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档案一体化管理

档案一体化管理

档案一体化管理

档案一体化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文档;电子档案;模式;管理

中图分类号:G271;TP3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4-0129-010引言

所谓一体化的管理,就是把文件工作和档案工作整合为一个工作系统,进行统一控制和管理。其实质就是将档案管理的若干功能提前,实现文件、档案的前端控制和全程管理。文件与档案是同一事物的不同存在阶段,它们在物质形态、社会本质及其所含信息的本源性上是完全同一的,两者只有运动阶段的区别而无本质的不同。传统档案理论把文件的归档作为文件与档案的分界线,对其进行分别管理,这种作法在手工操作时期可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电子文件的产生,使两者之间的界限模糊了。电子文件的全程管理和前端控制,都是孕育和植根于这种一体化管理模式的管理策略。对电子文件的全程管理中,计算机软硬件的配置、网络和节点的规划、文件格式和数据库结构的确定以及索引的编制都需要从文件形成阶段开始统筹设计,电子文件的归档、整理、鉴定、著录、生成元数据等大量的档案管理性工作也需要在文件的形成阶段或运转阶段进行。因此,电子档案的管理必须选择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模式。

1文档一体化模式下电子档案管理步骤

档案管理工作是指在整个文件生命周期中一系列有联系的管理活动,包括鉴定、归档、整理、保护、检索(著录和查询)、提供利用等多项业务内容。与纸质档案等传统档案相比,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正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很多为档案学者和档案工作者所熟知的经典管理环节正在经历多方位的改变。具体来讲,档案管理工作环节的变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积累与收集工作电子档案的收集和积累可以由计算机网络系统自动完成,电子档案的积累与收集根据计算机工作模式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对于计算机网络上形成的电子档案,信息的复制和传输可以通过电子信号的形式在网上进行,这种系统一般都设计有自动记录的功能;另一种是对于单机形成的电子档案,其工作的措施和方法与纸质档案大致相似,表现为存储载体的积累与收集。

1.2 整理工作首先将载体上的电子档案信息输入计算机内,然后再计算机上对电子档案进行整理,使之有序化,然后将有序化的电子档案脱机保存在载体上。在整个整理过程中,传统案卷的概念(包括形式和内涵)已经消亡,取而代之的是“逻辑卷”的概念。最终的整理结果是对全部档案形成一个“逻辑目录树”。

1.3 保管工作电子档案不同于传统的纸质档案,它们对档案库房的防尘、防有害气体和防光条件也有更高的要求。目前最常见的方法就是通过异地保管的方法进行存储,由于分布式数据库技术的运用,使得这一种技术手段得以实现。

1.4 编目和编研工作随着分布式数据库技术的普遍应用,有些档案馆甚至可以不保存电子档案的载体,只需接收在线归档的电子档案即可。这样,档案馆的工作中心就转移到搞好编目和编研工作,更好地为利用者提供档案信息服务上来。

2文档一体化模式下电子档案管理的注意事项

2.1 统计工作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发展,它被逐渐应用于档案管理工作之中,这样既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又可以保证统计的准确性。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功能的日益完善,自动化程度也将越来越高。

2.2 鉴定工作由于电子文件极易篡改、伪造,而且不留痕迹,因而鉴定工作存在很大困难,需要从内容和技术两个方面进行鉴定。其中内容鉴定与传统档案鉴定的含义大体相同,即审阅档案的内容,甄别其科学的、历史的和现实的价值,进而确定其保管期限。

2.3 保密工作由于电子档案与传统档案的利用方式不同,因此保密工作也不同于传统档案的保密工作,电子档案的保密与传统档案保密的含义完全相同,但是其泄密的途径和渠道也更加多样化,存在着更多的安全隐患。电子档案的保密工作主要包括两方面。

