,在历次挖掘工作中的进展以及维修状况,对于文物遗址中重要藏品的登记情况,还有就是历史文献以及图片与照片等。将这些资料收集在一起,以单卷或多卷的形式立案,称为主卷。政府相关部门对文物遗址的保护合同、建立关于文物档案立案情况的调查,这些内容结合在一起被称为副卷。除此之外,在备考卷中,应当收录相关领导的批示以及涉及主副卷内容的资料,将这些内容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予以收藏。

2 文物遗址档案的作用

文物遗迹档案的建设是文物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文物遗迹档案是文物管理部门在围绕文物开展的各项业务活动中形成的,并按照一定的档案管理规则和要求集中保存备查的文字、图表、照片、录音、录像等材料。通过文物遗迹档案,国家可以充分掌握各类地区各种文物遗迹的相关信息,便于文物行政部门对文物遗迹进行管理保护,也为各项文物遗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文物遗迹档案可以为博物馆陈列宣传提供真实生动的素材,加强公众对于文化遗产的了解,提升市民的文物保护意识,从而使文物的宣传教育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同时,文物遗迹档案还为专家学者的研究及社会各有关部门开展多学科交叉合作提供了必要的原始依据。因此,文物遗迹档案的建设是文物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文物遗迹档案的建设是弥补文物损失的重要依据。文物遗迹是不可再生资源,时刻遭受着自然损毁和人为破坏的威胁。文物遗迹档案系统科学地记录了有关文物自身的详细情况,充分反映了文物的发掘、研究、利用等全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客观事实,是文物自然面貌与各项业务活动的全方位、多角度的真实记录,具有重要的考据意义和保存价值。文物遗迹档案可以多方位多角度揭示出文物的时代、材料、制法及文物在不同阶段的历史原貌,当文物损毁或消失时,文物遗迹档案是文物修复的关键依据,对于文物遗迹实现有效保护有重要意义。

文物遗迹档案的建设是现代科学管理的需要。目前,在文物档案的建设、管理以及查阅利用服务工作中,不仅要将与文物遗迹有关的档案资料全面收集并规范整理,还要编制各种检索工具并科学编目,以便于利用者查阅。同时,制定相应的档案查阅利用管理制度也很有必要,可以通过建立“借阅登记簿”的方式,将查阅日期、查阅目的、所查藏品的档号等逐一详细记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文物遗迹档案的建设中的应用显得极为必要和迫切。只有通过对档案文献的前期处理工作,将档案材料进行分类整理,才能将其中所蕴含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予以揭示,这是因为文物遗迹档案信息资源的来源渠道复杂,档案中所蕴含的信息也是多种多样的。

3 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文物遗迹档案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保护我国文物遗址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文物遗址档案保护的过程中,本文主要介绍了如何对文物遗址档案进行建立,在建立过程中需要收集哪些相关材料,并且还进一步介绍了文物遗迹档案主要的作用有哪些,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相关管理部门可以对这一问题予以更加严格的重视,为促进文物遗迹档案的保护工作作出突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赵艳玲.博物馆文物藏品管理现状与完善方法分析[J].丝绸之路.2015(04)

[2]李涛,郭琳娜.博物馆文物藏品管理与实践[J].雪莲.2015(20)

档案工作者事迹材料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基层档案;收集;作用;培训

档案对镇村来说,大都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认为可有可无,其实不然。档案是指镇村在民间艺术创作、文化交流、社会文化等工作和活动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实物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档案工作是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档案工作的组成部分。而镇村文化站属国家设立的最基层的群众文化事业单位,那么,在收集管理档案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 镇村文化站是档案收集与管理的主体

1.1 现场收集资料是保证艺术档案完整性和真实性的基础。在平时工作和交流中,每年几次群众文化活动,而且资料不全,没有什么资料可归档。其实,镇村档案材料的归档范围非常广泛,它包括文学创作、艺术表演、美术、摄影、社会文化、艺术研究、艺术教育、文化交流、个人艺术等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艺术材料。除公文、计划、讲话稿、记录、剧本、手稿等文字材料外,还有群众性的器乐、声乐、舞蹈、戏剧、曲艺、美术、书法、摄影等活动及成型的舞台美术、灯光音响、服装、造型艺术等的设计图谱,声乐与器乐的曲谱,舞蹈、戏剧等的场记图谱,录音带、录像带、照片、画稿等等,不胜枚举。那么,怎样收集这些资料呢?我认为,主要要做好现场跟踪收集工作。

