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公共知识培训体会

公共知识培训体会

公共知识培训体会

公共知识培训体会范文第1篇

1.1培训资源管理不当、难以高效利用

公司培训资源缺乏规范管理,难以有效地查询和获取,得不到动态、高效的利用,不能很好促进公司培训工作的改善。

1.2内部沟通不畅,隐性知识难以显性化

公司的隐性知识如员工个人工作经验、创意或心得等,由于缺乏知识分享激励机制,无法被记录保存,容易流失。

1.3平台建设不完善,知识共享困难

公司教育培训体系中缺少知识管理模块,教育培训系统中也缺少支持资源共享的功能,公司内部知识共享意识淡薄。近年来,公司教育培训工作得到飞速发展,但相关资源建设未同步发展,资源建设落后于培训工作,阻碍教育培训的进一步发展。基于上述不足,对于如何加强公司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并实现转型,以满足公司战略目标实现的要求,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将知识管理思想纳入教育培训工作中,通过加强培训资源开发与管理、拓展员工沟通渠道、完善相关平台建设等工作,助力公司教育培训体系转型。

2.知识管理建体系

公司从2013年开始探索适合自身实际的知识管理体系建设。围绕教育培训体系转型需求,搭建“以知识层建设为基础、以流程层建设为核心、以支持环境层建设为支撑”的知识管理体系架构,提升培训资源建设水平,支持公司建立“四位一体”的标准培训模式,助力公司成为学习型组织,提高核心竞争能力。

2.1知识库建设

以岗位胜任能力为依据,利用各序列各专业的岗位培训规范,根据分层分类的原则,形成相匹配的知识树。充分利用已有的教育培训成果资料,以知识树为引导,根据完全穷尽、相互独立原则,形成包括课程库、试题库、师资库、培训基地信息及公司文化、制度等的知识库。各类知识库通过知识标签建立联系,形成员工和组织知识共享和应用的基础。

2.2知识运营机制建设

知识有效运营指通过知识获取、知识固化、知识共享、知识应用及知识动态管理的闭环运作,达到知识在个人与组织中流动,并不断回馈到知识系统內,促使知识不断累积的目的。知识获取,外部知识内部化。指将企业外部环境中的知识转换到企业内部,并能够为企业所用的过程。知识获取包括采集、认证、储存和更新四个阶段,对应设立知识采集机制、知识认证机制、知识存储机制和知识更新机制,以完成获取知识的任务。知识固化,巩固知识防遗忘。通过个性化课程学习、课后及时复习和试题考核等手段,鼓励员工在工作中有意识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做到服务实践、学以致用。知识共享,管理效益最大化。为有效实现知识共享,公司构建并加强多种知识共享途径,畅通多方沟通的渠道。知识应用,实践提高生产力。知识只有在组织中得到应用时才能增加价值。公司通过搭建教育培训知识管理平台,将知识应用的效率发挥到最大化。

2.3流程及信息功能设计

知识管理的顺利实施离不开企业组织、制度、文化等环境因素的良好支持。公司在知识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重点进行制度、流程、信息系统等建设工作。知识管理流程。以业务驱动力为出发点,以利益相关者价值为最终导向设计管理流程,包括知识抽取流程、知识利用流程、知识评审流程及知识管理考核激励等流程。公司根据员工的知识贡献制定不同级别的奖励,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公司知识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知识管理系统是集课件库、试题库、案例库、师资库、基地库、文档库等为一体的教育培训知识管理平台,以网络培训实体化运作为手段,构建实现公司知识协作、知识收集、知识传承等功能的学习型组织。知识管理系统还紧密联系公司的生产业务、培训和评价等工作,帮助提高培训管理效率、公司知识协作共享,提高员工岗位胜任能力,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2.4知识动态管理运行

知识动态管理包括线上及线下知识管理。线上知识动态管理主要包括建立岗位知识学习包、学习效果验证、建立学习档案、培训需求再分析等内容。建立个人学习档案,为下一阶段的培训需求分析提供参考。线下知识动态管理主要包括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实施及考核、培训服务实践、课程开发和创新等内容。公司按照培训计划对员工进行培训及考核,并反馈工作过程中的新问题、新需求反馈,公司根据反馈信息进行培训课程开发和创新,进一步丰富知识树和知识库的内容。