2.3.1 存储在联网计算机中的档案的保密因特网针对不同的利用者提供不同级别的服务,网上数字化档案馆站点的档案信息非常容易泄露。因此,数字化档案馆站点必须将保密档案和公开档案分级保存。因特网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网络,为了防止计算机“黑客”窃取和合法用户越权利用带有密级的档案信息,我们要做好网计算机中的档案的保密工作。

2.3.2 传输中的档案的保密目前,许多因特网站点都为自己增设安全保护机制,以防未授权的用户看到这些站点发送和接收的信息。这些站点通常称为“安全岛”。当然,仅仅采用这一保密措施是远远不够的,加密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硬件加密;另一种是软件加密。硬件加密的速度要快于软件加密。

参考文献:

[1]石桂华.浅析信息时代电子档案管理[J].行政管理,2011,(5):153-154.

[2]李爽.信息时代电子档案管理应采取的对策[J].兰台纵横,2011,(5):45-46.

档案一体化管理范文第2篇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认为,档案由文件转化而来,是文件中的特殊部分;文件和档案是同一事物在不同运动阶段上价值形态变化的体现。文件是文件管理的物质对象,它与档案的密切关系说明了文件管理与档案管理存在必然的内在关系,即文件管理是档案管理的前期工程、起始工程;档案管理是文件管理的继续和发展。文件管理的质量将直接影响档案管理的成败,管理和处理好现行和半现行文件,是档案馆馆藏的质量保证。由此可见,把文件、档案管理看成一个统一的系统工程,即实现文档一体化管理,从整体上组织控制文件、档案信息,既可加强档案部门对文件管理的超前控制,又能保证入馆质量,减少重复劳动,节约人力、财力、物力。毫无疑问,以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为指导所提出的文档一体化管理是科学的、合理的。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文档一体化思想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存在将文件、档案分别对待的情况。

二、实现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关键

文件与档案既有区别,又密切相关。文件强调的是现行效用,而档案注重的是长远价值。文件转化成档案不是其本身发生质的变化,而是依据其运动周期不同阶段的不同作用所进行的不同划分,是同一事物价值形态变化的体现。档案可以被理解成是由于它们的特定价值而必须保存起来的某个机构或组织的所有的现行文件和非现行文件。这种观点已被越来越多的档案工作者所认识和接受。尽管如此,传统档案的管理工作是与文件工作分开的。大多是在机关内分设两个部门,分别负责文书处理工作和档案管理工作。两者以立卷归档为界,文件在归档前属文书部门管理,归档后属档案部门管理。在这种管理体制下,文件在两个相互封闭的系统里分开运行,文书处理和档案管理各自为政,致使档案质量得不到可靠保证,档案资源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出现了文书部门收集不全文件、档案部门收集不全档案、业务部门利用不全档案的恶性循环。

(一)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与电子文件保存系统紧密相关

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与电子文件保存系统紧密相关,如果在文件形成之初不能采取技术与管理措施使其真实性、完整性得到控制,则形成的电子文件转化为档案后,其凭证价值将难以得到肯定。此外,如果不在文件形成之初就由最关心其档案价值的部门对其进行控制与管理,一些有价值的电子文件可能会由于工作人员疏忽或对文件价值的不理解而从系统内清除、删掉,这将造成有价值的电子文件流失而无档可归。