历史真迹是档案的本质特征。所谓“历史真迹”就是记录历史的真实踪迹,它不是事后编写和随意收集起来的,而是“第一手材料”,是“历史的原始的记录”。档案要保证其真实性,就必须重视档案收集的现场跟踪。那么,何谓“现场跟踪收集”呢?所谓现场跟踪收集就是档案收集要与活动实施过程同步进行。群众活动一般不可能“复制”,许多活动离开了现场,就无真实可言。群众活动是为适应社会与群众需求而举办的,是人民群众自愿参加、自我实现、自我进行的。每次活动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并不直接体现为文、形、声而“凝固”下来。因此,群众活动的档案,需要人们在活动过程中自觉地把流动的要素同步转化为多样化的档案形式。例如:镇上举办各类文艺活动,档案管理员同步收集筹备阶段整个策划活动的策划书、会议通知、会议照片、专家论证资料和活动现场照片、图像、录音带等,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收集,使这项活动的档案保存更加完整,为以后举办同类活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档案现场跟踪收集,并不是说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深入任何活动的第一线。在一定范围内的同步收集是指:时空上限制在活动起止的全过程,内涵上不失去所收集材料的“第一手”性质。时空上的限制是内涵上不失去真实性的保证。

现场跟踪收集重点是体现活动的全貌,除了保证活动高潮部分的档案材料收集不失时机之外,还要保证整个活动轨迹的完整。往往在实际工作中会产生这样一种现象:一次活动过后,只注意收集了活动体现部分的档案材料,忽视了活动筹备阶段的材料收集、活动高潮过后社会舆论的反馈材料和活动总结材料的收集,这就很难使生动活泼、多姿多彩的群众活动全貌在档案中再现。因此,追踪活动的轨迹,及时收集全部有价值的档案,是保证档案完整性和真实性的基础。

1.2 加强管理是提高档案利用率的基础。构成档案全宗的结构主线有三条,一是以业务组织为基本单位,二是以活动为基本单位,三是以个人为基本单位。三条主线互相不能替代,而且工作实践也证明,为便于档案的利用,应将三条主线复合起来,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活动往往是一次性的,缺乏稳定与连续,所以个人为基本单位整理档案,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档案的分类,应三条主线复合并立,辅之以分类检索系统予以相互补充。而且在整理档案时,应遵循材料的形成规律,保持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便于保管和利用。

1.3 首先要提高对档案重要性的思想认识。大家都重视活动而忽略档案收集管理工作,活动结束意味着所有工作的终结。所以,加强档案工作是所有镇村必须要补上的一门课。要加强《档案法》学习,文化站不但要建立规范的档案室,配备兼职档案人员,还要制订档案管理办法和规定,开展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实行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积极为本镇村服务,积极创造条件实现艺术档案管理现代化,以保证日后的档案质量。

其次要加强文档统一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只有文件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档案管理才能够继承其结果,顺利展开,如果文件管理无章可循,紊乱不堪,将直接使档案管理各环节陷入忙乱无序状态,影响整个综合管理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因此,必须强化文件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严格规范揭示文件内部特征和外部特征信息的各项数据,为推行现代化管理服务。

2 加强对档案管理员业务素质培训,尤其要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培训

现代化管理的形势要求档案管理员不仅要具有基础的文化科学知识、丰富的档案专业知识,还必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熟练运用电子计算机及现代化通讯设备来进行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否则就根本无法介入电子文件的形成和保管,也不可能参与电子文件管理、检查系统的规划、设计。当然就更说不上充当电子文件的合格管理者。因此,必须下大力气,开展现代信息培训,造就具有现代档案管理意识和现代档案管理技能的档案管理员。这是推进镇村档案管理进程的一项关键性工作。

