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外国名著

外国名著

外国名著范文第1篇

1、意大利比萨斜塔。建造于1173年8月,是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独立式钟楼,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上。奇迹广场的大片草坪上散布着一组宗教建筑,它们是大教堂、洗礼堂、钟楼和墓园,它们的外墙面均为乳白色大理石砌成,各自相对独立但又形成统一罗马式建筑风格。

2、巴黎艾菲尔铁塔。埃菲尔铁塔矗立在塞纳河南岸法国巴黎的战神广场,于1889年建成,当年建成后的埃菲尔铁塔还曾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得名于设计它的著名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古斯塔夫·埃菲尔,全部由施耐德铁器建造。

3、埃及金字塔。金字塔在埃及和美洲等地均有分布,古埃及的上埃及、中埃及和下埃及,今苏丹和埃及境内。现在的尼罗河下游,散布着约80座金字塔遗迹。

4、玛雅金字塔。玛雅金字塔,是仅次于埃及金字塔的著名建筑。玛雅的金字塔稍矮,由巨石堆成,整个金字塔是灰白色的,不完全是锥形,顶端有一个祭神的神殿。

(来源:文章屋网 )

外国名著范文第2篇

亚历山大大帝。生于古马其顿王国首都佩拉,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是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四大军事统帅之首。

汉尼拔。北非古国迦太基名将,军事家,是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四大军事统帅之一。自小接受严格和艰苦的军事锻炼,在军事及外交活动上有卓越表现。现今仍为许多军事学家所研究。

西庇阿。古罗马统帅和政治家。他是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罗马方面的主要将领之一,以在扎马战役中打败迦太基统帅汉尼拔而著称于世。

外国名著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奖,理念,运作模式,中国建筑传媒奖

建筑奖的意义不仅是对建筑师角色的定义和对个人的肯定,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建筑奖代表了当今建筑行业的价值取向和发展趋势,是建筑文化的“风向标”。对于国家层面的建筑奖来说,它更多地阐释了一个民族、一种文化对建筑的独到见解。

1.普利策奖

普利策奖创办与1979年,以Pritzker家族的姓氏命名。每年举办一次。表彰建筑师在建筑设计中所表现出的才智、想象力和责任感的优秀品质,以及通过建筑艺术对建筑环境和人性做出持久而杰出的贡献。享有建筑界“奥斯卡”的美誉。普利策奖的运作及资金来源全部由凯越基金会主持,提名程序简单且完全公开,评委由长期成员和不断更换的职业建筑师组成。长期成员指评委中与建筑相关的人士,平均担任评委的时间是十年,从业建筑师担任评委的时间是六年左右。长期成员保证了评委会构成的连续稳定,而不断更新的建筑师则使普利策奖得以持久的活力。普利策奖另一个特点是评选过程中,评委需对提名建筑进行实地考察,以他们全方位的亲身体验为评选依据,而不是仅仅依据照片、图纸、文字说明等,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二手资料可能对评委造成的误导。

2.阿卡汗奖

阿卡汗建筑奖始于1977年,由阿卡汗殿下创立,其目的是支持并鼓励穆斯林社会中优秀的建筑作品以及其他改善建筑环境的行为。该奖项较其他建筑奖最特别之处在于它接受所有建筑类型,不仅仅局限于建筑本身。比如,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项目,郊区景观开发,住宅方案,工厂和车间,教育和康复学校,新城镇、城市保护和棕地再利用。同时也不仅奖励建筑师,还表彰那些在项目实现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城市政府、营建商、业主、主要的工匠和工程师。获奖作品涵盖了布基纳法索本土建筑师迪耶贝多•弗兰西斯•凯雷设计的小学、孟加拉乡村银行的住宅计划、让•努维尔设计的巴黎阿拉伯文化中心、杨经文设计的开创性的马来西亚生物气候办公楼和土耳其罕•蒂梅尔泰金设计的住宅。

