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学方法改革成效

教学方法改革成效

教学方法改革成效

教学方法改革成效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学方法改革 对策 辩证思考  

 

 尽管人们对高职院校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已有所认识,但这方面的改革至今仍步履维艰,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和突破。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教学方法改革是其中的重要方面,教学方法改革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而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中,教学方法的改革仍是较为薄弱的一个方面,如何富有成效地深化高职院校教学方法的改革,本文拟对此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以就教于有道。 

一、高职院校教法改革难以深入推进原因的剖析 

其一,陈旧教学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按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手段,教师只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目的便达到。这种陈旧的教学观念与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人,将教学作为提高学生智能、发展学生人格的手段的现代教学观念大相径庭。与这种陈旧的教学观相对应,教学方法是重讲授,重灌输。新中国成立前梅贻琦先生曾这样描述当时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今日之教育,恐灌输之功十居七八,而启发之功十不得二三。”由此可见,传统的教学方法的积习陈陈相因,根深蒂固。应该说,这种陈旧的教学观作为内化了的价值观、心理惯性、思维定式至今仍主导着大多数高职教师的思想。因此,教学方法改革的最大惰性和障碍,首先来自传统陈旧的教学观念,而教学方法改革深入推进难度最大的就是由传统教学观向现代教学观的转变。 

其二,不重视了解、研究新教法。由于传统教学观根深蒂固,它所产生的惰性很容易使人们抱残守缺,扛惯了“三八枪”,端起新式武器倒变得不适应起来,还是按老套套施教便当。一方面,按传统教法施教轻车熟路;另一方面又不重视了解、研究、探索新的教法,其结果是自我封闭,恶性循环,教学方法改革势必难以推进。 

其三,缺少采用新教法所需的素质和能力。不同的教学方法,需要有不同的素质和能力与之相适应。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具有灌输性、封闭性、单向性的特征,组织教学相对简单,因此,对教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较低。教师只要有较为丰富的学识,能给学生授业解惑,便可胜任教学。而现代教学方法则具有启发性、开放性、多向性、互动性的特点,教学过程环节较多,组织教学较为复杂,特别是高职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准确、精要地讲授专业知识,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方法启发学生理解专业知识,引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还要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创设职业岗位工作情境,指导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发展学生智力,增强学生能力。这必然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 

由此可见,教学方法改革难以深入推进的实质就在于,教法改革是教师进行自我更新、自我扬弃的一场深刻革命,要求教师从观念上、心理上、思维方式上、素质和能力上都要先行完成一系列根本性的转变。 

二、深化高职院校教学方法改革的对策 

其一,增强教法改革的紧迫感。任何改革都需要动力,高职院校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必须有一定的动力来推动,这就需要提高高职教师对教法改革必要性、重要性的认识,使之认识传统陈旧的教学方法的严重弊端,认识深化教法改革是高职教育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以打破其心理平衡和心理惰性,使其产生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从而变“要我改”为“我要改”,积极主动地投身改革之中,将外在的压力转化为改革的内在动力,富有成效地将教法改革推向纵深。 

其二,以转变教学理念为先导。教学理念是对教学基本问题的根本看法,是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教学理念一旦形成,就会变得根深蒂固而难以改变。教学理念尽管只是作为观念形态积淀于教师的大脑之中,但它反映了教师对基本教学问题的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先进的教学理念有助于指导教师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采取正确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陈旧的教学理念则会阻碍教学改革,成为教学改革的拦路虎和绊脚石。因此,教法改革必须以转变教学理念为先导,通过转变传统陈旧落后的教学理念,为教法改革扫清障碍,而代之以现代的知识观、人才观、学生观和教学观,从而确保教法改革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推进。 