3 基层档案系统的作用

概括地讲,档案的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凭证作用;二是参考作用。对镇村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档案是文化或个人历史的真实、全面的反映。档案与每年编写大事记一样,它能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历史原貌,也是全镇全村工作实绩见证。

3.2 档案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工具。一旦发生纠纷,档案便成有力佐证。

3.3 档案是规范管理的基础。但没有规矩也难成方圆。有了档案作支撑,进行规范管理就有了基础。

3.4 档案是积累和传播知识的重要载体。档案不但能积累经验,更是传播知识的重要载体。如果能每年把文学创作、艺术表演、美术、摄影、社会文化、艺术研究、艺术教育、文化交流、个人艺术等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艺术材料进行分类归档,那么下次搞活动就有了借鉴材料,对于创新活动载体意义重大。

档案工作者事迹材料范文第4篇

关键词:档案修裱技术;修裱工作者;步骤方法

随着时间的流逝,现在很多档案馆里都保存着一定规模的历史珍贵档案记载资料。这部分档案由于年代久远,而且纸张特别脆弱,因此在保存中难免出现破损,字迹模糊等状况。为了更好的保护这批档案,我们必须熟练掌握档案修裱技术,才能在实践运用中更好的对破损档案进行抢救。

1 档案修裱技术的定义

修裱技术的运用可谓源远流长,源于中国字画托裱和古书修补技术。据国内某博物院老裱画技师们的经验,装裱对字画的保护作用是很大的,一般字画经过修裱以后,在正常情况下保存和使用可达300到500年。经过修裱后的字画,如果浆糊失去粘性,出现局部空壳或脱落时,就需要重新揭裱,揭裱后又可以延续300到500年,这样反复揭裱就延长了字画的寿命。由于档案制成材料自身形成条件和环境条件的影响会逐渐变化,热、潮湿、光、灰尘和污垢都会使档案损坏或变质;大气中的酸性气体、氧化性气体以及造纸时引入的有害化合物,也会缩短档案的寿命。正因为修裱技术对字画保护的价值,从而托裱和修补技术在档案修复工作中逐步开始运用和发展。

档案修裱技术,是以浆糊为合粘剂,运用托裱和修补的手段,把选定的纸张托、补在档案载体背面,以增强纸张强度,使其恢复原貌,延长档案寿命的一种技术手段。其基本原则就是必须绝对尊重原件,绝不允许在修裱中进行人为的增减、补充和再创造,也不允许修裱工作对档案原件的字迹和纸张造成新的损害。

2 修裱档案的步骤方法

(一)准备。在开展档案修裱工作前,需要做好一些准备工作,这一部分工作主要包括对需要抢救的档案进行登记,从库房调取破损档案,拍照保留档案原始面貌的凭证,对破损档案用铅笔做标记,用干净的毛笔对档案表面除尘除菌,确定每张档案的修裱方法和抢救措施,选择修裱材料和配制浆糊等。

(二)揭分。先将由于过去保管不善,常常粘在一起,甚至胶结成砖块的这部分档案揭开。揭开这类档案大致有三种方法:一是干揭,二是湿揭,三是湿后干揭。干揭适用于粘结程度不太严重,页与页之间仍有缝隙,字迹遇水后易扩散的档案。湿揭适用于粘结比较紧且字迹遇水又不扩散的档案。湿后干揭适用于需要湿揭但纸张强度较差的档案。因为这样的纸张在潮湿时容易揭破,所以要待胶粘物质溶解后,晾干再揭。

