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物流成本的内容

物流成本的内容

物流成本的内容

物流成本的内容范文第1篇

随着我国物流行业的高速发展,作为物流运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港口企业的发展得到了极大促进。在这种情况下,做好港口企业财务成本管理,对于企业的整体财务管理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我们发现港口企业成本管理中,物流成本管理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这是由港口企业经营中的特殊情况决定的。所以我们针对企业发展的新形势,结合港口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工作实际情况,做好核算优化策略的实践研究,为企业成本核算与财务管理的顺利完成提供帮助。

一、结合会计法规制度,做好物流成本核算体系设计

在港口企业物流成本核算优化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做好的是物流成本核算体系的设计工作。一是明确核算对象。与普通企业的物流成本核算不同,港口企业中的物流成本对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储存方式中多采用集装箱露天储存、部分转运工作简单等特点,所以其成本核算对象也存在特殊性。正因如此在物流成本核算中,确定以集装箱运输、储存为代表的港口物流特殊会计对象,就成为了设计核算体系的首要工作。二是明确物流成本产生流程。港口物流成本核算管理中,管理人员需要对物流中货物的装卸、运输、储存等各个流程中成本的产生过程与成本的构成进行清晰的了解,才能为核算体系的设计做好准备。三是对实际的物流成本进行识别、分类与归集。为了做好核算体系的设计工作,管理人员需要将成本管理中的各类成本科目进识别与分类,最后按照分类内容进行归集,为体系设计的完成提供框架。四是核算体系的设计与搭建工作。在完成了以上工作后,管理人员按照港口物流成本的产生流程,将其核算对象按照基本框架开展体系设计,完成核算管理体系的搭建工作。

二、采用独立工作方式,开展物流成本核算工作

在优化港口企业物流成本核算过程中,其主要的特点就是采用了独立的工作方式。这种独立的工作方式主要是为了更好地确保核算质量与效率而采取的。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一是成本科目的独立性。在港口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中,其成本会计科目存在着装卸成本、港务管理成本等比较特殊的会计科目,而且科目的核算内容也主要是与港口企业相关的企业间进行,所以其成本会计科目核算中具有极大的特殊性与独立性。二是确保核算体系的独立性。在港口企业的财务核算中,物流成本因其特殊的工作内容,成本管理中包括了与运输、物流、人力服务等其他行业企业的合作,以及费用支出等内容,所以具有极大的独立性。这就要求我们在物流成本管理中建立独立的核算体系,确保核算工作的质量。三是核算过程的独立性。财务核算工作过程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成本核算过程中,核算工作人员需要具有决定的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与权限,完成独立核算工作。有时为了确保这种独立性,企业还需要引进会计事务所等第三方参与到成本核算过程中。

三、严格执行报表制度,做好物流流程成本核算控制

为了做好核算控制工作,我们需要在实际财务管理过程中,严格执行物流报表制度。在物流成本管理中,虽然各企业报表名称各不相同,但其主要的报表包括了以下内容。一是物流的总体成本报表。这类报表主要表现的是港口物流总流程中,各类成本的汇总报表。包括了消耗的各类资源成本、人力成本、设备管理成本以及应计入成本的其他支出内容。如在港口物流周转中消耗的汽油、柴油等油品成本;租用货物装卸设备的费用;雇佣装卸工人的工资支出等都属于这类资源消耗内容,应直接的计入这一报表。二是物流总体流程中的费用报表。这类报表主要的显示的是物流流程中,港口企业需要支付与缴纳的各项费用情况内容。如货物储存中产生的土地管理费用就属于这类费用。同时物流财务管理中需要计入管理费用的会计支出也应列入这一报表内。三是各流程内的综合报表。这类报表主要是指在物流的各个流程内,对于成本与费用的综合报表。这一报表可以很好地体现出物流单一流程内成本与费用的组成、比例等关系,为成本核算的进行提供参考。这些报表制度的执行可以在成本核算过程中,明确的显示出各物流流程中成本与费用的内容、整体情况等核算中的重要因素,为成本核算提供了清晰详细的财务数据。同时这种明确成本内容的报表由于情绪的注明了成本内容,更加有利于成本控制管理的进行,提高了成本管理的质量。