其三,从实际出发深化教法改革。教法改革必须从高职学生自身实际情况出发,遵循其心理、人格发展的规律,据此寻找其“最近发展区”,选择与其发展成熟度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激活其心理图式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之架设通往新知、形成技能的桥梁。而对于高职教师而言,则应增强自知之明,通过教学反思,了解自身素质、能力、人格和思维方式的长短优劣,使教法的选择和改革既切合学生实际,又切合自身实际,避免教法改革上的形式主义,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特有功用,使教法改革更富成效。 

其四,加强对新教法的研究探索。我们身处信息社会、网络时代,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为教学提供了许多先进的教学技术、教学媒介和教学手段,许多新教法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应运而生,这就要求高职教师必须与时俱进,研究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下的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直观性、开放性、互动性强的优势,提高教学信息传递的密度和效度,向现代教育技术要效率、要质量。加强对新教法的研究探索还必须注意高职教育的特点,切合高职教育的实际。高职教育尽管从属于高等教育,但它是高等教育中的一种类型,不同于普通本科教育,其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与普通本科教育并不一样。高职教育以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技能型、应用型高级职业人才为培养目标,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培养模式中占据突出的地位,这决定了高职教学的方法具有很强的实战性、模拟性、操演性和实效性。高职教师只有清醒地明确高职教育特殊的目标定位,才能据此高屋建瓴地研究和探索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学方法,特别是研究和探索实践、实习、实训教学的方法,以更好地实现高技能职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其五,提高高职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在教学系统的诸多要素中,教师发挥着主导的作用,是最为关键的因素。教师既是教学的设计者和策划者,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既是教学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又是教学的评估者和激励者。教师素质和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其对教学方法的驾驭和运用,关系到其能否胜任教学方法的改革。无论多么好的教学方法,必须以教师相应的素质和能力作前提条件,如果教师的素质和能力达不到此种教学方法的要求,盲目地照搬照套,其结果或使此种教法在运用中走样变形,或东施效颦,使此种教法流于形式,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用。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使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与之相适应,采取各种激励措施的导向,引导高职教师通过在职培训、脱产研修、攻读学位、职证考试、企业挂职锻炼等各种途径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力,特别是提高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这样才能使教学方法的改革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 

三、对深化高职院校教学方法改革若干问题的辩证思考 

教学方法的改革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师操作起来会有一定的差异。本文不准备论述教学方法改革中的某些具体做法,只就改革中需要解决好的一些矛盾和问题进行一番辩证地思考,希望能引起同行对这些问题的关注。 

其一,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不搞全盘否定。我们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是就总体而言的,这并不排除传统教学方法的某些方面仍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合理性。如传统教学方法的讲授法,重视知识的系统性、科学性和逻辑性;传统教学理论有关学与思的关系、知与行关系的见解,至今仍有其不可替代的实用价值。对传统教学方法中这些千百年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精华,我们不能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简单化地全盘否定,而应该取其精华,加以继承,根据培养高技能职业人才的需要加以改造,再进行大胆的探索、创新。如果只讲创新,不讲继承,这是简单化和绝对化,创新就会失去根基;如果只讲继承,不讲创新,这是墨守成规,教学就会因缺乏活力而成为一潭死水。只有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通过继承吸收传统教学方法的养料,通过创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论才会根深叶茂,教学方法才会丰富多样。 