3.柏林奖

“柏林建筑奖”创立始于1990年代初,当时柏林墙的倒塌,使柏林迅速跃为“欧洲最大的建筑工地“,这给柏林、德国、欧洲乃至全世界的建筑师带来了一个创作的繁荣时期,同时也为当代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探索性的试验场。该奖设立的初衷就是为了繁荣柏林地区的建筑创作,推动和倡导进步的建筑文化。柏林奖是一项因建筑作品的杰出而同时授予建筑师和业主的奖项,该奖的奖励方式也较为特别,不设奖金,获奖的建筑师及其业主将各得到一份证书,并得到一块铜制铭牌永久固定在该建筑上。评委由建筑师和文化界人士共同组成,是该奖项较为注重建筑的社会属性的体现。与普利策奖和阿卡汗奖相似,评审程序是首先由建筑师和业主自愿申报,评委会通过对有效的申请文件进行反复比较和充分讨论,确定初选项目并对这些项目逐一进行现场考察,考察后确定最终的获奖名单。

4.中国建筑传媒奖

中国建筑传媒奖(以下简称传媒奖)是国内建筑奖的新秀,2008年10月由南方都市报发起,两年一届,从专业、社会和文化层面,表彰具有突出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的优秀建筑作品。该奖因注重建筑的社会评价而受到广泛关注,被称为“推动公民意识的建筑奖”。

传媒奖的评委会由的建筑杂志主编和建筑学者组成,以保证奖项的专业性、学术性、公共性。共设有八个奖项:最佳建筑奖、居住建筑特别奖、青年建筑师奖采取个人申报与提名人提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最终由评委会评选产生。杰出成就奖、建筑评论奖及组委会特别奖由提名人提名,最终由评委会、组委会评选产生。初评由初评委员会负责,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对个人申报的作品进行评议、投票,选出提名作品;二是对所有提名作品进行投票,包括被提名人的作品,和自荐作品中评选出的提名作品,按照得票数量高低,各奖项分别产生三个入围作品,每个提名人每项奖需选三个作品。之后,入围的作品会在官方网站及建筑论坛进行公示,接受公众投票。各奖项中得票率最高的作品或个人,在终评中占有一票。同时,评委会对建筑奖项的入围作品进行实地考察。考察结束后,评委会召开终评会议,投票产生所有获奖作品。

5.结语

通过对国内外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奖项本身的理念及运作模式的解读,比较分析各奖项的独特之处,笔者总结出有以下几点值得重视和思考:

(1)鼓励建筑师和业主之间相互权衡的合作关系。业主和建筑师的想法往往相左,业主追求“低投入高回报”,而建筑师则希望能更多地体现自我价值。只有在两种相互作用力平衡时,才能实现双方的目标,达到“双赢”的结果。从这个层面上讲,一个优秀的作品是优秀的建筑师和好业主相互权衡合作成功的结果,不是建筑师个人的创造。取得业主的信任和理解,良好甲乙双方的关系,是改善建筑创作环境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大多数建筑师和业主的关系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被戏称为 “厨师”和“上帝”的关系,业主就是“上帝”,他们的喜好决定了作品的评判标准,甚至是建筑师眼中高于行业规则和职业道德的设计原则。这对我国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非常不利。

(2)越来越关注建筑的社会属性。建筑是人类文明物质表现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建筑本身的结构、外形等技术特征,它在社会、文化方面的意义更为深刻,所以越来越多的建筑奖评选不再仅仅是由建筑专家来评说,更多地公众参与进来。

(3)评委的组成多层次多样化。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评选的权威性、公平性、公正性,各个建筑奖的筹办都在评委人员的组成、组织方式上花了很多心思。只有多层次,多样化的评委组成才能确保评审工作的活力,同时又不失连续性和影响力。

(4)倾向于真实存在的建筑而非纸上的方案。建筑的意义不仅停留于思想层面,更要付诸于实践。建筑的创作也不仅仅是思维的活动,而是从想法到作品的整个过程;从方案的设计到建造的过程会受到很多外部因素的干扰和作用,建筑师化解排除这些不利因素的能力将直接决定了到最终建成作品的质量和效果。