四、结合物流风险管理,确实完善成本核算管理过程

在实际工作中,必须结合企业物流风险管理内容,完善成本核算的管理过程。一是在成本预算中充分考虑风险因素。在物流成本的预算过程中,对于自然灾害、运输事故等港口特殊的风险因素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充分进行考虑,将这些风险管理成本纳入成本预算内容,为成本核算的完成提供方便。二是做好风险成本科目登记管理。在成本会计科目管理中,财务人员需要做好风险管理成本科目的登记管理工作,特别是明确划分风险管理中的成本支出与费用支出问题,为成本核算的完成提供方便。三是在核算过程中充分考虑风险应急管理成本因素。在成本核算过程中,对于物流过程中出现的紧急风险管理中出现的成本内容(如应急设备的应用、风险转嫁中产生的成本等),在成本核算中需要充分考虑,利用合理科学的核算方式开展核算工作。

物流成本的内容范文第2篇

关键词:物质流;成本会计;成本核算

一.物质流成本会计核算内容

主要包含了系统生产成本、材料成本以及能源产品等等,还包含了正产品、负产品(∑输入物料=∑产品+∑废弃物+∑残次品+∑能源消耗)等等,

1.材料能源成本会计核算内容

材料能源成本是开展物质流成本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更是企业物质流成本的核心内容。物质流构成成本中最为核心的要件是材料能源,材料能源贯穿于产品生产和产品销售及流通整个过程。因此,在对物质流进行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大部分企业是通过对能源材料的具体数量进行计算,计算企业在产品生产和产品流通阶段物质流具体的动向,使用具体的材料能源耗用数量核算物质流成本显然不够科学。因为物质流成本计量还需要把物质量经过转化,要把转化之后的物质量以具体的货币计量数量体现出来,因此物质流成本会计通常需要企业将其产品生产以及产品流通阶段所有耗用的物质单价和物质量相乘,最终计算出产品生产及到产品流通及销售成功整个阶段的物质量耗用情况。再根据能量守恒原则,因为无论哪家企业在进行产品生产和货品销售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物质量耗用的问题,而物质量并不会消失,借助能量守恒原则进行分析,所有的物质量都将转化成具体的产品构建和废弃物质量这两个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对于企业而言,在进行物质流成本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必然要以物质量为核心对企业产品生产和流通的过程中所耗费的物质量做出考核,考核企业在生产和流通的过程中可以转化成企业产品的物质量和投入总物质量之间的比值来实现低碳生产的目标。

2.系统生产成本会计核算内容

对于企业财务管理部门而言,应该针对物质流成本会计核算内容做出有效界定。物质流成本会计的系统生产成本核算对象包含的内容主要有人工成本、易耗品支出、设备折旧费以及水电费支出等等相关类目。创建会计核算系统,所有的支出类目都将纳入到这一系统中,其中包含了物质流成本核算,通过企业内部系统才能够做出统计,企业需要结合其制定的规章制度进行规范,规范每一项成本支出额度。另外,企业的系统性成本支出项目往往和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状态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企业往往会把成本控制过程中具体耗费的费用将其设置成产品生产成本支出中。不可否认,系统生产成本和材料能源成本二者的产生和消失是同时发生的,所以财务部门对此进行计算的时候可以将其纳入到总量考核中,结合产品特性以及材料耗用情况来制定合适的成本分配计划,根据成本分配计划把系统生产成本分配到每一个产品上,用这种倒推的方法来计算每一件产品的成本耗费,并且也根据这一计算方法对产品生产实施成本控制,有助于改善企业的产品生产流程,对于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生产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内容

从当前情况来看,大部分企业在进行物质流成本核算的过程中会将生产物流成本囊括其中,包含的内容主要有产品装卸和搬运成本、人工成本以及仓储成本,还有运输成本和产品流通过程中的加工成本等等。假设以传统的核算方法对此进行核算,只需要以具体的现金流为基础进行核算即可,但是这种核算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因为没有充分认识到企业产品流通过程中产生的物流成本,无法做到精准核算。物质流成本会计核算则要求企业财务管理部门要对企业内部产品产生以及流通过程中耗费的所有成本进行单独核算,这对于做好精准核算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提升物质流成本会计核算的实践建议

1.改良原材料质量控制水平

针对企业来说,通过改良企业当前的原材料质量控制水平能够有效提升物质流成本控制水平,降低不必要的损耗,同时还能够提升企业的会计核算能力,对企业原材料耗费成本的控制起到良好的优化作用。因为企业在生产产品和货物运输的阶段极易产生众多废弃物,其主要原因可能在于企业未对生产流程前端做出有力的控制,以至于出现很多问题原材料进入到了企业产品生产的过程中。对此,可以对企业供应链系统进行优化,在供应链系统中做好物质流会计核算,企业应该要求上游服务商实施物质流会计核算法对正物质流成本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有助于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实现保护环境资源的目的。