3.知识管理显成效

3.1建立公司知识库

知识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开展,为公司搭建了层次分明、覆盖率高的知识树框架,并以此为基础,梳理公司几大序列包含课程库、师资库、试题库、案例库等内容的知识库,并定期邀请公司相关专业的专家对知识库内容的正确、合理性进行评审,组织人员对知识库进行更新维护。将公司知识体系内容导入信息系统,设置知识标签链接,实现知识查询和学习等功能。

3.2营造知识创造氛围

通过制定知识更新、创新、认证、共享等流程以及相关考核激励制度,鼓励员工对知识库中的知识进行维护、修改,让员工角色由知识使用者转变为知识管理者,从被动到主动,激发员工知识创造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定期的班组内部分享会,实行轮讲机制,锻炼每位员工的讲授技能,促进了知识共享,实现隐性知识显性化,积累公司知识资产,预防人才流失的潜在风险。

3.3优化公司培训运行

通过信息系统中的岗位学习包推送、学习与测试关联、员工学习档案建立及培训需求再分析等功能,实现了员工学习、测评、档案记录、需求分析的全自动化管理,极大提升教育培训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有效推动公司教育培训的优化。同时,知识资本的积累和良好学习行为的培养、巩固,是建立学习型企业的重要基础。

4.结语

公共知识培训体会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中央、省委关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部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和浙江省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有关精神,结合我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实际和队伍特点,按照“联系实际创新路,加强培训求实效”的要求,突出培训重点,创新培训方式,加大培训力度,扎实开展我乡公务员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培训工作。通过教育培训,使全体公务员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刻内涵和目标任务,全面提升我乡公务员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培训对象与时间

(一)培训对象

乡机关公务员。

(二)培训时间

培训工作从2007年9月开始,于2008年3月底结束。分三个阶段组织实施:2007年9月为准备阶段,主要是建立领导机构、制订培训计划、进行工作部署;2007年10月-2008年2月为培训组织实施阶段,主要是开展全员培训;2008年3月为总结验收阶段。

三、培训内容与形式

(一)培训内容

1、综合政策类:深入开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政策培训。重点学习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总理重要讲话以及中央、省委省政府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部署和综合知识;中央和地方各级关于“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等。

2、综合素质类:开展公务员的文化素养和技能培训。不断加强公务员的理想信念、群众路线和群众工作方法的教育;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继续抓好公共管理知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组织实施“十一五”期间确定的《组织行为学》、《法治浙江与和谐社会建设》、《公共危机应急处理》三门更新知识课程的学习培训;积极鼓励公务员参加文化学历教育等。

3、专业知识类:广泛开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专业知识培训。着重围绕农村经济发展、乡村规划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农村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开展培训。同时,针对农村自身经济发展的特点,开展外经外贸和招商引资等方面的知识培训。

(二)培训形式

1、综合知识统一参加县培训。综合知识类设六个专题开展试点培训,内容包括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景宁畲族自治县自治条例》、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社会主义荣辱观、公务员公共管理知识、群众路线和群众工作方法、礼仪。根据县培训计划安排,参加县统一组织的培训。

2、专业知识分类自主培训。专业知识类设六个专题开展试点培训,内容包括农村社会保障和劳动力就业服务、农村经济发展、乡村规划与建设、生态环境与保护、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农村基层文化建设。要充分借助县职能部门的优势,邀请县职能部门有关专业人员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

3、创新培训方式。发挥电化教育在干部培训教育中的灵活作用,安排培训内容,开展电化教育;利用电子政务的优势,通过网络专题学习平台,开展专业知识类培训内容的在线学习教育;在集中培训和自学的基础上,采用专题研讨等培训方式,积极参加基层公务员如何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专题大讨论,组织撰写学习体会文章,开办学习园地等形式进行交流。

4、参加培训考试和学习竞赛活动。为提高广大公务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检验培训工作的实际效果,在继续抓好公务员公共管理知识和更新知识学习考试的基础上,积极参加县组织的综合政策类和综合素质类培训内容的集中考试,结合自身特点,开展专业知识类知识竞赛和优秀学习体会文章评选活动。

四、组织领导

要充分认识在公务员队伍中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领导,统筹规划,扎扎实实地抓好培训工作。

(一)建立领导小组。建立由乡党委、政府分管领导任正副组长,有关条线为成员的公务员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培训工作的组织协调,并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党政办)。专题培训工作由组织条线牵头负责;宣传条线、农办等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具体抓好各个专题的培训;乡财政安排专项经费,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公共知识培训体会范文第3篇