(二)电子文件需要预先的档案干预

电子文件来自计算机,计算机技术导致了相关的信息管理原则,可以有效地进行信息处理,把它作为实现一个组织目标的有效手段,这是信息技术的一种战略作用。在计算机内,管理程序以迅捷的电子化方式进行。新开发的“工作流程”软件,可以通过完整的工作程序来自动处理电子文件。这一电子工具的应用,导致了机构工作形式的完全变化。文件管理在计算机信息系统内进行,而不再是一个机构内纯粹手工进行的行政管理或公文运行。档案工作提前介入文件的管理,到文件制作形成过程中去指导工作,直接对文件进行鉴定、著录,使文件管理与档案管理部分重叠,使文件从产生到最后利用形成一个无缝系统,这样才便于对文件的保护与存取。所谓文档一体化管理,它是将原纸质文件归档管理系统中的许多“后控制”手段提到了最前端,主张在电子文件形成前采取行动,以保证其归档质量,即将传统理论对实体保管对象的关注,转变成对文件、文件形成者及其过程的有机联系、目的、意图、相互关系、职能和可靠性的关注。所有这些都远远超过了对文件进行传统的档案保管。这种保管模式因此又被称为“后保管模式”、“前端控制思想”。这样实行的结果,就使文件管理工作与档案工作真正熔为一体,再也无法将两者明确区分。

三、结论

档案一体化管理范文第3篇

一、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相关概念的简要评述

首先,就让我们从基本理论层面,对“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相关理论概念进行初步了解。“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中的“文件”概念是一种广义概念,较之常规意义的“文件”概念要宽泛得多。“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把文件视为“文件的集合体”,认为“档案”(非现行文件)的形成只是广义文件运动的最终结果,一切的文件运动形态,都只是“广义文件运动过程中某一特定阶段的代称,都是广义文件的组成部分”[1]。

由此,“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以“文件集合体”的形式,合理的维护了文件各阶段的整体统一性,进而将文件运动以整体的形式,跨越了从形成直至销毁或永久保存的各阶段,并且能让管理者以一个完整、清晰的视角,观察、界定文件运动的整体过程。实际上,基于这一完整过程,可以明确文件价值的阶段性变化,以及在广义文件运动过程中文件价值形态与管理形式、保管场所、服务对象之间的对应关系。而在文件价值形态转化的同时,从阶段性的广义文件运动视角出发,可将广义文件依次划分为现行文件、半现行文件与非现行文件。此三种广义文件的划分,同样适用于我国的文件档案运动过程。

二、中西方文档保管机构的差异、我国文档工作的融合以及推动实现文档工作一体化

实际上,我国的文件档案保管机构同国外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我国的半现行文件是存放在本单位档案室或档案馆,而国外的半现行文件则送交文件中心保管。实际上,这种差异显著。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件中心的定义:文件中心是在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管理之下的,对各不同行政机构的半现行文件进行经济地保管与提供利用,并在这些文件被销毁或移交档案馆之前进行系统处置的保管机构。文件中心是独立于文件形成机关和档案馆的,又处于文件形成机关与档案馆之间的过渡性机构。

显而易见,国外建立的“文件中心”,作为半先行文件的储存、管理机构,及其文件价值鉴定、销毁、移交机构,既节省了文件来源单位的空间、人力、财务资源,又避免了因单位不同,所导致的文件整理标准各异,以及鉴定、销毁程序的不统一、不规范。再者,又提高了文件管理的整体效率,减少了移交过程中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极大的提升了文件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与效益性。

此外,文件中心与形成机关档案室存在显著差异。其一,文件中心有的归属于档案行政管理机构,有的是独立运营的商业机构,而档案室则明确归属于文件形成机关。其二,二者的保管对象存在差异。文件中心保管的对象是半现行文件, 而机关档案室保管的对象包括半现行文件、乃至非现行文件。其三,二者的职能存在明显差异。文件中心承担文件的保管、鉴定以及提供利用的职责, 而机关档案室则主要承担本机关文件的收集、利用和保管工作[2]。