2.改善问题工序定位能力

对于企业而言,传统的成本控制办法是通过控制产品生产以及货品流通过程中的物质量损耗达到控制物质流成本的目的,同时还可以通过不断提升企业产品生产和货品流通系统的效能达到降低物质流运作成本的目的,具体运作情况如图2所示。由于物质流成本会计核算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为了有效提升企业物质流会计核算水平,必然需要对企业产品生产以及货品流通过程中每一个工序进行优化,比如对残次品进行再生产,要求产品生产工序必须精湛,出现问题产品必须及时做出处理,有效对问题工序采取有效办法进行解决,快速定位问题工序,更换或剔除部分劣质工序,保证产品生产和流通高效、稳定,达到根除残次品的目的,最终提升企业的产品生产水平。

3.优化产品工艺设计

针对物质流成本会计核算结果加以利用,降低企业物质量损耗至关重要,根据核算结果进一步优化企业产品生产和流通环节,尤其是要对企业产品的工艺设计过程进行优化,达到降低物质量总量的目的。比如,可以将物质流成本会计核算的内容应用到企业产品开发、设计、制造以及流通的每一个过程中。做好信息反馈,从根源抓起,有效降低企业的物质量损耗,同时也可以借助物质流成本会计核算内容对企业的产品设计和研发做出优化和调整,完善产品生产系统功能,经过多次调试和比较,最终遴选出发生物质流损失的根本原因。

4.优化产品生产流程

企业可以借助物质流成本会计核算内容对企业产品生产过程做出优化。对于企业管理人员而言,在进行产品质量控制的过程中也需要把物质流成本会计核算内容考虑在内,通过此信息达到优化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由于企业相同生产线加工生产的产品类别过于频发,导致负产品物质流快速增加,对此企业应该采取批量化加工的方式进行生产达到有效降低负产品物质流方面的问题。然而,大部分企业采取增加产品批量措施的同时也增加了企业库存物质流规模。虽然库存规模增加并不直接影响企业的正负产品物质流规模,但却会增加库存资金占用成本。为此,企业应当在负产品物质流增加和库存产品资金占用成本增加之间做好权衡工作,改善企业产品生产流程计划,提升企业的低碳化运营绩效。

三、结语

如今,物质流成本会计已然成了企业实现其发展目标的一个重要工具。主要借助流量管理原理把企业的物质流量还有存量看成是一个完整的物质流转系统运作过程,具体可以从数量以及成本这两个方面对产品生产和流通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核算,并且根据核算结果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通过核算物质流成本能够让企业清醒地认识到物质流的具体损耗以及为何会发生,并且对此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完善,实现降低资源消耗和成本损耗的目的,有助于实现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利益,同时也为维护社会环境的稳定与和谐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王杰,朱晋,李玲.适用于低碳经济建设的会计核算方法——物质流成本会计[J].农业经济,2010(4).

[2]理明佳.物质流成本会计视阈下企业环境绩效评价研究[J].天津理工大学,2014,2.

[3]俞富坤.低碳经济背景下物质流成本会计核算思路探略[J].商业经济研究,2015(11).

[4]付飞飞.基于物质流成本核算的企业环境管理与评价研究[J].天津理工大学,2013(2).

[5]邓明君,罗文兵.日本环境管理会计研究新进展——物质流成本会计指南内容及其启示[J].华东经济管理,2010(2).

[6]李虹,田生.基于MFCA的我国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绩效研究——以制造业为例.Proceedingsof2012InternationalAnnualConferenceofEnvironmentalAccountingCommitteeinASC&the1stChineseCSEAR,2012(z10.

[7]艾丽燕.资源流成本会计在湖南恒辉膜技术有限公司的应用研究.湖南大学,2011,4.