其二,正确处理好主体与主导之间的关系,不搞放任自流。教学方法改革的方向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但在教学实际中,存在着这样一种偏向,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却忽视、放弃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具有比较渊博的学识,具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是其所教专业、学科的行家里手,在教学中起着导向和激励的作用。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状态怎样,有赖于教师给予怎样的导向和激励。教师通过教学的设计和组织,将学生的学习导向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师通过各种激励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一旦学生主体的积极性被激发调动起来,并指向既定的教学目标,便将极大提高教学效率,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其三,正确处理好教法创新与讲求实效之间的关系,不搞花架子。现代教学方法具有开放性、探索性、灵活多样性的特点,因此,教学方法的改革特别需要创新精神。不创新,就不能突破传统教学的藩篱;不创新,改革就无法向纵深推进,教学就活不起来。但强调创新的时候,我们要注意防止热衷于赶时髦,只图表面热闹,不问实际效果的偏向。教学方法的创新往往受制于教学对象特点,受制于教师自身的素质和能力,这就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创新必须从教学对象的实际、教师自身的实际出发。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企业经营要讲经济效益,投入要小,产出要大;不讲效益,粗放经营,企业就要破产关门。教学方法的改革同样需要树立效益观念,切忌一味追求花样翻新,轰动效应,而要使教学方法的创新建立在与教学对象的特点、与教师自身素质能力相适应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教法创新才能收到实效,教学方法的改革在培养高技能职业人才中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教学方法改革成效范文第2篇

一、高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教学方法改革始终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一名教师无论是在教学还是在教学方法改革的专题讨论过程中,深感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化,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课堂教学方法还是有诸多亟待改进方面。

(一)教学方法改革的意识不强

教育教学改革以来,高职院校受到了许多新思想、新观念的影响,进行了一些改革与探索,但教学基本上还是按照历史的惯性在走,教师依然保持原来的风格,并未从根本上摆脱“教材中心”、“教师中心”、“传输教学”,即“传递―接受”的教育模式。对教学方法改革缺乏使命感,还没有完全意识到传统的、旧的教学方法给教学带来的弊端。年复一年,教学内容依旧,教学方法如故。广为倡导的启发式教学、研讨式教学、协同式教学(学生参与式自主学习)等在实践中难以落实或者运用不当。从而导致:学生厌学,思维不活跃,课堂气氛沉闷,潜能得不到发挥,创造力被扼杀等。

(二)教学方法改革研究落实不够

教学方法的改革,意味着教师必须对自己原本已经熟悉和习惯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式等进行重新审视。相比较以前的以教师及书本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照本宣科的传输教学来说,现今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以自主创新和能力培养为重点的多样化教学方式,难免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等提出了比传统教学方法更高的要求。对此,由于不少教师本身带有某些“先天不足”,比如:知识的系统性不强、理论水平低、能力欠缺等;或者是未勤于学习和潜心钻研,对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解,对教学实践中具体教学方法的运用把握不准,不能进行教学改革总结、深化、提炼和升华,从而使教学方法改革只流于形式。教学方法改革进展缓慢,没有自上而下的统一行动。

二、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是目前高职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是人们普遍的共识。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是适应我国现行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一)明确教学方法改革的目标

教学方法改革是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相关企业、院校共同设计教学方法,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根据不同课程性质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有效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培养具有较强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全面、深刻地了解教学目的,并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以此来检查和评价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从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二)教学方法改革的实施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高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就是打破传统的课堂理论满堂灌的模式,进行“以岗位素能培养为中心、以核心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的多样化教学方法设计,不同的课程、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以营销专业为例,理论课程《市场营销理论与实务》教学主要采取案例教学、讨论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方法;实践课程《市场调查》、《营销策划》)教学采取现场教学、项目教学、讨论式教学方法,《商品推销与商务谈判》课程采取情景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同时融入互动式、参与式、体验式、角色转换式、团队竞赛式等形式多样和生动活泼、主题鲜明、目标明确的教学活动,形成一套有效的现代教学方法体系,构建准职业化的现场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竞争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等。调查显示,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有针对性地使用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性、激发学习兴趣、发挥非智力因素,增进师生之间交流与互动,提高学习效率与效果。

三、教学方法改革对教师的期待

现代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树立以人为本、创新为重的教育价值观。“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今天不生活在未来,明天将生活在过去”。教师不应该只作为知识的传递者,而应变为学习者和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着;应该变经验型为科研型,探索和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