实际上,相较于西方的文件管理中心,我国各机关档案室的文档管理工作,往往存在着文档管理质量良莠不齐、管理效率偏低、执行标准不统一等诸多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则必须要明确文件工作、档案工作的统一性和整体性,统一制定与执行文档工作的管理流程与标准规范,并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有效融合和顺畅衔接的问题,以此真正实现我国文件管理与档案管理的一体化,推动我国整体的文档管理工作实现质的跨越。此外,笔者认为,在符合我国文档工作自身需求、特点的基础上,参照西方文件中心的管理模式、功能设置,对我国众多的机关档案室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造,是解决文档管理工作现存问题的关键一环。具体来讲,就是要科学、合理的调整我国机关内部的档案机构设置与体系,将本机关办公室的文件管理工作与档案室的档案管理工作实现合并,统一文件档案管理工作与职能;联合不同机构部门的档案室,实现共同办公与集中布局,低成本、高效率的实现文件、档案的一体化管理,并制定和执行统一的文件档案管理业务标准与操作规范,做到文档管理的统一、标准与有序。

此外,基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内在要求,参考西方国家的文档工作体制,总体来看,应将我国的机关公务文书处理工作与档案管理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并从业务体制上将两者建立紧密的联系,把文书处理与档案管理融为一体,将档案室工作与档案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文书处理部门、档案室、档案馆密切相联的一体化业务体制[3]。实际上,基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连续统一”的思想内涵,参考相关西方国家,如法国、意大利、瑞典等国家所建立的集中式档案管理体制及其特点[4],结合我国档案工作集中、一体化管理的现实情况与发展要求,笔者认为该建议的理由有如下几点:其一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根本上强调的文件运动的整体性,应该体现到文书与档案的一致性上。将文书处理与档案管理融为一体,可以深刻体现文书形成的主观意图,从而更加明确文件档案的长远价值,有利于文件档案价值的鉴定工作的进行以及文件档案潜在价值的挖掘与实现。其二,实现文书处理与档案管理的融合,可以使文书处理工作统一于国家的相关业务标准。并且,在紧密联系文件档案管理部门之间关系的同时,防止了管理衔接上的疏漏与责任推诿,做到协同配合、有的放矢、权责明确。其三,该措施不仅能降低成本、精简机构,而且能提高文书立卷、归档移交的质量与效率,同时保持文件档案管理的连续性与一致性。

基于上述论述,笔者认为,参照西方的文件中心,在保留我国机关部门档案室的同时,对其进行相应的功能改造、体系调整与集中布局,同时将文件形成及处理工作与档案工作在业务上实现有效融合,构建前后衔接、连续统一的文档案管理体制,进而推动落实文档工作一体化。当然,这种模式仍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检验与摸索,并使之逐步符合我国文档工作及其一体化管理的现实需要。

档案一体化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文档一体化

在当代,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活动日趋呈现复杂、多样的特点。而在此过程中,大量的活动伴生物――文件档案随之产生。可以预见,随着社会实践的深入,文件档案资源将永不枯竭。而如何合理的收集、整理、保管这些文件档案资源,不断提高文件档案管理的质量与效率,进而维系文件档案资源的真实、完整、有序与长远使用,着实是摆在文件档案工作者面前的现实问题。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则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范例,并为今后的文档一体化管理,指明了理论探索与实践探索的方向。

一、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相关概念的简要评述

首先,就让我们从基本理论层面,对“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相关理论概念进行初步了解。“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中的“文件”概念是一种广义概念,较之常规意义的“文件”概念要宽泛得多。“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把文件视为“文件的集合体”,认为“档案”(非现行文件)的形成只是广义文件运动的最终结果,一切的文件运动形态,都只是“广义文件运动过程中某一特定阶段的代称,都是广义文件的组成部分”[1]。

由此,“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以“文件集合体”的形式,合理的维护了文件各阶段的整体统一性,进而将文件运动以整体的形式,跨越了从形成直至销毁或永久保存的各阶段,并且能让管理者以一个完整、清晰的视角,观察、界定文件运动的整体过程。实际上,基于这一完整过程,可以明确文件价值的阶段性变化,以及在广义文件运动过程中文件价值形态与管理形式、保管场所、服务对象之间的对应关系。而在文件价值形态转化的同时,从阶段性的广义文件运动视角出发,可将广义文件依次划分为现行文件、半现行文件与非现行文件。此三种广义文件的划分,同样适用于我国的文件档案运动过程。