物流成本的内容范文第3篇

物流业在整个经济领域中占据指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现代化运输行业中第三方的物流表现形式。对于运输行业而言,主要作为现阶段物流行业的核心性问题,并不是与物流的基本内涵相同,因此,在定义的过程中与传统的货物运输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以及关联性。在现阶段物流行业的建立及发展的过程中,很多系统性的实施管理相对较为匮乏,基本的物流管理方案也存在着制约性的因素,从而对整个物流行业的建立及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现阶段物流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应该逐渐优化基本的保险法律制度,建立健全优化途径,从而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提供充分性的保证[1]。

2物流保险法的概念及特征

2.1物流保险法的基本内涵

对于物流保险法而言,在现阶段法律行业以及保险行业并没有对其进行统一的定义,但是,较为普遍的认为,在物流保险法制定的过程中可以分为广义及狭义两种分析形式。对于广义的物流保险法制度形式而言,主要包括运输保险、仓储保险等物流环节,而狭义的物流保险主要是指责任保险,主要是为了在运营的过程中分散经营者的风险,承担相关的风险损失,从而将物流货运保险排除在物流保险之外[2]。

2.2物流活动中存在风险因素的特点

在物流活动建立的过程中,其存在的风险因素相对较多,在下文中对几种常见的风险进行简单性的阐述:首先,在物流活动建立的过程中,存在着客观风险以及主观风险并存的状态,通过对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中的客观性风险主要是物流活动过程中所面临的自然性灾害以及意外事故,而主观风险主要是指在物流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以及其他相关的人员出现不当行为而发生的风险因素,所以,可以发现主客观风险并存是物流行业风险中较大的因素之一。其次,存在着直接风险以及间接风险,通过对风险所引发的后果分析可以发现,直接风险主要是指由于火灾、爆炸等意外发生而造成货物直接损坏或灭失的现象,与此同时,也包括因风险事故的发生而对货主或除合同之外的第三人造成的直接性损伤。间接性的风险主要是指,由货物的损毁而造成合同订立的目标无法实现的现象。最后,就是违约责任风险与侵权责任风险的相互竞合,通过对《合同法》相关内容的分析可以发现,其中的第一百二十二条对合同双方当事人进行了合理性的规定“因一方当事人的违约行为,侵害对方人身财产权益的,受损害方有权选择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在这一条例中可以发现,当事人享有提讼的权利以及违约之诉的选择权利,所以,在运输行业建立及发展的过程中,违约责任风险以及侵权责任风险就存在着一定的竞争性[3]。

3物流保险法应用的基本现状

3.1物流保险相关法律不健全

在现阶段物流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其基本的标准及法律体系尚不完善,而对于物流行业而言,也属于新型的发展行业,在制度运行的过程中缺乏统一的操作规范,同时也没有统一的安全标准,因此,为相关问题的项目实施带来了一定的制约性因素。而且,物流保险险种的设计较为单一,在这种现象之下,并不能充分满足物流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基本需求。在传统的货物保险体系之下,保险公司并不会提品包装、装卸、搬运等多种环节中的保险服务,这就成为物流公司货物保险的限制性因素,从而对整个制度内容的完善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2保险费用制定不合理

在物流保险项目制定的过程中,基本保费的设计并不科学。在物流责任公司的基本条款中,并没有对保险基本责任进行优化,而是按照保险风险的基本类型及相关范围进行保费的确定。对于这种现象,相关制度内容的建立并不符合保险的常规性做法,主要是由于物流企业的收入与责任风险之间并没有必然性的联系。同时,在这种制度内容建立的过程中,也阻碍物流企业的投保状况,对于经营较好、规模较大的物流企业而言,保费越高越能展现自己的优势性,对于风险产生的因素并没有做到合理性的控制。因此可以发现,在这种不合理收费方式中,由于保费过高,会增加物流企业的成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物流保险制度的完善。

3.3物流保险中专业性的人才较为匮乏

在物流保险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其核心性的内容会注重货物运输中发生的意外情况,从而在多种方面消除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在保险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其最根本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收取保费,以及对责任风险进行补偿,而更多情况下是在风险转移的同时降低产品索赔率,减少自身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问题,从而在根本意义上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在物流保险问题开展的过程中,专业的业务人员不仅应该熟悉保险的基本业务,同时也应该懂得物流各个环节的基本流程和运作情况,从而制定出合理的保险业务形式,从而有效的控制风险发生的概率。但是,在现阶段保险公司中,由于缺乏专业性的物流保险分析人员,所以对物流中的保险项目很难进行专业性的分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物流保险行业的全面发展[4]。