(三)修裱。按照破损程度对需要修裱档案的分别进行修补或托裱。

修补有补缺和托补两种方法。第一,补缺。当补缺用纸较厚时,可以把档案展平放在工作台上,再将纸张放在档案残缺部分上面,用铅笔将残缺部分的轮廓描下来,描的范围应当比残缺部分大一些,用剪刀把所描部分剪下来,最好将四周撕成毛边,放在一边备用;然后把档案放在工作台上,再把需要修补的残缺部分的四周用毛笔刷上浆糊,把预先备好的补纸贴上去。当补缺用纸较薄时,可用毛笔在洞的边缘抹上稀薄的浆糊,将补纸贴上去;补完所有的残缺后,将档案放在吸水纸中间压干即可。第二,托补。有些档案的局部特别薄弱,如折痕处,须要在这些地方贴上一块托纸,即为托补。托补主要包括对筒子页档案的溜口和对页边很窄档案的加边。有些筒子页档案由于折叠日久,折叠处磨损张开了,这就必须顺着磨损处托补一条新纸,即溜口,溜口用纸要薄而结实,一般选用棉纸。补时应注意补纸纹方向应一致,在损坏、断裂处用毛刷粘浆糊贴补1至2厘米宽的棉纸。当档案边很窄字迹距纸边在1厘米以下时,可给档案“加边”。加边用纸应比档案纸好些,纤维方向应为横向。

托裱有干托和湿托两种。档案字迹遇水不扩散可用湿托法。第一,单面档案的湿托;方法为:先用湿润的抹布擦拭工作台并铺上油纸,展平,然后用水打湿。再把档案拂平,字迹向下铺在油纸上。用棕刷将档案刷平,在档案上刷上浆糊,再上托纸。用刷子把档案和托纸排实,不留气泡。使托纸与档案粘结牢固;档案托好后在其背面的托纸四边刷点浆糊,把档案贴在墙上,使其自然晾干。如果托裱的档案需要加边,则在加边后再托裱,如有空洞、缺块,要用修补的方法修补后再托裱,如档案有个别字迹遇水扩散,则要先巩固字迹后再湿托。第二,双面档案的湿托;具体方法与单面档案的湿托相似,先把档案用一点水摊平在桌面上,然后在档案上刷上浆糊,再上纸,稍干一下,从桌面上取下来,翻过去再托另一面,等两面托裱完后,排实,上墙晾干。注意上纸时,必须使它的纤维排列方向与档案纸张的纤维方向一致,以免档案变形。干托和湿托的方法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湿托把浆糊刷在档案上,而干托是把浆糊刷在托纸上。

对于比较珍贵的档案,修裱时要特别慎重,要进行研究,制定方案,切忌贸然从事。对于年代久远,字迹有扩散可能的档案,必要时可先做一些模拟性的试验。

修裱档案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应注意,在档案上墙时要留边、留口。为方便档案下墙,可以在修裱档案右侧粘贴上一小溜启口纸。

(四)整饰。修复的档案晾干下墙后,需要进行切割修整,应注意因为每张档案的破损严重程度不同,导致每一份档案加固后的大小不一,所以每一张档案切割后应预留1至2厘米的边宽,待一份中的每张档案切割完成后再进行一份档案的统一切割,保证一份档案中每张的边宽和大小都一致。然后就用针线对每份档案进行整理、装订,用玻璃板对修复的档案进行压平。

(五)入库。通过标记将修复整理好的档案完成排序,然后擦去标记,将修复整理好的档案进行灭菌消毒后再登记入库保存。

3 修裱工作者的必备素质

首先要养成踏实细致、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从业者要深知修复破损档案的重要性,明确档案是不可再生资源,工作上任何的疏忽大意都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其次要具备相应的材料学知识。修裱工作者除要熟悉档案的修裱方法、性能及其优缺点外,还应了解档案的制成材料的成分,以及为保护和修裱档案已经使用或可以使用的材料,以便对症下药。

第三要有不断学习的精神。通过参加培训,外出参观等形式,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在总结和学习中有所创新。

另外,还必须建立专门工作室,配备专门的修裱墙和修裱台,准备必要的修裱工具和破损档案所需的修裱纸。只有具备了上述条件,才能展开此项工作,否则,不要贸然行事。

参考文献

档案工作者事迹材料范文第5篇

一、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修复过程中风险的特征

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修复过程中存在风险,规避风险,最大程度降低风险是抢救工作进行中需要考虑的问题,认识各种风险的特征是防范风险的前提。

1、客观性。档案抢救修复过程中的风险主要体现在档案抢救修复步骤中,每一个抢救修复步骤都有一定的风险。例如托裱过程中可能会使字迹洇化、扩散,影响档案的阅读和利用,这无疑是对档案的二次破坏,这种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2、随机性、偶然性。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修复过程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一步骤都存在一定的风险,而这些风险无规律可查,发生的概率也不确定。所以说,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修复过程中的风险具有随机性和偶然性。