教学方法改革的目的不是为了好教、易教,而是为了好学、爱学,要兼顾人人,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取得良好的教学质量效果。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教学本身是一种创新过程,需要教师进行不断地探索与改革。要紧紧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教学为中心,重视教学改革研究。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地进行改革和改进,不断提高教学绩效与教学质量。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组织形式,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等等。此外,高等职业教育教师还要根据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开展教研教改活动,真正做到产教融合。

(二)立足课堂,积极做好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变革的研究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上一堂课并不难,上一堂有质量的课并不容易。教师要着力研究课堂教学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问题情景和教学情境的创设,建立科学的、“弹性化”的课堂教学方案,重视课堂教学中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利用,积极做好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变革的研究。在教的方面,重视把过程和方法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知识的产生、形成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并从中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的方面着重研究如何让学生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参与,积极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学习,鼓励自主探究,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三)开展教学改革研究,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教改活动,注重实用性。教师要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并及时运用到课程教学中去。此外,鼓励专业教师开展以讲座方式的教学学习活动,选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展示,提供教师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改革成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学语文;应用型教学;改革研究

1前言

在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进程中,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效融合发展,是高校全面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大学语文课程作为大学人文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为了更加全面地培养高素质人才,各大高校在关注人文教育的同时,更加重视大学语文应用型教学改革研究。通过发挥大学语文应用型教学改革工作的优势,为有效地开展大学语文应用型教学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重视大学语文应用型教学改革研究及其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案,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大学语文应用型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2.1重视程度不够

在各大高校的教学活动中,虽然很多高校都设置了大学语文的相关课程,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水平较低,学校对于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视程度也较低。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大学语文应用型教学改革无法有效地开展,直接影响了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质量,导致大学生无法全面地学学语文课程。因此,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提高对其教学的重视程度非常关键。

2.2定位不准确

在大学语文应用型教学改革中,定位不准确也是其中较为关键的一个问题。在开展大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由于语文教师没有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发展进行准确的定位,导致其在教学活动中,不能全面地培养大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单纯地将大学语文教学作为高中语文课程的延伸教学,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道德修养,失去了大学语文应用型教学的初衷。因此,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定位不准确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

2.3目的不够明确

在大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学目的不够明确,也是影响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问题。由于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不准,其教学目标也无法得到明确,直接影响了大学语文应用型教学改革成效,不利于全面培养大学生的阅读能力及文字应用能力,甚至会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因此,在开展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活动中,目的不够明确这一问题也很重要。

3促进大学语文应用型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

3.1重视教材的革新

在实践教学活动中,为了有效地促进大学语文应用型教学改革工作的发展,在具体教学活动中,重视教材的革新,完善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提高大学语文应用型教学改革效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通过重视教材的革新的方式,完善大学语文课程的发展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3.2重视课程的革新

为了全面培养大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高校在开展语文课程教学中重视课程的革新,对于提高大学语文应用型教学改革水平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重视课程的革新,是促进大学语文应用型教学改革发展的有效策略,也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

3.3重视教学方法的革新

不断的教学实践表明,重视教学方法的革新,是促进大学语文应用型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之一。结合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开展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重视教学方法的革新,激发学生参与语文课程的学习,对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学方法的革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大学语文应用型教学方法的应用效率。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开展过程中,语文课程不仅仅是一门素质教育课程,其素质教育和应用性训练的有效结合,才是其教学活动开展的目的。大学语文应用型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写作能力及文化修养。其次,大学语文应用型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可以极大地激发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逐渐掌握应用技巧。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高校应重视大学语文应用型教学改革工作的相关研究,充分发挥大学语文应用型教学的优势,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冯涵 单位: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程慧琴.应用型本科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改革与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4,(11):117-119.

[2]龚贤武.大学语文专题化教学模式探索[J].文学教育(下),2012,(10):42-43.