一、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对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科学发展先行者的新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执政本领、强化科学发展能力、提高财政工作水平为主线,不断拓展培训内容、创新培训形式、整合培训资源、提升培训效能,着力提升财政干部综合素质,着力打造一支满足财政改革发展需要、适应财政岗位特点的干部队伍。

二、总体目标

通过教育培训,使全体干部职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推动科学发展本领显著增强,科学文化素质、业务能力明显提高,勤奋好学、学以致用的学风进一步弘扬。通过扎实有效的学习培训,使全体干部职工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转变观念,强化服务,深化改革,提高履行本职工作的本领,增强依法行政的能力,全面提升财政工作管理水平。

三、主要措施

(一)深化实施主体项目。坚持阶段目标与年度重点、个人需要与工作推进、业务学习与能力拓展相结合,不断提升主体项目策划和实施水平。一是加强科级领导干部培训。以贯彻落实省、州财政工作会议精神为主要内容,以把握时代性、增强前瞻性、激发创新性为重点,实施科级干部专题研修项目;同时,选派科级干部参加县委党校、州财政局等举办的各类培训,不断增强战略思维和创新开拓能力。二是加强财政专业干部培训。聚集重点工作、重大专项、关键岗位,围绕财政核心业务掌握、跨学科知识储备等内容,实施财政专门业务知识更新培训、财会能力提升系列培训等项目,不断加强专业人才库建设。三是加强综合管理干部培训。针对干部不同成长阶段的不同需求,以培养财政综合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选派优秀干部参加委省州财政局等高层次培训;按照能力培养梯进性原则,实施青年干部能力建设等滚动培训项目,不断提升综合管理能力。

(二)优化资源供给方式。以激发干部职工主观能动性为重点,整合利用各类培训资源,引导和帮助干部职工结合自身特点和岗位需要,自觉提高知识水平,增强履职能力。一是充分利用网络在线资源和高校培训资源,多形式地鼓励干部职工积极应对财政改革发展新要求,主动参加职称(职业)学习等。二是实施以政治时事、财政金融等为主要内容的专题讲座,进一步促进干部职工完善知识结构、拓宽工作视野。三是以传统的课堂面授为基础,围绕财政体制改革、经济体制发展热点等,建立培训平台教育资源常态化机制,进一步缓解工学矛盾,增强培训效果。

(三)推进实施绩效评估。从事中即时反馈、事后综合评价、长期跟踪问效等方面入手,研究制订培训工作评估管理办法,加强结果应用。一是在评估内容上,由提升干部职工满意度、知识获取度等方面,进一步拓展到强化干部职工知识综合运用,提高教学师资授课水平等内容,综合评估培训项目实效。二是在评估方式上,改进和完善问卷、座谈等传统调查方法,引入网络、微信等新技术手段,全面提升评估工作效率。三是在评估结果应用上,及时向师资、培训基地反馈结果并督促改进,着力提升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

四、培训内容

结合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机关建设的要求,以及2021年财政工作的主要任务,本着精简高效、确保重点的原则,2021年,县局计划举办各类培训班共8个,培训干部200余人次。

(一)综合能力提升类

1、廉政教育专题培训

培训对象:全体干部职工

培训内容:结合3月份的廉政教育月活动,邀请相关专家学者作专题讲座,引导财政干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增强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严守财经纪律,增强组织观念,在工作和生活中,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讲求操守、注重品行,公正清廉、明礼诚信,拒腐防变、勇担重责,为深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顺利完成财政中心工作提供有力保证。

2、双语培训

培训对象:全局干部

培训内容:安多藏语的听说读写。

3、政治思想研讨会

培训对象:全局干部职工

培训内容:运用积极财政政策应对当前复杂经济形势,把握国内外经济社会动态,提升洞察力、明确工作方向;深刻领会财政体制改革热点,提高岗位胜任意识;运用科学方法,提升管理能力,创新工作思路与方法

(二)业务知识更新类

4、新《预算法》解读

培训对象:全体干部职工

培训内容:介绍新《预算法》出台的背景、变化内容及如何学习贯彻新《预算法》,着重围绕新《预算法》中全口径预算管理、综合预算、透明预算、政府性债务等几个方面进行剖析讲解。同时,于4月底开展新《预算法》业务知识的考试。