4物流保险法制度完善的重要意义

4.1为物流经营者分散经营风险提供法律依据

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渐发展,现代化的物流企业逐渐出现了多种经营环节,呈现出来复杂性以及多样化的物流运作特点,但在整个运行的过程中却存在着一定不可预见的风险,若这些风险发生就会导致经营者无法正常履行合同中的规定。所以,通过物流保险合同的建立,可以使经营者以及货物所有人员,在合同签订的过程中,多数都规定了物流企业对货物企业需要承担的责任内容。当出现货物丢失、毁损或是灭失的情况时,保险公司一般情况下只是对货物的本身进行赔偿,其中物流公司对于第三者所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并不包含在承担的范围之内。由于我国物流行业在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物流经营人员会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对物流保险内容的需求逐渐增强,保证将自己所承担的风险降到最低状态,在根本意义上提高企业的经济发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2扩大我国保险市场的新领域

现代物流的服务内容多种多样,由于其存在的复杂性为整个企业树立了新的发展方向,从而也为物流行业的制度创新营造了新的发展空间。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建立科学的发展渠道,才可以在根本意义上扩大我国保险市场的新领域。截止2012年,我国保险公司只有少数的几家经营物流保险,基本的制度体系并没有完全成熟。主要原因是由于相关的法律制度处于监管真空的状态,在物流行业逐渐扩大的过程中,其风险因素也逐渐改变,为我国保险市场新领域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空间[5]。

5物流保险法律制度的完善路径思考

对于物流保险法而言,主要是现代物流企业发展过程中风险降低的最优化制度选择,通过完善物流管理体系,可以降低企业在产品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因素。在现阶段物流保险法建立的过程中,应该逐渐优化基本的制度管理内容,建立科学的物流保险发展,从而为整个物流行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

5.1建立健全的物流保险法律制度

现阶段我国物流行业缺乏统一的物流法律制度管理规范,导致物流保险法在运行的过程中存在着表述不清以及责任难以界定的缺陷,对保险产品的创新造成一定的阻碍。因此,在现阶段保险物流管理制度建立的过程中,应该建立健全的物流保险法律制度内容,强化对现代物流企业的监督及管理,并明确买卖双方及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基本权利及相应义务,从而为整个行业的发展营造出一种规范、健康的现代化的物流市场形势,促进现代物流的规范化发展,同时也为物流保险行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律运行空间[6]。

5.2完善法律制度内容适应现代化发展

对于我国现阶段法律体系的基本内容而言,《保险法》以及《海商法》在制度建立的过程中只是对物流保险的基本内容以及财产保险中的货物运输及仓储问题进行的具体性的规定,而在物流公司投保的过程中,会将整个物流过程进行分项处理,对相关的保险产品进行逐个选择,在这种保险制度建立的过程中,不仅增加了保险办理的流程,而且也会出现较高的费用形式,会出现重复投保以及疏漏投保的现象,为整个保险事业的运行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在国外物流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保险的制度控制较为集中,一份保单中包括整个物流过程中的财产保险以及人身保险安全。因此,在现阶段我国物流保险制度内容建立的过程中,应该建立完善性的法律制度,将保单的内容进行全面的优化,通过制度内容的建立,将基本的条款进行充分性的结合,从而形成一份高集成度、高精度的物流保险法律制度。

5.3强化第三方物流制度的管理

在物流保险制度内容建立的过程中,应该建立标准化的企业管理制度形式,提高信用制度处理。对于现阶段物流行业的发展现状而言,很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并不具备专业性的物流管理特征,还在应用传统的技术形式,对整个制度内容的建立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应该逐渐优化第三方物流管理制度的管理模式,为其国际性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空间[7]。

6结语

物流成本的内容范文第4篇

关键词:物流成本管理课程;技能考核改革;过程性考核;结果性考核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0-0254-02

目前,高职院校《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讲授,但是《物流成本管理》课程中的内容一般都很抽象枯燥,如果单纯采用教师讲授的教学方法,常常会使学生形成厌学情绪并觉得课程学习枯燥乏味。如何进行《物流成本管理课程》技能考核改革以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继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实现完美融合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师需要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技能考核改革的设计思路

为了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学习《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积极性,使学生从枯燥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中解脱出来,愉悦和轻松地学习课程知识,必须进行《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技能考核改革。

(一)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目标为依据进行课程目标定位

《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教学应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目标为依据进行课程目标定位,以《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基础理论和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的主要方法为主线,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基础理论、主要方法和核算技能,并学会依据各种物流业务选择合适的物流成本核算方法,同时进行物流成本的管理和控制。