教学方法改革成效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现状;方法

高校的体育教学是其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改革的今天,高校体育改革面临着较多的改革机遇以及改革挑战。在高校教育教学发展过程中,体育教学也需要经历改革的洗礼。目前,许多创新型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融入到了高校教育活动中,这给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方向,但也使一部分高校体育教师迷失了教学改革的方向。如何将正确的改革思想与目标落到教学实践中,还是一个值得思考的教育问题。

1.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内容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不是单方面的,只有从多个维度进行改革,才能突出改革对高校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下面,我们就来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内容进行几点分析:

1.1高校体育教学思想

体育教学思想对于体育教学活动的实施有着指导作用,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体育教学开展的相关理论以及体育教学与教学元素之间的关系思想,都应当进行适当改革。只有体育教学思想得到改革,才能让体育教学活动符合高校学生的发展实际,满足社会的发展要求,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高校体育教学思想的有效改革,会让体育改革过程中的方向性问题以及根本问题得到解决,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高校应当具有一套个性化的体育教学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人才。

1.2高校体育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改革,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对于高校来讲,体育教学内容是最值得体育教育部门以及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东西。解决体育教学内容不合理问题,才能让体育教学发展具有坚实的基础。通过有效的体育教学内容改革,提高体育教学活动的褪实习生,更有利于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让体育教学内容符合高校体育教学条件以及教育事业的发展需求,不仅能够提高体育教学的时效性,更能提高教学针对性,让学生的体育能力得到提高。

1.3高校体育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方法,关系着体育教学活动的灵活性。目前,我国许多高校所应用教学方法过于传统与单一。教师先对体育动作进行示范,组织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对学生出现的动作错误进行纠正,这就是一节体育课堂的主要内容。这样的教学方法不能调动大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更会影响最终的体育教学效果。高校需要大胆进行体育教学改革,开发更多符合大学生学习需求的体育教学方法。

1.4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模式

体育教学管理工作,对于体育教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主要涉及到体育课程结构的设计、教与学关系的处理以及师生课堂作用的协调等内容,通过改革体育教学管理模式,让体育教学符合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有利于相关体育教育制度的建立。做好体育教学管理,能够规范教师的体育教学行为,促进体育教学活动得以优化。

2.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

近些年来,虽然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2.1高校体育教学缺乏健全的指导理论

目前,我国的高校还没有相对完善的体育教学指导理论,许多学校的体育教学活动都是在没有指导思想指导的情况下开展的,这对于高校体育教学质量有着较大的负面影响。大部分高校在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时,受到教学理论不足的影响,会从其它学科中借鉴一些教学改革的理论,造成了体育教学活动改革的混乱。许多高校的体育改革管理者,没有意识到教学理论的时代背景以及特殊性,将其生搬硬套到体育教学活动中,不仅没有推动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民有,还使得体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受到阻碍。

2.2高校体育教学缺少合理教材支持

目前,我国的高校体育教学没有个性化的教材,竞技体育仍然是课堂教学的重点,教师更加重视学生体育技能的培养,忽视了能力教学。教材编制上的问题在,主要是因为部分体育教材的编制者没有考虑到体育课程的科学性,更忽视了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实际情况。过于重视传统体育教学内容的继承,让创新的教学内容不能成为教材内容,在编制教材时很少吸纳创新的内容,影响了高校体育教材时代性的提高。

2.3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灵活性不足

在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大部分教师得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体育教学。在课堂一开始,教师先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对体育动作进行示范,组织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并纠正学生的错误,在纠错中进行反复模仿。这样的教学方法就是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影响了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主动性的发挥,抵制了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提高。学生在体育课堂中一直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其体育学习创造性的发挥。

2.4高校体育教学师资力量不足

教师是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与组织者,做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需要一支高素质体育教师队伍的支持。只有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才能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有效进行。但是,我国许多高校的体育教育工作者存在教学思想落后以及专业知识水平较低的问题。这些教师往往将自己限制在传统的教学思想与模式中,不能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

3.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法

加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对于体育教学事业的改革有着重要的影响。下面,我们就来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法进行几点分析:

3.1加强体育教学思想的改革

加强高校体育教学思想的积极转变,是改革体育教学的前提。只有教师的教学思想得到解放,让创新的教学观念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才能推动体育教学改革的有效进行。高校的体育教学观念改革,应当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上。对体育教学过程进行有效优化,让学生的体育能力与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提高。在转变课堂教学思想时,教师还要对体育教学评价思想进行改革,充分了解学生的生理机能与体育心理,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促进学生进步。

3.2明确体育教学改革的目标

根据高校体育教学大纲以及大学生体育健康标准明确体育教学的目标,才能让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有明确的方向。促进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目标。通过有效的体育教学,构建一个多元化的体育课程体系,将健康第一的思想进行传递,才能促进体育教学价值的体现。

3.3加强体育教学方法的优化

灵活高校体育教学方法,教师需要开发一些符合高校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活动,更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进行教学设计。只有满足学生体育学习需求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其次,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身体素质,有不同的体育学习需求。了解并尊重学生的差异,是做好体育教学创新的举措。最后,教师要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整合为一体,促进课堂教学自然性的提高。比如在讲解跳高知识时,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跳高能力将学生分成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学习,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体育学习自尊心得到保护,也让学生在互动中相互帮助,共同提高。

3.4建立高素质体育教师队伍

建立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对于当代高校体育教学事业改革有着积极的作用。高校应当重视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讨会,共同学习体育教学的新思想,分享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并共同商讨对策。更要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有效考核,让教师了解自己的不足,通过有效的自主学习跟上体育事业的发展步伐。学校要引导体育教师积极学习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作为自己的辅助教学工具,应用于体育教学中,提高体育教学活动的现代化特性。

4.结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模式全面落实的今天,在高校教育事业蒸蒸日上的今天,体育教学也需要进行有效提高。加快教育改革思想与方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落实,全面推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有利于高校体育教育体系的建立。任何学科的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利用正确的教学方法,促进师生在体育活动中的有效协调与配合,才能让课堂教学效率得以提升。

作者:王燕 单位: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李立平,曾石山,刘志宏.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再思考[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8,04:89-92.

[2]况毅磊.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及思考[J].科技资讯,2014,32:188-189.

[3]周新梁.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4,04:105-106.

教学方法改革成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改革;五法四性;开放性;优势及预期效果

目前各高校已经把实践教学改革作为教学开始之前最重要的任务,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离不开实践教学。“开放性”同样作为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方法中最关键的,在实践教学中扮演着“垫脚石”的角色。此课题从“开放性”角度浅论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预期效果,对以后的实践教学提供一定有效的引导和帮助。

一、五法四性

(一)五法

在“五法四性”的实践教学改革方法中五法以思、读、议、问和练五种方法为主线进行实践改革,思:通过思考树立分析;读:以读去了解去感知;议:以为主来合作探究;练:以问来巩固提高;问:锻炼实践能力,设疑解惑。将五种方法结合使用于实践教学改革路上,必定是良药之材。

(二)四性

“五法四性”中四性是实践教学最重要的突出点,实践教学改革的成果必须综合突出“四性”的开放性、实践性、职业性、先进性。开放性和先进性的结合是实践教学改革课堂教学内容中必须记集中体现的改革特点;实践性和职业性的结合是在实践教学的实践中必须突出的改革特点,四性都是以开放性为主展开实践教学改革的工作,在这个改革过程中开放性的重要性直接影响着后续的改革进行,开放性就有了“垫脚石”的作用。

二、开放性的重要性

(一)从学生角度分析开放性的重要性

依靠课堂和实验室结合起来的短暂时间实践是不能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学生才的,现实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中人才的需要了,让开放的教学方式来代替封闭的传统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与社会教学连接,把教学内容和教学策咯等开放,促进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将课堂教学转向实践教学,让学生有基础去实践,把学生带进自然中,让他们真正的了解自然,真正拥有去改变存在问题和需要改变环境的期待,将环境装进他们的心中,为培养真正的职业性人才打好基础。