5、依法行政培训班

培训对象:全体干部职工

培训内容:邀请领导授课。对依法行政的概念、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财政部门在依法行政中应注意的问题。通过学习,增强干部职工依法行政的工作能力,加深对依法行政工作的理解,掌握基本知识,切实保证依法行政工作合法高效。

6、当前财政经济形势与财政政策(或公共服务型政府与财政)

培训对象:全体干部职工

培训内容:我国已明确要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核心问题就是政府如何更加全面、更加公平、更加高效地向公民提供公共服务。这就要求财政政策向公共需要或公共服务倾斜,即使部分财政资金仍然投向经济建设领域,也只是为了做大财政收入这块“蛋糕”,为了更好地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三)重点培训项目类

7、党员干部培训班

培训对象:全员党员、入党积极分子

培训内容:在全体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中开展“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与自我完善”“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主导价值观”等方面的专题讲座,不断坚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断加强党员干部的理论修养,提高党员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训时间:7月份,为期半天。

8、信息员培训班

培训对象:各部门信息员、网络信息员

培训内容:围绕信息采集报送、政府网站建设、社情舆论分析、政务微博等内容进行讲解,开展分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方式,进一步培养、提高信息员发掘信息的敏锐性和写作的方向性。

五、培训保障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部门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学习培训工作,认真抓好落实。要切实解决好“学以致用”问题,在学习培训工作中,要具有针对性,加强实效性,做到学习与工作有机结合,达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获”的效果。

公共知识培训体会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公共部门 人力资源 开发 管理

一、概念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的时代。在知识社会中,人力资源的地位凸显,人力资源已经取代工业时代的物质资本,成为当今时代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在知识经济的社会,管理的重点已经从生产管理转移到知识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管理者最主要的职责在于创造一个人才成长的优良环境,通过激发人的潜能和创造性,最终实现高效的工作。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指以国家行政组织和相关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为主要分析对象,研究管理机关以社会公正和工作效率为目的,依据法律规定对其所属的人力资源进行规划、录用、任用、使用、工资和保障等管理活动的过程的总和。

二、当前我国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开发与管理的现状

当前,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过程中的现状主要集中体现在:

1.观念滞后。我国目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质量不高,思想观念还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受传统用人观念影响,人力资源开发的水平不高、理念滞后、选拔人才时“拉关系”、“托人情”现象严重,人力资源的重视与认识不高,资源开发的投入不足等。这种观念的滞后严重影响到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管理。

2.培训体系不完善。当前,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过程中,存在明显的体系不完善,主要体现在管理培训等方面:第一,从事管理职能的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自身大多缺乏专业的人力资源培训;第二,缺乏实际人力资源管理经验,管理效率不高;第三,用人单位缺乏有效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致使单位员工不能接受相应的培训学习,造成知识、技能、业务不能及时与时俱进,影响工作效率。

3.人力资源流动性不足。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和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存在诸多障碍,影响人力资源的正常流动,进而影响到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和作用的发挥。其中人力资源的市场主体地位未完全确立,是较为重要的障碍之一。由于我国公共部门实行的是高度集中人事管理体制,人力资源流动只是单纯的组织行为,用人单位及劳动者个人缺乏自,处于被动从属地位,既缺乏流动的动力,也缺乏流动的渠道。人力资源供求的市场主体低位缺失,是目前影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的最主要因素。人力资源一旦无法有效的流动,就影响到了人力资源的开发及管理效率,进而影响到了人力资源的配置效率。

三、提高我国公共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的对策建议

1.转变观念,引入竞争机制。传统的观念,严重妨碍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开发及后续管理。因此,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应当逐步引入了竞争机制,同时,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选人的视野,放宽人员的来源渠道,规范选人的程序,使真正优秀的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因此,首先要创造公开平等的竞争环境,营造宽松的竞争氛围;其次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体系,便于对人才进行评估,保证选出的人员是所需要的优秀人才。以我国目前的公务员考试录用为例,可以建立独立的公务员考试选拔机构,由该机构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然后按照职位的要求,设立报考的资格条件,这样就避免了用人单位的主观参与。因此,只要引入竞争机制,就能够更好地选拔优秀的人才,提高人力资源的开发及管理。