二、中西方文档保管机构的差异、我国文档工作的融合以及推动实现文档工作一体化

实际上,我国的文件档案保管机构同国外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我国的半现行文件是存放在本单位档案室或档案馆,而国外的半现行文件则送交文件中心保管。实际上,这种差异显著。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件中心的定义:文件中心是在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管理之下的,对各不同行政机构的半现行文件进行经济地保管与提供利用,并在这些文件被销毁或移交档案馆之前进行系统处置的保管机构。文件中心是独立于文件形成机关和档案馆的,又处于文件形成机关与档案馆之间的过渡性机构。

显而易见,国外建立的“文件中心”,作为半先行文件的储存、管理机构,及其文件价值鉴定、销毁、移交机构,既节省了文件来源单位的空间、人力、财务资源,又避免了因单位不同,所导致的文件整理标准各异,以及鉴定、销毁程序的不统一、不规范。再者,又提高了文件管理的整体效率,减少了移交过程中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极大的提升了文件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与效益性。

此外,文件中心与形成机关档案室存在显著差异。其一,文件中心有的归属于档案行政管理机构,有的是独立运营的商业机构,而档案室则明确归属于文件形成机关。其二,二者的保管对象存在差异。文件中心保管的对象是半现行文件, 而机关档案室保管的对象包括半现行文件、乃至非现行文件。其三,二者的职能存在明显差异。文件中心承担文件的保管、鉴定以及提供利用的职责, 而机关档案室则主要承担本机关文件的收集、利用和保管工作[2]。

实际上,相较于西方的文件管理中心,我国各机关档案室的文档管理工作,往往存在着文档管理质量良莠不齐、管理效率偏低、执行标准不统一等诸多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则必须要明确文件工作、档案工作的统一性和整体性,统一制定与执行文档工作的管理流程与标准规范,并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有效融合和顺畅衔接的问题,以此真正实现我国文件管理与档案管理的一体化,推动我国整体的文档管理工作实现质的跨越。此外,笔者认为,在符合我国文档工作自身需求、特点的基础上,参照西方文件中心的管理模式、功能设置,对我国众多的机关档案室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造,是解决文档管理工作现存问题的关键一环。具体来讲,就是要科学、合理的调整我国机关内部的档案机构设置与体系,将本机关办公室的文件管理工作与档案室的档案管理工作实现合并,统一文件档案管理工作与职能;联合不同机构部门的档案室,实现共同办公与集中布局,低成本、高效率的实现文件、档案的一体化管理,并制定和执行统一的文件档案管理业务标准与操作规范,做到文档管理的统一、标准与有序。

此外,基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内在要求,参考西方国家的文档工作体制,总体来看,应将我国的机关公务文书处理工作与档案管理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并从业务体制上将两者建立紧密的联系,把文书处理与档案管理融为一体,将档案室工作与档案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文书处理部门、档案室、档案馆密切相联的一体化业务体制[3]。实际上,基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连续统一”的思想内涵,参考相关西方国家,如法国、意大利、瑞典等国家所建立的集中式档案管理体制及其特点[4],结合我国档案工作集中、一体化管理的现实情况与发展要求,笔者认为该建议的理由有如下几点:其一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根本上强调的文件运动的整体性,应该体现到文书与档案的一致性上。将文书处理与档案管理融为一体,可以深刻体现文书形成的主观意图,从而更加明确文件档案的长远价值,有利于文件档案价值的鉴定工作的进行以及文件档案潜在价值的挖掘与实现。其二,实现文书处理与档案管理的融合,可以使文书处理工作统一于国家的相关业务标准。并且,在紧密联系文件档案管理部门之间关系的同时,防止了管理衔接上的疏漏与责任推诿,做到协同配合、有的放矢、权责明确。其三,该措施不仅能降低成本、精简机构,而且能提高文书立卷、归档移交的质量与效率,同时保持文件档案管理的连续性与一致性。