3、可认识性、可规避性。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修复过程中风险具有客观不确定性,但是有些风险却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措施和手段加以认识并化解的,只要掌握了风险产生的原因、背景和后果,把握风险的本质和规律,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有些风险就可以认识进而可以避免。

二、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修复中的风险分析

1、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与修复中存在的风险

一般来说,风险分析包括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通过分析,笔者总结出在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修复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风险,具体情况见表1。

2、风险综合评估

本文利用风险等级的计算公式:风险值r=(f,l,a)进行风险的评估。其中r表示风险值,f表示风险出现的可能性等级,l表示风险产生的影响等级,a表示档案的重要程度。f根据出现的可能性大小分成1—5级,l根据风险发生后影响程度也分为1—5级,a根据档案重要等级可以分为1—3级。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与修复过程中的风险等级详见表1。

对于国家珍贵档案,虽然都属于需要重点保护的对象,但是有时因时间、资金的限制,抢救修复过程中也需按其重要程度分门别类,对于特别重要的档案应先进行抢救修复。因此可以对风险进行等级分类,即:一级、二级、三级风险。例如可将f,l中只要有一项达到5的风险列为一级风险,进行重点防范。f,l中只要有一项达到3或以上的风险可列为二级风险,这些风险可能会在抢救修复过程中出现二次破坏。f,l两项均为2或以下的是三级风险,即采用一定手段或方法将国家重点档案修复好以后可能留下隐患的这类风险。我们可以根据表1中f,l值对风险进行分门别类的重点防范。

三、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修复中的风险防范

风险防范是指在风险识别和风险衡量的基础上,针对档案抢救修复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积极采取各种预防措施,以消除风险因素或降低风险因素的危险性,从而尽量减少风险事故的发生,是风险处理的最佳策略。

(一)管理层面的防范

管理层面的防范一般是通过管理调控,将风险规避于无形。

1、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标准。制度、标准的缺乏,或者规定陈旧、不合理,以及得不到贯彻执行严重阻碍了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修复工作。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标准,可以组织机构内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消除各种风险的不确定性。

2、组建合适的抢救和修复风险管理的团队。组建适当的抢救和修复过程中风险管理的团队,主要负责风险的评估、预防、应对工作,这样可以支持整个过程的推进,保证国家珍贵档案抢救修复工作的顺利实施。

3、获得最高管理者对风险预防工作的支持。最高管理者的支持是整个风险预防及风险管理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最高管理者的支持下,资金,技术、设备等问题也能迎刃而解。

4、提高管理者与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在档案保护中,真正可怕的不是档案风险,而是对风险的漠视、无知、甚至是刻意隐瞒。这些错误意识是档案保护过程中风险最好的通行证,也是风险应对所遭遇到的最强的无形障碍,所以要唤起、强化管理者和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

(二)技术层面的防范

技术层面的防范是从抢救和修复的各步骤来实现的。

1、去污。通过物理方法、机械方法去污时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在有相当经验后才能从事国家重点档案的抢救修复。修复时要谨慎、细心,确保万无一失。水溶液去污时要时刻掌握好水的温度,并在实施前要先进行纸张字迹检测,检测字迹的水溶性、纸张耐水性等性质。有机溶剂去污时要掌握好“度”,并保证溶剂选择的最优化。氧化去污时要对修复材料进行检查,然后选用合适的氧化剂,在实施前要进行试验,试验证明没有副作用才可以进行。并且做到修复过程中能水不油,能低浓度不高浓度,能低温不高温,能用软氧化剂不用强氧化剂。

2、去酸。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是液相去酸法,即通过碱性溶液中和档案载体中的酸,达到减少其酸度的作用。同样,在去酸之前应进行预试验,检验字迹材料的扩散和溶解情况,以便确定适宜的操作方案。如果档案文献遗产的纸张破损并不十分严重,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选用去酸溶液。而对于纸张破损严重,甚至碎裂、掉渣的国家重点档案,可通过喷雾法将碱性溶液喷洒在档案上,尽量避免溶液浸泡对档案纸张的再次损害。