(二)按照情境学习理论选择课程内容

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只有在真实情境中学生才有可能获取真实的职业能力,并使自身的理论认知水平得以发展。因而,《物流成本管理》课程要对偏重讲述理论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把实际项目练习与理论教学结合起来,同时又尽量考虑到高职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要求,并把实际物流工作岗位中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人员对理论知识、业务技能和工作态度的要求融合起来。

(三)以仿真的学习情境进行项目设计

《物流成本管理》课程可根据不同的学习情境分为不同的学习项目。《物流成本管理》课程按知识体系的结构可以分为三个模块:物流成本管理基础知识、物流成本管理的内容和物流成本的管理对象。模块一是物流成本管理基础知识,包括一个学习项目即物流成本管理认知;模块二是物流成本管理的内容,包括物流成本核算方法、物流成本预测与决策、物流成本预算与控制等三个学习项目;模块三是物流成本的管理对象,包括运输物流成本核算、仓储物流成本核算、配送物流成本核算、包装成本核算、装卸搬运成本核算、流通加工成本核算等六个学习项目。《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内容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分析能力,每个学习项目都指出了具体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同时附有物流各个领域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以帮助学生了解课程学习目标,明确学习背景,改善学习效果。每个项目都由若干具体工作任务组成,采用任务驱动法的模式引导课程内容的讲述,讲述时先采用由浅及深和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任务分析,然后结合有关知识点详细讲述任务实施的程序,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物流成本的具体核算方法和有关职业技能。

二、《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技能考核改革的实施方案

《物流成本管理》的教学改革首先要从课程考核方法上进行改革,《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考核应该摒弃传统的闭卷考试的考核模式,实行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结合的模式。《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能独立设计物流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案,因此,《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结果性考核应该依据学生设计的物流成本核算方案。同时,要使学生能为物流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案进行设计,学生要学会分析物流成本的组成,运用各种物流成本的核算方法,为物流企业制作物流成本归集表和成本分配表,对物流成本进行管理和控制。这些业务技能又必须经过对各种类型的物流企业进行物流成本核算来演练,对各种类型的物流企业的物流成本核算实质是过程性考核的内容。

(一)考核的组成部分

《物流成本管理》课程应该紧密围绕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重点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物流成本管理》课程应以不同类别的物流企业为依托,并以学习项目中所包含的物流成本核算工作任务为主线进行教学,课程的考核体系包括两部分:过程性考核(50%)和结果性考核(50%)。因此,《物流成本管理》课程成绩形成主要包括过程性考核成绩和结果性考核成绩。在过程性考核中,学习态度考核占20%,即通过课堂抽查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物流成本管理知识的学习情况,通过考勤评价学生的出勤情况,通过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专业技能考核占30%,即通过学习项目下的典型工作任务评价学生在任务实施过程中的参与情况、操作能力、完成情况等。学习质量考核占50%,即通过学习项目下的其他工作任务评价学生应用物流成本核算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结果性考核是物流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案的设计评价,重点考核学生是否理解和掌握了物流成本管理的工作内容,以及学生对物流成本管理知识的应用程度。

(二)过程性考核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方法

过程性考核主要是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主要内容包含学习态度考核(20%)、专业技能考核(30%)和学习质量考核(50%)三项。学习态度考核方式如下:若按时出勤,一次计1分,满分10分,若学生每缺课一次则扣1分,迟到一次扣0.5分;在课堂提问时,回答情况按回答次数计分,学生每回答一次问题计1分,满分5分,不能回答问题或回答错误则不能得分;在课后作业上,按上交次数考核,每上交一次计1分,满分5分,及格分为3分,若少交1次则扣1分,共5次课后作业,作业质量好加0.5分,加满至5分为限。专业技能考核主要是对学生掌握物流成本核算方法的程度进行评价,包含工作任务参与考核和工作任务完成质量考核。在进行工作任务参与考核时以小组形式完成,各小组应依据分工情况共同完成学习项目中的任务,若少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则扣1分,满分15分,扣完即止(按组考核)。工作任务完成质量考核是依据各工作任务的具体要求进行细化考核,以各小组核算的计算步骤、方法、计算结果等方面进行评价,满分15分(按组考核)。学习质量考核是对学生在各种类别的物流企业下应用物流成本核算方法进行成本核算的能力进行评价,主要考核学生在课程教学和实训过程中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代表性项目应用参与考核是依据各小组成员分工情况和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各小组应完成其他学习项目中的工作任务并提交,满分20分,若少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则扣2分,扣完即止(按组考核)。代表性项目应用完成质量考核是依据各项目任务的具体要求进行细化考核,满分30分,以各小组核算的计算步骤、方法、计算结果等方面进行评价(按组考核)。在进行过程性考核时,对学生进行分组,各小组应依据教师安排的工作任务进行组员分工,由各小组组长对任务完成过程中小组成员的实际表现进行记录,从而实现对物流成本核算进程的评价。接着由教师根据学生的考勤表和小组组长提交的过程性考核记录表进行统一考核,给每个学生进行过程性考核总评。在进行过程性考核中的专业技能考核时,可尽量选取一些典型的工作任务进行考核。