基于上述论述,笔者认为,参照西方的文件中心,在保留我国机关部门档案室的同时,对其进行相应的功能改造、体系调整与集中布局,同时将文件形成及处理工作与档案工作在业务上实现有效融合,构建前后衔接、连续统一的文档案管理体制,进而推动落实文档工作一体化。当然,这种模式仍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检验与摸索,并使之逐步符合我国文档工作及其一体化管理的现实需要。

三、结束语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为我们指明了文档一体化的实践方向。然而,完全照搬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及其管理模式,又很难满足我国文档管理的现实需要。因此,只有从我国文档工作的现实情况出发,有针对性、有选择的借鉴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因地制宜的打造符合我国国情的文档工作模式,才能最大程度的提升我国文档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那就让我们共同努力,在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文档管理一体化的未知征途上阔步前行。

参考文献:

[1]冯惠玲,张辑哲.档案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12.

[2]窦晓光.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管理体制――转型期的档案管理体制改革研究之二[J].档案学通讯,2006(1):20.

[3]王仁邦.浅谈文档一体、馆室结合的业务体制[J].档案学研究,1997(1):40.

档案一体化管理范文第5篇

【摘 要】作为医院重要组成部分的图书和档案管理部门,在当今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把医院图书档案进行一体化管理,不仅可以方便综合服务的开展,同时还能够提高信息利用率,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最大化。本文通过对一体化管理在医院图书档案中应用的介绍和探讨,说明一体化管理的先进性和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一体化管理 图书档案 医院管理

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有别于以往将图书和档案分开管理的传统模式,是利用最新的科技手段,配备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员,将图书和档案这两个分别各自独立又相互统一的体系进行统一录入、归档、整理并最终调取和查阅的现代化管理手段,符合信息时代的信息管理方式,极大的促进了图书和档案共性的融合,避免了资源的重复浪费。

1.医院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的意义

图书和档案原本是两个相对独立的体系,在以往的单一管理模式下,二者彼此分开管理运行,由于无法做到有效的信息互通而导致信息资源利用率教低。对于信息检索者来说,程序较为繁琐,尤其是面对目前医院管理层和临床各科室对于相关信息资源的较大需求时,无法实现有效的信息共享,造成了较大的资源浪费。图书和档案分开管理所带来的另一大弊端是提高了管理所带来的运行成本,各自管理就意味着要分别配备相关的硬件设施以及所配套的管理人员。因此,医院需要一套科学有效的图书档案管理模式来解决以上所提到的传统管理模式中的短板。

传统管理模式下,图书管学和档案学分属不同学科因而各自独立。档案最初的形成目的是为了记录第一手资料,是反映事实真相的重要依据;图书的形成则经过较长的过程,以传播文化为目的,是特定的思想产物。虽然本质上图书和档案并不能等而视之,但是二者却有着一个最大的共性,那便是信息载体,同属于文献信息资源,并且在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代码》中将图书和档案划为一个类目之中。综上可见对图书和档案进行一体化管理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应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不仅可以实现图书档案等文献信息的统一管理,还可以做到准确而快速的分类,便于各类信息资源的存储及利用,避免存储介质和人力资源的浪费。

医学是一门体系庞大的学科,所涵盖和涉及的领域极为广泛,当今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信息资料也随之产生,高效而稳定的信息管理方式对于医院这种具有特殊意义的社会机构来说极为重要。医院需要对各种档案分类管理,医务人员需要及时获取各种相关资料来支撑临床工作以及科研项目的需要。图书和档案的一体化管理可以使得医院相关的信息部门在繁杂的信息数据库中为检索者提供高效的信息检索服务,将各种信息载体做到内部的互通,规避以往来回翻阅所带来的不便,提高对信息载体的利用率。尽管图书和档案信息量巨大,但是信息时代各N软硬件科技辅助手段的诞生使得原来需要耗费巨大人力、物力才能完成的工作变的简便而可行。信息服务受众思维模式在当今同样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人们开始主动接受更加便捷的信息服务模式,意愿上的配合使得图书档案的一体化管理切实可行。