3、杀虫、灭菌。在使用杀虫除微灭菌化学方法时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根据害虫和细菌的种类选择杀虫剂。第二,为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应该改用、轮用或混用杀虫灭菌剂,使用混剂时要注意各种药剂的浓度、混合均匀度等,并要注意周围环境因素。第三,在进行化学灭菌和杀虫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出现爆炸、燃烧、中毒。化学试剂使用后有残留污染,一定要有充分的解吸时间,使化学药剂能充分释放,再进行其他修复步骤。利用微波杀虫时,注意一定不能带有金属类材料,以免击穿档案纸张,引起纸张炭化。在选择环氧乙烷灭菌和杀虫时,因为高浓度环氧乙烷灭菌具有可燃性,在使用时要配合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或氮气。

4、加固。对于纸张载体的加固,应加强对高分子材料各种特性和处理方法的基础研究,避免其对纸张材料本身的负作用,特别要开展修复处理后载体材料老化寿命的预测,以确定修复材料及所采用方法的可行性,从而达到纸张加固后不留隐患。涂料加固时要注意涂料的质量、浆糊的配置浓度、涂抹的均匀度。固体薄膜加固和丝网加固时要细心,操作完成后要定期检查,因其通过高温高压的方式加固,对档案多少都会有一些影响,所以若有其他可行性措施如封套技术,可暂且不考虑这种方法。辐照加固法因辐照射线对人体有害也应尽量少用。

5、修裱。修裱过程较复杂,风险发生的种类和几率都较大,所以坚持能修不托的原则,坚决摒弃一律托裱的做法。同时,在托裱时为避免起泡风险的产生,在制作浆糊时要注意面粉的质量、浓度,选择干净的修裱用纸,原来档案纸张上要将污迹尽可能完全去除,修裱用纸合上以后要排严排实。起皱是在托裱损坏严重的档案时, 使用的尼龙绸浸水太多, 皱褶很难打开所致,或是刷排无规律, 部分受拉力大而出现的;所以要用吸水纸将尼龙绸上的水吸干后再铺档案,修裱用纸必须先用水全部润湿,与档案纸张合上时要按规律排实。由于裱件上墙时绷得太紧,或各部位干燥速度不均匀会导致崩裂,所以上墙时要留一定的缩路。另外,用于固定档案裱件四边的物品必须要保证不会掉下来,这样才能防止走墙。为防翘曲,选择修裱用纸时要慎重,选择收缩率相近的纸张,裱件下墙时要完全干燥。档案修裱后因为有了浆糊,很容易长霉,尤其是在干燥过程中如果环境湿度大,霉菌很容易滋生。所以要控制好环境的温湿度。

6、字迹恢复。化学法恢复字迹使用的加固剂目前有:lc1和lc2试剂加固蓝墨水字迹,用th22粉剂和液体恢复扩散的圆珠笔、复写纸字迹等。由于此法是化学物质直接与档案上残留的色料发生反应,若使用不当会造成原件的损坏。因此,使用时要慎重。摄影法显示字迹是利用字迹、纸张及污斑对不同波长的光产生不同程度的吸收、反射,从而加大字迹与纸张在胶片上的反差,使字迹显现。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显示褪色字迹或图像的一种现代化修复技术。此法对纸张无污染,适用于恢复字迹扩散、淡化及文字被某些污染物遮盖的重点档案。考虑到化学法的风险,建议采用摄影法或数字法。

综上所述,在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修复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要认识、防范并规避这些风险,需要从管理和技术两个层面进行综合防范。

参考文献:

1、吴雁平:《重点档案抢救实施工程化管理研究》,《档案管理》,2008年第4期。

2、张美芳:《酸对纸张性能的影响》,《档案学通讯》,2000年第5期。

3、周耀林:《我国珍贵档案文献遗产保护工作的推进》,《档案管理》,2007年第2期。

4、张怀珍、翟远:《馆藏国家重点档案抢救的技术与方法》,《档案管理》,2007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