2.完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一般而言,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手段,人力资源的开发不仅与培训密切相关,而且与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职能有关。因而,一套完整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能够提升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效率。具体建议如下:第一,建立相关的专业培训机构。专业的培训机构往往能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与其想适应的培训方案。包括:培训的目的、培训的性质、确定培训的形式等内容。第二,建立多层次的培训体系。根据培训的类型及形式建立相应的培训体系。比如:按照培训类型可划分: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业培训及知识更新培训等。按照培训形式可划分为:部内培训、部际培训、交流培训及工作培训等。如此各种各样的培训,要建立一套相适应的培训体系,才能够有效的实现培训的目的,提升培训的效果。

3.明确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的市场主体地位。市场机制要在人力资源流动中发挥作用,一个基本条件就是要有自主的供求主体。劳动者是人力资本的当然所有者,享有人力资本的收益权、转移处置权,任何其他主体不能随意侵犯这一权利。否则劳动者就缺乏流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缺乏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进取精神。我国公共部门不能再像过去那样简单地提倡个人对组织的义务和服从,也要切实保护劳动者的个人权利,尊重劳动者的个人利益。同时,要改变过去高度集中的人事管理体制,根据切实情况,下放管理权限,进行必要的监督,让公共组织拥有较为自主的人事雇佣选择权。这样通过落实供求双方的自,更好地让市场机制在公共部门人才流动中发挥作用。进而化解了人力资源流动,提升了人力资源的配置效率。

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是人力资源中的特殊部落,有别于一般的人力资源,有其自身的个性特征。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应该将“开发”放在第一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开发”实施人力资源保值、增值的过程。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已成为第一资源,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是人才强国的关键。所以,公共部门在人力资源开发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只有人力资源有效开发,才能进行后续的管理,才能最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提升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 王垒主.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 武欣.绩效管理实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公共知识培训体会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党政干部培训;知识更新;依法行政;培训方法

[中图分类号]D2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40-0071-03

党政干部培训已经成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党政干部队伍的有效途径,是党政机关人事管理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笔者多年来一直关注我国党政干部培训这一课题,并做了大量深入的个案访谈,访谈地域范围是云南省;访谈对象包括从科员到副厅级的党政干部学员,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的领导和教师,省级和地州(县)党委组织部和人事厅(局)培训部门的相关人员。同时,访谈者还应邀旁听了部分干部培训的课程。在此基础上对党政干部培训的效果进行客观的评析。

1党政干部培训的成效

1.1逐步制度化和经常化

党政干部培训的制度是指由中国共产党、全国人大、国务院及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制定和颁布的关于党政干部培训的纲要、法律法规、条例和规定等,是干部培训的制度保障。

1.1.1干部培训有了较为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

1993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1996年国家人事部颁布了《国家公务员培训暂行规定》;2001年国家人事部颁布了《2001—2005年国家公务员培训纲要》;2005年4月27日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2006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2008年6月27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同印发了《公务员培训规定(试行)》。以上关于干部培训的规定初步构成了我国干部培训的法律法规体系。

1.1.2干部培训经常化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第十三条规定:“省部级、厅局级、县处级党政领导干部每5年应当参加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或者经厅局级以上单位组织(人事)部门认可的其他培训机构累计3个月以上的培训。提拔担任领导职务的,确因特殊情况在提任前未达到教育培训要求的,应当在提任后1年内完成培训。其他干部参加脱产教育培训的时间,根据有关规定和工作需要确定,一般每年累计不少于12天。有条件的地方和部门可以实行干部教育培训学时学分制。” 这充分反映了干部培训并非是短期的权宜之计,而是把其作为干部人力资源开发和使用的重要环节使其得以经常化。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校)普遍开展了对公务员的初任、任职、专门业务和更新知识培训。全国每年有230多万人次参加公务员培训,广泛开展了更新知识、计算机应用、学法用法、依法行政等专门业务培训。

1.2有效地更新了干部的知识结构

知识更新是指党政干部在参加培训以后,相关知识的增加、补充和拓宽。知识更新是衡量党政干部培训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由于很多领导干部是从专业技术工作或其他工作转向领导岗位的,之前并未接受过系统的政治理论、领导科学、国情及省情的学习,对新颁布的政策方针和新实施的法律也需要潜心学习和研究,这些知识体系都涵盖在各层级、各类型的干部培训班的培训知识结构中。