2.医院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的措施

各项相关机构有机重组,将图书和档案管理都统一归属于图书档案部,责任的落实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管理和运行效率,也为信息检索者简化了操作流程。部门的有机重组是宏观的大框架,对应专业的人员配备是做好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基础。一体化管理对于图书档案管理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专业素质要求,不仅能够对不断更新的信息资源进行高效而规范的整合,还应该十分熟悉医院对于信息资源的需求热点,大致了解相关专业的行业动态,自身业务熟练,医学专业熟悉,医院管理有经验,起到相对应技术支撑。只有重视了相应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做到人员的稳定和发展,才能够奠定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坚实的基础。

专业人员的培养十分重要,相应的技术支持同样必不可少。图书档案的一体化管理,需要建立一个完善而精准的信息网络来作为操作和应用平台,这就要求医院管理和物资部门在硬件设施上给予足够重视和支持,最大程度上整合医院内所有信息资源,避免分散管理所带来的重复和浪费,使得整个图书档案的管理高效而统一。初步建立信息网络平台之后,还要做到不断更新各项硬件技术设施以及及时发现平台漏洞,让整个信息环境可以快速并且稳定的长久运行,毕竟信息安全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环。管理者和相关人员要做到相应的宣传和科普,充分调动医院对信息资源整合及开发的积极能动性,使得全院认识到这项工程所带来的长远益处和重要意义。

3.医院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建议

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对于管理者来说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要有创新思维的意识。虽然管理者的主要工作是对各项信息的整合和加工,但如果缺乏创新思维的管理,就会拘泥于过去繁琐单一的工作流程中,无法紧跟医院各项工作的要求和行业的最新动态。因此,对于管理者创新意识的培养应放在一个较为重要的位置之中。

创新是先决,形成自身的特色是重点。一体化管理是大势所趋,为医院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如何结合自身优势,形成医院所独有的图书档案管理特色也同样重要。特色化建设不仅在更高层次上做到一体化管理的高效和便捷,还可以有针对性的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做到自身的特色化以及与其他管理体系的差异化,对于更加广泛的医疗体系层面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总的运行模式确定之后,想要长久稳定的运行,就必须建立统一而严格的管理标准。标准的制定,需要依据医院自身的情况进行有效的探索。以往许多医院管理标准不健全,没有较高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使得整个一体化管理难以维系。因此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规章和制度。规章和制度的实施是整个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体系得以运行的保障。不同的医院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如何依据自身的情况制定相应规章制度,需要结合以往成功的经验以及自身的不断摸索。

规章制度需要不断完善,人员素质也应不断提高。图书档案作为信息资源来说,强调其共享化的同时也应注意到档案管理的保密工作。具体哪一类可以共享,哪一类应做到绝对保密和相对保密,也是依赖于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以及前述管理标准的制定。

4.医院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发展前景

在目前大的医疗改革背景之下,医院在人事管理上对于档案的有效存储和查阅有着较高的要求,日新月异的医学发展,也对医院的科研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各科的前沿技术以及相应的科研水平发展状况都对信息管理有着较大的诉求。综合看来,图书档案的一体化管理是对资源整合提出的必然要求。由此看来,一体化管理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各级医院应认识到一体化管理所带来的改革和变化,努力结合自身优势,克服各项困难,积极推进一体化建设,早日建成一个完善高效的图书档案管理平台,满足医院管理者和医务工作者的需求。从而更进一步,推动医院取得较大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 罗莹.医院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分析探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2):56-57.

[2] 任兵. 浅议档案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J]-《兰台世界》PKU - 2013(z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