(三)结果性考核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方法

在学期期末,学生学习完全部学习项目,必须分别针对几种不同种类的物流企业设计物流成本核算方案,这一考核主要是评价学生综合应用物流成本核算知识的能力和实际分析企业物流成本的能力。结果性考核分值占总评分值的60%,若针对某一企业进行方案设计时总分为50分,则结果性考核可围绕以下内容进行评价:物流企业的成本组成分析(分值为10分,评价时主要看结果是否完整和正确),物流企业的成本计算方法解释(分值为10分,评价时主要看结果是否清楚和正确),物流企业的成本归集表制作(分值为10分,评价时主要看结果是否合理和完整),物流企业的成本分配表制作(分值为10分,评价时主要看结果是否合理和完整),物流企业的成本核算整体方案设计(分值为10分,评价时主要看结果是否正确和严谨)。

三、实施效果

笔者把上述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具体应用到了日常教学中,通过在本校2012级和2013级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中推行这种考核方式,结果表明:考核方式的改革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能应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技能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继而实现教学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目的。通过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可以让学生在掌握《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理论知识的同时努力地完成教师布置的实操任务。另外,通过小组多个成员共同合作以此来准确高效地完成任务,能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能够形成换位思考和团队合作的作风。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是一种值得高职院校广泛推广的技能考核方法。

参考文献:

物流成本的内容范文第5篇

1 《农产品物流》课程教学的重要意义

1.1 符合社会需求

福建省农产品资源丰富,农产品物流需求增长势头旺盛,但由于农产品生产者分散,规模化程度低,农产品物流水平较落后,使得农产品流通效率低,大量价值耗费在中间环节。[1]因此,发展农产品物流刻不容缓,而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性强的物流人才则是促进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福建省内多所高校均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但培养的物流人才主要是掌握物流基本理论,物流对象以普通货物为主,而对于熟练掌握农产品冷链物流管理与技术的专业人才则不多,因此,开设农产品物流类课程,调整教学内容,培养掌握农产品物流理论与技术的人才尤为必要。

1.2 突出专业特色

高校规模化扩张造成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目前大多数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趋同,培养的人才知识结构同化,导致学校招生和学生就业竞争白热化;[2]同时还造成人才同质化现象严重,无法满足不同类型物流人才的需求。福建农林大学是福建省内兼具地理区位和农业学科优势的综合性大学,作为农业院校,应结合当地物流需求情况,突出学校办学特色与专业特色,与其他院校形成差异化,提升学校竞争力。

1.3 提高专业素养

《农产品物流》课程主要介绍农林产品物流技术与管理相关理论知识,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具有农产品特色物流的课程,该课程可以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并能培养学生职业兴趣和职业认同,引导学生职业定位,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中属于专业主干课程。由于该课程开设在第八学期,前期学习过《运筹学》《现代仓储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技术》等课程,学生对于物流基本理论与技术已基本掌握,通过该课程可以让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分析农产品物流相关问题,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

2 当前《农产品物流》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2.1 缺乏合适的教材

福建农林大学该课程为三年级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开设,对于已经掌握部分专业知识的同学而言,教学内容不能再着重于物流基础而应突出农产品物流特色的物流技术与管理方法。物流类课程相关性强,目前公开发行的《农产品物流》课程教材很少,适合作为本科教材的只有中国物资出版社出版、赵敏主编的《农产品物流》和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周洁红与许莹主编的《农产品物流管理》两本,教材内容均涉及农产品物流相关问题,但对于本校物流管理专业而言,其中部分内容与其他课程的教学内容有部分重叠,是学生前期学习过的内容,不适合作为教材选用。因此,目前适合高年级物流管理专业本科学生使用的《农产品物流》课程教材尤其匮乏,影响了该课程的教学。