对年龄较大的领导干部来说,接受新科技和新事物要慢一些,需要通过干部培训来补课。访谈中,某副厅级民族领导干部认为,电脑运用是他本次参加培训的主要知识之一,他收获较大,特别是电子政务的相关知识。他在其领导生涯中共参加了近10个月的培训,他认为并不多,而是太少了。原因是每转换一个新岗位都应接受相应的任职培训,才能更好更快地适应新工作,而从工作实际的需要看,培训远远不够。

几乎所有被访谈的干部都是在参加干部教育和培训的过程中不断实现知识的更新和业务的提高,不断跟上现实工作的需要。

1.3提高了党政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

法治理念是当今现代化国家公共管理的基本理念之一。法治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党政干部必须依法行政。因此党政干部在参加了培训之后,依法行政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必然成为考核党政干部培训成效的一个重要指标。依法行政的前提是干部必须学法、懂法、执法。因此,法律法规的学习必然成为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例如,2005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云南省委党校相继从全国请来有名专家,组织全省各级领导干部进行认真培训学习。

通过各种法律法规的多层次培训,各级领导干部的依法行政能力得到了切实提高。例如,有一名学员培训毕业后回到一个乡任党委书记,正遇到该乡一个村的村民与临县交界处的村民争水源,该学员在调解无效后,切实贯彻依法行政理念,查阅了相关法律和云南省自治条例,最后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找到了法律依据:只有具备水资源管理的主体才能就水源争议进行协商和处理,而两个自然村自己定的协议不合法。根据这一规定进行,依法妥善解决好两村的矛盾。大多数领导干部在参加党政干部培训的过程中,掌握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强化了法律意识,提高了依法行政水平。

1.4逐步实现干部培训形式和方法多样化

党政干部作为培训对象有其自身的特点,即能力的独立性、学习时间的紧迫性、心理素质的稳定性、年龄的差异性、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在实施党政干部培训的过程中,云南省各级各类干部培训机构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1.4.1实现多种形式的教育与培训相结合

一是学历的脱产或函授教育与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业务培训和更新知识培训相结合;二是传统课堂教学与现代网络电化教学相结合;三是省内培训与省外乃至国外参观培训相结合;四是教师主导和学员主体、课堂讨论和社会调研相结合。五是党校(行政学院)培训机构与社会主义学院、高校培训、专门培训机构等相结合。六是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

1.4.2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

在访谈的过程中了解到,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校)在接到干部教育委员会的培训计划后,会采取一定方法向接受培训的部门和学员进行调研,对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现实性进行征询,确定相关专题。在学校内确定老师对专题进行调研和准备,并认真进行试讲和选择,然后才走进课堂进行教学。因而,教员的准备比较充分,教学方法也比较灵活,案例教学方法、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等逐步走进课堂。比如,在学员一个星期的培训中,总会在周五安排一次老师与学员的面对面交流,由老师现场回答学员所提出的问题。

1.4.3因培训对象不同而施教

第一,对参加初任培训的党政工作人员,加强相关法规、管理知识和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培训和教育;第二,对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培训,由相应的行政学院(校)进行培训,形式上采取讲授方式或自修方式,根据学员的时间、地点、文化程度、实践经验、工作方式等,采用参观考察、课堂讨论、社会调查、撰写报告等不同形式来进行;第三,对高级领导干部的培训较多地采用研讨式教学,重在对现实问题进行理论梳理和总结。

1.5逐步建立健全党政干部培训的激励保障机制

党政干部培训的保障机制包括法律保障和经费保障两方面,前文已经详细介绍了法律保障的内容,这里主要介绍经费保障和激励机制。

1.5.1干部培训经费投入得到保障

党政干部培训是政府行为,不得以赢利为目的,培训所需经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相应渠道列支。各级财政部门均根据相关规定和要求把党政干部培训的经费列入预算,确保干部培训计划的顺利实施和培训任务的高效完成。并对重点培训项目给予充分保证,强化对培训经费的管理,做到专款专用,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对于提高学历的党政干部,各地政府出台相应的教育经费补贴措施,鼓励干部读书,提高学历和实际办事能力。

1.5.2逐步建立起党政干部培训激励机制,完善并落实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的制度

分级建立党政干部培训档案。根据不同的培训形式,建立培训考试、考核制度。把党政干部的培训经历、学习表现和培训考试、考核结果作为干部考核、任职、定级、晋升职务的重要依据。