(5)评委需要亲身体验一个建筑作品的好坏。“以人为本”是建筑设计的原则之一,但过于追求“创新”,与众不同,使得建筑的使用价值被忽略,近年来甚至诞生了不少“怪诞”的作品。人对建筑的体验是全方位的,不仅局限于视觉,也可能是听觉的、触觉的、嗅觉,是混合的,单凭图纸和照片就下结论的做法已被发现是武断且不科学的,因此,越来越多的建筑奖不仅要求是已真实存在的项目而且还要实地考察进行评审。

参考文献

[1]杨晓龙,普利茨克建筑奖评选方法研究,建筑论坛,2006.6:24

[2]华霞虹,华昕若,阿卡•汗建筑奖与伊斯兰世界的当代建筑,建筑学报,2005.1:78-81

外国名著范文第4篇

《追忆似水年华》:第一次看到书名时以为是本文艺小说或诗集,仔细看觉得应是本回忆录,追忆嘛,打开一看,果然,一个富家子弟的无所事事的回忆集。所以说,有钱人就是闲,要是身体再稍微有点问题,就更闲了。主人公是一个敏感脆弱、体弱多病的贵族少爷,有多敏感呢,会因为睡前没有得到母亲的亲吻而十分痛苦,会因为吃个茶泡蛋糕就追忆到遥远的童年。(这都什么坏习惯!)具体的事件,什么暗恋了哪个贵族小姐、还有高级什么的,这个还是要自己偷偷看才能体会到那种感觉。再有的那些贵族生活圈的日常、家族的琐事、贫民的生活等等,也是需要自己静静地感悟。这本书总体还是很符合书名的,文笔细腻优美,虽然有时候文艺到会出现一个长达十余行语法复杂的句子……人物刻画十分到位,真实且完整地还原了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巴黎。

《瓦尔登湖》:它其实更像是一本生活科学日记。作者为了寻求更诗意的人生和更本真的生活,在湖边自给自足,与自然做朋友。简言之就是一个想要体验地道农民生活的作家的野外生活纪实。闲来无事钓钓鱼、跟湖水等自然之物说说话、种种豆子、冬天时访访他来之前的旧居民啊,比如禽兽(绝对没有想歪啊!)什么的,然后就在农家乐的生活中自我得到了升华。白天做做农事,在附近踏踏青,晚上就抒发自己升华后的感想。我们应该更多地追求精神而非物欲的享受;自然是这样的美好,我们一定要爱护它。总而言之,就是浪漫安逸的度假生活啊!十分吸引人啊有木有!此刻在电脑前码字的程序猿、单身狗泪流满面。

《尤利西斯》:故事讲述了主人公――苦闷彷徨的都柏林小市民、广告推销员利奥波德・布卢姆于1904年6月16日一昼夜之内在都柏林的日常经历。小说用时间点分章节,每个时间点都是一个单独却又相互联系的故事,这十八个故事结合起来深刻反映了二十世纪初爱尔兰市民的孤独、迷茫和绝望。但作为一个普通的阅读者,处在当今的环境下,我们很难深刻体会到那种孤独与绝望,不过迷惘还是能体会到的,毕竟经常一整天无所事事瞎逛不是迷惘是什么……也难怪有人批判地说《尤利西斯》要是在今天写成,恐怕永无出头之日。爱尔兰记者西恩・蒙克利夫的话可能用来概括这本书最贴切了,“《尤利西斯》都写了些什么呢?噢,不太多,布鲁姆吃早饭,参加了一个葬礼,在都柏林闲逛了一会儿。斯蒂芬・代达卢斯(书中的另一主角)干的事儿也一样,两人喝醉了,一通自我嘲弄之后,都回家去了”。

(选自《南方周末》)

外国名著范文第5篇

在北京设立地区总部的跨国企业有来自美国的IBM、康明斯、朗讯、摩托罗拉;来自加拿大的北电网络;来自日本的日立、东芝、百特、东陶;来自韩国的LG电子、三星;来自德国的西门子、曼内斯曼;来自法国的阿尔斯通、施耐德、得利满;此外还有丹麦的诺和诺德,瑞士的ABB和雀巢,芬兰的诺基亚,瑞典的爱立信,泰国的正大等。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