2.2 教学内容不够深入

造成教学内容不够深入的主要原因在于两个方面:第一,因为该课程学时数较少,理论教学仅28学时,导致部分内容只能做概述性介绍,无法深入分析;第二,因为该课程实践性较强,由于缺乏合适的教材,且农产品物流实验设备较少,如冷链物流与农产品追溯,只能通过简单实验让学生了解相关理论,无法通过实践验证和分析,这也导致教学内容只能停留在面上,增加了学生学习难度。

《农产品物流》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极大影响了教学效果,如何降低这些问题对教学的影响成为该课程教学研究的重点,因此,通过对该课程进行教学知识点、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等进行研究,使这个问题得以解决。

3 《农产品物流》课程教学知识点设计

由于缺少合适的教材,因此明确合适的教学内容尤为重要,通过查阅文献及到同类院校和企业调研,确定该课程的教学知识点主要涉及以下八个方面,见表1。在该课程教学中,应结合这八个方面知识点选择教材,针对当前教材匮乏的情况,可增加自编教材充实内容,以完善该课程教学内容。

4 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设计

4.1 教学方法设计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实用性,让学生掌握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对该课程教学方法进行设计。

4.1.1 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以学生分组方式进行,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团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这要求学生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并综合运用《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系统规划与技术》等前期学过课程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完成教学项目要求内容。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师已经不是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是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参与活动的意愿加强,既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又为未来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设置的“教学项目”要求综合运用多门课程的知识,教师可对教学项目进行设计,以物流项目穿插教学过程,教学项目,见表2。也可让学生自主选题教师审核同意后进行。

4.1.2 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就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结合教学项目,对每个教学项目先提出问题。通过提问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如在项目三中,针对顺丰优选项目,要求学生已经掌握供应链的基本结构、流程、即时采购策略等知识以后再进行分析和讨论,可以提出问题如“顺丰优选供应链的模式是什么?”“顺丰优选供应链设计的原则是什么?”“顺丰优选供应链有什么优缺点?”等,要求学生结合问题进行分析。

4.1.3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能回忆并运用所学知识去思考、总结,非常适合于开发分析、综合及评估能力等高级智力技能。案例教学有以下两种方式。

一种方式是结合教学项目进行,即可以部分教学项目为案例,学生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要求他们利用课余时间查阅各种其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无形中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主动进行的。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对项目方案进行评述,通过这种经验的交流,一是可取长补短、促进人际交流能力的提高,二是起到一种激励的效果。

另一种方式是以学生主导,学生自编案例强化理论知识。这种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做法是:先将学生分成若干组,要求每组学生查阅大量文献和书籍,或到当地企业调研,针对所学知识完成一个企业案例,并上台限时演示案例幻灯片。[3]

以上方式对于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均可有效提高,且教学效果较好。

4.2 分组教学方式设计

4.2.1 分组方法

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每个小组由5~6人组成,组员中至少有1人是成绩较突出的学生,2~3人是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2~3人是学习稍有困难的学生,分组是因为学生的各种能力有着很大的差异,有的学生组织能力强,有的学生思维敏捷语言表达能力强,有的学生基础较好,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衡地分布在各个小组中,在小组的各种活动中可以使小组的成员相互学习、启发和补充,共同完成任务。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学习模式,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

4.2.2 课堂教学组织

分组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应把握以下两点: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他们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获取他们需要掌握的知识。对于农产品物流这门课程,因为农产品种类多,不同种类的农产品物流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如木材物流与大黄鱼物流,由于产品本性差异较大,涉及运输、储存等物流活动有显著差别,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以问题贯穿课堂教学,要求两组学生对这两种不同类型农产品物流进行介绍,然后请其他组对这两种农产品物流进行分析总结,进而理解“农产品物流运作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特点”这一知识点,这么做的目的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产生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本课程内容涉及农产品物流基本理论、农产品物流业务和农产品物流实践应用等内容,除了要求学生掌握物流基础理论,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组织课堂教学时,结合物流实践及部分教学项目,要求每组同学对教学项目内容做方案分析,并完成一个物流案例。在完成案例的过程中,各组员会充分发挥自己所长,有的同学收集资料,有的同学做幻灯片,有的同学上台演讲,同学之间互相协调沟通,团队合作能力等都得到锻炼。对于教师而言,在案例汇报过程中,可以挖掘能力较强的同学,可对这部分同学加以指导,引导他们参加校级或省级以上的各级专业技能大赛。