《公务员法》还规定了干部培训的结果要与公务员年终考核挂钩;公务员领导干部的晋升要实行竞争上岗和公开选拔,在职位的报名资格中具体规定了报名者的学历要求;参与者要通过严格的笔试和面试等程序,根据公平、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选出,这些配套的激励机制大大提高了干部参加培训的需求和积极性。从访谈中了解到,所有被访谈干部对培训机会都很珍惜。

2党政干部培训存在不足

2.1省级党政干部培训配套法规滞后,实践部门培训意识不强

省级党政干部培训的配套法规滞后。尽管国家在行政改革和人事改革的过程中加大了党政干部培训的法律法规的建设,但从省级来看,大多只是在落实国家相关培训法规,却缺少对全省干部培训的战略性规划建设。

实践部门干部培训的意识不强。不少单位和部门的领导对干部培训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认识到干部培训是一项为增强综合国力服务的基础性工作,更没有认识到干部培训工作是公共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仅仅是因为组织人事部门的要求不得已才来党校参加学习,有的甚至借用在党校的学习机会来搞人际关系。这种状况会阻止良好的培训效果的实现。

2.2培训内容不能满足党政干部的实际需求

目前云南省党政干部的培训内容还主要是指定的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强调的主要是一些理论修养。培训内容单一,党政干部参加培训学习的选择余地较小,难以满足那些素质较高、基础较好、求知欲较强的党政干部的实际需要。当前,云南省党政干部队伍中正在逐步引进和选拔出硕士以上、具有高级职称的高素质人才,要通过整齐划一的培训模式更新这些人的知识结构,是做不到的。比如,访谈中一名市长助理坦言:老师讲的内容,他早就自学过,他正在借用培训时间自学法律,准备参加全国律师资格证考试。

2.3长期施行人治的影响和法律意识淡泊将是依法行政的两大阻力

西方大多数国家根据法国政治哲学家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建立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制衡的国家,司法相对较为独立,对行政有很强的制衡作用,再加上立法部门的有力监督,政府及其公务员要想不依法行政,很难做到。而中国由于存在几千年的人治传统,即使在大力推行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的今天,部分领导干部法律意识淡漠,干预司法和行政执法的现象时有发生,从而降低了党政干部法律培训的实效。在调研中了解到:在部分领导干部的意识里,学法仅仅是依法治理百姓的需要,而非依法规范自己的行政行为。

法律意识淡漠还表现在学习法律的意识不强,在问及培训对象需要什么知识时,大多数人认为需要领导科学、管理学、经济学以及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但是很少有人说非常欠缺法律知识。因此在当前,党政领导干部需要加强学习法律知识,学透了法律才不会随意利用手中权力去侵害公民的正当权益。

2.4干部培训形式和方法多样化趋势在不同层级的党校和行政学院(校)之间差异较大

目前在云南省的大部分县级党校和行政学校,由于缺少经费、师资和培训设备,干部培训形式单一,路子不宽,很难做到走出去,请进来,利用社会力量办学。而且党政干部对于培训方式的选择性很小,多属被动学习。培训大多局限于课堂,难以普遍实现到发达地区公共部门考察调研;培训时间相对固定,缺乏灵活的培训安排,经常产生工学矛盾;培训工具单一,缺乏现代化的培训手段;内部交流多,跨部门、跨地区交流少,境外培训更少;培训主要是面向领导者,面向全体公务员的少,尤其是分级分类培训不够。

2.5实践中的干部培训激励措施不得力

在党政干部职务晋升过程中,由于缺乏得力的配套措施,培训与任用仍存在脱节的现象,使得党政干部参加培训学习的动力不足,往往是被动而不是主动地接受培训。在访谈中,当问及受训对象今后的晋升前景时,几乎所有人都很谨慎地说:“不好预测,无论如何,将服从组织部门的安排。”并没有从干部培训中直接看到未来的发展前景。

综上所述,未来的党政干部培训只有在认清形势,继续发扬优势和有效克服不足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培训的效果,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负责任的党政领导干部队伍。

参考文献:

[1]中国法制出版社公务员法及相关文件类编:公务员考核、培训[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EB/OL].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asp?id=91802.

[3]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EB/OL].http://wwwgovcn/jrzg/2006-03/29/content_239832.htm

[4]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2005中国人才报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5]李和中21世纪国家公务员制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