(二)从职业人才的市场需求分析开放性的重要性

在现代化的社会建设中,开放性作为主流元素已经贯穿了众多行业,在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方式中,开放性以及逐步开始融入了,但是总体来说没有完全的融入。目前,职业性人才市场的需求标准已经将实践性人才作为录用的第一要求,企业、行业和社会都已将实践性职业人才作为人才评价的标准,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社会人才的需要,开放的实践教学改革模式势在必行,做好开放式的教学,满足人才的需要,让学生成为职业性人才为社会服务。

三、开放性在实践教学改革中的体现

实践是实践教学改革中最重要的环节,改革是否成功,就要看实践力度,开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有助于实践的进一步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开放性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改革所需的高校必须参照国家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聘请技术领域符合职业要求的教师,通过讨论等方式将改革的目的与方式系统的总结并分析。教学内容的改革主要是分析总结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教学内容中精选职业性人才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将其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加强教学内容与社会、企业及现代人才需要之间的联系,更好的了解职业性人才市场需求,为社会培养更多的职业性人才。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开放,其通过相互结合主要体现在学校与各界人才需求市场的交流中,将行业、企业和社会资源等引入学校,再将学校教育融入社会和人才需求市场,推进开放式实践教学改革模式的进展。在开放式实践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企业和行业应该全力配合,将实践教学的宗旨做到实践中,参与到人才培养的队伍中,学校要严格要求学生,为企业和行业培养知识全面的职业性人才。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的开放不仅可以满足企业、行业和社会的要求,还可以满足学生学习的期望,提高学生自己的知识储备量,更为实践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打好了基础。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的结合,可以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也实现了“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人才培养路线。

四、开放性在实践教学的优势及其预期效果

(一)优势

开放性的实践教学改革理念,可以促进教学与时代和社会紧密结合。开放性在实践教学领域的潜力是不能预知的,开放的教学内容和开放的教学策略使实践教学的基础更加巩固了,让学生拥有了更多学习和实践机会。从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角度考虑,开放性对他们的帮助由课堂转向实践,开放性的课堂教会了他们知识,领略了知识的实践的功能,实践教会了他们更好的应用课堂知识,熟能生巧对于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是最好的方法了。只有做好课堂与实践的衔接,把开放性作为实践教学改革的重点,才能逐步实现实践教学改革。

(二)预期效果

开放性在实践教学中的预期效果包括学生和人才需求两个方面。从学生角度讲,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可以让他们将实际情况与知识结合,在脑海里形成一个框架,有利于他们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与思考能力,培养自主性。从人才需求来讲,企业、行业和社会不仅需要知识渊博的人才,更需要实践能力较强的职业性人才,与学校展开开放性的合作不仅可以为自己培养具有实践能力较强的人才,还可以缩短人才培养的时间,为企业、行业和社会节约了成本还提供了人才,为其竞争和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优势。

五、总结

实践教学改革刻不容缓,各高校已经着手计划改革,“五法四性”的改革方案已经被许多高校采纳,实践教学的任务从计划开始落实,“开放性”作为“四性“之首,在教学改革中扮演的角色不容置疑,如何把时间与课堂真正的连接起来还需要学校与企业、行业和社会之间沟通协调,把“开放性”这颗“垫脚石”铺好。对于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不仅仅是要学好课堂,做好实践,更要把自己放到实践中去历练,构建一个知识与实践的框架,多加思考,把开放性的优势做到最好,为自己和社会培养更好的实践能力,从而体现实践教学改革的效果和优势,为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作者:刘珣 王志伟 单位:桂林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张凤玲.突出教学过程的“四性”深化高职教学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14(14).

[2]翟晓男.高校环境艺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D].沈阳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